萧伯纳
哲理故事:萧伯纳与小女孩

哲理故事:萧伯纳与小女孩
名位身份只是暂时的标记,不一定永远跟着我们,没什么好值得骄傲的。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必是谦冲为怀,绝不会因名位而骄狂自大。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哲理故事:萧伯纳与小女孩,希望读者喜欢。
哲理故事:萧伯纳与小女孩
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萧伯纳到莫斯科旅游,在街上遇见了一位聪慧的小女孩,两人十分投缘,站在街头天南地北的聊了很久。
临分别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在街上和世界名人萧伯纳聊了很久。
”
小女孩抬头看了萧伯纳一眼,也学着他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你今天和漂亮的'苏联小姑娘安娜聊了很久。
”
这回答让萧伯纳大吃一惊,他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自傲是不当的。
萧伯纳颇有感触的说:“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成就或地位,对任何人都应平等对待,要保持谦虚。
这是苏联小女孩安娜给我的教训,我会一辈子都记得。
”
亲爱的,我们是不是也和萧伯纳一样呢?常常会在无意中显露自己的优越感。
名位身份只是暂时的标记,不一定永远跟着我们,没什么好值得骄傲的。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必是谦冲为怀,绝不会因名位而骄狂自大。
萧伯纳的故事_450字

萧伯纳的故事_45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1950年11月2日,萧伯纳因病逝世,终年94岁。
其墓志铭述:“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发生的。
”不知道这句话是他生前想好否。
另外,比较出名的就是下边的一则幽默:
一天,一个富翁见到在深沉的想一个问题,于是那个富翁上前说:“愿意出一百英镑来买萧伯纳正在想的这个问题。
萧伯纳笑言,他正在想的这个问题不值这么多,充其量也只能值一英镑,富翁更加好奇,追问下,萧伯纳笑言:“正在想你!”
1933年2月17日,就是早已过去的历史,萧伯纳来从香港到上海,当时鲁迅,林语堂等人会晤了他,并且留影。
萧伯纳故事5篇

萧伯纳故事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萧伯纳故事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萧伯纳故事篇11、收敛锋芒韬光养晦据说大文豪萧伯纳从小就很聪明.而且言语幽默.在他年轻时特别喜欢展露锋芒.说话也尖酸刻薄.谁要是被他说一句话.便会有体无完肤之感.有一次一位老朋友私下对他说.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与人交往时总是2、刻苦创作登上文坛1879年,英国作家萧伯纳写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未成年时期》,但自己感觉不满意,马上又在这篇小说的稿纸背面动手写第二部。
对这篇作品书商却不屑一顾,但萧伯纳毫不气馁,又连续写了第三部。
那时,萧伯纳靠着不固定的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一面在图书馆自修,一面刻苦进行文学创作。
直到1884年,有两家杂志发表了他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业余社会主义者》,这才开始引起众人注意,让作者正式登上了文坛。
萧伯纳对待写作不畏挫折,在连遭四次失败后,第五部小说才得以公开发表,开始步入文坛。
人要想事业最终成功,必须具备顽强的抗挫折素质,不要怕失败,失败了可以重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奋起,不断进击,否则只会半途而废。
3、假痴不癫幽默高傲在一个慈善舞会上,萧伯纳邀请一位女士共舞。
这位女士非常高傲轻佻,虽然拒绝别人的邀请,但是面对大名鼎鼎的萧伯纳的邀请,她接受了,只是,她依然一副唯我独尊的态度,好像她是给萧伯纳面子一样。
在华尔兹乐曲声中,这位女士得意地问:“萧伯纳先生,你怎么会想到邀请我跳舞,是不是倾慕我的高贵和美貌呢?”萧伯纳故事惊讶地回答说:“您怎么会这样想呢!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女士奇怪地问:“那究竟是为什么呢?”萧伯纳有意一本正经地回答:“哦,女士,莫非您真的如此健忘?今天这个舞会不是个慈善舞会吗?”女士愣了一下,很快面露尴尬之色。
萧伯纳故事篇2无一不晓有一天,萧伯纳应邀参加了一个丰盛的晚宴。
席间有一青年在大文豪面前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的天才,好像自己天南海北样样通晓,大有不可一世的气概。
起初,萧伯纳缄口不言,洗耳恭听。
关于萧伯纳的幽默故事

关于萧伯纳的幽默故事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是英国剧作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以犀利的幽默和深刻的洞察力而闻名。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批评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下面,我将介绍两个萧伯纳的幽默故事,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欢乐和思考。
故事一:洞察社会弊病有一天,萧伯纳在公园的长椅上坐着,不远处有一位富有的绅士正在向他人炫耀他最新购买的豪华轿车。
见机不可失,萧伯纳走过去与他交谈。
萧伯纳对绅士说:“您的车看起来非常昂贵,一定是个大款吧?”绅士得意地点点头。
萧伯纳接着说:“那您请问一下,您的车有多少马力?”绅士毫不犹豫地回答:“500马力!”萧伯纳深思熟虑地说:“那真是太有趣了,我一直以为马车只需要一匹马。
”通过这个故事,萧伯纳讽刺了当时社会对于豪华物品过度追求的态度,以及人们对于虚荣心的盲目追逐。
他用幽默的方式点出了社会弊病,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故事二:挑战传统观念萧伯纳曾被邀请参加一个晚宴,在那里,他面对着一位自命不凡的女性。
女士自豪地用著名画家的名字自称:“我是卡拉瓦乔(Caravaggio)的重生。
”萧伯纳不动声色地回答:“那太好了,卡拉瓦乔一直是我最敬佩的画家之一。
”女士听后大为震惊:“你真的见过卡拉瓦乔?”萧伯纳平静地笑着说:“当然见过,上周他还在我的画廊展出。
”这个故事展现了萧伯纳对于传统观念的挑战。
他以平和的态度与女士对话,同时又以幽默的方式暗示她的自负和虚伪。
通过这个故事,萧伯纳以独到的眼光观察人性,并用幽默戳破了人们对自身的高估和虚假自大。
萧伯纳的幽默故事带给了读者欢乐和思考。
他通过文字中的幽默和调侃,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揭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喜剧和悲剧。
他的作品也深受人们喜爱和赞赏,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性的思考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通过以上两个萧伯纳的幽默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作品中运用幽默的方式,对当时社会问题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评。
他通过幽默的手法,让人们在欢笑中思考,从而唤起对社会弊病的关注和改变。
萧伯纳-PPT文档资料

•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爱 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 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 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 学奖,是英国现代杰出 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 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 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 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 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 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 义者”。他主张艺术应当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 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其思想深受德国哲学 家叔本华及尼采的影响,而且又曾读过马克思 的著作,不过他却主张用渐进的方法改变资本
度假地第一次偷情 萧伯纳老少恋首度曝光
•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关于爱尔兰裔著名剧作家萧 伯纳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说是美国现代舞创始人邓 肯曾向萧伯纳写信求爱,希望与萧伯纳生下一子,好让 他同时拥有邓肯的美貌和萧伯纳的智慧,没想到萧伯纳 回信称:“如果孩子的容貌如我,大脑像你怎么办?” • 这当然是一个无据可查的笑谈,然而不为人知的是,现 实生活中的萧伯纳的确有一个身为女演员的“美国情 人”,这名20多岁的年轻美女还差点为他生下一子。 • 这段“忘年之恋”是萧伯纳生平保守最严格的秘密,直 到他去世54年后的今天,他“美国情人”的儿子、现年 85岁的美国前记者彼得· 汤普金斯才终于决定向世人首 次披露萧伯纳生平的这一“绝对隐私”。
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 发生的。”
• 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 成就是戏剧,他一共创作了52部剧本
• 主要作品
• • • • • • ●《卡希尔· 拜伦的职业》(Cashel Byron's Profession) 电影《窈窕淑女》(奥黛丽· 赫本主演) ●《鳏夫的房产》(Widowers' Houses) ●《圣女贞德》(Saint Joan) ●历史剧 《卖花女》(Pygmalion) (1964年改编成电影《窈窕淑女》,当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 编音乐等八座小金人。) ●《魔鬼的门徒》(The Devil's Disciple) ●《人与超人》(Man and Superman) ●《伤心之家》(Heartbreak House) ●《华伦夫人的职业》(Mrs Warren's Profession) ●《巴巴拉少校》(Major Barbara) ●《苹果车》(The Apple Cart) ●《医生的两难选择》(The Doctor's Dilemma) ●《长生》或《千岁人》(Back to Methuselah) ●《凯撒和克娄巴特拉》(Caesar and Cleopatra)
萧伯纳

●《鳏夫的房产》(Widowers' Houses) ●《圣女贞德》(Saint Joan) ●《卖花女》(Pygmalion) ●《魔鬼的门徒》(The Devil's Disciple) ●《人与超人》(Man and Superman) ●《伤心之家》(Heartbreak House) ●《华伦夫人的职业》(Mrs Warren's Profession) ●《医生的两难选择》(The Doctor's Dilemma)
• 劳动是惟一导向知识的道路。 • 学得越多,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忘得越多。 忘得越多,知道得越少。那么何必学呢? •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一次萧伯纳在街上行走,被一个冒失鬼骑车 撞倒在地,幸好没有受伤,只虚惊一场。骑车人 急忙扶起他,连连道歉,可是萧伯纳却作出惋惜 的样子说:‚你的运气不好,先生,你如果把我 撞死了,你就可以名扬四海了!‛
萧伯纳(1856~1950),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 戏剧作家,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他 出生于爱尔兰一个中等家庭,从小就喜爱文学。萧伯纳 的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的政治斗争,敢于 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 脸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面前。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 过人物对话和思想感情交锋来表现戏剧冲突和丰题思想。 萧伯纳的戏剧语言尖锐泼辣,充满机智,妙言警语脱口 而出。
一天,瘦削的萧伯纳碰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商 人,商人讥讽道:‚看见你,人们会以为英国发 生了饥荒!‛ 萧伯纳回击道:‚看见你,人们就会明白饥 荒的原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个记者问萧伯纳‚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 者‛的区别时,萧伯纳回答:‚假如在桌子上有 半瓶酒,看到这瓶酒而高喊:‘太好了,还有一 半!’这样的人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叹息酒仅 剩下一半,那就是悲观主义者。‛
诺贝尔与萧伯纳

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 关系的一生。其思想深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及尼采的影响,也读过读过马克思与恩格斯 合著的《资本论》,与鲁迅、高尔基是挚友。
历史背景
贞德是法国一个农村牧羊姑娘,生活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当
时,法国半壁河被英国军队侵占,濒临亡国的危险。贞德,为强 烈的爱国热情所激励,自称奉上天之命拯救法国。她冲破重重障 碍,面见法国太子,被委以军队指挥之权。战斗中她身先士卒, 鼓舞斗志,一战而解奥尔良之围,军心大振。在她率领下,短短 数月,连克重镇,大挫英国侵略军的锐气,挽救了法国危亡的局 势。接着,贞德扶持法国太子在里姆斯大教堂加冕登基,是为法 国国王查理七世。巩固了法国的国家主权。在胜利的形势下,本 可一举攻克被英军占领的巴黎。但在此关键时刻,法国封建统治 者嫉贤妒能,对贞德排斥阻挠。她在支援康边时作战失利,为内 奸所俘,由英军以重金买去,交给宗教裁判所,诬以犯有“异端、 巫术、妖法之罪”,将她烧死在卢昂广场。
⑥也许,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懂得了这一点,中 国人就离诺贝尔奖近了一步。
1、根据第①节内容,指出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的具体含义。
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的渴望和总得不到诺贝尔奖的困惑。
2、结合原文,说说你对“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这句话的理解。
面对诺贝尔奖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
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在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 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
②客观地说,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诺贝尔奖又是一个独特
萧伯纳

●《鳏夫的房产》(Widowers' Houses)
●《圣女贞德》(Saint Joan)
●历史剧 《卖花女》(Pygmalion)
(1964年改编成电影《窈窕淑女》,当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 演、最 佳改编音乐等八座小金人。)
●《魔鬼的门徒》(The Devil's D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iple)
●《人与超人》(Man and Superman)
●《伤心之家》(Heartbreak House)
●《华伦夫人的职业》(Mrs Warren's Profession)
●《巴巴拉少校》(Major Barbara)
●《苹果车》(The Apple Cart)
●《医生的两难选择》(The Doctor's Dilemma)
戏剧特点
萧伯纳的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政治斗争,敢于 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 露在公众面前。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思想 感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和主思想。萧伯纳的戏剧性语言尖 锐泼辣,充满机智,妙语警名脱口而出。他的最著名的剧作 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
《真相毕露》等。其喜剧作品《卖花女》(Pygmalion)因 被 Alan Lerner 改编为音乐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该音乐剧又被好莱坞改编为同名卖座电影而家喻户
晓。 三十年代初,萧伯纳访问苏联和中国,与高尔基,鲁 迅结下诚挚友谊。
主要作品
●《卡希尔·拜伦的职业》(Cashel Byron's Professio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God made relatives; Thank God we can choose our friends. -Bernard Shaw 上帝造就了亲戚;感谢上帝给了我们选择朋友的机会。—萧伯纳 5.I was born intelligent - education ruined me. --Bernard Shaw 我生下来时很聪明的——教育把我给毁了。 —萧伯纳 6."Your future depends on your dreams." So go to sleep. -Bernard Shaw “未来取决于梦想。”所以赶紧睡觉去。 —萧伯纳
思想观
在艺术上,萧伯纳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奥 斯卡·王尔德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主张。萧伯纳将 自己划归于易卜生流派。他主张摈弃以罗曼蒂克、尖锐情景和 血淋淋的结局来构筑情节的旧式悲剧,坚决反对以巧合、误会 和离奇的情节耗尽观众注意力的所谓“佳构剧”,提倡剧本的 任务是引起观众的思考,情景必须是生活化的。他曾明确提出, 戏剧是“思想的工厂,良心的提示者,社会行为的说明人,驱 逐绝望和沉闷的武器,歌颂人类上的庙堂”。可悲的是,萧伯 纳曾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希特勒。 应该说,萧伯纳有一点左倾,他本质上是反对纳粹主义的。因 为希特勒歪曲马克思主义,使其面目全非,使萧伯纳对其产生 错觉。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作 品 介 绍
主 要 作 品
戏 爱 思 人 剧 情 想 物 特 观 观 生 点 平
目 录
人物生平
萧伯纳,1856年7月26日,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 伯林(注释:他出生的时候爱尔兰还是英国的一部 分,故有些资料分类他的国籍为英国)的一个小公 务员家里。他的父亲是个没落贵族,母亲出身于高 贵的乡绅世家,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教 育。著名作家萧伯纳的童年、青年时代是很不幸的。 他的父亲不仅形象极丑,而且是个谁都不喜欢的懒 惰者,多半是整天醉醺醺的,老婆孩子的事情一概 不管
萧伯纳名言
1.If it is true that we are here to help others,then what exactly are the others here for? --Bernard Shaw 有人说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要帮助别人的,倘若此话非虚,那么请问,
别人来到这个世界又是干什么的? —萧伯纳 2.Since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people appear bright until you hear them speak. --Bernard Shaw 由于光速比音速快,所以在我们听到人们开口之前,个个都显得很 聪 明。—萧伯纳 3.Success is a relative term. It brings so many relatives. -Bernard Shaw 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看你怎么看,无怪乎成功人士大家都 拿他当自家亲戚看。—萧伯纳
萧伯纳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 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 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英国现代杰 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 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 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 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 “一个社会主义者”。然而,由于世界观上的局 限性,他没能成为无产阶级战士,而终生是一个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爱情观
萧伯纳说过:“此时此刻在地球上,约有两 万个人适合当你的人生伴侣,就看你先遇到 哪一个,如果在第二个理想伴侣出现之前, 你已经跟前一个人发展出相知相惜、互相信 赖的深层关系,那后者就会变成你的好朋友, 但是若你跟前一个人没有培养出深层关系, 感情就容易动摇、变心,直到你与这些理想 伴侣候选人的其中一位拥有稳固的深情,才 是幸福的开始,漂泊的结束。
作品介绍
<<卖茶女>>又名《匹克梅梁》(1912年)是剧作家的一部最著名的喜 剧作品。在此之前,作者已经创作并上演了二十八个剧本,虽然在戏 剧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却没有在观众中广为流行。直到这部喜剧 上演,并被拍成电影、上了广播,他才真正作为喜剧大师赢得了观众 的普遍接受与欢迎。“匹克梅梁”即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王皮格马利 翁,善雕刻,一次他雕刻了一个少女像,并且爱恋上了这个雕像,爱 神受到感动,便给了雕像以生命,使他们二人结为夫妇。剧作家借用 这个名字和典故以表示剧中语音学家息金斯和卖花女伊莉莎的关系。 息金斯对语音学有着精湛的研究,一个偶然机会,他发现在菜市场卖 花的穷姑娘伊莉莎有语言天赋,于是将她带回家中,调教并打扮成一 个华丽、高贵而端庄的公爵夫人,让她在大使夫妇举行的晚宴和游园 活动中大出风头而没有露出破绽来。然而,息金斯是个独身主义者, 不可能与她结婚,而伊莉莎既成不了真正的公爵夫人,又不能再回菜 市场卖花,遂被置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本剧的意义,除了其 喜剧效果外,还在于它表现了剧作者的语音天才。萧伯纳是一位对英 语语音有着特殊研究的剧作家,他善于通过人物的口音来表现他们的 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思想性格。在本剧中,他把鲜为人知的语音学 知识及其重要性介绍给了广大观众。Fra bibliotek戏剧特点
萧伯纳的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政治斗争,敢于 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 露在公众面前。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思想 感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和主思想。萧伯纳的戏剧性语言尖 锐泼辣,充满机智,妙语警名脱口而出。他的最著名的剧作 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 《真相毕露》等。其喜剧作品《卖花女》(Pygmalion)因 被 Alan Lerner 改编为音乐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该音乐剧又被好莱坞改编为同名卖座电影而家喻户 晓。 三十年代初,萧伯纳访问苏联和中国,与高尔基,鲁 迅结下诚挚友谊。
主要作品
●《卡希尔· 拜伦的职业》(Cashel Byron's Profession ) ●《鳏夫的房产》(Widowers' Houses) ●《圣女贞德》(Saint Joan) ●历史剧 《卖花女》(Pygmalion) (1964年改编成电影《窈窕淑女》,当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 演、最 佳改编音乐等八座小金人。) ●《魔鬼的门徒》(The Devil's Disciple) ●《人与超人》(Man and Superman) ●《伤心之家》(Heartbreak House) ●《华伦夫人的职业》(Mrs Warren's Profession) ●《巴巴拉少校》(Major Barbara) ●《苹果车》(The Apple Cart) ●《医生的两难选择》(The Doctor's Dilemma) ●《长生》或《千岁人》(Back to Methuselah) ●《凯撒和克娄巴特拉》(Caesar and Cleopa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