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和人类生活的关系01
微生物与人类的重要性

微生物与人类的重要性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既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也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内。
微生物与人类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既有一定的互惠互利,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平衡作用。
在土壤中,微生物参与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循环,为植物提供必要的营养。
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帮助其他生物消化食物、抵抗病害,并促进全球碳循环。
微生物还在污水处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例如,肠道微生物有助于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并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口腔微生物则与口腔健康密切相关,一些口腔微生物可以导致龋齿和牙周病,而另一些则对人体有益。
皮肤微生物则有助于保护皮肤免受病原体侵袭。
然而,微生物并非全然有益。
一些微生物可以导致疾病,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可以引发各种感染性疾病。
一些肠道微生物与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也有关。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卫生保健、疫苗接种、抗菌药物等措施来预防和治疗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既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植物生长,也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然而,一些微生物也会导致疾病和生态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利用它们为人类造福。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这个微小却无处不在的生命群体,与人类的关系可以说是密切而复杂。
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我们的身体到我们的环境,从我们的食物到我们的水源。
这些微生物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我们的健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微生物生态学的重要性。
用具体事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用具体事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 微生物的友好面1.1 微生物的好帮手说起微生物,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哎呀,细菌,不就是那些让人生病的东西吗?”其实,微生物可不仅仅是病菌那么简单。
想象一下,我们的肚子里就像是一个大大的微生物派对。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像面包、酸奶、甚至一些发酵的饮料,背后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帮忙。
酸奶里那些神奇的小菌群,不仅让酸奶变得浓稠可口,还帮我们消化食物,维持肠道健康。
换句话说,这些微小的朋友就像是我们肠道的“清道夫”,让我们吃得更舒心,消化得更顺畅。
1.2 微生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咱们再聊聊自然界的微生物,绝对是环保先锋的代表!在森林、土壤里,微生物可是环境的超级清理工。
它们分解落叶、腐木,把它们变成肥料,让植物能够从中获得营养。
没有它们,土壤可能早就变成一片光秃秃的荒地了。
更别提微生物在水体净化上的功劳了。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很多时候都是依赖这些微小的“工程师”们将污染物分解成无害的物质,保障我们用水的安全。
2. 微生物的另一面:敌对状态2.1 细菌带来的困扰虽然微生物有很多积极的作用,但有时候,它们也可能成为我们的麻烦制造者。
比如,常见的感冒、流感、甚至更严重的疾病,都和细菌或病毒有关。
每当感冒来袭,我们的身体就会陷入“战争状态”,试图赶走那些不请自来的敌人。
想象一下,身体里就像是在打仗,细菌是敌军,免疫系统则是我们的“防守大军”。
这些微生物有时还会产生抗药性,让我们在对抗它们的时候更加艰难。
就像是敌人突然变得更强大了一样,让我们不得不调整策略。
2.2 微生物的另一面:传染病除了感冒,微生物还可能引发各种传染病。
比如,霍乱、肺结核,这些疾病听起来都让人毛骨悚然。
这些病原微生物可谓是“老谋深算”,它们能够通过空气、水源、食物等途径传播,给人们带来健康威胁。
尤其是对于那些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这些微生物的威胁更加严重。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这些微生物依然是我们健康的隐形敌人,需要我们时刻警惕。
论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论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早已经定格在有机生命界里,在当今时代以及未来,两者的关系将会越加深远。
其实,微生物一直都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极其有限的空间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孰在,它们在食物、土壤、森林以及千万种日常生活环境里发挥着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
譬如酵母发酵,乳酸菌发酵,蜘蛛捕蝇等都是日复一日见证它们存在的一种示范。
另一方面,我们也日益意识到微生物可以被用来构建我们越来越复杂的生物技术,发掘益生菌;修复环境;描绘社会复杂性;挖掘历史上已知未知事实;开发新抗菌药物和疫苗;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等等。
慢慢地,创新的应用也确实开始在当今社会里见真章,可以督促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另外,微生物还和人们拥有着相同的抗逆性,随着环境变化,它们也会延续演化过程的变化,从而实现生物机能的调节。
这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思维,以及预见未来机能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以改良个体机能,兴起新型因子以及多样性来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之,作为一个种类,人类和微生物一直在各处影响、共存与发展,而微生物将作为一种潜在新兴技术,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
微生物与人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微生物的世界中,这些微生物对于我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微生物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工业生产中,微生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发酵、制药、环保等领域。
微生物还可以通过与人类的互动来影响人类的健康。
例如,一些微生物可以帮助人类消化食物,而另一些微生物则会导致人类生病。
因此,保持身体健康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微生物群落。
然而,人类对于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微生物可能会对人类造成危害,而另一些微生物则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微生物的研究和了解,以便更好地利用它们来促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我们需要加强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以便更好地促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微生物群落是人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口腔微生物和肠道微生物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口腔微生物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口腔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口腔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在口腔内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参与口腔的生理功能,如咀嚼、消化和语言等。
同时,口腔微生物也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肠道微生物是指生活在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同样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在肠道内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等过程。
肠道微生物也与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口腔微生物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口腔微生物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定植和代谢。
另一方面,肠道微生物也可能影响口腔微生物的定植和代谢。
口腔微生物可能在食物摄入过程中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定植。
食物经过口腔时,口腔微生物会与食物接触,部分微生物可能随食物进入肠道,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定植。
苏教版生物(2024)七年级上册-2.5.2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案

第二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课题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注射胰岛素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最初,人们只能从动物体内提取胰岛素。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利用微生物生产人胰岛素的技术,制成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极大地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给众多的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你还知道哪些药品和食品是利用微生物研制生产的?微生物还会给人带来哪些影响呢?学生们议论纷纷,举例说出自己知道的跟微生物有关的食品和药品。
讨论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认识世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微生物的广泛应用活动一:微生物与食品师:微生物能吃吗?说说你吃过的微生物。
图片展示各种各样的食用菌和药用菌。
补充冬虫夏草的小知识。
活动二:微生物与食品制作师:你能举例说出用微生物制作的食品有哪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去探索微生物的世界。
生:食用菌:木耳、蘑菇、草菇等。
药用菌:灵芝、银耳。
生:酵母菌-酿酒、面包醋酸菌-制醋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试图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
些吗?图片展示酵母菌、醋酸菌、霉菌、乳酸菌的用途。
补充:制作米酒。
活动三:微生物与食品保存图片展示食品发霉,提问:为什么食品会腐败?食品保存重要的问题是什么?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什么?师:你知道哪些食品保存方法?活动四:微生物与医药工业微生物除了跟食品制作有关,随着技术的发展,微生物也被应用到医药工业领域。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教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为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教材,主要内容位于第五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本节课主要介绍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包括微生物对人类健康、食品、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重点:微生物的分类、特点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显微镜、微生物标本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重点讲解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3. 实践: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标本,加深对微生物的认识。
4. 讨论:分析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5. 案例分析:以食品发酵、疫苗研发等实例,讲解微生物在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7.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3.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 微生物在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微生物,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2)阐述微生物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3)谈谈你对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
2. 答案:(1)细菌、真菌、病毒。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真菌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形态,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2)微生物在食品发酵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如酵母菌在面包发酵中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包变得松软;乳酸菌在酸奶发酵中产生乳酸,使酸奶具有酸甜口感。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在人类健康和医疗保健中的未来角色
预防与治疗疾病
利用益生菌、益生元等微生物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预防疾病发生 。同时,开发新型微生物药物,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个体化医疗
通过检测个体微生物组差异,为个体提供定制化的营养、药物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微生物组疗法
利用微生物组干预治疗肠道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
在工业上的应用
生物发酵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食品、饮料、调味品等,如 酸奶、酱油、醋等。
生物制药
利用微生物生产抗生素、疫苗、抗体等生物药物 ,治疗疾病。
生物环保
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废水、废气等 ,降低环境污染。
在医学上的应用
诊断检测
利用微生物学技术诊断和 检测疾病,如细菌培养、 核酸检测等。
传播方式多样
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接触 等多种途径传播。
对人类影响广泛
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如感冒 、流感、肝炎、肺炎等。
真菌
01
有细胞壁
真菌具有细胞壁,与细菌和病毒不 同。
生长缓慢
与细菌相比,真菌的生长速度较慢 。
03
02
多细胞生物
真菌通常是多细胞生物,具有复杂 的组织结构。
对环境敏感
真菌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如湿度 、温度等。
04
原生动物
单细胞生物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运动和感觉功能。
形态多样
原生动物的形态各异,有圆形、椭圆形、杆形等。
分布广泛
原生动物在淡水、海水、土壤等多种环境中都有分布。
生理功能独特
原生动物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如鞭毛运动、胞口摄食等。
02
人类健康和生物科技的关系与分析

人类健康和生物科技的关系与分析人类健康和生物科技的关系随着现代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的健康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人类凭借着生物科技的力量,不断攻克疾病,延长寿命。
生物科技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在不断推动着人类的健康水平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生物科技对于人类健康的贡献生物科技从多个层面对于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贡献。
首先,它能够提高医疗水平。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生物科技为人类带来了更多更先进的药物和仪器设备,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对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次,生物科技对于病毒等传染病的防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许多有效的疫苗和抗生素,使得传染病的治疗变得更加有效和可靠。
最后,生物科技的发展也为人类延长寿命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如今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方法,包括基因编辑、干细胞研究等,以期能够消除或者延缓衰老。
这些生物技术的出现,让人类远离疾病,远离痛苦,最终实现长寿的愿望。
生物科技的局限性虽然生物科技对于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它也存在着局限性。
生物科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存在。
首先,生物技术的成本还是比较高昂的,这让一部分人难以接受或者无法享受到健康服务。
其次,生物技术仍存在一些难以理解的安全性问题,比如基因编辑对于未来的影响等。
最后,生物技术仍需要更长时间的发展和测试,这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
结论无论生物科技存在着什么样的局限性,它对于人类的健康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生物技术不仅提高了人类的疾病治疗水平,而且在推动着人类的健康水平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生物技术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投入和发展。
我们相信,未来生物科技的发展的应该会更加有力,最终,它将带来更多的好处,使得我们的健康水平更加高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当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无论是科技界还是产业界,都基本认同这样一个重要判断:在新的世纪里,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
日益成熟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以及正在加速发展的基因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等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医疗卫生、农业、人口和食品状况。
尽管世界各国对高科技领域范围的界定不完全相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放在重要位置。
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医疗业、制药业、农业、环保业等行业开辟了广阔发展前景。
作为“对全社会最为重要并可能改变未来工业和经济格局的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进入新千年后,生物技术产业显示出强劲发展势头,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2001年美国生物科技投资占到风险投资总额的11%,2002年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投入研究开发资金已高达157亿美元。
日本政府2002年已明确提出生物技术立国战略,强调把“科研重点转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并计划五年内将政府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预算增加一倍,达到8800亿日元,力争使日本生物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欧盟已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继在第四个研究开发框架计划对生物技术研究大量投资后,又在第五个研究开发框架计划中专门制定了“生命科学计划”,进一步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努力。
在软件领域成就斐然的印度,早在1995就提出“人类基因组——印度起点”研究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生物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
这些都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
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仍然集中在基因组学、蛋白质学等领域。
继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水稻、疟原虫、蚊子和老鼠的全部DNA序列测定也在2002年完成,这些研究成果都直接与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有关。
老鼠和河豚鱼基因序列的测定,将可能为人类提供关于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线索。
特别是科学家们已经把目光投入到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这两个极富挑战性的领域,这将带来更多与人类自身发展密切关联的重大研究成果。
生物技术方面的进展则更为迅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与发酵工程、组织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干细胞研究、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等等,将大大加快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以及推进对重大疾病新疗法的研究进程。
总体来看,生物技术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医药和农业,但在食品、环保、化工、能源等行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0年为300亿美元,预计2003年将达到600亿美元。
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尽管人们对基因改造生物的讨论和疑虑仍然存在,但200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仍然比上年增加了600万公顷,达5867万公顷。
据有关资料分析,转基因食品市场的销售额201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
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破译,将有力地促进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到2020年,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将达到3000种左右。
这将对提高人类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摘要:现代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工程产生重要影响, 其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业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成就非凡,推动着科学的进步,促进着经济的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与思维,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现代生物技术的成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药、食品、能源、化工、轻工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
生物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及潜在的生产力。
专家预测,到2010~2020年,生物技术产业将逐步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支柱产业之一。
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机体、生物系统创造新物种,并与工程原理相结合加工生产生物制品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则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领域。
在我国的食品工业中,生物技术工业化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年,酒类和新型发酵产品以及酿造产品的产值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7%。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领域中有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本文主要阐述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一、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采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按照人类的特殊需要将具有遗传性的目的基因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剪切、组合、拼接,再将人工重组的基因通过载体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并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高速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或组建成新的生物类型。
发酵工业的关键是优良菌株的获取,除选用常用的诱变、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等传统方法外,还可与基因工程结合,进行改造生产菌种。
(一)改良面包酵母菌的性能面包酵母是最早采用基因工程改造的食品微生物。
将优良酶基因转入面包酵母菌中后,其含有的麦芽糖透性酶及麦芽糖的含量比普通面包酵母显著提高,面包加工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量提高,应用改良后的酵母菌种可生产出膨润松软的面包。
(二)改良酿酒酵母菌的性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新的酿酒酵母菌株,用以改进传统的酿酒工艺,并使之多样化。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大麦中的淀粉酶基因转入啤酒酵母中后,即可直接利用淀粉发酵,使生产流程缩短,工序简化,革新啤酒生产工艺。
目前,已成功地选育出分解β-葡聚糖和分解糊精的啤酒酵母菌株、嗜杀啤酒酵母菌株,提高生香物质含量的啤酒酵母菌株。
(三) 改良乳酸菌发酵剂的性能乳酸菌是一类能代谢产生乳酸,降低发酵产品pH值的一类微生物。
乳酸菌基因表达系统分为组成型表达和受控表达两种类型,其中受控表达系统包括糖诱导系统、Nisin诱导系统、pH 诱导系统和噬菌体衍生系统。
相对于乳酸乳球菌和嗜热链球菌而言,德氏乳杆菌的基因研究比较缺乏,但是已经发现质粒pN42和PJBL2用于构建德氏乳杆菌的克隆载体。
有研究发现乳酸菌基因突变有2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涉及(同源或异源的)可独立复制的转座子,第二种方法是依赖于克隆的基因组DNA 片断和染色体上的同源部位的重组整合而获得。
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的乳酸菌发酵剂具有优良的发酵性能,产双乙酰能力、蛋白水解能力、胞外多糖的稳定形成能力、抗杂菌和病原菌的能力较强。
二、细胞工程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主要组成之一,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 年代初,是在细胞水平上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或通过大规模细胞培养以获得人们所需物质的技术过程。
细胞工程主要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及细胞代谢物的生产等。
细胞融合是在外力(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种、属间) 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
细胞融合技术是一种改良微生物发酵菌种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改良微生物菌种特性、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使菌种获得新的性状、合成新产物等。
与基因工程技术结合,使对遗传物质进一步修饰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
例如日本味之素公司应用细胞融合技术使产生氨基酸的短杆菌杂交,获得比原产量高3倍的赖氨酸产生菌和苏氨酸高产新菌株。
酿酒酵母和糖化酵母的种间杂交,分离子后代中个别菌株具有糖化和发酵的双重能力。
日本国税厅酿造试验所用该技术获得了优良的高性能谢利酵母来酿制西班牙谢利白葡萄酒获得了成功。
目前,微生物细胞融合的对象已扩展到酵母、霉菌、细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的种间以至属间,不断培育出用于各种领域的新菌种。
三、酶工程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功能、高度专一性和高度受控性的一类特殊生物催化剂。
酶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酶工程又称酶反应技术,是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内,利用生物酶作为催化剂,使某些物质定向转化的工艺技术,包括酶的研制与生产,酶和细胞或细胞器的固定化技术,酶分子的修饰改造,以及生物传感器等。
酶工程技术在发酵生产中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酶技术处理发酵原料,有利于发酵过程的进行。
如啤酒酿制过程,主要原料麦芽的质量欠佳或大麦、大米等辅助原料使用量较大时,会造成淀粉酶、俘一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的活力不足,使糖化不充分、蛋白质降解不足,从而减慢发酵速度,影响啤酒的风味和收率。
使用微生物淀粉酶、蛋白酶、一葡聚糖酶等制剂,可补充麦芽中酶活力不足的缺陷,提高麦汁的可发酵度和麦汁糖化的组分,缩短糖化时间,减少麦皮中色素、单宁等不良杂质在糖化过程中浸出,从而降低麦汁色泽。
二是用酶来处理发酵菌种的代谢产物,缩短发酵过程,促进发酵风味的形成。
啤酒中的双乙酰是影响啤酒风味的主要因素,是判断啤酒成熟的主要指标。
当啤酒中双乙酰的浓度超过阈值时,就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馊酸味。
双乙酰是由酵母繁殖时生成的α-乙酰乳酸和α-乙酰羟基丁酸氧化脱羧而成的,一般在啤酒发酵后期还原双乙酰需要约5~10d 的时间。
崔进梅等报道,发酵罐中加入α-乙酰乳酸脱羧酶能催化α-乙酰乳酸直接形成羧基丁酮,可缩短发酵周期,减少双乙酰含量。
四、小结在食品发酵生产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发酵剂的性能,缩短发酵周期,丰富发酵制品的种类。
不仅提高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生产出符合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保健制品,而且在有利于加速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随着生化技术的日益发展,相信会开发出更多物美价廉的发酵制品,使生物加工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1]赵志华,岳田利等.现代生物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6,04:78-80.[2]王春荣,王兴国等.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工业[J].山东食品科技.2004,07:31.[3]徐成勇,郭本恒等.酸奶发酵剂和乳酸菌生物技术育种[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7):27.[4]杨玉琢,刘玉静.基因工程对乳酸菌发酵剂的改良应用[J].中国乳品工业.2005,07:33-35.[5]邵晨,黄小凤.现代酶工程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江苏食品与发酵.19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