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ppt
合集下载
4.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0张PPT

课堂小结
1.总体小康的表现 2.总体小康的特点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小康之梦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之梦——中国梦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 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 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Iphone手机利润分成
美国
49.4%
韩国
34%
日本
13%
中国
4%
(3)工业化基本实现,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 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 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到2020年,要让我国7017万农村贫困 人口实现脱贫,59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解决区域性整体脱贫。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合作探究: 雾霾天气为何如此严重? 我们应如何齐心协力,共同治理雾霾? 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同时建 成小康社会,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实 现 全 面 从总体小 建 康到全面 成 小康 小 康 社 全面建成 会 的 小康社会 目 的新要求 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福山一中 汤红梅
小康之源
小康之门
小康之路 小康之梦
1987年10月 中共十三大正 改革开放之后, 1979年12月, 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 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 平正芳时首次使用“小康”来 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 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 标。
“三步走”战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 署大体分三步走。 略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到2020年,将有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共29张PPT)

发展很不平衡—地区、城乡、不 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中西
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 部地区农村地区得到较大发展,体现
较大差异
共同富裕原则,惠及十几亿人口
•
加强做责任心,责任到人,责任到位 才是长 久的发 展。20. 11.1220 .11.12T hursda y, November 12, 2020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什么区别?
第 32 页
标准
生活 质量
社会发 展状态
低水平—低标准,人均GDP只有 1000多美元
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较高标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环境全面发展的小康
发展很不平衡—地区、城乡、不 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中西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 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 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们坚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第荣29富页 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出 巨大的优越性。 同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相比,水平更高、内容更广、惠及全体人民。
练习
第 30 页
C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③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课件: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共28张PPT)

拓展提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 要继续奋斗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 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 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 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 我国应怎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 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目标。 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⑤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 列,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 加快发展。
合作、探究、交流、纠错
1.重点讨论内容: 合作探究1(1)、2以及本组有疑问的问题 2.讨论要求: (1) 请各小组长组织好本组讨论。 (2) 集体讨论重点讨论内容及我的疑惑,总结本组好的 解题方法和思路,为展示和质疑做好准备。 3.达成目标: 按照学案使用说明,力求人人达标。
课堂演练
下列属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是
(B)
①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 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差距消失 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④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误区警示
误区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会消除收入差距。
注意:全面小康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但收入差距是客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从哪几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 要求: 答案: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顺应 人们的期盼,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五 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经济、社会民生、 生态文明方面要达到的新要求: 答案: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 重大进展。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共29张PPT)

小康的由来: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
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
是过上小康的生活。这里的“小康”是指普通老百姓的理想生活水平。 是指一种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即温饱有余而富裕不足。
第4 页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 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 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人都 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
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第5 页
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三步走”
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性目标,
你了解我国的“三步走”发展
战略吗?
第6 页
1、“三步走”战略
1987 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 ---- 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 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1课时
第1 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2 页
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认识总体小康的不足。 2. 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理解小康社会的建设进 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 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各项举措。(重点、 难点)
第3 页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 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总体小康的实现 (1)时间: 20 世纪末。 (2)表现(成就):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_________
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件

•微观表现 •宏观表现
•2.不足:•低水平、不全面、
(特点) 不平衡。
康
•全面小康(美好远景:五个“成为”)
社
会 •为什么
的
经 济
•怎 么
•经济建设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目 办 的新要求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标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具体进程(不平衡)
PPT文档演模板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件
1、现阶段我们已实现了初步小康,并正在为建
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奋斗,下面说法中对我
国现阶段小康和水平认识正确的是( A、只是在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
•B)
B、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只是水平比较低
D、是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还处在贫困状态
PPT文档演模板
•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 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 衡的小康。
PPT文档演模板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件
•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 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 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 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 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 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 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
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
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
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
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
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共28张PPT)

③、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 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 费模式。
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 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 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 以发展得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基础上,率先是现代化; 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 加快发展。
算一算
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01513亿元,到2020年如果翻一番, 是多少呢?
B、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 放的经济体系。
C、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 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 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 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 足的生活。
穿着五彩缤纷
吃 ———营养化
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一、从总体小康到 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水平
①总体小康的发展历 程:
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活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 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人均800美元);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 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 现现代化。
2、实现全面的小康,你有没有信心?请同学们展开 你想象的翅膀,憧憬2020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祖 国会是什么样子?
谢
谢
指
导
!
材料三:我国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 消费,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 效的满足。中国现有2700万失学儿童。社会保 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1、我们见面最爱打的招呼是什么? 2、我们开完校运会后操场上垃圾多吗? 3、我们今天早餐过后地上的包子油条多吗? 4、有同学用完水后不随手关水龙头?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PPT37页)

•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总
体实现
•就业 •更加充分
•社会保障 •体系建立
•合理分配 •格局形成
•扶贫对象 •大幅减少
2020/11/17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PPT37页)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 •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7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PPT37页)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 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的进一步提 高和发展。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 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7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PPT37页)
•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 1.总体小康的实现 • (1)时间:_•2__世纪末。 • (2)表现:从0 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 平、_•_生__活__质__量_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 整体_•_经__济__实__力_大大增强。
2020/11/17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PPT37页)
• 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到37%和43%(40%-50%为小康;30%-40%属 于相对富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 数为23550万人,农民工人数为2647万人 (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我国 目前的小康还处于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 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在经济发 展的同时,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的现象屡见不鲜。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 机制基本形成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共29张)PPT课件

CHENLI
23
第 24 页
CHENLI
24
第 25 页
CHENLI
25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 26 页
CHENLI
26
第 27 页
有快有慢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CHENLI
27
第 28 页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要求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在建设时间上具有 长期性。 这就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急需走在前列,率先实现现 代化,为全国改革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 直追,加快发展。
CHENLI
30
B 2、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区别有( )
第 31 页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
殷实、宽裕
②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社会,追求的
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
乡、各阶层的差距
CHENLI
28
我们坚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第荣29富页 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出 巨大的优越性。 同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相比,水平更高、内容更广、惠及全体人民。
CHENLI
29
练习
第 30 页
C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③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康社会的本质,没有考虑到发展的协调性,更没有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故①②③分析正确;题干没有涉
及生态文明,故④不符合题意 。
【答案】A
4.有专家指出,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
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难中之难,不能与其他地区和群
体同等对待。这告诉我们( )
A.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中难以 实现 B.我国应该力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C.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进程 D.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建设,只能靠国家的扶 持与帮助
总体小康 的实现 从总体小康 到全面小康
微观 宏观
实现全 面建成 小康社 会的目 标
全面小康的目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 的新要求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取得重大进展
1.《诗经·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 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 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
2.总体小康的实现 (1)时间:___ 20 世纪末。 (2)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 跨越。 ( 从 宏 观 上 看 , 国 家 的 整 体 _________ 经济实力 大 大 增 强。) (3)意义:伟大胜利、里程碑、奇迹
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
2012年11月,十 八大做出“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 的新部署——从 “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未来——“五位一体”的新布局
•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即:
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 明建设
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相对
环境污染严重
上学难问题
看病难问题
材料三:
2001年,东部发达地区人均GDP已达到三四 千美元,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 目前,人均GDP最高为上海市,已经突破 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300多美元。
低水平 的、 _______ 不全面 (4)特点(不足): ________ 的、发展很________ 不平衡 的小康。
2000年10月,党 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 出:“我们已经实现 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 步战略目标,经济和 社会全面发展,人民 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 康水平。”
• 现阶段的总体小康有什么特点 呢?
材料一:至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 六位 , 但人均 GDP800 多美元,刚刚进入“小康” 门槛,与世界水平相比 , 我国世界排名在 130 多 位,仍属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组
类别 人均GDP
低收入国家
下中等收入国家
少于756美元
756—2995美元
上中等收入国家
高等收入国家
2996—9265美元
高于9265美元
材 料 滞后。目前的小康基本上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 二: 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
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全面小康≠同时同步小康 3.全面小康的目标 (1)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工业化 基本实现、 __________ 综合国力 显著 (2) 特点:① ________ 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生活质量 明显改善、 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 __________ 生态环境 良好。 __________ 民主 权利、具有更高 _____ 文明 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 _____ 精神 追求。 素质和_____ 制度 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 _____ 活力 而又 ④各方面 _____ 安定团结。 亲和力 ,为人类文明 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 ________ 作出更大贡献。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
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 生存资料消费的满足,而发展资料消费还没有 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 还有待提高。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 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江泽民同志明 确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二十年,集中 力量,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 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十六大 江泽民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新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 重大进展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 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 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 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 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 机制基本形成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课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现代“小康”的提出
(1)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 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 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他曾经说: “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 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 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 化。”
星“小康村”,但西坑村却因此欠下130多万元贷款,
成为当地百姓沉重的负担和挥之不去的心病。当地政
府的做法(
)
①曲解了小康的本质 ②忽视了发展的协调性
③没有全面提高人民生活
④没有建设生态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理解。
为建别墅而让百姓产生负担和心病,这显然是曲解了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比较
标准 高低
区 生活 别 质量
社会 发展 状态
总体小康 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00美元 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 刚跨过小康的门槛 不全面——①小康生活所覆 盖的人群不全面②小康生活 的实际内容不全面,偏重于 物质消费
全面小康 更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 入国家的水平,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 实、富裕 更全面——①追求物质、政治、精神 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②除注重物质 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注重居民的精 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 活环境的改善,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 发展比较平衡——将缩小地区、城乡、 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 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间的发展水平差距大
D
)
①统筹城乡发展 ②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中的比重 ③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④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A、①② B、②③
高收入者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中等收入者
《红对勾》63页
低收入者
3.福建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西坑村号召农民建起了40 多幢黄白相间的小别墅,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明
会状况是(
)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的小康社会
【解析】我国当前的小康就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
很不平衡的小康,A项正确;B、C两项指的是全面小
康的特点;D项观点显然错误。
2.我国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 分配格局,就必须构建“橄榄型”或“纺锤型”收入分 配结构。据此在经济建设方面可以选择的对策有(
【解析】全面小康的目标要在全面范围内实现,故
A项错误;B项观点不符合事实;D项观点错误,主
要靠贫困地区、贫困群体自己努力。部分地区和人
群实现全面小康的困难,正体现出小康社会建设的
不平衡性。 【答案】C
(2)“三步走”发展战略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 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 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 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经济 持续 健康 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就业 更加充分
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总 体实现 社会保障 体系建立 合理分配 格局形成 扶贫对象 大幅减少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
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
※注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两 个特点: (1)时间的长期性,大约需要二十年 的时间; (2)建设进程的不平衡性,全面小康 社会并不是要求所有地区在同时达到全面 小康。而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 些,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 发展。
联 系
①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 发展阶段不同 ②总体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发展和完善
总结:认识小康社会
1979年 邓小平访 日首提“小康” 十八大 由“全面 建设”到“全面建 成”(五位一体)
20世纪末,实 现了总体小康
十七大 胡锦涛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新要求”(四 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