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题解题方法
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GD Z景W007一、解题思路与方法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分题头、流程图和问题三部分。
题头一般是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包括副产品);流程图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问题部分主要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制成系列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
因此在解题过程中不妨按这三部分进行分析:1、明确目的,提取有用信息通过阅读题头,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进而明确生产目的——制备什么物质,找到制备物质时所需的原料及所含杂质,提取出所给的相关信息——物质反应方程式、物质稳定性、物质溶解性等。
2、分析流程,弄清各步作用首先对比分析生产流程示意图中的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从对比分析中找出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弄清生产流程过程中原料转化为产品的的过程中依次进行了什么反应?每一步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是否要除去,采用什么操作方法除去?3、看清问题,准确规范作答这一步很关键,历年高考评卷分析都指出学生的简述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化学用语的表述存在很大的偏差。
所以答题时要看清所问题,不能答非所问,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如不能将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方程式要配平、分清实验操作名称还是具体操作步骤。
二、例题分析例: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
以下是某工厂用含铁废铜为原料生产胆矾(CuSO4·5H2O)的生产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棕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2)写出浸出过程中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3)操作I的操作温度应该控制在℃左右;(4)从溶液中分离出硫酸铜晶体的操作II应为、洗涤、干燥;(5)反应产物中的NO可以循环使用,试仅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NO转化为HNO3。
答案:(1)Fe(OH)3(2)3Cu + 2HNO3 + 3H2SO4=3CuSO4 + 2NO↑+ 4H2O(3)100℃ (4)冷却结晶、过滤(5)①方案二 ②Cu 2+的蓝色对检验有干扰 (6)4NO + 3O 2 +H 2O = 4HNO 3。
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工艺流程题难不难?其实只要掌握了方法,一点都不难!
先说说解题步骤吧。
拿到工艺流程题,第一步要仔细审题,搞清楚题目在问啥。
这就好比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得先知道目的地在哪儿呀!然后分析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这就像拆礼物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神秘面纱。
每个环节都有它的作用,要弄明白反应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发生了啥反应。
接着根据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可别瞎答一气哦!
注意事项也不少呢!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和提示,这就像游戏里的规则,不遵守可不行。
还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别把它们搞混了。
而且,计算的时候要仔细,可别粗心大意,不然就像在赛跑中摔了一跤,追都追不上啦!
那工艺流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咋保证呢?这可太重要啦!就像盖房子,得稳稳当当的才安全嘛。
要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不能太剧烈,不然就像炸弹一样,多吓人呀!还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不然出了问题可就麻烦啦。
工艺流程题的应用场景可多啦!在化工、制药、环保等领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呀!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减少污染。
这就像有了一个魔法棒,能让一切都变得更美好。
举个实际案例吧。
比如在制药行业,通过工艺流程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药品。
从原料的选择到最后的成品,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控制,就像厨师精心烹饪一道美味佳肴一样。
这样生产出来的药品效果好,安全性高,能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多棒呀!
总之,工艺流程题只要掌握了方法,就不是啥难题。
大家加油哦!相信自己一定能攻克它。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方法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一、探究解题思路呈现形式:流程图、表格、图像 设问方式:措施、成分、物质、缘由实力考查:获得信息的实力、分解问题的实力、表达实力 学问落点: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试验无机工业流程图题能够以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体现实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能够综合考查各方面的基础学问及将已有学问敏捷应用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实力。
【例题】某工厂生产硼砂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MgCO 3、MgSiO 3、CaMg(CO 3)2、Al 2O 3和Fe 2O 3等,回收其中镁的工艺流程如下:原 料:矿石(固体) 预处理:酸溶解(表述:“浸出”)除 杂:限制溶液酸碱性使金属离子形成沉淀核心化学反应是:限制条件,调整PH ,使Mg 2+全部沉淀 1. 解题思路明确整个流程及每一部分的目的 → 细致分析每步发生的反应及得到的产物 → 结合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思索 → 留意答题的模式与要点在解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粗读试题,尽量弄懂流程图,但不必将每一种物质都推出。
其次,再精读试题,依据问题去细心探讨某一步或某一种物质。
第三,要看清所问题,不能答非所问,并留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在答题时应留意:前一问回答不了,并不肯定会影响回答后面的问题。
分析流程图须要驾驭的技巧是:① 阅读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由何原料获得何产物(副产物),对比原料和产物;② 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并在下一步分析和解题中随时进行联系和调用;③ 解析流程图并思索:从原料到产品依次进行了什么反应?利用了什么原理(氧化还原?溶解度?溶液中的平衡?)。
每一步操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佳?每一步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或副产物是怎样除去的?无机化工题:要学会看生产流程图,对于比较生疏且困难的流程图,宏观把握整个流程,不必要把每个环节的原理都搞清晰,针对问题分析细微环节。
考察内容主要有: 1)、原料预处理2)、反应条件的限制(温度、压强、催化剂、原料配比、PH 调整、溶剂选择)3)、反应原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原理、物质的分别与提纯) 4)、绿色化学(物质的循环利用、废物处理、原子利用率、能量的充分利用) 5)、化工平安(防爆、防污染、防中毒)等。
工业流程知识+答题技巧(很好用)

2、截段分析法:用截断分析法解工艺流程题是一种主流解题方法・因为当前的化工生产,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增加效益,大都设计成综合利用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的工艺生产线.为此这种工艺流程题很多•用截断分析法解工艺流程题关键在于选对属型和如何截段,截几段更合理・一•般截段以生产的产品为准点.但也不一定,特殊情况也很多,必须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规律方法]:一、应对策略:1、认真读题:首先将题目从头到尾粗读一遍,初步了解大意。
2、仔细分析:理清下列关系:①、原料与产品:从某原料出发,要得到最终产品,必须除去什么元素、引进什么元素?。
②、步骤与目的:加入某种试剂,采取这样的方法,其目的是什么?一般只考虑后面提问有关的步骤,其他不必清楚。
③、感觉与结果:有的步骤不能读懂,这时主要看这一步的结果,“跟着感觉走”、“顺藤摸瓜”,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圆”这个结果,“难得糊涂”。
④、信息与迁移:所给信息一定有用,而且一定用到,有时还需分解、重组、迁移到本题中来。
3、大胆回答:大多数提问用所学知识便可直接回答,但个别地方往往有悖所学知识,这时就要考虑产物、环保、产量、成本等等。
二、注意外界条件对工艺流程的影响在很多流程图的题目屮,我们经常会看到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出现,不同的工艺对物质反应的温度或压强有不同的要求,它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但却都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的关键所在,也是命题专家们经常要考察学生的地方。
这里主要说一说温度的影响,归纳总结之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形式来考察学生:①趁热过滤(或冰水洗涤)的目的: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或升温时会溶解)而带入新的杂质;②冰水屮反应或降温反应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为使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③反应中采取加热措施的作用:一般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或加速某固体的溶解:④如题目中要求温度控制在某温度范围内(可用水浴或油浴来控制):一般有以下几个目的:A、防止某种物质温度过高时会分解或挥发,也可能是为了使某物质达到沸点挥发出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重难点11 化学工艺流程(解析版)

重难点11 化学工艺流程一、工艺流程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工艺流程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此类题目的基本思路:(1)先粗读,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理清思路。
先不必把每个环节的原理都搞清楚。
(2)针对问题再精读,分析细节,根据问题去研究某一步或某一种物质。
(3)要看清所问问题,不能答非所问,并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2.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方法(1)明确目的,提取有用信息。
通过阅读题头,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进而明确生产目的——制备什么物质,找到制备物质时所需的原料及所含杂质,提取出所给的相关信息——化学反应方程式、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溶解性等。
(2)分析流程,弄清各步作用。
对比分析流程图中的第一种物质(原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找出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联系问题有针对性地思考:原料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依次进行了什么反应?每一步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是否要除去,采用什么操作方法除去?(3)看清问题,准确规范作答。
这一步很关键,历年的高考评卷分析都指出考生的简述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化学用语的表述与实际要求存在很大偏差。
所以答题时要看清问题,不能答非所问,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分清是要求回答实验操作名称还是具体操作步骤。
二、以物质制备为目的的化学工艺流程1.原料处理阶段的常见考查点(1)加快反应速率(2)溶解:通常用酸溶。
如用稀硫酸、盐酸、浓硫酸等。
(3)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2.分离提纯阶段的常见考查点(1)调pH除杂①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中的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如若要除去Al3+、Mg2+溶液中含有的Fe2+,先用氧化剂把Fe2+氧化为Fe3+,再调溶液的pH。
①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一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增大;二不引入新杂质。
工艺流程常考术语和答题方法

工艺流程常考术语和答题方法说实话工艺流程常考术语和答题方法这事儿,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就先说那些常考的术语吧。
我记得像“原料预处理”这个术语经常考。
这个就好比你做饭之前要洗菜淘米一样,原料进来肯定要先处理一下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工序。
原料预处理包括很多具体的操作,像是研磨,我想这就像把咖啡豆磨碎才能煮咖啡那样,让原料变得更细碎,这样后续反应或者操作能更充分更快速。
还有净化这一步,就好比咱们吃水果要洗干净去除脏东西防止吃坏肚子,原料净化去除杂质,能保证整个工艺不会出现差错。
那答题方法呢,我是吃过不少亏才总结出一点小门道的。
首先,一定要审清楚题,这听起来是废话,但我之前就是吃过没看清楚题目的亏。
比如说有一次考试,题目问某一道工序在整个工艺流程中的目的,我没仔细看以为是让写这道工序具体做了什么,结果答案完全跑偏了。
看到题目后,就去分析工艺流程的每个环节。
如果是让解释某个术语在流程中的意义,那你得结合整个流程来看。
比如“过滤”这个术语,如果是在化学工艺中,从整个流程来说,它可能是要去除没有反应的固体杂质,那你就回答按照这个方向去回答,就像是在一个从矿石里提炼金属的工艺流程里,过滤就是把那些矿石残渣啥的去掉,只留下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以便下面的工序。
再有如果是让你优化工艺流程,这就比较难了。
我的经验是先把每个环节到底都实现了啥搞清楚。
我做过一道题是关于改进一个化工产品制造的工艺流程的。
我就先把现有的每个流程步骤能产生什么东西,对最终产品有没有副作用给罗列出来。
然后我发现其中有一个加热的步骤其实是没必要的,因为之前的反应已经达到了合适的温度了,这部分热量可以利用起来传递到下一个需要加热的环节,这样就节省了能量。
不过有时候你会不确定自己的答案是不是正确,这时候就只能靠平时的积累和多类比相似的工艺流程了。
还有啊,如果在回答涉及到计算某个环节的转化率之类的问题。
我老是会忘记一些关键数据,导致算错,后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把题目里给的所有数据,不管用不用得上先标记在旁边对应的工序那里,然后再根据所需计算的要求,找对公式,把数据代入计算。
高中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技巧引言在高中数学中,工艺流程题是常见的一类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多个步骤和过程,并要求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推理和计算。
解决工艺流程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应对工艺流程题。
技巧一:分析题意,明确思路在解答工艺流程题之前,首先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明确题目所给出的起始条件和要求结果,思考整个流程的逻辑关系。
将整个流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逐步推导,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计算过程。
技巧二:标记关键信息,建立方程在分析题意的过程中,需要留意并标记出关键的信息。
通过对关键信息的理解和归纳,可以建立起相应的方程式,从而将题目转化为数学问题。
方程式的建立需要注意保持严谨性和准确性,确保方程式能准确地描述实际情况,并且能够推导出所需的结果。
技巧三:合理运用比例关系在工艺流程题中,常常涉及到物质的比例关系。
当题目给出了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时,我们可以利用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比例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些未知数的值,简化计算过程。
合理运用比例关系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计算,提高解题效率。
技巧四:化繁为简,逐步推导在解决工艺流程题时,要善于将复杂的问题化繁为简,逐步推导。
将一个复杂的工艺流程拆解为几个简单的步骤,并逐步推导出结果。
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解决每个子问题后再进行整合,可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技巧五:适当进行数学建模在解决工艺流程题时,数学建模是一个重要的思维方法。
通过运用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可以更好地进行计算和推理。
适当进行数学建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提高解题的质量。
技巧六:反复验证,避免漏算错误在解答工艺流程题时,反复验证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解答过程中要多次检查计算过程、求解方法和结果,确保没有漏算错误。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多步骤的问题,应逐个验证每个步骤的计算结果,防止由于某一步错误导致整个结果出错。
2023届高三化学三轮冲刺 工艺流程题

巩固练习
(2)锌粉法制备Na2S2O4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③步骤Ⅲ中得到的Na2S2O4固体要用乙醇洗涤,其优点是减少Na2S2O4的溶解 损失,易于干燥,“后续处理”最终要加入少量Na2CO3固体,其原因是Na2CO3 为碱性物质,“保险粉”在碱性介质中较稳定。 解析:③根据Na2S2O4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可知,步骤Ⅲ中得到的Na2S2O4 固体用乙醇洗涤,可以减少Na2S2O4的溶解损失,且易于干燥。根据Na2S2O4 在碱性介质中较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可知,“后续处理”最终要加入少量 Na2CO3固体,其原因是Na2CO3为碱性物质,“保险粉”在碱性介质中较稳定。
巩固练习
练1.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可以用作染色工艺的还原剂,纸浆、肥皂等的漂白 剂。Na2S2O4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在碱性介质中较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回答下列 问题: (3)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甲酸钠法生产连二亚硫酸钠,其原理是先将HCOONa和烧碱加入乙醇 水溶液中,然后通入SO2使之发生反应,有CO2气体放出,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设计了如图方法同时制备连二亚硫酸钠和过二硫酸钠(Na2S2O8)。电解过程中,阴极室 生成Na2S2O4,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是Na+ ,其迁移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由左侧向右侧移动”或“由右侧向左侧移动”) 。
技巧1——物质制备型问题解题方法
解题思路
读题头,明确目的为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B2O5·H2O和Fe3O4,还有少量Fe2O3、 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流程分为原材料,预处理, 反应转化,分离提纯,目标产品5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元素及化合物型工艺(冶金型工艺):以矿物为原料,粉碎、 煅烧、酸浸、调节PH值除杂、制备所需物质。如:铁矿石、铜矿 石等为原料的系列制备。考察重点:已学、陌生方程式的书写、水 解知识的运用。
3、实验型工艺(溶液制备物质型):利用物质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不同,某一物质在某温度下溶解度较其它物质均 小,使反应得以发生。考察重点:分离、提纯的知识。如: 由溶液到晶体的操作:
广东高考:重点考察第2、3种的综合应用。
工艺题的常考点: 一、一些操作: 1、粉碎、研磨的目的 2、如何提高浸取率 3、为何要加热、为何要控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 4、如何获取恒定温度 5、如何洗涤,用何试剂、如何操作、如何判断洗涤干净 6、为何选用双氧水做氧化剂 7、如何调节PH 8、如何防水解 9、分离提纯的操作 二、考察方程式的书写,已知的、陌生的 三、计算:焓变、K、得失电子守恒的计算。
(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要求写出两条)。
(2)滤渣I的主要成分有 。 (3)从滤液Ⅱ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物质有 。
(4)Mg(ClO3)2在农业上可用作脱叶剂、催熟剂,可采用复分 解反应制备:
MgCl2+2NaClO3===Mg(ClO3)2+2NaCl 已知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2.(09广东高考)(12分)某工厂生产硼砂过程中产生的固体 废料,主要含有MgCO3、MgSiO3、 CaMg(CO3)2、Al2O3 和Fe2O3等,回收其中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沉淀物
Fe(OH)3
Al(OH)3
Mg(OH)2
PH
3.2
5.2
12.4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深沉时溶液的pH由见上表,请回 答下列问题:
工艺流程解题方法指导:
一、做题方法:1、大概看懂流程,看不懂就模糊处理,记住目的 性做题方法,即最后制得的物质即为题目所求。
2、最好知道流程中的离子走向,即何种离子沉淀出去,何种离子 进入下一步。看清题目信息。
二、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必修1、选修2、4及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工艺题的类型:
1、原理型工艺(固定型工艺):铝的冶炼、海洋化工(氯碱化工, 海洋提碘、溴、镁等)、硅的冶炼。考察重点:已学的化学方程式 的书写
①将反应物按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比混合制备Mg(ClO3)2。简
述可制备Mg(ClO3)2的原因:
。
②按①中条件进行制备实验。在冷却降温析出Mg(ClO3)2过程中,
常伴有NaCl析出,原因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除去产品中该杂质的方法
是:
。
2.答案:(共12分) 【命题意图】考查考生对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性 质的掌握,以及对离子反应实质的认识;考查考生应用基 础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图表的观察、分析 能力。 (1)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增加浸出时间(或其他合理答 案) (2)Fe(OH)3 Al(OH)3
练习1.(2009·福建高考·24)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 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氧化铝的两种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SiO3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 (3)验证滤液B含Fe3+,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______(填试剂 名称)。 (4)滤液E、K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写出该溶液的一种用途______。
(1)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或少量杂质):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
(2)溶液中有等量的两种溶质,若需制备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小的物质(溶解度小的物质) :蒸发浓缩、趁热过 滤、洗涤烘干,
(3)溶液中有等量的两种溶质,若需制备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大的物质:蒸发浓缩、趁热过滤(除去高温时溶解度 小的杂质)、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