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采矿迹地立地质量评价

合集下载

矿山地质勘探工作及质量评估

矿山地质勘探工作及质量评估

矿山地质勘探工作及质量评估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其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日益提升。

矿山地质勘探对矿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对矿山地质勘探工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以勘探实践为基础,分析了矿山地质勘探的主要任务,提出了矿山地质勘探的质量评估内容,期望能够提高资源的开采率,推动矿山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勘探;质量评估;可持续发展我国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矿冶业和地质学的研究工作也开始的较早。

随着我国矿山建设的不断发展,相关的工作也得到长足的进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矿山地质工作也逐渐市场化,需要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另外,矿山地质勘探工作对矿山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对矿产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保障矿产开采质量,推动矿产的持续发展。

因此,要充分发展地质勘探技术,提高勘探的质量和效率。

一、矿山地质勘探的特点根据多年的地质勘探经验,笔者总结了地质勘探的基本特点:1.高效性勘探队在选矿时,应充分考虑我国矿床的分布情况。

我国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分布较为广泛,因此要充分掌握我国矿产分布实际后再进行勘探,而且不同地域的矿产种类和储备量也不同,有关矿床分布的研究也十分困难。

这样就需要建立地址勘探系统,选择资源丰富的地域,通过技术手段定位矿床,进而提高了地质勘探的效率。

2.功能型地质勘探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先进的技术,保障地质勘探的速度,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率。

另外功能型还体现在地质勘探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势和环境选择最合适的科技,提高地质勘探的环境适应性。

例如,勘探测量仪能够定位勘探范围。

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研究分析,采样分析地质土壤,在了解地质的具体状况后,促进了勘探任务的完成。

3.预见性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需要对地质状况进行分析,了解矿床的分布,进而制定科学的开采方案,根据地质信息和数据,建立该地域的矿产模型,得出地质检测报告,最终预测该矿区的地质情况。

勘察报告中的地质环境评价

勘察报告中的地质环境评价

勘察报告中的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环境评价是勘察报告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勘察报告中地质环境评价的内容和要点,如下:一、概述地质环境评价是在项目勘察过程中对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估的工作。

它包括地质景观、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等要素的调查和分析,为项目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环境风险。

二、地质景观评价地质景观评价是对勘察地区的地貌和地质景观进行评估。

根据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等因素,综合判断地质景观对项目建设的影响程度。

通过详细调查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以及对工程建设的限制。

三、地质构造评价地质构造评价是对研究区域的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分析断裂带、褶皱形态和延伸方向等,判断其是否对项目建设安全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必要时,可以进行岩石力学测试和地震研究,以更加准确地评价地质构造对项目的影响。

四、地质灾害评价地质灾害评价是对勘察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和古地震、活动断层等地质现象。

通过整合历史灾害记录、现场调查和遥感图像分析等方法,确定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和危险性,为项目建设提供预防和控制意见。

五、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对地下水资源的潜力和可利用性进行评估。

通过地下水位、水质、水量和水文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开采条件。

同时,评估项目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

六、综合评价与建议在勘察报告的最后,需要对以上的地质环境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综合评价包括对地质环境的整体状况、对项目建设的影响程度、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等方面进行总结。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和监测措施,确保项目的安全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总结地质环境评价是勘察报告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在勘察过程中,要对地质景观、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和地下水资源等进行综合调查和评估。

浅谈采矿迹地立地质量评价

浅谈采矿迹地立地质量评价

法 之一 , 利用多糖在 硫酸 的作用 下先 水解成单糖 , 迅速脱 并 水 生成糖醛衍生 物 , 然后 与苯酚 生成 橙黄色化 合物 , 再用 比 色法测定 , 4 0 m处有强 吸收" 。本研究根据浸膏中多糖 在 9n J 在 4 0 m波长处有特征吸 收 , 吸光值与糖浓度呈线性关系 9n 且
1 立地条件评 价方法
建立起数学模型来 进行评 价 的方法 。但是这种 方法 由于受 到林木生长特殊性 的影 响 , 因此其应用具有一定 的局 限性 。 我 国的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的工作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 , 代表性的成果是 15 9 2年林业部在 营 口成立 的部 属林 型调查 大队承担的大兴安岭森林资源调查工 作 , 苏卡乔夫的林 型 在 调查方法的指导下作 了大量 的野外 工作 , 编写 的《 大兴 安岭 林型调查报告》 中总结 的立地 评价方法沿用 至今 。 由于研究思路各有差异或者侧重 点的不 同, 立地质量评 价有很多研究途径 , 但具 有代 表性 的有地 位指数 评价 、 材积 或蓄积量评价 、 调查 分类 评价等。调查分类 评价 是建 立在对 研究 区域进行详细 的调查分类 的基 础上 , 立地分类 的多级 在 序、 有林地 与元林地 统一 、 主导 因素等原则的指导下 , 将具有 相似或相近环境条件 的立地归为 一类 , 把研究 区从 上到下划
第2 4卷第 4期
浅 谈 采 矿 迹 地 立 地 质 量 评 价
刘 奇 霍树东。
( . 龙江省林 业科学 院, 1黑 哈尔滨 10 8 ;. 5 0 12 南岔林业局营林处 , 黑龙 江 伊春 13 0 ) 5 10
摘 要 : 过 对 立 地 质 量 评 价 方 法 的研 究 , 通 再借 鉴 国 内的 实践 经验 , 出 了结 合 地 形 因子 、 壤 理 化 指 标 、 物 提 土 植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综述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综述
xi对 uj的隶属度 i = 1,2,L,m; j = 1,2,L,n;“·”表示
m
å A与R的合成方式,采用 b j = ai × rij 的合成计算方式。
i =1 [3]
杨梅忠 等人采用该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量化评价 研究。 2.5 集对分析法
作者简介: 郑丽媛(1987—),女,山西吕梁人,工程师,硕士,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主要从事矿山 地质环境监测工作。(邮箱)378043024@
H(A,B)差异度(不确定度)b,P/N为H(A,B)对立度c,且
[4]
a+b+c=1。蒋复量 等基于集对分析均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
影响评价模型。
不考虑各特性的权重时,联系度u为: SF P
u = + ×i + × j = a + b×i + c× j …………………(4) NN N
式中:u为联系度;i为差异度系数,[-1,1]中取值;
j=1
式中:FO表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Wj表示各个子系 统评价要素的权值;m表示子系统要素个数。 2.2 网格法
网格法先将研究区划分成若干数量形状规则的网格,对 各网格进行评分,计算各网格所属的矿山地质环境等级;
然后根据各网格的评价结果,通过插值分析得出整个研究 区评价结果。网格法需要按照实际公里网划分,实际大小为
2)网格法评价结果与实地边界吻合程度较差,虽然对 发展趋势预测较好,能体现较多的信息,但受人经验的影 响较大,不易操作,致使评价结果不易被他人接受。
3)矢量多边形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边界吻合程度较 高,能体现较多的信息量,受人经验的影响较小,较易操 作,但对发展趋势的预测稍差。
074 地质环境 DIZHIHUANJING

矿山勘探与地质资源评价

矿山勘探与地质资源评价

实例3:某铁矿勘 探项目,通过地质 勘探发现了丰富的 铁矿资源,为后续 开采提供了依据。
实例4:某煤矿勘 探项目,通过地质 勘探发现了丰富的 煤矿资源,为后续 开采提供了依据。
地质资源评价在矿山勘探中的应用实例
实例一:某 实例二:某 实例三:某 实例四:某 实例五:某
铜矿勘探
金矿勘探
铁矿勘探
煤矿勘探
收集资料:收集地质、矿产、环境等 方面的资料,为勘探提供依据。
制定勘探方案:根据勘探目标和资料, 制定勘探方案,包括勘探方法、技术手 段、时间安排等。
实施勘探:按照勘探方案,进行实地 勘探,获取地质、矿产、环境等方面 的数据。
分析数据:对勘探数据进行分析,评 估矿产资源的储量、品质、开采条件 等。
编写勘探报告:根据分析结果,编写 勘探报告,包括勘探目标、方法、结 果、结论等。
地质资源评价 是矿山勘探的
基础和前提
地质资源评价 可以提供矿山 勘探的目标和
方向
地质资源评价 可以预测矿山 勘探的风险和
难度
地质资源评价 可以指导矿山 勘探的技术和
方法
矿山勘探与地质资源评价的相互促进
矿山勘探为地质资源评价提供 基础数据
地质资源评价为矿山勘探提供 方向和指导
矿山勘探和地质资源评价共同 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遥感勘探:利用遥感技术,如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获取 地表和地下地质特征和资源分布的信息
钻探:通过钻探取样,了解地下地质特征和资源分布,是矿 山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
物探:利用物探技术,如地震、电磁、重力等,探测地下地 质结构和资源分布
矿山勘探的流程和步骤
确定勘探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分 布情况,确定勘探目标。
的发展

矿山开采中的资源评估与评价方法

矿山开采中的资源评估与评价方法
通过准确的资源评估与评价,可以避免因资源不 明或资源不足带来的生产风险,保障矿山的安全 生产。
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准确的资源评估与评价可以帮助矿山企业合理规 划开采方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3
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通过资源评估与评价,可以合理规划矿山的开发 规模和进度,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THANK YOU
工程条件
评估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石的稳定性、边坡的稳定性等。
开采条件的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
通过专家经验或工程实践经验,对矿山开采 条件进行定性评估。
类比评估
通过与类似矿山的开采条件进行类比,对目 标矿山的开采条件进行评估。
定量评估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对矿山开采 条件进行定量评估。
综合评估
06
矿山资源评估与评价 的未来发展
资源评估与评价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资源评估与评价的智能化, 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标准化
制定更加完善的资源评估与评价 标准,规范评估流程和方法,提 高评估的可靠性。
精细化
针对不同类型矿山,采用更加精 细化的评估方法,提高评估的针 对性和实用性。
邀请矿产资源领域的专家对矿山资源进行 评估,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矿石品质评价的实践
01
02
03
04
在矿山勘探阶段进行初步的矿 石品质评价,为矿山的开发利
用提供依据。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定期进行矿 石品质评价,了解矿石品质变 化情况,及时调整采矿方案。
在选矿试验中结合矿石品质评 价结果,优化选矿工艺流程,
矿山开采中的资源评估与评 价方法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矿山开采与矿井地质条件评价

矿山开采与矿井地质条件评价

添加标题
矿山开采与矿井地质条件的协调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法和地质勘查手段,实现矿山开采与矿井 地质条件的协调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添加标题
矿山开采与矿井地质条件的相互影响:矿山开采活动和矿井地质条件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和地质勘查计划。
模型和数值模拟等。
添加标题
评估指标:评估指标 包括地层岩性、地质 构造、水文地质、工 程地质、瓦斯地质等
方面。
添加标题
评估流程:评估流程 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 现场勘查与测试、建 立地质模型、数值模 拟分析、评估结果确
定等步骤。
评估指标:矿井地质条 件的稳定性、岩层结构、 地下水状况、瓦斯含量 等
添加标题
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需要相互配合,采取有效 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添加标题
矿山开采的环境保护措施:采取有效的措施,如生态恢复、水土保持、废弃物处理等,减少矿山开采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添加标题
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推广环保技术,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程度。
评估方法:可以 采用定性评估和 定量评估相结合 的方法,对矿井 地质条件进行全 面、客观、准确
的评估。
添加标题
矿山开采对矿井地质条件的影响:开采活动可能导致地质结构变化、岩层移动和地下水流动等,影响矿 井地质条件的稳定性。
添加标题
矿井地质条件对矿山开采的制约:矿井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对矿山开采的安 全、效率和可持续性产生影响。

浅谈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及治理措施

浅谈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及治理措施

浅谈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及治理措施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当今世界各国加强环境保护的一项成功经验,也是我国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加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主要是通过调查和评价,摸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整治矿山环境、恢复与重建矿山生态、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等提供基础科学资料和依据。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治理一、矿山环境评价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入了一个高效率高标准的时代。

然而,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开发阶段,环境问题——尤其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不得不让全世界给予高度的重视。

环境影响评价是根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律,或某一项目的建设计划,全面科学地来预断该地区将来的环境质量变化,从而制定出预防保护环境的措施。

这对于确保将来环境质量不致下降,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矿山环境评价同样是为了预防和避免矿产资源开发中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危害、发展趋势等进行重点评价,提出防止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措施和方案。

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重点内容2.1矿业活动引发的水资源、水环境变化,包括地表水漏失、地下水资源枯竭、区域水均衡破坏、水质污染等。

2.2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包括改变土地利用现状、地面变形、土地荒漠化、土石污染等。

2.3矿业活动引发地面隆起、沉降变形、山体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情况。

2.4矿业活动对重要工程设施、房屋、厂矿和自然景观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2.5矿山建设工程和设施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其危害程度。

2.6为避免和消除各种不良影响拟采取的防治对策和工程技术措施,以及矿山土地复垦的方案。

三、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在充分查明评价前矿区存在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下水资源枯竭、地表水漏失、土地资源破坏、土石环境污染、崩塌、滑坡等,在规模、发育程度、危害对象和生产原因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采矿迹地立地质量评价
刘奇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摘要:通过对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再借鉴国内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结合地形因子、土壤理化指标、植物生长与群落结构特征的采矿迹地立地质量评价方法,为矿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采矿迹地,立地质量,评价
立地是最早出现在林业科学上的概念,它是指所有影响植被生产能力因素的总和。

不同立地条件的地段利用方式是不同的。

环境学的观点认为,立地是植物生长地段作用于植物的环境条件的总体。

立地质量评价是以造林、土地利用为最终目的,并在此指导下对某一立地可提供植被生长需要条件的能力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对该立地条件下的立地因子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各因子同植被生长之间的关系,确定其可利用的潜力,也可以将立地评价理解为对立地性能的认识。

矿产资源的开采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会引起矿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尤其是矿业废弃物不断大量产生和露天堆放,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与生态、地质、土壤、林业、环境保护、毒理、地理等学科有关,就其恢复难度而言,如何确定适宜的恢复措施是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对采矿迹地的立地条件进行科学的质量评价,就成为了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关键。

1 立地条件评价方法
立地质量评价,是在林业科学上开始的,因此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与划分都是为林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服务的。

最早开展的工作是在18世纪,当时的德国一些林学家就开始尝试利用临汾收获量来对林地的生产力进行定量的评价。

1923年,美国的一些林学家曾经尝试利用林分材积作为主要指标因子来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未能最终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也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1931年,美国林学家Bull提出了不同立地质量优势高生长曲线的多形特性的观点,在实践中常常是利用解析木或者是设定固定标准地开展动态观测以获得丰富的调查资料来建立单形的或者是多形的地位指数来开展森林的立地质量的定量评价。

同期,Hards也提出了一种采用简单函数进行定量的分段拟合并同时采用生长函数进行数学建模的评价方法。

70年代之后,为了满足林业开展集约型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林学家们又在已有的评价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评价方法,一种是利用林分的年平均材积生长量和地位指数进行结合来建立起数学模型来进行评价的方法,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将林分的平均年材积生长量与立地因子之间建立起数学模型来进行评价的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由于受到林木生长特殊性的影响,因此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国的立地质量评价研究的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性的成果是1952年林业部在营口成立的部属林型调查大队承担的大兴安岭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在苏卡乔夫的林型调查方法的指导下作了大量的野外工作,编写的《大兴安岭林型调查报告》中总结的立地评价方法沿用至今。

由于研究思路各有差异或者侧重点的不同,立地质量评价有很多研究途径,但具有代表性的有地位指数评价、材积或蓄积量评价、调查分类评价等。

调查分类评价是建立在对研究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分类的基础上,在立地分类的多级序、有林地与无林地统一、主导因素等原则的指导下,将具有相似或相近环境条件的立地归为一类,把研究区从上到下划分为若干立地类型,然后针对每一个立地类型做出定性评价,提出相应的利用方式。

潘磊等针对长
江中游湖北段江岸带立地进行调查分类,划分出2个立地类型小区、11个立地类型组、22个立地亚组、43个立地类型,且针对每一个立地类型提出相应的利用方式,提出立地评价体系,为指导实践工作提出决策依据[
2 采矿迹地立地评价方法
由于矿山废弃地属于人为扰动地貌形式,与自然立地类型有所差别。

目前我们开展的非林地立地质量评价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供参考的实践经验也较少。

赵方莹根据对北京首云铁矿的废弃地的调查结果,认为在调查范围内土壤(母质)的物质类型、坡向、坡度是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

对于影响立即类型的其他因子,如pH值、土壤养分、土壤质地等因子,有些因子的变化也是随已被列为主导因子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考虑到划分立地类型的可操作性,不宜过多选主导因子和划分过细,所以将土壤(母质)、坡向、坡度等作为立地类型划分因子。

通过对矿山废弃地及其原山体调查的86个样方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整理,共分为5类立地类型,即:棕壤阳坡、尾矿砂阳坡缓坡、碎石夹微土阳坡缓坡、裂隙裸岩及风化物阳坡陡坡、土石混合物阳坡缓坡。

但是这样的评价与划分还是显得较为机械和生硬,我们又参考了孟祥川在进行大庆市盐碱地立地质量评价时采用的方法,在研究中,采用的方法是设定标准低,对每块标准地分别测定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pH值、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碱化度交换性钠离子和可溶性盐各指标首先进行数据处理,将数据标准化;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以上11种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并得到因子得分;再用方差极大法旋转因子轴,对得到的新的因子变量进行解释,可以进一步说明影响原变量系统构成的主要因素和系统特征;最后将因子得分作为新变量,用聚类分析法对新变量进行分类,进而可以科学的对大庆市盐碱地进行分类。

通过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大庆市盐碱地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主导因子进行分析,根据生物量及盐碱化程度将大庆市盐碱地分为五种立地类型,分别为高生物量轻度盐碱地、高生物量中度盐碱地、中生物量中度盐碱地、低生物量中度盐碱地和重度盐碱地五种立地类型。

作者认为这样的将土壤质量与地上植被的生物量进行结合的方法还是比较可取的,当时需要进行完善和补充。

因此,我们提出的评价方法是将地形因子、土壤理化指标(包括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状况以及对植物生长具有毒害作用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植物生长与群落结构特征指标等全方面的调查分析方法,通过对诸多因子的多年动态观测,结合在废弃地进行的人工栽植实验(乔木、灌木和草本),观测植物的生长指标(生长量、当年生长量、生物量等),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试验中得到的多因子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公共因子,并计算出各种因子的得分,再利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科学的分类。

得到的研究结果,应该是包括了不同类型矿区废弃地的定量的立地质量的细致划分的立地质量分级表,同时还包括相应的植被生物特征,提供该种类型立地条件适宜的植被恢复措施(植物种类的选择以及植被的科学配置)。

3 结论
通过对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再借鉴国内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结合地形因子、土壤理化指标、植物生长与群落结构特征的采矿迹地立地质量评价方法,为矿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孟祥川.大庆市盐碱地立地质量评价.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范小洪,徐东.森林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四川林业科技,1995,16(2):61-64
[3]潘磊,唐万鹏,史玉虎等.长江中游(湖北段)江岸带立地分类与评价,湖北林业科技,2002,
(3):12-17
[4]杨双保,潘德乾.小陇山林区林地立地类型划分与林地质量评价的研究[s].甘肃林业
科技,2000,25(4):20-26
[5]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立地分类和评价.北京:林科院,1980,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