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长和立地质量评估及森林生长收获预测
第四章立地质量评价与森林收获量测定

第四章立地质量评价与森林收获量测定4.1立地质量评价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一定地域内的土壤、植被和气候条件等进行科学综合评价,以确定该地区的生产力和适宜度。
立地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立地质量评价是重要的管理工具,可以为林木生长状况、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质量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立地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土壤质量、水分条件、养分状况、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等指标的评价。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和比例,是决定土壤保水保肥性能的重要因素。
土壤质量是指土壤在农业和生态系统中对植物生长的适宜程度,包括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和肥力状况等。
水分条件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和供水能力,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养分状况是指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和供应情况,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关键因素。
气候条件是指温度、降雨、日照等气象因素的综合影响,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植被类型是指植被的种类和组成,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观察、样地调查和土壤采样等,通过对指标的综合评价来确定立地质量。
定量方法主要包括使用统计学工具和数学模型,通过建立评价模型来计算立地质量指数。
森林收获量测定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量化和评估,以确定森林的产量和可持续利用水平。
森林收获量测定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森林收获量测定主要包括林木调查、样地设置和林木标定等工作。
林木调查是指对森林中不同种类和不同年龄的林木进行调查,包括胸径、高度、密度和分布等指标的测定。
样地设置是指在森林中设置一定大小的样地,进行林木调查和资源清查,以获取较为准确的数据。
林木标定是指对已经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和测量,以确定木材的产量和质量。
森林收获量测定的方法可以采用田间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法。
测树学第十章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

模型可以用于国际林业合作,分享林业资源管理经验和技术,推 动全球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PART 05
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 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模型局限性
数据需求高
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输入,包括林分 结构、环境因素、生长历史等,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难度较大。
参数优化
通过交叉验证、网格搜索等方法,优化模型参 数,提高预测精度。
参数解读
解释所选参数的经济意义和生物学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模型。
模型验证和优化
模型验证
使用独立的验证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评 估模型的预测性能。
模型优化
根据验证结果,调整模型参数或更换模型, 以提高预测精度。
模型改进
引入新的变量或特征,改进模型,提高预测 能力。
除了用于林分生长和收获的预 估,该模型还可以拓展应用于 其他领域,如生态系统的碳循 环、水资源管理等。通过不断 拓展应用范围,可以进一步发 挥该模型的价值和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评估森林生态服务价值
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可以用于评估森林的生态服务价 值,如碳汇、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为生态文明 建设提供支持。
森林经营规划
制定森林经营计划
01
通过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可以预测森林的生长和变化趋
势,为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计划提供依据。
优化森林资源配置
02
模型可以帮助优化森林资源的配置,包括树种选择、种植密度、
WENKU DESIGN
主题简介
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是测树学中的重要内容,主 要涉及如何利用数学模型对林分的生长和收获进行预
林学概论_第六森林培育基础与育林技术体系

(3)防护林的树种选择
②水土保持林:是种植在水土流失严重 的地段,其主要功能是拦截和吸收地表 径流,固定土壤,涵养水分。对树种的 要求是: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根蘖性 强;生长迅速,能够密植;树冠浓密, 落叶丰富,易分解,改土护土性能好。
主要树种是人们栽培的目的树种,经济价值 高、防护性能好或观赏价值高,是林分中的优 势树种。同一混交林中主要树种一般有1个,有 时可以2-3个。
3、混交类型
混交林中的树种依其作用可分为主要树种、伴 生树种和灌木树种3类。
伴生树种是在一定时期内与主要树种生长在一 起,并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树种。它 属于次要树种、在数量上不占优势,多为中小 乔木,其主要作用是辅助、护土、改土作用。
§6-1 森林培育基础
一、森林生长发育特点及其调控 二、森林立地质量分析与评价 三、林种规划与树种选择 四、林分结构控制的理论基础
一、森林生长发育特点及其调控
(一)森林生长发育特点
1、林木个体生长发育规律:林木生命周期的规律 变化受遗传所控制,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由于受生理机能衰退及环境条件的制约,林木 生长过程表现为“慢-快-慢”的节奏,即“S”型 生长曲线。
(3)防护林的树种选择
③防风固沙林:是营造在风沙危害严重的 地方,防止风蚀,控制沙砾移动危害工农 业生产。对树种的要求是:侧根发达,根 蘖性强;耐干旱瘠薄和地表高温,耐沙 割、沙埋;落叶丰富,易分解。
(4)薪炭林及能源林的树种选择:薪炭林及 能源林对树种的要求是:生长迅速,生物 量大,木材密度高;易燃烧,热值高;具 备萌蘖更新能力,能适应干旱瘠薄的立地 条件,兼顾防护效益。
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

10.1.2 影响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的因子
• 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显然是林分年龄的函数,典型的 林分收获曲线为“S”形。
• 当林分年龄相同并具有相同林分密度时,立地质量好 的林分比立地质量差的林分具有更高的林分生长量和 收获量。
• 当林分年龄和立地质量相同时,在适当林分密度范围 内,林分密度大的林分比林分密度小的林分具有更大 收获量,但遵循“最终收获量一定法则。
• 所采取的林分经营措施实际上是通过改善林分的立地 质量(如施肥)及调整林分密度 (如间伐)而间接影响林分 生长量和收获量。
相同林分密度时不同立地质量林 分的蓄积生长过程
相同立地质量不同林分密度时林 分的蓄积生长过程
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
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就是基于这四个因子采 用生物统计学方法所构造的数学模型。其一般
第10章 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
内容提要
• 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的概念 • 全林分模型 • 径阶分布模型 • 单木生长模型
前言
• 随着森林经营集约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森林经营 信息的要求也日益增多,这就要求建立不同林分条件 下的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来提供更为详细而又合 理的有关林分动态信息,从而一方面满足森林经营者 合理经营森林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解释经营者对森 林系统干扰(施肥、间伐、择伐等)所产生效果。
(一)建模资料的收集方法
(3)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相结合的综合法 • 在不同年龄、立地的同类林分中设置一定数
量的固定标准地,每块标准地进行短期(3~5 次)重复测定,并结合临时标准地一次测定结 果来建立生长和收获模型。 • 近30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在全 国设置了46多万固定样地,并且各地结合科学 研究设置了一些固定标准地。 • 因此,此方法比较适合于我国实际,建议采用 该方法来建立林分生长合收获模型。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林种: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
森林生产力:指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森林所生产的生物量。
森林潜在生产力(气候生产力):一定气候条件下森林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森林现实生产力:现实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
立地(site):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物的总和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的综合。
森林立地: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物生产潜力,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及生物因素。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生产力进为判断或预测。
立地质量评价的指标多用立地指数(site index)。
立地指数(site index):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
立地条件:是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
立地分类(site classification):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成的单位称为立地。
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site type),立地类型是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
森林立地条件类型(植物条件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森林立地的构成:主要是指与林木生长发育相关的立地因子(site factors),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主导因子:对造林成活及林木生长起主导作用的因子。
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和森林资源条件的一致性,社会经济条件的一致性,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和林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的划分。
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
林木的监测与评估方法

林木的监测与评估方法林木的监测与评估是保护森林资源、科学管理林木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的监测与评估方法,可以及时了解林木的生长状况、健康状况和环境适应性,并为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林木监测与评估方法。
一、生长监测方法生长监测是评估林木生长状况的重要手段,通常通过测定林木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等指标来反映林木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
1. 定点观测法:选择代表性样地,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对林木进行观测,记录林木的生长情况。
这种方法需要长期稳定的样地,适用于大面积的森林监测。
2. 样方法:将林地划分成网格,然后在每个样方内观测林木的生长情况。
样方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用于小面积的森林监测。
3. 空间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通过提取和分析林地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来评估林木的生长状况。
这种方法可以覆盖大范围的森林,并可以获取连续的监测数据。
二、健康状况评估方法健康状况评估是评估林木健康状况和受到的病害和虫害程度的方法,在林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1. 观测法:通过对林木的观察和记录,评估林木的健康状况。
包括观察林木的叶片颜色、叶片形态、叶片萎蔫和枯死情况等指标。
2. 诊断法:根据林木病害和虫害的特征,通过采集和分析受害组织的标本,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林木受到的具体病害和虫害类型。
3. 生物指标法:通过测定林木的生理和生化指标来评估其健康状况。
如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蒸腾速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林木的养分状况和受到的环境胁迫情况。
三、环境适应性评估方法环境适应性评估是评估林木对环境适应程度的方法,可以帮助选择适合的树种和种植区域。
1. 土壤采样法:通过采集不同地块的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来评估林木对该土壤条件的适应性。
2. 气候因子分析法:通过对林木生长地的气候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如温度、降水、日照等因子,来评估林木对该气候条件的适应性程度。
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方法

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方法在全球范围内,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作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工作。
本文将介绍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方法。
一、森林资源调查的目的和重要性森林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森林的质量、数量和状态,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通过森林资源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森林的分布情况、树种组成、林龄结构、立地条件等,进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保护策略。
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科学依据:森林资源调查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2. 保障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查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森林资源的问题,合理规划和利用森林,保障可持续的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森林资源调查有助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状况,为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提供依据。
二、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方法1. 野外调查法:野外调查法是最常用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实地考察来获取数据。
调查人员可以通过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的方式,收集与森林相关的各项指标,如树种、胸径、高度、密度、年龄等。
野外调查法需要一支专业的调查队伍和调查工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来获取森林资源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和解译,可以得到森林的面积、分布、类型等信息。
遥感技术在大面积的森林调查中具有优势,可以快速获取数据,并且提供空间信息。
3. 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是基于已有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预测模型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已有数据,提高调查效率,同时可以通过模型的验证和修正,进一步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4. 统计数据分析:森林资源调查中的数据通常涉及比例、密度、面积等统计指标。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总体的评估结果和趋势,提供科学的依据。
统计数据分析可以通过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林木评估报告

林木评估报告林木评估报告根据对某一森林地区进行的林木评估工作,现将评估结果报告如下:1. 资源数量:经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该地区的林木资源总量为XXXXX 立方米。
其中,乔木类资源占比为XX%,灌木类资源占比为XX%。
2. 林木品种:该地区主要林木品种包括松树、柏树、柳树等。
其中,松树资源最为丰富,占总资源量的XX%;柏树资源次之,占总资源量的XX%;柳树资源较少,占总资源量的XX%。
其他林木品种如杨树、橡树等也有一定数量。
3. 林木年龄:从对样本林木的年轮分析和调查数据分析来看,该地区林木的平均年龄为XX年。
其中,松树平均年龄为XX年,柏树平均年龄为XX年,柳树平均年龄为XX年。
4. 林木健康状况:通过对林木的观察和病虫害调查,发现该地区林木整体健康状况良好。
病虫害发生率较低,没有明显的大面积感染。
然而,存在少量受到病虫害侵袭的林木,需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5. 生长状况:通过对林木生长情况的测量和统计分析,发现该地区林木整体生长状况稳定。
林木的平均生长速度为XX厘米/年。
其中,松树平均生长速度为XX厘米/年,柏树平均生长速度为XX厘米/年,柳树平均生长速度为XX厘米/年。
6. 人为干扰:从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来看,该地区林木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
主要表现为乱伐乱烧、盗伐、非法采伐等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环境和林木资源的持续利用。
建议加强对该地区的保护和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7. 综合评价:综合以上评估结果,该地区的林木资源总体保护良好。
然而,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病虫害和人为干扰的防治工作。
同时,需要采取措施加速柳树等林木品种的生长速度,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建议加强林木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8 0 ・
பைடு நூலகம்
农 林 科研
森林 生长和立地 质量 评估及森林 生长 收获预测
吴 晓 文
( 黑龙江省清河林 业局, 黑龙 江 通河 1 5 0 9 1 3 )
摘 要: 本文对森林生长、 立 地 质 量 评 估及 森林 生 长收 获 预 测 进 行 了分析 。 关键词 : 森 林 生长 ; 立地质量评估; 森 林 生 长 收 获预 测
1 森 林 生 长 2 . 2立地质量评估 森林生长包括单株树 木生长和林分 群体生长。单株树木直径 、 立地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力所有 因子 ( 包括气候 、土壤和生 树高 、 材 积随着时间 的推移不 断发 生变化 叫做生 长 , 其 变化 的数 量 物) 好坏 的综合评价 。常用 的评定立地质量指 标有地位级 和地位指 叫生长量 , 通常以年为计算时间单位。 生长量种类很 多 , 按调查因子 数。 分有直径生长量 、 树高生长量 、 断面积生长量 、 材积 生长量和形数 生 地 位级是根据 不 同树种林 分平均 高和平均年 龄 的关 系划分 的 长量等 ; 按时间分有总生 长量 、 定期 生长量 、 连年生长量 、 总平均 生 优 良等级 , 按其关 系编制成 的表称地 位级 表。应用时根据不同树种 长零及定期平均生长量等。 的林 分平均高 和平均年龄相应地份级表 即可 。 根据不 同树种 的林分 总生长量指树木 自种植开始到调查 时止 的生长总量 。 总生长量 优势木平 均高 和平均年龄的关系编制 的表称地位指数表 , 用基准年 被年龄除所得 的商为总平均生长量。 定期生长量是指树木在定期几 龄的优势 表表示 。通过测定现实林分 的平均年龄和优势木平 均高 , 年问 的生长量 ,定 期生长量被定期年 数所除之商 为定期平 均生长 查相应树 种的地位指数表 即可判定其立地 质量 。 过去 多数是编制单 量。连年生长量 即树木 1 年 中的生长量. 形地位指数表 , 无法反映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其林分优势高 林分群体生长 与单 株树木有所不 同 。单株树 木在伐倒 或死亡 生长过程 , 存在一定缺陷。 现在有人提出根据树干解析木资料 , 采用 前, 直径 、 树高和材积等 随年 龄加大总是增加 的。在林分生 长过程 参数预估 等方 法 , 编制多形地位指数 曲线 、 这种 曲线能更 客观反 映 中, 有两种对立 的作用相继发生 , 活着 的林木逐年增加其 材积 , 使林 立 地 质 量 。 分蓄积量 不断增加 ; 但有一部分林木 , 由于 自然稀 疏 、 抚育采伐 、 人 为 了更科 学 、 更系统地 划分立地质 量 , 林 业部 门汇编 了全 国森 为破坏或 由于死亡 , 逐渐减少了林分 蓄积 。 林分处于 旺盛 阶段时 , 蓄 林立地分类系统。该 系统根据气候带 、 气候 、 地貌 、 中地貌 、 海拔 、 坡 积量持续 增加数量较多 ,进 入衰老阶段则每 年增加 的数 量逐渐变 位 、 土层厚度 、 腐殖质层厚 度等 因子将立地分 类为立地 区域 一立地 小, 甚至出现 负生长 。 区 一产地段 区 一立地类 型小 区 一立地类型组 一立地类型( 序号) 等不 林分生长有以下几种类 型 : 毛生长量为林分 中全部林木在调查 同序列 , 然后再根据地形 、 土壤 、 植被情况综合评定其立地质量 等级 期 内生长 的总材积 ;毛生长量减去调查期 间 内枯损量 后称纯生 长 f 肥沃等级) 。 该分类 系统具有较强可操作性 , 实际应用 中可按上述分 量, 也称净生长量 ; 期末 、 期初两次调查的材积差称净增量 。 类单元调查某林地的气候 、 地形 、 土壤情况查相应分类系统表 即可。 采伐量指 日伐材积。 , 3森林 生长 收 获 预 测 估损量是调查期间 由于各种原因 自然死亡林木材积之和 ; 期初 随着 森 林 调 查 技 术 的不 断 发 展 , 电子 计 算 机 广 泛 应 用 , 森 林 生 调查 时未达到起测径阶 , 在期 未调查 已长 大进 入检 尺范围内的林 木 长收获预测手段 、 方法也不断发展 。 材 积 称作 进 界 生 长 量 。 同龄林收 获表最普遍应 用于森林生 长收获 预测 。收获表 是树 2立 地 概念 及 质 量 评 估 种、 作业法相同 、 生长正常的林分 , 分别 立地 质量 记载林分在不 同龄 2 . 1 立 地 的 概 念 阶时所能获得 的木材产量及主要调查 因子f 如胸径 、 树高等) 的数表 。 立地是立地条件 的简称 , 立地 可概括为 : 在某 一地段上 与林 木 根据编表所用 资料 的地域广度 ,分为一般收获表和地力 收获表 ; 根 生长发育有影 响环境要素 的有机集合体 的总和 。因此 , 立地条件是 据编表资料的状况 , 分为标准 收获表 、 正常收获表和现实收获表 。 林木 的立 足之地 , 是 森林 生态系统赖 以生存 的物质基础 , 林 木所需 地位指数表可用于立地质量评定 , 也可进行生长 收获预测 。为 要 的一切 生态环境因子 , 如水 、 肥、 热等 , 都是 立地环境提供 的土壤 了提高预测 精度 , 目前国际上主要根据解 析木资料 , 建立 多形地位 是森林生长发育永存 的重要生存条件 。“ 万物土 中生 ” , 森林和立地 指数 曲线综合模型来取代单形导 向曲线 编制 的地位指数表 f 一般地 紧紧相连 , 立地和森林互相依靠 , 立地是森林的基础 。 位指数表) 。 立地类型是指 自然地域不连接 ,但立 地环 境条件大致相同 , 林 林分密度管理 图也 叫林分密度控制 图 , 是根据林 分密度法则研 地产 品水平基本一致的地块 的优化组合体 。 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 和 制 的一种图式模型 , 用来表达林分生长与密度之 间的数量关 系。它 评价 系统 中最小层次的分类单位 。 在规划设计和生产 中按立地类 型 主要 由等树高线 、 等直径线 、 最大密度 线 、 等疏密度线 和 自然稀 疏线 划分 为小班 , 按 小班套用立地类 型 , 并编 拟造 林措施 和林分经 营类 构成 。 该5 条 曲线均随株数密度变化而变 , 可根据 大量实测资料 , 选 型, 以便更好地控制 、 保护和里约好立地资源。 因此 , 不 同的立 地类 择适合数学模型 , 通过计算机埔助编制成 图。应用林 分密度管理图 型构成不 同的立地资源 , 对生产力 的贡献大小是不一样 的。在研究 进行生长收获预测还应配合相应树种的地位指数表 、 根据 待测林分 划分立地类型要抓住 主导 因素定量评价 ,才能系统 准确地预测 指 现在的每公 顷株数 、 上层高 、 林龄 , 确定林 分今 后各 阶段 的生长量 , 标, 保证运作的工程 质量 。 并 可用 它合理地确定间伐时间及间伐强度 。 随着林业科学技术 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 林业 生产 由过去粗放经 参考文献 营, 进行改革转 向集约经营 ; 林业科学技术 由定性描述 向定量评价 、 【 1 降 春明, 杜纪山, 张会儒.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的影响及其模型研 预测 , 越来越需要定量化 指标 系统 。 随着 “ 六 大生态工程 ” 的开展 , 森 究[ J ] . 林 业科 学研 究, 2 0 0 3 , 5 . 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对森林系统立地的研究和应 f 2 ] 田生, 陈凤春 , 魏胜利. 森林经 营与森林植 物 多样性 l J 1 . 林 业勘 查设 用提 出更高 的要 求 。首先 “ 六大生态工程 ” 的第一 步工作就是 要定 计 , 2 0 0 8 , 1 . 位、 定 向优化“ 立地 资源 ” , 应用数学和林业 系统工程理论 , 与先进技 [ 3 ] 辛力. 森林抚育对不 同林分类型结构及健 康的影响研 究『 D ] . 西安 : 术手段 、 人、 机结合 , 科学 、 系统 、 定量 地划分立地类 型 , 为森林 集约 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 2 0 1 1 . 经营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立地分类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石 。林 业生态工程建设是在持续发展理论 的指导下 , 将极大改善我 国生态 环境 , 促进经济 的可持续性发展 , 代表 了先进 生产 力发展要求 。因 此, 对立地分类 、 优化立地资源 , 是 生态环境建设 中一项长期 、 艰巨、 复杂的系统工程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