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宁波道教宫观的历史变迁--以紫极宫为例
乐清的道教中心——紫芝观

作者: 郑加忠;高益登
出版物刊名: 中国道教
页码: 56-56页
主题词: 乐清县志 气象一新 丹霞山 恢复活动 所建 宗教政策 八景 乐成 仙去 于宋
摘要: 道教在乐清流传约始于东晋,《乐清县志》载,张文君(字子雁)曾隐居丹霞山修道炼丹,后入竹仙去。
乐清唯一的大道观,是乐成的紫芝观,原址在九牛山脚,初创于宋绍兴二年,是道士邱大同所建。
以后屡废屡兴。
1980年中央落实宗教政策,1986年道教协会恢复活动,并重新修建紫芝观。
如今紫芝观飞檐画栋,气象一新,为乐清八景重添风光。
现在紫芝观成为全县三十。
道教的著名宫观——全真道、正一道等祖庭分别在哪?

道教的著名宫观——全真道、正⼀道等祖庭分别在哪?道教是中国本⼟宗教,以“道”为最⾼信仰,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全国现有住观道⼠3万余⼈。
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其中知名的有:永乐宫、西安⼭西永乐宫重阳宫西安重阳宫⼀、全真道三⼤祖庭⽩云观、⼭西⼀、全真道三⼤祖庭:北京:北京⽩云观1-北京⽩云观道教全真第⼀丛林——北京⽩云观,位于西便门外⼆⾥许,是道教全真三⼤祖庭之⼀;⾃元以降,久为全真“第⼀丛林”。
新中国成⽴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
在⼴⼤道教徒的⼼⽬中,它有着崇⾼的地位。
同时,它⼜以收藏道教⽂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吸引着国内外⼤批信徒和游⼈。
2、西安重阳宫重阳宫,⼜称为重阳万寿宫、祖庵,中国著名道教宫观,重阳宫,是我国道教全真派的三⼤祖庭之⾸,是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葬⾻之地。
重阳宫位于钟馗故⾥、刘海故⾥的陕西省西安市区西南40公⾥处,⾏政区划今属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户县祖庵镇。
3、⼭西永乐宫永乐宫,⼜名:⼤纯阳万寿宫,位于⼭西省芮城县城北3公⾥的龙泉村东侧。
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洞神仙”之⼀的吕洞宾⽽建,原名“⼤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县永乐镇,初被称为永乐宫。
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年(公元1247年)动⼯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正⼗⼋年(公元1358迁)竣⼯,施⼯期长达110多年。
⼆、正⼀道祖庭,龙虎⼭正⼀观龙虎⼭正⼀观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张道陵炼丹处。
据《龙虎⼭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汉中迁还龙虎⼭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
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北宋崇宁四年(1105),第三⼗代天张继先奉敕修葺,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
明嘉靖三⼗⼆年(1563),世宗赐帑重修,并改演法观为正⼀观。
该观建置为正殿五间,祀奉张道陵、王长和赵升三⼈,俱铜像俗⾦,左右两庑各三间,正门三间,正殿后⽟皇殿五间,东西建钟⿎楼。
道教及宁波道教文化资源实证研究

道教及宁波道教文化资源实证研究作者:魏海华来源:《管理观察》2016年第32期摘要: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宗教,在中华文明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一套信仰体系,而且是一套文化体系。
同样,道教在宁波也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上曾留下过刘纲、樊云翘、葛洪等名道的足迹,兴建过众多宫观,影响着该地区的民俗民风。
因此,我们应重视该地区的道教文化(名山、名道、神仙以及宫观等)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关键词:道教宁波道教文化资源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一、道教与道教文化道教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而得名,以“道”立教,以教弘“道”。
所谓“道”,是指天地四季变化之伦常,万物初生的本源,宇宙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纲常;“教”便是奉旨为尊,以共同或共通的信仰所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组织。
道教在中国是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的宗教体系。
(一)道教的产生和发展在我国,道教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先民的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
道教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尊奉黄帝和老子、追求长生不死的方仙道。
至东汉后期,政治的混乱、社会的动荡不安致使人们需要宗教缓解生活的苦难。
因此,与本土的文化观念、社会习俗等相契合的道教,成了社会大众迫切需求的东西。
东汉顺帝年间(126—144年),沛国丰人张道陵开创五斗米道。
此后,道教的修行实践和理论都有了重要发展。
在唐宋年间,道教发展达到历史的顶峰。
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
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号“教主道君皇帝”,道教也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
而在宋末元初时期,道教另一派别在北方出现了,即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教。
直至清末,道教就形成了南全真道教、北全真道教、天师正一道教三大派别的局面。
(二)道教文化及其价值道教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与其相适应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象征。
首先,道教文化对于人们最基础的应该就是修身养性文化,讲究“道法自然”、和谐共处。
宁波慈城清道观

宁波慈城清道观
宁波慈城清道观历史悠久,是江浙最负盛名的道观之一。
据县志载,清道观始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后废。
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由道士叶景虚重建,时在道观右侧建东岳行宫,请尚书楼鑰题匾额,观名为“列仙游馆”。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道士王智静将邻近“至道”“崇寿”两宫并入,改称“清道观”。
建国后,清道观保存完整。
文革中被拆除。
作为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建设的重要工程,清道观于2004年至2007年重建,所用建筑材料全部采用木材、石材、砖瓦等传统建筑材料,并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在对原清道观的建筑格局及风格进行大量考证的基础上,恢复了山门、仪门、雷祖殿、东岳殿、东岳退居殿、戏台、玉皇殿、三清殿、关圣殿、十王殿等建筑。
建筑质量及艺术皆达到了目前采用传统工艺及材料进行古建恢复重建的最高水准。
清道观内配置的主要神像雷祖、东岳大帝、玉皇大帝、四御及三清等皆为优质桧木精雕而成,清漆淡彩,代表了目前木制神像的最高水平。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名是一定地域的语言、文字的标志,是语言中的专有名词,也是人们共同约定给予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的名称。
地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字符号,折射着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反映着人类自身的发展,记录了民族的历史与变迁,铭刻下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活的标记。
因此可以说,地名是一种有着丰富历史、地理、语言、民族、社会等内涵的特殊文化载体,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传承并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是记录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旅游者对一个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往往开始于特有或者特色的地名,地名也因此成为旅游形象的重要标识。
地名作为一种程式化的文化积淀,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旅游又是当今旅游发展的大趋势[2 ] ,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而三坊七巷正是这个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所以三坊七巷的地名资源应该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来发掘和利用。
本文试图就三坊七巷地名资源的旅游价值和开发问题进行探讨。
1、福建“三坊七巷”概况“三坊七巷”是福州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
“三坊七巷”街区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和“中国至今尚存的古老传统坊巷的活化石”。
“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历史上是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住民的街区。
自古以来,三坊七巷人杰地灵,一直是福州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是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诸如黄璞、张经、甘国宝、林则徐、沈葆祯、严复、林觉民、冰心,等等。
2、“三坊七巷”地名资源的旅游价值“三坊七巷”的旅游吸引力不仅在于古建筑本身,更在于曾出入于此方水土的先贤以及其间蓄含的厚重历史与人文气息。
“三坊七巷”作为福州历史上的文化中心,已成为福州闽都文化的象征符号。
当我们徜徉在坊巷间时,感知到它不但是一个巷、一条坊的文化,而是福州市的文化。
浙江省道教宫观1

浙江省道教宫观1【道教】枫桥大庙浙江省绍兴市枫桥镇【道教】舜王庙浙江省绍兴市城东南43公里的舜王山巅,舜王庙又名大舜庙,是越中三舜庙之一(另一在上虞,一在余姚)【道教】道源洞浙江省温岭市长屿镇新峰村【道教】歧峰宫浙江省温岭市楼旗山【道教】宁波府城隍庙浙江省宁波市中心繁华地带,又称郡庙,乐老城隍庙,市级文保单位.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隍庙之一.【道教】梁山伯庙浙江省宁波市高家桥乡邰家渡村。
【道教】黄帝祠宇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仙都景区【道教】三清道观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水潭村【道教】下庠村太清宫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下庠村【道教】城隍庙浙江省乐清县乐成镇凤凰路【道教】紫芝观浙江省乐清县【道教】北斗洞浙江省乐清县【道教】黄大仙庙浙江省金华市双龙景区【道教】高二山娘娘庙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高峰村娘娘丘【道教】黄大仙祖宫浙江省金华市双龙景区【道教】金华黄大仙祠浙江省金华市双龙区【道教】平阳三台道院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南雁景区内,住持陈光静道长(女)【道教】潘云观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县慈湖村【道教】天然观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道教】平阳玄天道观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西门【道教】南雁仙姑洞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道教】三台道院子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道教】玄天道观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西门【道教】平阳东岳观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寿桃山麓。
【道教】雪山紫霄观浙江省温州市西山东路200弄【道教】紫霄宫浙江省温州市西山东路200弄【道教】玉泉楼浙江省温州市西角翠微山【道教】上江道观浙江省温州市上陡门路76弄1-1号【道教】青云道观浙江省温州市洪殿李大房【道教】上清宫浙江省温州市仰义洞桥山【道教】永屿宫浙江省温州市东屿村东口路【道教】苍峰宫浙江省温州市西山西路2弄【道教】家庆道观浙江省温州市江滨大道南亚花园口【道教】慈霞道观浙江省温州市双屿上伊村君子峰【道教】金莲道观浙江省温州市瓯海景山莲花芯【道教】湖心道观浙江省温州市山前街1号【道教】莒溪诚意伯庙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莒溪镇南山,明弘治七年(1494)刘基六世孙刘启宽从南田迂此所建。
道教及宁波道教文化资源实证研究

吸收神仙方术、 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 形成 的 东 汉 顺 帝 时 首 创 于 四川 鹤 鸣 山起 , 就 拜 道 教 崇 拜 的 神
宗 教体 系 。
仙老子为尊 , 称 为 道 德 天 尊 ,让 其成 了道 教 祖 师 。之 后 ,
( 一 ) 道 教 的产 生 和发 展
全真各派也纷纷 崛起 ,对于神仙的尊奉愈加丰富起来 。
官 大 帝 、 八 仙 等 。 各 路 神 仙 都 有 , 大 多 以 民 间 传 说 故
事流 传 。
再 者 ,便 是 其 洞 天 福 地 及 名 山文 化 。 道教 的 思想 基 础 是 原 始 崇 拜 , 喜欢 将 山岳 大 泽 的 崇 拜 纳 入 信仰 当 中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道 教 所 指 的 洞 天 福 地 , 其 实 便 是 道 教 仙 境 的 一 部 分 ,大 都 蕴藏 在 名 山大 川之 间。此 外 ,道教 徒 还崇 拜 五镇 海 渎 、
也极其崇信道 教,宋徽宗 更 自号 “ 教主道君皇帝 ”,道 学等方 面 内容。此外 ,为追求得道升仙 ,道教 中一些宗
教 也因而 备受尊崇,成 为国教 。而在宋末元初时期 ,道 派 还 学 习 一 些 独 创 武 术 和 气 功 。例 如 ,武 当派 的太 极 拳 教另一派别在北方 出现了,即王重 阳创 导的全真道教 。
中 图分 类号 :B 2 文 献 标识 码 :A
一
、
道 教 与道教 文化
道教 因 以 “ 道 ”为最 高 信仰 而 得 名 ,以 “ 道 ”立教 ,
直 至 清 末 ,道 教 就 形 成 了 南全 真 道 教 、北 全 真 道 教 、 天 师正 一 道教 三 大 派别 的 局面 。
论道教宫观建筑的衍变脉络

论道教宫观建筑的衍变脉络作者:王鲁辛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5期[摘要]道教建筑并非于某个时点上突然出现,而是有着一个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但这一过程也绝不是沿着某一路径作线性的衍化。
从整个发展历程上把握,道教建筑的衍化呈现出有章可循的脉络特征,大体上说,道教建筑经历了由早期道人们用于修炼的山中石室到汉末五斗米教“领户化民”的教区,又到魏晋“斋戒致诚”之所的靖室,再到南北朝时期“以道化民”“招揽幽逸”的道观和道馆,最后到隋唐国家祭祀及祀神之用的宫观这一衍变过程。
[关键词]道教建筑;二十四治;静室;道观;宫观[中图分类号]B9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19)05—0041—06Abstract:Taoist architecture does not appear suddenly at a certain point, it has a process of emergenc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but this process is by no means a linear derivation along a certain path. Neverthel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evolution of Taoist architectur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Generally speaking, Taoist architecture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evolution from the stone chamber in the mountains used by early Taoists to the Church of Wudoumi religion in the late Han Dynasty, to the quiet room in the place of "fasting to sincerity"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o the Taoist temple in the period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and finally to the palace view used by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for national sacrifices to gods.Key words: Taoist architecture; Twenty-four governing places; quiet room; Taoist temple; palace and temple关于道教建筑的研究,学界同仁们从不同视角多有涉猎,以下有重点地先作回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 教宫 观是 开展 道教 活动 的重 要 载体 , 宫 观的数 量 也是 衡量 道 教兴 衰 的一 个 重要 依 据 , 据浙 江 省档
案 馆 中收藏 的 1 9 5 2年浙 江省 民政厅 统计 的《 佛 教僧 尼道 士统计 表》 ( 见 下表 ) 。
第 2 7卷 第 1 期
2 0 1 4年 1月
浙 江 万里 学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i i a n g Wa n l i Un i v e r s i
Vo1 . 27 No . 1
J a n u a  ̄ 2 0 1 4
近现代宁波道教 宫观的历史变迁
信众 开 展道 教 活动 奠定 了 良好 的基 础 。 宁波 春秋 时 为越 国地 , 战 国 中期 以后为 楚 国辖 地 。 旧时 鄞县 不 单 指今 鄞 州 区 , 范 围较 广 , 今 宁波 鄞 州 区 、 海曙区 、 江 东 区及 江北 区城市 部 分 , 都 是 旧鄞 县 辖境 , 而象山 、 余 姚、 慈 溪等 地 , 也属 于 宁波 。因此 , 整个 宁 波地 区的道 教 宫观情 况 大致 是 : 公元 7 3 8年 ( 开元 二 十六 年 ) 朝
宁 波拥 有 非 常 灿烂 辉 煌 的 道 教 文化 , 四 明地 区的道 教 活 动 曾 经非 常 兴 盛 , 这 一 方 面 是 因 为 四明 山
脉 的众 多洞 天福 地 吸 引 了无 数 的道 教 徒 聚居 修 炼 , 其 中不 乏 葛 洪 、 徐可 复 等 著名 道 士 , 无 形 中扩 大 了四 明地 区道教 的影 响 力 : 另一 方 面还 因为 唐宋 时期 统 治 者对 道 教 的扶 持 , 使 得 宁波 地 区 道 观林 立 , 为 道 教
理 紫极 宫 的 历 史变 迁情 况 , 能够 折射 出宁 波道 教 宫 观 整体 的历 史 变 迁轨 迹 , 也能 为 当今 宁 波道 教 文 化 的 弘扬 提 供
必 要 的历 史 文 化基 础 。 关 键 词 :紫 极宫 ; 冲虚 观 ;宁 波 ;道 教 中图 分 类号 :B 9 5 8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1 6 7 l 一 2 2 5 0( 2 0 1 4) 0 1 — 0 0 6 8 — 0 7
观、 报德 观 、 大 宝宫 、 明真 观 、 福顺 观 、 旌德观、 悟真观 、 太 清 宫等 , 其 中望 春蓬 莱 观 置道 藏 , 藏经 5 4 8 1 卷。 此外 , 尚有 象 山栖 霞 观 、 慈 溪 崇仁 观 、 万 寿观 , 镇 海 渊德 观 , 奉 化 元 真观 、 真道院 , 余 姚 有圣 祖 观 、 恩真观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一l 1 — 0 7
基金项 目: 浙 江 省教 育 厅 科研 项 目“ 道 教文 化 传 播 的现 状 与 对 策 研 究 ” ( 编号 : Y 2 0 1 3 2 9 1 7 4 ) ; 浙 江 省 社 科 规 划 重 点项 目“ 近 现 代 道 教研 究 ” ( 编号 : 1 2 J C Z X O 1 Z ) 。 作 者 简介 :王巧 玲 ( 1 9 7 9 一 ) , 女, 山 东烟 台人 , 浙 江万 里 学 院文 化 与传 播 学 院讲 师 , 哲学博士, 研究方向 : 道 家 道教 。
・
68 ・
王巧玲 : 近 现代 宁波道 教 宫观 的历 史 变迁
第 l期
( 来源 : 浙 江 省 档 案馆 J l O 3 — 0 0 4 —1 5 9 )
可知 , 建 国后 宁波地 区的道 教 活动 基本 上 销 声 匿迹 了 , 或 者转 入 地 下 , 不 引起 官 方 的重 视 , 故 没 有相
廷 置开 元宫 于 鄞县 治东 南 , 为 宁波 道 观之 始 。公元 7 4 3年 ( 天 宝二 年 ) 建 紫极 宫 , 祀老 子 , 后 改 冲虚 观 , 其
故址 在 县东 南 泰和 坊东 , 宁波 道教 开始 逐 渐兴 盛 。公 元 7 4 9年 ( 天 宝 八年 ) 慈 溪 县城 东南 三 里建 清 道 观 , 8 4 8年 ( 大 中二 年 ) 象 山县 城 东 建蓬 莱 观 , 祀徐 福 。宋 时 , 道观增加 , 鄞 县 寿圣 观 、 蓬莱观 、 灵顺宫 , 云 涛
三 清观 等 。元代 新 建道 观 , 鄞县 有 圣德 观 、 紫 虚观 、 回真道 院 、 爵
溪 建道 院 , 后扩 建 名 为大瀛 海 道 院 , 宁海 仙源 观 , 奉 化福 德道 院 、 元 元道 观 , 慈 溪大 蓬 山道 院 等 。 迄 明, 道 教 渐趋 衰 落 , 宁波 道观 新增 少 。 清 代鄞 县 新建 仅 蓬莱 宫 、 宁德 观 、 宁 海薛 岙孤 山古 院 。1 8 7 5年 至 1 9 0 8年 ( 清光 绪 间 ) , 宁波 地 区 尚存道 教 宫观 5 6所 , 鄞县 1 8所 , 余 姚 9所 , 慈溪 6所 , 镇 海 6所 , 奉 化 9所 , 宁海 3所 , 象 山 5所 。 1 9 5 0年 , 老 市 区仅道 教 宫观 7处 , 1 9 9 0年 , 宁波全 市 无道 观 。 近年 来 , 许 多宫 观陆 续 重修
— —
以紫极 宫为例
王 巧 玲
3 1 5 1 0 0 )
(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浙 江 宁波
摘 要 :宁波 古代 曾宫 观林 立 , 许 多 官 观屡 毁 屡建 , 延绵不绝, 但 近现 代 许 多宫 观 被废 弃 或 改作 他 用 , 堙 没 不存 。 紫 极 宫是 宁 波 的 一座 重 要宫 观 , 它 建 立 时间 早 , 持续 时间 长 , 道 教 地 位 显赫 , 基本 上贯 穿 了宁 波道 教 发 展 的 始终 。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