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实际体积的艺术—雕塑
【教案】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中第三单元中的主题一,在美术鉴赏丛书中,雕塑作为艺术门类,是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转变的艺术形式,衔接着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和第四单元“无声之韵——建筑艺术”。
本主题作为雕塑章节的开篇,着重阐明什么是雕塑这一主要问题,包括雕塑的基本知识、雕塑的材质、雕塑的功能和意义等几个重要部分。
认雕塑艺术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敲击、焊接、装配和编织等手段,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美术门类。
通过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得学生认识到什么是雕塑、雕塑作品如何表现,学会发现雕塑作品的功能和价值,学会以对比的眼光思考中西方雕塑的不同,并尝试鉴赏雕塑,进而从图像识图、美术表现、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不同角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成型。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受教对象是十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文化知识的增加,有一定的感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美的感受和美的判断较之前有大幅提升。
经过几年美术学习,对美术知识和美术现象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但对美术的图像识读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上尚且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立足美术学科本位,深度挖掘作品内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雕塑这一基本概念,认识雕塑与绘画在空间上的差异,能区分不同的雕刻形式与功能用途,理解造型手法与材质媒介对艺术表现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以学习任务板块为线索,借助教材中的雕塑案例,向学生介绍雕塑的基本概念;以思考探索为思路,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雕塑作品的能力。
鼓励学生回到博物馆、生活广场,收集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并尝试进行写生和临摹,感受雕塑由二维空间转换为三维空间的不同,学会在三维空间中欣赏雕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了解,逐渐树立和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简谈雕塑艺术

简谈雕塑艺术内容摘要:雕塑艺术,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前进步伐向前发展、延伸的。
千百年来,它给人类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艺术遗产,中华民族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光辉灿烂。
遍布在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宫苑、陵墓、石窟、寺庙和民居建筑上的雕刻艺术遗产,成为人类优秀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雕塑是一门立体的艺术,它是以三维空间的形式,并用坚实的物质材料构成的,它可以通过自身的造型,典型的再现生活,表达作者的理念情怀。
雕塑作为实实在在地占有三度空间的艺术,它直观和客观的存在,在给人以视觉美感的同时,更给人一种直接的触摸感、真实感。
关键词:三维空间视觉美感雕塑认识特点【A summary of the contents】 : Sculpture art is accompanied by the advance of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extens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leaving it to the untold human cultural heritage, the Chinese n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of sculpture art, resplendent. Scattered in and outside the Great Wall, from the large garden, mausoleum, rock cave, temples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s, carving artistic heritage, a treasure house of human fine arts an important part. Gate sculpture isthree-dimensional art, it is in the form of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material composition with a solid material, it can, through their own lifetime, the typical life again, the author expressed his ideas. Sculpture as a three-dimensional art really, it visual and objective presence gives a visual sense of beauty in the meantime, give a more direct sense of touch, sight.【Keywords】: 3D spatial awareness visual aesthetic features sculpture引言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三维空间的体积是雕塑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立体空间才是雕塑的生命根本之所在.雕塑艺术的时间观念和运动观念来源于艺术家和观众的社会共同经验和心理感受.雕塑中的时间性完全是为雕塑实体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服务的.质材是雕塑作为实体性空间艺术的生命.一、什么叫雕塑简言之,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种艺术形象,总称为雕塑。
艺术雕塑欣赏

《艺术雕塑欣赏》雕塑艺术与建筑、绘画、舞蹈等艺术种类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与建筑、绘画等共同被称为造型艺术。
又有“凝固的舞蹈”之称。
雕塑概念实际可以理解为“加”和“减”.“雕"就是“减”,将具有可塑性的材料以削、刻、凿等方法将不需要的部分去除,“塑”就是“加",将材料通过堆积、浇注、揉捏等方式塑造成为立体的形象.一、雕塑艺术的语言1、雕塑艺术的特点雕塑艺术是三维空间的艺术,是立体的艺术,有宽、有长、有深度,这是雕塑艺术最根本的特点。
(1)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
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2)雕塑是“诗”,不适于叙事,只适于抒情,宜于象征,象诗一样要求概括集中,一以当十,以少胜多,集中、凝练,雕塑更接近于音乐和建筑.可以说雕塑是造型艺术中的诗。
(3)雕塑因其高度概括,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标志。
如美国“自由女神塑像”、前苏联“工农联盟雕像”.雕塑立于通衢大道,带有“强迫性",使人非看不可.(4)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及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化的艺术。
2、雕塑艺术的语言(1)物质实体性的形体,以及因形体变化而造成的光影。
(2)具象与抽象。
这主要是指表现手法,也就是雕塑作品表现的是否具体,以具体的形象雕塑来表达情感的具有具象性,反之,以注重形体动作来表达微妙的情感的,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的,实际是比较概括的、抽象的表现,它只是给人一种韵律、一种调子、一种隐约的感情,这种更接近建筑和音乐的则是具有抽象的内涵。
(3)雕塑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圆雕和浮雕两种类型。
它们是按所占空间和形象的突显程度而划分的。
圆雕是形象凌空而且可从四面观赏的雕塑,它的形式特征表现为三维的以艺术为中心点的立体形象.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深浅不一、凹凸不平的不同形象的雕塑.它的形式特征是凹凸对比的半立体式半平面形象.除此之外,按照材料的不同,题材的不同、表现手法、风格等等的不同,雕塑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式,但圆雕与浮雕是最常见的划分方式.欣赏雕塑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问题中展开:1、雕塑艺术的体积。
美术《外国雕塑》教案

美术《外国雕塑》教案课题:外国雕塑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教材中外国著名雕塑作品使学生对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力的目的教学重难点:认识雕塑艺术的特点以及雕塑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教具学具:课本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讲授新课:1、导入:外国雕塑作品浩如烟海题材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其雕塑作品风格也各不相同我们这节课选择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2、新授:欣赏雕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雕塑的主题: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生活也是雕塑创作的源泉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应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除此之外雕塑创作和其他艺术一样还应高于生活在主题上扣紧时代脉搏弘扬时代主旋律这样的作品才能得到人民的喜爱和认可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2)雕塑的语言和形式美:雕塑艺术有其特有的艺术语言首先它具有三维空间的体量感不同于平面的绘画它是以实在的体积占有空间通过立体的形象来表现艺术主题其次雕塑的艺术形象具有凝练性雕塑的特点是把丰富的内涵凝缩为一个具体的形象(3)雕塑的材质美:雕塑作品由于题材的不同所选用的材料也不同材料以其自身的材质美感为主题服务如历史题材的作品宜选用石材或铸铜等材料现代造型作品可选用不锈钢材料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雕塑材料不断涌现如玻璃钢、钛铝合金等为雕塑艺术增添了新的风采3、作品赏析:《思想者》(青铜高186厘米)这是十九世纪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在这一作品中罗丹使整个雕像缩成一团让人感到他仿佛不仅是用脑袋在思考而且全身的每块肌肉每条神经都处在紧张的思索之中罗丹有意识的把支着下颏的右胳膊肘放在左膝上形成一种富于表现力的扭转脚趾深深的抠在台座上使思考的运动从肩背一直贯穿到脚尖从而体现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人们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受到启迪和鼓舞《工人与集体农庄女社员》(不锈钢高24米)这一雕像是前苏联最优秀的女雕塑家穆西娜的作品这一雕塑之所以著名不仅是由于它所体现的重大而深刻的思想意义还在于它在艺术构思特别是雕塑的构图上和新材料不锈钢的使用上所作的种种努力青年工人和集体农庄女社员两个巨大的人像勇猛前进的动势通过向上高举的手势使构图取得了平衡共同向着一个目标前进的意义和统一步伐是苏维埃国家的伟大象征至于雕像所用的材料不锈钢这在当时还是首创不锈钢本身所呈现的银亮色可以反射太阳光和灯光当晨曦和晚霞照射到雕像上时就闪耀出更加明亮的光辉使雕像更有表现力《柏林城市雕塑》在欧洲林立的高层建筑和遍布城市的雕塑仿佛是一首巧妙的乐章和谐而生动这些造型各异的雕塑能折射出当代异域文化的一个断面当我们置身于一种与发达的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现代艺术的氛围中时就会强烈的感受到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空间的悉心关怀和爱时代的节奏要求艺术家创造出与之协调的雕塑作品课本中的西柏林街头的抽象雕塑与具象雕塑不同虽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表现得内容但那坚硬光亮的不锈钢质材、庞大高耸的四个圆柱弯曲缠绕而挺立向上的造型都给我们一种不屈不挠强悍有力地感受一种精神力量一个美好的想象空间因而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家庭》看了这座雕塑相信你一定会很快地认出这是有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家庭虽然艺术家并没有对人物的五官和服装进行细致的刻画但是生动简明的造型仍然是我们感受到一家人的亲情这是一件具有现代风格的作品它不追求逼真的人物形象而是受取“写意”的手法抓住三口人体形上的特征用光滑圆润的外形组成了一个整体亨利·摩尔是英国著名的雕塑家是现代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善于对雕塑做全面地思考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而且充分考虑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雕塑语言《挑刺的少年》(青铜高76米)这是一件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的古希腊雕塑它的显著特点是高度的写实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并且还带有一点幽默感从造型上看少年的形象基本处于静止状态但静中有动一个少年坐着挑脚刺这样一个似乎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雕塑家也怀着极大的兴趣去表现它体现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彼得大帝纪念碑》(青铜黄冈石)这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雕塑加法尔柯涅的作品彼得大帝是俄国伟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领导俄国逐渐强大起来法尔柯涅把彼得大帝塑造成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它骑着骏马在奔驰中突然勒住马头作品充满了豪迈的气概雕像的底座由巨大的整块花岗岩雕成犹如波涛汹涌的浪潮它象征着彼得大帝的改革是在冲破重重惊涛骇浪中进行的俄罗斯许多进步思想家、作家都赞美过这座纪念碑例如:普希金为此写了长诗《青铜骑士》《美国国家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南达科他州的拉计莫尔山利用海拔1800米的山峰依据天然岩石雕刻了自美国独立以来享有盛誉的四位总统的胸像(自左至右:华盛顿、姐弗逊、林肯、罗斯福)利用拉计莫尔山峰雕刻伟人像这是南达科他州的历史学家多恩、鲁宾逊于1923年倡议的1924年当年已经58岁的雕刻家加特森·鲍格勒姆(18071941)勇敢地接受了这项创作任务从1927年正式动工到他74岁时逝世还未全部完成他逝世后八个月由他的儿子完成了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四座巨像面部平均高度约20米鼻长7米嘴宽2.6米眼宽1.5米依山势的变化姿态生动自然成为美国现代著名的纪念碑雕刻之一三、小结:学生谈谈感受。
美术分类及简介(2)雕塑

漆雕的制作方法:
漆雕的制作方法是,在已做好的木胎 或金银胎上层层髹漆,待达到一定的厚 度时,再按所需图案雕刻出花纹,其纹 饰具有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的浮雕效果。
按漆色分类:
雕漆又分为剔红、剔黄、剔黑、剔彩、 剔犀等若干品种
什么是贝雕?
贝壳的种类很多,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色彩和纹理也很美丽,有的还 是很妙的反光体。贝雕就是选用这些有色贝壳,巧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 状,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 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贝雕巧妙的将人与海结合起来,贝雕 是海的绮丽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 画的格调美。自古而来记载着人与海的故事,传达着人们对美好明天向往和 期待
什么是透雕?
一种雕塑形式。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大体有两种: 一是在浮雕的基础上,一般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为单面雕,有的为 双面雕。一般有边框的称“镂空花板”。 二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形式,也称凹雕,镂空雕,或者 浮雕。 镂空核雕也属于透雕的一种。
制作过程
透雕工艺是先将图案画在棉纸上,再贴在木板上,然后 在每组图案的空白处打一个孔,将钢锯丝穿入,往复拉 动钢锯线,沿图案的轮廓将空白处的木料“锼”走,叫 “皱活”。由于“锼”活要一次“锼”几块,所以能保 证图案完全相同。图案的设计和工匠技艺的高低,决定 了透雕工艺质量的优劣。锼好的半成品交给专门的匠师 进行细部刻画。一般是按照纹样的黑白和起伏,只对 “看面”进行精细的雕刻工艺加工。
非物遗产:
天津“泥人张”、无锡彩塑、 凤翔、高密、浚县
什么是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 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 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 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 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 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 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新课标-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七课-雕塑之美-课件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美术· 五年级下册 第17课
新知讲解
作品赏析中国雕塑:说一说,这幅作品属于圆雕还是浮雕? 是什么材质的?
亚历山大·考尔德(1898年7月22日-1976年11 月11日)是美国著名雕塑家、艺术家,动态雕塑的 发明者,代表作有《龙虾陷阱与鱼尾》。
考尔德“静态雕塑”是相对于“活动雕塑”的 一个代名词。这样的一个名词是属于考尔德的,并 且是属于他的大型钢构雕塑的。
浮雕 大理石
王临乙(1908.8—1997.7.16),上海市 人。号黎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是 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和现代雕塑教学的开 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央美院教 授、系主任。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 卅运动》是其代表作之一。
评述:五卅运动是现代东方雕塑, 材质是大理石。
内容意义:《五卅运动》,是天安 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系列浮雕之 一。该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刻面浮雕群像 ,表现了发生于1925年的著名的“五卅 惨案”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反帝爱国的精 神信念,极具纪念意义。
新 知 讲 解 认识雕塑分类:
透雕又称为镂空雕,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 塑,有单面浮雕和双面浮雕之分。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美术· 五年级下册 第17课
新知讲解
作品赏析中国雕塑:说一说,这幅作品属于圆雕还是浮雕? 是什么材质的?
奉先寺,全称“大奉先寺”,乃龙门十寺
之一。是唐代一所木构寺院,位于大卢舍那像
人首翼牛像是萨艮二世王宫门洞口两侧和塔楼转角上
的石板上雕刻。
在门洞口的两侧和碉楼的转角处,石板上雕人首翼牛
像,由于它们所在的位置,它们有正、侧两个面,它们的
正面表现为圆雕,侧面为浮雕。正面2条腿,侧面4条,转
九上美术1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

吴平忠侯萧景墓西侧神道柱
神道柱通高六
米五,柱围两 米五。柱身高 四米二,雕饰 隐陷直刳棱纹 二十四道,寓 意一年之节气。
神道柱柱首为一饰以覆莲纹圆盖,盖上
站立仰天长啸小辟邪一只。 小辟邪身长八十四厘米,身高五十一厘 米,精致可人,惟其面部崩毁,颇为惋 惜。
神道柱圆盖之下,有长方形柱额,其 上正书反刻“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 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二十三字, 书法精美,刻画清晰,幸得圆盖遮蔽雨 雪,字迹绝无漫漶,全不见一千五百年 岁月痕迹。
讨论:试比较《铜奔马》与《马踏匈奴》的不 同(从表现手法、整体感觉等方面分析)
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
“马踏匈奴”为墓
前石刻的主像,长 1.9米,高1.68米, 为灰白细砂石雕凿 而成,石马昂首站 立,尾长拖地,腹 下雕手持弓箭匕首 长须仰面挣扎的匈 奴人形象,是最具 代表性的纪念碑式 的作品。
一号坑秦兵马俑
为了保护兵马俑,在一号坑的上面,修建了拱 形大厅。
将军俑
军吏俑
武士俑
将军俑大都身材 高大魁梧,头戴 双卷尾冠,足穿 方口翘尖履,身 穿双重长襦,外 怶彩色鱼鳞甲, 或着长袍不披甲, 长髯飘洒,昂首 挺胸。有的显得 威武大度,雄 风逼人,勃发出 阳刚之气;有的 显得满韬略,气 轩昂,表现了儒 将之风。
观察图片,展示的是什么?
什 么 是 俑 ?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 庄子称之为“象人”。
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 瓷、石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 有奴仆、舞乐、 士兵、仪仗等,并常 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 模型,还有镇墓避邪的神物。
秦陵兵马俑是怎样被发现的?
在1974年春天,一个农民打井时,无意中 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这才最终发现了秦陵 兵马俑。全世界都震惊了。
浅谈雕塑的空间形态

浅谈雕塑的空间形态雕塑是占有空间的造型艺术。
而在空间这一概念上,雕塑又不同于绘画。
绘画的空间是依据透视学原理,运用明暗、光影以及色彩和色度的变化来表现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关系,使人在平面上获得立体的、深度的空间感觉,也可以说绘画的空间只是一种感觉。
而雕塑则是用实实在在的形体去占有着、侵袭着空间。
反过来空间又影响着形体,形体与空间的相互关系是既独立又统一的。
因此也可以说如果不能充分地认识和理解空间的意义,也就无法真正地理解和认识雕塑。
雕塑是以物质的形式在空间中存在的。
因此,一旦将雕塑置于具体的环境中,它就与周围的环境空间形成两种类型的空间关系,也就是实空间和虚空间。
实空间是指雕塑本身所占有的三维空间,而虚空间则是雕塑实体四周所造成的空间效果,虚空间的产生一般是由实空间来决定的。
而就造型的角度来讲,实空间与虚空间之间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和互相制约的。
最初的雕塑造型也并不是有意识地考虑空间关系的,而只是注重雕塑自身的形态,随着对空间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才逐渐地领悟了空间意识对雕塑造型的作用,进而有意识地处理和积极地展示空间。
因此,从雕塑的发展进程看,其空间形态的变化大致可以归纳为:静态空间、动态空间和开放空间三种模式。
传统雕塑在空间形态上的发展变化首先是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我们把古埃及雕刻和古希腊雕刻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古埃及雕刻是以一种一成不变的静态空间模式向人们展示的。
甚至,它把雕塑的静态空间发展到了极致。
埃及人在人物造型上创造了“正面律”,并且一直是三千年来空间造型艺术恒定不变的法则。
在这些雕刻里空间是静止的,雕像始终保持着一种模式,即正面的眼睛置于侧面的脸上,躯干上半部的肩和胸都是正面的,而侧面的双脚不离基座,并且身体的中线从头部通过腹部直落两脚之间。
这些在静态下,极具展示鲜明轮廓特征和最具表现力的塑造角度的组合,成为古埃及特有的造型模式。
而这种模式所形成的静止不动的姿态,及其空间意识代表了埃及人的空间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拥有实际体积的艺术—雕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随着现代文明的建设,城市面貌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但有一样东西却一直矗立在街边,那就是雕塑。
它或许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或许只是一个人的随意之作;它也许矗立在城市的中心,也许只是站在乡间的小路上。
但它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意义。
我就来到了拥有“雕刻之乡”美誉的曲阳。
一进曲阳,我便嗅到了一股浓浓的雕刻的味道。
遍地的石头,有的是鬃毛飘逸的骏马,有的是静卧歇息的雄狮,有的是憨态可掬的熊猫,仿佛像是走进了一家“野生动物园”。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一家石刻公司,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雕刻作品,有关于风景的、文化的、动物的,那些琳琅满目的雕刻作品,让我感觉犹如走进了
“玉林石海”之中。
我们一边听着讲解员为我们讲解那些作品,一边体味着这些作品的文化底蕴,一件件作品虽然形态各不相同,但却都是在为我们描述艺术家眼中的万物。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便是那名叫“凤凰涅磐”的石雕了,它以白玉雕刻,通体晶莹透明。
细节之处雕琢的十分细腻,每根羽毛都是那么舒展,连凤凰眼中的场景都生动的刻画了出来,将凤凰浴火重生的壮烈表现的淋漓尽致。
大师所描绘的作品,带着一种超脱凡世的清净高远,让我们似乎也融入了作品,成为了那只重生的神鸟。
如果说东方的雕刻是重在写意,重在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话,那西方的雕刻就始重于写实了。
它们没有繁华的语言做修饰,有的只是艺术家用狂野的手法去描绘的真实场景,虽然已经不同于东方雕刻,却贴近生活,更能打动我们的心。
有人说过“石雕是一种减法”,那相对于它来说,泥塑不就成了加法。
一种是去除瑕疵,一种是增加优点。
我们参
观的展厅虽然面积不大,但摆放的作品却不少。
每件作品都被固定在一个咖啡色的底座上,每件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就说说“观音”这件作品吧,它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菩萨头上的薄纱微微遮住了她的面部,薄纱的右面还微微有些翘起,似乎随时会被风吹走一般。
菩萨手中握着玉净瓶,端坐在莲花宝座上。
菩萨的仙人之气都被捏塑了出来,显得那样逼真,让我都有些惊异是否来到了南海仙境的普陀山中。
石雕和泥塑虽然创作手法不同,但都是创作者看到真实情景加上自己情感所创作出来的,都是值得我们去尊敬,去用一生品味的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