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雕塑
外国现代雕塑.pptx

件的群雕,如越南战争、黑人暴动、街头乞丐等; 二是超级市场的顾客、旅游观光者、中下层职业者, 这些作品都采用聚合树脂或玻璃纤维等材料,并按真实人物敷
色,配上真实的衣饰,安置在真实的环境之中,其尺寸也与真 人相等,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 其明确地、有意识地复兴了现实主义,并走向极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荷兰著名港口城市鹿特丹为重建被德国法西 斯严重破坏的城市,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这场战争的灾难,兴建了 这座城市纪念碑。
作者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强烈仇恨,对形体作了夸张变形,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此乃针对非人性的禽兽行为所作的、充满憎恨
的呐喊”, 创作别开生面,具有强烈个性和震撼力,使人们对此永志不忘。 成为西方现代主义雕塑中鲜明的政治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完美
影响,制作简化造型的雕刻。 他的作品以象征性的极端抽象与微
妙的造形为特色,关注自然的理想 化形象,偏好光洁的材质,展现石 头或青铜的优美曲线,风格像水一 样的清澈纯净。 因为彻底抽象与单纯化的前卫雕刻, 被尊为“西方现代雕塑之父”。
《波嘉尼小姐》是其蛋形头像系列之一,展现 了现代雕塑的新追求。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西方雕塑家们开始努力突破传统雕塑语言的束缚,进行
了种种探索。 不仅使传统的写实雕塑走上了抽象化的道路, 而且使雕塑概念本身变得越来越模糊以至完全难以确定。 对雕塑的形式语言和材料的探索,成了雕塑创作最主要
的追求。
从法籍雕塑家布朗库西的《波嘉尼小姐》、扎特金的 《被破坏的鹿特丹纪念碑》、
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国王与王后》、 美国雕塑家考尔德的《稳定的运动》和波普艺术代表奥
登伯格的《晾衣夹》、照相写实主义雕塑家汉森的《佛 罗里达州的顾客》, 大体可以看出外国现代雕塑发展的新趋向。
意·象——西方现代雕塑家对东方文化的借鉴与融合

艺苑杂谈[摘 要]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阐述东西文化之间的交汇、对立与融合。
尝试从“意”与“象”多重内涵的角度对西方现代著名雕塑家的个案进行研究,梳理出西方雕塑家对于东方文化借鉴与融合的经验,借助“他者”经验来思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寻找东方根性,重新审视东方文化立场应以何种艺术姿态与世界对话。
[关键词]意象;东方文化;西方雕塑家;融合[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2-0081-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孔景才.意·象——西方现代雕塑家对东方文化的借鉴与融合[J].天工,2023(22):81-83.孔景才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意·象—西方现代雕塑家对东方文化的借鉴与融合作者简介:孔景才(1991—),男,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方向:雕塑与公共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
一、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对立与融合(一)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东西方文化的相遇始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作为东方经济与文化输出的重要通道,“东方”成为“西方”向东眺望和想象的对象,同时也促进了大航海时代的来临。
(二)东西方文化的对立东方文化所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形而上的境界,西方文化强调逻辑基础,这一点可以从古希腊思想巨匠身上得到证明。
东西文化差异源于不同的宗教、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相互对立的文化格局。
在哲学方面,东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内心修养和道德伦理,而西方文化注重理性思考和实证研究,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意识。
在美学上,东方文化注重感性、自然、抽象、简洁、寓意等美学元素,追求内在精神的审美体验,而西方文化强调理性与秩序的美学理念。
(三)东西方文化的融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人们开始理解并尊重其他文化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从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使其从二元对立的东西文化向多元的文化格局转变。
外国近现代雕塑_1

外国近现代雕塑艺术以欧洲最为突出。
它曾经产生了一批杰出的雕塑家和优秀作品。
作为欧洲近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可以三位法国雕塑家,即乌东、吕德、罗丹的《伏尔泰坐像》、《马赛曲》、《加莱义民》为例。
它们分别代表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三大艺术流派。
现代雕塑可以法籍罗马尼亚裔雕塑家布朗库西的《波嘉尼小姐》、法籍俄裔雕塑家扎特金的《被破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国王与王后》、美国雕塑家里维拉的《无限大》为例,它们从不同方面生动地展示了现代雕塑艺术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法国近代著名肖像雕塑家乌东的《伏尔泰坐像》,是为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创作的全身像。
当时伏尔泰已是84岁高龄,且刚结束了长期被放逐国外的流浪生活不久。
所以,雕像自然地流露出伏尔泰明显的老态和瘦弱的身躯。
但是,通过他神采奕奕的脸部表情,特别是他那似能洞察切的敏锐的目光,人们仍能感觉到这位反对封建专制的不屈的斗士的聪明才智。
他身穿的古罗马式的长袍,既自然地掩盖了老年人形体上的缺陷,又使雕像具有雄浑、庄严的风格。
他头上的一条象征不朽的束发带,加强了这位杰出思想家巨大的内在精神力量。
法国近代著名的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的《马赛曲》,是为巴黎大凯旋门创作的著名浮雕。
它原名《1792年义勇军出征》,表现1792的法国人民在反抗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封建帝国的战争中,马赛的义勇军开赴巴黎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的历史事件。
整个作品分上下两层:上层是象征法兰西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女神,她右手执剑、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左手高举,大声疾呼号召人们奋起保卫祖国。
她像疾风一般腾空向前的姿态,具有锐不可挡的气势和不可征服的力量。
F层是奔赴疆场的战士的行列。
其中最突出的是卷发蓄须、高举战盔的老战士和他身旁的无所畏惧的少年战士的形象。
他们是男女老少万众一心的法国人民的象征。
整个浮雕的构图复杂而严谨,依靠人物的彼此交错遮掩造成了一种千军万马的宏大气势。
它成功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昂扬的斗争精神,从而使它成为歌颂法国人民为祖国自由而战的英雄纪念碑,在世界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西方雕塑的阶段

学习西方雕塑是我国雕塑研究的重要组成,尤其是现代文化水乳交融的今天,国内雕塑企业更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去“西方取经”,使国内雕塑艺术真正走上国际舞台。
宏佛作为铜雕行业的一员,认真的了解了西方雕塑的现代流派,在这里为大家讲解一下:西方现代雕塑进入20世纪后发展和演变非常迅速,主要系于空间与量块的相互作用,“最显著的趋向是雕塑已经开始向其他的艺术吸取新的养分,使内涵更为丰富。
同时,现代雕塑家大多富有高度的实验精神,不断地从事新的尝试与探索,创造现代雕塑的新领域。
”大致可分为5个流派。
1、立体派雕塑西方的现代雕塑是追随绘画艺术而发展的,当毕加索和波拉克倡导的立体派掀起波澜的同时,也影响到了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
立体派的雕塑,注重块面的结合,而否定了量感的表现,从多角度观察,去构成变化较为繁复的形态。
代表人物作品杜尚•维雍的《马》2、未来派雕塑在立体派兴起不久,意大利出现了未来派。
未来派运动所刻意表现的就是速度、运动和生活律动的赞美,认为美术就是速率。
未来派对现代雕塑的最大贡献,是它建立了对雕刻素材运用的新观念。
代表人物波菊尼3、构成派雕塑此派艺术是反写实艺术的重要派别,它远离了一切具象的自然,走向纯抽象构成。
代表人物作品杜利维拉《黄与黑》4、达达与超现实派雕塑达达派继构成派兴起,否定一切既成的艺术,肯定毫无艺术意义的物体为艺术品是其最大的艺术特色。
超现实派是由达达发展而来,使纯粹抽象雕塑的发展,转向于有机的方向。
而超现实主义与抽象构成主义之融合,则产生了有机的构成雕塑。
代表人物马塞尔•杜尚和米罗5、更前卫独特雕塑家布朗库西的雕塑,具有西欧的经验主义与东方的神秘主义互相融合产生的特殊风格,其作品彻底的走向抽象与单纯化,在平滑而光泽的大理石上,直接的雕琢,研磨出单纯化的形态,表现出对象的精髓。
到了现代这样的雕塑家出现不少。
这5个现代流派仍在发展,为西方艺术焕发青春活力起到了巨大作用,不过,西方的人体雕像仍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物雕像制作也柔和了多种现代流派艺术。
外国近现代雕塑

现代雕塑
《波嘉尼小姐》
•铜 • 1913年 • 高44厘米 • 布朗库西(法国) • 收藏在美国纽约现代
艺术博物馆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课件制作 奎屯市二中 谢铁军
作品欣赏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毕加索
(1881——1973)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法国共产党党员。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
作品欣赏
《被破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 又名《无心脏的城市》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雕塑作品,除了上 述的《青铜时代》外,还有《思》、《地狱之 门》、《思想者》、《美丽的欧米哀尔》(旧译 “老妓女”)、《加莱义民》、《巴尔扎克像》 等。他的作品的主要特点:一是非常高 的艺术 技巧,特别是刻画人物心理的技巧;二是对人体 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娴熟的表现能力;三是具有不 断地探索和勇于革新地精神。因此,他和古希腊 地著名
作品欣赏
《伏尔泰坐像》
大理石 1781年
乌东 法国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被誉为雕塑史上最杰出的肖像雕塑
作品欣赏
《马赛曲》
大理石 1836年 吕德 法国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课件制作 奎屯市二中 谢铁军
雕塑家
罗丹
(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 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 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 主义雕塑艺术家。
1927-1941年
脸: 18米
华盛顿、杰斐逊、老罗斯福、林肯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作品欣赏
《自由女神像》
巴托尔迪 美国
纽约港贝德洛斯岛
法国于1876年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一百周年而建造的,1886年铜 像落成。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 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 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
西方城市现代雕塑:物感与视觉现代性

西方城市现代雕塑:物感与视觉现代性作者:余凌斐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09期摘要:物感是客观化的直感力量,它是富有现代表现力的物感冲击力,是对物的感性力量的直接开启。
视觉现代性品质的关键在于物感的呈现,既超越了自然形态,又去除了多余装饰,具有现代简约的物感清晰地表现出来,这种现象在以“物”为本质属性的雕塑艺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现代雕塑家们企图摆脱传统雕塑的束缚,不再表现客观存在的形,而是对雕塑物自身材料、结构、语言进行挖掘,将形体从多余的装饰和复杂的意义中解放出来,以突出雕塑作为“物”的独立价值,而实现这一切的手段就是肌理、形态、空间、线条、色彩、形式等物感诸层次的融合。
以布朗库西和克拉格的作品为例,具体阐释西方现代雕塑是如何做到物感诸层次的融合,从而使雕塑物的情感效力得以释放。
关键词:物感;视觉现代性;现代雕塑一、物感与视觉现代性关于“物感”,阿达姆·卡尤索这样解释:“建筑的物理现场直接具有的情感效力[1]。
”物理现场指作为艺术媒介的物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特征,如色泽、亮度、硬度、纹理、造型等。
也就是说,“物感”是客观化的直感力量,它是富有现代表现力的物感冲击力,是对物的感性力量的直接开启。
“物感”具有四重内涵:其一,就方式而言,人是以一种直接、感性的状态来接触物;其二,就对象而言,人是与物本身,而非物的功能进行接触;其三,在情绪状态方面,人在与物感性力量的接触时所产生的人与物相互感染的状态,并会收获一种惊喜感;其四,就其境界而言,“物感”不是一个封闭的状态,而是人与物之间相互开放。
在艺术领域,“物感”应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艺术物”摆脱外在多余装饰的束缚和历史、社会所赋予的意义内涵的约束,还原了物的原初直观性,物因此而得到了凸显与解放,回到艺术形式本身的创造。
二是“物感”具有情感效力和感性力量,通过人与物的感受,使物获得生命感与活力。
它是形式、线条、形状、肌理、色彩、空间等物感诸层次的融合构成,并因此迸发而出的表现力和情感效力。
外国近现代雕塑艺术欣赏

外国近现代雕塑艺术欣赏
二、外国现代雕塑艺术
2 《国王与王后》
图9-23 《国王与王后》
亨利·摩尔(1898-1986年) 的《国王与王后》展示了西方现 代雕塑与原始艺术的关系。作者 在这一作品中有意识地将人体塑 造得扁而长,体现了追求单纯的 平面性,将原始艺术的风格与现 代风格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国王 与王后庄严而又神秘的气氛。
图9-18 《彼得大帝纪念碑》
外国近现代雕塑艺术欣赏
一、外国近代雕塑艺术
3 《伏尔泰坐像》
乌东(1741-1828年)的《伏尔泰 坐像》是法国最著名的新古典主义雕塑 家的重要代表作。乌东为伏尔泰创作雕 像时,伏尔泰已是84岁的高龄,而且 他才结束长期被放逐国外的生活。所以 雕像自然地表现出伏尔泰明显的老态和 瘦弱的身躯。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
图9-20 《自由女神像》
外国近现代雕塑艺术欣赏
一、外国近代雕塑艺术
5 《思想者》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年),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 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 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 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 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 雕刻“三大支柱”。
外国近现代雕塑艺术欣赏
二、外国现代雕塑艺术
美国雕塑家考尔德(18981976年)的《稳定的运动》是 西方现代“活动雕塑”的代表作 。 它 实 际 上 是用涂彩金属板和金属 棒制作的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 靠着这种装置的灵活性和一定的 力学原理,遇到风时,就会发生 某种转动,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 艺术效果。
3 《稳定的运动》
外国现代雕塑欣赏(共23张PPT)

摩尔空间 ——孔洞的运用
亨利·摩尔的雕塑有什么特点?
现实主义
奥登伯格
古希腊(公元前485-公元前164年)
未来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
《连续空间的独特形体》意大利 波丘尼
达利的许多作品,总是把具体的细节描写和任意地夸张、变形、省略与象征等手段结合地使用,创造一种介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
间的“超现实境界”。
外国现代雕塑 欣赏
(初三美术欣赏)
旧石器时代
古希腊(公元前485-公元前164年)
文艺复兴(公元发14-16世纪) 公元17-18世纪 :对传统的继承 近代雕塑(19世纪)
现代雕塑(20世纪)
《加莱义民》
《巴尔扎克像》
布朗库西 《沉默的桌子》
达利的许多作品,总是把具体的细节描写和任意地夸张、变形、省略与象征等手段结合地使用,创造一种介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
间的“超现实境界”。
雕塑的腿是跪下的,而呈三分之四环状的东西似乎象征着肋骨。
抽象 (线条、体积空间)
古希腊(公元前485-公元前164年)
他的朋友迈克尔·累利斯看后不无玩笑地对他说:“那还不够,应该能够拿起一块大木头就发现它是一只鸟儿。
母亲的另一只手举向上方,告诉达利未来的方向。
所谓像国王那样指挥,就是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要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善于决断;
布朗库西 《沉默的桌子》
1916年10月14日,在罗马尼亚丘河(Jiu River)的河堤边以及通过提古丘小镇的丘河 桥上,发生了一场激战,进犯的德军遭到哥尔吉(Gorj)县,由老人、妇女、童子军与 儿童组成的民间武力的抵抗,经过一天的激战,造成一千多名罗马尼亚人伤亡,而德军 在遭到一支罗马尼亚正规部队的侧击之后,不得不撤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现代雕塑
卓格铁艺-卓格软装学院
/college/
观念雕塑艺术-西方现代雕塑
观念艺术的主要表现形态-观念雕塑艺术
观念艺术的特征-观念雕塑艺术
集合雕塑艺术-西方现代雕塑
露易斯·内威尔逊-集合雕塑艺术
理查德·斯坦基维兹与马克迪·苏维罗-集合雕塑艺术英国爱德华多·保罗兹-集合雕塑艺术
观念雕塑艺术-西方现代雕塑“观念艺术”也称“概念艺术”,早期继承了达达派反艺术的思想,但它主要受到波依斯新思维方式的影响。
由于70年代连续的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在国际地位上的日益提高,观念艺术得以大大地强化。
因为观念艺术猜谜式的戏剧性场面很好地满足了文献展所设定的那种基准。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一种对欧洲艺术具有的,而在美国艺术中未能真正发现的东西,使欧洲艺术家找到昔日的感觉。
这种艺术创作的新方法不可抗拒地对美国艺术家产生了冲击。
进而与其它新艺术一起并行,形成了一个国际性潮流。
第一件被艺术史公认的观念艺术作品是约瑟夫·库苏斯(Joseph Kosuth)在1965年卡塞尔文献展上所做的《一把椅子和三把椅子》,库苏斯用一把实物椅子和这把椅子的照片,另外在字典里找到“椅子”文字的定义照片摆在一起。
作品几乎具有后来观念艺术的全部特征,没有形和色的艺术匠心,更没有情感的流露。
作者关心的似乎是传达一个哲学的命题,更倾向于思辨的游戏,但库苏斯没有波依斯那种强烈的社会使命感。
“观念艺术”一词最早是由批评家塞兰特·吉尔玛诺于1970年在法国图尔良组织的一次有影响的展览上正式命名的。
他认为“所谓的观念艺术其目的是反商业的、独断的、平凡的和反形式的,它主要关心媒介的物理性质和材料的易变性。
其重要之处在于艺术家所遭遇的实际材料,以及他们去理解现实的意图,尽管他们用标题和展示的方式是不易明白的,但却是敏锐的、晦涩的、个人的、激烈的”。
观念艺术的主要表现形态-观念雕塑艺术观念艺术的主要表现形态是采用装置的形式,自身行为(行为艺术)有时也融和些波普的艺术气氛。
由于观念艺术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阐释“观念”的语言,所以隐藏在艺术品后面的思想比实际作品本身更重要。
观念艺术只作为一种通过艺术家认指和理论家阐叙的意义,因而,任何事物和行为都具有成为艺术的可能。
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不再具有类似传统艺术的实体,而仅存于艺术行为的“发生”过程和艺术信息无形的传递中。
如果坚持以往的观点,包括现代艺术的观点,观念艺术已是彻底的非艺术。
很多非常极端的观念艺术家将构思一件作品的详细说明写在纸上,不真正制作出来。
他们实际上是想出卖自己的创意,而收藏家只是收买艺术家的想法,以获得将来制成作品的权利。
潘扎伯爵一个意大利贵族,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观念艺术的收藏。
他曾经把极少主义雕塑家贾德仅在纸上的创意想法以一千万美元卖给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为此曾引起过激烈的争论。
观念艺术的特征-观念雕塑艺术早期观念艺术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方面是对既定规则的反叛,承袭了现代主义的否定性原则,着意制造一个事件,通过装置形式的过程本身来表现作品的思想。
另一方面,它区别于波普等其它新艺术,更关注政治和社会的敏感话题。
这与当时欧洲新左派运动,美国反越战运动和激烈动荡的社会思潮有很大的关系,但大多数观念艺术家坚持用一种可视可感的方式把思想表现出来。
后期的观念艺术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融和了后现代艺术的色彩,已蜕变成各种杂乱的表现形式。
在积极的从大众文化和社会热点中选择主题的同时,也把高科技手段引入其中,甚至采用大众商业文化的规则。
如行为的策划、奖金的筹备与赞助商的谈判,对宣传媒体的利用,活动后的学术研讨,完全像一件产品的开发。
观念艺术的表现形式的确使艺术家们找到了对社会发出呐喊的最佳渠道,其作品为整个社会和政治提供了可靠的晴雨表,也体现了最为敏感的艺术家对现实社会所做出的反应。
观念艺术的遗产时下还在进行着,但它的形式感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地与其它东西相互渗透着。
集合雕塑艺术-西方现代雕塑“集合艺术”也称之为“废品艺术”、“垃圾艺术”,是一种
利用各种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组合的艺术形式。
1962年戴维·史密斯被意大利政府邀请参加世界艺术节,为了节约费用他把热那亚附近的工业废料集中起来。
在工人的帮助下,一个月内完成了27件大型金属焊接雕塑,当时引起狂热的崇拜,至此,大型室外废品雕塑开始兴起。
当然,集合品艺术的概念在1961年纽约现代博物馆举办的一次题为《集合艺术》展览上已经确立。
如果说得早一点的话,1914年毕加素创作的《苦艾酒杯》是最早的集合艺术品。
但一般认为,施威特1925年的《默兹系列》是集合艺术的首发作品。
集合艺术的特征往往与构成艺术有时不好区分,它们之间的微妙差别在于构成艺术是强调形式感本身的抽象合理性,使用现成品材料表现形状之间的那种“永恒的美”。
集合艺术品的构成不在乎在严格秩序里面的合理性,它直接把拾来的废旧物品加以组合,并且省掉了构成艺术中的技术手段,铆、铣、刨、钻、抛等复杂工艺。
因为它们与形式上的美感无关,而其价值在于引起情绪上的联想,就像超现实主义手法对应立体主义、构成主义一样,它更容易被后来的新艺术所接受。
60年代以前早期的集合艺术品一般都在室内和美术馆里展出。
像约瑟夫·科内尔(joseph comell)、弗查德利克·基斯勒(frederick kiesler)、唐纳德·利普斯(Donaid Lipsky)、西亚·阿马贾尼(Sian ArmNani)实验性小品都受到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恩斯特的影响。
露易斯·内威尔逊-集合雕塑艺术露易斯·内威尔逊(Louise Nevelson)俄国人,1905
年移居美国。
60岁时开始搞创作,但她的艺术感觉体现着青年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
《皇家潮5号》是她最有特色的代表作品,它由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独立木箱子组合放置在一起,各个箱子里精心安排了许多找来的现成品。
通常是从旧家具锯下来的某个碎片局部,或者从拆掉旧房子上弄来的木作,然后涂上金色油漆,装配成像一个浮雕式的豪华墙面,将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些东西的形状和形式上。
尽管集合手法用的是些废旧物品,但产生了一种雅致的对老房子的怀旧感,并联想到古老的图腾符号,令人无法忘怀。
70年代她使用这种艺术形式,接受了许多大尺寸的委托设计。
1976年她为美国费城法院大厅创作了一件《持续了200年的黎明》,用木
块拼贴成装饰性风格,涂上丙烯酸白漆,使大厅里产生了庄严的气氛和富有变化的空间效果。
理查德·斯坦基维兹与马克迪·苏维罗-集合雕塑艺术理查德·斯坦基维兹(Richard Stankiewicz)最早的作品创作于二战在海军服役期间,后来在史密斯作品的启发下,试
验用废旧金属材料进行装配,60年代创作了不少这类作品。
他经常使用长了锈的机器零件,其特点带有构成主义风格的严谨性,特别到70年代后,他又继续加强极为简朴单纯的造型,形成一种非常有力的效果。
但他的总体风格有着自己的艺术特点,相比之下,张伯伦(Chamberlain)的集合艺术则显得非常复杂,他接触过当时美国艺术中最活跃的年代。
1960年举办过第一次个人展,最典型的手法是压缩废旧汽车残骸,像塞扎尔的作品。
他对各种材料的运用具有一种奔放的巴洛克风格,甚至那些金属表面还保留着原有的油漆,其高低起伏形式感像一幅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现代艺术的权威评论家对他评价很高。
马克迪·苏维罗(Mark di suvero)是较年轻一代集合艺术雕塑家,有丰富的想像力。
他经常选用旧汽车轮胎、椅子、桶和其它废旧物品进行组合。
70年代后他开始制作一些大型的室外雕塑,并且为美国环境艺术和建筑构成的设计原则制定了一个标准。
苏维罗的创作风格是独特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英国爱德华多·保罗兹-集合雕塑艺术
英国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爱德华多·保罗兹(Edwardo Paolozzi),早期受到老一代超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并且在杜桑以前的情人玛丽·雷诺兹那里看到很多杜
桑的作品,达达式的风格也支配着他的想像力。
50
年代早期的雕塑作品《头部》,造型效果与达达主
义继承者让·杜布非的“野性艺术”涂鸦式画面非常
相似。
后来他借鉴了豪斯曼和施威特的集合拼贴方
式,把捡来的工业废品齿轮、电器零件、玩具树皮
等等杂物拼凑在·起。
用蜡浇铸成模具,翻制成青铜,表现出肌理复杂的造型,再用热刀将其切割开组合
成动物和人物形状,这一处理方式是古怪的。
到了60年代他采用了波普式的暗示,不再用肌理来
构成表面效果,他开始用现成机器制造品来组合雕
塑,几乎与当时的戴维·史密斯有相似的想法。
但保
罗兹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意图,《走向更新的拉奥
孔》1963年其闪光的表面装饰性对后个性化的“装
饰艺术”和更加颓废的波普趣味都发生了直接的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