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第11课希望从这里开始》word教学设计
2019-2020年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十一课《希望从这里开始》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一课《希望从这里开始》教案苏教版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接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了解义务教育的含义、特点;明确受教育对我们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2、受教育对我们的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1、为什么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系统地掌握现代科学知识,那么,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因此,公民为了自身的发展,就要求国家、社会、家庭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以保障自己能上学接受教育。
所以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1)走上社会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吗?现在,我们是在校读书的莘莘学子,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走上社会以年,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参加各种培训。
(2)学校给我们颁发学业证书、学位证书说明了什么?对于我们的努力,国家和社会将会以一定的方式予以承认。
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者应该享有的权利之一。
3、身有残疾的人是否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什么?有。
因为在我国,凡是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限制公民的受教育权,不得歧视任何人的受教育的要求。
4、为什么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
实践证明,哪个国家在科技、经济上落后,就会被动挨打。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科学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苏教版思品七上《希望从这里开始》word教案

苏教版思品七上《希望从这里开始》word教案课题:苏教版第十一课期望从那个地点开始——享有受教育的权益时间:2009年12月22日班级:七年级(1)班执教:商战军教学目标1.感受并能明白得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差不多权益。
2.珍爱并能学会依法爱护受教育权。
教学重点: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差不多权益?教学难点:依法爱护受教育权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法、阅读讨论法等教学过程:课前预备:结合教材内容,分成3个小组,通过实地考察、上网调查、访谈等方式,完成“感受权益”的调查活动。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期望》。
活动一:想一想,说一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差不多权益图片展现——“大眼睛”女孩想一想:(1)透过女孩一双明亮的大眼晴,你看到、想到了什么?(2)依照自己的感受,给这幅照片取个名。
(3)国家和社会为了实现“小女孩”的愿望做了些什么?国家: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益和义务。
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和爱护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益和义务。
社会:期望工程等各种形式为公民提供同意文化教育的机会和物质关心。
超级链接:“大眼睛”女孩——苏明娟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一般的农家,父亲苏良友、母亲钟业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朴素的乡村生活。
1991年5月,7岁的苏明娟是张湾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照期望工程,跑了十几个村庄,最后来到大别山的张湾小学发觉了课堂上的苏明娟,一双专门能代表贫困山区小孩期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
这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充满期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题为《我要读书》的照片发表后,专门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期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为期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苏明娟长大后被朋友称为:“大眼睛”。
苏明娟曾说过,是“期望工程”救了我,救了千千万万贫困小孩,我以后也会关心哪些贫困的小孩。
苏教版思品七上《希望从这里开始》word教案1

第2课时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接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了解义务教育的含义、特点;明确受教育对我们的要求。
二、学习重点、难点: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2、受教育对我们的要求。
三、课堂预习1、为什么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2、什么是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有什么特点?国家实行几年制义务教育?3、受教育对我们的要求?四、活动过程活动一:整体把握阅读文本,完成课堂预习作业活动二:案例分析2007年9月30日,《新民晚报》报道:从明天起,上海市263所农民工子女学校近17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也纳入校方责任险范畴。
一旦在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因学校责任原因受到伤害,将获得平安保险公司最高额达20万元的理赔。
市教委在上半年完成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条件的工作后,向来沪农民工适龄子女送出了第二个“礼包”。
针对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大的特点,市教委有关人士称,只要农民工子女仍在上海接受义务教育,均能享受校方责任险的保障。
(1)阅读材料,请你解释一下义务教育的内涵。
(4分)(2)你作为一个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有什么打算?(6分)五、作业与反馈1、为解决农村孩子读不起书的问题,国家推行一费制,同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这一举措()①切实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②保障了贫困地区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③遏制了教育乱收费的现象。
④造成了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待遇下降的局面。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D ②③④2、明朝学者徐文长写了一副劝戒儿子读书的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A读书人人都有不同的爱好。
B书有的读得好,有的读得不好,关键是兴趣。
C 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D只有爱好读书,才能读好书,长学问。
3、幸福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而使人们走向幸福的重要因素是()A 接受良好的教育B 实实在在的劳动C 用之不尽的钱财D 无穷无尽的粮食4、“养不教,父之过。
第11课希望从这里开始

第11课希望从这里开始学习内容第一框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联系社会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事例,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知识与能力】了解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结合实例理解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学习重点依法维护受教育者的权利。
学习难点依法维护受教育者的权利。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分析归纳法、体系建构法。
学法指导讨论法、例证法、归纳法。
课前预习一、预习检测:(10分,分别是2分、2分3分、3分)(一)填空题: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国家以的形式确认和保护公民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在我国,凡是公民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_________公民的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任何人的受教育的要求。
(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2.作为受教育者,我们能享受哪些权利呢?二、质疑问难:导学过程一、导入示标:1.生活启示——希望工程第一个受助者张胜利自述:我的家乡河北来源县桃木疙瘩村,人均收入不到百元。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病故,娘改嫁,家中只剩下我、弟弟、妹妹和近80岁的奶奶。
为了生活,我只好离开学校,上山放羊去了。
1989年10月,全国开始实施希望工程,作为第一批受助生,我重新走进了课堂。
那年,我13岁。
这以后,我不再为了学费发愁,三年后,我小学毕业升入上庄中学读书。
读到初中毕业,我看到村里因为没有老师,孩子没学可上。
于是,我当上了桃木疙瘩村一名代课老师。
1995年,中国青年基金会建立了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我又荣幸地成为第一批学员。
在上海举行的开学典礼,我被上海第一师范学校破格录取。
1996年6月,我作为希望工程受助生代表,赴美国参加了第26届奥运会圣火的传递。
2.归纳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有关受教育权的内容,重点了解受教育权的具体内容,以及在自己权利受到侵犯时该怎么做。
第11课 希望从这里开始

第11课希望从这里开始第一课时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2.理解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3.联系社会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事例,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2.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实现远大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1.为什么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如何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导入:(课件展示)图片《我要上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联系课件材料和生活在线说说是什么给苏明娟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生:略。
师:希望工程使苏明娟真正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权利,从此也改变了她的命运,促进了她个人发展。
作为公民,为了自身发展需要接受教育;(板书)同时,国家也要为我们公民接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
(板书)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教育,苏明娟的今天会是什么样的呢?生:略。
(法律链接)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板书)新课:(课件展示)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自身发展、国家要求)过渡:那么,(课件展示)作为受教育者,我们能享受哪些权利呢?(板书)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感受权利”的活动。
(课件展示)感受权利1——我们享有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教育资源的权利。
(板书)师:除了课件展示的图片外,大家可以再说说我们的学校对我们享有的受教育权提供了哪些资源、设施保障呢?生:略。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能深深感受到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那大家思考一下,除了学校在积极为我们提供资源、设施保障外,国家设立了哪些教育资助来保障我们的受教育权呢?(小组讨论)生:略。
(课件展示)感受权利2——我们享有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的权利。
苏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11.0第11课希望从这里开始word教案(4)

《第11课希望从这里开始》教案2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了解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3.联系社会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事例,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编排小品《抽签》(小品内容梗概:父亲早亡,母亲独自拉扯两个孩子长大,实在无力再承担两个孩子的学习费用。
有一天,母亲将两个孩子叫到身边,让两姐妹抽签决定谁去上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请同学观看一则小品。
思考:获得上学机会与失去上学机会对两姐妹今后的命运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小品内容:父亲早亡,母亲独自拉扯两个孩子长大,实在无力再承担两个孩子的学习费用。
有一天,母亲将两个孩子叫到身边,让两姐妹抽签决定谁去上学。
)活动过程:(生)观看小品,分析得到上学机会与失去上学机会对两姐妹产生的影响。
(师)分成两条线索将学生对姐妹俩命运的分析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从姐妹俩不同命运的对比中归纳总结出受教育的重要性。
知识点拨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在姐妹俩今后不同命运的讨论分析中,真切认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
【讲授新课】活动:出谋划策(师)在刚才表演的小品中,由于家境贫寒,母亲个人无力解决孩子上学问题,你认为姐妹俩应该怎么办?(生)例举种种方法。
(师)介绍我国的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国家、社会、学校对保障公民受教育权所作出的努力。
(师)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必须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以保障公民获取受教育的机会或物质帮助。
知识点拨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以保障公民能上学接受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到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并懂得从哪些途径获得帮助,增强权利意识与维权能力。
苏教版七上《第11课希望从这里开始》word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上《第11课希望从这里开始》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法律爱护自己受教育的权益,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联系社会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事例,增强依法爱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3、结合受教育既是公民权益,又是公民义务的特点,初步培养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自己的义务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受教育什么缘故既是公民的权益,又是公民的义务2、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益?3、受教育者必须履行哪些义务?4、当自己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该如何正确维权?课前预备:1、查找“期望工程”形象代表“大眼睛”是谁?她考上了什么大学?了解其近况?2、采访学校相关负责人,填好课本100-101的表格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活在线:(1)你明白“期望工程”的来历吗?(2)照片中的“大眼睛”使你看到或想到了什么?请为照片命名。
材料介绍:期望工程的第一个受助者张胜利自述(教参214-215页)问;是什么改变了张胜利的命运?给我们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受教育是公民的权益,而期望工程也确实为贫困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关心和机会。
一、什么缘故受教育是公民的权益?(从自身发挥和对国家的要求角度明白得)二、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益?信息点击我们差不多上受教育者,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你正享受到那些受教育的权益。
三、感受权益:1、请同学分组汇报调查结果这反映出你正在享受哪一项受教育权?2、全国对农村贫困学生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和我校每年实施的帮困助学活动反映出那一项受教育权?3、你到现在得到过哪些证书?这说明什么?4、维权行动:看书P102-103案例,张某会胜诉吗?什么缘故?会败诉吗?什么缘故?四、小结公民有那些受教育的权益?P99信息点击(一)-------(五)五、上级领导视察学校,将顽皮学生软禁,对不起?什么缘故?限制公民的受教育权,不得鄙视任何人受教育要求。
平等、不得非法限制,不得鄙视。
如拓展天地P106 终身学习,上大学没有年龄限制,为了保证公民受教育权,如外来民工上学不受鄙视,享受教育公平权。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11课希望从这里开始第一框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导学案 苏教版

1/ 1附录:参考答案一、预习检测1、答:希望工程是为了保障贫困地区失学孩子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而实施的一项工程。
2、答:(1)从公民自身的发展来讲: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系统地掌握现代科学知识,那么,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2)从国家的要求来讲: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因此,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3、答:见教材P99(1)参加、使用;(2)获得“三金”;(3)获得“两证”;(4)进行“两诉”;(5)其它权利。
(4+ⅹ)4、答:(1)奖学金是指学校﹑团体或个人等给予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的奖金。
(2)贷学金就是一些经济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学校借贷一些钱来交学费。
毕业已前必须还清。
(3)助学金是指发给学生的补助金。
5、答:“两免一补”政策是指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
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二、探究交流1、答:(1)看到了她全神贯注、认真学习的样子;想到了她渴求知识、理想远大的抱负。
(2)希望或希望从这里开始或渴求……或明天会更好等。
2、答:(1)《宪法》(2)《教育法法》(3)《义务教育法》3、根据本校情况填写(略)4、答:(1)这些证书证明了一个人的奋斗历程或学习过程。
(2)自己最想获得的证书名称是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剑桥大学或牛津大学等。
(3)实现自己的理想,应该付出艰辛的劳动:①有持之以恒的意志②有顽强拼搏的作风③有敢于创新的精神等5、答:(1)侵犯了张某的受教育权(2)违背了《残疾人教育条例》(3)①在我国,凡是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一任何形式非法限制公民的受教育权,不得歧视任何人的受教育的要求。
②作为受教育者,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三、训练反馈(一)精挑细选·理解生活1、B2、A(二)实践创新·学会生活问题提示:(1)计划:“希望工程”(2)措施:义务教育(3)法规:《教育法》与《义教法》(4)政策:“两免一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希望从这里开始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联系社会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事例,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
3、结合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特点,初步培养自己对社会的责
任感,增强自己的义务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受教育为什么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2、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3、受教育者必须履行哪些义务?
4、当自己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该如何正确维权?
课前准备:1、查找“希望工程”形象代表“大眼睛”是谁?她考上了什么大学?了解其近况?
2、采访学校相关负责人,填好课本100-101的表格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生活在线:(1)你知道“希望工程”的来历吗?
(2)照片中的“大眼睛”使你看到或想到了什么?请为照片命名。
材料介绍:希望工程的第一个受助者张胜利自述(教参214-215页)
问;是什么改变了张胜利的命运?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而希望工程也确实为贫困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机会。
一、为什么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从自身发挥和对国家的要求角度理解)
二、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信息点击
我们都是受教育者,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你正享受到那些受教育的权利。
三、感受权利:
1、请同学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这反映出你正在享受哪一项受教育权?
2、全国对农村贫困学生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和我校每年实施的帮困助学活动反映出那一项受教育权?
3、你到现在得到过哪些证书?这说明什么?
4、维权行动:
看书P102-103案例,张某会胜诉吗?为什么?
会败诉吗?为什么?
四、小结公民有那些受教育的权利?
P99信息点击(一)-------(五)
五、上级领导视察学校,将调皮学生软禁,对不起?为什么?
限制公民的受教育权,不得歧视任何人受教育要求。
平等、不得非法限制,不得歧视。
如拓展天地P106 终身学习,上大学没有年龄限制,为了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如外来民工上学不受歧视,享受教育公平权。
第二课时:
生活在线:采访小记——在陕西某山沟里,记者与一个放羊娃的对话。
16岁——放羊——挣钱——取媳妇——生娃——放羊
师:看了这段对话,你有何感想?
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贫困地区的人们陷入了一代又一代的贫困怪圈。
这不
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不利于公民自身的发展。
因此,受教育是公民的基
本义务——点出课题。
一:明确义务
1、为什么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
阅读感悟:教学用书P218 法国、美国的教育发展材料。
问: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何启示?
师:在当代,科技进步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国际竞争关键是科技,归根到底是人才,基础在教育。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所以从国家繁荣,对公民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
民的基本义务。
2、受教育者有哪些义务?
P103信息点击:突出分析最主要、最基本的义务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过渡:我国为了每个公民能切实履行受教育义务,在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作为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二: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
1、P104 信息点击——3个特征A:强制性
B:普及性
C:免费性
2、案例分析:镇政府强制家长送子女上学
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具有一致性
介绍用书P 225 “徘徊在权利与义务之间”材料
可以让学生讨论:老师将不守纪律的学生赶出教室,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
四:青少年怎样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