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王氏大发现

合集下载

王字研究报告

王字研究报告

王字研究报告
王字研究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了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后,我们对王姓有了很深的了解,因为我们班就有很多姓王的同学,又听说“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于是便选择了对这个姓氏进行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书籍。

2、询问身边人。

3、上网搜索。

三、资料整理
“王”姓是中国五大姓氏之一,来源众多。

如:源于太子晋的王氏,出自子姓;他族改姓或赐姓;还有少数民族改姓王氏等。

据2011年记录,全国姓王的大约有9288。

1万人,相当于四川省的总人口,比德国的总人口还多1000万人。

四、研究结论
“王”姓历史悠久,代代名人层出不穷。

例如:西汉古代大美女之一的王某某;宋代著名的文学家王某某等。

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

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

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王士性,明代另一个重要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他生于临海长于临海,却自谓“赤城人”,“天台桃源人”,甚至直书“天台山元白道人”。

小编在此整理了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桃花坞主人王士性桃源在天台西北境,素以“山多怪石、水极奇幻、秀谷深邃”而著称,自元代以来,桃源春晓就是天台“八大景”之一,让无数人为之魂牵梦萦。

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5月25日,游圣徐霞客入桃源胜境,见“山口渐夹处,有馆曰桃花坞。

”此时距主人王士性建馆已有27年。

王士性,明代另一个重要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他生于临海长于临海,却自谓“赤城人”,“天台桃源人”,甚至直书“天台山元白道人”。

他记录的台州之行,天台落墨最多。

他曾结庐桃源离别岩下。

每次离家远行,他都要绕道天台,经过他的桃花坞,盘桓一阵才启程。

他对天台何其深情,他就是被誉为我国人文地理学开山鼻祖的王士性。

在沉寂四百多年后的今天,他的价值渐为人所知,还有他那分独特的天台山情结。

王士性,生于嘉靖二十六年,字恒叔,号太初,浙江临海人。

王士性幼年家贫,读书过目成诵,性磊落不群。

万历五年中进士。

历任朗陵(今河南确山)令、广西参议、山东参政、南京鸿胪寺正卿等职。

明代末期,社会动荡,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走向没落,却是商品经济萌芽、地理视野与地理知识空前扩大、地理学家辈出的时代,徐霞客与王士性均是这一时代的翘楚。

王士性游迹几遍全国,按照明朝“南北两直隶” “十三布政司”的行政区划,他游踪遍及除福建之外的十四个行省。

其旅行活动之始早徐霞客三十年,与徐霞客的自助游不同,王士性利用宦游之便饱览祖国河山,二十年来,他几乎“无时不游,无地不游,无官不游。

”春风得意时,他会奖励自己一段行程,仕途不畅时,他宽慰自己,同样也是山水寄情,胜境泛迹。

临海毗邻天台。

王十性从小时候就深深地爱着天台这座奇山,游山共数十余次。

在丁母忧期间,首次遍游天台山。

万历十四年(1586)早春的一天,华顶山上积雪还没有完全消融。

保存食物残留和肠道软组织的肉食性恐龙——王氏达斡尔龙

保存食物残留和肠道软组织的肉食性恐龙——王氏达斡尔龙

22化 石2023年 第4期化石新知化石揭秘王旭日保存食物残留和肠道软组织的肉食性恐龙——王氏达斡尔龙恐龙的食性包括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

植食性恐龙一般体型较大,脑袋较小,牙齿多呈勺状、棒状或片状。

我们熟悉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如梁龙类、腕龙类和巨龙类等都是植食性恐龙。

肉食性恐龙的体型差异较大,小到几十厘米,大到十几米,牙齿多呈锋利的匕首状、边缘多发育小锯齿。

肉食性恐龙除了凶猛的暴龙类,还有许多乖巧的小型兽脚类,如驰龙类和伤齿龙类。

杂食性恐龙多具有像鸟类一样的喙部,有的仍保留牙齿,有的完全没有牙齿,如镰刀龙类和窃蛋龙类。

古生物学家如何判断恐龙吃什么呢?由于无法直接观察远古时期恐龙的取食方式,研究者多是根据恐龙化石的骨骼形态,如体型大小、爪骨形态和牙齿结构等间接推测,偶尔可以通过食物残留和粪便化石直接判断。

根据发现的化石王氏达斡尔龙模式标本及复原图23化 石2023年 第4期材料,古生物学家已经证实恐龙除了捕食其他种的恐龙,还可以捕食水里的鱼类、陆地的哺乳动物和蜥蜴,以及会飞的鸟类。

近期,笔者与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和意大利的学者研究命名了一种新的恐龙——王氏达斡尔龙。

王氏达斡尔龙发现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鸽子山化石点,生活在距今约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

它在个体大小和形态特征方面,与辽西地区热河生物群发现的两种体型较大、前肢较短的驰龙类(振元龙和天宇盗龙)非常相似。

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小组发现王氏达斡尔龙的腹部保存了许多杂乱散布的细小骨骼,由于保存不完整,无法准确鉴定具体属种,仅能确定其与该化石点发现的无尾两栖类(青蛙)非常相似,但无疑是达斡尔龙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残留。

此外,王氏达斡尔龙第9节到第12节背椎下部的腹腔位置还保留了一团软组织。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软组织是由直径1-3微米的微晶密集排列组成,表明其形成于由腐烂细菌活动导致的自生矿化过程。

根据软组织保存位置并与其他保存消化道软组织的恐龙化石标本对比分析,研究小组确定其属于达斡尔龙胃肠道后部的肠道。

中国地理大发现,你知道几个?

中国地理大发现,你知道几个?

中国地理大发现,你知道几个?100多年前,当张相文等学者商议成立中国第一个研究地学的学术机构时,他们有意无意地开启了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大门。

尽管经历了半个世纪战争烟火的洗礼,中国地理学者们始终没有停顿对自然界和人文社会的观察和研究。

一代又一代地理学人前赴后继,脚印重叠着脚印,他们的考察与记录,为中国方方面面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下面,小编将为你展示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的前15位,一起来感受地理学的伟大成就吧。

1. 1908年,张相文首次提出“秦岭—淮河线”张相文一生致力于地理教育,并亲赴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和内蒙古进行地理考察。

1908年年张相文在《新撰地文学》中写道“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

”所谓的“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

“北带”就在长城与秦岭—淮河之间。

秦岭—淮河线的提出,首次正确界定了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于认识我国自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1972年,竺可桢首次揭示了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竺可桢于1972年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绘制出近五千年来中国气温变化曲线图,即“竺可桢曲线”,这是对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首次揭示。

其基本结论是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两千年间,黄河流域的年平均温度大致比现在高2℃;此后的一系列冷暖变动,幅度大致在1—2℃,每次波动周期,历时约400—800年。

气候的历史波动是世界性的,但每一最冷时期,似乎都首先从东亚太平洋沿岸出现,而后波及欧洲与非洲的大西洋沿岸。

3.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刘东生等提出了黄土“新风成说”从20世纪50年代起,刘东生等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完成了《黄河中游黄土》、《中国的黄土堆积》等多部专著,提出了“新风成说”。

后又根据黄土与古土壤的多旋回特点,建立了环境变化的多旋回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刘东生基于中国黄土重建了25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使中国黄土成为古气候变化记录的最重要档案库,与深海沉积、极地冰芯并列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三大支柱。

国际密码学界的“王氏发现”——记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教授王小云

国际密码学界的“王氏发现”——记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教授王小云
文 /王静 张弛
在 中国,叫 “ 王小云 ”的女性有成 春 水 ,频频掀起 轩然大 波。 千上 万。然 而 ,自2 0 8 以来 ,“ 0 4年 月 山
东 大学王小 云”——却吸引 了全球 的 目
的滋 养 中快 乐成长 。父亲 毕业 于师范学
盛名之 下的王小 云 ,目前仍 然安安 校 ,在乡村 中学任数学 教师 ,勤劳能干 静静 地 做 着 她 的研 究 。神 态 平 和而 朴 的母 亲承担 了家里 的大部分农 活。小 云
密 码 学 最 沉 寂 的 领 域 , 王 小 云 搅 动 一 池 动 。故 乡的怀抱 天高水阔 ,她在大 自然 物理老师 的每一个 眼神 、每一个提 问她
2 0 9 I E NA I ALT L N 国 际人 才交流 33 0 9j NT R TON A E T 0
都心有灵犀。鬼使神差 ,高考时物理成 本 训练 ,使 王小 云养 成 一种 独 有 的学 创造 了 “ 比特追 踪法” 模差 分方法 ” 、“ 绩却不如数学。对物理的眷恋一直挥之 术 敏感 。正 如 图灵 奖 获 得者 姚 期智 先 以及 “ 明文修 改技术 ” ,得到 国际密码 这 不去 ,以至进入山东大学数学系很长时 生所 评价 的 那样 ,“ 她具 有一 种 直觉 , 专家高度 评价 :“ 是一个 有效 并且 非 间 ,她还惦记着要转系。辅导员说 ,必 能 从 成 千 上 万 的 可 能 性 中 挑 出 最 好 的 常重 要 的贡 献 ,预 计在 不久 的将来 这
破 H函数非常 艰难 ,就好 比一 以一种 巨大 的力量 紧 紧抓 住 了小 云 的 为 美 国政府 广 泛 利用 的 计算 机 密码 系 “ 解 HAS
白宫 密码 ” 。这 两 个太 复杂 的 谜 ,大 多数 人 弄累 了就 放 心 ,小云 的实力 逐步显现 出来。二年级 统 ,也被人 们称为 “ 分专业 以后 ,在她那个 只有 5 女生 的 大算 法 是 目前 国 际 电子签 名 及许 多 其 弃了 。但是她 没有 。 名 ” 班里 ,小 云的成 绩稳居前 6 。本科 毕 他 密码 广 泛应 用 的 关键 技术 ,能够 产 名 从 20 0 4年 初开始 ,她率学 生于 红 业时 ,她面临 多种 选择 。她 曾经 以 中科 生 电 子 文 件 独 一 无 二 的 “ 纹 ” 指 ,形 成 波等人奋力拼 搏 ,用 了 3 个月时 间便拿 院 的代 数专 业为 考 研 目标 ,因为 报考 “ 数字手 印” 。专家们 曾认为 ,即使调 用 出了破解 MD5的理论结 果 。当局外人 的人较多 ,有 同学劝 她 ,既然你有 实力 全球 的计算机 ,花费数百上 千年 ,也难 为 这 一发 现激 动 不 已时 ,王 小 云却 比 选 择 其他 ,就 为 大 家减 少点 竞 争压 力 以 找 到 两 个 相 同 的 “ 字 手 印 ” 因 此 较平静 。因为沉溺其 中太久 ,经历 了无 数 ,

中国古代的地理大发现与认识

中国古代的地理大发现与认识

中国古代的地理大发现与认识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展现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卓越的探索精神。

在古代,中国人民通过勤劳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逐渐对自己的国土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的地理大发现以及对地理的认识。

一、古代中国的地理大发现在古代,尽管交通和技术条件相对落后,但中国人民依然积极地探索自己的国土,并取得了一系列地理大发现。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的四大发现:长江、黄河、珠江和辽河。

首先,中国人民发现了长江,这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长江贯穿中国中部,流经上游的巴颜喀拉山以及下游的东海。

长江以其浩渺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基石之一。

其次,中国人民发现了黄河,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的昆仑山脉,流经九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中国农业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也孕育了独特的文化。

另外,中国人民还发现了珠江,这是中国南方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

珠江发源于广西,流经广东和广西两个省份,最终注入南海。

珠江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经济资源,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支柱。

最后,中国人民发现了辽河,这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辽河发源于蒙古国境内,流经中国辽宁和内蒙古两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辽河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农业灌溉和运输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古代中国对地理的认识在地理大发现的基础上,古代中国人民逐渐对自己的国土有了深入的认识。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地理的认识和理论。

首先,中国人民认识到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在世界上的重要性。

中国地处东亚,连接着亚洲大陆的东部和南部,与许多国家有着深厚的交流与联系。

这种地理位置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其次,中国人民通过对长江、黄河、珠江和辽河等河流的观察,形成了河流对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

他们发现这些河流不仅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灌溉条件,也为交通运输和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

地理大发现大事年表

地理大发现大事年表

地理大发现大事年表地理大发现是一个涉及多个重大事件和时间点的过程。

以下是地理大发现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时间点:•1249年:葡萄牙王国军队攻克阿尔加维,将摩尔人的势力彻底驱逐出葡萄牙的国土,胜利完成了再征服运动。

这标志着葡萄牙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稳定,为后来地理大发现奠定了基础。

•1250年:埃及阿尤布王朝发生政变,马木路克军团将领艾伯克建立了马木路克王朝。

马木路克王朝建立后,开始对过境货物征收高额关税,严重影响了西欧商人的利益,抑制阻碍了东西方贸易和物资交流。

•1279年:中国宋朝灭亡,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一全国。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为后来的东西方交流奠定了基础。

•1295年:威尼斯共和国商人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到了欧洲。

他口述著成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详细叙述了中国和东方各国的风土人情和物产文明,对东方的财富做了夸张的描写,并盛赞中国和东方各国的富庶繁华。

此书后来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广为流传。

•1307年:佛罗伦萨共和国文学家但丁发表其著作《神曲》,这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文艺复兴运动是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和精神因素,在思想上、文化上和精神上直接作用于地理大发现。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这是地理大发现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哥伦布的发现开启了欧洲对美洲的探索和殖民,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

•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这是欧洲人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的标志性事件。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全球贸易和交流的发展。

•1522年:麦哲伦等人完成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的球形,为后来的地理学研究和航海探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以上是地理大发现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时间点,这些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全球贸易、文化和物种交流的发展,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中国古代地理大发现

中国古代地理大发现

中国古代地理大发现中国古代地理大发现,是指在古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探索并认识到中国周边及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从而拓展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和了解。

中国古代地理大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一、探索与发现古代中国人在探索周边地区和其他地域时,主要依靠陆路和海路两种途径。

在陆路探索方面,中国古代人民曾经通过边境关隘和丝绸之路等通道,与西域及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往来,逐渐认识到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同时,中国的航海技术也日臻完善,使得中国古代人民能够通过海上航行,发现更多未知的海域和岛屿,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二、地理环境中国古代地理大发现的范围涵盖了东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亚等地区,包括中国的周边国家和远方的陆地及海岛。

通过古代地理大发现,中国人民认识到了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生物资源等地理特征,使他们对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促进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三、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中国古代地理大发现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与外部世界的接触和交流,中国人民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多元化。

同时,中国的地理大发现也为中国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区域的发展。

总结:中国古代地理大发现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之一,对中国人民的认知和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古代地理大发现,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拓展世界的边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交流,推动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和合作,为中国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宜在大西洋上航行三角帆船
1440年,终于造出了逆风的情况下也能行驶多桅三角帆船。
克拉克帆船
• 巨大的弧形船尾和斜桅船首。 • 前桅及中桅装配数张横帆,后桅三角帆。 • 欧洲第一款用作远洋航行的帆船,这是因
为它能够在汪洋大海中保持稳定; • 船身内部被划分出大量空间,得以存放远 洋航行所必需的设备和物资。
非常遗憾
• 哥伦布没找到两大洋之间的通道
——巴拿马运河 • Why?Because巴拿马运河1914年建成 • 两者差412年
欧印航线&瓦斯科 ·达 ·伽马
• 1497年7月8日,达 ·伽马
率船从里斯本出发,经加 那利群岛,绕好望角,经 莫桑比克等地,于1498年 5月20日到达印度西南部 卡利卡特 。 • 同年秋离开印度,于1499 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
The Great Discoveries of Geography
& 王氏发现
西方人的饮食发展
原始人:生肉=茹毛饮血 进化1: 熟肉=肉+火 进化2:烤肉=肉+火+盐 进化3:烤肉=肉+火+盐 +调料 调料=橄榄油+黑胡椒
西方饮食多以肉食、生食、冷食为 主
• 1.牛排撒上盐和黑胡椒调味 • 2.炒锅中加入3茶匙橄榄油,当油热至 •
在商路上……
• 凶残的强盗
火炮
战船
•奥
商路上还有……
斯 曼 帝 国
商路上还有……
•拜
占 庭 帝 国
商路上还有……
战 宗 争 教
发生在地中海的伊斯 兰教和基督教的战争, 无法调和
所以……
胡椒在马来群岛论船卖 在欧洲论粒卖 欧洲的有钱人,用胡椒炫耀财富
欧洲人吃着马可· 波罗带回来的面条、馅 饼和冰激凌,激发了他们对东方的贪婪
遍 地 是
黄金
欧洲 沸 腾 了
《马可· 波罗游记》是马可· 波罗撰写 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东方的游记。他在 1299年写完《游记》,“几个月后, 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
东方只是一个梦
• 欧洲人想来东方,但走陆路是行不通的, • 他们只能开辟海上航线
葡萄牙圣维森特角的萨格里什 葡萄牙西南角荒凉的圣 维森特角附近,1417年在 这个地方出现了一所航海 学校和一个天文台。他网 罗各国的地学家、地图绘 制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造船工匠和冶金工匠;广泛 收集地理、气象、信风、 海流、造船、航海等种种 文献资料;还收集并绘制 了新的地图。
开始冒烟时,小心加入 牛排,一面大约煎6分钟,不要动它。 翻面再煎6分钟。这样大 致成中度偏生。如果喜欢中度偏 熟,每面多煎3-4分钟。 3.将牛排转移到盘子上,醒10分钟。 4.在适当大小的沙拉盘上铺上芝麻菜。 将红辣椒(其实不辣的) 撕成碎片点 缀在芝麻菜上。 5.在小碗中加2-3茶匙橄榄油,5-6 茶匙balsamic醋,以及在 炒锅上收集的肉汁。加适量盐和黑胡 椒,调匀。 6.牛排切成薄片,搬在沙拉上,浇上上 一步做好的浇汁。
地球是圆球形 费迪南德· 麦哲伦
第一次环球航行&费迪南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哲伦
•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从巴罗斯港出发,横渡 • •
• •
大西洋,沿巴西东海岸南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 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进入太平洋。 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死于此地。 其后,麦哲伦的同伴继续航行,终于到达了“香 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中的哈马黑拉岛。 之后,满载香料又经小巽[xùn]他群岛,穿过印 度洋,绕过好望角,循非洲西海岸北行, 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 一次环球航行。

• •

• •
王氏发现1
许许多多的西方人,吃 了一辈子盐+烤肉,最后在 痛苦中死去。 西方人没有胡椒的日子 很难受。胡椒是西方人的主 要调味品。
黑胡椒
• 海拔500m以下的平地和缓
• • •
坡地 生长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 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 壤里 怕冷、怕旱、怕渍、怕风 种植区年平均气温大致在 25~27℃,月平均温差不超 过3~7℃
王氏发现2
The Great Discoveries of Geography, “ Discoveries”是复数。
Discovery是不够的, 发现是需要复数的。
王氏“大”发现
生长在热带雨林气候中的胡椒 促成了地理大发现 它改变了欧洲 它改变了世界
的是1500年以前事 • 聪明人,明白了吗?
地中海→欧洲大陆→欧洲西海岸
阿拉伯商人~超强
• 跨越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
沙漠气候→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 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在商路上……
• 恶劣的天气
Dangerous
• 那时的远洋船重心过高,在遇到强大的风
暴时很容易使得船只翻覆
欧洲大门
恩里克40 年的航海活 动,为葡萄 牙推开了欧 洲的大门。
好望角&巴尔托洛梅乌· 迪亚士 缪·
1487年8月葡萄牙的迪 亚士离开里斯本。1488年2 月3日,到达了今天南非的 伊丽莎白港。 船队继续向东北方向航 行。3天后,来到一个伸入 海洋很远的地角,迪亚士 把它命名为“风暴之角”。 后来被葡萄牙国王改名 为"好望角"。
胡椒产地:现在的马来群岛
打开地图
• 从马六甲海峡到欧洲西海岸直线距离
10486.7公里 • 海陆总计约12356公里 • 甚是遥远,怎么运到的呢?
途径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印度半岛
印度半岛→阿拉伯海→阿拉伯半岛
霍尔木兹海峡→地中海
亚丁湾→红海→尼罗河→地中海
聪明人问:
• 他们为什么不走苏伊士运河? • I’m sorry. • 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通航,聪明人,我说
符合种植条件的地区
低海拔 低纬度 多降水
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 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终年高
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C之间, 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 匀,无干旱期。
非常悲催…在欧洲种不出胡椒
• • •
欧洲气候特征 1、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复杂多样; 2、大西洋是影响该地气候的主导因素 ,海洋性 气候显著; 3、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麦哲伦海峡
• 在南美洲大陆南端沟通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通


道。 因航海家麦哲伦于1520年首先由此通过进入太平 洋,故以他的名字命名。 长563千米,最窄处宽仅3千多米。峡湾曲折,风 大流急,航行十分困难!
新航路发现前 是…… 争霸地中海
• 起初,地中海的权力和财富掌握在位于意
大利与希腊人手里; • 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阿拉伯人开始显 赫于地中海;
美洲航线&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
• 第一次航行 始于1492年 •
8月3日,10月28日到达 古巴岛 第二次航行 始于1493年 9月25日, 到达了多米尼 加群岛的安提瓜岛和维 尔京群岛,以及波多黎 各岛。
美洲航线&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
• 第三次航行 1498年5月30日 •
开始,7月31日到达南美洲 北部的特立尼达岛以及委内 瑞拉的帕里亚湾。 第四次航行 始于1502年5月 11日,他到达伊斯帕尼奥拉 岛后,穿过古巴岛和牙买加 岛之间的海域驶向加勒比海 西部,然后向南折向东沿洪 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 黎加和巴拿马海岸航行了约 1500公里,试图寻找到两大 洋之间的通道。(他没找着)
名船
• 麦哲伦的旗舰“特里尼达”
号排水量110吨。 • 哥伦布的旗舰是“圣玛利亚” 号。排水量120吨,长 23.66米,宽7.84米,吃水 1.98米。
唐· 阿方索· 恩里克
葡萄牙亲王 航海学校的创造者 航海时代的奠基人
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流的船队, 拥有第一流的造船技术, 培养了一大批世界上第一流的探险家或航海家。
新航路发现后……
• 葡萄牙、西班牙等国
的商人、传教士、冒 险家,去东方掠夺香 料、珍宝、黄金。 • 印度洋沿岸各国以及 西太平洋各国相继沦 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地中海陷落,大西洋崛起
葡萄牙与西班牙发现新航路并进行环球航行, 意大利城邦失去了他们对东方贸易的垄断, 欧洲的重心转移到伊比利亚半岛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