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测评网科教版八年级物理单元练习4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1.如图所示,在以下的测量仪器中,属于电学测量仪器的是()2.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
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
“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D.交流与合作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越准确越好B.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相同的C.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D.测量长度要估读数字,估计的数字越多越好4.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7.2 mm=7.2 mm×10-3=7.2×10-3 mB.15 m=15×106=1.5×107 μmC.2.5 km=2.5 km×104 cm=2.5×104 cmD.3.0×106 cm=3.0×106×10-2m=3.0×104 m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测量可以消除误差B.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C.测量时应避免产生错误D.测量中错误和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6.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A.75 mm B.75 cm C.75 dm D.75 m7.物理学中“长度、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同学们应该对常见物品的长度、常见运动的时间能做出大致的估计。
在教室里学习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内容,胳膊肘不小心将文具从课桌上挤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
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最接近于()A.1 min B.4 s C.2 s D.0.5 s8.小明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以下是他所记录的数据:17.86 cm,17.88 cm,17.87 cm,18.8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是()A.17.86 cm B.17.87 cm C.18.85 cm D.18.115 cm9.测得某同学的身高是1.650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用尺的分度值是1 mm B.测量结果准确到厘米C.0.650 m是估计值D.末位数字零可以省去不写10.在考试中,婉彤同学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试卷纸的厚度是0.005 mm B.课桌的高度约1.4 mC.教室门的高度约2 m D.2B铅笔的长约30 cm11.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12.如图所示为用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A.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3.80 cmB.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2.8 cmC.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0 cmD.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 cm13.有下列器材:a.白纸条;b.钟;c.大头针;d.刻度尺;e.重锤;f.圆柱体。
100测评网八年级物理试卷

石排中学初二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12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13—14为多选题,每题3分,1、 在学习过程中,下列情况可行的是:A 、 上课听不懂时,考虑到自尊自爱不应向老师或同学提出来B 、 上课老师讲错时,考虑要尊敬教师不能提出异议C 、 实验失败时,考虑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应重新做D 、 老师布置的课外小实验,考虑书面作业多可以不做 2、 两名宇航员在月球上交谈可以靠:A 、 无线电话传声B 、月球表面固体传声C 、月球表面气体传声D 、月球表面的水传声3、李小刚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四次测量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 A 、17.31cm B 、17.32 cm C 、17.52 cm D 、17.30 cm4、孟浩然的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中,出现了鸟声、风声、雨声,其中: A 、鸟声是由液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 、鸟声是由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C 、风声是由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D 、雨声是由气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5、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 、他的眼睛根本就没有失明 B 、这是一种巧合 C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 、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6、光的“三基色”是: A 、红、黄、蓝 B 、红、橙、黄 C 、红、黄、绿 D 、红、绿、蓝7、下列现象中不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水中倒影 B 、月食 C 、手影 D 、小孔成像 8、在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 、灌水时,水越来越多,因而音调越来越高 B 、灌水时,由于瓶的振动加剧,所以音调越来越高 C 、灌水时,由于瓶内空气柱越来越短,我们听起来音调越来越高D 、以上说法都不对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雪总是白色的 B 、红光照在雪上,雪呈红色 C 、红光照在雪上,雪呈白色 D 、红光照在雪上,雪呈灰色 10、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光的传播速度: A 、会减小 B 、不变 C 、会增大 D 、都有可能 11、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决定于: A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B 、物体的大小 C 、镜的大小 D 、观察者的位置 12、小刚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1所示,这时的时刻是: A 、21︰10 B 、10︰51 图1 C 、10︰21 D 、12︰01 13、“十一”黄金周,小明来到青山环抱,绿树簇拥的碧流河水库。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单元练习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二)重点、难点:1.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2.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少误差的方法。
3.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4.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5.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知识点分析(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化曲为直:用无伸缩的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然后把软线拉直,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如测地图上长江的长。
2.化直为曲法(滚轮法):用一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长度为圈数X滚轮周长。
如测一个椭圆形花坛的周长。
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化零为整):测出多个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或总厚度,再除以个数或张数即可。
如测一本书纸张厚度。
4.侧少算多法(化整为零):被测物体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长度。
5.平移法(等量代替法):将被测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上相应的长度替代。
如测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直径。
(二)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产生误差的原因:(1)与测量工具有关;(2)与测量的人有关。
3.减少误差的方法:(1)改进测量方法,选用先进而又精密的测量工具;(2)测量的人要细致、认真地进行测量;(3)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4.误差和错误不同:测量误差只能减少但不能避免,而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三)关于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1.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长度,也叫这把刻度尺的精确度或准确度、最小刻度值。
2.实际估读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对于一个测量结果,其倒数第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所对应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4.一个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和估读值还有单位组成的。
(四)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五)学会正确选择、使用仪器测量长度、时间与面积规则物体的面积:正方形:S=a2长方形:S=abr2圆形:S=nQ1乙S-2ah(a+b)hS-梯形:2平行四边形:S=ah不规则物体的面积的测量方法(方格法):把物体放在方格纸上,在方格纸上描下它的轮廓,数一下图形中包含的方格数,对不满一格而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

新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全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第一章走进实验室)题号—・二三四五总分得分-、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我国从2011年12月份开始,发布上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屮的PM2.5监测数据,PM2.5是指人气屮肓径小于或等于2.5 _________ (填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百径达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而且富含大量的冇毒、冇害物质n.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九一般分子的直径约为3X10% 由此可判断PM2. 5颗粒__________ 单个分子。
(选填“是”或“不是”)2、小刚学了长度测最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屮,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 ____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亥岐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氏度为 ____ cm 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朋在温馨的物理老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体育课吋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_______ o (填上旋的物理最单优4、五名同学先后对T勿体的熔进行五次精确测屋,记录结果分别是:14. 72鋤14. 71创14. 82 c僞14. 73旳14. 73皿根据数据分析,刻斬的分度值是,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 ______ ,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 o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亥9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线、量程和 . •张纸的厚度约70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测同一长度时常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小 _________ o6、一个同学用手中的毫米M度尺子测量壹圆碾币的直径,四次结果依次为:2. 51cm、2. 53cm、2. 5cm、2. 51cm,其中错误的•个数据是________ ,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硬币的直径应该记为 ______ o7、把普通钢尺的亥腹比标准的亥岐间隔大一些,那么用这把^度尺测得的氏度值将会比实际值____________ .用这把钢尺测量同一木^的越,孤测得的长5值比冬天测得的长®值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偏人”或“偏小”)& _____ 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02及答案

第四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24分)1.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下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镜是目镜B.B镜是物镜C.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D.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2.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射电望远镜(FAST)(如下图)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
下列对“中国天眼”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人的眼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的太空课。
如下图所示,是她在展示她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上的情景可以判断,这个水球()A.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C.相当于一个平面镜D.所成王亚平的像是虚像4.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水母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个发光点,欲使通过镜子观看时,它们的像刚重合,则观察方向应在6.如下图所示,在平面镜前有A B()A.通过A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B.通过B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经平面镜成像A B¢¢的直线上C.通过连接AB的直线上D.通过A B7.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8.以下几种光现象的产生,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小孔成像B.影子C.倒影D.日食9.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B.类比法C.建模法D.等效替代法10.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B.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C.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D.因为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11.下图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对于长度和时间的估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通常情况下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B.教室里的课桌高度大约是75 dmC.中学生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1 sD.一只普通的圆珠笔长度大约在40~50 cm之间2.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认为”这个步骤是科学探究中的哪个步骤(B)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分析论证D.进行实验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A)A.春天柳絮飞扬B.酒香不怕巷子深C.长期堆放的煤会渗透进地板D.将糖放入水中,水会变甜4.某天小强坐爸爸的小车去上学,在某路口等红灯时,小强感觉自己坐的车在往前进,但注意一看还是红灯亮着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以红灯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B.以小车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C.以旁边向后退的另一小车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5.如图是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的情形,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C)A.4.3 cm B.4.25 cmC.3.25 cm D.3.3 cm6.下列例子中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D)A.冬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感到暖烘烘的B.用酒精灯给水加热C.冬天里喝一杯热水,马上感到暖和D.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7.★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36.3 cm,36.4 cm,38.3 cm,36.3 cm,此物体长度应记作(A)A.36.3 cm B.36.33 cmC.36.4 cm D.36.8 cm8.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 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 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B)1A .4 m/sB .4.8 m/sC .5 m/sD .6 m/s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自西向东行驶时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前2 s 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 .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6 m/sC .乙车在做减速直线运动D .甲、乙两车在4 s 内的平均速度相同10.★(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100测评网科教版八年级物理单元练习12

期中试卷一、选择题:1. 多数8年级学生的身高在()A. 1.5m~1.7m之间B. 15cm~17cm之间C. 15mm~17mm之间D. 150dm~170dm之间2. 教室里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A. 墙壁不能反射声音B.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C. 反射时声音从窗户跑掉了D. 回声太小3. 如图所示的仪器中,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是()4. 下列乐器中,依靠空气柱发声的是()A. 鼓B. 吉它C. 箫D. 扬琴5. 在暗箱前面穿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当太阳光射入小孔后,在光屏上成像。
关于像的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圆形B. 三角形C. 长方形D. 其他形状6. 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标志,它表示的意义是()A. 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B. 道路弯曲,注意安全C.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 以上都不对7. 对以下物体的运动描述,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 快速行驶的轿车B. 月亮在云中穿行C. 地球绕太阳公转D. 静静呆在宇宙飞船里的宇航员8. 打过鞋油的皮鞋用软布反复擦,越擦越亮,这是因为()A. 反复擦可以增强漫反射效果B. 反复擦可以使皮革表面更加光滑,加强镜面反射效果C. 鞋油的颜色比皮革好,可以增强镜面反射的效果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9. 在火力发电站,运进的是“煤”,送出的是“电”。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转化是()A. 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B. 化学能→重力势能→动能→电能C. 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D. 内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10. 亮亮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 17.31B. 17.32C. 17.52D. 17.3011. 甲、乙两个人通过同一平面镜看对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在甲看到了乙的同时,乙也一定看到了甲B. 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在甲看到了乙的全身像时,乙也一定看到了甲的全身像C. 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在甲看到了乙的半身像时,乙也看到了甲的半身像D. 甲看到了乙的全身像,乙可能看到了甲的全身像12.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小田想要知道汽车行驶的速度,他看表记下汽车在路程标牌60km的时刻为7:58:12,到61km的时刻为7:58:45,则此时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A. 33km/hB. 120km/hC. 33m/sD. 30m/s13.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最新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光的世界》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光的世界》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举办了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
下列听写的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原理解释相符的是()A.清澈见底——光的反射B.坐井观天——光的折射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2.如图所示为日落的咸阳湖,晚霞弥漫整个天空,绚丽多彩,美不胜收。
用手机拍此美景时,手机上的彩色画面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A.红、黄、蓝B.红、绿、紫C.红、黄、绿D.红、绿、蓝3.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可供选用的光学元件有: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
能达成该目标的光学元件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4.手机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但是不控制看手机的时间,会影响人们的视力。
长时间看手机可能导致眼睛的晶状体变厚,焦距变短,造成近视。
下列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的是()A B C D5.关于光学显微镜和光学望远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显微镜的目镜及物镜都是凹透镜B.显微镜的载物片应置于物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C.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放大镜D.通过望远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6.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同学们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探究小孔成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的B端蒙上塑料薄膜作为光屏B.小孔必须是圆形的C.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D.塑料薄膜上形成的像是虚像7.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的毛玻璃片,一面磨砂,一面平滑。
为了分辨这两个面,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用手去触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B.用激光笔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个亮点的一面是平滑面C.将两个面分别朝上放在桌子上,更容易被发现的是磨砂面D.透过毛玻璃片看不清远处物体,朝向眼睛的一面是平滑面8.[2023·绵阳期末]在超市购物结账时可以用手机扫描张贴在收银台上的“付款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教学内容:1. 认识运动2. 运动的描述二. 重点、难点:1. 认识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2. 认识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3. 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
4.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 知识点分析(一)认识运动1. 宏观物体的运动: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对参照物的理解: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②不能选取所研究的物体本身做参照物。
③同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④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相同,它们彼此相对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微观世界的运动:(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典型例题】例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歌词中“竹排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解析: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一般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其次是选定参照物,最后根据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但此题是一个由已知运动情况来判定参照物的问题,已知竹排在“游”,青山在“走”,请你判定是以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要看竹排相对于“谁”的位置在“游”?在发生位置变化?青山相对于“谁”的位置在“走”?在发生位置变化?竹排在江中移动,显然是相对于江岸即地球而言;青山在走,是由于竹排在运动时,竹排上的人感觉到的,是以自己即竹排为参照物的。
注意: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②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因自己以自己为参照物,任何物体的位置都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这一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③为了研究机械运动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且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做出说明.正确答案:青山或河岸;竹排。
例2. 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房间几天不打扫就会有一层灰尘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C. 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段时间生锈了D. 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白糖,这杯水就有甜味了解析:选项A中房间中的灰尘是空气中的尘埃受重力作用落下而形成的,选项B中的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是由于重力的作用,选项C中铁器生锈是化学变化,以上三种现象均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而选项D中白糖在水中的扩散正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使整个杯子里的水变甜。
正确答案:D考点分析:考查学生一切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例 3. 坐在甲飞机中的某人,在窗口看到大地向飞机迎面冲来,同时看到乙飞机朝甲飞机反向离去。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甲飞机正向地面俯冲B. 乙飞机一定在作上升运动C. 乙飞机可能与甲飞机同向运动D. 乙飞机可能静止不动解析:甲飞机中的人是以甲飞机为参照物(认为甲飞机不动),所以看到大地迎面冲来,实际应该是甲飞机正向地面俯冲。
而看到乙飞机朝甲飞机反向离去,则有三种可能性:一是乙飞机与甲飞机运动方向相反:二是乙飞机静止:三是乙飞机与甲飞机运动方向相同,但速度小于甲飞机。
正确答案:选B例4. 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C. 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解析:研究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一旦确定,则假定他不动,因此B不对;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一是快慢不变,二是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因而C 不对;研究机械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而D 不对。
正确答案:A考点分析: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选的参照物有关,一切物体都可作参照物。
例 5. 蒸汽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风向自东向西,路边的观察者看到从火车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的,由此可知,相对于空气,火车的运动方向是A. 自东向西B. 自西向东C. 静止不动D. 无法确定解析:路边的观察者看到火车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的,说明空气流动的速度大小及方向跟火车行驶的速度大小及方向都相同。
由此可见,火车相对于空气是静止的。
正确答案:选B例6. 在南北方向的平直的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A. 只有a车B. 只有b车C. 只有c车D. a车和c车解析:建筑物和地面是连在一起的,相对静止,判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物体就可转化为判断相对建筑物可能静止的物体。
将建筑物作为参照物,“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说明b车相对建筑物匀速向北,“a车上的人看到b车相对建筑物匀速向南”说明a相对建筑物匀速向北,且a车比b车运动的快。
“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则c车相对于建筑物的运动情况有三种可能:一是c车匀速向北,比a车运动得慢,二是c车匀速向南,三是c车静止。
正确答案:C【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5分钟)一、填空题1. 关于下列物质世界常见的运动方式,各举两个典型例子(1)物体的机械运动(2)分子热运动(3)原子内部运动2. 宇航员在用哈勃望远镜观察时,它们之间是相对的。
3. 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为参照物;地球东部卫星点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为参照物。
4. 对于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以这样分类:从视觉的直观性上分,可以分为和两类;从运动轨迹上分可以分为和两类。
5. 物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世界的、和的规律。
6. 我们常见到的滚滚的车流属于运动,春季里的花香是由于运动造成的。
7. 常见物质以固态、液态、气态存在,这三种状态存在主要与的情况有关。
8. 物理学中把物体叫机械运动。
9. 一切物质都由组成。
原子由、组成,原子核又由、组成,而它们内部还有结构。
二、选择题1. 物体的温度在0℃时,分子()A. 永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一部分分子开始停止运动C. 可能运动也可能不运动,要看哪种物质D. 不运动2. 小田学习科学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抽烟。
”小田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 分子很少运动B. 分子在不断运动C. 分子之间有间隙D.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3. 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B.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 原子核由中子和原子组成4. 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麦浪滚滚B. 铁水奔流C. 灯光闪闪D. 万里雪飘5.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炒菜时加点盐,菜就变咸B. 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C. 扫地时尘土飞扬D. 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6. 根据机械运动的含义,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机械运动就是一切机械的运动,像空气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 机械运动是指物质的一切运动C. 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D. 物体做怎样的运动与参照物的选取无关7. 小船在河里逆流而上,船上坐着一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B. 以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C. 以人为参照物,河岸上的树是静止的D. 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8. 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在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A. 岸边和行船B. 行船和岸边C. 都是行船D. 都是岸边9. 两辆汽车同向并排行驶时,甲车里的人觉得自己的车子在后退,乙车里的人觉得甲车里的人在后退,这表明()A. 甲、乙两车里的人都是以甲车为参照物B. 甲、乙两车里的人都是以乙车为参照物C. 甲、乙两车里的人都是以自己的车子为参照物D. 甲车里的人是以乙车为参照物,乙车里的人是以甲车为参照物10. 在车站内并列的两列火车上,甲车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运动,乙车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东运动,如果以站台为参照物,则()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C. 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D. 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甲车比乙车运动得慢11. 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这种情况下的参照物是()A. 地球B. 人C. 月亮D. 云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马路边的电线杆总是静止的B. 运动的物体不能作参照物C.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结论总是一样的D. 站台相对于行驶的火车是运动的13. 行驶的汽车里坐着不动的乘客,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地向后退参照物为()A. 树木B. 地面C.天上的白云D. 乘客乘坐的汽车14. 下列成语中不含有机械运动的是()A. 背道而驰B. 奔走相告C. 比比皆是D. 必由之路15. 下列现象属于微观运动的是()A. 山洪引起的滑坡B. 花香引来了蜜蜂C. 日落西山红霞飞D. 天狗吃月(月食)【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 (1)如:车在行驶,船在航行(2)如:打开放有樟脑球的衣柜门会闻到樟脑气味,花香引得许许多多的蜜蜂来采蜜(3)如:用于人体检查的X射线是原子内由于电子运动状态改变而放射出来的,日光灯管发光是灯管内汞原子的电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所致。
2. 静止3. 地球、地球4. 宏观运动、微观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5. 组成、相互作用、运动变化6. 机械、分子7. 分子的运动8. 位置的变化9. 分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二、选择题1.A2.B3.C4.C5.C6.C7.C8.B9.B 10.C11.D 12.D 13.D 14.C 15.B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