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洲公园梯田式景观防洪堤的应用

合集下载

新时代下审美转向与人地关系的重塑——以金华市燕尾洲公园为例的生态景观规划

新时代下审美转向与人地关系的重塑——以金华市燕尾洲公园为例的生态景观规划

而景观设计,溯其本源可以发现,其最初的目的在于改善人居环境,更侧重生态的范畴。

1.1造园艺术与“小脚美学”“小脚”与“大脚”是俞孔坚老师引用古今的两种审美现象,对当今景观审美的一个比喻。

“反思中国近千年来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美学价值:一类是由特殊的、高贵的,但却是扭曲的城市贵族所倡导的不事生产、以‘无用’为美的‘小脚美学’。

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少女们被迫裹脚,以便能够嫁入豪门,成为城市贵族, 因为天生的‘大脚’是乡下人、粗野生活的代名词。

另一类则是这种‘大脚美学’,虽然平常,但却朴素、真实,以健康、生存、多产为标准。

”[1]虽说造园的过程同样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些生态范畴的理念,运用筑山、造石、理水等一系列手法创造一个富有自然山水特点和意境美的景观,但造园自古以来便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工程,是文化、宗教、政治的载体。

造园历史可追溯至先秦两汉时期,皇家园林皆以规模宏大、气魄宏伟为特征,“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便描绘了阿房宫昔日的胜景。

后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豪门士族兴盛,宗教文化流行,私家园林与寺观园林崛起,造园理念逐渐演变为摹仿自然,提炼、抽象大自然元素于小园林之中。

即便受到了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影响,在园林布局之中,我们仍能发现宗教礼法与封建等级制度的痕迹,其造园的美学逻辑仍是具有阶级性的。

虽说近代以来,园林慢慢由服务少部分摘要 当代景观设计是基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的一次革命性进步。

景观设计由以审美为引导的“理想自然”的塑造向以生态为导向的“现实自然”转变,这是对当代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的回应,也是一场自下而上地对传统景观审美倾向的挑战与变革。

金华燕尾洲公园景观便是利用自然自身的调节能力来协调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一个优秀生态景观设计案例。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园林;现代景观;大脚美学;燕尾洲公园中图分类号 TU985.12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08.19Abstract 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ign in China is ar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from aesthetically guided “ideal nature” to ecologically oriented “realistic nature” is a response to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also a challenge and reform to traditional landscape aesthetic tendency from bottom to top. Jinhua Yanweizhou Park is an excellent case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that uses nature’s self-regulating ability to coordinate urban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environment.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modern landscape; The Big-Foot aesthetics; Yanweizhou Park1中国景观设计的前世今生说起景观设计人们并不会感到陌生,中国作为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在造园艺术领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燕尾洲生态公园课件

燕尾洲生态公园课件
互动体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置多个观景平台和互动设施,如亲水栈道、观鸟屋等,让游客可以更加亲近自然,享受燕尾洲生态公 园带来的宁静与惬意。
04
燕尾洲生态公园的体验活 动
生态体验活动
观鸟
垂钓
燕尾洲生态公园是各种鸟类的栖息地,观 鸟活动能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不同鸟 类的生活习性和美丽姿态。
公园内设有垂钓区,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 垂钓的乐趣,同时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放 松。
亲子活动区还提供亲子互 动环节,如亲子瑜伽、亲 子绘画等,让家长和孩子 一起度过欢乐时光。
科普教育
公园内设有科普教育区, 通过展板、模型等形式向 孩子们普及生态环保知识 ,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05
燕尾洲生态公园的未来发 展
生态公园的长期规划和发展目标
生态保护与恢复
长期规划将强调生态保护和恢复 ,通过植被修复、湿地保护和动 物栖息地建设等措施,维护生态
平衡,改善环境质量。
教育与科普
发展目标之一是将燕尾洲生态公 园打造成为生态环境教育与科普 基地,开展各类环境教育活动,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可持续旅游
规划将注重可持续旅游发展,合 理利用生态资源,推动生态旅游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未来可能增加的设施和活动
生态观测站
建设生态观测站,供游客和学者进行生态观测和 研究,促进生态科学普及。
民俗表演
公园内有民俗表演舞台, 游客可以观赏来自当地的 民俗歌舞表演,了解地域 文化和风土人情。
手工艺制作
公园提供手工艺制作体验 区,游客可以亲手体验制 作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 深入了解地域文化。
亲子体验活动
亲子游戏
公园内设有亲子游戏区, 提供多种亲子互动游戏, 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和默 契。

926金华市燕尾洲公园II标段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会议纪要修改12页word文档

926金华市燕尾洲公园II标段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会议纪要修改12页word文档

金华市燕尾洲公园II标段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会议纪要2019年8月15日上午,金华市燕尾洲公园建设指挥部组织召开了公园II标段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会,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金华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金华市市政设计院、金华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金华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致远建设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等单位有关人员参加了施工图设计交底会议。

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出的疑问进行认真解答,现将会议主要讨论内容和形成意见纪要如下:(一)对监理单位提出的问题的处理意见一、燕尾洲公园景观设计1、第119张、公园主路铺装做法详图:1、¢60混凝土基础排水孔具体的施工方法如何连接未明确?2、50厚粗砂稳定层水泥用量为多少未明确?(后面图纸也有同样的问题)3、园内主路铺装及其他地面铺装的伸缩缝如何设置未明确?答: 1.¢60混凝土基础排水孔取消;2.同意改为:50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3.以6米距离设置伸缩缝。

2、第120张、台地广场铺装做法详图:30厚粗砂垫层水泥用量比例为多少未明确?答:同意改为:30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

3、第122张、防汛通道铺装做法详图:1、防汛通道沥青面层、稳定层、宕渣层、土路基顶面允许弯沉值各为多少未明确?2、5%水泥稳定基层是否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多少?宕渣及稳定层的压实度为多少未明确?3、根据防汛通道断面图路基边的排水管在宕渣层的上部,那就是宕渣层中的积水无法排除,势必影响通道的使用年限设计如何处理?答:允许弯沉值参照婺剧院周边市政常规支路要求。

水泥稳定基层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参照婺剧院周边市政常规支路要求. 宕渣及稳定层的压实度为0.95。

宕渣层接水工设计的砂壤土,积水直排砂壤土,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

4、第123张、道路中心混凝土基层按6米切断设断缝,是否为道路两侧铺装的C25混凝土垫层及断缝的施工方法请设计明确?答:包括。

周水明海绵城市建设:金华燕尾洲公园(下)

周水明海绵城市建设:金华燕尾洲公园(下)

周水明海绵城市建设:金华燕尾洲公园(下)二、场地的弹性由于中国婺剧院经常有演出,这里的设计需要满足瞬时集散和平时游人两种不同的空间需求,设计上采用动感流线,将活动场地打散零星布置在剧院周围,并融合到绿地中去,从而打散瞬时人群的作用,同时又能够满足平时游人的空间需要,达到场地弹性体验空间。

包括河岸梯田和流线型的种植带,流线型的地面铺装,流线型的道路和跨河步行桥。

让空间融入到绿地中去,活动空间既是绿地又是一个休息的场地。

透水碎石的运用,在活动空间中不要用太大颗粒。

活动空间采用瓜子片。

4—6公分大颗粒碎石用于绿化收边。

场地将道路绿化全部打散开,未来人的通行都是在树荫下。

与剧院相接的场地是开阔的广场,供人民广场活动。

广场夜晚人民在公园进行跳舞散步多样的活动。

三、文化的弹性以板凳龙为原型设计的艺术性步行桥,既具有现代、时尚的风格又充分体现了金华的地方文化特色。

步行桥设计取意于金华板凳龙,造型飘逸,结构轻盈,宛如舞动在婺江之上的两条巨龙,整体造型优美;桥的色彩汲取了板凳龙上灯笼的红黄两色,在蓝天、碧水、绿树的映衬下,颇富色彩张力,实现了景观的文化弹性。

文化桥梁的早期方案与中心改造湖区呼应,可上下穿梭。

最终方案敲定通过后,通过详细的设计,具体的材质、规模、疏密、灯光效果与许多厂家配合。

对于桥梁颜色的效果,进行了多轮推敲。

最终采用圆管透光玻璃钢材料。

与多个厂家配合,多轮PK,试验了一年时间,选用了最合适的一家单位。

施工过程,弧形加上渐变的效果,厂家、工人设计项目经理都付出了很多。

最终施工完成初期实景效果,几乎与前期效果图构想一致。

建成开园,吸引了全市大量居民。

人们都亲切的称它为彩虹桥。

桥面采用竹木,较防腐木更环保且高产,成林速度快。

因为是市政项目,厂家保证了15年的使用年限,包维修。

傍晚已经成为了市民健身最佳的步道。

园区夜景效果。

为了控制造价,节省成本,玻璃钢只有上面左右各八根是有LED 灯,但几乎不影响整体效果。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专题学习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专题学习
• 设置大面积玻璃幕墙,保持建筑室内公 共空间与水域的视觉联系
• 滨水景观建筑的底层架空和局部透空设 计,能够形成半公共空间,并使滨水建 筑成为滨水景观中的视觉焦点
02.视觉通廊
• 建筑高度分区控制,建筑布局和形体设 计预留视觉廊道通向水域空间
4|案例分析
第27页/共38页
案例分析 ① 深圳前海地区概念规划
滨水绿地和广场的布局
01.滨水广场和绿地配比适当
• 绿地面积过大,易造成活动空 间不足、空间过于封闭
• 广场过大或过多会使人产生孤 立感,场地过于空旷
02.广场和绿地穿插布置
• 避免某一元素重复性所带来的 乏味感
第13页/共38页
设计要素 ② 绿地和广场
滨水绿地的形式(依据空间的开敞程度、植物的层次和种类)
出入口:将外围人流转换到滨水区内部的主要接口, 可通过道路、广场、绿地等形式 道路等级:离水岸较远的道路等级高,保障通过性 交通的快速和通畅;邻水岸道路等级低,降低对步 行系统的影响 停车:外围停车场+地面停车+地下停车场
以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方式为主,将机动车隔离在外围 流线通畅,步行系统与休憩空间、亲水空间和景观节点等 联系 滨水游步道:最能体现步行氛围,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3 水网型
• 大量水道呈网状相互交错,将 城市板块切割成若干块
• 陆地与水面的边沿呈网状
第5页/共38页
滨水空间基本概念
滨水空间分类 根据水体尺度分类
1 大尺度
• 河道较宽,基本没有滨水两 岸之间的视觉联系
• 水面起隔离作用
2 中等尺度
3 小尺度
• 河道宽度适中,滨水两岸之 间有视觉联系,但没有对话 交流
第19页/共38页

基于情感色彩的弹性景观设计——以浙江金华燕尾洲公园为例

基于情感色彩的弹性景观设计——以浙江金华燕尾洲公园为例

以漸江金华燕亀洲公議另例Flexible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em otional color------Take Yonweizhou Park in Jinhua, Zhejiang Province os an example韩秋月Han Qiuyue安徽工程大学安徽芜湖241 ◦00Anhui University o f Engineering,W uhu,Anhui 241000摘要:情感色彩的表达在如今景观手法中变得极其重要,它更贴近于人的生活和对生命的感知,更符合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金华燕尾洲公园作为弹性景观理念下的一面旗帜,把景观与人的交流表现得恰到好处,运用鲜明的色彩语言、特 殊流线设计和现代技术手法,深入挖掘体验者的心理思维,创造出适合场所特点的环境,将新思维、新方法、新理念融入到设 计场所中,对景观设计有新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向。

A b s t r a c t:The expression o f emotional color has become extremely im portant in today's landscape approach, which is closer to people’s life and perception of life,and more in line with the core concept o f "people-oriented”under the new situation.The Park Yanweizhou as a banner in the elastic concept o f landscape,the landscape o f communication with people behave properly,use bright color,special streamline design and modern techniques, dig deep psychological thinking of the experience,create the environment sui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 f the place,the new thinking,new methods and new ideas into the design,the landscape design is a new research value and research direction.关键词:情感表达;城市色彩;生态;人景交互K e y w o r d s:Emotional expression,City color,Ecology,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scenery古代中国的造园思想,从计成的《园治》中就可以看出,着重强调色彩、形态、意境在环境中的构成,如“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燕尾洲公园梯田式景观防洪堤的应用

燕尾洲公园梯田式景观防洪堤的应用

面拆除后 , 采用浆砌块石重建 , 其余部位采用绿 格网 固
土, 绿格 网底部铺设 土工布反滤 , 顶部铺设种植 土并进 行绿化 ; 挡墙 中最低一级挡墙顶高程基本处 于 1 O年一 遇洪水位 附近 , 其顶 部平 台采用坡面绿化 , 底部 设置绿 格网, 绿格 网底部铺设 土工 布反滤 , 上部均覆土 进行绿 化, 通过绿格 网护坡 可以有效地 防冲 , 同时解 决景观绿
坏力更 加强大。原 现场分别 修建有 2 O年一 遇和 5 0 年 遇的 2道防洪堤 , 2 O年防洪堤 位于洲头 到场地 中段

态结合到一起 , 满 足了水位变化的河道驳岸设计要求 。 5 梯 田式 防 洪堤形 式详 解
5 . 1 堤 防 防 冲 设 计
部分 , 现状地势较 为平 坦 , 抗洪效果 一般 ; 5 0年防洪堤
与江 、 城与江、 植物 与江水 的联系 , 过于强调 防洪安全 、 材料坚固和施 工便 利。同时 , 江面缩窄 , 也使洪水 的破
岸成为生机勃勃 、 兼具休憩和防洪功能的美丽景观 。 每
年的洪水 给梯 田上 的多年生高草带 来充 足的 沙土 、 水 分和养分 , 使其能茂盛地繁衍和生长 , 且 不需要任何施 肥和灌溉。梯 田河岸 同时将来 自陆地的面源污染 和雨 洪滞蓄和过滤 , 避免对河道造成污染。 把安全 、 防洪 、 生
挖方就地平衡原理 ,将河岸改造 为多级 可淹没 的梯 田 种植带 , 不但增加 了河道的行洪断面 , 减缓了水流 的速
扰, 境 内洪水 多发生 在 4 — 1 0月份 。其 中 4 — 7 月份 以梅 雨形成 的长历 时、大 面积的洪水为 主 ; 7 ~ 1 O月份 以台
风带来的短历时 、 小 面积的大暴雨形成的洪水为主 。

弹性城市视角下的景观设计研究——以金华燕尾洲公园为例

弹性城市视角下的景观设计研究——以金华燕尾洲公园为例
视角下景观设计的概念和方法。 关键词:弹性景观;洪涝灾害;燕尾洲公园
0 引言 “弹性”是指物体在受到外界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 化并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近几年,这一概念让景观设 计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如何使景观在自然灾害如暴风 雨、洪涝、干旱等,或者人类因素如人口增长等变化下具 有抵抗力能力及自我修复力。对于大都市中心及其“弹 性景观”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有学者进行了分析讨 论,[1]而有的学者以弹性城市中的生态弹性为出发点, 提出了弹性规划设计等,[2]还有的学者就洪涝适应性 景观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都不够具体,属于比较宏 观的理论思想。本文以燕尾洲公园为例,详细分析其应 对洪涝的生态弹性以及文化、社会弹性,并从中总结出 一些考虑到弹性的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 1 基地概况 燕尾洲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是义乌江、武义江和金 华江三江交汇之地的自然河岸湿地,经常受洪水困扰。 现有的防洪堤生硬死板,不美观。由于这三条江的江面 较宽,市民很难到达燕尾洲并使用上面已建成的一些文 化设施,如中国婺剧院等,也无法通行于洲两侧的河堤 之间。燕尾洲的前部是因采砂形成的沙坑石堆和河水 冲蚀破坏形成的河漫滩,上面生长了一些以杨树、枫杨 为主的植物群落,这一生境为当地的鸟类如白鹭等提供 了栖息地。根据上述的基地概况,我们可以分析燕尾洲 面临的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考虑到洪涝灾害的 影响,燕尾洲公园应具有抵御洪涝和洪灾后自我恢复的 能力;第二,在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燕尾 洲的可利用率,使其能够满足市民的社会需求;第三,在 江河两岸及洲之间应建立更方便的交通带,增强其可达 性和便利性。 2 设计策略 首先,在设计完成的燕尾洲公园中,尽可能地保留 了场地现有的植物群落并利用现有地形进行整理改造。 原场地内低洼的塘和高地被重新改造成了池塘、小岛、 沼泽等不同的土地类型,并在上面种植了丰富的具有季 相变化的本土植物和一些可为鸟类等动物提供食物的 浆果类植物,这一做法不仅使洲的景观风貌更加丰富, 还使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提升。 其次,场地原有的防洪堤被改造成了梯田式的生态 护堤并在上面种植了茂密的植被,如多年生蒿草。它们 不受洪水影响,相反还会因为其带来的泥沙、水以及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尾洲公园梯田式景观防洪堤的应用
作者:傅俊伟
来源:《现代园艺》2015年第13期
摘要:燕尾洲公园将场地原有的硬质驳岸改造成了具有不同安全级别的可淹没的防汛堤,并将台地梯田式防洪堤作为特色景观,不但解决了场地现状高差需要消解以及防汛安全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这一区域的景观与植被的多样性,使防洪堤在起防洪作用的同时还能将自然田园风光带入繁忙的城市景观,使得都市人在繁忙的生活中获得回归田园的独特体验。

关键词:梯田式防洪堤;生态驳岸;观赏草
1区位概述
燕尾洲公园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市区,义乌江和武义江汇合处,地处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金华受强烈的海洋季风气候特征,有旱、雨季分明,雨季常受洪水之扰,境内洪水多发生在4~10月份。

其中4~7月份以梅雨形成的长历时、大面积的洪水为主;7~10月份以台风带来的短历时、小面积的大暴雨形成的洪水为主。

2原现场情况分析
市区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大量河漫滩被围建开发,两江沿岸筑起了水泥高堤以御洪水,隔断了人与江、城与江、植物与江水的联系,过于强调防洪安全、材料坚固和施工便利。

同时,江面缩窄,也使洪水的破坏力更加强大。

原现场分别修建有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的2道防洪堤,20年防洪堤位于洲头到场地中段部分,现状地势较为平坦,抗洪效果一般;50年防洪堤位于场地东段,筑有较高的混凝土防洪堤,满足50年防洪需求。

2条防洪线均为硬质驳岸砌筑,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生态性,而且原堤坝堤身断面单一,与燕尾洲公园景观不协调,景观效果较差。

3梯田式防洪堤的设计原则
(1)对原堤坝予以改造,颠覆只有硬质防洪堤才能阻挡洪水的错误观点,采用可淹没的台地梯田式防洪堤。

(2)堤防改造与上部景观改造相结合,堤防改造断面与景观改造断面合理衔接。

(3)堤防改造后的型式首先要保证堤防堤坡、堤身渗流,堤脚、堤身挡墙等稳定安全。

(4)选择具有保土性强、耐水淹、防冲刷的乔木以及乡土观赏草类,可保护水土流失,同时也使得都市人在繁忙的生活中获得回归田园的独特体验。

(5)达到生态性、安全性、美观性、可游性、经济性相结合的要求。

4梯田式防洪堤的功能和作用
防洪梯田位于步行广场的外围,连接两江和燕尾洲头原生湿地,是整个公园场地与自然地过渡地段。

通过提炼“田”的特色景观,不但可以反映农耕文明景观,还解决了场地现状高差需要消解以及防洪安全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这一区域的景观与植被的多样性,丰富了与湿地衔接的界面,有利于场地与城市融合。

该项目将尚没有被防洪高堤围合的洲头设计为可淹没区,同时,将公园范围内的防洪硬岸砸掉,应用填挖方就地平衡原理,将河岸改造为多级可淹没的梯田种植带,不但增加了河道的行洪断面,减缓了水流的速度,缓解了对岸城市一侧的防洪压力,提高了公园邻水界面的亲水性,而且在梯田上广植适应季节性洪涝的乡土植被,梯田挡墙为可进入的步行道网络,使滨江水岸成为生机勃勃、兼具休憩和防洪功能的美丽景观。

每年的洪水给梯田上的多年生高草带来充足的沙土、水分和养分,使其能茂盛地繁衍和生长,且不需要任何施肥和灌溉。

梯田河岸同时将来自陆地的面源污染和雨洪滞蓄和过滤,避免对河道造成污染。

把安全、防洪、生态结合到一起,满足了水位变化的河道驳岸设计要求。

5梯田式防洪堤形式详解
5.1堤防防冲设计
本工程现状堤坡防冲在马道以下,保证马道以下防洪堤不变,采用干砌块石表面勾缝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堤坡受到大水冲刷。

只对防洪堤马道以上部分进行改造,采用3~5级挡墙的阶梯断面形式,原马道平面拆除后,采用浆砌块石重建,其余部位采用绿格网固土,绿格网底部铺设土工布反滤,顶部铺设种植土并进行绿化;挡墙中最低一级挡墙顶高程基本处于10年一遇洪水位附近,其顶部平台采用坡面绿化,底部设置绿格网,绿格网底部铺设土工布反滤,上部均覆土进行绿化,通过绿格网护坡可以有效地防冲,同时解决景观绿化的固土问题,挡墙外露面块石,要求上下错缝,石缝向墙内3cm内不见砂浆,且不勾缝,其余石缝均灌满水泥砂浆,墙顶石缝嵌种狗牙根草。

位于燕尾洲北侧,义乌江出水口部位,直接面对义乌江洪水的冲击的区块,挡墙以下无任何形式的抗冲设施,因此,在该断面最低挡墙以下,将边坡修整成1:2,采用合金石笼护坡,石笼底部铺设土工布反滤。

5.2梯田式防洪堤植物的选择和应用
作为将场地原有的硬质驳岸改造为具有不同安全级别的可淹没的台地梯田式防洪堤,并在台地上开辟种植保土性强、品种丰富的芒草类乡土观赏草植物,这些植物具有耐水淹、耐干旱、管理粗放及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可以大大降低养护成本,使得都市人在繁忙的生活中获得回归田园的独特体验。

利用防洪堤的设计高差,梯田式防洪堤区块以富有乡野气息的多年生的紫穗狼尾草、细叶芒、紫田根、大结田茅、蒲苇、九节芒等观赏草为主要造景植物,并辅以柳树以及水杉、乌桕和合欢季相丰富的乔木。

营造了四季有景,春夏观叶,秋季赏色,冬季阅絮;风吹草动,声响动听,动态景观优美;形状质朴,回归自然的美景。

即使在寒冷的冬季,许多干枯的观赏草叶片变色后仍不凋落,或顽强挺立,或随风摇曳,丰富了冬日的景观。

最为重要的是观赏草对生境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它既可耐旱,亦耐水淹;既喜阳光,又耐荫蔽;既耐高温,亦耐寒冷;管理粗放,养护费较低。

在梯田台地上种植乡土观赏草植物,既营造出充满野趣的台地景观,又可以在短暂的洪水淹没期保证存活,符合该区域的植物种植要求。

旨在喧闹的城市中,营造出宁静的乡野风光,让自然舒缓情怀,在灵动的季节变化中,流进城市的血液。

6结语
都市人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逐渐忘却了田园之美,而在生硬的水泥防洪堤的传统观念支配下,堤坝难以成为城市公园景观的一部分。

这一设计理念正是希望破除这种落后的意识,唤回人们内心的田园情怀。

燕尾洲公园采用梯田层层退台的形式,台地形式最初源自场地的肌理,田块的分割交错和长堤的摆荡铺展相叠加形成了带状网络,考虑到对高差的处理,恰好对应于梯田形式,找到了最为贴切的现实模板,由此形成了对防汛梯田的形式构思,把原有的硬质驳岸改造为具有不同安全级别的可淹没的防汛堤,并在台地上种植多年生、耐冲刷的乡土植被,兼顾自然和人类的共同需求,使人类和自然真正达到和谐、统一。

收稿:2015-05-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