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黄冈市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黄冈分公司2012年6月目录一、项目背景 (5)二、社区矫正的需求分析 (5)2.1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 (5)2.2社区矫正的对象: (6)2.3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 (6)2.4社区矫正信息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6)2.5社区矫正系统建设: (6)三、市司法局概况 (7)四、系统总体设计 (7)4.1系统简介 (7)4.2建设目标 (8)4.3指导思想 (8)4.4设计原则 (9)4.5总体结构设计 (10)4.5.1 总体逻辑结构 (10)4.5.2 网络逻辑结构 (11)4.6系统结构体系 (11)4.7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15)4.8标准规范化设计 (15)4.9系统与各运营商定位平台接口设计 (16)4.10系统开放性设计 (17)4.11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18)4.12系统的界面设计 (19)4.13系统的设计特点 (20)4.14系统优势 (20)五、经济及社会效益 (21)六、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22)4.1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建设 (22)4.2总体功能描述 (23)4.3人员定位管理 (24)4.4档案工作管理 (24)4.5网上办公管理 (24)4.6帮教安置管理 (24)4.6系统管理 (24)七、项目实施 (25)7.1 时间进度安排 (25)7.2 项目的组织结构 (25)7.2.1 用户方组织结构 (25)7.2.2 开发方组织结构 (26)7.2.3 项目的人员组织 (29)7.2.4 项目实施阶段 (29)7.3 系统部署方案 (32)7.3.1 安装 (32)7.3.2 定制 (33)7.3.3 调试 (33)7.3.4 培训 (33)7.3.5 问题反馈 (33)7.3.6 系统维护 (33)7.4 培训方案 (33)7.4.1 培训宗旨 (33)7.4.2 培训目的 (34)7.4.3 培训方式 (34)7.4.4 培训考评 (36)八、售后服务 (36)8.1 服务承诺 (36)8.2 技术支持和维护说明 (36)8.2.1 概述 (36)8.2.2 服务宗旨 (37)一、项目背景社区矫正最早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开始出现,那些所犯罪行轻微的人不再入狱服刑,而是在他们所居住的社区就地改造。

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社区矫正信息化云平台方案

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社区矫正信息化云平台方案

考核管理
通过系统对 矫正对象集中 学习、公益劳 动、思想汇报、 奖惩登记、请 假登记、警示 告知等情况进 行加分和扣分, 系统自动统计 累计得分。
在设定的时 通过集团网服务, 间内了解矫正 矫正工作者、矫正对 对象是否离开 象相互间通话免费, 安全活动范围, 双方可有效沟通。 并提供考核依 可通过手机查询每 据能随时随地 月的考核情况。 通过平台下发教育 察看报表 可以对矫正 文件、教育通知、劳 对象进行随机 动通知、心理咨询等 各类信息 查询。
社区矫正信息化云平台方案
项目需求分析
社区矫正,是指将社区矫正对象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 负责并组织社会力量对其采取监督管理、教育、帮助措施,矫正 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 活动。
司法部基础工作指导司负责社司矫正工作的指导 省、设区的市、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编制社区矫正发展 规划和工作计划,指导管理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协调解决社区矫 正工作的困难和问题,检查、考核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情况; 乡镇(街道)司法所具体负责实施社区矫正。 被判处管制的; 被宣告缓刑的; 被暂予监外执行的; 被裁定假释的; 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包括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和社 区矫正志愿者
警示告知
面向司法矫正工作人员/ 对象
区域监管
面向司法矫正工作人员
信息交互
司法 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面向司法矫正工作人员/ 对象
档案管理
面向司法矫正工作人员
考核管理
面向司法矫正工作人员
模块一:区域监控
使用人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目标价值:实现对矫正对象位置监控 主要功能 • 定时位置查询:在设定的时间内了解社区矫正对象是否离开安全活动范 围,并提供考核依据。 • 随机查询功能:根据特别的授权可以对矫正对象进行随机查询。

司法社区矫正信息化解决方案

司法社区矫正信息化解决方案

社区矫正
工作机构
社区矫正 对象
社区矫正 工作人员
项目需求分析
• 社区矫正工作流程
社区矫正的工作流程包括四个环节 :入——管——变——解
1 2 3 4



要给社区矫正 人员的接收教育 转变观念的时间

符合解除矫正 的条件后,进行 矫正解除。
按照国家规定 按照社区矫正 的社区服刑条件, 的工作管理办法 接收社区矫正人 进行监督、管理 员。
典型应用场景
• 区域监控
– 矫正工作人员可以对矫正对象发起位置监控。
①监控矫正对象位 置 ④返回矫正对象在 地图上位置
社区矫正管理平台
②发起对矫正对象 定位
③返回位置
模块二:警示告知
使用人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对象 目标价值:实现矫正对象越界警示及解矫提示。 主要功能 • 越界告警:当矫正对象超出安全活动范围,平台自动报警,自动备案, 自动发送信息通知矫正工作者及矫正对象。 • 到期提示: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满前7天,系统会自动发出警示, 保证 矫正对象能在规定的期限准时解矫。 • 审核提示: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满前15天,系统会自动发出警示, 提 醒工作人员对矫正对象期满鉴定表提交。
• 宣告提醒: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满前30天,系统会自动发出警示, 提 醒工作人员对矫正对象解矫前资料整理。
典型应用场景
警示告知
可对矫正对象限制区域进行设置,矫正对象越界时系统发出信息 通知矫正工作人员和矫正工作者,确认后进行备案考核。
①矫正对象越界 社区矫正管理平台 ②平台自动 报警,并短 信通知矫正 对象 ④备案考核 ②平台自动报警, 并短信通知矫正工 作人员 ③进行确认
矫正对象监督困惑

论社区矫正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

论社区矫正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

论社区矫正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作者:曲科朱泽君来源:《名城绘》2018年第12期摘要:随着国家对司法行政信息化的大力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作为司法行政信息化的重要分支必须与司法行政信息化改革的进程相适应。

但迫于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模式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甚至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独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如何加强社区矫正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最高效率发挥社区矫正作用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社区矫正;信息化;刑罚执行一、社区矫正信息化相关概念界定社区矫正信息化,是指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信息设备对辖区内的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位置监控、信息互动、危情研判以及提醒警告等,以便实时实施掌握社区矫正人员动态信息,提高矫正工作效率,降低司法管理成本的新型刑罚执行管理模式。

目的是在社区矫正领域全面实现科学化、标准化、智能化,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安全管理,节约司法资源,降低管理成本。

二、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和完善的作用以传统观念来讲,让犯罪分子在社区进行改造,人民群众担心自己生活环境的安全性,给社会带来了安全隐患。

社区矫正弱化了公安监狱系统的强制性和威慑力。

这就要求司法行政机构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做好监管工作,这时候社区矫正的信息化建设就尤为重要。

(一)实现社区矫正档案信息化管理社区矫正档案是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的报到、考核、奖惩、评审鉴定、解除矫正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执法文书及相关记录的总和,是社区矫正过程的真实反映,也是执法的依据。

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建立信息化档案将社矫对象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全部录入。

(二)全程监控矫正对象,防止脱管与漏管对矫正对象活动状态的实时跟踪是掌握社区矫正主动权的根本措施,也是对罪犯顺利进行帮教的前提。

把矫正对象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移动运营商基站或 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其进行定位,并形成历史轨迹,清楚明了地知道矫正对象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及时发现其“越界”行为。

智慧矫正、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

智慧矫正、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

【智慧矫正】某司法局矫正中心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X月1目录第1章项目背景 (7)第2章社区矫正的需求分析 (11)2.1 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 (11)2.2 社区矫正的对象 (11)2.3 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 (11)2.4 社区矫正信息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12)2.5 社区矫正系统建设 (13)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14)3.1 系统简介 (14)3.2 建设目标 (14)3.3 指导思想 (15)3.4 设计原则 (16)3.4.1 系统高效性 (16)3.4.2 系统继承性 (16)3.4.3 高度安全性 (17)3.4.4 设计先进性 (17)3.4.5 应用实用性 (17)3.5 总体结构设计 (18)3.5.1 总体逻辑结构 (18)3.5.2 网络逻辑结构 (19)3.6 系统结构体系 (23)3.7 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24)3.8 标准规范化设计 (24)3.9 系统与各运营商定位平台接口设计 (25)3.10 系统开放性设计 (27)3.11 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28)3.12 系统的界面设计 (30)3.13 系统的设计特点 (31)3.14 系统优势 (32)3.15 系统主要功能 (32)3.15.1 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建设 (32)3.15.2 总体功能描述 (34)3.15.3 人员定位管理 (35)第4章矫正管理系统设计 (36)4.1.1 系统概述 (36)4.1.2 编写目的 (36)4.1.2 监督考核 (44)4.1.3 教育矫正 (77)4.1.4 奖惩考核 (91)4.1.5 矫正终止 (101)24.1.7 心理测试 (109)4.1.8 统计报表 (110)4.1.9 对象监控 (112)4.1.3 信息管理 (115)4.1.4 工作管理 (116)4.1.10 系统管理 (122)4.1.11 预留系统接口 (123)第5章重点房间及核心系统设计 (124)5.1 监控值班室 (124)5.2 大会议室 (126)5.3 党委会议室 (127)5.4 网络中心机房 (129)5.5 指挥大厅 (131)第6章大楼和周界安防设计 (133)6.1 单位周界入侵探测报警系统 (133)6.2 网络监控系统 (138)6.3 出入口道闸管理系统 (142)6.4 访客管理子系统 (154)6.5 智能广播系统 (157)第7章大数据云平台接入系统 (159)7.1 网络资源池 (160)7.1.1 组网物理拓扑图 (160)7.1.2 网络负载均衡设计 (161)7.1.3 网络虚拟化设计 (164)7.1.4 IP地址及DNS规划 (169)7.1.5 网络端口资源估算 (174)7.2 计算资源池 (175)7.2.1 计算资源池架构 (175)7.2.2 应用系统分析 (176)7.2.3 计算资源池建议配置与选型建议 (178)7.2.4 计算资源池部署 (182)7.2.5 虚拟化软件选型分析 (183)7.3 云计算管理平台 (186)7.3.1 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187)7.3.2 云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198)7.4 云计算安全防护方案 (208)7.4.1 云计算平台安全威胁 (208)7.4.2 云计算平台安全防护目标 (209)7.4.3 云计算平台安全架构 (209)7.4.4 IaaS层安全 (210)7.4.5 PaaS层安全 (224)37.4.7 公共安全 (227)7.4.8 安全管理制度 (234)7.4.9 云安全服务 (236)7.5 机房方案 (237)7.5.1 机房设备集中管理 (237)7.5.2 布线系统 (238)7.5.3 机房系统 (238)7.5.4 UPS配置方案 (241)7.6 标准化工作 (247)7.6.1 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 (248)7.6.2 标准规范的总体框架 (248)第8章矫正中心基础支撑系统 (251)8.1 计算机网络系统 (251)8.1.1 系统设计 (252)8.1.2 系统功能 (253)8.1.3 设备选型与配置 (253)8.2 视频会议系统 (259)8.2.1 建设要求 (259)8.2.2 系统设计 (259)8.2.3 系统功能 (261)8.2.4 设备选型与配置 (262)8.3 图像接入系统 (267)8.3.1 建设要求 (267)8.3.2 系统设计 (268)8.3.3 系统功能 (274)8.3.4 图像信号显示 (275)8.3.5 图像查询回放 (276)8.3.6 设备选型与配置 (278)8.4 主机与存储系统 (282)8.4.1 建设要求 (282)8.4.2 系统设计 (282)8.4.3 系统功能 (283)8.4.4 设备选型与配置 (283)8.5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加工 (285)8.5.1 数据入库的处理 (286)8.5.2 数据入库准备 (288)8.6 数据整合预入库阶段 (289)8.6.1 各要素组织结构重构 (289)8.6.2 数据装载存储 (289)8.6.3 拓扑重构数据拼合 (290)8.7 机房工程 (292)8.7.1 建设要求 (292)8.7.2 系统设计 (292)48.7.4 设备选型与配置 (293)第9章施工组织计划 (296)9.1 设计概述 (296)9.2 工程工期进度控制综述 (296)9.3 工程进度控制的方法、措施 (297)9.4 施工进度计划 (300)9.5 主要系统施工方案 (304)9.5.1 施工程序 (304)9.5.2 施工准备 (305)9.5.3 主要施工方法 (305)9.5.4 管内穿线 (306)9.6 现有设施保护方案 (308)9.7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312)9.7.1 工程质量目标 (312)9.7.2 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313)9.7.3 质量保证的技术措施 (316)9.8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320)9.8.1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目标 (320)9.8.2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320)9.8.3 施工场地治安管理 (327)9.8.4 工地现场的消防保障措施 (329)9.8.5 安全保障措施 (330)9.8.6 施工现场夜间施工安全措施 (331)9.9 消防保障措施 (332)9.9.1 编制说明 (332)9.9.2 安全防火管理组织 (332)9.9.3 安全防火措施 (338)9.9.4 安全防火教育 (344)9.10 主要施工机械及劳动力配备计划 (345)9.10.1 施工机具调配计划 (345)9.10.2 项目组的组织结构及职责 (348)9.10.3 人员保证措施 (356)9.10.4 劳动力安排计划 (357)9.11 临时用水、用电、存货、工地办公室等要求 (357)9.11.1 施工总平面布置依据和原则 (357)9.11.2 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 (358)9.11.3 工地安排 (359)9.11.4 施工现场用水 (360)9.11.5 施工现场用电 (360)9.12 雨季施工防护措施 (360)9.13 抢工措施 (362)9.13.1 保障施工进度的因素分析 (362)9.13.2 抢工方案 (363)59.14.1 文明施工的意义 (370)9.14.2 文明施工的监督管理措施 (370)9.15 保证施工的环境保护措施 (374)9.15.1 保证施工环境的目标 (375)9.15.2 工作依据 (375)9.15.3 环境管理方针、目标、因素 (376)9.15.4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378)9.15.5 降低噪音及减少扰民的措施 (380)9.16 施工应急预案 (382)9.16.1 紧急情况的处理及应急预案 (382)9.16.2 高空坠落事故的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387)9.16.3 火灾事故的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389)9.16.4 触电事故的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392)9.17 系统测试验收 (393)9.17.1 项目测试及验收依据 (393)9.17.2 项目测试及验收标准 (394)9.17.3 项目测试及验收程序 (397)9.17.4 项目竣工验收 (400)9.18 人员培训计划 (403)9.19 质量控制体系 (404)6第1章项目背景社区矫正最早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开始出现,那些所犯罪行轻微的人不再入狱服刑,而是在他们所居住的社区就地改造。

社区矫正工作计划(精选10篇)

社区矫正工作计划(精选10篇)

社区矫正工作计划社区矫正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和目标规划1.提高社区矫正业务水平,实现从管理性向治理性的转变;2.加强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3.优化社区矫正服务,强化对矫正对象的教育和引导,防止再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4.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

二、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1.完善社区矫正管理信息化平台,将社区矫正档案、工作进展情况、矫正对象情况等信息全面纳入信息化系统,实现全程信息化监管,同时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时间:2个月。

2.设立统一的矫正对象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等活动,提升矫正对象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再犯罪率。

时间:3个月。

3.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和教育,制定并实施矫正对象社区巡回制度,确保矫正对象遵守法律法规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时间:6个月。

4.开展社区矫正宣传活动,积极宣传社区矫正的理念和工作成果,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

时间:全年。

三、资源调配和预算计划1.人力资源:调配多名专业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确保矫正对象得到专业的服务和关怀。

2.物力资源:建立统一的服务中心,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心理咨询室和职业培训室等,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3.预算计划:拟定100万元的年度预算。

四、项目风险评估和管理1.尽可能减少社会矫正工作中的风险,特别是矫正对象再犯罪的风险;2.应对具体风险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风险对矫正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五、工作绩效管理1.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进展情况的跟踪分析,不断优化矫正对象服务计划,提高服务水平;2.通过对矫正对象再犯罪率等指标的监测和评估,不断提高社会矫正工作的效果,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六、作沟通和协调1.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增进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2.积极协调与社区相关单位的关系,加强工作协作,提高服务质量。

七、工作总结和复盘1.每年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总结和复盘,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工作方案;2.注重经验分享,推广工作优秀经验,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提升。

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规划

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规划

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规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区矫正作为刑满释放人员刑罚执行的一种重要方式,也亟需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本文将从社区矫正工作的背景和现状、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信息化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步骤等方面探讨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背景与现状社区矫正是刑满释放人员恢复社会为主要目标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目前我国刑罚执行体系中,社区矫正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社区矫正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信息采集和管理还主要依靠人工处理,效率低下;信息共享不畅,导致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等。

因此,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首先,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采集和准确管理,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其次,信息共享可以消除信息障碍,提高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流通和互动,减少对重复劳动的依赖。

此外,信息化建设还可以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有助于加强矫正预防和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三、信息化建设目标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具体而言,目标包括数据化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以及数据分析和挖掘等方面。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具体、可行,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和资源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

四、建设内容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涵盖多个方面。

首先,要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的数据信息库,包括个案信息、执行信息、监督信息等。

其次,要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沟通和共享。

同时,还需要建立信息系统,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此外,还需要加强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为决策和预测提供支持。

五、建设步骤信息化建设的步骤分为规划、设计、实施和运营四个阶段。

首先,在规划阶段,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进行项目申报和立项。

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测试用例执行
按照测试用例的步骤,对智慧社区矫正平台进行全面的测 试,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
缺陷跟踪与处理
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通 知开发团队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对缺陷进行跟踪验证 ,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验收标准明确和达成情况评估
验收标准制定
验收流程规范
根据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的建设目标和 功能需求,制定明确的验收标准,包 括系统性能、功能实现、界面设计、 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07
项目进度管理与风险控制
项目进度计划安排和时间表制定
01
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的任务、负 责人和完成时间。
02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用甘特图、里程碑图等可视 化工具,制定时间表并进行动态调整。
03
设立定期汇报机制,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确保 按计划推进。
关键里程碑设定和达成情况跟踪
01
设定项目关键里程碑,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测试、上 线运行等。
02
制定里程碑达成标准,明确评估方法和验收流程。
对关键里程碑的达成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
03
取相应措施。
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措施制定
通过专家评审、历史数据分析 等方式,识别项目潜在的风险

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 应的应对措施,如风险规避、 减轻、转移和接受等。
通过实时监管和数据分析 ,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管 力度,降低脱管、漏管风 险。
促进跨部门协作
通过平台系统实现多部门 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矫 正工作的整体效果。
项目目标与预期成果
构建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
整合现有资源,构建集信息化、智能 化于一体的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方案
司法局强力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矫正工作有机整合,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向规范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全面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监管,切实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质效。

一是强基础,在信息化建设软硬件上下功夫。

为适应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需建立高效信息化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建立“一个平台、两套系统”:即社区矫正监管平台、远程监控指挥系统和社区矫正定位监管系统;实现了“七大功能”,即通过互联网数据的自动生成、存储和传输,集合动态监管、视频指挥、应急处置、远程教育、指纹考勤等七大功能,发挥指挥中心信息中枢作用,满足当前社区矫正工作新需求。

同时购置高清摄像头、指纹报到仪、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打印机,电子屏幕和电子腕表,设备配套至县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和各司法所,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终端全覆盖。

通过业务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使他们更新观念,提高意识,强化使用,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县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配备专职信息人员1名,各司法所各配备专职信息人员1名,专门负责通过信息监管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日常管理。

二是重实用,在提升信息化建设效能上做文章。

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操作规程的制定、细化和规范,最大化利用各项信息化设备功能,加大“人防”和“技防”的有效结合,实现社矫正管理智能化。

开展集中训诫、教育学习同步视频活动,将社区服刑人员指纹报到、思想汇报、个别谈话、集中教育等情况通过视频方式实时传输到县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实现同步监控。


个司法所要开展集中报到同步视频活动,加强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震慑力。

给每名社区服刑人员佩戴电子腕表,防止人机分离,24小时实现实时追踪监控。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每月报到、思想汇报、社区服务、集中教育、请销假等日常管理工作使用指纹考勤管理,避免了假冒替代现象的发生。

推行信息化核查日记制,由专职工作人员每日通过社区矫正管理平台,对停留超时、越界警告、关停机警告、轨迹异常、人机分离等社区服刑人员违反日常管理的情形进行信息化核查,并根据实时定位、轨迹研判等信息化核查手段判断、确认相关事实,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并强化落实。

从此通过信息监管平台掌握的事实证据,及时发现社区服刑人员有违纪行为,做出相对应处理。

三是严考核,在坚持信息化建设长效上求突破。

注重考核监督,将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纳入县局每月考核监督重点,每半年县司法局联合县检察院组成检查组对各镇乡社区矫正监管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通过以考促管、以考促改、以考促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信息化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拓展考核监督方式,大力推行同步视频、指纹报到、定位抽查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杜绝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因碍于情面管理疏忽等原因产生的不规范管理现象。

强化考核监督力度,每日例行核查、每月日常考核、每半年专项检查,对不符合规范执法标准的行为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

提升考核监督实效,依据考核监督结果,对各司法所信息管理履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症下药,提高信息管理考核监督的有效性。

县司法局对各司法所社区矫正信息监管要开展日常考核、集中检查、突击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确保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