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分析及评价
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难点分析和建议

┃魅力中国下┃the o re tic a l e xp lo ra tio n ┃理论探索┃一、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难点分析(一)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不健全和不规范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基本已经建立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但我们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健全、不规范和不完善。
同时,在具体的市场细分方面,我国的要素市场、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等也有待于规范和完善。
我们知道,公允价值最优选择是市场价格,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及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和不规范,可能会影响到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充分应用。
(二)实务操作人员整体职业能力的因素制约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伴随着大量的职业判断,所以,实务人员的职业能力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影响很大。
而现实状况是,我国大部分实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其需要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特别是很多实务操作人员对公允价值的概念、特性和应用等还很模糊,理解还不清晰,更谈不上正确的应用了。
整个实务界特别是操作人员对公允价值有个逐步理解、接受和然后再到正确应用的过程。
实务人员关于公允价值职业判断的整体能力不高的现状将直接影响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三)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实际操作性还有待完善新会计准则中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不仅适用于初始计量,还适用于后续计量,而后续计量大多是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不可避免地要解决公允价值的认定问题。
对于公允价值的认定,综合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引和应用指南,一般有三种:其一,存在市场(活跃的)交易的情况下,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其二,在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应该寻找市场上同类(相类似)的交易,以同类(相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
其三,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没有由市场直接决定的可观察到的价格,却有合约规定的或可以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加以估计,就可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也可以采用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前两种认定方法,由于公允价值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市场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确定的,获得和确定公允价值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必须看到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现代商业MOD RN BUS IN S S财会研究8Fina nce and Accounting Rese arch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
其中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套期保值三大领域公允价值的应用尤为明显,出现这种用之放弃、弃之又用的深一层次原因在什么地方,公允价值在我国如何逐步应用、广泛应用,本文拟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作一浅薄的分析。
一、公用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一)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情况稍微注意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在新会计准则里,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还是持有谨慎的态度,基本准则在第九章第四十三条指出:“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也就是说,公允价值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必须是要素的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这一原则在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二)公允价值的目前认识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为了肯定或者否定某个事务而采取的说服行为都是非理性的,由此笔者认为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不是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困难,而是人们对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认识,只有先解决好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从合理性和真实性来正确认识公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内容摘要]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道路很曲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运用范围之广是以前所没有的,其中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套期保值三大领域公允价值的应用尤为明显,公允价值在我国目前应用现状如何,以后该如何发展,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发表一下笔者个人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公允价值;现状分析;发展刘汉周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244000允价值和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强调的更多的是公平而非合理,在过去学者研究成果中这种特点渐渐凸显。
对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分析

会 计 与 审 计
对公允 价值 的相关性 与可靠性 的分析
宋
( 连 商业学 校 大
艳
大连 160 ) 0 0 1
辽宁
摘 要: 将公 允价 值 引进我 国会 计 准则体 系, 既是 实现 国际趋 同的客 观 需要 , 是适 应金 融创 新 的必 然选择 。 也 公 允价值 的导入 既是新 会计 准 则的一 大 亮点 , 是 引发 诸 多争议 的 焦点 。 也
和 而不 是 加 剧 了经 营 业 绩 的 波 动 。
至 于可供 出售金 融资产 ,由于在 出售前公允 价值 的变动不 计入 当期损 益 , 而是在 出售 时才一次性确认损益 , 其对业绩波动
的影 响 与 历 史 成 本 完 全 一致 ( ) 允 价 值 增 加 公 司 税 收 负担 三 公 以公允价值作 为计量 属性 ,并将不 同资产负债 表的一些资
关键词 : 公允价值 ; 可靠性 ; 相关性
( ) 一 公允价值导致公司利润剧增 以每股 6 元 出售 。如果 B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 为 3%, A公 5 3 则 截至 2 0 0 7年 4月 3 0日, 沪深两市 已公布 2 0 0 6年报 的 17 司 2 0 44 0 7年度 应 确 认 的 收 益 为 2 .4 元 , 确认 1 9 6 元 2 24万 并 0,5 万 家上市公 司共实现净 利润 3 1 . 7 81 7亿元 ,同 比增 长 4 . 68 %。到 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这部分所得税并不需要在 2 0 年 度支付 , 07 20 0 7年第一 季度 , 上市公司净利润更是高达 l4 .3亿元 , 47 1 同比 不存在增加 A公司税收负担的问题 。 了 2 0 年 7月出售中信 到 08 增长达 9 . %。据此 , 99 9 关于公允价值 导致 上市公司利润剧增 的 证 券 股 份 时 , 司 才 需 要 将 这 1 ,5 元 的所 得 税 连 同 出 售 A公 0 9 6万 说法甚嚣尘上。笔者认 为 . 这是一种因果倒置 的观点 。上市公司 时应计 的 l3 6万元所得税支付 。 ,8 不论 是采用公允价值还是历史 经营业绩 良好 ,尤其是 2 0 0 7年第 一季度净 利润的显著提升 , 是 成本 , 司出售 中信证券 的税 收负担均为 1 ,4 8公 2 3 2万元 ,而且 宏观经济形势和股权分置改革 双重作用 的结果 ,而不是在新会 支付 时间也不存在差 别。 值得一提的是 , 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外 , 计准则 中导人公允价值 所致 。当宏观经济形势 向好 , 股权分置改 财政部与国家税 务总局 已就实施新会计 准则 的所得税 问题 进行 革 给投 资者带来 财富效应 时 . 采用历史成本将抹杀这些“ 改革红 了协调 , 上市公 司的税 收负担不会因为导入公允价值而增加。 利 ” 而采用公允 价值则将 改革成果予 以明示 , , 对投资 者的决策 ( ) 允 价 值 不 如 历 史成 本 可 靠 四 公
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摘要】公允价值的利与弊一直是金融界和会计界争论的热点。
如何更好的运用公允价值,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透明的财务信息,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公允价值问题改进措施1 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1.1 公允价值计量存在放大风险的效应“以市值计价”存在放大风险的效应。
当市场存在泡沫时会向投资者传递过于乐观的信息,反之则过于悲观。
在资产市场价值急剧缩水的情况下,采用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也会急剧缩水。
此时企业常常会出售这些市值不断减少的资产,但这种做法会进一步加剧资产的贬值。
减值损失还将影响利润表,使企业的利润减少或者变为亏损,最终将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1.2 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难度大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品加大了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加大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弹性空间,更加大了企业会计人员获取公允价值的难度。
尤其对于一些没有相关市场价格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更难以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来估计公允价值。
但是,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以及折现率的选择等都是不确定的,在操作上具有很大难度。
现值计量的复杂性是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难题之一。
1.3 估值技术在公允价值实务操作中有待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关键问题是公允价格难以计量,而市场上又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估值技术。
如果不存在公开报价的资产或负债,就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公平的参考价格。
公允价值计量很多时候没有统一的标准,会成为一些企业甚至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工具,一些企业通过人为调整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等因素来操纵利润。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内部或外部监管机构,都面临着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现实难题。
1.4 公允价值计量容易引发短期行为,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公允价值计量容易导致市场参与者的短期行为,在市场大幅波动情况下这种现象更突出。
当前金融市场复杂,市场信息不对称,部分投资者缺乏必要的金融和会计知识,缺乏理性行为,对于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利润缺乏判断,不能很好地分析其中包含的风险,极易跟风抢购及抛售。
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分析摘要认识了公允价值的涵义及基本特征,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服弊端,发挥优越性的举措。
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表现为: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使会计收益更加真实、全面;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足之处在于: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差;容易导致利润操纵;信息成本较高。
基于此认识,提出克服弊端,发挥优越性的两点举措:普及公允价值计量观念和计量的专门技能;尽快完善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优越性弊端举措 1 公允价值的涵义及基本特征公允价值(Fair value)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第32号公告中是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由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双方,能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在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7号概念公告中是指“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价格。
”我国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从各国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可以概括出其基本特征是:①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②交易双方平等、自愿,熟悉情况是构成公允价值的三大要件。
③公允价值立足于当前交易,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种动态观。
三大要件是前提,市场信息的评价是核心,动态是表现。
关于市场信息的评价即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于2004年6月23日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利益相关集团征求意见。
在此后的年内,FASB与其他各方组织展开多方合作,终于在2005年10月21日发布了《工作稿》。
对公允价值的估计主要涉及三种方法,即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估计公允价值,都涉及到选择合适的市场数据,然后导入估计方法的模型中,从而对公允价值进行估算。
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分析及评价

二 、 于层次分 析法 的公 允价值 计量 可靠性 评价基 本原 理 基 国运筹学家u at教授于2 世纪7句t sa y O 0 三 嗍 提出的对一 较为复杂、 匕 较为 I的 胡 瓣
出决策的
、 灵话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 它特别 } j 于那些稚于 二 ;
’ 虽分析的问题。 对公允l照计量百 介
制定提供参考。 总涔看, 目前对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是否具有可靠 以及如何提高可靠性方面 , 而企业实际运用公允价值计 量时的可靠 陧度是高还是低, 理论界 尚缺乏明确 、 有效的量化力祛 , 本文试图利用层次分析法( nl iHeacy r es简称A P构建公 A a t i rh Po s, yc r c H) 允价值{ 可靠性评估模型 , 惯 将原先对其可靠 『的定 Ⅱ 生 断转为定量衡量, 对公危价值计量的可靠陛程度进行分析和i 。 耳 价 - ( ) 次分析法概述 一 层 简易方法, 是
再次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和会计从业 ^ 、 员的总体素质较低等问题; 史建设(0 9认为由公证独立的评估机构对于金融类资产的公允价值 20>
评估经验E耄 欠缺, 人才也比较少, 匕 专业 同时, 用计价估算模型来取得公允价值在客观上存在操纵利润的可能 目前, 已有部分学者着手研究如
何提高公允价值可靠 陛的问题。 徐虹 、 林钟高(0 8认为, 20 ) 估计和假设是会计所固有的, 并不影响其可靠 性, 可靠性不等于肯定性和精确性 , 以 合理成本、 合理可靠地估计现金流的金额和时间以及折现率是可能的, 并不会贬低其可靠I 吴舒(0 7为合理保证公 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可靠 生; 20) 性, 设计了公 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程序的相关控制活动; 范杰(0 7就现行市价法 、 20) 现行成本法 、 现值法 、 期权定价模型等多种估价方法的运用特 点展开总结讨论, 提出为确保公允价值的可靠陛, 在选择获取方法时, 应当考虑计量对象的特 , 充分考虑多种影响因素 , 并采取—些能够保证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及评析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及评析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155-01摘要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中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尤其是采用公允价值,既符合国际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的学习,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对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进行论述,继而对新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的具体准则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难、对策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公允价值问题对策一、公允价值的概念理解(一)公允价值的概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目前世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表述不完全一致。
iasc323号认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
fasb sfas no.157中则认为:“公允价值是在计量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资产付出的价格”。
我国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公允价值是这样定义的:“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公允价值的概念理解对于公允价值概念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1.经济行为源自开放公平的市场,双方对于交易的情况并不陌生,即信息对称;2.行为的性质,即双方自愿,也就是说交易双方愿买愿卖,两方商定的价格是双方同意的,也就是达成公允;3.公允价值的含义,代表了资产和负债所反映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三)公允价值的确定fasb sfas no.157将金融产品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有活跃市场交易的金融产品,该类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根据活跃市场的报价确定。
第二层是交易不活跃市场情形下的金融产品,该类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参考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有可客观参考支持的价值模型确定。
公允价值计量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事业的不断发展发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颁布,历史成本计量的局限性不断显露出来。
公允价值计量具有相关性与可靠性质量的特征,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公允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整体经营成果,使得公允价值计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
本篇文章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作用意义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企业运行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就如何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使公允价值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建议会计主要是一种记录经济活动的情况、反映经济现实以及促进生产经营的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活动涉及到对经济要素计量属性的选择,在财务会计中最核心的问题就包括会计计量的问题,而在会计计量的问题中必须要分析和研究的就是计量属性的问题。
所以,计量属性是否能够如实地反映经济活动非常重要,公允价值计量作为新引入的一种计量属性,有着自身的优势以及特殊性。
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财会(20146号),并于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的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开始施行。
这一会计新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加快了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化趋同的步伐,大大降低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在我国的制定难度以及实施阻力,但同时也不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与不足带到了我国。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及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局限性以及缺陷不断暴露出来,而公允价值计量的提出颁布,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弥补了历史成本计量无法计量的领域。
1、真实公允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信息因为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反映的都是企业过去的信息,使信息的使用者很难了解到企业目前真实的财务状况,企业内部资产在未来能够产生多少收益,可能产生多少损失,这些都是未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分析及评价李芳(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510)摘要: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但我国很多学者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和疑虑。
利用会计理论和层次分析法(AHP),本文对影响公允价值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了评价可靠性的模型,最后,基于该模型提出了提高公允价值可靠性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可靠性层次分析法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方面均有所运用。
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由于公允价值在计量时,以当前价格为基础,没有活跃交易市场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缺乏明确依据,可能需要借助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理论界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在正确运用上一直存在着争议和疑虑,因此,需要对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本文试图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可靠性是指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应使决策者足以信赖。
它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符合会计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求和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核、中立。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在运用时需要人为判断,数据的取得繁琐及时性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其可靠性受到影响。
首先,人为操作性大,影响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尽管在2006年公布的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公允价值的初步确定方法,但是公允价值尤其是不存在活跃市场情况下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仍然存在很多困难。
人为的估计难以避免,同时由于无法解决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始凭证问题,使得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了一定的弹性,主观随意性较大,一方面容易产生会计信息的不可靠,另一方面加大了会计信息操纵空间,为企业的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
其次,信息及时性差,影响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目前,企业主要是通过经纪商、行业协会、定价服务机构等获得活跃市场中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部门所发布的公允价值信息严重滞后于市场信息。
因此,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取得不具有及时性,导致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减弱。
再次,信息成本高,影响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与历史成本相比,取得公允价值要花费更多的代价,会计人员需要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在企业无法直接衡量采用公允价值的收益时,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造成企业的信息成本较高,企业积极性差,在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引导下,企业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可能出现简化处理的情况。
二、公允价值可靠性层次分析模型的构建(一)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公允价值可靠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对公允价值可靠性的识别,相关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公允价值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将影响公允价值可靠性等级的因素表示为递阶层次结构以后,需要对这些没有统一度量标准的风险因素进行比较,以确定各自的权重,然后确定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评价值,即针对不同类型的指标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隶属函数值。
这是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CE)的基础。
(二)构造设置权重指标权重的赋值。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可以将无法量化的风险按照大小排出顺序,把它们彼此区别开来。
该方法强调人的思维判断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一定模式使决策思维过程规范化,它适用于定性与定量因素相结合,特别是定性因素起主导作用的问题。
指标权重赋值的方法很多,本文采用专家经验法,用1-9比率标度法(见表2)表2 比率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如下:判断矩阵的构造,是由若干位有经验的、知识广泛的专家,采用辩论、多数表决及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的。
在此本文通过征询十位资深会计和审计人员的意见,得出判断矩阵如下,并进行了一致性验证见表3 :表3 公允价值可靠性评价指标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得出排序向量。
以A-B 矩阵为例: 由A-B 的判断矩阵可得:用相应各列的元素去除以每个列和,这样就可得到了一个归一化的矩阵:然后再对每行进行平均,将归一化矩阵的各行的值相加,除以值的个数就得到了相对权重:B1—A=(1/6+1/7+2/11)/3=0.16 B2—A=(1/3+2/7+3/11)/3=0.30 B3—A=(1/2+4/7+6/11)/3=0.54 (三)进行一致性检验 仍以A-B 矩阵为例:由A-B 矩阵所得的相对权数可知:用B 的相对权重分别乘矩阵中的第一、二、三列,然后计算其行和为:现在拿出行和这一列,然后用其对应的每个权重值去除它:然后计算所得向量的平均值λmax : λmax=(3.06+2.97+3.00)/3=3.01 则一致性指标CI 为: CI=(3.01-3)/(3-1)=0.005RI 是判断矩阵的平均一致性指标,其取值见表4。
平均一致性指标表(表4)n=3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是0.58,那么这时的一致性比值为:÷CR=0.005/0.58=0.0086<10%此时表明A-B矩阵有很好的一致性。
因此,A-B矩阵及权重W为表5 A-B矩阵及权重W根据相同的方法可以得出:表6 B1-C矩阵及权重W1表7 B2-C矩阵及权重W2表8 B3-C矩阵及权重W3表9 各个判断矩阵和各层次一致性检验由表9可以看出,用判断矩阵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四)计算各指标在总目标层次中总的权重 各指标的合成权重可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各指标在总目标中的权重=各指标相对子准则层相对指标的权重×子准则层指标相对准则层相对指标的权重×准则层指标相对总目标的权重由此可得指标权重:由风险权重表可以看出,对公允价值可靠性而言,获取公允价值的途径对公允价值可靠性的影响最大,企业内部控制次之,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对可靠性的影响最小。
影响最大的指标分别为贴现率选择的不确定性、估计经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对计量和披露过程的控制和对专家、中介机构的依赖程度。
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取得依据越确定,其可靠性越强,同时,公允价值取得依据的确定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加强,可以减少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对公允价值可靠性的影响。
(五)计算公允价值可靠性综合评价值并评定可靠性等级由上分析可知,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企业内部控制和获取公允价值途径在衡量公允价值可靠性方面有着不同的权重,在对这些指标进行了转换之后,可以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来计算公允价值综合可靠性值。
公允价值综合可靠性值=1ni i i X A =∑并根据得到的值,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分为四等:即,Y=(Y1,Y2,Y3,Y4)= (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可靠性等级表三、结论要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必须从以下三点进行改进。
首先,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结合金融学、财务学、数量经济学等学科完善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通过构建各种计价模型,为公允价值的计量提供大量经验证据的支持,从公允价值获取途径上进一步增强其可靠性;其次,不断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从优化控制环境、明确控制目标、改善控制技术及完善控制系统等几方面入手,促使会计人员严格按规定的程序、章程办事,提高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管理效果,增强其可靠性;最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构建完善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机制,从而降低公允价值不可靠的风险。
参考文献:[1]刘泉军、张政伟.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J]. 会计研究,2006,(3).[2]谢诗芬,戴子礼.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9).[3]王建成,胡振国.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J]. 会计研究,2007,(5).[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Reliabilities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ChinaLI Fang(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dong,Qingdao,266510,China)Abstract:The new accounting Principles, Published in 2006 adopted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However the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is still controversial among accounting theoretical field, as some experts insist that its application will decrease the reliabiliti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By using accounting theory and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is paper separates the factors of the reliabilities of fair value and establishes an appraisal model of reliabilities. Finally, based on the model,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new idea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deal with reliabilities risk of fair value.Keywords: Fair Value, Reliabilities, AHP作者简介:李芳(1980—),女,山东泰安人,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西方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