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汇瘦肉精问题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事件——双汇瘦肉精

食品安全事件——双汇瘦肉精

1.控制源头,加强法规的宣传,禁止在饲料 中掺入瘦肉精。 2.加强对上市猪肉的检验。 3.消费者购买猪肉时要拣带些肥膘(1-2cm)的 肉,颜色不要太鲜红,猪内脏因瘦肉精残留 量多不宜食用。
事件简介
2011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河 南知名企业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 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 早上市、降低成本。但瘦肉精有着较强 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康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为了少吃油 腻,不少人在买肉的时候都会选择瘦肉而不选肥肉,因而 市场上有一种所谓的“瘦肉型”猪肉非常受欢迎,和普通 的猪肉相比,这种猪肉几乎没什么肥肉。生猪行业的业内 人士把这种瘦肉猪戏称为“健美猪”,事实上这种所谓的 “健美猪”身上疑问重重。其实,这些“健美猪”都是被 非法喂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瘦肉精。瘦肉精,是一种用 于动物平喘的药物,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可以显 著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瘦肉率。但研究表明,食用含有 “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 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 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 恶性肿瘤,近几年,各地“瘦肉精”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 案例时有发生。
• 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该药 物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肾上腺 类神经兴奋剂。它的效率非常高,一吨饲料中加 入不到二十克,就可以让最后长肉阶段的猪增加 24%的瘦肉,减少34%的脂肪。 • 瘦肉精”能使猪提高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猪 毛色红润光亮,收腹,卖相好;屠宰后,肉色鲜 红,脂肪层极薄,往往是皮贴着瘦肉,瘦肉丰满。 肥猪饲喂瘦肉精后,逐渐发生四肢震颤无力,心 肌肥大心力衰竭等毒副作用。
食品安全事件之
双汇瘦肉精事件
当今食品添加剂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且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类: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第一篇: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xxxxx一、案例情况据央视新闻频道今日播出的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中指出,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

节目中曝光济源双汇存在“瘦肉精”猪肉问题。

河南孟州、沁阳、温县等地一些添加“瘦肉精”养殖的生猪(俗称“健美猪”),也都卖到了济源双汇。

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继新华社播出《“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后,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3月21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河南实地督促案件查办,查看生猪养殖和屠宰环节,调查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履职情况,指导责任追究工作。

二、企业基本概况及运行状况华北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资产1.7亿元,拥有职工1000多人,主要生产经营火腿肠产品系列、速冻产品系列、牛羊肉产品系列,年工业总产值达3.7亿元。

目前,公司拥有铁路专线4条,5000吨级冷库两座,活牛、羊屠宰线2条,现有高温火腿肠生产线,水饺生产线,肉串生产线、肉片生产线和汤圆生产线45条,年产火腿肠系列产品、牛羊肉系列产品、速冻系列产品达4万吨。

公司依托双汇集团在质量、品牌、管理、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在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政府以及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来取得较大的发展,已确立了在科研开发、产品认证、环境保护、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地位。

目前已投资300多万元建立拥有20人的食研所一个,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出口质量认证、QS安全食品认证,产品质量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地区金奖。

现在公司产品已经覆盖华北市场及全国各地市场,有些产品并出口到了东南亚、中亚、港澳地区产销率达100%。

瘦肉精事件

瘦肉精事件

黄荷市场营销081080803103分数:你对双汇集团在瘦肉精事件处理的看法。

3.15,央视报道瘦肉精猪流入双汇后,股民出现恐慌性抛售双汇股票,随即双汇便狂跌至跌停。

从昨日新闻爆出开始,各大媒体、宏观研究、金融机构纷纷打电话问及此事影响,是否会像当初"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一样,给中国养猪业带来一场"地震+海啸+核爆"般的影响。

最先措施:广州部分卖场下架双汇火腿肠“双汇肉品可能含有瘦肉精”的消息传出后,各大超市卖场一片紧张,对其场内销售的双汇猪肉产品进行紧急排查并急召供应商。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公司先将双汇火腿肠下架了。

”昨天,广州某大型连锁超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旗下超市没有销售双汇的冷鲜猪肉,但有双汇火腿肠销售,虽然供应商方面解释,供应给该超市的双汇火腿肠非央视曝光的问题厂家生产,但为了消费安全,该公司还是决定先行下架。

目前农业部、河南省畜牧局等政府部门也已经派人对“瘦肉精”事件展开调查。

同时河南相关部门也采取行动,河南省焦作市、新乡市、商丘市党委政府已经组织纪检、监察、公安、畜牧等多个部门,对涉案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截至目前,已经控制涉案人员14人,其中养猪场户负责人7人、生猪经纪人6人、济源双汇采购员1人。

经过调查,河南省畜牧局已经对6名涉及此事的违纪人员作出停职或开除公职处理,其中沁阳柏香镇动检站站长王二团、开票员王明利已被开除公职;孟州市涉案的防疫员田伟斌和检疫员李正付也被开除公职;商丘芒山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检疫员江光辉、谢学燕已停职检查。

3月31日上午,处在“瘦肉精”危机中的双汇集团在河南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集团董事长万隆再次向消费者致歉,并称双汇因“瘦肉精”事件受损超过121亿元。

之后双汇具体做了哪些行动呢?行动之一: 生猪逐头检验,确保100%安全从3月16日起,双汇集团实施生猪屠宰“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旨在从源头上确保100%安全。

案例思考题

案例思考题

一、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的商业伦理探讨
案例思考题:
(1) 简要陈述该事件的始末,双汇集团的万隆董事长处理危机的方式是否
符合企业伦理原则?
(2) 双汇“瘦肉精”事件中哪里发生了伦理争议? 你们认为为什么会发生伦理争议?
(3) 这个事件主要的利害关系人有谁?各利害关系人在这个事件中,各自受
到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4) 如果你是双汇集团的万隆董事长针对这个事件,提出至少两项可行的
解决方案,并分析你们提出的新解决方案,对于利害关系人伦有哪些有
利或不利的影响。

(5) 从你们提出的新解决方法中,讨论出其中一个方案当作你们解决此事
件的方法,并说明选择这个方案的原因。

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你如何看待三一公司的迁都行为?
2.发生在同城兄弟三一与中联之间的同城恩怨,其主要根源是什么?
3. 如果你是梁稳根,亦或者詹纯新,你将采取何种措施来避免同城兄弟的
祸起萧墙?。

双汇瘦肉精案例

双汇瘦肉精案例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1. 背景双汇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猪肉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然而,在2011年,双汇因使用瘦肉精被曝光,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和消费者的担忧。

瘦肉精是一种生长促进剂,被用于提高猪肉产量和质量。

然而,瘦肉精在人体内会转化为对健康有害的物质,因此在许多国家被禁止使用。

2. 过程2.1 曝光2011年7月,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放了一期关于瘦肉精的调查报道,揭示了双汇使用瘦肉精的问题。

报道中展示了一些双汇产品中检测出瘦肉精残留的结果,并采访了双汇的供应商和消费者。

2.2 调查报道一经曝光,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监管机构和媒体开始对双汇进行调查,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测和取证。

2.3 反应双汇迅速对此事做出回应,表示将全面配合调查,对涉及的产品进行召回,并承诺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

双汇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在媒体上发表了公开道歉的声明。

2.4 处理监管部门对双汇进行了严格的处罚,包括罚款和暂停生产等。

双汇还面临了巨大的声誉和品牌危机,市场份额大幅下滑,股价大幅下跌。

2.5 整改受到此次事件的教训,双汇加强了自身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并与供应商进行了重新评估和合作。

双汇还与监管部门密切合作,加强了对瘦肉精的监测和检测。

3. 结果3.1 影响双汇瘦肉精案例对双汇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双汇的品牌形象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其次,双汇的市场份额大幅下滑,许多消费者转而选择其他品牌的肉制品。

另外,双汇的股价也大幅下跌,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2 教训双汇瘦肉精案例给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企业敲响了警钟。

这次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行业在质量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对企业而言,这次事件也是一次宝贵的教训,提醒企业要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3 后续措施双汇在事件发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市场信任和品牌形象。

由双汇瘦肉精事件引发的思考

由双汇瘦肉精事件引发的思考

由双汇瘦肉精事件引发的思考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饲喂有“瘦肉精”的生猪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报道,事件随即引起广泛关注。

而双汇集团在其网站上就“瘦肉精”事件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深表歉意,并责令相关公司停产自查。

兽医出身的广东农之道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欧显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瘦肉精问题其实是行业的公开秘密,是多年的潜规则。

“在这个行业谁不知道。

”“事实上添加瘦肉精会给每头猪增加50元左右的养殖成本,但是不添加就卖不出去,猪贩子不收。

”欧显华指出,这其实就像面粉增白剂一样,因为消费者喜欢雪白漂亮的面粉,所以催生了面粉增白剂,消费者普遍都喜欢色泽鲜亮的瘦肉,所以也推动了瘦肉精的泛滥。

瘦肉精大量使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

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双汇这个中国最大的肉产品企业,被爆刻意采购添加瘦肉精的所谓精品猪。

此事一出,人们就联想到此前的三鹿。

两件糗事,何其相似!同为行业巨无霸,同样是在原料采购中弄虚作假,连添加的东西都非常相似,一种貌似可以增加原料品质的有害化学品,一个让牛奶看起来蛋白质含量高,一个让猪的瘦肉比例高。

虽然“瘦肉精”事件并未像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人死亡现象,但对于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市场信任感的打击,却不亚于三聚氰胺事件。

其实,食品事件还远不止这些。

农药超标的毒豇豆,地沟油事件,苏丹红事件,染色馒头等等。

4月中旬,又再次涌现“牛肉膏添加剂”,一种可让猪肉变“牛肉”的添加剂。

一瓶一斤装的牛肉膏可以让50斤猪肉全变成牛肉。

以猪肉为例,目前福州市场上,新鲜猪肉的价格为每斤13元左右,卤牛肉每斤35元,羊肉每斤要30元左右。

一次腌制50斤猪肉来冒充卤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

长期食用,则对人体有危害,甚至可能致癌。

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以致此起彼伏,甚至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似乎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有些人见利忘义,利令智昏,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二是有些职能部门不尽职,不负责,宽纵助长了制售伪劣食品的不法行为。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2篇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2篇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第一篇近年来,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加。

然而,2011年的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却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和恐慌。

这个事件不仅对于双汇集团造成了巨大的声誉损失,也给整个食品行业敲响了警钟。

瘦肉精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动物体内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然而,瘦肉精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

在中国,瘦肉精被严格禁止使用于食品生产中,而且在国际上也存在严格的限制。

然而,2011年,双汇集团却被曝光在其产品中检测出了瘦肉精成分,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不满。

该事件的曝光源于媒体的报道和消费者的投诉。

一位消费者在购买双汇集团的火腿肠后,在产品包装袋上发现了瘦肉精的相关信息。

此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和恐慌。

双汇集团随后迅速回应,表示将立即展开调查,并进行产品召回。

然而,公众对于双汇集团的回应并不满意,认为其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存在着缺陷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瘦肉精事件的曝光使得食品行业的监管机构不得不采取行动。

国家质检总局迅速派员对双汇集团展开了调查,并进行了相关产品的抽检。

调查显示,双汇集团存在着违规使用瘦肉精的行为。

随即,国家质检总局对双汇集团下达了罚款的决定,并责令其整改。

此外,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加大了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此次事件给双汇集团造成的声誉损失是巨大的。

在此之后,双汇集团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整和品牌重塑。

为了恢复消费者的信任,公司加大了对于食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力度,并与相关机构合作,加强食品安全的检测和控制措施。

透明度和质量控制成为了公司的核心目标,以重新树立起消费者的信心。

尽管该事件对于双汇集团而言是一次灾难,但它也给整个行业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任何违反食品安全规定的行为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此之后,监管机构在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的同时,企业也要自觉遵守相关规定,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自身的声誉。

内部控制 双汇“瘦肉精”事件引发的思考

内部控制 双汇“瘦肉精”事件引发的思考
监管部门虽然有责任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监管,但由于人力、物力等资源的 限制,往往无法对所有食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管。此外,监管部门与 生产者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关系,导致监管不力或监管不到位。
四、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1、损害消费者权益
1、损害消费者权益
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往往无法准确判断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从而购买到 劣质或有害的食品,损害了自身权益。
结论 本次演示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深入探讨了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内部控 制环境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发现,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具 有重要意义。为改进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改进建议
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希望本次演示的研究能为今后我国食品 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改进提供有益参考。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案例研究法,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深入剖析事件背后 的内部控制环境问题。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食品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环 境的理论框架;其次,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法,收集并整理企业、政府监管 部门和消费者对双汇“瘦肉精”事件的看法和意见;最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 分析,为改进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供有效建议。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和社会信任。其中,双 汇“瘦肉精”事件引起了广泛。该事件暴露出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 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本次演示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探讨我国食品生产企 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政府监管、消费者行为等方面,对 食品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足。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发生,凸显出内部控制 环境在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中的重要性。研究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可以提高 企业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的能力,有利于企业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双汇瘦肉精问题
自从央视报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健康猪”真相》曝光河南济源“双汇瘦肉精”问题以来,经过媒体的宣传,在社会上吵得沸沸扬扬,闹的人心惶惶。

3.15当晚曝光济源双汇瘦肉精问题,许多人都难以置信,自从毒奶粉三鹿因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检测含量,欺骗消费者,毒害儿童,最终导致走向毁灭,我们以为双汇不会步三鹿的后尘,但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济源双汇确实添加了瘦肉精,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骚动。

双汇作为全国最大的肉类品牌,却出现了瘦肉精这样的问题,这对双汇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冲击,虽然仅仅是济源双汇,但作为漯河双汇的下属公司,济源双汇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漯河双汇也难辞其咎。

双汇瘦肉精问题的曝光,首先做出应对的是经销商,全国各大超市将双汇产品统统下架,这这无疑给江苏雨润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

超市采取这样的对策,这也是顺应时宜,即使不下架,也不会再有顾客去买双汇。

双双汇瘦肉精问题无疑是对双汇公司致命的一击,在瘦肉精被曝光后,双汇公司高层领导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核实瘦肉精问题。

后经核实,央视所曝光内容属实,相信漯河双汇领导肯定也是相当震惊,面临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关头,漯河双汇深知三鹿毁灭的原因,双汇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三鹿?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的时刻。

双汇领导层要做的就是拯救双汇,随后双汇召开万人道歉大会,其董事长万隆鞠躬道歉,称其双汇公司短短十日之内市值损失将近两百亿,把事故的原因推给养殖户,但人民群众并不买双汇的帐,认为万人道歉大会只是作秀,完全是政府公关手笔,在会上请一些经销商即兴发言,多位经销商表示对双汇依然充满信心。

一位辽宁经销商最后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荒谬至极。

随后,双汇又在重庆等地超市上架,其区销售经理在超市大嚼火腿肠,以证明双汇产品绝无添加瘦肉精,但却引来围观群众鄙夷的目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再后双汇又动用巨款用于食品检验环节上,发誓要双汇成为人们所信赖的产品。

双汇所采取的一系列补救措施,全部只为不让双汇成为下一个三鹿,保住双汇这个品牌。

双汇这一系列痛改前非的举动,却未能换取人们以及社会的认可。

双汇瘦肉精问题曝光后,人们人心惶惶,“双汇冷鲜肉,安全放心”,而如今却闹心,很多人害怕双汇,发誓以后不再买双汇产品,这是对双汇信任的缺失,认为双汇这样的大公司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可原谅,应该和三鹿一样毁灭。

信失于民,估计双汇的前景也不好到哪里去,双汇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双汇瘦肉精问题出现以后,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派农业部到河南双汇检验核实,监督双汇生产检验过程,严格规范并将此事追查到底,给人民一个交代。

双汇又公布7条食品安全保障路线。

各地畜牧局加强管理瘦肉精,未经检验的产品不予审批。

为了惩治瘦肉精犯罪,网上将公开审理此案件。

“双汇瘦肉精”让我们不禁反思,政府的监管力度如此不到位。

我们可想而知,在瘦肉精事件中,由于检验瘦肉精成本较高,一些检疫站只要稍微给点钱就可以检疫合格。

猪肉瘦肉率较高可以卖个好价钱,于是就有人研制瘦肉精,瘦肉精一公斤即可获利近万元,可见其利益熏心,中国生产瘦肉精令国外人相当震惊。

同时政府一些部门的玩忽职守,也可以给瘦肉精一个走进人民餐桌的机会。

3月15日以后,双汇集团抱着对消费者负责、对公众负责、对政府负责的态度,召开30多次专项会议部署整顿、反省管理、堵塞漏洞,努力修复消费者对双汇产品的信心。

当前,我们一是依法组织生产,重新学习、贯彻各种法规标准1600多个,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内控体系,落实到集团每一个工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人的工作中;二是实行生猪在线逐头检验,原辅料进厂批批检查,增加费用3个多亿保安全;三是强化源头控制,治理和整顿采购供应环节,确保不合格的生猪和原料不接收、不进厂;四是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强化监管,建立举报制度严查食品安全不诚信行为,确保双汇产品安全可靠;五是实行开放式办厂,欢迎广大消费者、媒体和政府部门走进工厂参观考察、检查和指导,同时引入中检集团做为第三方进行专业化的监督和服务,确保双汇产品安全放心。

“3.15”事件发生以后,对双汇集团的生产、经营和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随着企业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和全国103个地区对双汇产品检测合格结果的公布,市场信心逐渐恢复,产品陆续恢复上架销售,目前肉类日销量上升到5000吨,营业收入达到9000万元左右,但距3?15以前的正常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

济源双汇发生的危机事件,对双汇集团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

作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双汇应当有着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在历经了这次生死考验之后,双汇一定将“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理念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身上,将企业的质量内控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我们的产品始终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对产品质量负责到底,让消费者放心和安心。

我认为要保证我们的饮食安全问题,首先应该提高全民素质加强道德培养,提高全民道德素质,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从根本上杜绝这些不法行为;在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市场投入资金,切实做好市场监督,安全生产,对于严重危害人类饮食安全的企业应严厉惩罚;再次建立食品安全法,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规范市场食品安全管理;最后应该改善检验食品的方法,减少检验时间,降低检验成本。

李志丹200948450310
常大为200948450309
康博翔200948450311
肖万意2009484503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