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事件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节目的曝光,河南孟州等地使用瘦肉精喂猪,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当地的动物检疫机构形同虚设。
“毒肉”不仅进了南京的菜场,还被顺利地卖到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公司。
而双汇所宣称的“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的检测。
双汇,国内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上了黑名单,不啻一场行业地震。
“瘦肉精”“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如果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的确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
国内外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
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瘦肉精”9年前已被禁用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
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对使用“瘦肉精”养殖生猪,以及宰杀、销售此类猪肉的,将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规定表明,只要生产或者销售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即使没有造成人身损害后果,也可要求10倍赔偿。
之前的“瘦肉精”事件2001年,包括北京、天津在内九个省市的23家养殖场被发现违规使用盐酸克伦特罗。
2002年,广州某饲料生产公司违规添加“瘦肉精”导致480多人中毒。
涉案饲料公司经理林清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2006年,上海连续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波及全市9个区300多人。
同年,江西有12人因制售使用“瘦肉精”被刑事拘留。
2009年,广东商贩从湖南买入的问题猪肉导致70余人出现中毒症状……存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层出不穷,中央和各级政府重视力度不可谓不大,投入精力不可谓不大,可为什么还总是有那么多耸人听闻的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我想主要有一下几方面原因:(一)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意识缺乏,有违规使用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现象;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存在无知消费、模糊消费、便宜消费三种消费理念;监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部分执法部门存在“有利”就管,“无利”不管的倾向;社会公众参与意识不浓,对发现的假冒伪劣食品或侵权事件,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双汇与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第二届案例分析大赛案例分析报告书题目:双汇与瘦肉精事件分析参赛团队名称参赛队长参赛组员指导老师团队联系方式一、双汇集团介绍--------------------------------------------------------------------------------- 2(一)双汇集团简介 ------------------------------------------------------------------------ 3(二)双汇集团发展历程 ------------------------------------------------------------------------ 3(三)双汇企业文化 ------------------------------------------------------------------------ 5二、双汇经营环境分析------------------------------------------------------------------- 5(一)行业市场分析 ----------------------------------------------------------------------------------- 5行业内部分析:------------------------------------------------------------------------------ 5(二)双汇企业竞争力分析--------------------------------------------------------------------------- 5(三)双汇产品分析: -------------------------------------------------------------------------------- 5一、“碰”出来的机会。
双汇“瘦肉精”事件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危机公关案例分析事件缘由:去年,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将我国最大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卷入“瘦肉精”漩涡之中。
报道声称,河南孟州等地采用违禁动物用药“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流入了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
因为卷入“瘦肉精”丑闻,目前处于风暴眼中的济源双汇公司已于3月16日停产整顿。
肉制品行业又一次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同时也激增了中国居民消费者对食品行业食品安全的更加不信任。
中国消费者的身心本来就几经折腾,夹在国产奶粉与洋品牌奶粉之中还肝火正旺,现在“瘦肉精”门又卷土重来,中国肉制品行业也接受严峻的生存考验。
双汇产品已经在一些城市的超市大规模撤柜,并开展一系列补救措施,然而品牌信誉度却难以挽回,双汇产品在全国遭遇销量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双汇集团简介: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视频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
目前,总资产60多亿元,员工50000人。
年屠宰生猪1500万头,年产肉制品100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54位。
瘦肉精事件回顾:2011-03-15 双汇被爆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2011-03-16 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2011-03-17 商务部派出督导组前往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高管被免,产品收回;2011-03-19 国务院派人督查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过场;2011-03-20 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2011-03-21 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患2011-03-22 济源双汇公司确认 17 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查“瘦肉精”事件,严肃究责2011-03-23 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2011-03-25 河南“瘦肉精”肇事来源基本查明,发现3个制造窝点;2011-03-30 农业部排查称河南瘦肉精事件属于个案;2011-04-01 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二度致歉,拟引入第三方检测产品2011-04-10 双汇瘦肉精“万人道歉大会”系公关公司策划双汇危机公关:(1)三次万人职工大会处在“瘦肉精”危机中的双汇集团在河南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集团董事长万隆再次向消费者致歉,并称双汇因“瘦肉精”时间受损超过121亿元。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第一篇: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xxxxx一、案例情况据央视新闻频道今日播出的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中指出,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
节目中曝光济源双汇存在“瘦肉精”猪肉问题。
河南孟州、沁阳、温县等地一些添加“瘦肉精”养殖的生猪(俗称“健美猪”),也都卖到了济源双汇。
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继新华社播出《“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后,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3月21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河南实地督促案件查办,查看生猪养殖和屠宰环节,调查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履职情况,指导责任追究工作。
二、企业基本概况及运行状况华北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资产1.7亿元,拥有职工1000多人,主要生产经营火腿肠产品系列、速冻产品系列、牛羊肉产品系列,年工业总产值达3.7亿元。
目前,公司拥有铁路专线4条,5000吨级冷库两座,活牛、羊屠宰线2条,现有高温火腿肠生产线,水饺生产线,肉串生产线、肉片生产线和汤圆生产线45条,年产火腿肠系列产品、牛羊肉系列产品、速冻系列产品达4万吨。
公司依托双汇集团在质量、品牌、管理、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在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政府以及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来取得较大的发展,已确立了在科研开发、产品认证、环境保护、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地位。
目前已投资300多万元建立拥有20人的食研所一个,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出口质量认证、QS安全食品认证,产品质量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地区金奖。
现在公司产品已经覆盖华北市场及全国各地市场,有些产品并出口到了东南亚、中亚、港澳地区产销率达100%。
有关双汇瘦肉精事件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公关分析双汇瘦肉精事件始末2011-03-15双汇被曝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2011-03-16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2011-03-17商务部派出督导组赴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正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济源双汇高管被免产品收回2011-03-19国务院派员督察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走过场2011-03-20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2011-03-21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患2011-03-22济源双汇公司确认17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查“瘦肉精”事件严肃究责2011-03-23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2011-03-25河南“瘦肉精”肇事来源基本查明发现3个制造窝点2011-03-30农业部排查称河南瘦肉精事件属于个案2011-04-01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二度致歉拟引入第三方监测产品2011-04-02双汇瘦肉精自检率仅为规定1/10 监管漏洞惊心2011-04-10协会称双汇瘦肉精“万人道歉大会”系公关公司策划2011-04-16双汇发展19日复牌将公告“瘦肉精”事件核实情况2011-04-19双汇复牌首日无量跌停中长期看空还是看多取决市场2011-04-215机构席位抛售双汇13亿元深圳游资接货3亿搏反弹2011-04-22双汇公告隐瞒关键数据律师称已涉嫌虚假陈述2011-04-23双汇危机导致发货量骤降或至少损失20亿元2011-04-24双汇承认隐瞒退货承诺律师:应承担误导责任为何猪肉里面要添加瘦肉精?它作为一类药物,而不是一种特定的物质,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药物添加剂。
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叫做“瘦肉精”。
在中国,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则是指克伦特罗。
它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
双汇瘦肉精事件浅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浅析一.事件概述3月15日上午9时许,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节目曝光了“养猪户添加违禁药‘瘦肉精’,监管部门收钱放行,经纪人联络其中,下游厂家有意收购”的乱象。
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等地,用“瘦肉精”喂出来的“健美猪”,钻过当地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
每头猪花两元钱左右就能买到号称“通行证”的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再花上一百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无需检测“瘦肉精”,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有了这张证明,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健美猪”就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南京市场销售。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用瘦肉精喂食的猪,还堂而皇之地流入了肉食行业的龙头老大、以“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著称的河南双汇旗下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按照该公司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知名企业为逐利置公共安全于不顾,养殖、贩运、屠宰和销售等四大环节的监管部门对违禁药品一路绿灯,蚕食着公众对涉事企业的信任以及食品安全领域政府部门几近透支的公信力。
节目播出后,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午后即跌停,当晚,双汇发展还发布了停牌公告。
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
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对使用“瘦肉精”养殖生猪,以及宰杀、销售此类猪肉的,将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而此次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却让我们发现这家被公众广泛认知的500强企业竟然成了监管的漏洞,国家监管部门有法可依却监管不严?而频频发生的视频安全问题似乎折射出监管之外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二.多角度分析养殖户角度目前生猪生产存在的问题:1、市场风险较高,大户缩小规模,散户观望。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案例分析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一) 双汇集团简介双汇集团(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目前总资产达200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位。
双汇集团是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国12个省市建有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有8000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送到全国各地。
双汇集团在日本、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建立办事机构,开拓海外市场,每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
双汇集团坚持用大工业的思路发展现代肉类工业,先后投资40多亿元,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4000多台套,高起点、上规模、高速度、高效益建设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为主,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主业突出、行业配套的产业群。
此次涉事企业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18日,由双汇集团独资设立,注册资本9000万元。
2009年6月,双汇集团对其增资,增资后注册资本为2亿元。
涉及年屠宰生猪150万头,年低温肉制品3.3万吨。
(二)双汇“瘦肉精”事件1、“瘦肉精”的危害“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它通常是指盐酸克伦特罗,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类似药物还有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
将这一类物质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从而降低成本。
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早在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中添加“瘦肉精”。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公关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公关分析一、双汇“瘦肉精”事件回顾2011年3月15日,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央视报道,据销售人员介绍,他们店里销售的猪肉基本上都是济源双汇公司屠宰加工的,严格按照“十八道检验”正规生产,产品质量可靠。
然而,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宋红亮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而且收购价格比普通猪还要贵一些。
这种猪停喂“瘦肉精”一周后,送到他们厂里卖的时候就不容易被查出来。
针对此事件,双汇集团3月16日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对于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双汇集团深表歉意,并责令相关公司停产自查。
尽管双汇已经为济源双汇向公众道歉,但在多个场合,该集团高管却强调自己是“代人受过”,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生猪养殖业秩序混乱和动物检验检疫标准“过于宽松”。
双汇掌门人万隆称,“瘦肉精”事件与“三聚氰胺”事件,有着本质的区别,“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济源双汇的猪源是在流通环节因为把关不严流入的,“瘦肉精”是别人所为。
万董事长认为,“如果政府坚持治理,遇上瘦肉精就抓,每个月公布一次瘦肉精检测结果,企业就不会有那么高成本。
”3月31日上午10时,双汇集团在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双汇董事长、71岁的万隆鞠躬道歉。
会上,双汇集团特别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全国各地经销商“即兴”发言,多位经销商表示对双汇依然充满信心。
一位来自辽宁的经销商最后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被主席台上的万隆连摆手叫停。
但是就在这一场“气势磅礴”的万人道歉会上,万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又摆了一个大大的乌龙,似乎是全国最大的愚人节笑话。
双汇集团在自己费尽心思准备的隆重道歉大会上,其最惹眼的会标上双汇的拼音字母却出现最不应该出现的拼写错误,“SHUANGHUI”被拼成了“SHAUNGHU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双汇瘦肉精事件分析.摘要:全球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日前发布了“2010年全球幸福度调查”数据。
在此次民调涉及的124个国家当中,中国人的幸福度排名第92位;88%接收调查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的生活远离“美满幸福”的标准,其中生活成本和房价上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让人不安的食品安全是导致民众幸福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物价、房价和食品安全位列居民最关注的十大热门话题前三位。
如果说物价、房价只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反映在某个特定阶段的价格表现,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却是由来已久却难以根治的痼疾。
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早已变得麻木和无奈,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当面对这一幕幕丧失道德和法制基准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我们应该全面反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不足。
相比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建立起来的世界瞩目的成就和光辉文明,食品安全方面的落后和差距是巨大的。
2011年3月15日,据央视报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随处可见,但却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瘦肉精”肉可致人患瘤。
瘦肉精事件发生以后,再一次的挑动这国人的神经。
关键词:双汇、瘦肉精、公关危机、食品安全双汇集团介绍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在全国18个省市建设了加工基地,集团旗下子公司有:肉制品加工、生物工程、化工包装、双汇物流、双汇养殖、双汇药业等。
目前总资产100多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产肉类总产量300万吨,年屠宰生猪能力2000万头、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0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中,双汇品牌价值196.52亿元。
在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0位。
双汇集团是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国12个省市建有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有8000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送到全国各地。
双汇集团在日本、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建立办事机构,开拓海外市场,每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
双汇集团坚持用大工业的思路发展现代肉类工业,先后投资40多亿元,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4000多台套,高起点、上规模、高速度、高效益建设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为主,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主业突出、行业配套的产业群。
双汇集团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每年消化3000万头生猪、50万头活牛、20多万吨鸡肉、5万吨鸡蛋、5万吨植物蛋白,通过养殖业年转化粮食800多万吨,带动周边养殖业、饲料业、屠宰加工业实现产值400多亿元,间接为150多万农民提供了就业。
集团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为主要产业,旗下涵盖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配套产业群。
双汇集团发展目标是,使双汇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
“十一五”末屠宰生猪达到2500万头,肉制品150万吨,肉类产量进入世界行业前三强,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为“十二五”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打下基础。
此次涉事企业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18日,由双汇集团独资设立,注册资本9000万元。
2009年6月,双汇集团对其增资,增资后注册资本为2亿元。
2009年,公司的生猪屠宰量为26万头,约占集团屠宰量的2.16%。
瘦肉精简介它作为一类药物,而不是一种特定的物质,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药物添加剂。
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叫做“瘦肉精”。
目前,能够实现这种功能的物质是一类叫做β-兴奋剂的药物,比如在中国造成中毒的克仑特罗和美国允许使用的莱克多巴胺/又译雷托巴胺。
瘦肉精在上海曾经引发了几百人的中毒事件。
而在台湾,由于从美国进口的猪肉里含有瘦肉精,几乎挑起一场政治争端。
由于西方国家一般不消费动物内脏(内脏特别是肝脏则会残留瘦肉精),因而,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瘦肉精这类物质的使用是合法的。
在中国,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则是指克伦特罗。
它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
其它这样类似药物还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同样能起到“瘦肉”作用、却对人体健康危害过大,因而造成安全隐患。
它们也因而在全球遭到禁用双汇瘦肉精事件始末•2011-03-15双汇被曝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2011-03-16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2011-03-17商务部派出督导组赴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正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济源双汇高管被免产品收回•2011-03-19国务院派员督察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走过场•2011-03-20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2011-03-21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患•2011-03-22济源双汇公司确认17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查“瘦肉精”事件严肃究责•2011-03-23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2011-03-25河南“瘦肉精”肇事来源基本查明发现3个制造窝点 2011-03-30农业部排查称河南瘦肉精事件属于个案•2011-04-01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二度致歉拟引入第三方监测产品•2011-04-02双汇瘦肉精自检率仅为规定1/10 监管漏洞惊心•2011-04-10协会称双汇瘦肉精“万人道歉大会”系公关公司策划•2011-04-16双汇发展19日复牌将公告“瘦肉精”事件核实情况•2011-04-19双汇复牌首日无量跌停中长期看空还是看多取决市场•2011-04-215机构席位抛售双汇13亿元深圳游资接货3亿搏反弹•2011-04-22双汇公告隐瞒关键数据律师称已涉嫌虚假陈述•2011-04-23双汇危机导致发货量骤降或至少损失20亿元•2011-04-24双汇承认隐瞒退货承诺律师:应承担误导责任。
••.各方对此事态度•国家部门:官方最先给出明确应对举措的是农业部,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切实加强监管,并立即派出督查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针对此次新闻报道中反映的问题,农业部将在彻查的基础上,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随后向社会公布结果。
然而,这一应对举动并未在网民中引发共鸣。
•在部委方面,继农业部派出督察组后,另一主管部委——商务部也出台举措,商务部的这一举动获得的反响不一,有网友希望藉此彻查,也有网友认为官方反应迟钝。
•河南省委、省政府15日便出台相应措施严查“瘦肉精”猪肉,并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5项具体措施•公众反应:公众有最初的惊讶转为愤怒,联系到年前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使人们对于所谓的官方回应报以极度的怀疑。
甚至有网友这样说:“不知从何时开始,监管部门似乎变成了媒体的下属单位,由媒体先发现问题,然后监管部门立马行动,表示十分重视‘第一时间责成’有关部门‘严肃查办’,早干什么去了?可恼,可恨,可悲。
”表明消费者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
双汇内部反应•3月15日,双汇集团应对举措则略显举棋不定。
双汇集团副总经理杜俊甫表示,农业部对瘦肉精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双汇集团同样一直对瘦肉精有严格的管理和检测规定,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所以集团一定会严格核实,了解具体实情,并承诺一定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 3月16日午时,双汇发布官方声明,推翻了前一日“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的说法。
声明称,“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对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双汇集团深表歉意。
”这意味着双汇官方承认了“健美猪”流入的事实。
•3月17日,双汇方面一系列举措似乎表明想要扭转被动局面。
•3月24日以来,双汇集团一再表示“不惜成本对生猪屠宰实施‘瘦肉精’在线逐头检测,确保生猪100%全检,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放心产品,并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
3月31日双汇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包括双汇集团所有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部分新闻媒体等万人参加,双汇再次致歉并公布整顿举措双汇危机公关• 1 .三次万人职工大会•处在“瘦肉精”危机中的双汇集团在河南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集团董事长万隆再次向消费者致歉,并称双汇因“瘦肉精”事件受损超过121亿元。
半个月影响销售额15亿• 2 双汇领导大嚼火腿•双汇产品因瘦肉精事件下架20多天后,区域经理为证明自己的东西没问题而现场大吃火腿肠,算是典型的危机公关。
只要我们细心来审视双汇的危机公关就不难发现:无论是集团内部召开的万人大会上喊出的“万总万岁”、“双汇万岁”;还是集团准备抛出投资200亿计划;抑或是此事件中双汇经理在超市亲自嚼火腿肠,人们似乎都并未感到双汇集团面对错误的真诚态度。
似乎,双汇所有的举动都是为了重新上架,继续占有市场而谋取和巩固企业利益。
可双汇集团是否清楚,“东山再起”的前提是勇敢而务实地正视错误,改过自新,恢复消费者对双汇集团的信心和价值期待。
• 3 大规模销毁生猪肉• 4 发表道歉信•双汇危机公关效果分析就“双汇道歉”这一公关策划案例来说,存在多处败笔:其一,道歉诚意与民意期待有很大距离。
从表面上看,这次策划迎合了民意———民意希望看到双汇道歉。
然而,从万人道歉大会的表现来看,诚意明显不够。
民意希望双汇反思深刻、道歉真诚、整改到位,而双汇呢,道歉的诚意明显不够———相关批评文章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其二,道歉大会似乎变成了娱乐大会。
大家知道,万人道歉大会最滑稽的一幕是经销商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
一个企业刚刚有些名气有些实力就出现了问题产品,何谈“万岁”?毫无疑问,道歉本来是非常严肃的一种行为,但因为高喊“万岁”,让人反而乐了起来,产生了戏剧效果。
这显然与道歉的主题格格不入其三,道歉的对象理应是广大消费者,但此次道歉大会云集了职工和经销商,更像是向职工和经销商道歉。
而且,双汇万人道歉大会也像是一次热热闹闹的“家族聚会”,淡化了道歉。
看上去让上万人参加道歉大会,一是想把人数多作为亮点;二是想让这些人扮演“人证”的角色。
但我以为,这个道歉大会似乎与消费者关系不大。
人民时评:危机公关不是“丑闻消音器”双汇的万人道歉大会没有请消费者代表参加,大谈企业损失,还声嘶力竭地大喊“双汇万岁”,种种迹象显示,双汇的道歉诚意不足,私心太重,很像一场危机公关秀,对此,很多人都提出了鲜明的质疑,但质疑归质疑,大家没有证据,只能猜测,只能凭借着一些现象做出个人的判断,说实话,民众尽管非常不满,对双汇的道歉还是抱有一些侥幸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