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公关分析
双汇瘦肉精危机公关报告

双汇“瘦肉精”事件危机公关处理的调查报告营销3092 李国庆一、调研概述1、背景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目前总资产约60多亿元,员工4万多人,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建有二十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能力1500万头、年销售冷鲜肉及肉制品200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2011年3月被曝收购“有毒”肉,并被停牌调查。
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中指出,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
济源公司是集团下属分公司,主要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连锁店和加盟店。
3月15日,双汇集团就“瘦肉精”猪肉事件做出回应,声明称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下属子公司,对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双汇集团深表歉意,并责令济源工厂停产自查。
双汇集团回应说“他们对于肉制品质量有非常严格的把关和审查过程,“每批生猪屠宰前都要进行检验,也包括对瘦肉精的检测”。
目前公司已经派人前往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调查,等详细检测报告出来后,近期将向社会公布。
3月15日晚间,双汇发布正式公告称,济源双汇是双汇正在实施的重大资产重组中的拟注入资产,公司正就媒体所报道的内容向相关方进行核实。
由于该事项存在不确定性,从2011年3月16日起双汇发展将停牌,待相关事项核实清楚后复牌。
双汇集团17日晚间在其官方网站再次发布公开声明。
声明称,双汇集团决定,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把食品安全落实到每一天。
双汇集团17日晚间再次发表公开声明:要求涉事子公司召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处理。
声明还说,为消除广大消费者对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的疑虑,要求济源双汇收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处理。
同时,对济源双汇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采购部长、品管部长予以免职。
声明最后表示,济源双汇公司将继续停产整顿。
自3月16日起,双汇集团下属所有工厂除继续按照国家标准检验外,还将对生猪屠宰实施“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
双汇危机公关

双汇“瘦肉精”事件危机公关策划书一.事件介绍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流入了双汇集团子公司。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生猪。
媒体报道后,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查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二.事件分析瘦肉精的添加在中国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国际上有统一的瘦肉精添加标准,这使中国的不法厂商有机可乘,相关监管部门也无从监管,但在消费者的意识中,瘦肉精是不能添加在猪肉里的,这比国际标准更要严格,所以这次事件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必然的。
央视的3·15晚会是全国最权威、传播最广泛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节目,有其强大的影响力,双汇瘦肉精事件在这样的节目中曝光,说明了事情的严重性,应引起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双汇集团的业绩和重组都会受到此事件的影响,此次“瘦肉精”将吞噬掉双汇集团年销售收入的五分之一,甚至接近四成,也会为双汇发展正在进行中的重组慢下隐患,使双汇的品牌受到重创。
但是,济源双汇无论是生猪屠宰量还是低温肉制品产量,所占的比重都是最小的,双汇的销售点遍及全国,产品原材料都在当地选购,对其他销售点的不大,而且冷鲜肉的大品牌本来就少,瘦肉制品是必需品,消费者在超市里并没有多少品牌可以选择。
三.公关目标消除消费者对双汇的猜疑和误解,重塑双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协调与消费者的关系,帮助双汇度过消费者信任危机,巩固双汇在整个冷鲜肉行业里的龙头位置。
四.危机公关策划实施1.立即关闭违规的济源分公司,召回不合格产品。
双汇集团高层应出面组织成立专门的事件调查小组,对整个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对有关的涉案人员进行处理,针对消费者制定切实可行的赔偿制度,直至召回所有的不合格产品。
2.申请农业部、卫生部尽快对双汇集团所有子公司进行全面的瘦肉精检测(在确保其他子公司的产品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并尽快出具检查报告,同时邀请各家媒体特别是央视,对其过程进行全程报道,强调双汇瘦肉精事件只是济源分公司的问题,并不能代表整个双汇形象,以引导消费者对双汇集团正确认识。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第一篇: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xxxxx一、案例情况据央视新闻频道今日播出的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中指出,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
节目中曝光济源双汇存在“瘦肉精”猪肉问题。
河南孟州、沁阳、温县等地一些添加“瘦肉精”养殖的生猪(俗称“健美猪”),也都卖到了济源双汇。
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继新华社播出《“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后,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3月21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河南实地督促案件查办,查看生猪养殖和屠宰环节,调查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履职情况,指导责任追究工作。
二、企业基本概况及运行状况华北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资产1.7亿元,拥有职工1000多人,主要生产经营火腿肠产品系列、速冻产品系列、牛羊肉产品系列,年工业总产值达3.7亿元。
目前,公司拥有铁路专线4条,5000吨级冷库两座,活牛、羊屠宰线2条,现有高温火腿肠生产线,水饺生产线,肉串生产线、肉片生产线和汤圆生产线45条,年产火腿肠系列产品、牛羊肉系列产品、速冻系列产品达4万吨。
公司依托双汇集团在质量、品牌、管理、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在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政府以及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来取得较大的发展,已确立了在科研开发、产品认证、环境保护、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地位。
目前已投资300多万元建立拥有20人的食研所一个,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出口质量认证、QS安全食品认证,产品质量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地区金奖。
现在公司产品已经覆盖华北市场及全国各地市场,有些产品并出口到了东南亚、中亚、港澳地区产销率达100%。
双汇瘦肉精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六)
• 让权威部门为自己说话,双汇集团经过这 件事以后有了更多的消费者作为我们的检 测专家,有了更好的标准之后在主动联系 媒体,让媒体为自己说话,必要的时候在 让消费者为自己说话。在稳定了公众情绪 后借助媒体与相关部门进行危机公关,比 如发布企业的改正进程,不会对消费者造 成太大危害等,消除消费者的不满情绪, 博取同情,而后尽快让事件过去。
危机公关(四)
• 双汇集团以后在管理上严格要求,将进一 步强化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确保食 品安全。取消以前集团自检标准(通过化 验生猪尿样)即按照千分之4.5的比例 抽检,以后企业按照普查的标准来实行。
危机公关(五)
• 双汇集团与全体员工进行沟通,让大家了 解事件细节,以便配合进行危机公关活动, 比如保持一致口径,一平息其不满的情绪,比如开通专线电话 接听相关投诉,负责人亲自慰问与会见受 害人等。接下来就是与媒体进行沟通,必 须第一时间向媒体提供真实的事件情况及 随时提供事件发展情况,因为如果你不主 动公布消息媒体和公众就会去猜测,而猜 测推断出的结论往往是负面的。
双汇“瘦肉精”事 情
——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一)
• 由双汇集团的董事长万隆召开记者招待会, 就”瘦肉精“事情公开道歉,承认以前的济 源双汇屠杀的猪有些含有“瘦肉精”。济 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下属的子 公司。同时集团研究决定济源双汇公司停 产自查,并派出集团高层领导驻济源双汇 公司进行整顿处理,对济源双汇总经理、 主管副总经理、采购部长、品管部长免职 。
危机公关(二)
• 双汇集团要求下属所有工厂,进一步 加强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质 量控制。真正做到“十八道检验”。 所有工厂除继续按照国家标准检验外, 对生猪屠宰实施“瘦肉精”在线逐头 检验给消费者看。
双汇在瘦肉精危机事件中所采取的公关措施

双汇在瘦肉精危机事件中所采取的公关措施双汇在瘦肉精危机事件中所采取的公关措施1、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表明态度3月15日当天晚上,万隆从北京回到漯河,连夜召开会议,直到到3月16日早晨五点半才结束。
16日双汇发表声明致歉,声称: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河南双汇集团下属的分公司,对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双汇集团深表歉意。
声明虽短,但也表明双汇集团承认了事实,也给社会一个交代,而不是一味逃避现实。
快速作出回应,坦诚告知,表明双汇足够重视这次风波。
2、三大会议,渲染诚意,以挽救风波后患双汇三大规模会议,包含了产品质量自检和向公众致歉。
尽管三大会议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这种公关炒作手段还是很经典。
从自我检测、销售商的商讨、万人致歉,可以看出,双汇集团利用规模致歉来渲染态度诚意,制造预期效果。
3、创立纪念日,铭记惨痛教训双汇将3月15日定为自己食品安全日这一举措很实在。
比起千言万语的悔悟,不如行动来的实在,来的深厚。
一来既体现出自身歉意和觉悟意识,二来,表明这个惨痛教训会铭记在心,而不是过眼云烟,熬过了这次危机,就一劳永逸了。
4、双汇领导大嚼火腿双汇产品因瘦肉精事件下架20多天后,区域经理为证明自己的东西没问题而现场大吃火腿肠,算是典型的危机公关。
只要我们细心来审视双汇的危机公关就不难发现:无论是集团内部召开的万人大会上喊出的“万总万岁”、“双汇万岁”;还是集团准备抛出投资200亿计划;抑或是此事件中双汇经理在超市亲自嚼火腿肠,人们似乎都并未感到双汇集团面对错误的真诚态度。
似乎,双汇所有的举动都是为了重新上架,继续占有市场而谋取和巩固企业利益。
可双汇集团是否清楚,“东山再起”的前提是勇敢而务实地正视错误,改过自新,恢复消费者对双汇集团的信心和价值期待。
5、针对媒体沟通,避免非专业人员接受采访俗话说“祸从口出”一句不谨慎的话,就可能成为攻击的对象。
在双汇紧急形势下,更不能添乱。
如何做到口风统一,也是公关注意的重点。
从双汇事件谈食品危机公关

浅析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危机公关食品安全和食品危机从来没有像近几年这样,引起中国政府和社会如此强烈的关注;媒体对食品安全的报道,也从来没有像近两年这样,受到公众如此热切的关注。
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抛出一枚食品安全重弹,曝光了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全社会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了食品安全危机上。
食品安全作为关系社会公众健康安全的最基本要素,每一次食品安全的危机事件都有可能被放大,甚至威胁到食品企业的存亡。
从食品企业的角度出发,在遵从食品生产标准、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如何应用危机公关,把食品安全危机对公众和自身的危害降到最低,就成了重中之重。
新闻曝光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是河南双汇集团下属的分公司,主要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自己的连锁店和加盟店。
据销售人员介绍,他们店里销售的猪肉基本上都是济源双汇公司屠宰加工的,严格按照“十八道检验”正规生产,产品质量可靠。
然而,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风波一起,双汇股价午后一路下行至跌停。
双汇集团表示要积极彻查此事,给消费者一个答复。
由此,双汇开始了其危机公关。
在2010年3月31日上午10时,双汇集团在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双汇董事长、71岁的万隆鞠躬道歉。
但是,这次道歉大会遭到了许多网友的质疑。
会上,双汇集团特别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全国各地经销商“即兴”发言,多位经销商表示对双汇依然充满信心。
一位来自辽宁的经销商最后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被主席台上的万隆连摆手叫停。
一些评论则质疑,这种做法显然将严肃的反思搞成了闹剧。
“竟然没有消费者代表,也没提购买了问题产品的消费者该怎么办。
”一些分析人士质疑,虽然大会打着“消费者旗号”,现场主席台背景板上还写着“生死攸关的考验,刻骨铭心的教训”的标语,但是真正面临“生死攸关考验”的消费者却被遗忘了。
显然,这次大会的效果收效甚微。
自今年3月央视曝光了双汇旗下子公司济源双汇违规使用含“瘦肉精”的生猪原料后,双汇把责任归至济源双汇一家身上。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危机公关活动策划书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危机公关活动策划书一、前言3.15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导致双汇食品销售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更重要的是,双汇的品牌美誉度也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双汇用20多年时间铸就的放心肉品牌受到质疑,损失难以估量。
在此情况下,双汇要打消消费者对双汇产品的抵触、恐慌心理已势在必然。
二、调查分析(一)优势作为肉食品企业的龙头老大,主要业务集中在屠宰和肉制品加工销售两个相邻的产业环节上,双汇集团合计拥有1500万头左右的年屠宰能力。
公司的产品结构也很完整、均衡。
公司现仍以加快低温肉制品和冷鲜肉的扩产上量为工作重点,加快自有生猪基地的建设和禽肉等新产品的开发,强力开拓低温肉制品和冷鲜肉市场。
在优秀海归CIO领衔的团队数年如一日的建设下,年销售额超过300亿元的双汇集团,具有业内领先的定制化信息管理系统,有很强的低成本外延扩张潜力。
(二)问题点现在央视中曝光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收购使用含“瘦肉精”猪肉的事实。
据了解,食用这种猪肉产品,将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入人心,“瘦肉精”事件将影响到双汇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对其产品安全产生质疑,品牌忠诚度降低,一些区域经销商要求退货,部分市场下架,销售额大幅下降,各种各样的谣言与攻击也铺天盖地而来,双汇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三)机会点现已查明出现问题的是双汇集团下属的子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这间公司的产品现已全部召回,公司也已关闭,所有涉嫌人员也已全部调查进行查处。
还有其实瘦肉精在美国等一些国家是可以使用的,不过我们国家在2001年禁止使用,具体原因是因为2001年广东出现中毒事件,其实当时是因为他们一次性食入量过大造成…如双汇的这次事件,夸大的事实居多…但由于部分消费者已经对双汇失去了信赖,因此我们有必要策划一些活动来消除这些疑虑、解除双汇食品的危机、重塑双汇食品的健康的形象。
三、活动目标本次公关活动的目标:消除顾客疑虑,重塑双汇健康形象。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公关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公关分析一、双汇“瘦肉精”事件回顾2011年3月15日,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央视报道,据销售人员介绍,他们店里销售的猪肉基本上都是济源双汇公司屠宰加工的,严格按照“十八道检验”正规生产,产品质量可靠。
然而,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宋红亮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而且收购价格比普通猪还要贵一些。
这种猪停喂“瘦肉精”一周后,送到他们厂里卖的时候就不容易被查出来。
针对此事件,双汇集团3月16日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对于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双汇集团深表歉意,并责令相关公司停产自查。
尽管双汇已经为济源双汇向公众道歉,但在多个场合,该集团高管却强调自己是“代人受过”,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生猪养殖业秩序混乱和动物检验检疫标准“过于宽松”。
双汇掌门人万隆称,“瘦肉精”事件与“三聚氰胺”事件,有着本质的区别,“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济源双汇的猪源是在流通环节因为把关不严流入的,“瘦肉精”是别人所为。
万董事长认为,“如果政府坚持治理,遇上瘦肉精就抓,每个月公布一次瘦肉精检测结果,企业就不会有那么高成本。
”3月31日上午10时,双汇集团在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双汇董事长、71岁的万隆鞠躬道歉。
会上,双汇集团特别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全国各地经销商“即兴”发言,多位经销商表示对双汇依然充满信心。
一位来自辽宁的经销商最后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被主席台上的万隆连摆手叫停。
但是就在这一场“气势磅礴”的万人道歉会上,万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又摆了一个大大的乌龙,似乎是全国最大的愚人节笑话。
双汇集团在自己费尽心思准备的隆重道歉大会上,其最惹眼的会标上双汇的拼音字母却出现最不应该出现的拼写错误,“SHUANGHUI”被拼成了“SHAUNGHU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公关分析一、双汇“瘦肉精”事件回顾2011年3月15日,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央视报道,据销售人员介绍,他们店里销售的猪肉基本上都是济源双汇公司屠宰加工的,严格按照“十八道检验”正规生产,产品质量可靠。
然而,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宋红亮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而且收购价格比普通猪还要贵一些。
这种猪停喂“瘦肉精”一周后,送到他们厂里卖的时候就不容易被查出来。
针对此事件,双汇集团3月16日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对于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双汇集团深表歉意,并责令相关公司停产自查。
尽管双汇已经为济源双汇向公众道歉,但在多个场合,该集团高管却强调自己是“代人受过”,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生猪养殖业秩序混乱和动物检验检疫标准“过于宽松”。
双汇掌门人万隆称,“瘦肉精”事件与“三聚氰胺”事件,有着本质的区别,“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济源双汇的猪源是在流通环节因为把关不严流入的,“瘦肉精”是别人所为。
万董事长认为,“如果政府坚持治理,遇上瘦肉精就抓,每个月公布一次瘦肉精检测结果,企业就不会有那么高成本。
”3月31日上午10时,双汇集团在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双汇董事长、71岁的万隆鞠躬道歉。
会上,双汇集团特别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全国各地经销商“即兴”发言,多位经销商表示对双汇依然充满信心。
一位来自辽宁的经销商最后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被主席台上的万隆连摆手叫停。
但是就在这一场“气势磅礴”的万人道歉会上,万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又摆了一个大大的乌龙,似乎是全国最大的愚人节笑话。
双汇集团在自己费尽心思准备的隆重道歉大会上,其最惹眼的会标上双汇的拼音字母却出现最不应该出现的拼写错误,“SHUANGHUI”被拼成了“SHAUNGHUI”。
4月29日,双汇发布了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
报告一出,质疑声不断。
在这份最新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双汇只字未提公众和舆论最为关注的“瘦肉精”事件,有记者查阅双汇2009年和2010年的两份社会责任报告也发现,除了数字和某些事件有区别外,报告中的表述三年来格式完全一样,撰写者甚至未作任何调整。
此次事件犹如几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涉及到了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从事件的前前后后的过程来看,虽然只在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查出了含有“瘦肉精”的有毒猪肉,但是,只是这一颗“老鼠屎”便毁坏了整个双汇集团的形象,使得消费者不单单只是质疑双汇的猪肉有问题,而且对双汇集团的信任度也明显下降,双汇的整个牌子因此而被抹黑。
瘦肉精问题是屡禁不止的问题,但是为什么却在双汇身上引起轩然大波呢?这其实涉及到一个知名企业的公众信誉问题:双汇作为中国的知名企业,在产品质量安全上出了问题是让公众无法接受的。
很显然,这转化成了企业的危机公关事件。
二、双汇“瘦肉精”事件的过程分析(一)危机面前,声称自己是“代人受过”虽然双汇针对“瘦肉精”事件向公众道过歉,但是该企业的高管却在多个场合强调自己是“代人受过”,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生猪养殖业秩序混乱和动物检验检疫标准“过于宽松”。
该企业的董事长也认为“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济源双汇的猪源是在流通环节因为把关不严流入的,“瘦肉精”是别人所为。
1、“代人受过”是企业危机面前的狡辩。
双汇的“代人受过”的言外之意是,双汇之所以发生“瘦肉精”事件主要责任不在双汇,而在于混乱的市场和政府监管、治理缺位和不足。
但是,双汇的广告语是“十八道检验,十八道安全”,说明双汇早就知道生猪养殖业秩序混乱和动物检验检疫标准过于宽松以及政府对此并不是常抓不懈的情况,否则哪来的两个“十八道”。
在事实面前,双汇的这种狡辩行为,不但换不回公众的同情,反而使公众对其更加深恶痛绝。
2、推卸责任,欺骗消费者。
“瘦肉精”事件让“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成为插向消费者内心的一把匕首,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信任毁于一旦。
一位消费者说,长期以来别的猪肉都不敢买,只买双汇的,结果吃了许多年的瘦肉精,现在想起来就恶心的直想吐。
可以说,双汇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信用已经荡然无存了。
两个“十八道”都没有挡住瘦肉精,形同虚设。
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又是什么?双汇自己岂能没有责任呢?岂能把责任推向市场混乱和政府监管不力呢?这些只能使得双汇危机越来越严重,损失越来越大,最终使自己在公众面前信誉扫地。
3、双汇对消费者的致歉缺乏诚意。
该企业一边向公众道歉,一边又声称自己是“代人受过”,这种前后矛盾的行径让人质疑其道歉的诚意。
道歉说明自己是有问题的,是需要改正的,既然道过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却又说自己是“代人受过”。
自己没有错误为何要道歉?显然,双汇还是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没有看到自己的责任所在。
所谓的道歉声明只是双汇化解危机的一种手段,消费者在双汇眼中只不过是获取利益的工具。
此种只顾自己赚钱、无视消费者利益的经营行为极不道德,理应受到公众的谴责。
(二)万人职工大会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3月31日,双汇集团在漯河召开了万人职工大会,双汇董事长、71岁的万隆鞠躬道歉。
会上,双汇集团特别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全国各地经销商“即兴”发言,多位经销商表示对双汇依然充满信心,一位来自辽宁的经销商喊出了“双汇万岁,万隆万岁”的口号。
公关策划的目的是解救双汇的公关危机,对危机所造成的后果作尽可能的挽回,维护企业的形象。
就“双汇道歉”这一公关策划案来说,存在多处败笔:1、道歉诚意与民意期待有很大距离。
从表面上看,这次策划迎合了民意,民意希望看到双汇道歉,然而,从万人道歉大会的表现来看,双汇的诚意明显不够。
民意希望双汇反思深刻、道歉真诚、整改到位,而双汇召开的万人道歉大会云集了职工和经销商,更像是一次热热闹闹的“家族聚会”,淡化了道歉。
2、道歉大会变成了娱乐大会。
大家知道,万人道歉大会最滑稽的一幕是经销商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
一个企业刚刚有些名气有些实力就出现了问题产品,何谈“万岁”?毫无疑问,道歉本来是非常严肃的一种行为,但因为高喊“万岁”,让人反而乐了起来,产生了戏剧效果。
这显然与道歉的主题格格不入。
3、经销商与双汇有勾结嫌疑。
经销商是企业的代理人,它对企业形象的维护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企业与经销商可以看作是利益合伙人,就其在双汇万人职工大会上的“双汇万岁,万隆万岁”的口号来看,双汇给经销商带来了利益损失,经销商不但没有抱怨和要求索赔之意,却喊出了“万岁’的口号,极力的支持双汇,只能说明经销商已经在背后与双汇达成了某种协议或是获得了赔偿,所以才会与双汇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对抗民意,对此,不乏两者相互勾结,沆瀣一气的嫌疑。
双汇道歉根本就不需要特别去策划包装,而是需要搞清楚消费者需要什么,按民意期待策划,不应该以高喊“万岁”的方式对抗民意。
人民日报评论说,出了问题,企业不是忙着给消费者损失一个说法,却忙于计算自身损失,企图通过“表演”蒙混过关,危机公关异化为“秀”意十足的“表演”,引来的只能是更大危机。
危机一旦出现,邀请专业公关机构参与应对,组织公关活动,这本身不是问题。
但危机公关有一个前提,就是以诚恳、诚实的态度面向公众,不回避问题和错误,而不是通过拙劣的表演欺骗公众。
仅靠公关手段,绝不可能代替危机的真正化解。
那些只会“捂盖子”、花钱“删帖子”,而不是忙着解决问题、舒缓公众情绪的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
事实证明,“秀”出来的危机公关不是、也成不了真正的“丑闻消音器”。
只有真诚地道歉、及时地弥补、积极地查处、主动地改进,才能及时挽回形象;也只有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同情理解,重新找回公众的信任尊重。
(三)发布社会责任报告,避谈“瘦肉精”“瘦肉精”事件被曝光44天后,双汇发展在4月29日发布了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
在这份最新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双汇写到了公司“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理念,写到了公司相继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通过了QS食品安全卫生生产许可证。
双汇同时还表示,该公司秉承“市场第一、客户至上”的理念,将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作为企业存在的最大价值,把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企业各项工作的准绳,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
然而,双汇却只字未提公众和舆论最为关注的“瘦肉精”事件。
同时有记者发现,双汇2009年和2010年的两份社会责任报告除了数字和某些事件有区别外,其他表述完全一样,撰写者并没有作调整。
社会责任报告又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永续发展报告,是企业披露其社会责任履行的战略方针、具体行动及愿景规划等非财务绩效的重要载体;社会责任报告针对利益相关方对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的信息要求做出相应回应,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平台。
国资委和证券交易所等机构会给相关企业提供内容标准,一份务实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起码应该包括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三部分内容。
社会责任报告应该和财务年报在同样一个层次上,公众和社会不仅关注财务问题,也应该关注企业在环境等方面的表现,公司能否有足够的福利,生产是否安全和稳健,这应该是在对等的位置。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得好,就会增强股东信心,会推动企业效益的提高。
从这方面来看,社会责任报告显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瘦肉精”事件对双汇来说毕竟是一个大事件,在事件后一个半月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却对事件只字不提,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双汇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没有提及对其影响重大的“瘦肉精”事件显然是还没有认识到自己使用含有瘦肉精猪肉的错误,更没有意识到自己要对这件事所负的责任。
之前所做的道歉声明等一系列的努力都是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都不是出自真心的改正,是哄骗消费者的行为。
双汇可以在报告中说明事情本身的处理结果及其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双汇今后将如何完善供应链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这是一个向公众传达改变信号的好机会。
然而,双汇并没有把握好这个机会。
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主动提及负面事件的处理结果,反而会赢得公众的好感。
紫金矿业在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详尽地分析了2010年环境污染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处理结果,并对今后的管理作出了具体承诺。
一位股民说:“接受罚款,努力改正,至少让我们觉得这样的企业还有担当。
”危机面前,双汇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居然没有提及“瘦肉精”事件,这对其危机的处理不但没有好处,更有可能恶化危机,加深了消费者的不信任。
(四)政府帮助遮掩,不向公众公开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被媒体曝光之后,消息灵通人士透路,漯河市政府接待办已通知当地各大酒店密切关注记者动向,如有记者入住酒店及时告知政府接待办,以便酌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