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锚喷支护在坑道式人防工程中的应用
深基坑工程中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应用

深基坑工程中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应用一、深基坑工程的特点深基坑工程是指地下挖掘深度达到或超过5米的开挖工程,通常用于地铁、地下商业综合体、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工程的建设。
深基坑工程的特点是地下环境复杂,地下水、土体力学性质等因素对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影响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支护措施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喷锚支护技术的应用在深基坑工程中,由于地下水位高、土壤松软等因素的影响,常常需要采用喷锚支护技术来加固土体,防止基坑失稳。
喷锚支护技术是利用锚杆和浆液等材料构成的固结体系,将基坑周边土体和岩石进行整体加固,提高了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喷锚支护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应用广泛,成为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
1. 施工流程喷锚支护技术施工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孔洞钻担、预埋锚杆、注浆加固、锚杆拉紧。
在基坑周边进行孔洞钻担工作,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孔洞布置。
然后在孔洞中预埋锚杆,位置和间距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接着进行注浆加固,将浆液泵入孔洞中,固结土体和岩石。
最后进行锚杆拉紧,使得基坑周边的土体与锚杆形成整体固结体系,提高了基坑的稳定性。
2. 施工材料喷锚支护技术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主要包括锚杆、浆液和其他辅助材料。
锚杆是喷锚支护技术的基础材料,一般采用高强度的钢材制成。
浆液是喷锚支护技术中的关键材料,通过浆液的注入和固结可以加固土体和岩石。
在实际施工中,还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选择其他辅助材料,如增稠剂、防水剂等,以提高施工效果和加固效果。
3. 施工技术喷锚支护技术的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参数和操作技术,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施工参数包括孔洞布置、锚杆预埋深度、浆液注入压力和流量等。
操作技术包括孔洞钻担、锚杆预埋、浆液注入等。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喷锚支护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了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喷锚支护技术可以使土体和锚杆形成整体固结体系,提高了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了基坑变形和变形引起的安全隐患。
深基坑工程中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应用

深基坑工程中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应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由于基坑深度较深,土体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的挑战,需要采用有效的支护措施进行保护。
喷锚支护技术是基坑支护中一个重要的工艺,本文就介绍喷锚支护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一、喷锚支护技术的特点(1)喷锚工艺适用多种地质条件,能够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进行支护,适用范围广。
(2)喷锚工艺能够同时兼顾支护和加固效果,兼得两个优点,形成完整的支护效果。
(3)喷锚工艺施工难度低,可以自动化施工,施工效率高。
(1)现场勘测:在深坑施工前进行勘测,确定坑壁之间的间距,确定锚孔的位置和方向。
(2)洞掘:在确定好锚孔位置后,进行相关洞掘,包括预钻孔、喷洞、加固孔等。
(3)执行钻孔:对于需要加固的洞槽表面,通过机械或人工钻孔,开挖出需要注入混凝土的孔洞。
(4)喷摆:在拖拉机或者车辆的帮助下施工喷浆,打造完整的喷注层。
(5)拆模:钢管、方木等材料在浆料初凝后进行强度检测,当浆料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拆模,开始正式支护。
(6)进行锚杆加固:分别进行锚头、锚杆、锚固液的边缘,完成喷锚支护工程。
(1)喷锚支护技术能够以安全、高效的方式进行基坑地质构造的支护,实现了对于基坑地质稳定的目标。
(2)喷锚支护技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强,适用多种地质条件的变化环境。
(3)喷锚支护技术可以实现一次性施工收尾工作,缩短工期,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
(4)喷锚支护技术可以通过密集的锚杆体系,提高基坑的整体稳定性。
综上所述,喷锚支护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支护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类型地质构造的支护工作,并且对于支护效果的提高,加固施工的效果更佳,还能够实现一次性施工,缩短工期。
因此,喷锚支护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有着非常广泛的前景。
深基坑工程中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应用

深基坑工程中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应用深基坑工程是指在城市建设中,为了建造地下建筑物而需要将地表覆土挖掉,搭建起支护结构,保证地下施工安全的工程。
在深基坑工程中,喷锚支护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
喷锚支护技术是指通过将喷射锚杆等材料注入到地层中,形成一定的锚固体系,增加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以达到支护目的的施工技术。
喷锚支护技术广泛应用于深基坑工程中,其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护和加固作用,保证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喷锚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喷锚支护技术可以增加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深基坑工程中,由于需要挖掘大量的土方,地层会因为露天裸露而失去支撑力,这时就需要喷锚支护技术来增加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喷锚支护技术通过将喷射锚杆或喷锚浆注入地层中,形成一定的锚固体系,使地层得到加固,从而增加地层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喷锚支护技术可以防止地层坍塌和变形。
在深基坑工程中,由于挖掘过程中地层的变形和坍塌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这会导致支护结构失效或者施工作业无法进行。
通过喷锚支护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地层的坍塌和变形。
喷锚支护技术通过喷锚杆或喷锚浆的注入,可以形成一个均匀、密实的土体,从而有效地控制地层的变形和坍塌。
喷锚支护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在深基坑工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土方开挖和支护结构搭建,如果使用传统的支护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并且施工质量往往无法保证。
而通过喷锚支护技术,可以实现施工效率的提高和施工质量的保证。
喷锚支护技术可以快速注入喷锚杆或喷锚浆,形成均匀、密实的支护结构,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施工质量。
喷锚支护技术可以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深基坑工程中,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对附近建筑物或者地下管线的影响。
通过喷锚支护技术,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土方开挖带来的振动、沉降和变形,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保证附近建筑物和管线的安全。
结合实例浅谈深基坑喷锚支护技术在施工中的运用

结合实例浅谈深基坑喷锚支护技术在施工中的运用摘要:本文介绍了深基坑喷锚支护技术在某建筑地基基础运用,不但保证了施工质量,达到基坑边坡稳定的目的,而且缩短了工期,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以此工程为例介绍喷锚网支护的原理、特点、设计与施工方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喷锚;基坑支护;喷射混凝土喷锚网支护是目前深基坑支护工程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支护方式。
它是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联合支护的简称,它是挡土结构与外拉系统相结合的一种深基坑组合式支护结构。
其设计理论简单,施工技术容易掌握,方案调整灵活方便,可根据基坑边坡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支护方案,增加支护强度,确保基坑工程安全。
工程实践证明,该技术用于深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是安全可靠的。
与传统的支护结构相比,喷锚支护结构有工期短,造价低的优点。
1 工程概况某工程位于高速公路入口之南,工程地上4层,地下1层,北为人行道边,南为足球场边,不仅施工场地范围十分狭小,而且人行道边的市政电缆及给水管的保护也十分重要。
该工程的地质情况根据地质资料揭露,地面以下12m 左右深度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Qml人工填土层: 呈松散状,层厚为1.5~3m ,平均厚度为2.2m ,场内连续分布;Qal 冲积层: 呈软塑~松散状,层厚为3.7~8.8m ,平均厚度5.72m;Qel残积层:呈软塑~硬塑状,层厚为3.0~9.5 m ,平均厚度6.10m。
该工程地下水位为1.2~1.6 m ,场区上部地下水主要储存于透镜状粉细砂层中,粉土为弱含水,其中,杂填土主要受地表水影响。
实际开挖时,人工填土层为大量的建筑垃圾(砖瓦碎石) 在场内连续分布。
考虑到地下室的净高为4.2 m ,基坑深度为- 5.0 m(场地地面- 0.3~- 0.65 m) ,场地土层情况及周围环境不允许放坡,只能采用直立式护壁结构。
若采用临时性支护(如钢板桩、旋喷桩等) 费用较高;采用喷锚网支护,虽然费用亦不菲,但若考虑将喷锚网支护设计与地下室外壁设计相结合,那么,将大大降低地下室的成本造价。
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喷锚支护作为一种先进的支护加固技术,其优点多,在深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喷锚支护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应急措施1 喷锚网支护的防止水作用喷锚网支护中喷射混凝土的嵌固作用及压力灌浆渗透作用。
可起到良好的防水止水作用。
①压力灌浆群锚止水。
基坑边坡支护中,锚杆间距在1000~1500mm 之间,锚杆孔径在100~150mm 之间,通常锚杆长度大于6m,有的可达到12~25m不等。
因高压灌注水泥浆在流砂和砾砂中,其渗透半径较大,对松散土中的含水裂隙,水泥浆可完全渗透到土层中,使土壤固化,起到止水和防水的作用。
故通过压力注浆可在基坑边坡周围形成一个数米厚的固化止水层。
②通过局部超前锚管固化止水。
在基坑土方开挖护坡过程中,常遇到淤泥和流砂,通过采用超前锚管固化止水措施,进行固化止水,然后再进行开挖和支护。
其效果比较好。
③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的防护作用。
高速喷射混凝土与土体形成整体,从而提高了混凝土与土表层的粘结力,因此,钢筋网上喷射混凝土在边坡表面行成一个较强的防护层,从而防止雨水和其它地表水冲刷边坡产生滑塌现象。
2 喷锚网支护技术在工程的实践2.1 工程概况昆明市某区保障性住房项目,地下建筑面积约18.38万㎡,房屋高34层,总高99.4m。
属滇池湖积盆地沉积地貌,场地的大部分地段经过人工回填,局部经过整平,总体上大部分地段保留原地形地貌;场地南面有两个搅拌站,场地上堆填砂石料形成料堆,局部由于有鱼塘、土堆等原因使得场地地形起伏较大。
根据基坑勘察报告,水位深埋在0.30~4.10m之间,标高1903.14~1913.14m,地下水位埋深标高由北向南逐渐变低,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达10m,具有一定的水力坡度。
地层主要以黏性土为主,为微透水~弱透水层,地层中含水量有限,基坑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具微透水~弱透水性,场地黏性土为相对隔水层,赋水性弱,含水量少。
深基坑工程中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应用

深基坑工程中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应用
深基坑工程中,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施工质量,必须进行喷锚支护施工。
喷锚支护是一种常见的地质钻探工程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土石体进行固结及加固,避免坍塌和塌陷。
下面是关于深基坑工程中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应用的一些介绍。
1. 喷锚支护技术的基本原理
喷锚支护技术是一种以固结锚杆钢筋为主要手段,辅以喷混凝土等材料而实现地下固结加固的一种施工技术。
其具体原理是将不同的材料结合在一起,通过改变其物理和化学特性,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从而达到加固地下土石体的目的。
这种技术可以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提高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喷锚支护施工的具体步骤
(1)开挖基坑壁面:首先需要对需要施工的位置进行挖掘,开挖出需要喷注的区域。
(2)锚喷施工:在基坑壁面和锚杆钢筋之间,通过喷锚设备进行互相连接、固定。
(3)混凝土抹面:在锚杆钢筋外面,抹上厚度较大的混凝土构件,通过这种方式,加固基坑壁面和底部。
(4)护壁板施工:为了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系数,通常还需要在基坑内安装护壁板,从而达到加固固定的目的。
(1)喷锚支护设备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质量保证,采用专业配套的喷锚材料。
(2)喷锚支护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
(3)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进度和为工期的质量要求。
总之,深基坑工程中喷锚支护施工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技术,其正确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
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合理安排工期,加强质量监控,从而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浅谈锚喷技术在基坑支护的应用

浅谈锚喷技术在基坑支护的应用摘要:锚喷支护技术是国外70年代开始应用的新兴支护技术。
本文介绍锚喷支护技术的特点,其及在基坑支护的应用。
关键词:锚喷基坑支护应用锚喷支护技术是国外70年代开始应用的新兴支护技术,80年代引入我国,主要在治理边坡、隧道支护等大型土木工程中应用;90年代才开始应用于房屋建筑基坑支护,由土层锚杆与挡土板共同组成支护结构。
本文介绍锚喷支护技术的特点,其及在基坑支护的应用。
一、基坑锚喷支护的技术特点喷锚(网)支护是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联合支护的简称。
作为一种先进的支护(加固)技术,在高边坡和大跨度地下工程中,特别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通过喷锚网作用,形成喷射混凝土、锚杆(索)、钢筋网与土体共同作用的主动支护体系,最大限度地利用边壁土体的自承能力,变土体荷载成为支护结构物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新型的支护作用机理,它取代了传统的桩、板、墙、撑或桩锚、板锚、墙锚、撑锚的支护方法。
作为喷锚网支护技术,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及计算方法来进行设计计算,比较保守的计算方法是将喷锚网及锚杆作加固的土体,看到一重力式挡土墙,根据所配置的支护参数,进行支护体系的内部稳定性验算,用边坡滑体力矩平衡法进行外部稳定性验算。
1、喷锚(网)支护在受力和结构上,具有以下特点:(1)喷锚网结构通过锚杆和压力灌注水泥砂浆使其与土体紧紧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形成了喷锚网复合体,是一种主动受力体系。
它使被加固的土体整体化和结构化,显著地提高了被加固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喷锚网支护通过锚杆和钢筋网焊接连在一起,形成分布式多点铰接连续板结构。
喷层具有足够的柔性,允许土体有一定的变形和位移。
各节点受力可自行调节,从而重新调整结构受力状态,使结构受力处于最佳(应力分布均匀)状态,局部不会产生偶然过载。
(3)喷锚网结构联合作用,侧压力通过结构传递回稳定土层,将原产生的土体一部分变成支护结构,充分利用和加强土体自身的承载能力。
地下工程中喷锚支护的作用

地下工程中喷锚支护的作用介绍地下工程中,喷锚支护是一种常用的支护方法,通过在地下巷道或隧道等构筑物中喷射锚杆和砂浆,形成坚固的支撑结构,以增强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喷锚支护的作用及其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喷锚支护的作用喷锚支护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 加固和加强地下工程结构喷锚支护可以有效地加固和加强地下工程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喷射锚杆和砂浆,能够形成牢固的锚固层,增强地下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喷锚支护还能够修复和加固地下工程中已有的裂缝和破损部分,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2. 防止地下工程的塌方和滑坡地下工程往往会遇到地质条件复杂、地层松动、岩石破碎等问题,容易引发塌方和滑坡。
喷锚支护可以采用横向和纵向锚杆布置的方式,有效地控制地层的位移和变形,防止地下工程的塌方和滑坡。
喷锚支护还能够增加地下工程的抗滑稳定性,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3. 提高地下工程的抗震性能地震是地下工程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力对地下工程的影响很大。
喷锚支护可以有效地提高地下工程的抗震性能。
通过喷射锚杆和砂浆,能够增加地下工程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减小地震力对地下工程的影响,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4. 改善地下工程的工作环境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喷锚支护还能够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对施工人员的伤害。
喷锚支护可以加固和修补地下工程的破损部分,保持地下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喷锚支护还能改善地下工程的光线、通风和排水条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施工效率。
喷锚支护的应用案例喷锚支护在地下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类型的地下工程中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喷锚支护的应用案例:1. 隧道工程地下隧道是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工程形式,喷锚支护在隧道工程中应用广泛。
通过在隧道内喷射锚杆和砂浆,能够控制围岩的位移和变形,增加隧道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2. 矿井工程矿井工程是矿山开采中的重要环节,地下矿井的稳定性对矿山的安全和高效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锚喷支护在坑道式人防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李威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6期
摘要:目前,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地下室工程日益增多,人防工程也占据着主要位置。
而在坑道式人防工程建筑中,锚喷支护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型式得到广泛的应用。
文章通过工程实践,介绍了锚喷支护的设计要求,锚喷支护在隧道人防工程的应用状况,从而针对锚喷支护的施工方法和现场监控与量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防;坑道;锚喷;支护设计;测量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many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s increasing; civil air defense engineering also occupied a major position. While in the tunnel type civil defens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chor and shotcrete support as a kind of new structure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introduces the anchor support design requirements, shotcrete application situation in the tunnel of civil air defense engineering, thus for shotcret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field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are analyzed.
Key words: air defense; tunnel; anchor; support design; measurement
中图分类号:R852.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概述
锚喷的支护作用主要是通过锚喷支护加固围岩,在围岩形破坏以前,使围岩、锚杆和喷砼三者共同承受围岩的变形应力,保洞体的稳定。
这种结构形式,既适用于临时支护工程,也适用永久支护工程;既能抗静载,又能抗动载。
它具有施工安全、缩工期和节省资金的优越性。
地质条件较好时,常用于坑道式人防工程永久支护。
地质条件较差时,常用于坑道式人防工程的临支护或复合衬砌。
2 锚喷支护的设计要求
2.1 实施光面爆破
光面爆破是锚喷支护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通过加密开挖洞周边的炮孔和和减少装药量的方法,减轻对洞室周边围岩的压缩和震动圈,能使坑道成型规整、符合设计的断面轮廓要求,保护岩的强度和整体性,提高围岩的稳定性与自承能力,提高锚喷支的受力性能,减少砼喷射量。
光面爆破使锚喷支护效果更好,光爆破与锚喷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光爆锚喷支护形式,是坑道喷支护的发展方向,所以光面爆破是锚喷支护设计与施工的不可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选择合理的支护结构
对于稳定的坚硬(I~III级)围岩,一般选择喷射砼、锚杆、锚杆喷射砼支护;对于软岩(IV~V级)围岩,一般选择锚喷、锚网喷支护结构,以及锚喷或锚网喷加钢拱架支护结构。
选用锚喷支护结构还要根据洞室跨度的大小来决定锚喷支护的各种参数。
3 锚喷支护在隧道人防工程的应用
3.1 工程简介
本隧道人防工程抗力等级为4级,战时为地下车库、急救医院及防空专业队人员掩蔽部,是坑道式人防工程,主体洞室上围岩的覆盖层较厚,满足人防规范中顶部自然防护层厚度按静荷载作用进行设计的要求。
因此结构设计支护型式按地质条件提供的围岩级别选择锚喷支护结构。
洞室跨度的大小,围岩不同级别选用不同的锚喷设计参数。
3.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主体洞室上覆盖层。
填筑土、冲洪积层、坡积层及花岗岩,花岗岩以上的覆盖层为要扣除的表土,以下主要描述花岗岩的地质条件:
(1)全风化花岗岩:灰黄色、黄色、浅褐色,成份主要由长石、石英及暗色矿物组成,除石英外其它矿物已风化变质,呈角砾状松散结构,容许承载力为500Kpa,属V 级围岩。
(2)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色、浅黄色、褐色,矿物成份已显著变化,节理、裂隙很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容许承载力为800Kpa,属IV 级围岩。
(3)弱风化花岗岩:呈灰白色、灰黄色、浅肉红色,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至很发育,一般呈块、碎石状,岩石锤击声较脆,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31.2Mpa,属III级围岩。
(4)微风化花岗岩:呈灰白色、浅肉红色,岩质较新鲜,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一般呈块状,锤击声清脆,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69.2~lpa,属II~I级围岩。
3.3不同围岩级别支护设计
莲黄隧道人防工程主体洞室位于静载段,主体洞室主要跨度为12.6米,14.2米两种跨度,地质条件为V~II级围岩。
毛洞的开挖,对于V~IV级围岩采用正台阶法进行开挖,对于III~II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开挖。
毛洞开挖的过程是边掘进、边测试、边调整支护形式及参数的过程。
(1)对V~IV级围岩支护采用复合衬砌法。
洞室掘进开挖前选用锚杆超前支护;洞室掘进开挖后进行锚喷初期支护并与钢架和钢筋砼衬砌配合使用成为复合式衬砌,作永久支护。
初期支护采用锚、喷、网联合支护,支护参数:锚杆直径25、长度3.5m、间距1.0×1.0m梅花型布置,喷250厚C25 防水砼,钢筋网为¢8@150×l50mm。
初期支护预留变形量为120mm,施工误差为50mm,允许超挖值为lOOmm。
在围岩初期支护体系基本稳定后,进行内衬钢筋砼筑模浇筑。
(2)对III~II级围岩支护采用锚、喷、网联合做永久性支护,支护参数选自《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锚杆直径22、长度3.5~2.5m、间距1.2 X1.2 m梅花型布置,喷1 50~12Omm厚C2防水砼,钢筋网为¢6@250×250mm。
4 合理的施工方法
锚喷支护的施工方法与围岩自承力的利用关系十分密切。
因而开挖程序、开挖段的掘进长度、初次支护时间、复喷时间和仰拱闭合时间等都严重影响支护效果。
洞室开挖应采用光面爆破技术。
对断面较小的洞室应尽量采用全断面开挖或分两层开挖方案。
大跨度洞室,尤其在松软岩体中,则应采用分部开挖方案,化大断面为小断面和随挖随喷的施工方案,以尽量减少围岩的松动。
洞室纵向开挖段的掘进长度,应视岩体松散程度,自稳情况,施工技术上的可能和作业上的方便等因素确定。
支护施工顺序及初次支护时间与围岩自稳时间关系密切。
如果围岩自稳时间较长,一般采用先锚后喷顺序;但若自稳时间短,则应改用喷一锚一喷施工顺序。
初次喷层还要满足必须在自稳时间内完成喷层作业的要求。
5 现场监控与量测
现场监控设计一般分为预先设计与最终设计。
预先设计是施工前根据经验或辅以理论计算,对初期支护的类型参数、施工程序、工程量测方法进行设计,对最终支护类型进行预先估计。
最终设计是根据掌握的量测资料,调整初期支护,设计最终支护,包括确定最终支护的类型和参数、施作时机及仰拱闭合时机。
现场监控法特别适用于软弱围岩及复杂地质围岩中锚喷支护设计。
现场监控量测能及时掌握围岩的变化动向及支护的受力状态,这对合理进行锚喷支护的监控设计和指导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6 结束语
总之,锚喷支护技术在隧道人防工程静载段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观察及对支护情况的监测,没有发现开裂和位移,没有发现漏水现象,基本上达到了设计预期效果。
特别是在II~III 级地质条件下更突出了节约材料、降低造价、施工快速、安全可靠、科学合理等优点。
如果在同样跨度同样地质条件下做钢筋砼衬砌在围岩静载作用下,其截面要做到500mm,配筋在中¢22@150双层双向钢筋网,还需配构造¢8@450×450的拉结筋。
由此可见锚喷支护的优越性。
随着形势的发展,该技术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类型坑道式人防工程中。
参考文献
[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2]人防工程静力结构(下册)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程金琪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