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五种修辞手法

五种修辞手法

五种修辞手法
1. 比喻: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产生新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明亮。


2. 拟人:给非人物的事物赋予人的性质和行为。

例如,“时间悄悄地溜走。


3. 夸张: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大,以强调其重要性或特点。

例如,“她是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4.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环境保护付出努力吗?”
5. 对比: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例如,“他的声音如同冬天的寒风,却温暖如春天的阳光。

”。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需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修辞手法,下面进行逐一介绍: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6.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7.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8.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9.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10.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1.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2.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15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个事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句:她的眼睛像一泓清泉,透出了智慧和温柔。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感到亲切和生动。

例句:花儿欢快地摇摆着身姿,迎风嬉戏。

3.夸张:为了加强描述效果,对事物进行放大描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句:她一笑,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美丽。

4.人称借代:用第三人称代替第一、第二人称,使表达更加客观冷静,加强说服力。

例句: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反问:用疑问句的语气提出肯定或否定的问题,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思考。

例句:你以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吗?6.排比:用同样的结构和句式来连续表达几个内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亮点。

例句: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花开芬芳,鸟语鸣唱。

7.对仗:通过对称排列的句子或词语,使文章更加平衡,增强表达的力量和美感。

例句: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8.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事物,借助相似的形象和特点,加深描述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

例句:她的歌声如同飞翔的鸟儿,轻盈而美好。

9.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子或句型等,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句:他努力、他拼搏、他从不放弃。

10.头韵:在句子开头使用相同的辅音或辅音组合,使句子更加鲜明和有吸引力。

例句:腾飞的燕子,远去的背影。

11.倒装: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使句子更加突出或具有强调作用。

例句:高高的大山,直插云霄。

12.排比句:将相同或类似的句式排列在一起,增加语言的力度和表达的感染力。

例句:我千方百计努力奋斗,只为了创造美好的明天;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只为了争取更大的进步。

13.比较: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描述效果。

例句:她的微笑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全部修辞手法

全部修辞手法

全部修辞手法
下面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将两个不同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以表达某种含义或感受。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特征,增强表现力。

3.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以引起读者的感受和注意。

4.反问:用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5.对比:通过对不同事物特征的比较,突出某一事物的优势或特征。

6.排比:将一系列同类型的事物并列排列,形成音韵的韵律美感。

7.借代:用与所表达意义相近或相似的词语或形象来代替实际的事物。

8.比照:通过对比不同的情况或者事物,明确表现出某一事物的特征或者态度。

9.双关:利用一个词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产生巧妙的语言效果。

10.讽刺:用喜剧手段,暴露或批判某种社会现实或者个别行为。

11.象征:用一种形象或符号代替一个抽象的概念,具有深刻的文学效果。

12.借物抒情:运用具体的物品,行为或场景,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

13.设问:通过疑问句的引导,表达出对某一事物或问题提出的质疑和思考。

14.让步:先承认对方观点的一部分正确性,然后再加以反驳或补充。

15.引用:引用别人的语言或文字,以证明某种观点或者加深某种情感表达。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8种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代、设问、反问、引用、双关、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用典、呼告、通感、反语、互文、寄寓。

具体作用如下:1、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2、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4、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5、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7、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10、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11、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12、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13、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是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14、呼告: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直接呼唤,并且和他说起话来的修饰手法。

作用: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15、通感: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16、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17、互文:互文,也叫互辞,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18、寄寓: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集中表现。

有托物(事/人)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人)抒情等多种方式。

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修辞手法都有哪些?1、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罕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忙人深入理解。

比方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实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暗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方。

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方句。

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暗示比方,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方:(1)暗示比较的。

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暗示推测、揣度的。

六种修辞手法

六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演讲和书面表达中,运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技巧,以达到强调、揭示、美化、感染等艺术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六种,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和设问。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种本质上不同的事物或现象,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性的基础上,用一种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事物形象生动,增强表达效果。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等特性赋予非人类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非人类事物具有人的生活气息,拉近人与物的距离,增强表达的艺术性。

3. 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的夸大事实,使其更突出、鲜明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强调某种情感,使表达更具感染力。

4. 排比:排比是一种将同类事物或相对事物依次排列,形成韵律美和节奏感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句子结构紧凑,表达鲜明,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5. 对仗:对仗是一种将相对的事物或现象,在词性、词义、语音、字形等方面进行对称排列的修辞手法。

对仗可以使句子和谐统一,具有形式美和韵律感。

6. 设问:设问是一种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通过设问引导读者或听众思考问题,强化表达效果。

设问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突出问题的核心,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运用夸张,生动形象(1分)地说明了杭州树多,生活环境优美(1分)。
例二
2009上海高考
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 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 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 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 牙。
7、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眼眶里饱含着泪水,表达了母亲的悲伤之情
我那遥远的清明节 俞天白 ②当然有雨。雨,是清明的表情。那是蒙蒙的细雨,在暖融 融的空气里,在压得低低的云雾里,静悄悄地飘洒,她让山 光水色,都变得空蒙了。 7、第②段划线句“雨,是清明的表情”形象生动地 (2
分)
答案:揭示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时令特点;体现了 作者喜爱清明的情感。
淡之美 李国文 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 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 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 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 近莫乎夫妇,亲莫乎子女,其道理,也应该这样。 太浓烈了,便有求会之毁,不虞之隙。 12.文章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对以上两段文字, 就其中的一个特色作简单鉴赏。(3分)
以韩愈为镜 从维熙 ⑤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律中已有不许“纳 良为奴”的律条。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 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 子相缚为奴”的记载。用白话文解析,就是在饥荒之地,有钱人家能收贫穷人 的全家为奴。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 此举比驱鳄更为艰难,韩愈为此付出了更为艰辛的努力。韩愈早有铭言喻世: “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就是用这种不知疲惫的执著精神,而完成他解放奴隶 的壮举的。据地方史料记载,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东 岭南的“韩青天”。这是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后的肖像之二。 4.第⑤段引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是为强调 (2分) 6.下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属于借代的一项是( )(2分) A.在贬官司事的失意之时,居然用生命写下使山河易色的杰作。 B.这些文人雅士,一旦丢了乌纱帽或乌纱帽变小了,多表现得心灰意冷。 C.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东岭南的“青天”。 D.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
天台一万百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蜀山兀,阿房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这是你的损失,我的损失,他的损失,世界的损失。 春分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 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掌握修辞 准确答题
一、记忆修辞手法类型(考纲明确12种)
比喻——比拟——夸张 排比——对比 反复——反语——反问——设问 对偶——引用 借代 (通感)
二、难点解析 (1)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
用喻词的叫明喻(甲像乙):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喻词: 像、似、仿佛、宛如等)
用类喻词的叫暗喻(甲是乙;甲成了乙):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北方冰雪顽固、野性的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
例三
2010上海高考
天目山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 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 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 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 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 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 是为了人。 7.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 (2分)
不用喻词的叫借喻: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还原为明喻:隔膜 像后障壁。)
(2)借代——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袁世凯借代银元) 花白胡子正坐在墙角抽烟。(花白胡子代指老人) (3)能区分比喻与借喻 借代是代替;比喻虽然也是代替,但重在比。
区别之法:借喻可以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能作比。可以说“隔膜像后障 壁”;但不能说“袁世凯像银元”,“花白胡子像老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敌人烧了你的家园,你没有哭;敌人杀了你 的亲人,你没有哭… 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 我们应当牢记:“满招损,谦受益”。 卑贱是卑贱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 志铭。 这家伙一手遮天。 光与盈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 名曲。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在爆发,就在沉 默中灭亡。
□解题思路:
第一步:辨析所用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明确这种修辞手法本身所具有的“形式”上的作 用,即其修辞效果。 第三步:结合该句的上下文分析这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 具体作用,即“内容”上的作用。 一般答题形式—— (修辞手法) +效果作用 +对象+特点(+情感)
例 题 思 考
例一 2007上海高考 ⑤杭州还有树。我总觉得杭州的汽车不是从马路上开 来的,是从树丛里驰出的。汽车也不是开进城市,而 是驰入林子。舒展的梧桐在空中搭成密密的树廊,成 片的桂子把人们带进植物的天堂,真觉得杭州的天空 都让树住了。杭州市区有无数的古树名木,苍劲挺拔, 风华依旧,面对这些300岁、500岁、l000岁的前辈, 不能不心生感佩! 8.第⑤段中“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话好在哪 里?(2分)
四、修辞手法的常见效果 (1)生动形象的展现事物的特征或者说明道理。
比喻——比拟——引用——借代
(2)突出事物的特征。 夸张、对比
(3)表达强烈情感。
夸张 (4)增强语势(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排比——反复——反问 (5)增强说服力、感染力。 引用 (6)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设问
四、考核题型及解题思路 (1)理解常见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角度:比喻、引用、反问、对比。
三、能辨识修辞手法
住口,你这吠人的狗。 住口,你再吠人,我可要一木棒打死你。 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 在众人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走了。 荷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我们要谨防糖衣炮弹。 读点鲁迅 。 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 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圆规愤愤地回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