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修辞手法赏析(阅读)教师 (1)学习资料
小学教师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教师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阅读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二)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 修辞判断与简单赏析

第一讲修辞判断与简单赏析课程目标学会判断修辞手法,并能进行仿写,能够简单赏析修辞效果,侧重修辞的判断与仿写。
常见题型1.指出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2.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仿写句子。
3.这句话把比作,比喻词是。
4.用“”画出这段话里的一处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
方法点拨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反语等。
四年级学习阶段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的考查更偏基础化,当然这一阶段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五种常考修辞一、比喻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把甲比作乙,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①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
例句:人们在地上洒满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做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柳树在风中笑弯了腰。
三、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一般以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四、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无疑而问,不需回答。
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做反问词。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本句是反问句。
强调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五、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描述。
这巴掌大的地方居然还摆放了一套茶具。
判断修辞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是考查是否理解修辞的基础题型。
【例题】1.请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并把相应的内容填写在后面的括号中。
(5分)夸张比喻排比反问(1)这时叶子悄悄地笑了,滴滴露珠是开心的泪。
()(2)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3)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小学修辞手法赏析(阅读)教师(1)

小学修辞手法赏析(阅读)教师(1)现代文阅读分析修辞手法、标题的作用【知识点精讲】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常见考法:1、分析画“”句子中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2、鉴赏“”句子。
常见类型举例:1、比喻:例: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一个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思考:这句话中哪里用到了比喻?是比喻中的那一类?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蚂蚁本来是黑压压的一片,为什么不把它比作黑板,而把它们比作雪球呢?共同点是什么?紧密、圆、滚动快。
本句话中,作者强调的是蚂蚁抱成团的团结精神,而非蚂蚁的颜色。
)对比句: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没有滚动的动态感,不够形象)思考:本句的作用是什么?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了蚂蚁团又大又圆滚动飞速的特点。
2、拟人例:鸟儿将XXX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对比:鸟儿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跟微风流水应和着。
(感触感染不到作者的喜爱之情)作用:把“鸟儿”拟人化,使对鸟叫声的描写更加活泼形象,富有情趣,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答题模板:拟人化;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1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排比例:妈妈的关爱是阵阵的凉风——在我有汗水的时候,给我送来丝丝凉意;妈妈的关爱是滴落的泪水——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焦急地守候着我;妈妈的关爱是一把花折伞——当我遇见风雨的时候,为我遮风挡雨……对比:妈妈的关爱是阵阵的冷风——在我有汗水的时分,给我送来丝丝凉意。
作用:加强语气,增强气势,更强烈地表现感情。
4、反问例:今天的电影莫非不出色吗?作用:强调电影的精彩,语气更强烈。
例题解析】XXX那双美丽的蓝眼睛①有一年夏天,一次意外的事故,我被溅起的铁水烫伤了左眼,住进XXX。
那天换药时,我疼得大声喊叫。
有人轻轻敲门,从门缝中挤进一张女孩幼稚的脸,眼睫毛长长的,微微向上翘。
那双眼睛与众不同,是蓝色的,像透明的海水。
小学四年级语文重点知识总结修辞手法的鉴赏与运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重点知识总结修辞手法的鉴赏与运用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在语文学科中,修辞手法是一项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针对小学四年级的语文学习内容,总结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并探讨其在作文中的运用。
一、修辞手法的鉴赏1. 比喻:通过比较,运用生动的形象来表达事物的特点或感情色彩。
比如,“她笑起来像一朵盛开的花朵”,这里用花朵来形容一个人的笑容,增加了形象感。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低头”,这里赋予了树叶低头的动作,使读者感受到树叶与微风的互动。
3. 夸张:夸大描述事物的特点或程度,以渲染气氛。
比如,“他跑得飞快,像一只闪电”,这里通过夸张的形容词“飞快”和比喻的“闪电”来形容人的奔跑速度,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4. 对比:通过对相反事物或相同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以突出其中的差异。
比如,“黑夜中的星星如钻石般闪烁,而白天的太阳则明亮耀眼”。
通过对黑夜和白天的对比,使星星和太阳的特点更加鲜明。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1. 在叙事中运用:在叙述故事情节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形象地描写人物和环境,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2. 在描写中运用:通过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描写更加具体形象。
比如,“秋风吹过,树叶像金黄色的雨滴,纷纷飘落在大地上”。
通过比喻的手法,使读者更加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景色。
3. 在议论中运用:在议论文中,修辞手法可以用来加强观点的表达,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比如,“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
通过夸张修辞的手法,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在对比中运用: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使文笔更加丰富多样。
比如,“春天的花儿艳丽多彩,而冬天的花儿则稀少单调”。
通过对春天和冬天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两个季节的鲜明差异。
综上所述,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鉴赏和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语文课文的修辞手法分析

小学生语文课文的修辞手法分析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课文是他们获取知识、培养语感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修辞手法的运用,则为这些课文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表现力,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生语文课文,对其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比喻,是小学生最早接触也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它通过将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
例如,在《荷叶圆圆》这篇课文中,“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
”作者把荷叶比作绿色的大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荷叶的形状和颜色,让孩子们能够轻松地在脑海中勾勒出荷叶的样子。
拟人,赋予事物人的动作、情感和语言,让它们变得鲜活有趣。
在《笋芽儿》里,“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笋芽儿被赋予了“扭动身子”和“钻”的动作,仿佛一个努力生长的孩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种拟人手法让孩子们更能感受到笋芽儿生长的迫切和顽强。
夸张,则是故意把事物的特征夸大或缩小,以增强表达效果。
《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三千尺”来形容瀑布的高度,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仿佛那瀑布真的是从天上倾泻而下。
排比,将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意思相关的句子或段落排列在一起,增强语势,加深印象。
《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通过排比,把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对漓江的水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引起读者的思考。
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里的“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意思是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用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当时中国人民在外国租界里的无奈和屈辱。
设问,自问自答,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启发思考。
像《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小学中的修辞手法解析

小学中的修辞手法解析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以达到更好的交流和感染力而采用的一系列技巧和方法。
修辞手法在表达中起到丰富和提升语言的作用,下面将介绍小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解析。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相互对比,以便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共同点或特点。
比喻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生动地去理解、记忆和表达事物。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解析:这句话通过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较,使读者能够真实感受到他笑容的美好和灿烂。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类的行为特征和感情,增强其形象和表达的效果。
例如:树木在微风中低声诉说。
解析:这句话将树木拟人化,使读者感受到树木在微风中有如对人们诉说心事一般。
三、夸张:夸张是为了强调事物的特点或表达感情而进行的有意识的夸大。
夸张手法常用于描述事物的威力、美丽、巨大等。
例如: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解析:这句话通过夸大手法,强调了他笑声的巨大、震撼和具有感染力。
四、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完全相反或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黑夜中的星星犹如一颗颗明亮的钻石。
解析:这句话通过黑夜和星星进行对比,凸显了星星明亮璀璨的特点,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星星的美丽和闪耀。
五、排比:排比是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结构或形式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突出事物的连续性和递进,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例如:无私、勇敢、坚强,是我们的英雄们的标志。
解析:这句话通过排比手法,将无私、勇敢、坚强等词语进行列举,突出了英雄们的特点,使读者更能理解和记忆。
总结:修辞手法在表达中起到丰富、提升语言的作用。
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对比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所表达的内容。
在小学中,学生们可以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作文,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字数:489字)。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知识点总结语文课上,老师常教我们一些修辞手法,它们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不仅可以提升文章的艺术感,还能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下面,我将对一些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和总结。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的修辞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深刻的目的。
比喻常常用于描述人物特征、自然景物等。
例如:“她如同一朵娇艳的花朵。
”在这句话中,通过将“她”与“花朵”进行比较,使得形容“她”的方式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她”的美丽。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具象化,赋予其人的特征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风儿在树梢上低声细语。
”在这句话中,风儿被赋予了“低声细语”的特征,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三、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特征进行夸大或者缩小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描述事件的激烈程度或者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如:“他跑得飞快,像一只闪电。
”这句话中的“飞快”就是对他跑得速度的夸张,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他跑得非常快,生动有趣。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同样结构的句子来列举或者比较不同的事物,以增加修辞效果和表达的力度。
例如:“他来了、他看见了、他离开了。
”这句话通过排比的方式对他的行为进行了简洁明了的概括,极大地提升了语言的表现力。
五、倒装倒装是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调换的修辞手法。
倒装常用于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中,可以增加语气的强调和修辞效果。
例如:“今天下雨了!”这句话通过倒装方式表达了主语“今天”和谓语“下雨了”的关系紧密,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强烈情绪。
六、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例如:“他胖如熊,她瘦若麻雀。
”通过对比“他”的胖和“她”的瘦,使得两者特点更加鲜明,形象地描述了他们之间的差异。
以上是小学语文课上常见的一些修辞手法,它们在作文中的灵活运用能够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
小学语文的归纳常见修辞手法的解析和运用技巧

小学语文的归纳常见修辞手法的解析和运用技巧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丰富文章的表达,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小学阶段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通过对常见修辞手法的归纳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本文将解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介绍相应的运用技巧。
1. 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来形成形象性的表达。
在小学语文中,比喻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当描述大海时,可以说“大海就像一面镜子,平静而宽广”。
2. 拟人拟人是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增强描述的艺术效果。
这种修辞手法常见于童话故事和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中。
例如,“花儿主动向太阳招手”,赋予了花儿生动而活泼的形象。
3. 夸张夸张是对事物进行有意识的夸大,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者突出某种特征。
在小学作文中,夸张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例如,“我能吃下整个世界”的描述,夸张地表现了主人公的胃口很大。
4. 对比对比是通过对事物的相似和差异进行对比来突出某种特点或者达到一种强烈的比较效果。
在小学语文中,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例如,“小明的笑容就像阳光一样温暖,而小红的笑容却像冰霜一样冷漠”。
5. 排比排比是将若干个并列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进行连续的叙述,以增加修辞效果和语言的节奏感。
在小学作文中,排比手法可以提高文章的条理性和表达的力度。
例如,“奋勇向前,勤奋努力,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6. 反问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者否定的意思,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在小学语文中,反问常用于议论文或者描述性文章中,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你愿意做跑得快的人,还是选择一路悠闲地散步呢?”通过学习和运用以上常见的修辞手法,小学生可以提高对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灵活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注意不要过分夸张或者过度使用,以免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分析修辞手法、标题的作用【知识点精讲】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常见考法:1、分析画“”句子中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2、鉴赏“”句子。
常见类型举例:1、比喻:例: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一个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思考:这句话中哪里用到了比喻?是比喻中的那一类?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蚂蚁本来是黑压压的一片,为什么不把它比作黑板,而把它们比作雪球呢?共同点是什么?紧密、圆、滚动快。
(本句话中,作者强调的是蚂蚁抱成团的团结精神,而非蚂蚁的颜色。
)对比句: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没有滚动的动态感,不够形象)思考:本句的作用是什么?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了蚂蚁团又大又圆滚动飞速的特点。
2、拟人例: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对比:鸟儿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感受不到作者的喜爱之情)作用:把“鸟儿”拟人化,使对鸟叫声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答题模板:拟人化;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排比例:妈妈的关爱是阵阵的凉风——在我有汗水的时候,给我送来丝丝凉意;妈妈的关爱是滴落的泪水——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焦急地守候着我;妈妈的关爱是一把花折伞——当我遇见风雨的时候,为我遮风挡雨……对比:妈妈的关爱是阵阵的凉风——在我有汗水的时候,给我送来丝丝凉意。
作用:加强语气,增强气势,更强烈地表现感情。
4、反问例:今天的电影难道不精彩吗?作用:强调电影的精彩,语气更强烈。
【例题解析】那双美丽的蓝眼睛①有一年夏天,一次意外的事故,我被溅起的铁水烫伤了左眼,住进哈尔滨市医大二院。
那天换药时,我疼得大声喊叫。
有人轻轻敲门,从门缝中挤进一张女孩幼稚的脸,眼睫毛长长的,微微向上翘。
那双眼睛与众不同,是蓝色的,像透明的海水。
②“你很疼吗?”女孩问。
我点点头。
女孩转身跑走了,一会儿抱了架手风琴回来,她拉琴时的样子很惹人爱,用小脚丫轻轻地打着节拍,眼睛盯着琴键,还不时冲我微微一笑。
温柔的琴声如水荡漾,让人不敢相信是十三四岁女孩拉的。
拉完琴,她告诉我她叫柳卡雅,是妈妈捷涅夫卡雅和爸爸柳大连名字的组合,其实那双蓝眼睛已经告诉了我。
忽然卡雅闭住双眼,靠在墙壁上。
我问怎么了,她说头疼,眼睛胀胀的,看不清东西。
后来我才知道她脑子里长了个瘤。
③那夜我睡不好了,那双好像清晨时分的松花江水,水底能映出晴朗夏空的蓝眼睛常在头脑里闪过,我想起了一首法国歌曲《蔚蓝色的眼睛》,歌词早已记不清了,只依稀记得曲调。
第二天我把曲子告诉卡雅,她很快会拉了。
④我的左眼终于化脓了,不得不直接注射青霉素,几个护士都按不住我,卡雅跑来了,又拉起了《蔚蓝色的眼睛》,于是我像根木头似地躺在那一动不动。
还有一次针打在血管上,弄得我满脸是血,卡雅一点一点地为我擦,眼圈红红的,我告诉她这回真不疼了,她笑了,笑得那么开心。
⑤卡雅脑里的瘤越长越大,而且刚好长在两个眼球的后面,终于她的右眼失明了,接着是左眼,一对眼球渐渐地被顶出眼眶外,像核桃似地挂在脸上。
我不想哭,可泪水还是落下来,流进嘴里苦涩涩的。
⑥卡雅手术那天,我采来一束鲜花,久久地守候在手术室外。
卡雅被推出来了,双眼蒙着纱布,我把那束花放在她身边,她说好香好香,可我心里好苦好苦。
⑦有一天卡雅的同学来了,为她带来了新学期的课本,他们说今天是卡雅的生日。
这消息被大家知道了,礼物摆满了桌子,其中许多是医务人员送的。
我送给卡雅一个新书皮,又默默地为她包好书包,其实这些她都用不上了。
那天卡雅真开心,同学们把她打扮得像公主一样,卡雅戴着墨镜,透过镜片,我仿佛又看见了那双美丽的蓝眼睛。
⑧不久我出院了。
卡雅扶着墙壁来找我,她穿着红裙和红皮鞋,还抱着那架手风琴,她答应过要用琴声为我送行,已经走出很远了,还能听到那曲《蔚蓝色的眼睛》。
1. 第①自然段中“那双眼睛与众不同”中的“与众不同”是指___________;从文中找出与“像透明的海水”照应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句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 第②自然段中,“她拉琴时的样子很惹人爱,用小脚丫轻轻地打着节拍,眼睛盯着琴键,还不时冲我微微一笑”,句中通过对人物的_______和_______描写,表现了女孩__ ____的特点。
(2分)3. 第③自然段中写道:“那夜我睡不好了”,“我睡不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分)4. 第⑤自然段中“我不想哭,可泪水还是落下来,流进嘴里苦涩涩的”。
“我不想哭”是因为______________;“可泪水还是落下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流进嘴里苦涩涩的”是因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5. 联系全文,写出“那双美丽的蓝眼睛”中“美丽”的含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答案l.那双眼睛是蓝色的;像透明的海水,好像清晨时分的松花江水,水底能映出晴朗夏空;形象地写出卡雅的纯洁、心地善良2.动作、神态善解人意 3.得知卡雅跋脑子里长了个瘤5.心中想应该坚强;卡雅脑里的瘤越长越大;(1)泪水味道苦涩;(2)内心痛苦 6.(1)眼睛长得美(2)卡雅心灵美【过手练习】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修辞:比喻、排比好处: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花的颜色,使春的形象更加具体化。
2、课文以三个比喻句结尾,请读读这三个比喻句,说说赞美了春的什么,并说说这样的排列顺序与文中的春景描写有什么内在联系。
(1)新、美、充满活力(2)三个比喻句的排列顺序与课文所写春景的时令顺序相一致,即从早春到仲春到暮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精讲】文章标题的理解与赏析1考试问题可分为三类: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2)为什么用这个标题3)这个标题好不好2掌握标题的意义和作用:①有的标题作为“文眼”有揭示文章中心或主题的作用;②有的标题从结构上看有文章线索的作用;③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④有的标题有比喻作用;⑤有的标题有虚实或双关两层含义。
⑥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因此,理解或鉴赏标题时,一是要分析词语,二是要注意修辞,三是要注意虚实,四是要联系全文内容和结构,五是要结合文章主旨和背景。
3解题步骤:1)解释标题的含义可分四步走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义。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
第三步,探究标题的中心义。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例题解析】身后的眼睛曾平那是一头野猪。
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包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
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
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
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
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
汉子就是孩子的父亲。
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听得见孩子的心丁冬丁冬地跳动。
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
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
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
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
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他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
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孩子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认真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孩子似懂非懂。
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的啊?那孩子就是我。
那年我七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号啕.大哭( táo ) 一溜.烟(liū)波澜.(lán)攥.得()2、“身后的眼睛”指谁的眼睛?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1、“身后的眼睛”是孩子父母的眼睛。
(1分)它是全文的文眼所在,与孩子的眼睛、野猪的眼睛相对应,(1分)点明了全文主旨。
(1分)3、文中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试结合文章说说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