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方法的顺口溜!修辞手法大全,总结得还真全面

合集下载

语文学习顺口溜及学习技巧

语文学习顺口溜及学习技巧

语文学习顺口溜及学习技巧小学阶段语文要学习的知识点非常多,很多孩子们在背诵学习时总是苦于没有简单的方法。

今天不妨试试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语文顺口溜,掌握了它,语文学习从此简单又高效!拼音顺口溜一、声调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二、标调号口诀:标调号,找a母,a母不在找oe,iu并列标在后。

三、jqx与ü相拼的口诀: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脱帽问声好。

四、易混淆韵母口诀:1.“小红和小明,手拿a和n,来到天安门,成了好朋友”2. 娃娃冬天围围巾,脖子像u露在前,围巾是i甩身后,脖子围巾uiuiui3. 娃娃水里学游泳,脑袋当点在前头,脖子u水里藏,大家一起iuiuiu4. “小兔飞飞,爱喝咖啡。

e前i后,喝了一杯。

”5. “解放军,多威风uīuīuī”;“小朋友围成圈,uíuíuí”;“做了错事会承认,真伟大,uǐuǐuǐ”;“打电话uìuìuì”小学生查字典顺口溜学查字典并不难,偏旁部首看端详。

没有部首查起笔,形声字儿查形旁;头底两层是部首,要让字头当偏旁;左右两边是部首,取左去右有保障;内心外壳是部首,舍去里边查外框;整个字儿是部首,此字本身是偏旁;一字头上生“二角”,取其下底把“角”砍;下底如果不成部,左上角当此字旁;有些生字较特殊,顶天立地当偏旁;多查多想抓规律,相同部首不能忘。

划分句子成分顺口溜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

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

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

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

修辞方法口诀歌

修辞方法口诀歌

修辞方法口诀歌(1)比喻歌比喻打比方,生动又形象,明喻甲象乙,暗喻甲是乙,见乙不见甲,借喻略本体,说乙再说甲,人们叫引喻。

(2)借代歌借代象借喻,统统略本体,借代非借喻,借喻非借代。

以此代彼是借代,以此喻彼是借喻。

借代富有形象性,事物特征更鲜明。

(3)比拟歌拟人拟物叫比拟,似物把人拟成物,拟人把物拟成人,物物比拟叫拟物。

描写文章忌呆板,比拟生动形象化,人物相拟文活泼,强烈感情来抒发。

(4)夸张歌“言过其实”叫夸张,表达感情非寻常,夸张词句表事物,突出特征更加强.‘“夸而有节”正刚好,增添文彩助想象.“夸而无节”成狂言,信手败笔损文章。

(5)象征歌托义于物叫象征,事物形象表特征,形象特征细品味,以物思义含意中。

托义于物是象征,以此喻彼叫借喻,“雪压冬云白絮飞”,“冬云”借喻象征“絮”。

(6)对偶、对仗歌对偶对仗,结构一样,词性相同,字数相当。

字句对称,节奏铿锵,朗朗上口,易记心上。

(7)反语歌反语是反话,讽刺味辛辣,讽自警钟响,刺敌如刀枪。

(8)双关语双重含义双关语,明说暗讲隐意指,含蓄幽默细品味,或是暗示或讽刺。

(9)排比歌排比一大串,语气多连贯,结构相类似,意义相关联。

请听《排比歌》,排比好效果,条理更清晰,层层递进说。

排比可记叙,排比可抒情,强调又深入,道尽满腹情。

滔滔话语来,串串妙句挥,增强文气势,感人动心扉。

(10)反复歌说理记叙巧反复,加强话语印象深,文艺创作用“反复”,强调主题语意尽。

“反复”手法用得妙,文章精彩锦上添,反复反复意回还,加强节奏如心弦。

(11)递进歌由浅入深呈递进,由轻变重层层深,从小到大非排比,从低向高层层进。

(12)拈连歌张冠李戴叫拈连,生动活泼幽默感,深刻明快又犀利,仿造“反义”含义深。

(13)顶针回文歌连锁叫顶针,回应是回文。

顶针——结构严谨,语句通顺回文——循环往复,息息相关。

(14)设问反问歌自问自答是设问,问而不答是反问。

设问醒目又意深,反问语强耐深省。

汉语知识口诀来袭,快接住了!

汉语知识口诀来袭,快接住了!

汉语知识口诀来袭,快接住了!这几天老师有些事情,就没有发文章,哎呀,还好大家都还在,感谢你们的支持哈。

下面言归正传,在学习的时候,使用口诀会达到速记的效果,但是前提是基础还过得去。

下面是汉语知识口诀,有用就好好背吧。

一、词汇1、词性辨别歌诀名动形、数代量,数量带名喜洋洋;名不副实是对头,各自去把主谓帮;动词经常作谓语,大多带宾响当当;形前可加很非常,记住性状勿相忘。

副叹助、介拟连,多向连接把话传;介宾结构经常见;孤独感叹令人怜;助词跟在别人后;摹拟声响很自然;副词修饰动与形;构词连句组成篇。

2、短语要诀短语又名叫词组,划分角度有两种:结构功能要清楚,认真训练理自通。

常见结构有七类,平起平坐是并列;前偏后正有限制;前正后偏重补谓;主谓动宾无修饰,回答方法定主宾;介加名词称介宾;的字短语好标识。

相互区别多体验,勤学苦练析疑点。

不动笔墨不练习,照此训练日胜年。

二、语法1、划分单句歌诀主谓宾,定状补,先把主干搞清楚。

步骤方法应记清,核心人物谓为首,回答方法定主宾。

再理枝叶没含糊,定后主宾相呼应,谓前为状谓后补;得后是补名前定,形式标志要掌握。

2、修改病句歌诀语法修改有诀窍,主干枝叶别忘掉。

层层压缩找主干,主谓宾语是否到。

前后搭配读句子,反复推敲改协调。

词序不当要调整;重复累赘不能要。

误用词语细思考,忠实愿意没乱搞。

逻辑修辞较深奥,自相矛盾不可靠;事情次序勿颠倒;感情色彩要配好;形象贴切做得牢,对症下药不白劳。

3、复句类型判别歌诀不是而是要记得,分句平等是平列;于是然后和接着,先后有序为承接;不是就是须熟知,任选限选属选择;虽然但是尽管还,然而可是称转折;既然配就叫因果;无论除非和越越,不管只要讲条件;即使配也称假设;不仅配还是递进,预递承递可后挈;解证总分属解说;判别类型抓要诀。

三、修辞修辞手法辨别歌诀修辞特征要牢记,辨别辞格容易对。

比喻重在相似点,起码三组才排比。

对比内容可正反,对偶形式最整齐。

反反复复同词句,反意正说明真义。

语文学习方法的顺口溜,修辞手法大全,总结得还真全面

语文学习方法的顺口溜,修辞手法大全,总结得还真全面

语⽂学习⽅法的顺⼝溜,修辞⼿法⼤全,总结得还真全⾯
(⼀)
“⽐喻”分为明、暗、借,词组句段皆“排⽐”;
“借代”不能改“明喻”,“拟⼈”把物当⼈写;
“对⽐”内容需相反,“对偶”形式最整齐;
“设问”⾃答起强调,“反问”不答强语⽓;
“反复”连⽤同词句,“反语”要明真实义;
“夸张”故意⾔过实,“引⽤”他话应准确。

修辞⼿法⽤得好,语⾔有趣增⽂彩。

(⼆)
⾸尾相接叫“顶真”,回环反复叫“回⽂”;“博喻”⼀本⼏喻体,“通感”相似重在神;“双关”表⾥两层义,相互补充为“互⽂”;不便明说⽤婉⾔,逐层深⼊⽤“递进”;“衬托”分为正和反,“摹拟”包括声⾊形;“呼告”抛开听读者,“歇后”故意顿⼀顿。

若能巧⽤修辞格,说话作⽂⾯⽬新。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顺口溜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顺口溜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顺口溜语文高考的知识点,真的是不少。

但只要学好顺口溜,就能顺利通过。

一、经典诗文总结篇古文纵横四大家,再现闹剧也成歌。

从《岳阳楼记》开始学,句句好,翻译考。

二、修辞要素概念精比喻、夸张、讽刺是三。

排比、反问、拟人加,修辞手法我来罗。

三、现代文小技巧格式要标准,段落分明。

换行须恰当,字数要掌握。

四、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关键词找出,句句分析。

上下句联系紧,含义都能猜。

五、词语辨析攻略大近义词对比,字义要辨明。

常见疑点记心中,选项就不成问题。

六、名句背诵不烦心诗词名句背无数,考试搞定不迷惑。

句子朗朗上口,分数add一大把。

七、古文病句的修整错句辨析考试经典,排除方法要记牢。

主谓不搭配,再先进也要改。

八、作文指导及范文展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这三种写作常玩转。

提纲划分、逻辑清,马上写就轻松愉快。

九、文学常识心中明古以来文学流派,要一一列清楚。

唐宋元明清,这几朝改不了。

十、修饰成分必备携形容词、副词,名词也不能少。

动词找助词,定语从句让你高手。

十一、标点符号使用法逗号、句号,问号用对才不费劲。

分号、冒号,引号不乱细致用。

十二、阅读理解技巧多细节题,要看原文。

主旨题,全篇要细研。

十三、考点总结一分清语法、修辞,读写常识。

古文准确,作文翔实。

这些知识点要熟记,错题集错误晨归。

考前冲刺手不停,顺口溜助高分。

以上是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的顺口溜,希望能帮助大家巩固和回顾语文基础知识,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记住,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语文高考就是小菜一碟!加油!。

趣味修辞手法顺口溜

趣味修辞手法顺口溜

趣味修辞手法顺口溜+例句汇总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小学阶段孩子们需要掌握的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修辞手法顺口溜和例句,相信你一定会弄明白。

修辞手法口诀比喻歌比喻打比方,生动又形象。

明喻甲象乙,暗喻甲是乙。

见乙不见甲,借喻略本体。

说乙再说甲,人们叫引喻。

借代歌借代象借喻,统统略本体。

借代非借喻,借喻非借代。

以此代彼是借代,以此喻彼是借喻。

借代富有形象性,事物特征更鲜明。

比拟歌拟人拟物叫比拟,似物把人拟成物。

拟人把物拟成人,物物比拟叫拟物。

描写文章忌呆板,比拟生动形象化。

人物相拟文活泼,强烈感情来抒发。

夸张歌“言过其实”叫夸张,表达感情非寻常。

夸张词句表事物,突出特征更加强。

“夸而有节”正刚好,增添文彩助想象。

“夸而无节”成狂言,信手败笔损文章。

象征歌托义于物叫象征,事物形象表特征。

形象特征细品味,以物思义含意中。

托义于物是象征,以此喻彼叫借喻。

“雪压冬云白絮飞”,“冬云”借喻象征“絮”。

对偶、对仗歌对偶对仗,结构一样。

词性相同,字数相当。

字句对称,节奏铿锵。

朗朗上口,易记心上。

反语歌反语是反话,讽刺味辛辣。

讽自警钟响,刺敌如刀枪。

双关语双重含义双关语,明说暗讲隐意指。

含蓄幽默细品味,或是暗示或讽刺。

排比歌排比一大串,语气多连贯。

结构相类似,意义相关联。

请听《排比歌》,排比好效果。

条理更清晰,层层递进说。

排比可记叙,排比可抒情。

强调又深入,道尽满腹情。

滔滔话语来,串串妙句挥。

增强文气势,感人动心扉。

反复歌说理记叙巧反复,加强话语印象深。

文艺创作用“反复”,强调主题语意尽。

“反复”手法用得妙,文章精彩锦上添。

反复反复意回还,加强节奏如心弦。

递进歌由浅入深呈递进,由轻变重层层深。

从小到大非排比,从低向高层层进。

顶针回文歌连锁叫顶针,回应是回文。

顶针——结构严谨,语句通顺。

回文——循环往复,息息相关。

设问反问歌自问自答是设问,问而不答是反问。

设问醒目又意深,反问语强耐深省。

修辞方法口诀歌

修辞方法口诀歌

修辞方法口诀歌(1)比喻歌比喻打比方,生动又形象,明喻甲象乙,暗喻甲是乙,见乙不见甲,借喻略本体,说乙再说甲,人们叫引喻。

(2)借代歌借代象借喻,统统略本体,借代非借喻,借喻非借代。

以此代彼是借代,以此喻彼是借喻。

借代富有形象性,事物特征更鲜明。

(3)比拟歌拟人拟物叫比拟,似物把人拟成物,拟人把物拟成人,物物比拟叫拟物。

描写文章忌呆板,比拟生动形象化,人物相拟文活泼,强烈感情来抒发。

(4)夸张歌“言过其实”叫夸张,表达感情非寻常,夸张词句表事物,突出特征更加强.‘“夸而有节”正刚好,增添文彩助想象.“夸而无节”成狂言,信手败笔损文章。

(5)象征歌托义于物叫象征,事物形象表特征,形象特征细品味,以物思义含意中。

托义于物是象征,以此喻彼叫借喻,“雪压冬云白絮飞”,“冬云”借喻象征“絮”。

(6)对偶、对仗歌对偶对仗,结构一样,词性相同,字数相当。

字句对称,节奏铿锵,朗朗上口,易记心上。

(7)反语歌反语是反话,讽刺味辛辣,讽自警钟响,刺敌如刀枪。

(8)双关语双重含义双关语,明说暗讲隐意指,含蓄幽默细品味,或是暗示或讽刺。

(9)排比歌排比一大串,语气多连贯,结构相类似,意义相关联。

请听《排比歌》,排比好效果,条理更清晰,层层递进说。

排比可记叙,排比可抒情,强调又深入,道尽满腹情。

滔滔话语来,串串妙句挥,增强文气势,感人动心扉。

(10)反复歌说理记叙巧反复,加强话语印象深,文艺创作用“反复”,强调主题语意尽。

“反复”手法用得妙,文章精彩锦上添,反复反复意回还,加强节奏如心弦。

(11)递进歌由浅入深呈递进,由轻变重层层深,从小到大非排比,从低向高层层进。

(12)拈连歌张冠李戴叫拈连,生动活泼幽默感,深刻明快又犀利,仿造“反义”含义深。

(13)顶针回文歌连锁叫顶针,回应是回文。

顶针——结构严谨,语句通顺回文——循环往复,息息相关。

(14)设问反问歌自问自答是设问,问而不答是反问。

设问醒目又意深,反问语强耐深省。

资深老师整理的21条语文顺口溜,让语文学习更简单

资深老师整理的21条语文顺口溜,让语文学习更简单

资深老师整理的21条语文顺口溜,让孩子语文学习更简单!小学语文要学习的知识点非常得多,且很复杂,很多孩子们在背诵学习时总是苦于没有简单的方法。

今天不妨试试清欢给大家整理的语文顺口溜,掌握了它,语文学习从此简单又高效!01.拼音顺口溜一、声调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二、标调号口诀:标调号,找a母,a母不在找o e,i u并列标在后。

三、j qx与ü相拼的口诀: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x,脱帽问声好。

四、易混淆韵母口诀:1.“小红和小明,手拿a和n,来到天安门,成了好朋友”2. 娃娃冬天围围巾,脖子像u露在前,围巾是i甩身后,脖子围巾uiuiui3. 娃娃水里学游泳,脑袋当点在前头,脖子u水里藏,大家一起iuiuiu4. “小兔飞飞,爱喝咖啡。

e前i后,喝了一杯。

”5. “解放军,多威风uīuīuī”;“小朋友围成圈,uíuíuí”;“做了错事会承认,真伟大,uǐuǐuǐ”;“打电话uìuìuì”02.小学生查字典顺口溜学查字典并不难,偏旁部首看端详。

没有部首查起笔,形声字儿查形旁;头底两层是部首,要让字头当偏旁;左右两边是部首,取左去右有保障;内心外壳是部首,舍去里边查外框;整个字儿是部首,此字本身是偏旁;一字头上生“二角”,取其下底把“角”砍;下底如果不成部,左上角当此字旁;有些生字较特殊,顶天立地当偏旁;多查多想抓规律,相同部首不能忘。

03.划分句子成分顺口溜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

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习方法的顺口溜!修辞手法大全,总结得还真全面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淀》孙犁)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增强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即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明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2〉暗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1.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臧克家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12.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即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13.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谐音双关。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2〉语音双关。

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

例如: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14.联想: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着了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