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语音修辞

合集下载

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语音修辞同义手段的运用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有很多可以增强音乐美的语音修辞手段,例如音节配合、平仄协调、同韵呼应、叠音自然等等。

一、连绵词的修辞功能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婉转。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多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

(王国维《人间词话》)连绵词经常被运用于对联和诗词的对偶句中,具有回环荡漾、悦耳动听的修辞效果。

例如:二、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广义的叠音词包括:叠音单纯词(依依、潺潺、冉冉、翩翩、脉脉);叠音合成词(巍巍、刚刚、偏偏、常常、仅仅);叠音后缀词(红彤彤、绿茵茵、雄赳赳、美滋滋、急匆匆);叠音+后缀(欣欣然、悻悻然、茫茫然、惶惶然、贸贸然);形容词AABB式重叠(高高兴兴、干干净净、冷冷清清、清清楚楚、忙忙碌碌);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的(高高的、胖胖的、静静地、冷冷的、长长的)。

叠音实质上是声韵交错的重叠,兼有双声叠韵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叠音词可以壮大声势、谐调音韵、加强语意、突出节奏,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叠音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大量运用叠音手段,是我国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

在现代文学语体中,叠音手段也用得很普遍。

例如:三、拟声词的修辞功用拟声词是一类纯粹用来模仿声响、记录声音的词,常见的有单音节的、双音节的、三音节的、四音节的。

它的修辞功用在于直接传达物理世界的声音节奏,缩短人与发音体的距离,使人感到生动逼真、亲切自然。

例如:四、平仄的修辞功用平上去入——天子圣哲唐代释远忠《元和韵语》: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明代释真空《玉钥匙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据此只能得知:平声平,上声高,去声高而远,入声短。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清浊清浊清浊清浊阴平阳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平分阴阳中古音四声以声母的清浊为条件分化为今音声调的阴阳。

浅谈语音修辞

浅谈语音修辞

浅谈语音修辞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版第二册“梳理探究”部分加入了《修辞无处不在》一文,让许多学生迷惘:到底什么是修辞?修辞不就是比喻、夸张之类吗?其实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我们通常所说的修辞实际上只是修辞格,是众多修辞方式中最典型的一种。

修辞是对语言的语音、语汇、语法三个要素的运用,本文只谈语音修辞。

因为修辞的各个方面大多互相关联,因此,本文对修辞格也会有所涉及。

语音修辞运用语言要求准确、经济、富有表现力。

即一要合乎规范,二要讲究艺术。

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

好的语言,从声音上说,总是念着上口,听着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就是运用语音修辞的结果。

语音修辞主要在于音节的配合,声调的协调和押韵的和谐。

一、音节的配合语音修辞要达到两种效果,一是匀称协调富有整齐美;二是有变化,不呆板。

音节的配合就是通过调整音节组合来达到这个目的。

因为汉语的词语有单音节的,有双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不同的音节又常常有同义的词或短语。

所以使用语言时,就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选用不同音节的词语或短语,以使语句音节匀称整齐,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如:1、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例1的“明珠”“星星”“美人”利用双音节词使音节匀称;例2的“仰观”与“俯察”、“宇宙”与“品类”是利用双音节词使音节匀称,“大”与“盛”是单音节词使音节匀称。

如果把这些词语中的某个音节换了,就会给人不匀称、不和谐的感觉。

为了使音节匀称整齐,使语言有语音美,还可以选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

双声词是两个声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因发音部位一致,读来自然顺口,流畅动听;叠韵词是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声音特别响亮,铿锵悦耳。

双声和叠韵是汉语语音表达上的独有形式。

利用双声和叠韵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是汉语传统的语音修辞手段。

双声、叠韵的恰当运用,可以形成声韵回环的音律美,可以使语音本身具有协调美和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修辞学第五章语音修辞

修辞学第五章语音修辞

二、音节的协调与呼应
音节的协调与呼应是指通过对不同音节词语 的选择、组合和配置,使语音音节匀称、错 落有致、前后应和,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 汉语语词的特点为音节协调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方面,单音词和复音语词常常可以找到对 应的同义形式;另一方面,词本身少有形态 变化,词和词的组合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 再一方面,同音语词占有相当的比重。 就汉语而言,音节协调追求的目标主要是双 音化、四字组合、前后句字数相等或相近, 音节呼应主要是让前后文在声音和语意上都 能紧密联系,形成整体。
四、谐音假对
对偶的一种,利用近音或同音关系临时 借用合于对偶要求的语词。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 《裴司士见面》) 寄身且喜沧州近 ,顾影无如白发何 。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 水春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李白《送 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
五、谐音仿拟
这是从我国历代笑话中选出精彩的作品改编, 由画家绘画的笑画选集。(广告) 以声作则 曲径通忧(漫画标题) 五儿急的便说:“原是宝二爷屋里芳官给我 的。”林之孝家的说:“不管你‘方官’、 ‘圆官’!现在有了赃证!我只呈报了,凭 你主子前辩去!”(曹雪芹《红楼梦》)
第二节 语音选择修辞
一、 儿化词与轻声词的选用 选用儿化词是一种很有效的语音修辞方法, 可以带来一定的修辞意味。 有时是表现意味,如表“细小”:人儿、脸 儿、事儿、三儿、小末儿、小曲儿、小包儿; 有时是附加特殊的感情,如附加亲爱情感的: 老头儿、二姨儿、小妹儿; 有时是增加生动、轻灵的艺术色彩:年年月 月是歌节,月儿明亮歌儿甜,……
音节协调与呼应的总则是流畅自然、声情并茂。 注意做到不损于内容的准确性、格调的统一性、 逻辑上的合理性。 东有东山,西有西山,北有卧龙(山),南有 鸡笼(山),太原正好座落在一个肥沃的盆地 里。(吴伯箫《难老泉》)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 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 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 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正当春 花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 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 命交替的旺季。(梁衡《夏》)

汉语语音的修辞功能

汉语语音的修辞功能

汉语语音的修辞功能
1. 重复,通过重复某个音节、词语或句子,可以强调某种感情
或意义。

比如,“快快乐乐”、“一刻也不想离开你”。

2. 拟声,通过模拟自然界的声音,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咔嚓”、“嘶嘶”、“喵喵”。

3. 拟态,通过模拟事物的形态、动作等特点,使语言更加形象化。

比如,“一弯新月”、“风吹草动”。

4. 比喻,通过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比如,“他是我的太阳”、“她是一朵盛开的花”。

5.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程度等,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我饿得可以吃一头牛”、“他高兴得像个孩子”。

6. 排比,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使语言更加有节奏感
和韵律感。

比如,“我努力,你努力,大家努力”。

7. 倒装,通过改变句子的语序,使语言更加突出、强调某个部
分。

比如,“春天里,鲜花盛开”。

8. 语气词,通过使用语气词来表达情感、态度等,使语言更加丰富多样。

比如,“哇!”、“嗯!”、“呀!”等。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汉语语音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在不同的语境和表达需求下,修辞功能可以灵活运用,达到更好的交流和传达效果。

语音修辞的技巧和方法

语音修辞的技巧和方法

语音修辞的技巧和方法语音修辞是修辞学的一个分支,指的是通过音调、语速、音量等语音要素的变化来增添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语音修辞可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让语言更有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化。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语音修辞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音律修辞。

音律修辞是指通过语音的韵律、音调、语速等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比如,抑扬顿挫是音律修辞中常用的手法,通过调节音调和语速的变化,使语言更加抑扬顿挫,有节奏感,增加语言的韵律感和动感。

第二,音量修辞。

通过调整音量的大小,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在强调某个重要的词语或句子时,可以提高音量,使其更加突出。

而在表达柔和、温柔的情感时,可以降低音量,给人以柔和、温暖的感觉。

第三,语速修辞。

语速修辞是通过调节语速的快慢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适当的加快语速可以表达紧迫、激动的情感,而适当的减慢语速可以表达沉静、深情的情感。

通过灵活运用语速修辞,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听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第四,语调修辞。

语调修辞是通过调整语音的升降、高低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语义。

比如,在表达疑问、疑惑时,可以用升调;而在表达肯定、肯定时,可以用降调。

通过灵活运用语调修辞,可以使听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所表达的情感。

第五,语音重复修辞。

语音重复修辞是指通过重复同一个或相似的音节、音调、语调等方式来强调语言的重要性或表达情感。

比如,通过重复某个音节或音调的方式,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韵律感,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第六,语音换位修辞。

语音换位修辞是通过改变语音要素的位置来达到修辞的目的。

比如,通过词语的音节变换、音位变换等方式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通过灵活运用语音换位修辞,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常见的语音修辞技巧和方法,还有其他一些语音修辞手法,如声音的拟态、音律节奏的呼应等,都可以用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感染人心,达到更好的交流和表达效果。

论教学中的语音修辞及其运用

论教学中的语音修辞及其运用
语言文学研究
论 教 学 中 的 语 音 修 辞 及 其 运 用
翟应 增 黄 玮z 杨 文 华3
( 1 曲靖 师范学院 ; 2 曲靖市麒 麟 区职业 技术学 校 ; 3 曲靖师范学 院 教师 教育学 院 , 云南 曲靖 6 5 5 0 1 1 ) 摘 要 : 语 音修辞 就是 自觉地利 用语 言的物 质外 壳—— 语音 这个要 素 , 通过 词语 的选择 、 句式 的调整 、 音 节的配合 等手 段, 使 语言通 畅顺 口, 节奏分 明, 音韵和谐 , 富于音 乐美, 从而增 强语 言表 达的感 染力 。教 学 中的语音修 辞表现 为 以下方 面 : 韵 律: 和谐 自然、 悦耳动 听 ; 节奏: 疏 密相间 、 快慢 适 宜; 音节 : > - - j 称均衡 、 严 密工整 ; i  ̄ - N: 抑扬 顿挫 、 高低起伏 。
音是乐 音 . 在音节 结构 巾 占主要 地位 , 这 就使得 汉语 音节 的
声音 响亮悦 耳 : 汉 语语 汇里有 很多 双声叠 韵 、 两 两 相 对 的 词 语: 汉语是声 调语言 , 有 阴 阳上 去 四声 的变 化 , 等 等 。这 些 特
点都 为教 师在课堂 教学 巾选择 、配合 和调整 语音 形式提 供

韵律 : 和 谐 自然 , 悦 耳 动 听
韵律一般 用来 指诗歌 中的声韵 和节 律 。在汉语 古典 诗
歌巾, 平仄 、 排偶 、 押 韵等 都是 构成诗 歌音 乐美 的重要 手段 。 在 日常 的 教 学 活 动 巾 . 教 师 同样 可 以借 助押 韵 、 对偶 、 回 环 等手段 , 使 教学语 言听起 来气 韵顺 畅 、 和 谐 自然 、 悦耳 动 听 , 以语 言 的 韵 律 美 打 动 和 感 染 学 生 。

汉语语音的修辞功能 -回复

汉语语音的修辞功能 -回复

汉语语音的修辞功能-回复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汉语语音的修辞功能引言:语音是人类最早发展和使用的交流工具之一。

汉语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其语音系统承载着丰富的修辞功能。

语音的修辞功能指的是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语速等方面的变化,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形象力和艺术感染力,使其更生动、精确、生动地传达信息。

本文旨在探讨汉语语音的修辞功能,并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一、汉语语音的修辞功能的特点1. 音调的修辞功能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音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修辞功能。

汉语的四声调(平声、仄声、上声、去声)可以通过变调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语气。

例如,平声适合讲述事实、陈述观点,而仄声更能表达疑问、命令、感叹等情感。

音调的变化可以使同样的词语产生不同的意义,从而增加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2. 语速的修辞功能语速是语言表达中一个重要的要素。

适当的语速可以突出某些重点,增加表达的力度;而快速的语速则更能体现紧迫感和紧张感。

例如,在叙述一段紧急情况时,语速的加快可以让听者更加紧张和关注。

3. 节奏的修辞功能汉语的节奏感很强,这种节奏感也有助于语言表达的修辞功能。

换句话说,节奏感可以使表达更有活力和韵律感。

例如,在讲述古诗的时候,准确地把握句子的节奏感可以增加诗句的美感。

二、汉语语音的修辞功能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1. 口头表达中的修辞功能汉语修辞功能最常见的应用是在口头表达中。

通过语音的修辞手法,人们可以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在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时,我们可以通过变化的音调模仿不同的人物声音和表情,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此外,适当的语速和节奏变化可以使听众更加专注和投入。

2. 演讲和主持中的修辞功能修辞功能在演讲和主持活动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调的变化可以突出关键信息,增强发言的说服力。

同时,适当的语速和节奏变化可以控制演讲的节奏感,使听众更好地接受信息。

此外,通过巧妙地运用音调和语速的变化,演讲者可以调整气氛,增加互动性。

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俗话说“看人看心,听话听音”。

好的语言,从声音上说,总是念着上口。

听着悦耳,抑扬顿挫、回环婉转,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使人听了“好像吃了人参果,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不慰贴”。

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取得语言的音乐美。

它大体包括音节的配合、声调的协调和押韵的和谐。

一、音节的配合所谓音节的配合,就是指在使用语言时,根据表达需要恰当选用不同音节的词或者短语,以使音节匀称整齐,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如:(1)看来很平凡的一块田地,实际上都有极不平凡的经历。

在一百几十万年间,人类在这上面追逐着野兽,放牧着牛羊,捡拾着野果,播种着庄稼。

(秦牧《土地》)(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

(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上面例(1)中的“捡拾”如换为“捡”,“播种”如换为“种”;例(2)中的四个单音节词随便更换一个为双音节词,就不再有匀称整齐的效果。

为了使音节匀称整齐,增强语言的声音美,还可利用叠音词。

例如:(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3)杭州西湖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二、声调的协调所谓声调的协调,就是利用声调的平(○)仄(△)变化,使语言形成抑扬顿挫请注册音乐美。

例如:(1)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2)雪压竹枝尖点地,风吹荷叶背朝天--△△△○○△△,○○○△△○○(3)小草……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朱自清《春》)三、押韵的和谐所谓押韵的和谐,就是在上下语句或隔句的句尾,有规律地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给人以音韵回环、和谐悦耳的音乐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语音修辞摆娟娟14级xx三班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语音修辞作为修辞的类型之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语)进行交际时利用语音因素对话语进行修饰、加工的语言现象。

语音因素包含语音属性的一切要素,有音质方面的要素,如声母、韵母的变异使用;有非音质要素运用,如声调的抑扬,语调、语气的转换等等。

语音修辞包括口语语音修辞与书面语语音修辞。

一方面,口语的语音性往往本身就是语音修辞,当然,口语中还可能存在两种语音,一是质朴的“语言表述”的语音,一是艺术的“语言表述”的语音,它们各有语境制约;另一方面,书面语有自己的语音修辞,因为口语的语境与书面语的语境完全不同。

语音修辞要达到两种效果,一是匀称协调,富有整齐美;二是有变化,不呆板。

具体说来,调配语音的主要手段有调整音节组合(如对偶、连绵词、叠音词的运用)、平仄声调的变化、押韵等。

除了对偶、押韵等手段之外,常用的修辞格如排比、反复、顶针、回环等,其实也主要是从语音的角度增强表达效果的。

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语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声音的线性组合,在一定的情境下可以形成语音修辞,构成语音美。

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要想收到好的表达效果,必须注意语音修辞问题语音修辞意义上的音色与音乐的音色有相通之处,除了语音本身的修辞作用外,还具有语音的人文属性或者情感属性。

语言的人文属性与情感属性在语言形成之初就拥有,只是后来在语言发展流变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概念的不断增加,以致使得科学语言、公文语言,乃至日常口语越来越离开了语言的本体,而显得呆板、枯燥。

语言的本性是宣达性情的,语音修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情达意,因此,从口语语音修辞来看,它主要表达的是个体的、自由的、感情的、审美的情绪,更接近语言的本体;而书面语语音修辞往往受表述时空的制约,而表现为群体的、规范的、理性的语音特征。

如果是文学类作品,那么语音修辞的空间要活泛得多,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可通过多种语音修辞手段得以实现。

因此说,语音的人文属性和情感属性并不是自然而然地附丽于语言本身,而是作者努力赋予的结果。

语音修辞的情感要素从一个侧面将语言本来就有的人文属性和情感属性贯注到语言本体当中去。

语音修辞中的语音表征(一)语音修辞体系语音修辞体系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由语音因素的本体系统(即声韵调的配合)构成,它是内在的静态运用;另一部分是在语音因素的基础上,运用语音物理性的四要素(即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变化而产生,是一种外在的动态运用。

陈望道曾称前者为“固定因素”,后者为“临时因素”。

由语音的“固定因素”形成的修辞是语音的静态修辞,由语音的“临时因素”形成的修辞是动态修辞。

在现代语音学中,由声母、韵母构成的,称为音段变化;高低、轻重和长短的,称为超音段变化。

语句中的这些变化,通称为节律的变化。

可以说语音修辞要素包含两类:语音(字音)要素和语流要素。

语音修辞的构成不仅源于反常规的语言结构方式,而且包含附着在语言形式上的音韵。

语音修辞之所以与词汇修辞、语法修辞、篇章修辞分属不同层面,是因为其宗旨在于通过音质、音高、音长、音强的变化完成表意功能。

语音修辞的动态性是建立在语言表达之上的,是情感对象化的结果,也是接受者对修辞信息的顺应和同化的过程。

在动态的语流中,音质、音高、音长、音强等要素都是个变量,附着了大量的语义信息。

因此,语音修辞中的语音表征是能够将言语形式还原为语义的信息的特征之一。

(二)语音修辞中的节律特征所谓“节律”是指涵盖在音段之上或之间的停延、节奏、语调、重音等大小不等的超音段的上加成分。

节律特征包括语调、重音、音高、节奏等要素。

语音修辞是利用汉语节律等特征构成的。

许多实验也证明,话语的总体声学模式对话语有直接的影响。

例如,将单独发音的词连接成句子,这种“人造”的句子比自然言语句子难懂,而从自然言语句子中取出的词又比单独发音的词难以辨认。

这些研究表明,语调段边界与句子成分边界倾向于吻合,当话语中词的可辨度降低时,节律模式可消除低辨认度。

验还证明,语调可以帮助歧义的理解。

语调、重读、音高等节律特征不是一个独立的层次,与语音没有一对一的关系,在话语中的作用除了直接表意外,主要是用声音模式帮助词语感知。

比如改变话语节奏和重音,语音的感知就会受到影响,而弱化和省略非重读音节,却反而没有明显的影响。

由此可见,节律具有把词句连接成一体的作用。

节律的心理模式属于一种表象结构,与其他感官表象相似。

在记忆中,节律是以比较抽象的感觉表象形式储存,在受到外界刺激时,这些表象储存就会作为背景经验发挥作用,使人们分辨出熟悉的对象。

同时,节律的心理模式有助于期待,通过整体语调,使人们能对将要出现的话语做出粗略判断。

因此,语音听辨和语义理解都是建立在背景经验的基础上,接受者的语义经验和表达者提供的节律特征在多大程度上重合决定了沟通理解的程度。

不同的接受者可能对节律特征的各个要素,语调、语气、重音、音值、停顿、节奏、语速等有不同的理解,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从而影响对修辞信息的捕捉。

另外,节律特征也可以直接传递语义,帮助理解。

例如,重音可以添加某种意义,语调可以传递态度。

(三)语音修辞与语音表征语音修辞的字音要素主要指通过音长、音高、音强、音色、声气的配合使用构成修辞手段,是由语音因素的本体系统(即声韵调的配合)构成,可以称为语音的静态修辞。

主要通过声韵调的配合使用达到修辞目的。

常见的语音修辞手法有双声、叠韵、叠音;谐音、反复;平仄、顺口溜等。

语音修辞是通过调动一定的语音要素表现出来的。

(四)语音修辞中的语流表征语音修辞的语义信息是固定的,而理解却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在一般情况下,通过接受者的语义理解,构成修辞接受的基础。

接受者必须把给定的话语材料所包含的各种非语义信息,包括运用语言节奏的变化,语流的快慢徐疾,语气情感态度的变化而产生的“临时因素”,透过语流形式所掺和的情绪信息、观念信息、文化信息、评价信息、审美信息等,加工成综合的语义信息,从中体悟出修辞话语的真正内容。

语音修辞中的语流要素更是突破一般的语音形式而表现出它独特的修辞性。

运用语音修辞中语流要素的变化而产生的修辞功能,体现了汉语语音的体验性特征。

声调变化是汉语语音的体验性显在标志。

而且“汉语的声调除了有高低不同之处,还有升、降、曲的不同,而且声调的高低、升降、曲折的变化因语境的需要,表现的不是调形的绝对差异,而是调值的相对增减。

这好比音乐,古代作曲家为了准确表达声调,往往在旋律音中间加入一些装饰音,用滑行的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以达到唱者顺口,听者顺耳的艺术效果”。

这些装饰音就相当于语流中的语音修饰。

汉语四种声调,五度调值,读来起伏有致。

阳平调值显出上扬韵味;上声调值显出起伏韵味,去声调值显出下抑的韵味,声调的起伏变化使接受者在进行语音听辨时,很容易随着音流的起伏进行审美体验,有规律的音流起伏构成有节奏的语言形式。

修辞信息的传递总是携带着伴随因素的,在口语修辞中携带的伴随因素更多。

如与修辞表达因素相伴随的体态语,以及与修辞信息所伴随的语调、语气、重音、停延等语言节律的运用都使得语音修辞信息更加丰满,表意性更强。

语流因素构成的语音修辞主要有重音、停顿、连珠、拖长、调色等。

语音修辞的规律是汉语节奏的规律,也是汉语音乐性的规律。

然而语音修辞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因为异同对立统一所形成的节奏规律在语流中也要有节制。

语音形式必须符合表意题旨的需要。

一般情况下,修辞接受要求选择有效信息,但在特殊的语境中最佳效果可能是冗余信息。

表达者的修辞信息还依赖于接受者的智慧选择。

语音修辞的目的不是追求节律的“异”,而是节律的和谐统一。

拗口的语音节奏可以说是消极的修辞作用。

有的语句意义群落的划分与惯常的音节节奏模式发生冲突,这时人们在读这些语句时,首先照顾的是节奏模式,充分表现出节奏对语句的反制约作用。

中央电视台“金龟胶囊”广告词———“天寿千年,仅此一物”。

按意义群落,应该是“仅———此一物”,但广告语音设计却采用了2+ 2节奏模式,读成“仅此———一物”。

节奏模式不同,意义群落窘异,可以说是利用语音修辞夸大广告效果的惯用手法。

还有广告“椰风挡不住(椰子汁)”的意义群落是:“椰风———挡不住”,播出时却用5音节“2+ 1+ 2”的节奏模式,读成“椰风———挡———不住”。

这些例子说明节奏在广告语言中有相当的表现力和同化力。

语音修辞中常常有三种节奏形式的套叠现象,如果相叠周期模式一致,那么可组成最佳乐音链。

但这种套叠形式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同音色音节尽可能避免异声调干扰,使相叠的节奏周期模式相悖,这会使乐音度减弱,甚至会读来拗口。

语音修辞的目的在于增强语言的表达功能。

我们不单要注意使用语言的正确性,还要注意语音修辞的审美价值。

关于语音修辞的审美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中国语词自古就有所谓的声义并显之妙。

如在古汉语中运用“吁、哧、嘻、唉”等感叹词可以做到“声随情转,情由音现”。

摹声词也经常能起到这种以声传情的作用。

2、声韵和谐、韵律优美。

汉语修辞中许多修辞格式如押韵、双声叠韵、叠字、复字、复句、顶真等语音修辞现象,都是通过语音的周期性重复,声韵相和相协,增加旋律美、音乐性,从而强化表达效果的。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3、音节匀称而富于变化,节奏鲜明。

语音修辞还可以通过不同音节的搭配组合成长短不同的音步、通过语音的抑扬有致的高低变化,平仄调配、句子的整散等方面来增强节奏美,形成汉语所特有的音乐美。

如:1)一走进“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杨朔:《荔枝蜜》)2)你应当变得深沉些,像这忍受着旱季干渴的河一样。

你应当沉静,含蓄,宽容。

你应当像这群晒得黑黑的河边孩子一样具有活泼的生命,在大自然中如鱼在水。

(张承志《北方的河》)修辞是一门运用语言的艺术,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注意修辞的审美价值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