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音修辞
考研现代汉语北大版讲义笔记六修辞

《现代汉语》北大版讲义笔记第六章修辞1."说曹操,曹操到。
”这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2014A拈连B双关C比喻D借代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两句此举中用到了一和一修辞手法。
——20133.修辞上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不是语言的要素,因而跟语音、词汇、语法无关。
(判断2013)4.语体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体风格上,在用词上没有什么差异。
(判断2013)5.〃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0126.借喻,是指不说出本体,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判断2012)7."日去渐已远,衣袋渐已缓〃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0118.下面哪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属于比拟?A小家碧玉B时雨点红桃千树C星星不如汗珠明D江山如此多娇20119."生命之树常青”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这种比喻属于暗喻。
(10判断)10.〃张辉回答不出问题,急得两眼直冒绿光。
〃词类修辞手法使用恰当。
(10判断)第一节修辞概说本节关键词:修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修辞三原则:准确性、得体性、艺术性一、什么是修辞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3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4生如春花般烂漫,死似秋叶般静美。
5酒后的愁思,愈抽愈长。
I —1>a —f(-)准确性语言形式准确传达内容,包括思想感情、意图评价等。
(二)得体性语言形式切合特定语境、现实的交际环境。
(≡)艺术性语言表达趣味性。
语言准确得体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表达形式,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
第二节语音调节和利用本节关键词:音节搭配叠音、儿化声调平仄段落诗节一、什么是语音修辞语音形式是否顺口悦耳、是否优美动听,必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表达效果。
语音修辞,是对话语的声音的修饰和调整。
浅谈现代汉语词汇平面上语音修辞

浅谈现代汉语词汇平面上语音修辞
解超迪
【期刊名称】《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17)2
【摘要】本文以现代汉语语音修辞理论为指导,广泛收集了语用实例,初步将词汇平面上的语音修辞分为十类,并对它们在提高语音表达效果中的积极作用略作点评.【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解超迪
【作者单位】雁北师院中文系,山西,大同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1;H05
【相关文献】
1.浅谈汉语语音修辞 [J], 蒋静
2.浅谈石城灯彩的语音修辞 [J], 廖姝芳
3.浅谈乌鲁木齐酒店名称的词汇和语音修辞分析 [J], 戴泽辉
4.英语语音修辞作用浅谈 [J], 卢宁
5.浅谈赵本山小品中语音修辞手段的妙用 [J], 李巧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修辞学第五章语音修辞

二、音节的协调与呼应
音节的协调与呼应是指通过对不同音节词语 的选择、组合和配置,使语音音节匀称、错 落有致、前后应和,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 汉语语词的特点为音节协调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方面,单音词和复音语词常常可以找到对 应的同义形式;另一方面,词本身少有形态 变化,词和词的组合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 再一方面,同音语词占有相当的比重。 就汉语而言,音节协调追求的目标主要是双 音化、四字组合、前后句字数相等或相近, 音节呼应主要是让前后文在声音和语意上都 能紧密联系,形成整体。
四、谐音假对
对偶的一种,利用近音或同音关系临时 借用合于对偶要求的语词。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 《裴司士见面》) 寄身且喜沧州近 ,顾影无如白发何 。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 水春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李白《送 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
五、谐音仿拟
这是从我国历代笑话中选出精彩的作品改编, 由画家绘画的笑画选集。(广告) 以声作则 曲径通忧(漫画标题) 五儿急的便说:“原是宝二爷屋里芳官给我 的。”林之孝家的说:“不管你‘方官’、 ‘圆官’!现在有了赃证!我只呈报了,凭 你主子前辩去!”(曹雪芹《红楼梦》)
第二节 语音选择修辞
一、 儿化词与轻声词的选用 选用儿化词是一种很有效的语音修辞方法, 可以带来一定的修辞意味。 有时是表现意味,如表“细小”:人儿、脸 儿、事儿、三儿、小末儿、小曲儿、小包儿; 有时是附加特殊的感情,如附加亲爱情感的: 老头儿、二姨儿、小妹儿; 有时是增加生动、轻灵的艺术色彩:年年月 月是歌节,月儿明亮歌儿甜,……
音节协调与呼应的总则是流畅自然、声情并茂。 注意做到不损于内容的准确性、格调的统一性、 逻辑上的合理性。 东有东山,西有西山,北有卧龙(山),南有 鸡笼(山),太原正好座落在一个肥沃的盆地 里。(吴伯箫《难老泉》)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 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 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 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正当春 花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 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 命交替的旺季。(梁衡《夏》)
吉大现代汉语题库 语音(2)修辞(3、4)词汇(1、2)语法(1)

②他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
14.指出下列各句在辞格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①各炮齐鸣,炸弹像刮大风一样地倾泻到敌人的阵地上。
②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连下了几天,什么活也干不成,真闷死人。
③机关枪吐着火舌,要把侵略者一个一个地吞进去。
12.古语词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类。
13.方言词的地方性限制很强,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外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有以下几种类型:①______,如______;②____________,如______;③____________,如______;④____________,如______;⑤___________,如______。
A.发音方法 B.共鸣器 C.发音体 D.用力大小
6.语音的本质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_。
A.生理性 B.物理性 C.社会性 D.自然性
7.发音器官中起共鸣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肺和气管 B.喉头和声带 C.口腔和鼻腔
8.汉语拼音字母b . d.ɡ发音不同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10)不,我去新闻系.我要当作家,我要当丁玲。()
(11)碰上院里搬来个陈大爷,捻儿更急,你还没点哪,他就炸了。()
(1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修辞(四)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 〔三〕语序颠倒 + 一句话里,必要的成分
都有,但是词语的位置 摆得不对,会造成语序 颠倒的语病。例如: + 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 于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的语言形式。最常见 的仿拟,就是换用反义或类义的语素来仿造新词语, 这又称作义仿。 +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 苦趣,好似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 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 山?〕
+ 〔五〕引用 + 引用就是引述有关的语言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语也不断涌现,表达新概念,指称新对象。
+ 一、句式选用 + 〔一〕短句和长句 + 短句和长句是从结构的长短来讲的。短句指字数
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长句指字数多,结构 比较复杂的句子。
+ 〔二〕整句和散句 + 散句是与整句相对而言的。一般
说,整句是指结构整齐,长短比 较一致的句子,其中包括属于形 式类辞格的一些特定句式,如排 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等。
括单纯词,也包括合成词。
+ 押韵是在诗文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有规律地使 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利用音节的重复出现 来形成节奏的一种语音修辞方式。押韵又称“用 韵、合辙、压韵、谐韵〞,构成押韵的字叫“韵 字〞或“韵脚〞。
+ 押韵的方式有很多,有“偶韵〞、“排韵〞、 “随韵〞、“交韵〞、“抱韵〞。
+ 二、声调 + 汉语的声调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上声、去声和
现代汉语教案(语音部分)

现代汉语教案(语音部分)第一章:汉语拼音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汉语拼音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汉语拼音的音素、音节、声韵调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汉语拼音1.2 教学内容汉语拼音的定义和作用音素、音节、声韵调的概念和分类汉语拼音的字母表和声韵调标注规则汉语拼音的转换和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汉语拼音的音素、音节、声韵调图表提供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估学生对汉语拼音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书面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汉语拼音字母表和声韵调标注规则的掌握情况通过口语练习,评估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应用能力第二章:声母和韵母2.1 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的分类和特点能够正确发音和辨析声母和韵母能够运用声母和韵母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2.2 教学内容声母的分类和特点,包括清音、浊音、送气音、不送气音等韵母的分类和特点,包括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等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和变化规则声母和韵母在汉语中的应用实例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声母和韵母的分类和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口型和舌位图提供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发音和辨析练习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估学生对声母和韵母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程度通过录音和口语练习,评估学生对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准确性通过书面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声母和韵母的辨析能力第三章:声调和语调3.1 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和语调的特点和规律能够正确发音和应用声调和语调能够运用声调和语调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3.2 教学内容声调的分类和特点,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语调的分类和特点,包括降调、升调、曲调等声调和语调的配合规律和变化规则声调和语调在汉语中的应用实例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声调和语调的分类和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声调和语调的发音口型和舌位图提供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发音和应用练习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估学生对声调和语调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程度通过录音和口语练习,评估学生对声调和语调的发音准确性通过书面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声调和语调的应用能力第四章:语音的变化和变调4.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变化和变调现象能够识别和掌握常见的语音变化和变调规律能够正确发音和应用语音的变化和变调4.2 教学内容语音的变化现象,包括同化、异化、脱落等变调的规律和特点,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疑问句变调等语音变化和变调在汉语中的应用实例4.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语音的变化和变调现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语音变化和变调的规律和口型图提供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发音和应用练习4.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语音变化和变调规律的理解程度通过录音和口语练习,评估学生对语音变化和变调的发音准确性通过书面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语音变化和变调的应用能力第五章:语音的第六章:语音的节奏和停顿6.1 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节奏和停顿的特点和规律能够正确发音和应用语音的节奏和停顿能够运用语音的节奏和停顿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6.2 教学内容语音节奏的分类和特点,包括快节奏、慢节奏、均匀节奏等停顿的分类和特点,包括自然停顿、强调停顿、转换停顿等语音节奏和停顿的配合规律和变化规则语音节奏和停顿在汉语中的应用实例6.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语音节奏和停顿的分类和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语音节奏和停顿的发音口型和舌位图提供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发音和应用练习6.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语音节奏和停顿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程度通过录音和口语练习,评估学生对语音节奏和停顿的发音准确性通过书面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语音节奏和停顿的应用能力第七章:语音的强弱和重音7.1 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强弱和重音的特点和规律能够正确发音和应用语音的强弱和重音能够运用语音的强弱和重音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7.2 教学内容语音强弱的分类和特点,包括强读、弱读、半强读等重音的分类和特点,包括primary stress、secondary stress 等语音强弱和重音的配合规律和变化规则语音强弱和重音在汉语中的应用实例7.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语音强弱和重音的分类和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语音强弱和重音的发音口型和舌位图提供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发音和应用练习7.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语音强弱和重音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程度通过录音和口语练习,评估学生对语音强弱和重音的发音准确性通过书面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语音强弱和重音的应用能力第八章: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8.1 教学目标了解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语音差异能够识别和掌握常见的方言和普通话语音差异实例能够运用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8.2 教学内容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概述不同方言区的语音特点和差异实例,如北方方言、南方方言等方言和普通话语音差异的原因和影响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语音转换和协调方法8.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不同方言区的语音特点和差异实例提供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发音和对比练习8.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估学生对方言和普通话语音差异的理解程度通过录音和口语练习,评估学生对方言和普通话语音差异的发音准确性通过书面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方言和普通话语音差异的应用能力第九章:语音的修辞和美化9.1 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修辞和美化技巧能够正确运用语音的修辞和美化进行口语表达能够运用语音的修辞和美化提升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9.2 教学内容语音修辞的概念和种类,包括拟声、夸张、排比等语音美化的技巧和方法,包括节奏、韵律、语调等语音修辞和美化在汉语中的应用实例语音修辞和美化的实际运用练习9.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语音修辞和美化技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语音修辞和美化的应用实例提供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用练习9.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语音修辞和美化技巧的理解程度通过录音和口语练习,评估学生对语音修辞和美化的发音准确性通过书面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母和韵母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是语音教学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声母和韵母的发音特点和分类。
现代汉语(修辞部分)

现代汉语(修辞部分)第⼀节修辞概说⼀、修辞的含义:1.客观存在的修辞现象;2.修辞知识或修辞学;3.运⽤特殊⼿段加强语⾔表达效果的修辞活动。
⼆、语境分为语⾔语境和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跟修辞的关系更为密切。
构成情景语境的因素:1.主观语境因素(交际双⽅的⾝份、职业、思想、⼼情等);2.客观语境因素(语⾔运⽤过程中的时间、地点、场合、话题等)。
三、修辞同语⾳、词汇、语法的关系。
(⼀)同语⾳的关系:语⾳在突出语义和增强⾳律美上⾯为修辞提供条件,丰富了修辞⽅式的内容;修辞通过积极调动语⾳因素,扩⼤了语⾔表达功⽤。
(⼆)同词汇的关系: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具体的修辞⽅式提供必要条件;修辞从筛选词语的⾓度研究词汇运⽤,使词汇在语⾔中发挥更为⼴泛⽽深刻的作⽤。
(三)同语法的关系:语法为修此现象和规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为修辞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修辞具有扩⼤语法效能的功⽤。
四、修辞学和语⽤学的异同。
同:⼆者都研究语⾔的运⽤。
异:1.研究的⽬的不同:语⽤学注重解释性,⽬的在于分析语⾔运⽤的原则,建⽴意义解释理论,寻找语⾔运⽤规律。
修辞学注重规范性、变异性和实⽤性,注重研究修辞⼿段和技巧。
2.研究⽅法不同:语⽤学注重理论解释和推理分析;修辞学注重运⽤归纳的⽅法,如辞格的确⽴、语⾔变异的表现⽅式。
3.研究内容不同:语⽤学以⾔语⾏为、会话结构、预设、含义、指⽰语等为具体研究内容;修辞学以词语、句⼦、辞格、预提风格等为具体研究内容。
4.研究要求不同:语⽤学重在研究话语交际的全过程;修辞学使语⽤学⾥⾯的⼀个分⽀学科。
五、修辞的作⽤和学习修辞的⽬的。
1.提⾼说话、写作能⼒和阅读欣赏⽔平;2.提⾼语⾔修养和语⾔美的⽔平;3.更准确畅通地传递社会信息。
第⼆节词语锤炼⼀、词语锤炼的含义:对语⾔的词汇进⾏有⽬的的选⽤和调遣,从⽽使语句表达更加完美的语⾔活动。
⼆、词语锤炼的⽬的: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得准确,⽽且要求词语⽤得鲜活。
汉语语音修辞的基础

收稿日期:20181111基金项目:本研究受上海市高峰学科 汉语言文学 项目(A910318365006)资助ꎮ作者简介:宗守云ꎬ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㊁修辞和方言ꎮ①㊀王希杰:«修辞学导论»ꎬ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ꎬ第544页ꎮ②㊀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ꎬ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ꎬ第1页ꎮ2019年1月第1期南京晓庄学院学报JOURNALOFNANJINGXIAOZHUANGUNIVERSITYJan.2019No.1汉语语音修辞的基础宗守云(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ꎬ上海200234)摘㊀要:汉语语音修辞表现在许多方面ꎬ如音节㊁平仄㊁押韵㊁联绵等等ꎬ这些语音表现背后有着深厚的语音基础ꎬ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音义相关ꎬ音节分明ꎬ音韵和谐ꎮ这些基础既是汉语语音的特征ꎬ也具有一定的语言共性或区域共性ꎮ关键词:语音修辞ꎻ音节ꎻ音韵中图分类号:H1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97902(2019)01006407一㊁引言语音修辞是修辞学的重要内容之一ꎮ语音修辞可以从两个角度着手研究ꎬ一是语音修辞的基础ꎬ或者说语音修辞的条件ꎻ二是语音修辞的表现ꎮ王希杰先生在一系列修辞学著作中都对语音修辞的基础和表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ꎬ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ꎬ也是语言音乐美的基础 ①ꎮ应该说ꎬ正是汉语语音的音乐美等方面的基础ꎬ才造成了汉语语音修辞的种种表现ꎮ本文在王希杰先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汉语语音修辞的各种基础或条件ꎬ包括三个方面:音义相关ꎬ音节分明ꎬ音韵和谐ꎮ二㊁音义相关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ꎮ一般认为ꎬ语言中音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ꎬ不可论证的ꎬ没有道理可讲的ꎬ这就是所谓的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ꎮ人们最早关注的不是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ꎬ而是名称和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ꎬ即名和实的关系ꎮ古希腊有 自然派 和 规约派 之争ꎬ中国先秦有 以名举实 和 约定俗成 之辩ꎮ 自然派 和 以名举实 说认为ꎬ名称和所代表的事物是有内在联系的ꎬ因为是这个事物ꎬ所以叫这个名称ꎻ 规约派 和 约定俗成 说则认为ꎬ名称和所代表的事物是民众共同规约的结果ꎬ因为大家都叫这个事物这个名称ꎬ所以这个事物就叫这个名称ꎮ到中世纪ꎬ人们意识到ꎬ名称是通过概念的中介指示物的②ꎮ到现代语言学中ꎬ人们更关注的是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ꎮ语义不是事物本身ꎬ而是事物在人头脑中的反映ꎬ但由于语义和事物有比较直接的联系ꎬ因此语音和语义的联系ꎬ仍然和名实关系有关ꎮ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可以解释人类语言的多样性ꎮ但任意性不等于没有理据ꎬ我们之所以不知道某个音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人头脑中概括的意义之间的联系ꎬ不是因为它们没有联系ꎬ而是我们没有找到这种联系ꎮ即使是符号初创时期ꎬ也很难想象ꎬ命名者在命名的时候ꎬ是没有依据地随意而率性地命名ꎮ正如王希杰所说: 就是在语言符号最初产生的时候ꎬ本质上是任意的ꎬ但也不会一点儿联系也没有吧?恐怕也不是46绝对的任意吧? ①应该说ꎬ在语言中ꎬ音义之间的联系并不全然是任意的ꎬ而是密切相关的ꎮ汉语音义的相关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看ꎬ这三个方面都和语音修辞有联系ꎮ1.语音象征语义王希杰认为: 从古到今ꎬ许多人都注意到了语音同语义和感情色彩之间的某些联系ꎮ这就是所谓 语音象征 词(Soundsymbolism)ꎮ例如ꎬ在汉语中ꎬ开口度大的ꎬ声音响亮的ɑ㊁ɑo㊁ɑng韵字比较适宜于表达高亢的感情ꎻ开口度小的㊁声音细微的那些韵步的字ꎬ就难以表达豪放的激情ꎬ而适宜于表现低沉㊁悲哀的情感ꎮ在英语中ꎬS的发音可以使人联想到许多事物的类似的声音ꎬ如:风声㊁水声㊁蛇的嘶嘶声ꎮ而M字母是低沉的鼻音ꎬ象征着海啸声㊁昆虫声㊁鸽子的嘟哝声等等ꎮ ②语音象征语义ꎬ是人类语言常见现象ꎬ尽管具体形式不同ꎬ但原则都是相同的ꎮ如指示代词音义之间存在着象征关系ꎬ在一个语言系统中ꎬ开口度大的用于远距离指示ꎬ汉语 那 和英语that都是如此ꎬ开口度小的用于近距离指示ꎬ汉语 这 和英语this都是如此ꎬ尽管汉语和英语指示代词的具体形式不同ꎬ但在开口度和距离的关系上是一致的ꎮ在汉语中ꎬ语音象征语义比较常见ꎬ如某些动物因其叫声而得名ꎬ而拟音词的音义关系更是具有跨语言音义相通的共性现象ꎮ语音象征语义ꎬ对语音修辞有很大的影响ꎮ如 因声附义 现象ꎬ有的学者作为一种辞格看待③ꎬ其实也是一种语音修辞现象ꎬ即把动物的叫声附加一定的意义ꎬ像把蝉的叫声附义为 钱 ꎬ把夜猫子的叫声附义为 后悔 等等ꎮ当然这些动物的叫声本来并没有人类所认知的意义ꎬ只是在特定情景中ꎬ听动物叫声的人由于心理世界的制约赋予动物叫声以意义ꎬ使动物叫声和语义临时建立起象征关系ꎮ语音和语义的象征关系也是一种造词的手段ꎬ这种造词的方法是基于语音修辞基础的ꎮ如有人把狗叫做 汪星人 ꎬ把猫叫做 喵星人 ꎬ这就是利用狗和猫的叫声命名的ꎬ 汪 的声音象征着狗的意义ꎬ 喵 的声音象征着猫的意义ꎬ于是出现 汪星人 和 喵星人 这样的基于语音修辞的词语ꎮ2.语音干涉语义语音和语义是语言符号的两面ꎬ是不可分割的ꎮ最理想的状态是音和义的完全对应ꎬ一个音只代表一个义ꎬ一个义只有一个音ꎬ如果这样ꎬ交际所产生的误会基本上可以消除ꎮ但这种理想状态显然是不存在的ꎬ关键问题是ꎬ语音虽然理论上是无限的ꎬ但实际上是有限的ꎬ人的发音能力㊁听辨能力都是有限的ꎬ因此语音事实上是有限的ꎬ而意义是无限的ꎬ由于新现象㊁新事物㊁新知识层出不穷ꎬ语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都是无限的ꎮ有限的语音和无限的语义ꎬ成为语言符号内在的矛盾ꎮ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ꎬ就是让一个语音负载多个意义ꎬ这样可以大大减轻记忆的负担ꎬ因此这也是人类语言运作的基本方法ꎮ在人类语言中ꎬ多义词㊁同音词都是用一个音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ꎬ这在人类语言中是普遍的ꎮ相反ꎬ一个意义用多个语音表达ꎬ是少见的ꎬ这就是人类语言中绝对同义词/等义词很少的原因ꎮ理论上ꎬ有限的语音表达无限的语义ꎬ会给语言带来极大的麻烦ꎬ会造成诸多的含混㊁模糊㊁歧义㊁误解等等ꎬ但在实际语言交际中ꎬ这些情况并不是经常出现的ꎬ因为语境具有定位功能ꎬ可以消除这些消极因素ꎬ 汉语同音现象特别严重ꎬ没有语境ꎬ孤立地听个别的语音ꎬ是很难分辨其意义的ꎮ在上下文中ꎬ就能很轻松地区分出来 ④ꎮ尽管如此ꎬ语音有限性和语义无限性的矛盾ꎬ仍然会使语音对语义造成干涉ꎮ对语音修辞来说ꎬ语音对语义的干涉主要体现在同音联想上ꎮ同音联想有积极的ꎬ也有消极的ꎬ语音修辞的目的就是要引导积极的同音联想ꎬ避免消极的同音联想ꎮ积极的同音联想主要表现在对吉利语的运用上ꎮ吉利语不一定符合物理世界的情形ꎬ而在心理世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ꎬ吉利语反映了人追求美好和平安的愿望ꎮ因此ꎬ不能简单粗暴地把吉利语等同于迷信ꎬ而应该作为一种语音修辞加以积极引导ꎮ消极的同音联想主要表现为ꎬ当说话人用一个词语或句子表达某一中性意义的时候ꎬ听话人会联想到同音的消极意义ꎮ如 分梨 本来表示 切分梨子 的中性意义ꎬ但容易使人联想到消极的 分离 意义ꎬ因此有许多人吃梨的时候是不分开吃的ꎮ由于消极的同音联想在心理世界是负面的ꎬ因此语音修辞的一个要求就是要避免消56 ①②③④王希杰:«修辞学新论»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ꎬ第208页ꎮ王希杰:«修辞学通论»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ꎬ第353页ꎮ万云ꎬ郑心灵:«简说辞格 因声附义 »ꎬ«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ꎬ第2628页ꎮ王希杰:«修辞学通论»ꎬ第311页ꎮ极的同音联想ꎮ有时候ꎬ一个语言形式ꎬ会同时具有积极同音联想和消极同音联想两种情形ꎬ不同的联想在不同的地区或群体中形成不同的亚文化特征ꎮ如 沉 ꎬ在笔者的母方言中有积极的同音联想ꎬ 沉 和 成 同音ꎬ 沉 有成功的积极联想意义ꎻ但在一些有江河的地区ꎬ船只行走在江河之上时特别忌讳说 沉 ꎬ因为沉 有沉没的消极联想意义ꎬ甚至同音的 陈 都不能说不能用ꎮ总之ꎬ由于语音干涉语义ꎬ语音修辞要求大力引导积极的同音联想ꎬ极力避免消极的同音联想ꎬ这样才能使交际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ꎮ3.语音抑制语义作为语言符号的两面ꎬ语音和语义是不可分的ꎬ正如王希杰所说: 在语言中ꎬ没有不表达语义的语音ꎬ也没有不依赖于语音而存在的意义ꎮ ① 语义 这一术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ꎬ广义的语义指一切意义ꎬ狭义的语义专指语法意义ꎮ对语言符号来说ꎬ所谓 语义 显然是广义理解的一切意义ꎬ那么逻辑的结论就是ꎬ语言符号中和语音相对的语义是多样的㊁复杂的㊁多层次的ꎮ在词汇学和语法学中ꎬ广义的语义或意义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分别ꎬ一般认为ꎬ实词既有词汇意义ꎬ又有语法意义ꎬ而虚词只有语法意义ꎬ没有词汇意义ꎮ这样看来ꎬ尽管语音都能够表达语义ꎬ但语义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ꎬ实词的语义程度较强ꎬ虚词只有语法意义ꎬ语义程度较弱ꎮ对实词来说ꎬ语音和语义都是凸显的ꎬ对虚词来说ꎬ语音虽然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削弱ꎬ但仍然还是凸显的ꎬ而语义则是抑制的ꎬ因此可以认为是语音抑制语义现象ꎮ语音抑制语义的现象在虚词中还不是最典型的ꎬ最典型的是在语音修辞中的表现ꎬ主要是衬词的运用ꎮ 有这样一些词ꎬ它自身并无意义ꎬ只起着协调音节的作用ꎬ这就叫作衬词ꎮ衬词虽然没有意义ꎬ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ꎮ没有它ꎬ就拗口ꎮ有了它ꎬ就顺口ꎬ就悦耳ꎬ口语中的衬词是很多的ꎬ如 这个 那个 之类ꎮ ②这里所说的 并无意义 指的是没有词汇意义甚至语法意义ꎬ但显然还有其他意义ꎬ否则就和 没有不表达语义的语音 矛盾了ꎮ其实ꎬ衬词所具有的意义是 程序意义 ꎬ是和 概念意义 相对的ꎬ 程序意义 的作用是增强交际的关联性ꎬ减少听话者为理解而付出的努力③ꎬ衬词也是如此ꎬ说话人运用衬词来协调语音或上下文ꎬ一方面方便自己表达ꎬ一方面有利对方接受ꎬ从而提高交际的关联性ꎮ书面和口语的衬词其实是有差别的ꎮ书面的衬词主要出现在韵文中ꎬ像 来 啊 那个 哎嗨哎嗨哟 等等ꎬ 衬词的运用是韵文的一个特点ꎬ这不限于汉民族ꎬ兄弟民族的民歌中也大量运用衬词 ④ꎮ对韵文来说ꎬ衬词是必要的ꎬ衬词使语音和谐ꎬ甚至能达到使语音优美婉转的效果ꎮ口语衬词有积极的一面ꎬ但和韵文衬词不同的是ꎬ口语衬词还有消极的一面ꎮ口语衬词往往是一种习惯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衬词习惯ꎬ这不仅是修辞的课题ꎬ也是社会语言学应该积极研究的课题ꎮ口语衬词本来是说话人边说边想的产物ꎬ当一个语块(chunk)说完ꎬ另一个语块尚未组织成功的时候ꎬ说话人用 啊 这个 是不是 等衬词临时补充两个语块间的空缺ꎬ久而久之ꎬ就形成了固定的衬词习惯ꎮ如果衬词运用过于频繁ꎬ成为听话人关注的内容ꎬ就有可能影响正常内容的表达ꎮ如有的教师在上课时频繁运用衬词 啊 ꎬ几乎每两个语块之间都出现一次 啊 ꎬ这种情况一旦引起学生关注ꎬ就会影响教学效果ꎬ有的学生甚至会记录老师在一节课说了多少 啊 字ꎮ因此ꎬ对语音修辞来说ꎬ首先要区分韵文的衬词和口语的衬词ꎬ韵文的衬词作为语音修辞的内容是积极的ꎬ而口语的衬词ꎬ有些是积极的ꎬ有些是消极现象ꎬ是需要尽力避免的ꎮ三、音节分明1.汉语是音节分明型语言音节是听觉上能够辨别的最自然的语音单位ꎮ在英语中ꎬ有的音节是容易辨别的ꎬ如be是一个音节ꎬbigger是两个音节ꎬuniversity是五个音节ꎻ有些音节不容易辨识ꎬ有人认为film是一个音节ꎬ有人认为是两个音节ꎮ在汉语中ꎬ音节都是容易辨识的ꎬ一般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ꎬ因此一个人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就可以轻松地识别音节ꎬ如 车 是一个音节ꎬ 图书馆 是三个音节ꎬ 符拉迪沃斯托克 是七个音节ꎮ音节的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ꎬ但西方学者在音节的确定上却莫衷一是ꎬ主要是印欧语系的语言音节不像66 ①②③④王希杰:«修辞学新论»ꎬ第2页ꎮ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ꎬ第176页ꎮBlakemoreDꎬ Areappositionmarkersdiscoursemarkers? JournalofLinguisticsꎬ32ꎬ1996ꎬpp.325347.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ꎬ第178页ꎮ汉语音节那样分明ꎮ为此ꎬ西方学者提出了种种音节理论ꎬ有 元音说 呼气说 响度说 肌肉紧张说 等等ꎮ汉语音节则是分明的ꎬ一般有几个字ꎬ就算几个音节ꎮ唯一的系统性的例外是ꎬ儿化音和前面的音合并为一个音节ꎬ如 花儿 算一个音节ꎬ 马扎儿 算两个音节ꎮ从汉字字形看ꎬ以前有一个字读两个音甚至三个音的情形ꎬ如 千瓦 厘米 海里 英尺 用一个字表示ꎬ 图书馆 用一个字表示ꎬ但现在都已经废弃不用了ꎮ总体来看ꎬ汉语音节和 字 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ꎬ 字 是分明的ꎬ音节也是分明的ꎮ英语等印欧语系的语言音节不够分明ꎬ但词是分明的ꎬ词和词之间有空格ꎬ就是所谓的 分词书写 ꎬ因此判定一句话有几个词ꎬ是非常容易的ꎮ但汉语恰巧相反ꎮ汉语音节分明ꎬ但词不够分明ꎬ词和短语之间的界线是比较模糊的ꎬ 羊肉 鸡蛋 很像是词ꎬ但词典一般并不收录ꎬ语法上也往往归到短语ꎮ湖南师范大学彭泽润教授一直提倡汉语 分词书写 ꎬ而且亲自实践ꎬ身体力行ꎬ出版了若干本用 分词书写 形式写作的著作ꎬ但响应者寡ꎮ这一方面和传统习惯有关ꎬ对于习惯使用非分词书写的读者ꎬ分词书写给人以不习惯之感ꎻ另一方面和汉语本身的特点有关ꎬ即汉语词和词之间本身就不是分明的ꎮ对汉语来说ꎬ一段文字数出多少个音节是容易的ꎬ数出多少个词是不容易的ꎻ对英语来说ꎬ一段文字数出多少个词是容易的ꎬ数出多少个音节是不容易的ꎮ因此ꎬ汉语是音节分明型语言ꎬ英语是词分明型语言ꎬ两种语言在音节和词的分明性上呈现出某种程度的互补性ꎮ由于汉语音节分明ꎬ说汉语的人在接触到其他语言时ꎬ常常根据汉语音节的习惯记录其他语言ꎬ汉语记录下的音节ꎬ未必是实际的音节情形ꎮ如Englishꎬ只有两个音节ꎬ但说汉语的人会根据汉语音节习惯记录成四个音节ꎬ有 阴沟里洗 应给利息 因果联系 硬改历史 等等ꎮ这其实也属于语音修辞范畴ꎬ是通过音节改造和音节附义的手段赋予语言调侃和诙谐色彩ꎬ从而取得好的表达效果ꎮ2.音节在汉语中的重要性音节是汉语中极其重要的要素ꎬ不仅是语音的重要内容ꎬ也极大地影响着词汇㊁语法㊁修辞等等ꎮ现代汉语词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双音节词占优势ꎬ这是现代汉语异于古代汉语的主要特征之一ꎮ一般认为ꎬ现代汉语虽然某种程度保留了单音节词ꎬ甚至有些词类倾向以单音节词为典型特征ꎬ但并不是主流ꎬ只有双音节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主流ꎬ凡是符合双音化趋势的往往能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立足ꎬ反之则不然ꎮ现代汉语也有相当一部分三音节词ꎬ但也不是主流ꎮ到四个音节或更多ꎬ词语就倾向用简称的形式回到双音节模式ꎮ20世纪末ꎬ手机作为新事物出现ꎬ新事物需要用新名称包装ꎬ于是出现 移动电话 步话机 大哥大 手机 等名称ꎬ当时正规场合多用 移动电话 ꎬ口语多用 大哥大 ꎬ但后来都逐渐成为历史ꎬ 移动电话 还偶有使用ꎬ 大哥大 基本退出历史舞台ꎬ只有 手机 保留下来ꎬ并逐渐成为汉语基本词ꎮ这是因为 手机 作为双音节词ꎬ有不可替代的音节优势ꎬ因此在竞争中最终胜出ꎮ音节在现代汉语语法中也非常重要ꎮ语法学家很早就注意到了音节对语法的制约作用ꎬ如动宾结构ꎬ可以是2+2(阅读报纸㊁收割麦子)ꎬ可以是1+1(读报㊁割麦)ꎬ可以是1+2(读报纸㊁割麦子)ꎬ但不能是2+1(阅读报㊁收割麦)ꎻ再如2+1是定中结构(筹备费)ꎬ1+2是动宾结构(筹经费)ꎮ哈佛大学冯胜利教授所提倡并推动的韵律语法也极其重视音节在语法中的作用ꎮ徐通锵的 字本位 语法ꎬ多被认为语文不分ꎬ即 字 是书写单位ꎬ语法是语言要素ꎬ实际上ꎬ如果把 字 理解为音节ꎬ那么 音节本位 的汉语语法绝不是没有道理的ꎮ沈家煊在全面梳理汉语语法问题的基础上ꎬ把音节在汉语语法中的作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ꎬ 由双音化造成的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区分是汉语明显的形式区分ꎬ这一区分以及由此造成的双音节和三音节的区分㊁单双音节组配方式的区分ꎬ在汉语里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①ꎮ因此ꎬ音节对汉语语法的作用和影响是十分巨大的ꎬ需要着力研究ꎮ音节也影响着修辞ꎮ王希杰说: 汉语的音乐性的一个重要表现ꎬ就是音节的搭配ꎬ又主要表现为单双音节的配合上 双音节和四音节ꎬ是自足的ꎬ具有均衡稳定感ꎮ单音节和三音节是相对不自足的ꎬ具有运动变化感ꎮ ②音节影响着修辞格ꎬ许多修辞格都是和音节有关的ꎬ如对偶ꎬ要求上下句音节等同ꎻ排比ꎬ要求并列的几项音节相同或大体相同ꎮ句式的选择ꎬ也往往和音节有关ꎬ长句和短句ꎬ主要就是音节的差异ꎬ长句76 ①②沈家煊:«名词和动词»ꎬ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ꎬ第365页ꎮ王希杰:«修辞学导论»ꎬ第574页ꎮ是音节数量多的句子ꎬ短句是音节数量少的句子ꎻ整句和散句也和音节差异有关ꎬ组成整句的几个部分音节相同或大体相同ꎬ组成散句的几个部分没有这样的要求ꎮ词语的修辞有时也涉及音节问题ꎬ尤其是作家改笔ꎬ常常有改单为双或改双为单的情形ꎮ3.音节对语音修辞的影响由于音节在汉语中的重要性ꎬ语音修辞不可避免地受到音节的影响ꎬ或者说ꎬ音节在语音修辞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ꎮ音节影响着语音修辞的布局ꎬ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ꎮ一是匀称ꎮ汉语相同的指称对象ꎬ常常可以用不同的音节表达ꎬ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有对和尚的描述: 一个字便是僧ꎬ两个字是和尚ꎬ三个字鬼乐官ꎬ四字色中饿鬼ꎮ 这是说ꎬ和尚这一对象可以分别用单音节㊁双音节㊁三音节㊁四音节记录ꎮ有趣的是ꎬ上述描述性话语都用六个音节ꎬ在牺牲结构一致的基础上ꎬ完全凸显音节的作用ꎬ这是汉语音节重要性的很好体现ꎮ就多项并列结构而言ꎬ并列各项力求匀称ꎬ如果是单音节ꎬ并列各项都是单音节ꎬ双音节㊁多音节也是如此ꎮ如 编导演灯服道效 是单音节并列ꎬ 编剧㊁导演㊁演员㊁灯光㊁服装㊁道具㊁效果 是双音节并列ꎬ只要始终保持匀称ꎬ就是好的语音修辞ꎬ如果本来可以做到匀称ꎬ却把单音节和双音节混合起来ꎬ从而造成不匀称ꎬ就不是好的语音修辞ꎮ二是尾重ꎮ语言有自由的一面ꎬ也有不自足的一面ꎮ就某一指称对象而言ꎬ有时候比较自由ꎬ可以用不同音节表达ꎬ有时不自足ꎬ只有一两种音节表达方式ꎮ如中国五大宗教 天基佛道伊 ꎬ作为单音节并列可以做到匀称ꎬ但如果是全称则无法做到匀称ꎬ 天主教㊁基督教㊁佛教㊁道教㊁伊斯兰教 ꎬ这就需要按照其他原则安排ꎮ一般地ꎬ国家相关部门常常按照意义的原则排列ꎬ或者根据人数ꎬ或者根据重要性ꎮ如果单纯从语音修辞的角度看ꎬ应该按照尾重的原则安排ꎬ即前面音节少而后面音节多ꎬ 佛教㊁道教㊁天主教㊁基督教㊁伊斯兰教 是最合理的安排ꎮ这种尾重原则具有跨语言的共性ꎬ正如刘丹青所说: 关系从句为什么喜欢在后面ꎬ这与重成分后置有关ꎮ指示词㊁数词为什么老在前边ꎬ这跟它的轻成分属性有关ꎬ指示词一般都不会复杂ꎬ都是简短的ꎮ所以简短的东西喜欢在前ꎬ重的东西要移到后面去ꎮ ①三是均衡ꎮ均衡表现在节律的安排上ꎮ 节律ꎬ就是节奏的规律ꎮ节奏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ꎮ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节奏ꎮ ②这是语言节律的基础ꎮ就汉语节律而言ꎬ音节的安排是节律最重要的表现ꎬ近体诗中的五言诗和七言诗ꎬ多按照2+2+1㊁2+2+2+1的音顿模式形成节律ꎬ 每一个音顿由两个音节所组成ꎬ又以两个音顿为一个组合ꎮ这种2+2的音顿结构模式是从古到今最普遍的一种节律模式 ③ꎮ可以说ꎬ由于音节均衡所导致的节律模式塑造了汉语的韵文ꎬ使韵文充满了音乐美ꎮ总之ꎬ音节对语音修辞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ꎬ这和汉语音节的分明性㊁音节的重要性是分不开的ꎮ四、音韵和谐音韵是汉语语音中声母㊁韵母㊁声调的合称ꎬ亦可泛指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ꎮ④汉语音韵的和谐ꎬ也影响了语音修辞ꎮ1.声韵相对分明汉语音节由声母㊁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ꎬ声母和韵母是音段成分ꎬ声调是超音段成分ꎮ声母和韵母作为音段成分的两个部分ꎬ是相对分明的ꎮ一方面ꎬ尽管声母和韵母是一个整体ꎬ但音感上还是容易分别的ꎻ另一方面ꎬ声母和韵母的分别ꎬ毕竟不如音节和音节的分别那么明显ꎬ音节的分别不需要专业基础ꎬ但声母和韵母的分别需要一些基本的语音知识ꎮ声母和韵母的分别ꎬ是从汉代经学家开始的ꎮ先秦经书中一些难字的字音ꎬ到汉代就不容易辨识了ꎬ经学家为了让民众知晓先秦经书难字的字音ꎬ把一个字分为两部分ꎬ用容易辨识的两个字表示这两个部分ꎬ从而给难字注音ꎬ这就是 反切 ꎮ一个字的两部分ꎬ前一部分就是声母ꎬ后一部分就是韵母ꎬ这样声母和韵母就被分别出来了ꎮ声母和韵母的分别ꎬ是汉语音节分明的必然产物ꎬ单音节字分成两个部分ꎬ是很自然的事情ꎮ 这种分析方法很符合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ꎬ有了声母和韵母这两个概念ꎬ汉语音节内部的基本组合规86 ①②③④刘丹青:«语言类型学»ꎬ中西书局2017年版ꎬ第131页ꎮ王希杰:«修辞学通论»ꎬ第361页ꎮ王希杰:«修辞学通论»ꎬ第363页ꎮ罗邦柱:«古汉语知识辞典»ꎬ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ꎬ第328页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音修辞学习要求:⏹1、语音修辞的含义⏹2、语音修辞的效果⏹3、语音修辞的手段:节奏、平仄、押韵、谐音等一、语音修辞1、语音修辞是利用语音为手段,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
⏹2、语言的音乐美⏹汉语语音具有音节响亮、声调抑扬、音色优美等特点,这就是汉语的音乐性。
利用这种特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可使话语呈现音乐美。
⏹元音占优势,乐音数量多⏹同音音节多,押韵很容易;⏹声调彼此对立,平仄对称互补;⏹单音比较自由,双音自足稳重,四音和谐优美二、语音修辞效果⏹构成语音有音长、音强、音高、音质等四个要素,即所谓语音四要素。
借助语音四要素,语音修辞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1、音韵美。
⏹主要借助于音响形成的美感。
⏹2、旋律美。
⏹主要是利用音高和音质因素构成的美感。
旋律主要表现为语音高低升降的规律性变化以及相同、相近语音成分的反复或再现。
语调升降、声调配合及押韵是形成旋律的主要手段。
⏹3、节奏感。
⏹主要是利用音长和音强因素构成的美感。
节奏主要表现为各种节奏单位的规律性运动。
调整音节、协调声调、安排语调、构成长短、轻重、快慢、高低及停顿规律性的展现句子是形成节奏的主要手段。
语音具有声响上的音乐性,又有大量的同近音与语义相联系。
在一定的思想内容、语言环境之中,会使语言产生音乐美,和言外之音的艺术美,以此收到修辞的效果和情趣。
三、语音修辞手段语音修辞手段是指能够获得修辞表达效果的语音手段。
⏹在语言运用中,交际者的心理往往要求音节的对称和均衡,例如:⏹⑴《集市价与国营零售价的差价幅度正在缩小禽、蛋、奶、鱼和蔬菜上市量均大幅度增长》(《文汇报》)⏹⑵《浦东青年伦理要点孝、信、义、和》(《中国青年报》)⏹⑶人们只闻见过‚导游‛‚导购‛‚导医‛等什么的行当。
殊不料时下的上海难又冷不丁地‛冒‛出一个‚新、奇、特‛的职业——导厕。
这些导厕者大都是一些外地来沪的中青年男女。
(《上海难上新行当:导厕》,《报刊文摘》)⏹满足节奏要求,哪怕是杂乱的并列,朗读起来也有种美感。
例如:⏹甲:你都保管些什么?⏹乙:螺丝、螺帽、光垫圈,⏹镑凿、斧刨、团据片,⏹纱布、卡尺、手摇钻,⏹扫帚、铁桶、腊木杆、⏹焦炭、块媒、耐火砧…⏹甲:你保管的物资挺多。
⏹(孙洪彬《态度问题》)1、利用音长:节奏有停顿、快慢、协调音节、四字组合、双音化、衬字等。
停顿指语流中语言单位之间的间歇,属音长范围。
快慢指语速的快慢,是调节语言单位的时值的。
协调音节指对不同音节词语进行选择、组合和调整,使语言音节整齐匀称、错落有致。
四字组合、双音化和衬字也都属于调整音节的范围,它们都与音长密切相关。
节律要求这一个个时值相似而音长结构不尽相同的话节规律化地排列起来,从而使吟诵者心中引出一种平衡、稳定和有比例的感觉印象,一种感官印象上的对称与重复,一种我们习惯上称之为‘节奏’的格律效应。
⏹A 停顿就是语流中语言单位之间的间歇。
又称音顿、音步、顿歇。
有语法停顿及逻辑停顿之别。
⏹B 快慢。
指说话或朗读速度的快慢,又称语速。
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种。
⏹他联想起了六年前大闹考场想起了郭立强之死想起了袁眉之死想起了二十余万返城知青‚五一‛大游行想起了王志松吴茵徐淑芳姚玉慧刘大文……(梁晓声《雪城》)⏹C 协调音节⏹汉语的音乐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音节的搭配,又主要表现为单双音节的配合上。
所以郭绍虞说:‚汉语的音乐性产生在单双的问题上。
‛‚汉语对音节,看得比意义重要。
‛(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244、444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①四音节组合。
即组合并使用四个字的词组(短语)。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
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
石中清流滴滴,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
西风乍紧,犹听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
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汉语中的成语,有一些从语法和语义上本是应当划分为⏹掠+ ((人+之) +美) l+3(2+1)⏹((郑+卫) +之) +音3(2+1)+1⏹兵+ ((不+厌) +诈) 1+3(2+1)⏹举+ (不+胜)+举) 1+3(2+1)⏹((不+解)+之) +缘3(2+1)+1⏹(一+(衣+带)) +水3(1+2)+1⏹但是,朗读的时候,都必须读成⏹(掠人) +(之美) (郑卫) +(之音)⏹(兵不) +(厌诈) (举不) +(胜举)⏹(不解) +(之缘) (一衣) +(赞水)⏹由四个音节构成两个音步,是汉语节拍的基本模式。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古典诗歌的基本节拍模式,正如王力所说:‚近体诗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节为一节,最后一个音独自成为一节。
平声占时间大致比仄声长一倍。
‛(王力《汉语诗律学》,《王力文集》十四卷.89页)⏹在现代汉语中,节拍的字数要灵活一些:⏹我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向着/黑夜里//加鞭;⏹向着/黑夜里//加鞭,⏹我跨着/一匹//拐腿的/瞎马⏹(徐志摩《为要寻找一个明星〉⏹②双音节组合⏹说罢,又吩咐按数发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
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
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
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
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
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
⏹双音节和四音节,是自足的,具有均衡稳定感。
单音节和三音节是相对不自足的,具有运动变化感。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说:‚偶语易安,奇字难适。
‛所以,一般情况下单音节词要求有单音节词相配,构成双音节节拍。
双音节词要求双音节词相配,构成四音节组合。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表达者就得常常或压缩多音节词,或拉长单音节词。
特别是并列结构中,例如:⏹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农工士商兵工农商学兵⏹眼耳鼻舌喉⏹赤橙红绿青蓝紫⏹东南西北中前后左右中扩大到句子的组合,中国人特别喜欢对偶句法、平行句法,汉语诗歌通常是四句(行)为一首或一节。
因为单句有不自足感变动感,所以三句成诗的.是比较少的,而且成功之作也不多。
⏹岑之敬《当垆曲》⏹明月二八照花新⏹当垆十五晚留宾回眸百万横自陈⏹③三音节⏹现代汉语中,三字格很发达。
其中有许多是缩合。
例如:⏹大中小高精尖脏乱差老少贫⏹军干群篮足排⏹编导演⏹亚非拉⏹在语言运用中,交际者的心理往往要求音节的对称和均衡⏹三字格是奇数,人们往往采用两个三字格的连用,通过‚3十3”式组合,来达到均衡美。
例如:⏹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李清照《鹧鸪天》⏹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李清照《行香子》⏹宝玉此时与宝仅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悠香,竞不知从何处未的。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不仅更加和谐,而且既保持三字格的动态感、飞扬感,又具有双数的自足稳定感。
⏹3+3+3式组合,则明显的突出了缺陷感和运动感。
例如:⏹老夫人说著长老唤太医来看我;我这颓证候,非是太医所治的;则除是那小姐美甘甘、香喷喷、凉渗渗、娇滴滴一点儿唾津儿咽下去,这鸟病便可。
⏹兰舟过处,歌声悠扬,但月胧胧,云杳杳,水茫茫。
⏹三音节叠音词,也可以连续使用或者出现在平行句式的相关部位——对偶句法。
例如:⏹出画阁,向书房;离楚岫,赴高唐;学窃玉,试偷香;巫娥女,楚襄王;楚襄王敢先在阳台上。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④衬字。
⏹为了保持一定的音节和节奏,在曲子、歌词、快板等作品中增添字词。
又称垫音、衬词。
如:⏹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能谁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衬音在词、曲局曲艺和民间歌谣中,是经常运用的。
例如:⏹春日里来依哟四山青,⏹一把那个田土舍一哟寸金,⏹老天那个赐福那个要知足,⏹人是依哟苗来舍土哟是根。
⏹依呀呀于喂,土是命根根…,⏹(雁宁《牛贩子山道》)⏹⑤音节搭配⏹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的合理搭配,是走进汉语音乐美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汉语修辞艺术的重要问题。
⏹单双音节的搭配,也体现了汉语诗歌与散文的差异。
诗歌往往把单音节放在句子的末尾。
例如:⏹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而散文的音节(特别是司马辽及后来的追踪者)则把单字的音节放在句中。
(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273贝)例如:⏹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⑥、协音⏹协音,就是为了上口入耳,回避在上下文中听起来拗口的词语,虽然从语法和语义上说,使用这些词语是没有错误的。
例如:⏹言语与语言—一言语和语言/言语同语言⏹陈老与于老一陈老同于老/陈老和于老⏹刘宏同童莉一刘宏与童莉剧宏和童罚⏹战争和和平一战争与和平/战争同和平⏹跟更革命的耿豆先生相比一与更加的革命的耿豆先生相比⏹小弟弟的的确良一小弟弟那身的确良⏹协音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还有在话语中插入某些无意义的音节,这叫做‚衬词‛。
例如:⏹三大平原—一三平原(?)⏹四大发明——四发明(?)⏹三大战役一一三战役(?)⏹四大金刚一一四金刚(?)(二)利用音高:平仄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声调,是以语音中的音高为主要特征的,而音高又与话音的长短密切联系,于是在汉语的四声中,严格地说,是平与仄的对立。
平声的特点是,声音平而长,不升不降。
而上声是高升的,去声是下降的,入声是短促的急迫的,所以上、去、入三声叫做仄声。
‚仄‛,就是‚侧‛,就是不平。
共同点是不平、非长,而是短促的,或升或降的。
平声仄声的交错运用,也就是语音的长短交替、平调与升降调短促调的交替,就创造出汉语的音乐美。
⏹协调平仄有三个基本规律:⏹a.平仄交错。
指一句之中音节点上的平仄要交错的安排,一般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最后一个韵字是一个单音节词,其余都是双音节词,双音节词第二个音和单音节词的单音都是音节点,平仄必须交错出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b.平仄对立。
一般律诗分四联,每联上句叫做出句,下句叫做对句,出句和对句的音节点上,平仄要彼此对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c.平仄相粘。
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音节点上,除韵脚之外,要平粘平,仄粘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三)利用音质主要有双声、迭韵、迭音、押韵、谐音以及拟声词、儿化词、响音字的选用。
双声、迭韵、迭音、押韵、谐音等都是利用音质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有规律的再现而取得修辞效果,主要都和音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