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语音修辞同义手段的运用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有很多可以增强音乐美的语音修辞手段,例如音节配合、平仄协调、同韵呼应、叠音自然等等。
一、连绵词的修辞功能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婉转。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多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
(王国维《人间词话》)连绵词经常被运用于对联和诗词的对偶句中,具有回环荡漾、悦耳动听的修辞效果。
例如:二、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广义的叠音词包括:叠音单纯词(依依、潺潺、冉冉、翩翩、脉脉);叠音合成词(巍巍、刚刚、偏偏、常常、仅仅);叠音后缀词(红彤彤、绿茵茵、雄赳赳、美滋滋、急匆匆);叠音+后缀(欣欣然、悻悻然、茫茫然、惶惶然、贸贸然);形容词AABB式重叠(高高兴兴、干干净净、冷冷清清、清清楚楚、忙忙碌碌);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的(高高的、胖胖的、静静地、冷冷的、长长的)。
叠音实质上是声韵交错的重叠,兼有双声叠韵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叠音词可以壮大声势、谐调音韵、加强语意、突出节奏,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叠音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大量运用叠音手段,是我国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
在现代文学语体中,叠音手段也用得很普遍。
例如:三、拟声词的修辞功用拟声词是一类纯粹用来模仿声响、记录声音的词,常见的有单音节的、双音节的、三音节的、四音节的。
它的修辞功用在于直接传达物理世界的声音节奏,缩短人与发音体的距离,使人感到生动逼真、亲切自然。
例如:四、平仄的修辞功用平上去入——天子圣哲唐代释远忠《元和韵语》: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明代释真空《玉钥匙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据此只能得知:平声平,上声高,去声高而远,入声短。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清浊清浊清浊清浊阴平阳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平分阴阳中古音四声以声母的清浊为条件分化为今音声调的阴阳。
浅谈语音修辞

浅谈语音修辞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版第二册“梳理探究”部分加入了《修辞无处不在》一文,让许多学生迷惘:到底什么是修辞?修辞不就是比喻、夸张之类吗?其实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我们通常所说的修辞实际上只是修辞格,是众多修辞方式中最典型的一种。
修辞是对语言的语音、语汇、语法三个要素的运用,本文只谈语音修辞。
因为修辞的各个方面大多互相关联,因此,本文对修辞格也会有所涉及。
语音修辞运用语言要求准确、经济、富有表现力。
即一要合乎规范,二要讲究艺术。
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
好的语言,从声音上说,总是念着上口,听着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就是运用语音修辞的结果。
语音修辞主要在于音节的配合,声调的协调和押韵的和谐。
一、音节的配合语音修辞要达到两种效果,一是匀称协调富有整齐美;二是有变化,不呆板。
音节的配合就是通过调整音节组合来达到这个目的。
因为汉语的词语有单音节的,有双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不同的音节又常常有同义的词或短语。
所以使用语言时,就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选用不同音节的词语或短语,以使语句音节匀称整齐,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如:1、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例1的“明珠”“星星”“美人”利用双音节词使音节匀称;例2的“仰观”与“俯察”、“宇宙”与“品类”是利用双音节词使音节匀称,“大”与“盛”是单音节词使音节匀称。
如果把这些词语中的某个音节换了,就会给人不匀称、不和谐的感觉。
为了使音节匀称整齐,使语言有语音美,还可以选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
双声词是两个声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因发音部位一致,读来自然顺口,流畅动听;叠韵词是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声音特别响亮,铿锵悦耳。
双声和叠韵是汉语语音表达上的独有形式。
利用双声和叠韵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是汉语传统的语音修辞手段。
双声、叠韵的恰当运用,可以形成声韵回环的音律美,可以使语音本身具有协调美和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现代汉语——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学习要求:⏹1、语音修辞的含义⏹2、语音修辞的效果⏹3、语音修辞的手段:节奏、平仄、押韵、谐音等一、语音修辞1、语音修辞是利用语音为手段,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
⏹2、语言的音乐美⏹汉语语音具有音节响亮、声调抑扬、音色优美等特点,这就是汉语的音乐性。
利用这种特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可使话语呈现音乐美。
⏹元音占优势,乐音数量多⏹同音音节多,押韵很容易;⏹声调彼此对立,平仄对称互补;⏹单音比较自由,双音自足稳重,四音和谐优美二、语音修辞效果⏹构成语音有音长、音强、音高、音质等四个要素,即所谓语音四要素。
借助语音四要素,语音修辞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1、音韵美。
⏹主要借助于音响形成的美感。
⏹2、旋律美。
⏹主要是利用音高和音质因素构成的美感。
旋律主要表现为语音高低升降的规律性变化以及相同、相近语音成分的反复或再现。
语调升降、声调配合及押韵是形成旋律的主要手段。
⏹3、节奏感。
⏹主要是利用音长和音强因素构成的美感。
节奏主要表现为各种节奏单位的规律性运动。
调整音节、协调声调、安排语调、构成长短、轻重、快慢、高低及停顿规律性的展现句子是形成节奏的主要手段。
语音具有声响上的音乐性,又有大量的同近音与语义相联系。
在一定的思想内容、语言环境之中,会使语言产生音乐美,和言外之音的艺术美,以此收到修辞的效果和情趣。
三、语音修辞手段语音修辞手段是指能够获得修辞表达效果的语音手段。
⏹在语言运用中,交际者的心理往往要求音节的对称和均衡,例如:⏹⑴《集市价与国营零售价的差价幅度正在缩小禽、蛋、奶、鱼和蔬菜上市量均大幅度增长》(《文汇报》)⏹⑵《浦东青年伦理要点孝、信、义、和》(《中国青年报》)⏹⑶人们只闻见过‚导游‛‚导购‛‚导医‛等什么的行当。
殊不料时下的上海难又冷不丁地‛冒‛出一个‚新、奇、特‛的职业——导厕。
这些导厕者大都是一些外地来沪的中青年男女。
(《上海难上新行当:导厕》,《报刊文摘》)⏹满足节奏要求,哪怕是杂乱的并列,朗读起来也有种美感。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 〔三〕语序颠倒 + 一句话里,必要的成分
都有,但是词语的位置 摆得不对,会造成语序 颠倒的语病。例如: + 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 于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的语言形式。最常见 的仿拟,就是换用反义或类义的语素来仿造新词语, 这又称作义仿。 +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 苦趣,好似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 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 山?〕
+ 〔五〕引用 + 引用就是引述有关的语言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语也不断涌现,表达新概念,指称新对象。
+ 一、句式选用 + 〔一〕短句和长句 + 短句和长句是从结构的长短来讲的。短句指字数
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长句指字数多,结构 比较复杂的句子。
+ 〔二〕整句和散句 + 散句是与整句相对而言的。一般
说,整句是指结构整齐,长短比 较一致的句子,其中包括属于形 式类辞格的一些特定句式,如排 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等。
括单纯词,也包括合成词。
+ 押韵是在诗文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有规律地使 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利用音节的重复出现 来形成节奏的一种语音修辞方式。押韵又称“用 韵、合辙、压韵、谐韵〞,构成押韵的字叫“韵 字〞或“韵脚〞。
+ 押韵的方式有很多,有“偶韵〞、“排韵〞、 “随韵〞、“交韵〞、“抱韵〞。
+ 二、声调 + 汉语的声调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上声、去声和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修辞和修辞的原则(一)“修辞”的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修辞和修辞的原则(一)“修辞”的含义“修辞”有三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指修辞行为,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对语言进行的修饰、调整、选择、创新等修辞活动;第二个含义是指修辞规律,即人们适应交际需要、运用语言形式、增强交际效果的规律;第三个含义是指修辞理论,即人们对修辞规律进行研究和探寻的理论成果。
这第三个含义就是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它一般表现为研究和揭示修辞规律的论文、著作和教科书等。
前两个含义的“修辞”和第三个含义的“修辞学”有联系又有区别。
修辞学是在修辞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先有修辞,然后才有修辞学。
先是有了修辞行为,产生了修辞现象,才存在着种种修辞规律;客观上存在着修辞规律,人们才去作研究和探寻,产生修辞理论,建立修辞学。
修辞规律具有客观性,修辞学具有主观性。
修辞规律是人们的修辞行为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修辞理论是人们主观上对客观的修辞规律的认识。
客观的修辞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人们的修辞理论却带有主观性,所以修辞学有不同的体系。
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就是要使我们的修辞行为尽可能遵循客观的修辞规律,使我们的修辞理论尽可能反映客观的修辞规律,不断实践、探寻,尽可能地使主观的修辞理论与客观的修辞规律相一致。
(二)修辞的原则1.辩证原则辩证原则是修辞的最基本的原则。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运用了唯物辩证法来指导修辞研究。
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毫无疑问也要充分掌握辩证原则。
修辞是充满辩证的。
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用词的追求准确和讲究模糊;炼句追求整句的整齐有力和讲究散句的活泼多变;运用辞格,可以从正面发问,自问自答,也可以从反面发问,问而不答;就语言风格来说,一方面追求绚丽,另一方面又讲究平实等等。
交际效果的好坏是相对的,绝对的最佳效果是没有的。
2.得体原则修辞是综合运用语言各因素形成恰当的语言形式,以求得理想的交际效果。
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才能获得理想的交际效果,这取决于运用的语言形式是否得体。
语音修辞的技巧和方法

语音修辞的技巧和方法语音修辞是修辞学的一个分支,指的是通过音调、语速、音量等语音要素的变化来增添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语音修辞可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让语言更有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化。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语音修辞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音律修辞。
音律修辞是指通过语音的韵律、音调、语速等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比如,抑扬顿挫是音律修辞中常用的手法,通过调节音调和语速的变化,使语言更加抑扬顿挫,有节奏感,增加语言的韵律感和动感。
第二,音量修辞。
通过调整音量的大小,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在强调某个重要的词语或句子时,可以提高音量,使其更加突出。
而在表达柔和、温柔的情感时,可以降低音量,给人以柔和、温暖的感觉。
第三,语速修辞。
语速修辞是通过调节语速的快慢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适当的加快语速可以表达紧迫、激动的情感,而适当的减慢语速可以表达沉静、深情的情感。
通过灵活运用语速修辞,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听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第四,语调修辞。
语调修辞是通过调整语音的升降、高低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语义。
比如,在表达疑问、疑惑时,可以用升调;而在表达肯定、肯定时,可以用降调。
通过灵活运用语调修辞,可以使听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所表达的情感。
第五,语音重复修辞。
语音重复修辞是指通过重复同一个或相似的音节、音调、语调等方式来强调语言的重要性或表达情感。
比如,通过重复某个音节或音调的方式,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韵律感,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第六,语音换位修辞。
语音换位修辞是通过改变语音要素的位置来达到修辞的目的。
比如,通过词语的音节变换、音位变换等方式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通过灵活运用语音换位修辞,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常见的语音修辞技巧和方法,还有其他一些语音修辞手法,如声音的拟态、音律节奏的呼应等,都可以用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感染人心,达到更好的交流和表达效果。
修辞(上)

四、夸张 为了表达需要故意把话说得超过客 观事实和实际可能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做 夸张。 夸张。 夸张按其表现方式, 夸张按其表现方式,可分为扩大性 夸张、缩小性夸张和超前性夸张三种。 夸张、缩小性夸张和超前性夸张三种。 运用夸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运用夸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夸而有据。 第一,要夸而有据。 第二,要夸而有节。 第二,要夸而有节。 第三,夸张要明显。 第三,夸张要明显。
2.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修辞与语音、词汇、 修辞与语音、词汇、 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既有联系又有区 其主要区别是: 别。其主要区别是: 1)性质和作用不同 ) 2)研究对象不同 ) 修辞与上述三者的联系也非常密切。 修辞与上述三者的联系也非常密切。这主 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有些修辞现象要同时涉及语音、 其一,有些修辞现象要同时涉及语音、词 汇和语法。 汇和语法。 其二,合乎语法是讲究修辞的先决条件。 其二,合乎语法是讲究修辞的先决条件。 其三,某些修辞现象可以促进词义的发展, 其三,某些修辞现象可以促进词义的发展, 也可以转化为语法规则。 也可以为发出者的句子叫主动句; 主语是动作行为发出者的句子叫主动句; 主语是动作行为承受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主语是动作行为承受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一般来 肯定句语气比较果断、坚决, 说,肯定句语气比较果断、坚决,否定句则比 较委婉、和缓。 较委婉、和缓。 五、常式句和变式句 按一般语序构造的句子叫常式句; 按一般语序构造的句子叫常式句;由于 修辞需要而改变常规语序的句子叫变式句。 修辞需要而改变常规语序的句子叫变式句。
第五讲 声音和修辞

2、七大节奏规律
(1)音顿律:由等音节或等音步(节拍)语句排列 音顿律:由等音节或等音步(节拍) 组合,形成语音链上的等音长序列和音空, 组合,形成语音链上的等音长序列和音空,有规 律地交替成周期性变化, 律地交替成周期性变化,就产生了音顿律节奏形 式。 [原句]香香又羞又气又害怕,低着头来不说话。 原句] (李季《王贵和李香香》 (李季《王贵和李香香》)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况那么心平气和,于 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 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鲁迅 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鲁迅 《这个与那个》) 这个与那个》
四 其他同语音修辞有关的规律
1、要注意避免因语音错误而造成歧义和误解。 要注意避免因语音错误而造成歧义和误解。 要避免因同音或音近而造成的拗口。 2、要避免因同音或音近而造成的拗口。 所以革命前夜的纸张上的革命家, 所以革命前夜的纸张上的革命家,而且是极彻 极激烈的革命家,临革命时, 底,极激烈的革命家,临革命时,便能够撕 掉他先前的假面,——不自觉的假面 不自觉的假面。 掉他先前的假面,——不自觉的假面。(鲁迅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
2、七大节奏规律
(5)重轻律:由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相 间交替而成的节奏形式。 有个老头本姓顾,大家叫他顾老五。顾老 五上街打醋又买布,他打了醋,买了 布……
2、七大节奏规律
(6)快慢律:由音步的徐疾对立、相间交替、回 环往复形成的节奏形式。 大白鹅,头一昂,眼睛生在脑门上。说这个,戆、 戆、戆。说那个,戆、戆、戆。咚一下,撞墙上; 头上长出个红囊囊。(白安生《大白鹅》 头上长出个红囊囊。(白安生《大白鹅》) (7)扬抑律:由句调的扬、抑、平、曲形成有规 律地对立统一成周期性组合,便形成了语音链上 的扬抑律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节协调与呼应的总则是流畅自然、声情并茂。 注意做到不损于内容的准确性、格调的统一性、 逻辑上的合理性。
东有东山,西有西山,北有卧龙(山),南有 鸡笼(山),太原正好座落在一个肥沃的盆地 里。(吴伯箫《难老泉》)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 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 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 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正当春 花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 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 命交替的旺季。(梁衡《夏》)
汉语语词的特点为音节协调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方面,单音词和复音语词常常可以找到对 应的同义形式;另一方面,词本身少有形态 变化,词和词的组合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 再一方面,同音语词占有相当的比重。
就汉语而言,音节协调追求的目标主要是双 音化、四字组合、前后句字数相等或相近, 音节呼应主要是让前后文在声音和语意上都 能紧密联系,形成整体。
拟声词的产生和存在完全是为了修辞的需要, 习惯作为一种语法词类来看,但其实从语法 结构或是语法功能去分析,这一词类都不具 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词的区别性特征。不把它 作为一种语法词类来看,或者从它的修辞功 能角度着眼,把摹状归为一类修辞词类,而 它属于其中一个小类,也许更为合适。
二、汉语常见拟音修辞方法的运用
拟音修辞或者选用拟声词,对词库中现 有的拟声词加以选择和利用;或者临时 拟声,借用非拟声词的言语形式临时记 音。
目的有二:摹声和写情,使表达更形象 逼真,更生动传神。
直接绘声绘动。
⑴头顶上有几架敌机嗡嗡嗡,一会远了,一 会又飞回来,好像几只苍蝇粘到头上不走了, 紧自哼哼。……话音没落,只听半空哇哇哇, 好像一阵暴雨泼下来,接着唰唰唰唰,四处 踢通扑通乱响,炸弹落了一地。(《三千里 江山》)
双声、叠韵、叠音形式的选用,可用于协调 音节,形成回环、变化之美,具有描绘渲染 等作用。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 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 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 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 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 辛。叹人世,终难定!(曹雪芹《红楼梦》)
一、谐音双关
利用声音相同或相近形成双关表达,通常言 在此意在彼。有同音同形和同音异形两种。
⑴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 ⑵苏东坡和好友佛印和尚相互戏谑的哑语对
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 水流东坡诗(尸)
某些谐音在传统修辞中已形成固定关联, 如 “丝”与思、藕与偶、莲与怜、杯与 悲、理与礼,多用于古诗词、民歌、谜 语、对联和歇后语等文体中。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 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 毛,飞到枝子上, 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 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 笑着倾听一般。
二、响音字与衬音字的选用
响音字指声音响亮的字。字音的响度同 音质、音强、音高、音长等都有关系。 古汉语有洪音、细音之分,把韵母中主 要元音开口度较大、音色比较响亮的叫 洪音。现代汉语中,ang、ao、a等收尾 的字音比较响亮,平声字比仄声字响亮, 音节长的字比音节短的字响亮,如此等 等。响音字和非响音字是相对的。选用 响音字,宜于表现强劲高亢的声音和气 势。
第五章语音修辞
2、 特点
功能特点:语音修辞不仅能带来语音方面的 修辞效果,而且能丰富表情达意的手段,强 化语义方面的修辞效果。修辞主体的目的首 先是利用语言建筑材料的音乐性建构言语动 态过程的音乐美(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 等),同时也利用音形、音义结合关系的多 样性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强调、 关联、变化、情趣、含蓄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 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 烧。(天安门诗抄)
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双木不成林。(打一字)
伤心细问夫婿病。(打一成语)
二、谐音歧义
利用轻重音的差异构成。 谜语:李字去了木 利用普通话语音与方言、外语音的近似构成。 朱家角——芝加哥(上海话)、狗头摆、跌
停顿、轻重、快慢、升降等使用恰当, 作用有三:
一是分清层次,突出重点,准确达意和 表情;
二是表达言外之意,言简意丰,含蓄传 情;
三是形成节奏,调节旋律,构成语言的 节奏感、旋律美。
第四节 谐音修辞
谐音修辞是利用语词声音相同或相近的 条件,形成语义关联或衔接上下文,从 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构成含蓄、风趣、 生动、强调等的表达。
结构特点: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语音特点和 语音关系,因此可资利用的语音条件以及构 成的语音修辞方法也不一样。
第二节 语音选择修辞
一、 儿化词与轻声词的选用 选用儿化词是一种很有效的语音修辞方法,
可以带来一定的修辞意味。 有时是表现意味,如表“细小”:人儿、脸
儿、事儿、三儿、小末儿、小曲儿、小包儿; 有时是附加特殊的感情,如附加亲爱情感的:
死狗、三合油 利用话语音近构成。 “四人帮”为了组织内阁,要让“流阿强”
当副总理、部长、党委书记。
三、谐音关联
通过谐音形成上下文之间的关联。 ⑴“我是你们的大师兄!”我说。 “兄?凶多吉少!” 这种修辞格太熟悉了,我觉得好笑。(肖克
凡《黑砂》) ⑵无齿之徒原是无耻之徒 名优产品成了民忧产品 四化变成了私化
第三节 语音配合修辞
一、声韵调的协调与呼应
将声母相同、平仄相同或韵母相同(或 相近)的不同音节安排在上下文的特定 位置形成呼应关系,包括同声相应、同 韵相合、平仄调配三种形式。前者效果 不明显,少见,后二者常用于韵文。
同韵相合(习惯上叫押韵、叶韵,但同韵相合 的范围要大)的作用有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声 音的联系使不同语句(尤其是诗行)统一起来, 形成一个整体;二是把关键语词置于韵脚位置 从而突出中心意象或重点内容;三是使言语作 品易诵易记,好传播,留余音。 “没有韵 脚……诗就会分散。韵脚使你回到上一行,回 想前一行,使叙述一个思想的所有诗行共同行 动。”(玛雅可夫斯基《怎样写诗》),这句 话同样也适用于其他韵文。
四、谐音假对
对偶的一种,利用近音或同音关系临时 借用合于对偶要求的语词。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 《裴司士见面》)
寄身且喜沧州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
水春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李白《送 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
五、谐音仿拟
这是从我国历代笑话中选出精彩的作品改编, 由画家绘画的笑画选集。(广告)
敞开的心扉随时都可能啪嗒关闭 句句话当啷有声,都是硬梆梆的 两只大眼睛忽达忽达直眨巴◆
嵌在专名中:烛之武退秦师;介之推不 言禄;怒而触不周之山
粘在别的词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怅恨久之
三、双声、叠韵、叠音形式的选用
双声指前后相连的音节声母相同,叠韵 指前后相连的音节韵母相同或基本相同, 叠音是指前后相连的音节相同。双声、 叠韵、叠音形式包括单纯词(踌躇、玫 瑰、悄悄)、合成词(新鲜、响亮、刚 刚、红通通、清清楚楚)、短语(清秋、 坠泪、蒸蒸日上)等,并不仅限于双声 词、叠韵词、叠音词。
衬音字的选用,作用在于协调音节,使 语句节奏整齐协调、匀称流畅,具有音 乐美。基本上用于诗词、戏曲、民歌、 快板等韵文中。衬音字有的本有意义, 有的本无意义,用作衬音时都不再表意。 例:
我们爬火车那个搞机枪,闯火车那个炸 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敌人 魂飞胆丧
古代散文中的“之”用作衬音,补充字 数、协调音节。
老头儿、二姨儿、小妹儿; 有时是增加生动、轻灵的艺术色彩:年年月
月是歌节,月儿明亮歌儿甜,……
选用轻声词(本身读轻声和包含一个轻声音节 的词)可用于表达轻捷柔和的声音,可以形成 抑扬变化,适应表意的某种特殊需要。如:冰 心《一只小鸟》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 毛羽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 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 的快乐。
以声作则 曲径通忧(漫画标题) 五儿急的便说:“原是宝二爷屋里芳官给我
的。”林之孝家的说:“不管你‘方官’、 ‘圆官’!现在有了赃证!我只呈报了,凭 你主子前辩去!”(曹雪芹《红楼梦》)
第五节 拟音修辞
一、拟声词其实是一种修辞词类
拟音修辞是指用语音形式摹拟自然界或人类 的各种声音,使语言收到描绘声音形象,再 现事物生动性和内在旋律性的功效。包括选 用拟声词和临时拟声两小类。
⑵西喱喱唰啦啦长蛇过道,
噗咙咙突噜噜翠鸟出巢。
轰轰轰隆隆隆风滚雷动,
乒乒乒乓乓乓一阵冰雹。(郝赫、郝艳芳 《春到胶林》)
描绘抽象事物,赋予本来不存在的想
象的形象性征。
⑶锁柱跟锁柱他妈穷得叮哩当啷的。 (周立波《暴风骤雨》)
⑷一旦有战争部队哗地一下拉上去了, 粮食供应上得去吗?(徐怀中《一位没 有战功的老军人》)
三、音组的协调与呼应
音组的协调与呼应表现为语调的句内变 化和句间协调,是依据语意、感情、态 度表达的需要在高低、轻重、长短、快 慢、停顿等方面对音组的综合安排。
汉语语调明显表现为音高的变化,有渐 升调、渐降调、平降调、平直调、降升 调、升降调等,分别对应不同的句子语 气和感情类型。
语调作为语音修辞方法,应同篇章的内 容和基调协调一致。
汉语传统诗歌尝试过多样的押韵方式,后来基 本固定在句尾隔句韵。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句中韵)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 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交韵)
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不可缺少的,构成声调 的主要因素是音高的变化,其次是音长的差 异。声调在词汇方面有区别语义的作用,在 语法方面有区别词类的作用,而在修辞方面 则有构成韵律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