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修辞学

合集下载

语音修辞讲课稿

语音修辞讲课稿

语音修辞语音修辞语音修辞同义手段的运用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有很多可以增强音乐美的语音修辞手段,例如音节配合、平仄协调、同韵呼应、叠音自然等等。

一、连绵词的修辞功能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婉转。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多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

(王国维《人间词话》)连绵词经常被运用于对联和诗词的对偶句中,具有回环荡漾、悦耳动听的修辞效果。

例如:二、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广义的叠音词包括:叠音单纯词(依依、潺潺、冉冉、翩翩、脉脉);叠音合成词(巍巍、刚刚、偏偏、常常、仅仅);叠音后缀词(红彤彤、绿茵茵、雄赳赳、美滋滋、急匆匆);叠音+后缀(欣欣然、悻悻然、茫茫然、惶惶然、贸贸然);形容词AABB式重叠(高高兴兴、干干净净、冷冷清清、清清楚楚、忙忙碌碌);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的(高高的、胖胖的、静静地、冷冷的、长长的)。

叠音实质上是声韵交错的重叠,兼有双声叠韵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叠音词可以壮大声势、谐调音韵、加强语意、突出节奏,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叠音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大量运用叠音手段,是我国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

在现代文学语体中,叠音手段也用得很普遍。

例如:三、拟声词的修辞功用拟声词是一类纯粹用来模仿声响、记录声音的词,常见的有单音节的、双音节的、三音节的、四音节的。

它的修辞功用在于直接传达物理世界的声音节奏,缩短人与发音体的距离,使人感到生动逼真、亲切自然。

例如:四、平仄的修辞功用平上去入——天子圣哲唐代释远忠《元和韵语》: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明代释真空《玉钥匙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据此只能得知:平声平,上声高,去声高而远,入声短。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清浊清浊清浊清浊阴平阳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平分阴阳中古音四声以声母的清浊为条件分化为今音声调的阴阳。

文本写作的语音修辞

文本写作的语音修辞

教学 相长语音修辞是作者为了使文本在生动性、情趣性、音乐性等方面产生表现力和感染力而对语音进行选择、调整、组合的操作方式。

语音修辞应从两个方面来探索:一是明确需要实现的表达效果,二是根据效果思考选用何种语音修辞。

一、强化音韵之美的词语语音修辞法一般来说,要使文本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节奏,文本内容易于识记,令读者享受到一种音乐美,则要在文本所用词语的语音上下功夫。

主要在词语的平仄、押韵、双声、叠韵、叠音的选择、组合上下功夫。

先看戴望舒《雨巷》中的一段诗。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双音节词中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称为双声词,韵母相同或相近的,称为叠韵词。

双声叠韵词在声韵上的这种关联,用来抒写情景时,能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

如“彷徨”“彳亍”“惆怅”“迷茫”等词, 读者在反复吟咏时,会感受到一种音乐的美感。

所以,作者要想使文本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时,那么就可以选择双声、叠韵词间插在语句中,以此对整个语段语音链上的某些节点起到强化的作用。

上面的诗节中,作者在每一节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上了双声词或叠韵词。

第一节的开头用了叠韵“彷徨”,结尾用上了双声“彳亍”和“惆怅”;第二节诗的开头所用的“默默”虽是叠音,在这里也起着双声和叠韵的作用(叠音词既是双声又是叠韵),末尾用了双声词“迷茫”。

在诗节首尾的语句中用这种声母相同或韵母相类的词语来延续音长、延缓节奏,使诗节的韵味显得格外绵长。

叠音词指同一个音节重叠后构成的词。

这类词实际上是连续发出完全相同的音,只是第二个音相较第一个音显得轻、弱、短,即第二个音节一般要读成轻声,如同第一个音节的影子一般,似有若无,以突出第一个音节在语义上的强度和减弱第一个音节在语音上的力度。

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大学语文是指在大学阶段所学习的一门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文字学、语音学、语法学、修辞学、文学理论与文学鉴赏等内容。

下面将对大学语文中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语言表达能力:指个体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愿的能力。

它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形式。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大众言语的理解和应用、辩证思维的训练、逻辑推理的运用等。

文学鉴赏能力:指个体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理解其中的意义、结构和风格,并进行评判和欣赏的能力。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和研究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敏感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批判思维能力:指个体对于文本、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评判的能力。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阅读文章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包括挖掘文本深层意义、发现逻辑漏洞、权衡不同观点等,促使学生在思考中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文字学:是对文字起源、形态、变化规律以及文字与社会、文化等方面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文字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字形结构和字义的变化,提高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对语言的理解力。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现象的科学。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语音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语音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学习正确的发音,提高语音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规则和结构的学科。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语法学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构成和语法结构,学习如何运用语法规则正确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方法和修辞效果的学科。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修辞学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艺术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文学理论与文学鉴赏:是研究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学科。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理论与文学鉴赏帮助学生学习文学的相关知识,了解各个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修辞学第五章语音修辞

修辞学第五章语音修辞

二、音节的协调与呼应
音节的协调与呼应是指通过对不同音节词语 的选择、组合和配置,使语音音节匀称、错 落有致、前后应和,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 汉语语词的特点为音节协调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方面,单音词和复音语词常常可以找到对 应的同义形式;另一方面,词本身少有形态 变化,词和词的组合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 再一方面,同音语词占有相当的比重。 就汉语而言,音节协调追求的目标主要是双 音化、四字组合、前后句字数相等或相近, 音节呼应主要是让前后文在声音和语意上都 能紧密联系,形成整体。
四、谐音假对
对偶的一种,利用近音或同音关系临时 借用合于对偶要求的语词。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 《裴司士见面》) 寄身且喜沧州近 ,顾影无如白发何 。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 水春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李白《送 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
五、谐音仿拟
这是从我国历代笑话中选出精彩的作品改编, 由画家绘画的笑画选集。(广告) 以声作则 曲径通忧(漫画标题) 五儿急的便说:“原是宝二爷屋里芳官给我 的。”林之孝家的说:“不管你‘方官’、 ‘圆官’!现在有了赃证!我只呈报了,凭 你主子前辩去!”(曹雪芹《红楼梦》)
第二节 语音选择修辞
一、 儿化词与轻声词的选用 选用儿化词是一种很有效的语音修辞方法, 可以带来一定的修辞意味。 有时是表现意味,如表“细小”:人儿、脸 儿、事儿、三儿、小末儿、小曲儿、小包儿; 有时是附加特殊的感情,如附加亲爱情感的: 老头儿、二姨儿、小妹儿; 有时是增加生动、轻灵的艺术色彩:年年月 月是歌节,月儿明亮歌儿甜,……
音节协调与呼应的总则是流畅自然、声情并茂。 注意做到不损于内容的准确性、格调的统一性、 逻辑上的合理性。 东有东山,西有西山,北有卧龙(山),南有 鸡笼(山),太原正好座落在一个肥沃的盆地 里。(吴伯箫《难老泉》)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 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 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 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正当春 花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 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 命交替的旺季。(梁衡《夏》)

第二讲 语音修辞

第二讲 语音修辞

第一节 语音修辞
一、口齿清晰 口齿清晰是口语表达最基本的要求。
1,字头,出字有力 2,字腹发的好 3,字尾收得好
小组练习材料:p002
第一节 语音修辞
二、响度适中
1,不宜过高 2,不宜过低 3,不宜过平 4,不易过亮
第一节 语音修辞
三、适度共鸣
1,口张开一点 2,喉松弛一点 3,鼻腔通畅一点
播音发声的基本要求
1,清晰:语音准确、清楚、流畅 2,圆润:体现播音发声追求的美感 3,自如:松弛、畅通、朴实、大方 4,富于变化:有弹性,适应不同需求(修
辞)
第一节 语音修辞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修辞原是传情达意 的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使传情达意能 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小组训练题:p006
第一节 语音修辞
四、把握重音
口语中的重音主要是: 1,调控重音 2,信息重音 3,情绪重音
举例:p006
第一节 语音修辞
口语重音经常要根据语境和语用目的来确定,但是也 有一些特例:
第一:区分性重度。1,首次提到的人或事物;2,极 而言之的副词;3,突出一种情感或意境;4,重提以 引起重视;5,强调某种判断;6,判明具有某种性质; 7,强调一种动作或行为。
第二:呼应性重音 第三:修辞性重音 练习题:p008
第一节 语音修辞
五、讲究停顿
(1)领属性停顿
(2)呼应性停顿
(3)并列性停顿
(4)强调性停顿
(5)区分性停顿
(6)转换性停顿
(7)回味性停顿
(8)省略性停顿
(9)生理性停顿
(10)调控性停顿

汉语修辞学

汉语修辞学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2019/10/13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余光中《乡愁四韵》)
课件作者:北京大学陈汝东教授,版权所有,未经允 许,严禁转贴、转载
五、风格功能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 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 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 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 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 (毛泽东《沁园春·雪》 )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 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汉语修辞学》课程
第二章 修辞手段 第一节 语音修辞
主讲教师:陈汝东(教授)
Hale Waihona Puke 三、节奏功能• 语音除了上述修辞功能之外,还可 以调节话语的节奏,这主要是通过 音节和停顿进行。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 生意气,挥斥方遒。”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 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 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 (yì)鲛(jiāo)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的《钗头 凤》)
四、语篇功能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

语音修辞学

语音修辞学

语音修辞学习要求:1、语音修辞的含义2、语音修辞的手段:节奏、平仄、押韵、谐音等3、语音修辞的效果第一节语音修辞概说一、语音修辞(一)语音修辞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从而取得语言音乐美的修辞方式。

它大体包括音节的配合、声调的协调和押韵的和谐等等。

(二)语言的音乐美汉语语音具有音节响亮、声调抑扬、音色优美等特点,这就是汉语的音乐性。

利用这种特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可使话语呈现音乐美元音占优势,乐音数量多;同音音节多,押韵很容易;声调彼此对立,平仄对称互补;单音比较自由,双音自足稳重,四音和谐优美二、语音修辞效果语音修辞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音韵美。

主要借助于音响形成的美感。

(二)旋律美。

主要是利用音高和音质因素构成的美感。

旋律主要表现为语音高低升降的规律性变化以及相同、相近语音成分的反复或再现。

语调升降、声调配合及押韵是形成旋律的主要手段。

(三)节奏感。

主要是利用音长和音强因素构成的美感。

调整音节、协调声调、安排语调、构成长短、轻重、快慢、高低及停顿规律性的展现句子是形成节奏的主要手段。

第二节语音修辞手段一、语音修辞手段语音修辞手段是指能够获得修辞表达效果的语音手段二、语音修辞手段种类(一)利用音长:节奏有停顿、快慢、协调音节、四字组合、双音化、衬字等。

停顿指语流中语言单位之间的间歇,属音长范围。

快慢指语速的快慢,是调节语言单位的时值的。

协调音节指对不同音节词语进行选择、组合和调整,使语言音节整齐匀称、错落有致。

四字组合、双音化和衬字也都属于调整音节的范围,它们都与音长密切相关。

A 停顿就是语流中语言单位之间的间歇。

又称音顿、音步、顿歇。

有语法停顿及逻辑停顿之别。

B 快慢。

指说话或朗读速度的快慢,又称语速。

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种。

他联想起了六年前大闹考场想起了郭立强之死想起了袁眉之死想起了二十余万返城知青“五一”大游行想起了王志松吴茵徐淑芳姚玉慧刘大文……(梁晓声《雪城》)C 协调音节汉语的音乐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音节的搭配,又主要表现为单双音节的配合上所以郭绍虞说:“汉语的音乐性产生在单双的问题上。

语音修辞的技巧和方法

语音修辞的技巧和方法

语音修辞的技巧和方法语音修辞是修辞学的一个分支,指的是通过音调、语速、音量等语音要素的变化来增添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语音修辞可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让语言更有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化。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语音修辞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音律修辞。

音律修辞是指通过语音的韵律、音调、语速等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比如,抑扬顿挫是音律修辞中常用的手法,通过调节音调和语速的变化,使语言更加抑扬顿挫,有节奏感,增加语言的韵律感和动感。

第二,音量修辞。

通过调整音量的大小,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在强调某个重要的词语或句子时,可以提高音量,使其更加突出。

而在表达柔和、温柔的情感时,可以降低音量,给人以柔和、温暖的感觉。

第三,语速修辞。

语速修辞是通过调节语速的快慢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适当的加快语速可以表达紧迫、激动的情感,而适当的减慢语速可以表达沉静、深情的情感。

通过灵活运用语速修辞,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听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第四,语调修辞。

语调修辞是通过调整语音的升降、高低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语义。

比如,在表达疑问、疑惑时,可以用升调;而在表达肯定、肯定时,可以用降调。

通过灵活运用语调修辞,可以使听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所表达的情感。

第五,语音重复修辞。

语音重复修辞是指通过重复同一个或相似的音节、音调、语调等方式来强调语言的重要性或表达情感。

比如,通过重复某个音节或音调的方式,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韵律感,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第六,语音换位修辞。

语音换位修辞是通过改变语音要素的位置来达到修辞的目的。

比如,通过词语的音节变换、音位变换等方式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通过灵活运用语音换位修辞,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常见的语音修辞技巧和方法,还有其他一些语音修辞手法,如声音的拟态、音律节奏的呼应等,都可以用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感染人心,达到更好的交流和表达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音修辞学习要求:1、语音修辞的含义2、语音修辞的手段:节奏、平仄、押韵、谐音等3、语音修辞的效果第一节语音修辞概说一、语音修辞(一)语音修辞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从而取得语言音乐美的修辞方式。

它大体包括音节的配合、声调的协调和押韵的和谐等等。

(二)语言的音乐美汉语语音具有音节响亮、声调抑扬、音色优美等特点,这就是汉语的音乐性。

利用这种特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可使话语呈现音乐美元音占优势,乐音数量多;同音音节多,押韵很容易;声调彼此对立,平仄对称互补;单音比较自由,双音自足稳重,四音和谐优美二、语音修辞效果语音修辞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音韵美。

主要借助于音响形成的美感。

(二)旋律美。

主要是利用音高和音质因素构成的美感。

旋律主要表现为语音高低升降的规律性变化以及相同、相近语音成分的反复或再现。

语调升降、声调配合及押韵是形成旋律的主要手段。

(三)节奏感。

主要是利用音长和音强因素构成的美感。

调整音节、协调声调、安排语调、构成长短、轻重、快慢、高低及停顿规律性的展现句子是形成节奏的主要手段。

第二节语音修辞手段一、语音修辞手段语音修辞手段是指能够获得修辞表达效果的语音手段二、语音修辞手段种类(一)利用音长:节奏有停顿、快慢、协调音节、四字组合、双音化、衬字等。

停顿指语流中语言单位之间的间歇,属音长范围。

快慢指语速的快慢,是调节语言单位的时值的。

协调音节指对不同音节词语进行选择、组合和调整,使语言音节整齐匀称、错落有致。

四字组合、双音化和衬字也都属于调整音节的范围,它们都与音长密切相关。

A 停顿就是语流中语言单位之间的间歇。

又称音顿、音步、顿歇。

有语法停顿及逻辑停顿之别。

B 快慢。

指说话或朗读速度的快慢,又称语速。

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种。

他联想起了六年前大闹考场想起了郭立强之死想起了袁眉之死想起了二十余万返城知青“五一”大游行想起了王志松吴茵徐淑芳姚玉慧刘大文……(梁晓声《雪城》)C 协调音节汉语的音乐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音节的搭配,又主要表现为单双音节的配合上所以郭绍虞说:“汉语的音乐性产生在单双的问题上。

”“汉语对音节,看得比意义重要。

”(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244、444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①四音节组合。

即组合并使用四个字的词组(短语)。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

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

石中清流滴滴,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

西风乍紧,犹听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

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汉语中的成语,有一些从语法和语义上本是应当划分为掠+ ((人+之) +美) l+3(2+1)((郑+卫) +之) +音3(2+1)+1兵+ ((不+厌) +诈) 1+3(2+1)举+ (不+胜)+举) 1+3(2+1)((不+解)+之) +缘3(2+1)+1(一+(衣+带)) +水3(1+2)+1但是,朗读的时候,都必须读成(掠人) +(之美) (郑卫) +(之音)(兵不) +(厌诈) (举不) +(胜举)(不解) +(之缘) (一衣) +带水)由四个音节构成两个音步,是汉语节拍的基本模式。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古典诗歌的基本节拍模式,正如王力所说:“近体诗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节为一节,最后一个音独自成为一节。

平声占时间大致比仄声长一倍。

”(王力《汉语诗律学》,《王力文集》十四卷.89页)在现代汉语中,节拍的字数要灵活一些:我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向着/黑夜里//加鞭;向着/黑夜里//加鞭,我跨着/一匹//拐腿的/瞎马(徐志摩《为要寻找一个明星〉②双音节组合说罢,又吩咐按数发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

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

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

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

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

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

双音节和四音节,是自足的,具有均衡稳定感。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说:“偶语易安,奇字难适。

”所以,一般情况下单音节词要求有单音节词相配,构成双音节节拍。

双音节词要求双音节词相配,构成四音节组合。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表达者就得常常或压缩多音节词,或拉长单音节词。

特别是并列结构中。

单音节和三音节是相对不自足的,具有运动变化感。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工农商学兵眼耳鼻舌喉赤橙红绿青蓝紫东南西北中前后左右中扩大到句子的组合,中国人特别喜欢对偶句法、平行句法,汉语诗歌通常是四句(行)为一首或一节。

因为单句有不自足感变动感,所以三句成诗的.是比较少的,而且成功之作也不多。

岑之敬《当垆曲》明月二八照花新当垆十五晚留宾回眸百万横自陈③三音节现代汉语中,三字格很发达。

其中有许多是缩合。

例如:大中小高精尖脏乱差老少贫军干群篮足排编导演亚非拉在语言运用中,交际者的心理往往要求音节的对称和均衡,如:⑴《集市价与国营零售价的差价幅度正在缩小禽、蛋、奶、鱼和蔬菜上市量均大幅度增长》(《文汇报》)⑵《浦东青年伦理要点孝、信、义、和》(《中国青年报》)满足节奏要求,哪怕是杂乱的并列,朗读起来也有种美感。

例如:甲:你都保管些什么?乙:螺丝、螺帽、光垫圈,镑凿、斧刨、团据片,纱布、卡尺、手摇钻,扫帚、铁桶、腊木杆、焦炭、块煤、耐火砧…甲:你保管的物资挺多。

(孙洪彬《态度问题》)三字格是奇数,人们往往采用两个三字格的连用,通过“3十3”式组合,来达到均衡美。

例如: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李清照《鹧鸪天》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李清照《行香子》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悠香,竞不知从何处来的。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不仅更加和谐,而且既保持三字格的动态感、飞扬感,又具有双数的自足稳定感。

3+3+3式组合,则明显的突出了缺陷感和运动感。

例如:老夫人说著长老唤太医来看我;我这颓症候,非是太医所治的;则除是那小姐美甘甘、香喷喷、凉渗渗、娇滴滴一点儿唾津儿咽下去,这鸟病便可。

兰舟过处,歌声悠扬,但月胧胧,云杳杳,水茫茫。

三音节叠音词,也可以连续使用或者出现在平行句式的相关部位——对偶句法。

例如: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④衬字。

为了保持一定的音节和节奏,在曲子、歌词、快板等作品中增添字词。

又称垫音、衬词。

如: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能谁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衬音在词、曲、曲艺和民间歌谣中,是经常运用的。

例如:春日里来依哟四山青,一把那个田土舍一哟寸金,老天那个赐福那个要知足,人是依哟苗来舍土哟是根。

依呀呀于喂,土是命根根…,(雁宁《牛贩子山道》)⑤音节搭配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的合理搭配,是走进汉语音乐美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汉语修辞艺术的重要问题。

单双音节的搭配,也体现了汉语诗歌与散文的差异。

诗歌往往把单音节放在句子的末尾。

例如: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而散文的音节(特别是司马迁及后来的追踪者)则把单字的音节放在句中。

(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273贝)例如: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⑥协音协音,就是为了上口入耳,回避在上下文中听起来拗口的词语,当然从语法和语义上说,使用这些词语是没有错误的。

例如:言语与语言--言语和语言/言语同语言陈老与于老--陈老同于老/陈老和于老刘宏同童莉--刘宏与童莉/刘宏和童莉战争和和平--战争与和平/战争同和平跟更革命的耿豆先生相比--与更革命的耿豆先生相比小弟弟的的确良--小弟弟那身的确良协音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还有在话语中插入某些无意义的音节,这叫做“衬词”。

三大平原¡ª¡ª三平原(?)四大发明——四发明(?)三大战役¡ª¡ª三战役(?)四大金刚¡ª¡ª四金刚(?)(二)利用音高:平仄协调平仄有三个基本规律:1、.平仄交错。

指一句之中音节点上的平仄要交错的安排,一般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最后一个韵字是一个单音节词,其余都是双音节词,双音节词第二个音和单音节词的单音都是音节点,平仄必须交错出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平仄对立一般律诗分四联,每联上句叫做出句,下句叫做对句,出句和对句的音节点上,平仄要彼此对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3、平仄相粘。

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音节点上,除韵脚之外,要平粘平,仄粘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在律诗中,对平仄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要求一句之内平仄交替,上下两句平仄相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诗中上句的声调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的声调与之对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内又是平仄交替,排列非常严整,使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有非常强烈的音乐美感。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郁达夫《故都的秋》)②灵车队,万众心相随。

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解说词)③瑰丽端庄的中山公园,绿树成荫,花坛巧布,彩练横空,千红万紫。

再比如:(1)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2)雪压竹枝尖点地,风吹荷叶背朝天--△△△○○△△,○○○△△○○(3)小草……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朱自清《春》)格律诗(包括律诗、绝句、排律、词、曲)都讲究平仄的安排。

试以绝句、律诗为例分析它们的平仄、押韵体式。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五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三)利用音质主要有双声、迭韵、迭音、押韵、谐音以及拟声词、儿化词、响音字的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