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5简答分析
电大《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1-4)及答案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对应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对立)的一面。
2、同义的语言形式是指一些基本(意思)相仿而在(修辞色彩)上各有差别的语言形式。
3、语言里的专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
4、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句式,跟文章的(思想内容)、文体风格和句子的(上下文)有密切关系。
5、修辞既然是一门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学科,就必然应以(语言要素本身)为主要研究对象。
6、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性)、构词能力和(语法功能)上。
7、在汉语里,时态助词、表示时态的语气词、(时间副词)和(时间词)都可以表示跟时间相关的概念。
8、长句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层次多)和容量大。
9、汉语的句式从结构的角度,可以分成独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等句式。
10、比喻的运用原则是:第一要(贴切);第二要(注意创新)。
二、综合分析题(每题5分,共30分)1、分析下列句子中辞格运用的情况及表达效果。
(1)、“一九七六年,十月初的一个夜晚,已经有了秋凉萧条的意思。
蟋蟀在一个角隅悲伤地啼哭!”。
拟人,以蟋蟀啼哭来暗喻“四人帮”横行时黑暗的现实,表达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分)(2)、“玉秀一看到他那装腔作势的酸溜溜的样子,就感到恶心。
”(徐迟:《地质之光》)摹状辞格。
摹写那种萎靡狼狈与令人厌恶的情态给人们的感觉。
(5分)2、将下列句子调整句式(1)、战士们把敌人的碉堡炸毁了。
(改成被动句)敌人的碉堡被战士们炸毁了(2)、“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在财东马房里睡觉的少年,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
”(改成整句)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
(5分)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汉语修辞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加*为参考答案)1、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要素本身)2、修辞是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3、要想把话说得好的前提是(说话通顺)4、鲁迅说:“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这话含有的意思是(用词注意规范化)5、“吃大碗”、“看医生”、“我是三年级”等属于(习惯用法)6、老舍说:“所谓适当者,就是顺着思路与语气,该俗就俗,该文就文,该土就土,该野就野。
”这就是研究修辞在什么样的场合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最有(表现力)7、下列招牌不当的是(燎原理发店)8、“这场‘戏中戏’,把四个人纠葛在一起——光绪的智慧,皇后的愚蠢,珍妃的机警,王商的忠于职守,全部巧妙地展示在观众眼前。
”句中使用不正确的词语是(智慧)9、“这个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内心十分恐慌,但是他却从容不迫地在抹桌子,擦椅子,若无其事。
”句中使用不当的词语是(从容不迫)10、曹禺在《日出》中塑造了顾八奶奶俗不可奈的形象,一张嘴都是词“所以我顶悲剧,顶痛苦,顶热烈……”,这种不协调在于(语体风格)11、杜甫所说的“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强调必须(锤炼语言)12、有一篇文章标题是《含辛茹苦三十年——访<红楼梦>法文译本李治华教授》,是说李教授30年坚持不懈翻译名著,因此“含辛茹苦”应改为(废寝忘食)13、用变异方式锤炼出来的词语,特点在于打破了常规,具有了常规语言所没有的(新鲜感)14、孔子曰:“辞达而已矣”是指用词要(准确、贴切)15、遣词造句达到音节匀整平稳,就是要求(在听觉上造成铿锵响亮、优美和谐的效果)16、下列成语不是骈立四字格的是(茅塞顿开)17、下列成语活用的意义已经取代原来含义的是(纸上谈兵)18、“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是说在说话、写文章时要注意(社会环境)19、“呼扇—颤动”是同义词,它们的区别在于(语体风格)20、“逝世—凋谢—陨灭”是同义词,它们的区别在于(形象色彩)21、“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通过锤炼、变异使词语产生的(形象色彩)22、下列词语不具备形象色彩的是(颜色)23、下列与其他三个意思不一样的词是(脱帽)24、下列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的称呼是(情人)25、下列不能与“美丽”构成反义的是(邋遢)26、“西南交大原是唐山铁道学院,是我国开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电大本科汉语修辞学小抄

语言的内部规律: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和规则修辞的性质:修辞学就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是由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所决定、并贯穿语言运用全过程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修辞的任务:学习修辞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修辞的方法和技巧,并注意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自觉的加以应用,不仅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会有帮助,而且对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也不无裨益。
修辞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语言要素。
从功能着眼研究这些语言要素的特点、规律经过综合运用后所可能体现出来的表达效果,即是从实用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
.修辞研究的领域:修辞研究应当涉及语言表达的一切领域,在字、词、句之外,像句群、段落、篇章、修辞方式以及跟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逻辑学和风格学。
修辞的基础:把话说通,做到文从字顺。
所谓把话说通就是要求用词造句必须合乎语言的规范。
语言的规范,是指语言运用中明确一致的标准。
决定句子、文章正误优劣的四个方面的因素事理,逻辑;规矩,习惯;情味,色彩;声音,语气。
语言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本身的环境,第二种是指语言的社会环境,包括时代、民族、地区、社会的特点,同义的语言形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一些基本意思相仿而在修辞色彩上各有差别的语言形式。
惟其基本意思相仿,才使“同义的语言形式”的“选择和运用”成为可能,惟其在修辞色彩上各有差别才使“同义的语言形式”的“选择和运用”有了必要,这也许就是修辞学与“同义的语言形式”之间一切联系的基本出发点。
广义的同义形式:在某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达基本相同意思的语言形式都属语言的同义形式。
狭义的同义形式:只包括一般的同义词语和句式,而不应当包括那些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创新的变异方式。
同义形式的选择:按照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和安排同义的词语和句式,是修辞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语言的变异现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采用某种小变化、小创新故意突破语言表达的常规(语音、词汇、语法的一般表达习惯和规范,以及通常的事理逻辑、文体风格方面的要求),使它产生某种特定的修辞效果的作法,我们称之为语言的变异现象。
(完整版)修辞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的一面,又有()的一面。
2、同义的语言形式是指一些基本()相仿而在()上各有差别的语言形式。
3、语言里的专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词汇和()词汇。
4、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句式,跟文章的()、文体风格和句子的()有密切关系。
5、修辞既然是一门研究()的方法和技巧的学科,就必然应以()为主要研究对象。
6、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构词能力和()上。
7、在汉语里,时态助词、表示时态的语气词、()和()都可以表示跟时间相关的概念。
8、长句的特点是()、()和容量大。
9、汉语的句式从结构的角度,可以分成独词句、()、()等句式。
10、比喻的运用原则是:第一要();第二要()。
二、综合分析题(每题5分,共30分)1、分析下列句子中辞格运用的情况及表达效果。
(1)、“一九七六年,十月初的一个夜晚,已经有了秋凉萧条的意思。
蟋蟀在一个角隅悲伤地啼哭!”。
(2)、“玉秀一看到他那装腔作势的酸溜溜的样子,就感到恶心。
”(徐迟:《地质之光》)2、将下列句子调整句式(1)、战士们把敌人的碉堡炸毁了。
(改成被动句)(2)、“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在财东马房里睡觉的少年,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
”(改成整句)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1)、“黑云堆成了一整片,象一块黑铁,渐渐地往地面上沉:似乎已经盖到了屋脊上,再过一会儿就得把屋子压扁。
”(2)、“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散,意见分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传统的修辞方式包括哪两大类?2、构成警策性语句的方式常见的有哪三类?3、简述什么是短句和长句及其各自的特点。
四、论述题(20分)试结合实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的。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内部规律,即它的语音、()、()的系统和规则。
7——5现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修辞部分

7——5现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修辞部分1、比喻和比拟有什么区别?比喻和比拟都是拿两事物作比,有相通的面。
但作为两种不同的辞格,又是有区别的。
比喻重在“喻”,即根据相似点,用乙事物喻甲事物,不管采用哪种比喻形式,乙事物(喻体)一定要出现。
比拟重在“拟”:即利用事物之间的不同特性,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乙事物(拟体)始终不出现。
2、借喻的借代有什么区别?借喻和借代都是乙事物代替甲事物而且甲事物本身都不出现。
但是,借喻是喻中有代,本体和喻体有相似之处借代是代而不喻,借体和本体无相似之处。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不能。
3、排比和对偶的什么区别?排比和对偶的区别是: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对偶只能是两个;排比字数不拘,对偶要字数相等;排比往往利用相同的串连语句,对偶力求避免用字相同;排比重在成排,增强语势;对偶重在对称,显示和谐。
4、回环和顶真有什么区别?回环和顶真都是首尾顶接,但又有本质的区别回环只有两个语句,顶真大多不止两个语句。
回环的两个语句只是语序不同,而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
顶真的几个语句只要求尾首蝉联的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
回环的两个语句之间是循环往复,顶真的几个语句之间是上递下接。
例:雪映梅花梅映雪(回环)5、形式上带有“像、好像、同、如同”一类词的,有的是明喻有的不是。
是与不是的根据是什么?举例说明。
A①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②那年轻人像他来的时候一样,匆匆忙忙地打开屋门冒着大雨走出去了。
B①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同钻进了口袋。
②泥塑《收租院》,如同真人真事A、B两组的第一句都是明喻,把“红军”比作“火炉”,把敌人进到直罗镇”比作“钻进了口袋”。
“像、如同”前后的事物本质是不同的。
但又有突出的相似点。
A、B两组的第二句虽然也有“像、如同”这类词,但它们前后的词语并不表示为不同本质的事物,所以不是明喻。
又如“小王像他哥哥一样高”也不是明喻,而是比较。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 〔三〕语序颠倒 + 一句话里,必要的成分
都有,但是词语的位置 摆得不对,会造成语序 颠倒的语病。例如: + 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 于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的语言形式。最常见 的仿拟,就是换用反义或类义的语素来仿造新词语, 这又称作义仿。 +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 苦趣,好似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 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 山?〕
+ 〔五〕引用 + 引用就是引述有关的语言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语也不断涌现,表达新概念,指称新对象。
+ 一、句式选用 + 〔一〕短句和长句 + 短句和长句是从结构的长短来讲的。短句指字数
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长句指字数多,结构 比较复杂的句子。
+ 〔二〕整句和散句 + 散句是与整句相对而言的。一般
说,整句是指结构整齐,长短比 较一致的句子,其中包括属于形 式类辞格的一些特定句式,如排 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等。
括单纯词,也包括合成词。
+ 押韵是在诗文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有规律地使 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利用音节的重复出现 来形成节奏的一种语音修辞方式。押韵又称“用 韵、合辙、压韵、谐韵〞,构成押韵的字叫“韵 字〞或“韵脚〞。
+ 押韵的方式有很多,有“偶韵〞、“排韵〞、 “随韵〞、“交韵〞、“抱韵〞。
+ 二、声调 + 汉语的声调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上声、去声和
浅析汉语修辞学资料

附件三: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分校教学点是否申请学位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______级(春、秋)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说明:1.答辩小组应填写评价意见,小组成员均应签名(盖章)。
答辩小组不应少于3人。
2.此表附于封面之后。
3.此表由分校、工作站自行浅谈汉语修辞手段造词法【内容摘要】造词法不同于构词法,构词法主要是分析词语内部语素与语素间的关系,而造词法这种探讨合成词产生、创造的方式手段.现代汉语合成词的造词法类型主要有语法手段造词、修辞手段造词、节缩手段造词几种。
本文主要针对修辞手造词,从修辞手段造词法的研究意义,修辞手段造词法主要造词方式,修辞手段造词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做了具体阐述。
在修辞造词手段中,以比喻、借代、仿拟等手段最常用,此外还有夸张式和委婉式等,这里就修辞手段造词法的这几种主要造词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比喻造词法又分以下几类:一.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作中心词,构成新词。
二.以喻代指本体,也就是赋予某些词语以新的比喻义。
借代造词法分以下几类:一. 以专称代指通称。
二.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
如:菜篮子,代指城镇居民的副食蔬菜供应。
三.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记代指该事物。
四.以具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代指某一事。
五.以形象性称谓代指原有专名。
六.以专名代指该专名所具有的某种社会现象。
仿拟造词法分为格式仿和语义仿两种类型。
修辞手段造词法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很具有生命力的造词方式,创造汉语新词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修辞新词比喻借代仿拟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层出不穷,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由此导致人们产生大量的新观念、新感受,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供不应求,不能满足人们的交际需求,需要产生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语满足人们的交际所需,于是人们便寻求各种造词手段创造丰富的新词满足这个信息化时代交际需求。
汉语修辞学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汉语修辞学 试题 第 1 页 共 9 页座位号汉语修辞学 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语修辞学的初步建立期,南朝刘勰的 ,既是文学理论的巨著,又是修辞理论的力作。
2.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 ,结构 ,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
3.宋代陈騤的 是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著作,它的出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 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5.词语锤炼和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 。
6.成语具有意义的 和结构的 的特点。
7.整句和散句是从 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8.按照正常顺序组成的句子叫 ,改变正常顺序的句子叫 。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得 分 评卷人9.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10.双声指两个字的相同,指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
11.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的方法、手段。
12 “大家都了解他”变成否定句是。
13.就是引述有关的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4.语境就是指我们平时说话或写文章所具有的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一定的,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以及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
15.填成语:……决不是像“山穷水尽”那样,走到走投无路的地方,忽然似地出现一个的村子。
得分评卷人二、单项选择题(将每小题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题中横线上。
每小题2分,共20分)1.“修辞立其诚”中“修辞”的意思是__________。
A.提高语言表达效果B.修饰文辞C.修治文教,即修治文化教育D.说话2.“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这里用了__________的辞格。
A.借代B.比喻C.比拟D.夸张,3.下列爱护草坪的说法中,__________比较富有艺术性。
A.严禁践踏违者重罚B.请勿践踏草坪C.请爱护草坪D.足下留青4.“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中的“风樯”指“帆船”,属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简答题、分析题举例说明修辞和逻辑的关系。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和规律的科学,二者属不同学科。
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修辞与逻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语言表达应该遵循逻辑的基本规律,运用逻辑的各种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
但有时出于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人们也突破逻辑的制约,构成超常规的用法,因而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
(例略)(参教材P7)什么是语境?举例说明如何巧妙地利用语境来进行修辞活动。
语境即语言环境,就是说话写文章时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一定的题旨,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以及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
(例略)(参教材P16)为什么文学作品中锤炼词语要求生动形象?生活是异彩纷呈、千姿百态的,艺术家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多种艺术手段,如声响、色彩、线条等等去反映生活,使艺术形象有具体可感性。
语言文字是抽象的概念符号,它所描述的对象不能以直观的形式臵于读者之前,但是唤起读者的形象感同样是极其重要的。
文学被称为语言艺术,更讲求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它要求反映生活、描写人物能做到细腻生动,真实可感。
(参教材P57)举例说明成语活用的方式(不少于三种)。
成语的活用方式有以下几种:①易字,指更换原形中的某个字,如:望洋兴叹→望书兴叹;②谐音,指变体和原形中的字音相同或相近,如:一往情深→一网情深;③拆用,指把成语原形拆开使用,如:根深叶茂→根深才能叶茂;④易色,指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同;⑤易序,指改变成语原形成份的次序,如:心安理得→理得心安;⑥别指,成语原形指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另一事物。
P87-89 什么是叠用?叠用和排比有什么区别?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有意识地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词组。
叠用和排比的主要区别是:①排比的各项要求匀称,叠用的各项不作强求;②排比要求尽量避免字面上的重复,叠用则有意重复某一个或某几个词语。
(参教材P110简述设问句和反问句的联系和区别。
设问句和反问句都不是有疑而问,这一点相同。
但二者有区别:①设问句主要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句则表示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②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之中,已经暗示了出来;③设问句句末一般用问号,反问句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叹号。
(参教材P143)为什么要讲究语音修辞?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语句也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遣词造句,不仅要考虑它的意义、内容而且要考虑到它的声音、形式,讲究语音修辞,使语言的形式能给人以美感。
汉语的音节具有高扬转降的声调变化,平仄交错、相互配合,会显得抑扬有致,富有节奏感。
汉语有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同音词以及词的轻重音等等,它们反复再现,可以使语音盘旋回环、联绵不断。
对汉语这些语音建筑材料加以巧妙运用,能使文章声情并茂,大大提高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参教材P170)遣词造句时如何才能做到音节协调?遣词造句时做到音节协调要注意以下两点:①直接组合的词语中要注意音节匀称;②相应位臵上的词语要注意音节一致。
(175-177)普通话四声中,哪些是平声,哪些是仄声?平声和仄声各有什么特点?合理安排平仄有什么修辞效果?平声包括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普通话中的上声和去声。
平声的特点是长而扬,仄声的特点是短而抑。
平仄安排得当,声调平衡交替,声音显得错落有致,节奏分明,具有抑扬美。
(参教材P192)什么是借代?借代有哪些方式?借代就是不用事物本来的名称,而用和它密切有关系的其他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常见的借代的方式有:①以部分代整体;②以具体代抽象;③以专称代泛称;④以特征代本体(参教材P225-228)什么是仿词?相类仿词与相反仿词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仿词是更换现成词语中某个成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
相类仿词与相反仿词的不同在于临时仿造的词语和原有词语的某个成分存在意义上的区别。
相类仿词在意义上二者是类似或有某种关系;相反仿词是相反或相对关系。
(参教材P259)引用有哪些修辞作用?引用的修辞作用有:①议论文字引用某些有说服力的、权威性的语言材料,可以使论述充分展开,论据坚实有力;②描述文字运用引用修辞格,尤其是引用美丽的传说、优美的诗歌等等,可以丰富情景,使语言更具文采;③直接引用有关人物的话语,往往可以表现出说话人的语气、神情,使人有更真切的感受。
(参教材P287-290)什么是修辞?什么是修辞学?①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3分)②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
词语的巧妙配合有哪几种具体方法?①相同词语的配合;②含有相同语素词语的配合;③意义相同相近词语的配合;④意义相反、相对词语的配合简述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有相似关系,喻体必须在比喻句中出现;比拟中被比拟的事物和用来比拟的事物融为一体,用来比拟的事物(拟体)在句中一般不出现。
从词汇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效果。
他千方百计想钻进高校,但谁不知道,他不爱文化,只求文凭,不做学问,只谋学历。
(巴川《亲戚的亲戚》)用“文化”和“文凭”、“学问”和“学历”两对语素相同意义反的词,比较深刻地表现某些人进高校的心态。
下列句子划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句式?试分析其修辞效果。
有时一种意见会激起热烈的辩论。
智慧的火花,有如星光闪耀;思想的交锋,常似电掣雷鸣。
然而,气氛友好、自由,推心臵腹。
每一次讨论会,他总凝神倾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吸取启人心扉的每一个独到的见解,每一个创造性的思考。
划线部分的句子使用了对偶这种比较整齐的句式。
在文章中适当插入整齐的句子,散句和整句交替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凝重,有气势请在字下注明下列诗句中各字的平仄。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长征》)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指出下面语段中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格?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很近的,极宏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答:本段运用了对比、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法什么长句?长句有什么特点?长句是指句子的形体长,词语的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长句的特点:1、信息丰富。
长句词语多,结构复杂,所以能负载较多的信息2、气势充畅。
长句内容较多,常常蕴蓄丰富的情感,读来显得很有气势。
3、脉络分明。
运用长句可以使句子的脉络清楚地显示出来,既突出句子的主要信息,又使其内部的关系表现得很明晰。
修辞和语言三要素关系怎样?答:语言三要素指得是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修辞学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从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来看是不同的,修辞所研究的是语言使用效果好不好的问题。
语言三要素要解决的是语言表达对不对、通不通、行不行的问题。
修辞与语言三要素又是有联系的,有时某种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
举例分析叠音的修辞作用。
答:(1)语意鲜明突出。
(2)表情细致生动。
(3)语音和谐流畅。
举例略有人说“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修辞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是“适合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包括背景、场景和句境,广义的语言环境包括说话时的地理、人文、宗教、题旨等等因素,“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话。
词语句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看它的使用地方。
普通的词语可以产生很好的修辞效果,这是因为这个词语适合那样的语言环境。
举例说明成语活用的方式(不少于三种)成语的活用方式由以下几种:(1)易字,指更换原形中的某个这,如:望洋兴叹——望书兴叹;(2)谐音,指变体和原形中如:一往情深——一网情深;(3)拆用,指把成语原形拆开使用,如:根深叶茂——根深才能叶茂;(4)易色,指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同;(5)易序,改变成语原形成份的次序,如:心安理得——理得心安;(6)别指,成语原形指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另一事物。
举例说明设问句和反问句的联系和区别。
设问句和反问句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设问句是指先提出问题,接着把答案说出来,自问自答的句子。
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引起对方的注意。
反问句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表现较强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例略)怎样区分借代和借喻?借代和借喻都是不出现本体,以借体或喻体代替本体。
其差别在于,借代在于“代”,借喻在于“喻”。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构成借喻的基础是相似;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像……),借代不能。
修辞和语言三要素关系怎样?答:语言三要素指得是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修辞学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从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来看是不同的,修辞所研究的是语言使用效果好不好的问题。
语言三要素要解决的是语言表达对不对、通不通、行不行的问题。
修辞与语言三要素又是有联系的,有时某种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
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应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答: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应包括:思想品德、生活积累、知识素养三方面。
举例: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幅对联非常著名。
十年动乱,使许多人变得消沉,因此有人模仿此联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不吱声,了此一生;国事家事不问事,平安无事。
胡耀邦为了激励人们也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悲叹声,枉此一生;险事难事天下事,争当勇士。
应该说,这几副对联单从对联艺术的角度来说,都是佳对。
但是,读起来所体现的意境真是天壤之别,这说明主体的思想品德的修养对提高修辞实践能力是有帮助的。
短句有什么修辞特点?答:短句的修辞特点:1、明白易懂。
短句词语不多就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显得简单明了。
2、感情色彩多样。
短句每句的词语较少,句式短小,在一段文字中的语音停顿较多,所以可构成不同的节奏,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
3、实用性强。
短句内容单纯明确,易于记忆流传,所以应用的范围很广。
什么是拈连?拈连有什么修辞作用?答:拈连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连用于本来不适用于该词语的后一事物。
拈连的修辞作用:1、拈连通过拈词和拈体的超常规组合,常常别出新意,有的还寓含哲理,能引起人们的联想、感悟。
2、拈词和本体、拈体分别组合成的两项,彼此相互映衬,思想感情显得更深切。
3、用于和本体组合的拈词,由于拈用于不合常规的拈体,具有嘲讽的效果。
锤炼词语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明喻、暗喻和借喻之间有什么不同?答:明喻指主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句。
常用:像、好像、如、如同、似、若、仿佛、犹如、恰似、一般、好像……一样、仿佛……似的等比喻词。
暗喻又称隐喻,它的主体和喻体也都在句中出现,但不像明喻那样用“像、如”一类的比喻词,而是用“是、为、就是、成、变成、当作”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