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一)
高考作文素材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高考作文素材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高考作文素材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人。
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的家庭,少年时才能出众,以远大自期,但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不能应进士试,只做了一个职掌祭祀的小官奉礼郎,死时才27 岁。
李贺是一个很富有创造性的诗人。
他在短短的生命中,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他都可以说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政治的腐朽、卑微的官职乃至孱弱多病的身体都给这位富于幻想、热情冲动、渴望实现远大抱负的青年以沉重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熔铸到自己的创造中,便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诗风。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
在此,我主要就其艺术特色作一些粗浅的研究。
一、悲冷凄苦的语言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请看他的《秋来》诗:枫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筒一编书,不遗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
糟糕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 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诗篇起句借“秋”发感,状景传情。
秋风瑟瑟,落木萧萧,残灯衰照,络纬哀鸣,这些景物很容易触动才人志士的感伤情怀。
但是李贺的感受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叹老,“惊心”、“苦”、“寒”、“衰灯”、“啼”、“素”这些强刺激、冷色调的字眼有力地表现出诗人生命之秋的锥心之痛和心灵之旅的绝望挣扎。
秋风落叶而已,于诗人却是魂惊魄悸,无限悲凉;衰灯鸣虫罢了,于诗人却是啼饥号寒,凄神寒骨。
如此冰凉透骨的感受,如此哀哀无望的倾诉,几人能有?谁人能敌?李贺何以这般伤心叫苦,堕泪惊魂?“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这是古往今来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
论李贺诗歌形象的陌生化特征

(二)"冷如秋霜,颜如桃李"的色彩 李贺善于调色,唐人张碧言,“春拆红翠,霹开蛰户,其奇 悄者不可攻也”549”近人罗根泽也有“冷如秋霜,艳如桃 李”的评价,可谓落到实处。在李贺的潜意识里,自然山水不 一定要用清淡水墨去描绘,浓墨重彩亦有生趣,而黯然心绪 也可附着鲜明色彩。日本学者荒井健在《李贺的诗——特 别关于色彩》中对李贺诗的颜色字进行了统计,约占总字数 的3.3% ”其中“白”“黄”“红”“青”“黑”“绿”等出现频率 较高,形成“冷、艳”风格,沈亚之谓之“怨郁凄艳”女旷红” 有“落红”“冷红”“愁红” “老红”“衰红”“幽红” “堕红”等。 “红”色经过“冷”处理,其亮度和热烈一下子被削弱,变得冷 寂萧瑟。诗人移情入景,将主观心绪投射在色彩变化上,而 多数时候他是忧郁的、感伤的,故而才有“芳径老红醉” [0]209 “愁红独自垂” [0]377等描写。艳丽花朵,却愁绪缠绕,老气横 秋,不正是诗人有感命途不济、沮丧低垂、顾影自怜的写照 么?写“绿",有“颓绿”,《凝绿” “寒绿” “静绿” “细绿”等。 “绿”是生命的本色,在诗人的潜意识里,想以“绿”寄寓生机 与蓬勃,可被疾病缠绕的躯体注定无法安享这种希冀,"绿” 的希望便化作绝望,时刻提醒着诗人早夭的命数。诗人内心
论李贺诗歌中的生命意识

论李贺诗歌中的生命意识1. 李贺的诗啊,就像一面镜子,清清楚楚地映照着生命意识。
你看他写“天若有情天亦老”,老天要是有感情,都会因为这世间的沧桑而变老,这得多深的感触啊!他眼里的生命,就像天空一样,看似永恒,其实也禁不起折腾。
这难道不是在说生命其实很脆弱吗?2. 李贺写诗的时候,就像在跟生命直接对话。
他那首《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听着就很揪心。
壮士为啥苦啊?生命在时光里一点点消逝,就像那盏快灭的灯一样。
他这诗,好像在跟我们喊:你们看,生命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就不行了,你们还不警醒吗?3. 我读李贺的诗,感觉他对生命意识的表达特别强烈。
像“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这就像是在和飞逝的时光干杯。
时光就像那抓不住的飞光,生命就在这飞光里一点点溜走。
他这么写,不就是在感慨生命短暂,想抓住却又没办法吗?你要是李贺,你难道不会这么写吗?4. 李贺的诗可不得了,对生命意识那是赤裸裸的展现。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他把幽兰上的露珠比作啼眼,生命就像那幽兰,美丽却又带着哀愁。
这露珠多像生命里的眼泪啊,看着就难受。
他这样写,不就是在说生命里充满了无奈和哀伤吗?5. 你知道李贺吗?他诗里的生命意识可独特了。
就拿“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来说吧,这诗里的画面阴森森的,就像生命里那些黑暗的角落。
他把鬼灯写得那么真切,就好像生命随时可能被黑暗吞噬。
这难道不让你对生命有新的思考吗?6. 李贺在表达生命意识的时候,就像个看透一切的智者。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他写古人的遭遇,其实也是在说生命的境遇。
就像长卿那么有才华,最后还是落得个空舍的下场。
生命啊,有时候真不是你努力就有好结果的,这多让人无奈啊。
7. 我觉得李贺的诗就像一个生命的警钟。
他写“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里面既有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又有对死亡的无畏。
生命在他眼里,有时候就需要这样壮烈的表达。
就像那些英雄,为了心中的信念,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你能理解这种感觉吗?8. 李贺的诗中,生命意识像一幅色彩斑斓却又透着哀伤的画。
李贺诗歌的浪漫特征

李贺诗歌的浪漫特征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李贺,一位独辟蹊径的诗人,他用短暂的生命奏响了中唐诗坛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乐章。
打开李贺的诗稿,那“奇特的语言、怪异的想象,幽奇冷艳的诗境”会扑面而来,在五色斑斓的氛围中充满着森森的寒意。
诗歌中写“荒芜的山野,啧啧的虫声,惨淡的黄昏,阴森的墓地,”再加上活动于这些场所中的“鬼灯莹光、百年老?^,食人山魅、冥路倩魂”,读后深感其“险怪如夜壑风生,暝岩月堕”,(谢榛《四溟诗语》卷四),李贺诗歌的浪漫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奇异乃至荒诞的想象浪漫诗人最突出的品质就是非凡的想象力,它需要天马行空的禀赋,更需要纵横驰骋的才情。
李贺的想象是常人的思维很难进入的一种近乎于病态的天才的幻想,他的想象与荷兰天才画家梵高有着极其相似的特征。
李贺的想象大多源于梦幻,梦幻本身就是想象力的一种原始状态,他的太多的梦幻又源于他多病的体质与特殊的经历。
李贺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唐王朝由盛转衰千疮百孔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诗人已经失去了盛唐诗人青春勃发,昂然进取的精神。
由于对现实的失望、沮丧,只好独自品尝着个人的困顿遭遇,表现在诗歌中的是一种欲说还休的尴尬和无奈。
而此时的李贺由于精神的苦闷,抒写的诗歌更是透出一种幽冷奇崛与愤愤不平。
李贺的坎坷遭遇对其诗歌特征的形成起了决定的作用。
其一,李贺贵族出身,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残酷的现实却让他徒有虚名。
而李贺极其看重“宗孙”这一出身,在诗歌中多次提及,比如《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中,特地注明“唐诸王孙李长吉”;唐儿歌中提醒:莫忘作歌人姓李。
可以看出李贺具有浓厚的“宗孙”情节。
其二,李贺拥有过人才华却无缘参加应举考试。
李贺少有奇才,7岁能诗文,名震京城,十八岁时已扬名天下。
早年的李贺踌躇满志,公元809年至洛阳参加河南府初试获捷。
正当他雄心勃勃准备参加来年礼部的考试,期望折桂,以顺利进入仕途实现远大抱负之时,“与贺争名者毁之”,说他应避家讳,不得参加考试。
李贺

浅论李贺诗歌意象摘要:唐代李贺以其独特的想象,浓丽的色彩,富于象征性的语言,在诗坛异军突起,独树一格,形成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
正如《唐诗选》所言:“其诗尤长乐府,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恢其诡谲,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艺术上有显著特色。
”其中意象的丰富多彩更给人以一种朦胧的美感。
本文就其诗中所包含的各种独特意象来简要分析诗人的个性特征,心灵世界。
关键词李贺意象马、竹、剑、月色彩个性特征心灵世界唐代李贺以其独特的想象,浓丽的色彩,富于象征性的语言,在诗坛异军突起,独树一格,形成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
正如《唐诗选》所言:“其诗尤长乐府,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恢其诡谲,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艺术上有显著特色。
”其中意象的丰富多彩更给人以一种朦胧的美感。
本文就其诗中所包含的各种独特意象来简要分析诗人的个性特征,心灵世界。
一虚幻的牛鬼蛇神自从杜牧之作《李昌谷诗序》,有“牛鬼蛇神”之说,《崖史》卷中记宋景文论李贺有“鬼才”之目,遂使后来的说诗者,谈到李贺,便以为他胸怀鬼胎。
袁行霈曾把诗歌的意象分为五类: 1、自然界的: 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 2、社会生活的: 如战争、忧患、渔猎、婚丧等; 3、人类自身的: 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 4、人的创造物: 如建筑、器物、服饰、城市等; 5、人的虚构物: 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李贺现存诗歌有241 首。
这其中虚幻的意象占很大比例:如虚无缥缈的仙境、光怪陆离的冥界、青春常驻的神仙、怀才不遇的鬼魂……这些意象可以列入袁行霈意象分类的第五类。
这些意象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他的现实苦闷与压抑,另一方面也源于其个人性格与身体状况。
李贺具有李唐王室的宗孙身份,自小天赋极高,少年时代便“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华”,18岁那年更得韩愈赏识,本该前途无量,却因其父李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肃”与“士”音近,不得不放弃科考,才智不得施展,抱负无法实现,不免怨愤难耐,悲叹“二十心已朽”(《赠陈商》),后虽出任奉礼郎,却始终郁郁不得志,再加上他自幼身体羸弱,长得身材“细瘦”,“长爪”,“通眉”,“巨鼻”,从他的《春归昌谷》“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可知,18岁前的李贺头发就已发白。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悲冷凄苦的语言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请看他的《秋来》诗:枫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筒一编书,不遗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
糟糕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诗篇起句借“秋”发感,状景传情。
秋风瑟瑟,落木萧萧,残灯衰照,络纬哀鸣,这些景物很容易触动才人志士的感伤情怀。
但是李贺的感受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叹老,“惊心”、“苦”、“寒”、“衰灯”、“啼”、“素”这些强刺激、冷色调的字眼有力地表现出诗人生命之秋的锥心之痛和心灵之旅的绝望挣扎。
秋风落叶而已,于诗人却是魂惊魄悸,无限悲凉;衰灯鸣虫罢了,于诗人却是啼饥号寒,凄神寒骨。
如此冰凉透骨的感受,如此哀哀无望的倾诉,几人能有?谁人能敌?李贺何以这般伤心叫苦,堕泪惊魂?“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这是古往今来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
李贺的不幸身世,惊人才华和科场绝望使他对瑟瑟寒秋风格外敏感,秋天似乎宣判了他人生前途的死刑,秋天似乎戕害了他卓异超绝的艺术心灵。
于秋,除了络纬般呐喊,残灯般挣扎,他还能怎么样?一开始他便用这样的文笔营造了一个悲苦的环境。
接着诗人不禁问道:“在这混乱的年代,有谁肯读我的一编书简,不让那蠹虫蚀蛀,把我的心血化为尘土?”诗人其实是不想只做一介书生,他有着自己执着的追求,从“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国十三首》),“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等句子中可以看到年轻的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大展宏图。
李贺诗歌风格

李贺诗歌风格李贺诗歌充满奇崛冷艳、幽冥凄冷和荒诞离奇的风格色彩,他笔下的诗歌世界充满了鬼气和阴暗之色,却也不乏明洁的色彩。
一、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幽冷、荒诞是李贺诗歌的整体风格。
杜牧在《李长吉诗歌序》中曾用“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概括李贺诗歌总体风格,并高度赞扬了李贺天才般创作才能。
钱钟书先生则认为,李贺的苦心创作,专在修辞设色上用力,不考究命意谋篇,同时指出李贺虽然立意谋篇不能情意贯注,而修辞设色,确实有惊心动魄、爽肌刺骨的力量。
钱钟书先生对于李贺诗歌的品评非常独到,钱先生说:“长吉词诡调激,色浓藻密”,概括出了李贺诗“构思奇特、想象诡异、手法新颖、意象跳跃、语言峭奇、瑰丽”等艺术特点。
二、李贺诗歌的文体风格文体风格的表现总是离不开具体可感的语言形式,用字不仅是语言艺术技巧,同时也是创作主体胸襟、才思的反映。
李贺诗歌的文体风格在“炼字”中得到充分体现。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长吉字法”论李贺诗风虚幻荒诞、词诡调激,凝重险急,指出其用字上的特点。
李贺用字刻意求奇,“无一句不经百炼”。
李贺诗中常常出现创新词,长吉诗中“奇”处处可见。
在《感讽五首・其五》中“蟾光挂空秀”的“蟾光”指月;《贵公子夜澜曲》“腰围白玉冷”的“白玉”指腰带;《南山田中行》“冷红泣露娇啼色”中的“冷红”指秋花;以上所举,正是钱先生论李贺用字中所说“长吉好用代词,不肯直说物名。
如剑曰‘玉龙’酒曰‘琥珀’”,以新奇之物代替常见之物。
李贺诗中的离奇比喻也同样是求新,李贺抓住喻体的特征,淋漓尽致的发挥想象。
以此向读者展示一个迥异的艺术世界。
《大堤曲》中的“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一句,把难得一见的“菖蒲花”与多节的老“枫树”相对,用“菖蒲花”比喻容易流逝的女子的青春年华,用多节的老“枫树”比喻老丑之状,用这两种植物来曰美曰丑,颇具令人震撼的审美效果。
李贺“好取金石硬性物作比喻”,“昆山玉碎凤凰叫”、“荒沟古水光如刀”。
李贺也喜欢用动词、形容词之“有硬性者”,如“空白凝云颓不流”“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诗歌的美学特征及成因

李贺诗歌的美学特征及成因李贺诗歌的美学特征及成因李贺诗歌的美学特征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征呢?下面来看看!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前人有的评,那就是奇诡。
看他的《恼公》一诗,铺写人物形貌风神不遗余力,词语求新奇,华丽的藻绘触目皆是。
前人论此诗,多说晦涩不通。
其实李贺的这首诗,用了许多省略,许多暗示创造了一个隐约朦胧的境界,我们尽可以在不理解中欣赏诗里的清词丽句和奇妙的思致。
“歌声春草露”妙在以春草上露珠状写歌声圆润清亮,妥贴切当。
“发重疑盘雾,腰轻乍倚风”极能摹写美人的风姿绰约,娇绕万种。
诗中的描写繁密跳断,又时有重复。
这正如一簇野花,枝枝香气四溢,色彩艳丽,而花枝丛杂,缺少安排。
但是我们可以在这种丛杂中体味到触目皆春的美感。
而《恼公》末四句从两方落笔,前二句写出丽人难近的怅惘(“汉苑寻宫柳,河桥阂惊钟”。
)后两句写出家中妻室对诗人情遇难再的幸灾乐祸,更是奇特中带着诙诡。
(“月明中妇觉,应笑画堂空”。
)奇情幽思是李贺的绝大长处。
我们看《苏小小墓》,诗人从幻想中的幽灵着笔,兰露如泪,兰花如烟,如茵绿草,松风水冷,组成了一个幽灵的世界。
《湘妃》、《秦王饮酒》、《秋来》等都有与此相类的特点,成为李贺诗歌中一个很鲜明突出的现象。
中唐诗坛产生出李贺的这种具有鲜明风格的诗歌,一方面是唐诗发展的必然趋势决定的。
唐诗到李杜,题材的广泛、手法的变化、体裁的运用都达到了极高的境地。
他们是丰碑,更是不易跨越的障碍。
中唐诗人的境况即是为此:前辈诗人的辉煌成就可以给他们以借鉴,诗坛的喧嚣过后他们能够在师承之中冷静地有所扬弃,有所创新——形势逼着他们要有更细微的观察体会,更深刻的挖掘,更广泛的开拓。
和李杜相比,中唐诗家调不那么流畅了,格不那么高了,气不那么浑厚了,胸怀也不那么宽广了,但他们的体裁、手法、句式也有了更多更大的变化,这种发展的结果即是中唐诗坛的百花齐放、各占风流。
中唐诗坛上风格多样的诗歌,正体现了这种最可宝贵的独特性,所以也正是其个性和成就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一)
关键词:李贺诗歌意象美学特征
摘要:李贺是一个以“辞尚奇诡”著称的诗人,其诗歌意象风格独具。李贺诗歌意象的个性特
征具体表现为虚荒诞幻、阴幽飒沓、设色秾妙、雕锼刚硬等四个方面。
李贺的诗以凄艳诡激诗风,“惊迈时辈”,屹然别立于中国诗歌长河,其诗歌意象风格独具,
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美学追求。对李贺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虚荒诞幻”
黑格尔曾说过:“诗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艾青也认为:“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在
中国文学史上,李贺可以说是最富于想象的作家之一。李贺的想象,是一种常人的思维很难
进入的、甚至近于病态的天才幻想。正是这种丰富奇特的想象,使得李贺笔下的诗歌意象“幽
深诡谲”、“奇而入怪”。对李贺诗歌意象的这一美学特点,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里有非
常形象的概括:“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李贺诗歌意象的“奇而入怪”、“虚荒诞幻”首先表现为大量超现实意象的塑造。在诗歌极度繁
荣的唐代诗坛上,能作超现实想象、并以构建超现实意象为审美追求的诗人寥寥无几,李贺
无疑是这极少数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李贺深受屈原、李白的影响,为表达其苦闷情怀,
总是竭力创设虚幻的、超现实的意象世界,如:“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王
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石脉水流泉滴沙,
鬼灯如漆点松花”、“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
等。比如同样是称颂丝织品的精美奇绝,白居易的《缭绫》基本上是从现实存在的事物中提
炼出意象来进行比喻:“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
烟花簇雪”;而李贺《罗浮山人与葛篇》却是大量借用让人感到诡异莫测的意象来表达:“依
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博罗老仙时出洞,千载石床啼鬼工。蛇毒浓凝洞堂湿,江
鱼不食衔沙立。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李贺诗歌意象的“虚荒诞幻”还表现为在塑造现实意象时,不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去加以
描摹,而是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比如在李贺
的笔下,风可以是酸的:“东关酸风射眸子”;鱼能够当坐骑:“放妾骑鱼撇波去”;金钗可以
言语:“晓钗催鬓语南风”;浮云会发出水声:“银浦流云学水声”,马骨嶙峋刚硬,敲打时其
响如铜:“上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太阳光洁明亮,击之则声如玻璃:“羲和敲日玻璃声”;
铜人能哭且泪重如铅:“忆君清泪如铅水”;香气有形且能咚咚作响:“玉炉碳火香冬冬”……
如此等等,无不给人以新奇的感受。钱钟书有一段话虽然不是直接评价李贺的,但用它来概
括李贺诗歌意象的这种特点,则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
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①——李贺诗中的意象的确就是这样的怪诡。
二、“阴幽飒沓”
李贺生活在各种矛盾复杂交织的唐贞元元和年间,虽然才华横溢、富于幻想、有远大的抱负,
但腐朽的政治、险恶的世态、沦落的家境、卑微的官职,乃至孱弱多病的身体等,无不给他
以致命的打击,使他陷入了未老先衰的生命悲愁之中:“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我当
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庞眉秋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年轻的身躯内包
裹着的竟是一颗临老之心。正是这种与其生理发育极不相称的临老心态,赋予了李贺以老人
般的审美感受能力,将他的审美发现和审美选择引向了一个相当特殊的范围,那就是“于昏
黑杳冥中写出一派阴幽飒沓景象,令人毛悚”。王思任曰:李贺“人命至促,好景尽虚,故以
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如此之类,幽冷溪刻”;谢榛
云:李贺诗“险怪如夜壑风生,暝岩月堕,时时山精鬼火出焉;苦涩如枯林逆吹,阴崖冻雪,
见者靡不惨然”;张表臣说:“李长吉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所谓施诸廊庙则
骇矣”;钱钟书先生指出:“求若长吉之意境阴凄,悚然毛骨者,无闻焉尔。……《神弦曲》
所谓‘山魈食时人森寒’,正可谓长吉自作诗境。”②的确,李贺在刻画物象时,津津乐道于
物象的老、死、枯、瘦、冷,而对物象雄浑壮阔的一面仿佛视而不见,由此也就形成了他诗
歌独特的意象群,如:牛鬼蛇神、白骨幽魂、血雨腥风、荒坟野墓、寒蟾老兔、青狸白狐、
老木魅、漆炬阴火、怨月啼花、枯枝败叶、瘦蛟毒虬……这些意象无一不具有“阴幽飒沓”的
美学特征。《南山田中行》一诗较能体现李贺诗歌意象的这一特点:
秋野明,秋月白。塘水缪缪虫唧唧。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骄啼色。荒畦九月稻叉芽,
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诗写秋野凄清幽冷之景:月色如霜,西风萧瑟,寂寥的旷野上杂草丛生,苔藓遍地,庄稼谷
物稀稀落落;秋虫在夜幕下唧唧哀鸣,山花在寒风里幽幽啜泣,流泉在石缝中低低呜咽,残
存的萤火在荒芜的田陇小路上飞来飞去,更有那鬼灯似的磷火,在黑暗的松林间飘荡闪烁。
秋月、寒虫、冷花、荒畦、蛰萤、鬼灯等等意象,织成了一张阴冷的网,使人不寒而栗。
如果说《南山田中行》关于“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之类的描写尚有现实依据性
可言的话,那么李贺在生机勃勃的三月看到的却是“花城柳暗愁杀人”、“曲水漂香去不留,
梨花落尽成秋苑”的萧条,并将花团锦簇、风景秀丽的四月描绘成“老景沉重无惊飞,堕红残
萼暗参差”,则更多地显示出了他对幽凄阴冷意象的独特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