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小调的“显性”风格制造——兼论江浙小调对中国民歌的贡献

合集下载

民歌小调的名词解释

民歌小调的名词解释

民歌小调的名词解释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形式,小调则是民歌中的一种曲调模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解释民歌小调的概念、特点以及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概念解释民歌小调指的是中国民歌中以小调曲式为基础的音乐形式。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演变和传承,已经成为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调的定义是一种以特定的音阶和旋律为基础的曲调。

它与大调相对,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小调的音域偏低,音色柔和且富有表现力,对于表达民间生活和情感体验具有独特的功效。

二、特点分析民歌小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韵律简约:民歌小调往往采用简约的旋律结构,使其易于记忆和传唱。

这种简约的韵律使小调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成为人们传颂的对象。

2. 情感真挚:民歌小调是人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它抒发了民间百姓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和命运的体验和思考。

3. 国家地区特色: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小调在音乐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比如,北方的民歌小调更为豪放激昂,南方的则更为柔和细腻。

这种地域特色使中国民歌小调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三、民歌小调在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民歌小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文化传承:民歌小调通过世代口头传承,帮助人们了解和感受古老的中国文化。

它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2. 情感交流:民歌小调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沟通和共鸣。

无论是在喜庆的节日聚会上,还是在悲伤的送别场合,人们都能通过唱起民歌小调来诉说内心的情感和思念。

3. 艺术创作:民歌小调在中国音乐艺术的创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中都运用了民歌小调的元素,使得这些作品更具中国风格和独特的美感。

4. 文化交流:中国民歌小调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也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许多国际音乐节和演出中都可以听到中国民歌小调的音乐,使得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兴趣并有更深入的了解。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歌,即民间歌曲的简称。

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作品。

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早在《诗经》中的“风”就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流行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汉魏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调”、元代的“小令”、“散曲”,明清的“歌谣”、“小曲”等。

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民歌也随之有了新的内容、精神风貌、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

发表论文。

而其中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地理背景则使我国民歌体裁丰富、风格多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一、地域性的差异对民歌风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歌中展现出了劳动人民多样的生活模式,如:与不同的劳动方式紧密相连的号子,与不同的生活场景、生活情趣紧密相连的小曲、小调等。

同时由于民歌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音调、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等的影响,使得民歌还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如平原地区的民歌大多婉转流畅;山区的民歌比较高亢豪放;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产生的民歌,则多是那音调悠长、气息宽广的长歌等等。

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

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又称之为劳动号子。

如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川江船夫号子》,是在行船过程中为组织、协调纤夫们的动作而唱的,由于川江上的水路和气候险恶多变,纤夫们的工作不仅异常艰苦,而且常常性命攸关。

在这种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川江号子,便成为劳动号子中极富感染力的一种。

川江号子的演唱形式保持了号子的基本特点,即一领众和。

浅谈浙江民歌的艺术特点与传承发展——以《孟姜女》为例

浅谈浙江民歌的艺术特点与传承发展——以《孟姜女》为例

2021-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间奇葩。

,浅谈浙江民歌的艺术特点与传承发展———以《孟姜女》为例冯莉云(安庆师范大学,安徽安庆246000)摘要:随着生活背景和环境的改变,处于浙江的传统民族音乐衍生出了属于她自己的音乐文化。

由这些音乐文化组成了浙江民族音乐文化,深深的烙印在了浙江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浙江人民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通过对浙江民歌进行创新式的发展与继承,有助于促进浙江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加强多元化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在促进传统音乐源远流长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孟姜女》的故事是中国最著名的神话故事之一。

本文以浙江民歌《孟姜女》为研究对象,结合浙江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通过研究浙江民歌《孟姜女》的歌词,音乐,演唱,来研究浙江民歌的基本特征。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对研究对象孟姜女及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介绍浙江民歌的起源和历史。

第三章以浙江淳安民歌《孟姜女》为载体,通过研究浙江民歌《孟姜女》来对浙江民歌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性介绍。

第四章是对浙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关键词:浙江民歌;《孟姜女》;多元化传承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7-0157-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7.075一、前言本章首先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了中国神话故事《孟姜女》和浙江民歌《孟姜女》的故事。

然后介绍了本文的总体安排。

孟姜女的故事在中国是最广为流传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从古至今,它一直以歌曲,舞蹈,戏剧的形式广为流传,在中国的各个省份,各个民族影响极大。

孟姜女的故事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且故事也从最初的记载到后来慢慢的对其内容进行了部分神话,使得在人们心中有成为信仰。

故事最早记载在春秋时期由左丘明编写的《左传》。

故事介绍的部分的内容为:齐国侯要攻打莒国,杞梁被杀。

对江浙民歌中的小调音乐分析

对江浙民歌中的小调音乐分析

这些修辞手法 ,将原来短小精悍的音乐意境进行 了无限拉伸 。
歌而言 ,也 同样属于一件幸 事。众所周知 ,异 己文化 的排斥 与认同
(二 )情感 丰富 ,优美婉转
并没有我们想 象的那样简单 ,比如在 “徽汉合 流”的基础上 ,京剧
在情感表达方 面 ,江浙小调不 仅细腻 ,还十分 丰富 、炽热 。上 才 被 认 同 ,实 际 上 ,二 者 的 道 理 是 一 样 的 。 当 江 浙 小 调 闻 名 于 海 内
花 》与 《无 锡景 》全 曲跨 度都是十度 ,将 细腻的旋律与宽广 的音域 它 是一个 品牌 ,也 不能在 中国民歌体 系中一枝独 秀 ,应该与其它 民
进行有效结 合 ,发人深 省。对于歌词而 言 , 《茉莉花 》采用 的是 比 歌 共同发展 。
喻 ,将 鲜花 比喻成人 的美 丽 ; 《七朵花 》采用的是反衬 ,第 一句直
在 历史 与文 化等 的作 用下 ,江 浙小 调在 得 天独厚 的地 理环 境
三首歌 曲在旋律 方面的特点是 圆润细腻 。对 于节 奏形态而言 , 《茉 下 ,衍生 出大量歌 体 ,并 以其独 特 的音乐 风格 红遍全 国 , 《茉莉
莉花 》属 于大 切分 节奏 。 《七 朵花 》属 于大 小 附点 的结 合 涌现 , 花 》就是一个典型 的例 子。从艺术发展 的层面来看 ,每种艺术形式
述 三首歌 曲的重要 特点之一就是音 符密集 ,很多情 况下都是一字对 外时 ,也 正是其沉淀后 的厚 积薄发与历久 弥香。江浙小调 在我 国民
多音 ,特别是 四十六分音织体 的出现 ,使得音乐好 似浪花迭起 ,弹 歌体 系中可以葱郁至今 ,也 足 以说 明其具 有崇高 的品质 ,属于我 国
八度 两种音程跨度 ,但是这两种跨度位 于句和句之 间的衔接处 ,所 过贺绿汀改编之后 ,形成 了 《天涯歌女 》,并且 一直传 唱至今…。

江南小调的名词解释

江南小调的名词解释

江南小调的名词解释江南小调是指流传于中国江南地区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以其温婉细腻的旋律和优美动听的歌词而闻名于世。

江南小调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它通常由一位歌手演唱,伴以传统乐器,如扬琴、笛子等。

江南小调的音乐特征主要体现在旋律上。

它的旋律优美、流畅、多变,常常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舒适感。

这是由于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所形成的。

江南地区以其自然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世人所称赞。

江南小调的旋律经常体现这种美景和文化特点,使人们在聆听时仿佛融入了江南的风土人情。

江南小调的歌词一般以诗词为基础,表达了人们在江南地区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歌词深入浅出,虽然简短,但却能准确地表达出江南人民的思考和情感。

这些歌词往往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农田劳作、家风家训、乡村风情等,以及江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歌词的表达,江南小调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江南地区的人文风貌和文化精髓。

江南小调在演唱时常常需要配以传统乐器。

这些乐器作为江南地区音乐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够与歌声相辅相成,增强音乐的韵律感和情感表达。

扬琴是江南小调演唱中最常用的乐器之一,它能够通过琴弦的不同演奏技巧,呈现出不同的音乐效果。

此外,笛子、二胡、古筝等乐器也常常用于演奏江南小调,为其赋予更加丰富的音乐色彩。

江南小调在演唱传承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

它通常由传统民间艺人传承,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递给后代。

这种传承方式使得江南小调保持了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同时,江南小调的演唱者也会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得江南小调能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江南小调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它承载了江南地区人民的情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通过音乐的方式展现给世人。

江南小调代表着江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无锡景 (3)

无锡景 (3)

歌曲范唱
歌曲伴奏
简线谱转换 作品介绍 音乐常识
实践活动
无锡景
歌曲范唱
歌曲伴奏
《无锡景》是一首流传极为广泛的江苏南部地区 民间小调,俗称《侉侉调》、《一支更儿里》等。此曲 调在我国各地有多种变体,所唱题材内容也十分广泛。
全曲介绍了无锡的历史、风光与特产,细腻地表 达了当地民众对家乡眷恋、赞美的情怀。旋律细腻优美, 衬词亲切温柔,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江南丝竹的乐队组合: “丝”——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等; “竹”——笛、箫、笙; 其它——板、板鼓、碰铃。
• 《紫竹调》 • 江南丝竹介绍
与同学讨论后写出本书第26页演奏图中丝竹乐队的9件 种乐器名称(自左至右)。
乐器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1234
音乐常识
音乐常识
音乐常识
1234
江南丝竹: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 曲,乐队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主,所以称为丝竹乐,在这些地 区的城市和农村都很流行丝竹乐,但风格完全不同。城市丝竹 乐风格典雅华丽,加花较多,流传很广;而农村则常用锣鼓, 气氛热烈,风格简朴。
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就是演奏风格精细,在合奏时各个乐 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支声性复调织体的呈现很有 即兴演奏特点。乐曲多来自于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活动的风俗 音乐,也有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古典曲牌。
类别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课堂小结
同学们,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 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 让我们在今后的 学习中进一步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乐, 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

江浙文化语境下民歌音乐特质剖析及其传承与发扬

江浙文化语境下民歌音乐特质剖析及其传承与发扬

江浙文化语境下民歌音乐特质剖析及其传承与发扬作者:俞岚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19期【摘要】每个民族都有自身专属的民歌,并通过本民族独特的音乐体裁、歌唱形式和歌唱内容来反映本民族独特的历史、民俗、性格以及文化传统等。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有利于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当前民族文化融合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形下,民歌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但当前民歌音乐还不能很好地随时代发展而作出有效调整,导致一些民歌音乐缺失传承,慢慢消失。

并且由于民歌的的区域性特征,区域内年青一代往往更向往现代城市生活,以及民歌传承教育的不到位等,都使民歌音乐的传承发展面临困境。

从目前的民歌音乐日益没落的实际出发,要不断加强对民歌音乐的注重程度,不断增强民歌音乐在当前的音乐文坛中的影响地位。

本文研究了民歌音乐传承发展路径优化,从江浙文化语境的角度出发,分析区域文化特点对民歌特质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传承和发扬民歌音乐。

一定要做好民族音乐的传承,提高浙江地区年青一代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培养年轻一代的民歌兴趣,以此加强对浙江民族民歌音乐文化的保护和发扬,让优秀的区域民歌文化绽放光彩,重焕生机。

【关键词】江浙文化语境;民歌音乐;特质剖析;传承发扬【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9-0043-03【本文著录格式】俞岚.江浙文化语境下民歌音乐特质剖析及其传承与发扬[J].北方音乐,2020,10(19):43-45.我国民族繁多,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民歌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衍生产品,反映着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特征。

在各民族学校开办的相关音乐课程中,传统音乐占了很大比重,民族自身的民歌所占范围较小,甚至缺失。

不同的学校专门教学民族音乐的课程较少,传授知识有限。

因此即使民族民歌音乐丰富多样,在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大力推广中,也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五河小调的艺术品质及其在汉语境中的历史地位

五河小调的艺术品质及其在汉语境中的历史地位

五河 小 调 的艺 术 品 质及 其 在 汉语 境 中的历 史 地 位
别、 辰
( 蚌埠学 院音乐与舞蹈学 院 , 安徽 蚌埠 2 3 3 0 0 0) 摘要: 五 河小调 以活泼欢快、 幽默风趣 的音乐风格 以及 充满 温情的人 文 关怀流行 于广 大的淮 河地 区, 是 淮河流域 汉族 民 歌 文化 的典 型代 表。 自明代开始 , 五河小调 开始见诸 于各类记 载 , 并得到 广泛 流传 , 在 历 史积淀及 流传过程 中形 成 了 良好 的 艺术品质而成为汉族 小调 家族 中不可或缺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有别 于其 它汉语境 下的 小调 特 色。本 文着 眼于五 河小调 中的典
化 价 值 的 同 时亦 为 中 国 民歌 注 入 了 一 股 新 鲜 的 活
的一 张名片 。这 首 歌 曲 的 曲体 结 构 短 小 精 悍 , 带 再 现 二段 体 的句式 当 中体现 出小 调结 构 的规整 、 匀称。 第 一段 三句 , 前长 后 短 , 前 两 乐 句 各 为 四个 小 节 , 后

乐句 变为 二加 四的六个 小节 , 第 二段转 意 明显 , 后
句 以 同样 的长度 再现 首段第 三 乐句 。虽 然在 句 子上 有 长短 之别 , 但结 构整 体 构架 围绕 着 “ 四” 的长 度 模 式 进 行 依 然 明 确 。在 旋 律 上 , 三度、 二 度 的 音 程 级
铺 陈叙 事 的 同时挥 发 出歌 唱 性 的 爽 朗 , 喜悦 之情 溢 于 民朴 实而 真挚 的情 感 , 也 体 现 出青 年 男 女 在 爱情 面 前 的不拘 小节 、 尽情 释 放 。
1 五 河 小 调 的 音 乐 特 点
句性 质 , 长短 句 的句 式 特 色 与 《 摘石榴》 异 曲 同工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 的地理 因素虽 然 最 终不 能 决 定 文 化 的所 有 特 质 ,
{ { 壹 l§ 。 主 喜 . 主I { . § 垂i l 毛 8 . { 5
诸 公 各 位 静 ( 呀 )静 静 心 ( 呀) .
但 地 理 的 文 化 因 子 中 却 一 定 包 含 着 区 域 性 的 地 理 特
乐品牌 。
关 键词 : 江 浙小调 ; “ 显性 ” 风格 ; 诗性 精神 ; 贡 献 中图分 类- N - : G1 2 7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5 ) 0 8 - 0 0 7 8 — 0 4
江 浙 小 调 的 地 理 归 属 在 本 文 中 特 指 现 代 地 理 区 划 中 的江苏南 部地 区( 苏南) 和浙 江 省 全境 , 也 就 是 我们 通 常意义 所指 的太 湖流域 、 江南 水 乡 , 在 文 化 归
族 民歌提 4 J -  ̄ , - 了丰 富 的 养 料 , 作 出了高质量 的贡 献 。江浙 小调 这种 “ 显性 ” 风 格 的 形 成 离 不 开 中 国 大 文 化环境 的 滋补 、 熏 陶, 又 与 自我 特 殊 的 地 理 文 化 特 质 紧 密相 关 , 从 而 形 成 具 有 鲜 明 地 域 特 色 的 音

釜星璺§曼璺l璺 I 量 . 曼s宣 I!至妻至 !曼! I s— l


带 ”, 这 自然 是 一 种 广 义 上 的 “ 江南” _ 】 。 。 景 遐
一秉莱
,_ 、
| 靠
花,
f— 、
好一 采莱
厂、

花,
东 对狭 义“ 江南 ” 的 界定 则 是 “ 苏 南 地 区 和 浙 江 地 区 所 处环 境相 同 , 又有着 久远 的吴越 文化 历史 渊源 , 是
8 8曼 璺 窑 l'鐾 璺 5 I 8 ' '


1 8 5 e I 1

我 有 一 段 情
,—、 . , — —_ 、
( 呀> 。嘴 拨 挝 诸


昕,
,— — 、
, —— 啊 形 成 的 原 因 。 文
^ ^ f、 ./ —— 、 . . . ^
南” 的地理界 定有 广义 与狭义 之说 , 刘士林 认 为 , “ 江 南 的 地 理 区 域 相 当 宽 泛 … … 它 往 北 可 以 延 伸 到 皖 南 、 淮 南 的缘 江 部 分 , 而 往 南 则 可 以 达 到 今 天 的 福 建
情 操 不 可 或 缺 的 精 神 养 分 。 江 浙 小 调 是 中 国 民 歌 小
调 中的一支 , 它 有 着 其 它 地 区 小 调 的共 性 特 征 , 也 有 自我 的 “ 显性 ” 风格 , 这种 独立 于其 它小 调 之外 的“ 显 性” 风格正是 江浙小 调 的特有 品质 , 我 们 通 过 对 三 首 代 表 性 歌 曲 片段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 即 可窥 见 一 斑 。 谱 例 1: 江 苏《 茉 莉花 》 , 1 一 E 2 / 。

置量 5量 I !至耋 !曼§ l 量 置 一 皂 _ 王l 上曼 I・ l
游 罔 籀 开 簪 也 香 不 过 宦;
/一 、
个独 立 的文化 区域 ” [ 2 ] 3 。 把 江 浙 小 调 的 研 究 置
谱 例 2: 江苏《 无锡景 》 , 1 = : = C 2 / 4 。
第 l 3卷
第 8 期
淮 海 工 学 院学 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 ( Hu m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一 。 I
l ‘‘ 000一
于 狭 义 的“ 江南 ” 地 区是 基 于 音 乐 本 体 共 性 特 征 的 考

I 。

0 一

『、

I .

量 而 使 研 究 目标 更 具 有 明 确 的 指 向 性 , 把 江 浙 小 调 置 于 中 国 大 文 化 背 景 结 合 吴 越 文 化 的综 合 分 析 更 有
质 。江浙 小调 正是 在 气候 温 润 、 四 季 如 春 的 江 南 水
属 上 属 于 中华 大 文 化 关 照 下 的 吴 越 文 化 圈 。在 这 一 文 化 圈 内盛 行 的 吴 方 言 语 言 环 境 对 于 江 浙 小 调 “ 显 性 ” 风 格 的形 成具 有 积极 的 影 响 。 中 国学 者 对 “ 江
流 布 在 中 国 的城 市 、 乡村 中 , 成 为 人 们 休 闲娱 乐 、 陶 冶
V o 1 . 1 3 N o . 8
Au g .2 0 1 5
2 0 1 5 年 8月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5 . 0 8 . 0 2 2
江 浙 小 调 的 “ 显性" 风 格 制 造
兼论 江 浙 小调 对 中 国 民歌 的贡 献 *
周 媛
( 连 云港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前 教 育 与 音 乐 学 院 , 江苏 连云港 2 2 2 0 0 6 )
摘 要 : 在 浩 如 烟 海 的 中 国 民歌 系 中 , 江 浙 小 调 以 其 特 有 的音 乐 品 质 、 深 厚 的人 文 底 蕴 而 广 播 四 方 。 它在 历 史 进 程 中兼 收 并 蓄 其 他 地 区 的 民族 音 乐 , 厚积 薄 发 , 以千 年 沉 淀之 芬芳 辐射 四 围, 为 中 国 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