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民歌风格色彩分布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中国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真实:中国民歌以自然真实为核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它们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和真实的情感为素材,表现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态度和心境。

民歌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和修饰,保持了一种自然、朴素、真实的状态。

2.情感真挚:中国民歌在表达情感方面表现出真挚和深情。

民歌以其直接、纯真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包括爱情、友情、亲情、别离等等。

民歌的旋律简单、朴实,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真挚情感。

3.音乐形式多样:中国民歌形式多样,以其独特的节奏、音调和旋律色彩独树一帜。

民歌可以以独唱、合唱、对唱等形式演唱,也可以伴有乐器伴奏或无伴奏表演。

流行的中国民歌有广东民歌、四川民歌、云南民歌等,它们都有各自特定的地域音乐特色。

4.文化传承: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和人民精神的传承。

民歌传统上是口头传承,通过世代口耳相传保存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中国民歌通过表达人们的情感和经历,记录并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5.社会价值:中国民歌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文化娱乐的一种载体,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抒发渠道。

民歌可以表达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思潮。

它们也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支撑和情感寄托,引起人们对生活、社会和人情的思考和反思。

总之,中国民歌以其自然真实、情感真挚、音乐形式多样、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成为民间音乐中独具魅力的一种形式。

通过歌唱中国民歌,人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按照种族、地理、文化背景或体裁、风格等把大至全世界小至一个民族的聚居区的音乐文化分成若干区域,是比较音乐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

在查阅资料中,多数学者以风格色彩作为划分中国汉族民歌色彩区总的依据。

民歌的风格色彩主要由地理背景、早期古代文化背景、语言背景以及社会背景所影响形成。

根据汉族聚居区民歌风格的差异,并综合参照上述各种背景及有关因素,汉族民歌的地理分布可划分为十个近似色彩区和一个特区。

一、东北部平原民歌近似色彩区包括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大部及豫东南、苏北徐州一带。

民歌最突出的体裁是传统小调,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很少。

小调是伴随着城镇经济的兴旺而发展起来的,自明、清以来,即有各种唱本刊行。

在传统节日中演唱秧歌十分普遍,突出的有胶东秧歌、鼓子秧歌、昌黎秧歌、定县秧歌以及东北秧歌等。

劳动号子的代表性种类是黄河号子和海洋渔民号子。

此外,东北的伐木号子也很有地方特色。

二、西北部高原民歌近似色彩区包括山西、甘肃、宁夏大部、陕北、关中、青海东部以及内蒙西部。

民歌最突出的体裁是山歌,其次是秧歌、小调。

民歌的传唱地区较为集中,音乐风格十分鲜明、统一。

“信天游”、“山曲”、“爬山调”和“花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体裁。

三、江淮民歌近似色彩区包括苏北、皖北以及豫东南部分地区。

它处在黄河下游与长江下游之间,因而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小调和民间歌舞领域更接近北方,而山歌和田歌,则有较明显的南方风格。

其主要体裁是小调包括花鼓等民间歌舞小唱、山歌包括田秧歌和少部分渔歌。

四、江浙平原民歌近似色彩区包括苏南、皖南东部、上海及浙江大部。

本区民间歌曲以优雅、婉转、清丽著称的江南小调为主。

就我国东半部地区来看,民歌从冀、鲁等地那种粗犷、健朗、风趣的格调经过江淮一带,直到本区才算完成了由北而南风格的转变。

在整体上,本区民歌偏重细腻、委婉、流畅、含蓄的特质已同北方诸地判然有别。

五、闽、台民歌近似色彩区包括福建、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的海丰、陆丰、惠来、惠东等地。

浅析我国民歌不同地域的艺术特色

浅析我国民歌不同地域的艺术特色

浅析我国民歌不同地域的艺术特色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地域的民歌更是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性艺术特色,真实地反映地域民族真实社会生活,承载着地域民族的人文风情,有着浓郁的地方韵味,这也是我国民歌能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重要原因。

标签:我国民歌;地域;方言;风格特征一、诠释民歌的定义民歌又可以称之为劳动歌,从狭义角度诠释民歌,可以指为“号子”,主要是配合劳动动作,使劳动在强烈的节奏声音中更加催人奋进,提高劳动效率;从广义的角度诠释民歌,可以指为在劳动中唱的歌,如草原牧歌、牧羊曲、采茶歌等,这种广义的民歌可以归入到生活歌中。

我国民歌的形成风格和特点,可以依据地域环境、地方人文情怀、地方方言等特征将中国民歌分为多个种类,使我国民歌的艺术特色呈现出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特点,各民族都拥有着区别于其他地区民歌的不同风格,给人们呈现出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艺术殿赏。

二、深度把握我国各地民歌的风格特征本文从地域特征角度分析我国民歌的风格特点,从地貌环境、人文性格、地域语言等多方面深度把握我国各地民歌的风格特征。

大体将我国民歌分为三大类:西北民歌、南方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

具体分析如下。

(一)西部民歌之陕北民歌艺术特色西北部民歌包括宁夏、甘肃、陕西和陕西等地的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要属陕北民歌。

从地貌环境来看,陕北民歌地处高原、山地和平原集聚地,横跨黄河流域,其独特的地貌特色,让陕北民歌的歌曲特点更加高亢嘹亮、热情奔放、深沉质朴,除此之外,陕北民歌拥有信天游的音调,旋律高亢激昂,起伏跌宕,如《脚夫调》《兰花花》等。

从地域人文性格上来看,陕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决定了其音乐的直畅性与旋律线的大起大落、直上直下,高音区很高,多用假声,在真假声变换的声区,使歌曲演唱更具魅力,如《上去高山望平川》。

同時,粗犷豪放的陕北民歌也不乏柔美,如《走西口》中送郎走西口的妹子千叮咛,万嘱咐的歌曲中,字字句句见真情,歌词朴素自然,意味深长。

从地域方言来看,陕北方言的特殊是在于巧妙的叠词、丰富的叠字,仅仅这些重叠歌词就能催生陕北民歌这朵艺术奇葩动人性情,悦人心灵。

中国民歌的分布

中国民歌的分布

中国民歌的分布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5.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

由于民族不同,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不可能划一,只能存异。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

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

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

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

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

“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

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

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

此外,在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

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艺术以“十二木卡姆”闻名于世。

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

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

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

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

中国民歌的分布

中国民歌的分布

中国民歌的分布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

“短调”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

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

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

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

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

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大歌又分男声、女声、童声三种,男声大歌一般节奏性较强,曲调明快。

女声大歌节奏较自由,旋律细腻、柔和。

小歌除二声部外也有单声部民歌。

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

此外还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历史最悠久。

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

游方的起因等。

曲调富于吟诵性,歌唱者多为老人。

5.东北部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他们的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山歌,(2)歌舞曲,(3)萨满调。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由于长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产生了八个民族并有的歌种——“花儿”。

该区民歌可分“家曲”,“野曲”两大类,“花儿”为代表性歌种,曲调高亢悠长,格调深沉婉转,气质粗扩、淳朴。

中国民歌的分布

中国民歌的分布

中国民歌的分布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

“短调”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

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

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

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

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

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大歌又分男声、女声、童声三种,男声大歌一般节奏性较强,曲调明快。

女声大歌节奏较自由,旋律细腻、柔和。

小歌除二声部外也有单声部民歌。

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

此外还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历史最悠久。

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

游方的起因等。

曲调富于吟诵性,歌唱者多为老人。

5.东北部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他们的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山歌,(2)歌舞曲,(3)萨满调。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由于长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产生了八个民族并有的歌种——“花儿”。

该区民歌可分“家曲”,“野曲”两大类,“花儿”为代表性歌种,曲调高亢悠长,格调深沉婉转,气质粗扩、淳朴。

中国民歌的特点

中国民歌的特点

中国民歌的特点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中国民歌以其独特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并在世代流传下来。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民歌的特点,并进一步了解它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首先,中国民歌的特点之一是地域性。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歌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例如,在西南地区,藏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歌以其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音域特点著称。

而在东北地区,民歌多以豪放、朴实的风格表达农民的生活情感。

其次,中国民歌也具有鲜明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民歌的节奏多以稳定为主,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常常伴有简单的节拍。

而旋律方面,中国民歌华丽而多变,以其抒情的旋律特色为人所喜爱。

传统的民歌常常用五声音阶,而且一些地方还受到汉唐时期音律的影响。

因此,中国民歌的旋律常常给人一种亲切、朴素的感觉。

除了地域性和旋律特点外,中国民歌的歌词也是其特点之一。

民歌的歌词多以日常生活、爱情、友情、家园等内容为主题,抒发着人们深沉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向往。

这些歌词常常朴素而真实,使人们能够感同身受,并引发共鸣。

中国民歌通过诗意的歌词,传达了自然、人情与爱国情怀,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共同记忆和情感纽带。

此外,中国民歌还常常表现出多声部合唱的特点。

在一些地区的传统音乐中,合唱是常见的演唱形式。

合唱使得民歌的音乐效果更加丰富,增加了层次感和神秘感。

不同歌手的声音和谐交错,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让人们沉浸在美妙的声音韵律中。

最后,中国民歌的传统色彩也是其独特的特点之一。

中国民歌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歌在不同时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曲调和演唱风格。

这种传统的风格和特色使得中国民歌具有独特的魅力,并成为国内外音乐爱好者争相学习和欣赏的对象。

总之,中国民歌以其独特的特点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的地域性、节奏和旋律特点、歌词内容、合唱形式以及传统色彩都使得中国民歌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音乐艺术形式。

简述民歌的艺术特点

简述民歌的艺术特点

简述民歌的艺术特点
民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
1. 简朴自然:民歌在音乐编排上注重简洁,旋律流畅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乐器伴奏。

歌词内容也常常质朴而真实,表达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体验。

2. 情感真挚:民歌以真实的情感为基础,歌词和旋律紧密结合,表达出人民群众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体验。

民歌通常表达对爱情、友情、家乡、劳动和生活等方面的思念、欢乐、悲伤等复杂情感。

3. 流传口耳相传:民歌多是通过口头传承,代代相传。

因为它们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作和演唱,所以它们的流传更加广泛和深入。

这也使得民歌具有了独特的地域性和民俗性。

4. 多样性和丰富性:民歌在各个地域和民族都有不同的风格和形式,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点。

民歌的形式也各异,有调子明快的吟唱歌谣,也有情感深沉的悲歌。

民歌以其朴素、真挚、自然的艺术特点,成为了表达人民群众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和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中国民歌风格色彩分布特点
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由于各区域,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地、各民族的民歌风格在色彩上相距甚远。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风俗淳朴而民风剽悍,加之茫茫草原,高山大川对民族性格和乡土文化的直接影响,因此大部分西北民歌粗诳,豪放、极富阳刚之气,同时,由于生存环境的残酷和艰难,西北民歌大都饱含苍凉、孤独、悲怆的艺术之美。

嘎达梅林 1=F 4
4 蒙古族民歌
南 方 飞 来 的 小 鸿 雁 啊, 不 落 长 江 不 呀 不 起 飞 , 天 上 的 鸿 雁 从 南 到北飞,为 了 追 求 太 阳的温 暖,
要 说 起 义的 嘎 达 梅 林 为 了 蒙 古 人 民的 土 地。

造 反 起 义的 嘎 达 梅 林 为 了 蒙 古
人 民 的 幸 福。

蒙古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是每一位蒙古同胞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

蒙古有三宝: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他们的歌声中最能打动人的,就是那饱含苍凉的悠长。

这悠长的歌声,就象是奔驰的马群,漫步的羊群,滚滚的流动。

牧歌 1=G 4
2 蒙古族民歌
蓝 蓝 的 天 空 上 飘 着 那 白 云, 白 羊 群 好 象 是 斑 斑 的 白 银, 撒
云 的 下 面 盖 着 雪 白 的 羊 群。

在 草 原 上 多 么 爱 煞 人。

在整个西北,新疆的民间音乐,是最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

从1000多年唐代开始,新疆地区就是中外音乐交融的前站。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与中国音乐体系,也有一些俄罗斯的韵味。

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木卡姆除大型套曲意思外,还具有法则、规范、曲调等多种含义,它由十二部木卡姆组成,全部演唱完十二木卡姆需20多个小时。

木卡姆体裁多样,节奏错综复杂,曲调极为丰富。

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语言,深沉缓慢的古典叙诵歌曲,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音乐,流畅优美的叙事组歌,在艺术成就上是无与伦比的。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音乐的脊梁,是维吾尔音乐史诗性的作品,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的融合体。

送我一支玫瑰花 1=C 4
2 维吾尔族民歌
你 送 我 一 支 玫 瑰 花, 我 要 诚 恳 地 你 要 骄 傲 轻 视 我, 你 就 瞧 瞧
谢 谢 你, 那 怕 你 把 自 己 看 做 傻 子, 我的 本 领, 我要是 选 上 一 个 更 好 的 小 伙,
我 还 是 照 样 看 得 上 你。

就 会 刺 痛 你 的 心。

与新疆音乐的开放性、包容性相比,青藏高原上的民歌,则是封闭地域及相对独立民族长期积淀的产物。

十七世纪末,十九岁才入宫主持藏传佛教事物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加措,写出了大量影响深远的情歌。

这些情歌经过二三百年的传抄、传唱,已成为藏族民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一民歌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

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凤俗歌、颂经调五大类。

民歌演唱活动大都与佛教节日有关,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

闻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

《北京的金山上》原来是一首箭歌(即狩猎歌),最初流传在西藏的东南部林区。

如今成了流传全国的新民歌。

北京的金山上 1=C 42 4
4 藏族民歌 马倬编歌
北 京 的 金 山 上 光 芒 照 四 方, 毛 主 席 就 是 那 北 京 的 金 山 上 光 芒 照 四 方, 毛 泽 东 思 想
金 色 的 太 阳, 多 么 温 暖 多 么 慈 祥, 哺 育 我 们 成 长, 翻 身 农 奴 斗 志 昂 扬,
把 翻 身 农 奴 的 心 儿 照 亮, 我 们 迈 步走 在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西 藏, 颂 歌 献 给毛 主 席
社 会 主 义 幸 福 的 大 道 上。

颂 歌 献 给 共 产 党。

哎 巴扎 咳。

中国的西南地区,连绵不断的山地,有巍耸的崖壁,有云雾燎绕的丘陵,也有群山环绕的平原。

流淌了四千万年的长江,和她那大小支流养育了这里的文化,哺育了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李白与杜甫,哺育了“诗意”的人民。

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

有二十几不同民族聚居
在这里。

该区民歌有着不同层次的古老文化特征,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民歌大多为“诗、歌、舞”相结合的演唱形式,内容复杂多样,同时存在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歌。

人类学家认为:西南文化是以四川文化为重心的,也就是说,西南文化基本上是四川文化的辐射。

四川民歌节奏自由,曲调飘逸,经常使用la 跟mi 的呼应,推动旋律的展开,歌词多为爱情主题,且格调轻松、生活情趣盎然。

摘葡萄 1=D 4
2 四川民歌
那 山 没 哎 耶 这 山 高 喂, 这 山 有 一 树 哎
好 葡 萄 啰 喂, 我 心 想 摘 颗 哎 葡 萄 喂 吃, 那 个
人 又 矮 那 么 树 又 高 哟。

这一地区代表性民歌是多声部民歌。

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

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

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侗族大歌50年代即闻名全国。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这是一首流传在江汉地区的古老民歌,歌唱的是常新的爱情。

古风森森的江汉民歌,深受这一地域巫史的影响,鬼神崇拜的遗风使这里的音乐有一种奇诡之美音乐有一种奇诡之美,给人蹦蹦跳跳、闪闪烁烁的感觉。

《催咚催》是一首流传于湖北潜江的打麦号子:
(领) (众) (领) (众) (领) (众)
一把 扇子嘛 咿 哟 竹 骨子 编 哪 哟 喂,拿 手 扔 在那 哟喂 哟, (领) (众) (领) (众) (领) (众)
小 妹妹 面 前哪 咿 哟 喂 催 咚 催呀 金 梭,催 咚 催 呀 银 梭, (领) (众) (领) (众) (领) (众)
金 梭 银 梭 海棠 梭,么 妹 妹 喂 喂 催 咚 催呀嘛 咿 哟 喂。

如果说陕北民歌如同黄河的壶口瀑布,给人一种从天而降、奔腾激荡的感觉,那么湖南民歌则如同碧波荡漾,安详静谧的八百里洞庭,真挚而甜美,温柔之情沁人心田。

洞庭鱼米香 1=C 44 4
2 叶蔚林词 自由、辽阔地 白诚仁曲
.. ....
江南民歌《茉莉花》是中国第一支流入欧洲的歌曲。

在《图兰朵》这部伟大的歌剧中,音乐大师普契尼选用中国家喻户晓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贯穿全剧始终。

1997年,美国发射一颗向外太空飞行寻找星外生物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礼物送给外空生命,中国入选的还是这首《茉莉花》。

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
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茉莉花茉莉花。

“鲜花调”又名“茉莉花”,是清代以来十分流行的小曲,其流行区域遍及南北。

茉莉花
1= bE 江苏民歌
好 一朵 茉 莉 花, 好一朵 茉 莉 花, 满 园 好 一朵 茉 莉 花, 好一 朵 茉 莉 花, 茉 莉 好 一朵 茉 莉 花 , 好一 朵 茉 莉 花, 满 园
花 开 香也 香 不过 它。

我有 心 采 一朵 花 开 雪也 白 不过 它。

我有 心 采 一朵 花 开 比也 比 不过 它。

我有 心 采 一朵
戴 又 怕 看花 的 人 儿 骂。

戴, 又 怕 旁 人 笑 话。

戴, 又 怕 来 年 不 发 芽。

茉莉花 1=F 4
2 河北民歌
好哎 一朵 茉也 莉 花 哎, 好哎 一朵 茉也 莉
花 哎, 满 园 的 怎么 开 也 花 也 比 也 不 下
它 也 哎, 我也 有 心 掐 一 朵 戴 也,
又 怕 那个 看 花 人儿 骂。


全曲二段,此处只摘录一段
茉莉花 1=F 424
4 东北民歌
好 那 一 朵 茉 莉 花 儿 开 呀
好 那 一朵茉莉 花儿 开 呀, 花儿 开 那个满
好 那 一朵茉莉 花儿 开 呀, 满园 园 那个花
园 谁也 比不 上 它 呀, 我 有 心 摘 朵 花 儿 草 香 也 香 不过 它呀, 我 有 心 摘 朵 花 儿
戴 呀 又 怕 看花 人 儿 骂, 哎 呀 哎
戴 呀 又 怕 那个 来 年 不 发
呀。

牙。

全曲有三段,此处只摘录二段
民歌是生命的声音,它随着岁月的推移,会愈发显示出迷人、光彩的一面。

民歌总是一特殊的方式,时时丰盈着我们的生活,它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永远是至高无尚的。

在国际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有人认为,民间音乐业在维护民族特性,与满足现代审美需求是一对矛盾。

而事实上,中国民族音乐中独具魅力的光彩与韵律,已经被现代人所接受,浸透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