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歌小调有哪些种和特点

合集下载

民歌小调的概念

民歌小调的概念

民歌小调的概念民歌小调是指一种简单、朴素、自然的音乐形式,通常由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组成。

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民歌小调更偏向于平易近人,贴近生活,表达普遍民众的情感和思考。

民歌小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传承性:民歌小调通常通过口头传统方式流传下来,代代相传。

这种传承方式保留了古老的民间音乐风格和民族文化特色,使得民歌小调具有历史性和传统性。

2. 简单自然:民歌小调的旋律通常简单且易于记忆,让大多数人都能够轻松地演唱。

它们没有太过复杂的乐句和技术要求,这使得它们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传唱。

3. 平易近人:民歌小调的歌词主题多样,包括生活琐事、爱情、友谊、家庭等,以及对社会、自然、人生等问题的思考。

这些主题通常是平易近人的,能够让每个人产生共鸣。

4. 情感表达:民歌小调往往通过简单的音乐元素,如音高、音调起伏、节奏等,表达歌手和听众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直接表达给人以真实感和纯粹感,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5. 形式多样:民歌小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叙事曲、抒情曲、唱和曲等。

这些不同的形式能够满足不同的情感表达需求,使歌曲更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民歌小调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反映了民间的生活、社会、历史和文化,还能够唤起人们对于情感、人生、自然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在中国,民歌小调在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色。

比如,在西南地区,彝族、布依族等民族的歌曲通常采用悠扬、高亢的音调,旋律起伏较大,歌词生动活泼,通常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而在东北地区,通常采用悠扬的节奏和抒情的调子,歌词表达了丰收、友谊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歌小调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一些音乐家将传统的民歌小调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新的民歌小调作品,以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总之,民歌小调是一种以简洁、朴素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思考的音乐形式。

第七讲小调

第七讲小调

▪ 3、时 调:经常用于商业性卖唱的小调。
▪ ▪ 时调影响较大的有: ▪ 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茉莉花调) ▪ 银纽丝调、无锡景调、绣荷包调、对花调、
紫竹调
▪ 孟姜女调
▪ (又叫“春调”、“梳妆台”、“十杯 酒”、“尼姑思凡”)
▪ 特点:
▪ 流传广、影响大。用其填词的民歌很多, 内容丰富。
1、吟唱调 ▪ 儿歌、摇儿歌、叫卖调、吟诵调
▪ 特点: ▪ 旋律接近口语形态 ▪ 朗诵性 ▪ 结构简单 ▪ 曲例:《花蛤蟆》
▪ 2、谣 曲: ▪ 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嬉游歌
▪ 特点: ▪ 日常生活中经常哼唱,形式比吟唱调成熟,
节奏完整,节拍规整,表现手法丰富。 ▪ 曲例: ▪ 《揽工歌》、《绣荷包》、《数蛤蟆》。
▪ 必须掌握的《曲目》:
▪ 《解放区十唱》、《翻身五更》、《茉莉花》、 《无锡景》、《小看戏》(剪靛花)、《瞧情 郎》、《王大娘钉缸》、《花蛤蟆》、《凤阳花 鼓》、《紫竹调》、《孟姜女》、《绣荷包》、 《献花》、《斑鸠调》、《丢戒指》 (剪靛花)、 《石榴青》、《走西口》、《十大姐》、《小白 菜》、《尕老汉》、《丢丢铜仔》。
▪ (一)小调概念: ▪ 又称“小曲”、“俗曲”。
▪ 它是人民群众在娱乐、休息、集庆时演唱 的 民歌。
▪ 多流行于城镇里巷。
▪ (二)小调的艺术特色: ▪ 1、表达方法比较婉转曲折,音乐表现细致。 ▪ 2、旋法上多呈曲折形态,节奏规整均衡、
既变化又统一。
▪ 3、乐段形式变化多端,调式、衬词丰富。 独立性强,乐段终止感强。
▪ 起承转合的四句体结构。 ▪ 徵调式。
▪ 剪靛花调(剪剪花、靛开花)
▪ 特点: ▪ 具有欢快、喜悦的情绪。 ▪ 对中国戏曲、说唱音乐影响较大。

汉族民歌小调歌曲大全

汉族民歌小调歌曲大全

汉族民歌小调歌曲大全介绍汉族民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数千年的历史和民族情感。

汉族民歌小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情感吸引着听众。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汉族民歌小调歌曲,以及它们的特点和背后的故事。

爱情小调1.《窗外的姑娘》•歌曲简介:这首歌曲以淡淡的忧伤表达了一段恋人分离后相思之情。

•特点:歌曲的旋律轻柔悠扬,伴奏简单而扣人心弦。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源自中国北方的民谣,一对恋人因战乱被迫分别,彼此相思却无法相见。

2.《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歌曲简介:这是一首描述少女心中想念远方恋人的歌曲。

•特点:歌曲的旋律明快欢快,朗朗上口。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出自中国南方农村,少女们常常在唱歌中表达对远方恋人的思念。

劳动小调1.《茉莉花》•歌曲简介:这首歌曲以茉莉花为象征,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特点:歌曲的旋律坚定有力,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出自中国江南地区,茉莉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友爱和纯洁。

2.《春天的故事》•歌曲简介:这首歌曲通过描绘春耕农民的场景,表达了对黄土地的深厚情感。

•特点:歌曲的旋律欢快有活力,节奏明快。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源自中国黄土高原的农村,春耕是农民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歌曲传达了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付出。

爱国小调1.《我的祖国》•歌曲简介:这是一首表达对祖国的深深热爱的歌曲。

•特点:歌曲的旋律庄重肃穆,展现了庄严的气氛。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出自中国西南地区,歌颂了中国的壮丽山河和伟大历史。

2.《红旗颂》•歌曲简介:这首歌曲以红旗为象征,歌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特点:歌曲的旋律慷慨激昂,充满了豪情。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出自中国东北地区,红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歌曲以对党的忠诚和对新中国的热爱表达情感。

总结汉族民歌小调以其特有的旋律和情感深深打动人心。

爱情小调、劳动小调以及爱国小调,是汉族民歌小调中常见的几类。

它们以不同的主题和风格,赋予了华族民歌不同的深意。

汉族小调的简介

汉族小调的简介

汉族小调的简介汉族小调的种类小调的数量多,流传面广,传唱中的情况较复杂,至今缺乏统一认同的分类法。

宋大能著《民间歌曲概论》中主要按内容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

江明惇著《汉族民歌概论》中主要按音乐特征将小调分为吟唱调(包括儿歌、摇儿歌、哭调、叫卖调、吟诗调)、谣曲、时调、舞歌四类。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根据小调的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音乐性格将小调分为三类: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地方性小调、歌舞性小调。

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此类小调历史悠久,流传面广,经过较大程度的艺术加工,较为定型。

同一曲调的变体较多,有的为曲艺、戏曲和民族乐器吸收,演变成特定的曲牌。

(1)孟姜女调此类小调遍布中国城乡,擅长表现哀怨之情,其基本音乐形态是:徵调式,起承转合性的四句体单乐段,每句落音分别为商、徵、羽、徵。

常见的变体民歌有南方《月儿弯弯照九州》、《哭七七》、《梳妆台》等;北方有《十杯酒》、《摇篮曲》等;曲艺中有[四川清音]的《长城调》、[苏州评弹]中的《十二月花名》、[湖南丝弦]的《四平调》等。

江苏的《孟姜女》,曲调以级进与环绕进行为主,婉转柔美,具有典型的江南风格。

《月儿弯弯照九州》的歌词源于南宋建炎年间江南民歌《月子弯弯照几州》,歌词历经千百年,因其内涵的深刻为人民所认同;作为《孟姜女调》的变体后,更成为旧时代街头卖唱艺人的生活写照,凄婉的歌声催人泪下。

《摇篮曲》也是《孟姜女调》的变体,该曲流传在东北,本已带有东北音乐的刚健色彩,配上新词后,更成为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歌曲。

(2)鲜花调此类小调历史上见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编的《缀白裘》中记录的三段歌词(无谱),道光十七年贮香老人编的《小慧集》中附有萧卿老人用工尺谱记的曲调,自清至今流传面广,变体较多。

其曲调抒情柔美,基本音乐形态是徵调式。

它的曲体结构较特殊,前半部分为两个呼应性乐句,第一句是一对重复的短句,停在“徵”音上,第二句停在宫音,都是四小节;后半部分第三和第四句紧密接成一个尾部带拖腔的八小节,终止在“徵”音,与前半部分相呼应。

民歌小调的名词解释

民歌小调的名词解释

民歌小调的名词解释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形式,小调则是民歌中的一种曲调模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解释民歌小调的概念、特点以及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概念解释民歌小调指的是中国民歌中以小调曲式为基础的音乐形式。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演变和传承,已经成为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调的定义是一种以特定的音阶和旋律为基础的曲调。

它与大调相对,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小调的音域偏低,音色柔和且富有表现力,对于表达民间生活和情感体验具有独特的功效。

二、特点分析民歌小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韵律简约:民歌小调往往采用简约的旋律结构,使其易于记忆和传唱。

这种简约的韵律使小调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成为人们传颂的对象。

2. 情感真挚:民歌小调是人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它抒发了民间百姓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和命运的体验和思考。

3. 国家地区特色: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小调在音乐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比如,北方的民歌小调更为豪放激昂,南方的则更为柔和细腻。

这种地域特色使中国民歌小调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三、民歌小调在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民歌小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文化传承:民歌小调通过世代口头传承,帮助人们了解和感受古老的中国文化。

它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2. 情感交流:民歌小调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沟通和共鸣。

无论是在喜庆的节日聚会上,还是在悲伤的送别场合,人们都能通过唱起民歌小调来诉说内心的情感和思念。

3. 艺术创作:民歌小调在中国音乐艺术的创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中都运用了民歌小调的元素,使得这些作品更具中国风格和独特的美感。

4. 文化交流:中国民歌小调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也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许多国际音乐节和演出中都可以听到中国民歌小调的音乐,使得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兴趣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民歌小调

中国民歌小调

中国民歌——小调【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小调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特点。

【教学重点】中国民歌小调的特点:五声调式、同体变异、鱼咬尾、起承转合【教学难点】分析民歌小调的节奏、旋律。

一、组织教学二、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演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让学生说出歌曲名称及形式。

导出民歌(简介)欣赏民歌联唱《丢戒指》《包楞调》《迎春花》组织学生讨论以上歌曲分别属于哪个地区。

进行总结。

提问○1民歌常见体裁○2以上歌曲属于哪种体裁引出小调○1让学生简单谈下对小调的了解○2教师总结——小调被称为民歌中的经典)提问为什么小调这样受欢迎?<一>、欣赏陕北民歌《东方红》1. 提问歌曲名称及所属地区让学生浅谈对歌曲的了解2. 展示谱例○1让学生集体朗诵歌词(衬词)并表述自己对歌词的理解;○2谈曲调的来源(源于陕北米脂《探亲》),唱曲谱并对比不同(节奏)○3分析《东方红》旋律,引导学生从节奏和乐音上总结特点。

(节奏、五声调式)3.民歌的传承性(地方文化交流)。

(众多的民歌小调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广受大众喜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民歌小调。

)<二>、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1.让学生谈下对这首歌曲的了解。

对比欣赏河北南皮版《茉莉花》总结风格特点引出同体变异这一民歌特性(例如《孟姜女》《绣荷包》)。

2. 欣赏现代最流行的版本《茉莉花》(宋祖英演唱)。

○1谈下歌曲风格○2对比谱例总结形成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节奏的变化)○3图兰朵普契尼茉莉花○4张艺谋申奥申博宣传片背景音乐中国名片,“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3. 通过《茉莉花》这个例子发现小调民歌传播和发展的广泛性及其拥有的巨大的影响力。

小调民歌在传承的过程中,不仅从其他体裁中汲取营养,同时还渗透在其他艺术门类中。

<三> 欣赏舞蹈《梦里寻她千百度》1、提问舞蹈音乐中运用了什么音乐元素——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谈谈对《沂蒙山小调》的了解2、欣赏两个版本的《沂蒙山小调》谈谈风格上有什么不同?(4|4高亢嘹亮粗旷豪放乡土味浓:3|4轻快活泼热情洋溢)3、分析谱例引导学生发现旋律特点引出鱼咬尾创作手法和起承转合结构方式(民歌小调具有丰富的创作手法和专业特征)4、师总结: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沂蒙山的百姓人家已经唱了60年,她已经成为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这首小调开始的,沂蒙山民歌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民歌的体裁

民歌的体裁

民歌的体裁
民歌体裁有:号子(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小曲)。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

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

小调,中国汉族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

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汉族民间歌舞小曲。

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民歌的特点是什么
原初也是世界语境,民谣民歌的含义是一样的,区别就像衣服和衣裳。

国内的其他音乐圈子,习惯使用民谣原初意思的,民谣摇滚比较典型,这个是和世界语境统一的,例如凯尔特民谣,维京民谣,都是传统民歌的意思。

民族风式的,也是参考原初民谣进行改编创作,有版权。

民族风多是流行音乐的通俗唱法,也常被乐迷误会成传统民谣。

说起民族风,容易联想内蒙和西藏,其实最早的民族风是旧上海,《天涯歌女》那些吴地民族风。

歌曲的体裁是什么
演唱形式是歌曲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能完美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增强它的感染力。

歌曲的体裁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它主要有颂歌、进行曲、抒情歌曲、舞蹈歌曲、叙事歌曲、模拟体歌曲、讽刺歌曲、练声曲等类型。

小调定义特点和分类

小调定义特点和分类

小调定义特点和分类小调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一种曲调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音乐表达方式之一。

它通过淡雅的旋律、优美的节奏和简洁的编曲,表达出人们的情感、思绪和体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小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其特点和分类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首先,小调的特点之一是情感真挚。

小调作为一种民歌曲调形式,其最初的涵义是指表达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因此,小调的旋律通常简洁明快,同时又带有一种深沉、哀怨的情感色彩,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从而使人们在聆听小调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一种真挚的情感抒发。

其次,小调的特点还包括节奏欢快活泼。

小调通常起源于中国农村地区,与农民劳动生活紧密相连。

因此,小调的节奏通常轻快明快,有一种欢快活泼的特点。

小调的旋律悠扬优美,往往引人起舞,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此外,小调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民族和乐器演奏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地域来看,北方小调多以豪放激昂为特点,如陕西民歌中的《一剪梅》;南方小调则以柔美细腻为特点,如江苏民歌中的《茉莉花》。

根据民族来看,汉族小调有《赛马》、《梅花三弄》等;蒙古族小调有《草原颂》、《马头琴之夜》等。

根据乐器演奏方式来看,小调有以琵琶、二胡等弹拨乐器为主的弹拨小调,如《阳关三叠》、《小桃红》;也有以笛子、板胡等吹管乐器为主的吹管小调,如《世外桃源》、《牧歌》。

总之,小调作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分类。

它通过情感真挚、节奏欢快和不同地域、民族以及乐器方式的区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欣赏、表达情感的艺术平台。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小调的音乐传统,发扬小调的精神内涵,用小调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凝聚人们的情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民歌小调有哪些种和特点?
民歌是各类民间音乐的基础。

在中国,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存有丰富多彩的民歌。

一般来说,中国民歌可以划分成三大类别:(1)山歌;(2)小调;(3)劳动歌曲。

山歌中国民歌的一种体裁类别。

一般是指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等劳动中,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编唱的民歌。

大多是以独唱或对唱形式出现。

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内容以表现劳动与爱情生活为主。

山歌的音乐极富地方特色,是民歌中风格性最强的品种。

山歌的种类繁多,分布很广。

南方有“客家山歌”、“兴国山歌”、“柳州山歌”、“江浙山歌”、“弥渡山歌”等;北方有“信天游”、“山曲”、“花儿”、“慢赶牛”、“爬山调”等;少数民族地区有蒙古族的“长调”,苗族的“飞歌”,藏族的“哩噜”,壮族的“欢”、“加”、“伦”以及彝、瑶族、黎族、畲族的各种山歌等。

草原的“牧歌”,水乡的“渔歌”,平川的“田歌”或“田秧歌”,都与山歌的性质相类似。

山歌的风格有的悠扬秀丽,有的豪放粗犷。

各地山歌都有一些代代相传的曲调,歌者即在这些曲调上即兴编词歌唱。

其曲调的节奏较自由,有字密、腔长的特点。

乐段结构常见的有2乐句乐段、4乐句乐段,多为单乐段的反复或变化反复。

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曲式结构比较多样、复杂,有两个或四个乐句构成的方整性简单乐段结构,如《小白菜》、《都山小调》;有三个或五个乐句构成的奇数乐段结构,如《爱二娃》;有在四句的简单乐段后加衬词连接句,再将尾句加以重复构成的六句乐段。

这是河北民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如《献花》、《三杯酒》等;有比较复杂的两段体结构,如同《荣莉花》;也有多对上下句组成的多句体结构,甚至有几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构成的大型套曲,《王婆骂鸡》。

此外,还有许多因内容而异,较为自由或独立的调结构形式。

小调在河北各地是一种流传较广的民歌体裁,但是,各地的风格不同,例如在大行山一带,由于与山西地理上的接近,这里的小调风格就与山西民歌相似。

承德地区东部和唐山地区北部的小调,则近似东北民歌风味。

河北东南部的卫运河与漳河流域流行的小调,又与山东民歌、河南民歌互为影响。

河北小调的内容,相当广泛而丰富,有反抗阶级压迫、外族侵略的激昂悲壮的战歌,也有表现节日喜庆,轻快、活泼、热情奔放,娱乐性较强的歌曲,还有多种多样委婉细腻的抒情歌曲。

各地流传的小调,同时还与当地的民间说唱和地方戏曲有着密切地渊源关系,互相渗透,互为影响,如张家口地区的,“二人”,就是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以民歌、小调为素村或利用民歌填词,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民歌,也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如《周总理来到俺们村》等等。

劳动歌曲:人们在劳作场合演唱的歌曲。

领唱形式在我国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中经常采用,如劳动号子等。

回答者:冷眼看结果 - 助理二级 11-16 23:19 中国民歌有多种分类法。

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

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

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

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

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
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

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

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

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风格色彩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

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

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