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中的小调歌曲
民歌小调—沂蒙山小调—

五、 小结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历史悠 久,中国民歌是最古老的艺术 形式之一,在世世代代的传唱 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加工完善, 正走向辉煌。今天我们学习了 山东的民歌小调,下节课我们 将继续学习探讨不同地域民歌 小调的风格。让我们一起爱民 歌、唱民歌、弘扬中华民族优 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郭彩凤
★
3.聆听欣赏 《沂蒙山小调》 带问题欣赏 歌曲有哪些风格,启发 学生从旋律、节奏、 速度、情绪、咬字等 音乐要素分析
① ③
② ④
创作方东民歌
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风趣等特 点。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
歌剧的起源
• 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 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 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 就像下一条鱼的嘴咬着上一条鱼的尾巴似 的。
★ 是以歌唱为主,融音乐(声乐和
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 文学(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 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 欧洲歌剧起源于16世纪末的意大 利。中国新歌剧产生于20世纪前 半叶,新中国成立以来新歌剧得 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2.介绍歌曲
• 沂蒙山小调。也称《十二月调》。是由阮 若林作词,李林作曲的一首创作歌曲,已 经流传了50多年,是一首典型的山东民歌, 歌曲不仅赞美了沂蒙山的风光﹐同时表达 了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浅析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目录摘要II 关键词II 绪论 1 一、小调总体概述 1 (一)小调的含义 1 (二)小调的形成1(三)小调的题材1(四)小调的艺术特征 1 二、《沂蒙山小调》艺术分析 1 (一)《沂蒙山小调》作者简介1(二)《沂蒙山小调》创作背景2(三)《沂蒙山小调》音乐特征 21、歌曲的基本结构 22、歌词分析 23、调式调性 34、曲式特点 35、曲调内涵 3三、《沂蒙山小调》艺术魅力 3四、《沂蒙山小调》深远影响 3 结束语 4 参考文献 4 致谢 4 附录 5浅析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摘要山东民歌是山东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山东民歌种类多、分布广、分布范围大。
其中尤以小调歌曲所占比例最大,也是最能代表山东民歌风格的一种音乐体裁。
其小调代表作《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也是最能代表山东民歌的典范作品之一。
本论文就山东民歌代表作《沂蒙山小调》的曲式结构、创作背景、艺术特征、深远影响等方面做了一些浅要分析,通过对《沂蒙山小调》的研究从而加深对山东民歌的了解。
关键词山东民歌;音乐特征;艺术分析;深远影响;SummaryShandong folk song is shandong people's group,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national music a shinning pearl. Shandong folk song many species and wide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range. Especially the minor songs proportion of most represent the largest, also be a kind of folk style of shandong music genre. Its minor yimeng ditty "is masterpiece" the most popular ballads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also the most influential most represent one of the model work of shandong folk songs. This thesis is shandong folk song masterpiece the formal structure of yimeng minor, creating backgrou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some shallow analysi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very minor in shandong thus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folk songs.KeywordShandong folk songs;Music features;Artistic analysis;Far-reaching influence;绪论山东民歌属于黄河流域的民歌,与山陕地区的民歌出自同一民歌曲调母体,称作“同宗民歌”①。
荆楚民歌有哪些

荆楚民歌有哪些荆楚民歌传唱自古,深植人心,抒发当地民族的独特文化和精神。
传颂着传统文化,引领着民族风情,传达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执着梦想。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荆楚民歌,感受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荆楚民歌主要有以下几大类:一、女歌1.《繁花》:一首以湘东地小调为基调的民歌,充满抒情性。
2.《鹧鸪天》:一支以湘西小调为主的歌曲,歌调优美、活泼,有“鹧鸪天舞扇,女儿送父母”的清新叙事。
3.《一剪梅·落照》:这是一首经典的民歌,歌调简单而明快,唱出千古绝句“一剪梅·落照”,是湘西地区荆楚民歌中的佳作。
二、男歌1.《大浪淘沙》:一支以湘西小调为主的民歌,充满了戏剧感,是湘西传统曲艺中的佳作。
2.《大道西风》:一首以湘中小调为基调的民歌,表现出战士们在大漠中打仗的壮丽场景,是湘西地区荆楚民歌中脍炙人口的作品。
3.《聊斋志异》:这首以湘江小调为主的民歌,充满了宗教气息,对湘江地区流行曲艺文化有重要影响。
三、特殊民歌1.《大笨钟》:一首以锣鼓作伴奏的传统民歌,有欢快的歌调,是湘西地区荆楚民歌的经典作品。
2.《花花公子》:一支以湘江小调为主的民歌,歌词充满讽刺和幽默,对当时的封建政治有一定的讽刺意义。
3.《西江月》:一首传统民歌,以湘中小调为基调,歌调抒情而凄美,被誉为“黄河之水歌中的经典”,在湘中地区流行十分广泛。
四、婚歌1.《新娘走针》:一首以湘西小调为基调的民间婚歌,歌调缠绵悱恻,充满爱的意境。
2.《百年缘》:以湘东小调为主的民歌,歌调凄美伤感,是湘江地区脍炙人口的作品。
3.《千秋长吟》:一首以湘江小调为主的民间婚歌,歌词抒发出新婚夫妇百年缘结的意境,是荆楚民歌中经典的作品。
荆楚民歌,丰富多彩,在湘西地区流传悠久,让这片土地渲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老而又活泼的荆楚民歌,不仅洋溢着历史的痕迹,更传唤着每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青春激励自我发展,勇敢追求,为家乡填色!。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之 小调 高中音乐

茉 莉 花
江 苏 民 歌
2
什么是小调?
小调主要流行在城镇,用于人们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还有 许多职业艺人演唱于娱乐的场所,经过这些艺人的精细加工,小调 的歌曲格外的细腻与精致,传唱范围更广泛,流传时间也更久远。 小调可以说是汉族民歌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类体裁。
001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欢快、热烈、热情洋溢。
CONTEN
T
S
I am a round moon. I am a professional designer and planner,I
hope my template can help you. You can modify the content and title by
相同的小调流传到不同的地方,也会根据当 相同的小调流地传的到不民同的俗地方风,也情会、根据地当地域的民环俗境风情以、地及域环语境以言及特语言点特点来来改改变变歌曲歌的风格特点。
曲的风格例特如茉点莉花。和绣例荷如包等《许多茉歌曲莉都有花多》个地和方的《版本绣。荷包》等 歌曲都有多个地方的不同版本。
小调的音乐特征:
CONTEN
T
S
I am a round moon. I am a professional designer and planner,I
hope my template can help you. You can modify the content and title by
clicking here
I am a round moon. I am a professional designer and planner. I hope my template can help you.professional designer and planner. I hope my template can help you.
紫竹调吉他独奏谱最新版

紫竹调吉他独奏谱紫竹调是广泛传播于吴语区苏南、上海、浙江大部、皖南等的汉族传统小调歌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汉族民歌。
下面是紫竹调这首曲的吉他独奏谱。
紫竹调歌词民歌小调版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鲜花调。
问哥哥呀,这管箫儿好不好?问哥哥呀,这管箫儿好不好?紫竹调歌词同一首歌版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也吾郎做管箫。
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鲜花调。
问郎君呀,这管箫儿好不好? 问郎君呀,这管箫儿好不好?小小鲤鱼粉红鳃,上江游到下江来,头摇尾巴摆,头摇尾巴摆,我手执钓杆钓将起来. 我个小乖乖, 清水游去混水里来.我个小乖乖, 清水游去混水里来。
紫竹调歌词彭柯版踏遍山间我采槟榔愿闻一路扑鼻香亲手摘一串阿妹尝一尝就像妹妹你来为我洗衣裳阿妹妹呀哥哥有话对你讲阿妹妹呀哥心是否远千丈阿妹妹呀哥心是否远千丈真真花香浮脸庞一路清脆鸟儿唱谁为我做饭为我洗衣裳也让哥哥我来为你采槟榔小妹妹呀哥哥有话对你讲小妹妹呀哥心是否远千丈小妹妹呀哥心是否远千丈阳光明媚喜洋洋阿哥阿妹齐欢唱我来采槟榔你来洗衣裳恩恩爱爱神仙也向往阿妹妹呀哥哥有话对你讲阿妹妹呀妹心我愿来牵肠紫竹调歌词童丽版一根紫竹直苗苗,送给宝宝做管箫。
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新时调。
小宝宝,一丁一丁学会了,小宝宝,一丁一丁学会了。
一根紫竹直苗苗,送给宝宝做管箫。
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新时调。
小宝宝,一丁一丁学会了,小宝宝,一丁一丁学会了。
一根紫竹直苗苗,送给宝宝做管箫。
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新时调。
小宝宝,一丁一丁学会了,小宝宝,一丁一丁学会了。
[4]紫竹调歌词李玲玉版紫竹开花七月天,小妹妹呀采花走得欢。
手拿紫竹篮,身穿紫竹衫。
美丽的紫竹花戴胸前。
采了一山又一山,好象彩蝶飞花间。
采了一山又一山,好象彩蝶飞花间。
李玲玉,上海话,吴语紫竹调歌词周艳泓版一件紫竹轻轻摇,多少梦中谁吹簘。
花落有几度,花开有几朝,难忘家乡紫竹调。
(完整版)小调和少数民族民歌

孟姜女调、鲜花调、银纽丝调、绣荷包调、 对花调
名曲欣赏
• 《杨柳青》 • 《小河淌水》 • 《茉莉花》 • 《无锡景》
《杨柳青》
• 《杨柳青》是流传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的民间小调,因第二句句尾用“杨啊杨柳青” 作衬词而得名。曾被填唱过多种歌词,其曲调 变化较自由,大致有两种形态:一种旋律起伏 度稍大,节奏较跳跃,常表现农村生活的题材, 多流传于苏北、皖北一带;另一种旋律起伏较 小,第三句的垛句常代以念白数板,三字一垛, 琅琅上口,便于即兴编词,叙述性较强。
的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复杂,有些小调包含有低
级趣味和庸俗的内容。
小调的艺术特征
• 叙事、抒情反映合理 • 委婉细腻的音乐风格 • 节奏、节拍的规整性 • 旋律变化的多样性 • 曲式结构
小调的种类
• 吟唱调: 儿歌、摇篮曲
• 谣调: 河北民歌《小白菜》、云南弥渡花灯调
《绣荷包》、山东临清的诙谐小曲《大实话》、 河北昌黎《绣灯笼》 • 时调:
《一杯美酒》
《阿里郎》
• 《阿里郎》是迄今在朝鲜族男女老少中 流传最广、并最具有代表性的抒情歌谣。 实际阿里郎是一“庞大的民问歌谣体系”, 虽然阿里郎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变体, 演唱风格也不尽相同,但歌曲所表现的妻 子对远离家乡郎君的哀怨、思念以及对未 来生活的美好憧憬确实是基本一一致的。 加之其旋律的柔美、抒情与狭窄的音域, 均使大众易于传唱,具有广泛的知名度
初中音乐_《多彩的民歌——小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多彩的民歌——小调》执教者:单位:《多彩的民歌——小调》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集萃》中的第一课时。
包含了《无锡景》的学唱,《沂蒙山小调》的对比欣赏及《桃花红杏花白》等适于初中生学习的小调曲目。
小调是民歌的三大体裁之一,流传时间久远,流传范围广泛。
同一种民歌类型在各个地方也会呈现局部性的差异,《无锡景》是江苏地区民歌的代表,歌曲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表达人们对乡土的热爱之情。
而《沂蒙山小调》又是一首具有浓郁“北方官话”特点的山东小调,歌颂沂蒙地区的自然风光。
一南一北两首小调特点突出,为小调佳作,朗朗上口、易学易唱。
本节课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学生的欣赏、有感情的演唱,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的能力,感受南北方小调的特点。
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对形象生动的学习很有兴趣。
音乐最主要的实践内容之一就是歌唱,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很多时候对于演唱过程中的情绪,节奏的把握不够准确。
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不同地区的小调,感受南北小调的风格,增强对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过程与方法:采用聆听、对比、合作探究等方式体验小调的风格和特点。
3、知识与能力:了解小调的相关知识,知道衬词、方言的作用,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演唱《无锡景》,基本能够分辨出小调的地区。
教学重难点:1、感受小调的韵味和地方特点,能基本分辨出南北方小调。
2、用甜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无锡景》。
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装饰音的唱法,展现江南小调的细腻婉转。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两段民歌,学生听辨民歌体裁。
介绍小调定义。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民歌的分类,了解不同体裁的风格特点。
二、欣赏《沂蒙山小调》1、欣赏《沂蒙山小调》。
听辨是南方民歌还是北方民歌。
民歌鉴赏《小白菜》

歌曲歌词
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了 娘呀。亲娘呀,亲娘呀! 跟着爹爹,还好过呀;只怕爹爹,娶后 娘呀。亲娘呀,亲娘呀! 娶了后娘,三年半呀;生个弟弟,比我 强呀。亲娘呀,亲娘呀! 弟弟吃面,我喝汤呀;端起碗来,泪汪 汪呀。亲娘呀,亲娘呀! 亲娘想我,谁知道呀;我思亲娘,在梦 中呀。亲娘呀,亲娘呀! 桃花开花,杏花落呀;想起亲娘,一阵 风呀。亲娘呀,亲娘呀!
此歌为六节歌词的分节歌曲。曲式结构为一段体,中国五声性徵调式。全曲只有十二个 小节,通过简朴而生动的歌词、级进下行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以及逐层下旋的旋律发展手 法,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伤痛苦的心情。
社会影响
马可、张鲁等作曲的歌剧《白毛女》的主题歌《北风吹》即以此歌为素材 发展写成的。作曲家马可和瞿希贤各自将此歌改编成无伴奏童声合唱,也广 为传唱。。
谣唱歌曲,属于河北民歌的小调体裁。 歌曲第一小节是的全曲的胚胎,它由连续下行的音调组成,节奏先短后长,更接近哭泣
的声调,第二小节在词曲的结合上,由前面的一字一音发展成为一字二音,突出了委婉、凄 怆的语气;第二小节是根据第一小节的音型自由模进而成。第三、四小节也都是第一小节的 连续下行自由模进发展而成的。旋律的逐渐下行,一句比一句低沉,一句比一句情绪暗淡。 使沉痛的感情逐步加深,悲惨的气氛越来越浓,特别是最后两小节句尾衬句,在音乐上起到 了扩充的作用,象是这个孩子对亲娘热切的然而却又是无望的呼唤。本来第一次呼唤已经很 低沉了,后一小节又将这旋律重复了一遍,并在第一拍的6(la)之后加进了上方四度音2 (re),使这呼唤显得更加悲苦、凄凉。同时使宛转思念、孤苦无依的情绪得到了进一步的 渲染。加强了歌曲凄凉、辛酸的情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民歌鉴赏《小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