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歌

合集下载

浅析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浅析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目录摘要II 关键词II 绪论 1 一、小调总体概述 1 (一)小调的含义 1 (二)小调的形成1(三)小调的题材1(四)小调的艺术特征 1 二、《沂蒙山小调》艺术分析 1 (一)《沂蒙山小调》作者简介1(二)《沂蒙山小调》创作背景2(三)《沂蒙山小调》音乐特征 21、歌曲的基本结构 22、歌词分析 23、调式调性 34、曲式特点 35、曲调内涵 3三、《沂蒙山小调》艺术魅力 3四、《沂蒙山小调》深远影响 3 结束语 4 参考文献 4 致谢 4 附录 5浅析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摘要山东民歌是山东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山东民歌种类多、分布广、分布范围大。

其中尤以小调歌曲所占比例最大,也是最能代表山东民歌风格的一种音乐体裁。

其小调代表作《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也是最能代表山东民歌的典范作品之一。

本论文就山东民歌代表作《沂蒙山小调》的曲式结构、创作背景、艺术特征、深远影响等方面做了一些浅要分析,通过对《沂蒙山小调》的研究从而加深对山东民歌的了解。

关键词山东民歌;音乐特征;艺术分析;深远影响;SummaryShandong folk song is shandong people's group,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national music a shinning pearl. Shandong folk song many species and wide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range. Especially the minor songs proportion of most represent the largest, also be a kind of folk style of shandong music genre. Its minor yimeng ditty "is masterpiece" the most popular ballads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also the most influential most represent one of the model work of shandong folk songs. This thesis is shandong folk song masterpiece the formal structure of yimeng minor, creating backgrou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some shallow analysi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very minor in shandong thus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folk songs.KeywordShandong folk songs;Music features;Artistic analysis;Far-reaching influence;绪论山东民歌属于黄河流域的民歌,与山陕地区的民歌出自同一民歌曲调母体,称作“同宗民歌”①。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山东民歌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承载了山东人民的情感与生活。

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是多样而丰富的,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点。

本文将从旋律、节奏、曲式、音乐表情等方面对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山东民歌的美妙之处。

山东民歌的旋律特点是富有活力、朴实自然。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形多样,民族文化丰富,这种丰富多彩的地域特点也影响了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山东民歌的旋律富有活力,朴实自然,表现出山东人民勤劳朴实的性格,富有生活气息。

在旋律运用上,山东民歌大多采用五声音阶,音域广泛,曲调多变,富有韵律感。

山东民歌还注重对歌词的音乐体现,旋律与歌词的融合紧密,通过旋律来传达歌词所描述的情感和景象。

山东民歌的节奏特点是明快而富有变化。

山东民歌的节奏明快轻快,节奏感强烈,歌曲的节奏变化丰富多样,富有弹性和变化,不拘一格。

这与山东地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密不可分,山东地处黄河入海口,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省,人们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这些都融入了山东民歌的音乐节奏中,使得山东民歌的节奏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山东民歌的曲式特点是多样而富有变化。

山东民歌的曲式多样,既有对唱曲,也有独唱曲,还有合唱曲,各种形式的曲式丰富多彩。

最具代表性的是山东的《琵琶记》,它曲式优美,词牌精妙,音乐旋律朗朗上口,深受山东人民的喜爱。

山东民歌的曲式变化丰富,不拘一格,体现了山东人民喜欢各种不同形式的歌唱表达,这也为山东民歌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山东民歌的音乐表情特点是富有情感、真挚动人。

山东民歌的音乐表情真实感人,歌曲中的情感真挚动人,富有生活情趣。

歌唱者在演唱时往往能够深刻表达出山东人民对生活、对家乡、对亲情和友情的热爱与祝福,表现了民歌的深厚内涵。

山东民歌的音乐表情丰富多彩,有的激昂豪放,有的安详柔和,有的幽怨婉转,有的清新活泼,每一种音乐表情都让人感受到山东民歌的情感魅力与艺术魅力。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山东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音乐特点。

它是山东地区百姓自然而生的一种音乐形式,代表着山东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

以下将对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浅析。

山东民歌的旋律简单而朴实。

山东民歌以其简洁的旋律而闻名,这是由于山东地区百
姓生活的朴实和直接性所决定的。

在歌曲中,旋律通常由简单的音节构成,音域较小,旋
律线条通顺流畅,并且节奏简单明快。

这种简单的旋律使得山东民歌易于传唱和理解,适
合大众广泛参与。

山东民歌的节奏舒缓而稳定。

山东民歌的节奏常常稳定而不急促,给人一种宽松、舒
适的感觉。

节奏的稳定性使得人们能够轻松地跟随歌曲的节奏,从而参与到音乐中,共鸣
其情感。

山东民歌的表现形式多样。

山东民歌不仅以独唱形式表达,还常常以合唱形式呈现。

合唱形式在山东民歌中非常普遍,不论是在山野还是在舞台上,人们都喜欢以合唱的形式
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而且山东民歌的表演形式也很多样化,既有独唱艺人用自
己独特的嗓音和情感来表达,也有群众合唱、演出团体等多样化的形式。

山东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

山东民歌的歌词通常以山东地区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情
感为素材,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赞美自然的诗意,也
有歌颂劳动人民的奋斗精神。

这些歌词内容使得山东民歌能够真实地反映百姓的生活和情感,引起大众共鸣。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1. 引言1.1 介绍山东民歌的背景意义山东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山东民歌源于山东省的广大农村地区,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创作并传唱的一种音乐形式。

这些民歌既反映了山东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也承载了他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山东民歌在地方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山东民歌,人们可以了解到山东人民的生活方式、习俗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山东这片土地的文化内涵。

研究和传承山东民歌对于弘扬地方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将山东民歌这一独特的文化宝库发扬光大,才能让山东这片土地的文化传统得到有效传承和延续,为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起源和历史发展山东民歌起源于古代的农耕社会,是山东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传统的统称。

在山东民歌的发展历史中,受到了周边地区和民族的影响,吸取了各种不同的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唐宋时期,山东地区的民歌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流传于民间。

到了明清时期,山东民歌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形成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近现代,山东民歌在各种音乐形式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民歌作品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山东民歌的历史发展既是山东音乐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山东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山东民歌起源和历史发展的了解,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山东音乐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2.2 地域特色山东民歌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山东民歌的地域性特点。

山东地处华北平原和渤海湾经济区,地理环境优越,自古就是文化繁荣地区之一,这种地理环境为山东民歌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其次是山东民歌的文字特色。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山东人口众多,多种方言在当地流传,这种多样性也反映在山东民歌的歌词中,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摘要】山东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音乐特征。

本文首先介绍了山东民歌的定义及其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性。

随后分析了山东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征,曲调特点,歌词主题和演唱形式。

山东民歌通常以简单朴实的曲调和真挚感人的歌词表达乡土情感和生活体验,充分展现了山东人民的乐观豁达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结论部分对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了综述,强调其独特性和历史延续性。

通过对山东民歌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民间音乐形式,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山东地方音乐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山东民歌,音乐特征,历史背景,地域特征,曲调特点,歌词主题,演唱形式,综述1. 引言1.1 山东民歌的定义及重要性山东民歌是山东省本土民间音乐形式的代表,是山东省广大农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创作、传唱的一种民间歌曲。

它承载着山东人民的情感、思想、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感。

山东民歌作为山东省的文化遗产,不仅记录着山东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反映了山东省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

在当代社会,山东民歌不仅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厚情感的艺术形态,对于弘扬山东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对山东省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贡献。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保护和传承山东民歌,对于拓展山东省文化领域,促进文化多样性,推动社会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山东民歌的历史背景山东民歌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山东是中国的文化古地之一,自古就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传统。

山东民歌的形成和发展与山东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以及人文风俗密切相关。

在古代,山东是东岳泰山的所在地,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以其雄伟壮丽的山势和神秘宗教的氛围吸引着众多文人雅士。

山东民歌在形成初期便受到了泰山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山东民歌《绣荷包》的分析演绎与创新

山东民歌《绣荷包》的分析演绎与创新

山东民歌《绣荷包》的分析演绎与创新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东民歌《绣荷包》是一首源自山东地区的传统民歌,流传于当地民间。

这首民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深受人们喜爱,被视为山东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背景介绍这首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它来源于山东当地人民的生活、工作和情感体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心声。

《绣荷包》的创作背景可以说是贴近生活、真实感人的,因此在民间广为传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民歌不仅在山东地区流传广泛,也逐渐走向全国,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

对于研究者来说,深入探讨《绣荷包》的背景意义重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民歌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对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1.2 研究意义研究《绣荷包》这首山东民歌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和传承山东民歌文化的丰富内涵,探索其历史根源和艺术特点,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作为山东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绣荷包》融合了地方特色和民间风情,具有独特的音乐韵味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这首民歌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山东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展传统音乐的传播途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究山东民歌《绣荷包》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分析其在山东地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绣荷包》的历史渊源、曲调特点以及歌词内容的解读,探讨该民歌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意蕴,进一步挖掘其中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

通过对《绣荷包》进行现代演绎和加入创新元素,旨在将这一传统民歌与当代社会相结合,使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意义。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高人们对于山东民歌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山东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为民歌艺术的创新与推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对《绣荷包》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弘扬地方音乐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 正文2.1 山东民歌《绣荷包》的历史渊源《绣荷包》是一首源自山东的民歌,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清代。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1. 引言1.1 介绍山东民歌的背景山东民歌是山东省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形式,是山东人民代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

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种独特的地域环境为山东民歌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山东人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山东民歌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逐渐形成并得以传承下来。

山东民歌起源于古老的山东大地,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口口相传和不断艺术创新,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歌曲体裁。

这些民歌反映了山东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记录了他们的奋斗、快乐和苦难,是山东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

山东民歌是山东人民的灵魂之音,是他们对生活的真挚表达和热爱之情。

山东民歌的发展离不开历代民间艺人和曲艺师的辛勤努力,他们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使山东民歌更加丰富多彩,并在传统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山东民歌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是山东人民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1.2 探讨为什么重要山东民歌作为山东省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山东省民众在生活、劳作、娱乐中的一种表达方式,更是山东人民心灵的一种寄托和情感的传达。

山东民歌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山东省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山东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研究山东民歌,可以更好地了解山东省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有利于加深人们对山东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山东民歌还承载着山东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感染力。

深入探讨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山东省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有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空间,促进各地民歌交流与传播,进一步推动中国民俗音乐的繁荣发展。

2. 正文2.1 山东民歌的起源和发展:山东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山东地域特点的形成和历史文化的沉淀,山东民歌逐渐形成并得到传承。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山东民歌是指在山东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

在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山东民歌的旋律特征丰富多样。

山东民歌的旋律通常简单明快、富于活力,具有扬起扬落、声腔显著的特点。

旋律线条简洁流畅,节奏鲜明有力,使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山东民歌的旋律变化多样,既有高亢激昂的,也有悠扬舒缓的,旋律跳跃,音域广阔。

山东民歌的表达方式朴素自然。

山东民歌的演唱通常以朴实自然的方式呈现,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技巧,以其真实质朴的表现方式打动听众的心。

演唱者往往以真情实感的表演态度,将自己的情感与民歌融合在一起,使歌曲更具感染力,更能引发共鸣。

山东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

山东民歌的歌词多以自然景观、人民生活、爱情、友情等为主题,内容深入浅出,贴近生活,表达了人们平凡而真挚的情感。

在山东民歌的歌词中,常常出现富有山东地方特色的描写词和比喻词,增强了歌曲的地域感和民歌的特色。

山东民歌的伴奏形式简单朴素。

山东民歌的伴奏通常以简单的乐器组合为主,在伴奏中使用的乐器主要有琵琶、二胡、唢呐等,他们的声音在各自的领域中担任不同的作用,从而丰富了民歌演唱的声音将地方特色展示出来。

山东民歌具有丰富多样的旋律特征,朴实自然的表达方式,丰富多样的歌词内容和简单朴素的伴奏形式。

这些音乐特征使得山东民歌在表达情感、展示地方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也为山东地区的民间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有着悠远历史的山东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支体,也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门类。

它如一部《百科全书》,不仅囊括了音乐知识而且反映了时代的节奏,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

山东人对于音乐文化的审美与判断,受到几千年前儒家学派较为完整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一种现实主义的音乐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山东民间歌曲有富多彩的内容,在全省流行着许多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民歌,而且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作为从事民歌研究的音乐工作者,在继承我省民间音乐优良传统的同时,应该想到对于山东民歌的创作和演唱有所发扬与创新。

本文从全面了解山东民歌的地理、历史及种类、风格着手,结合笔者在演唱山东民歌时的深刻体会,提出了现代山东民歌怎样在不失原有优秀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论点,并从创作、演唱、宣传等方面作了全面论证,为使山东民歌成为一种高品味的声乐艺术,更广泛地被现代人接受,被世界民族音乐文化所融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性的认识。

前言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春秋以后,齐鲁文化的勃然兴起,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卓尔不群的品格,成为同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这种雄厚民族文化中,山东民歌是一份重要的精神财富。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宣传各民族的文化己成为一项历史使命。

作为一名大学生,更有义务为山东民间歌曲的发展和宣传做一些努力,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还要结合演唱实践对山东民歌特点的继承与创新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

让优秀的山东民间歌曲引起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视,让山东民歌走向世界。

记得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林先生曾反复倡导的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这为后人研究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信心和决心。

引言山东民歌发展概况山东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域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给予了山东一块肥沃的土地,使人类过早地垂青于它,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家园,创造了地地道道山东风格的文化。

大汉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同样发源于山东,史料和实物的发现为研究山东文化的形成和背景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据出土文物证实,山东在五、六千年前已经开始有了农业、渔业,陶器业、玉器业,可以想象劳动号子的产生定是相当久远了。

出土文物中还发现了卜骨,这对于研究古代宗教歌曲的起源,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春秋战国时期,齐、鲁、曹等国都建立在山东,随着人类的分化,阶级的产生,文化由无意识走向了有意识,山东音乐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分化,从无意识音乐走向了有意识音乐。

民歌是伴随着劳动与生活产生的,是一种自发形成、通过声音表达内心感情的形式。

人们借助这种形式发泄心中的郁闷,表达高兴时愉快的心情,抒发求爱时感情的变化等等,它是无意识、本性的形成。

而随着贫富分化,阶级社会的形成,它逐渐变得有意识了,成为歌者求生的手段,贵族欣赏和享乐的工具。

由最初人们自娱自乐的无意识音乐变成了有动机、划层次、分等级的有意识音乐。

我国最早的民歌集《诗经》中有《齐风》、《曹风》、和《鲁颂》等。

其中《齐风》和《曹风》就是山东东北部与西南部一带的民歌记录。

它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人民多方面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出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与反抗。

随着历史的推进,山东民间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

汉代乐府中民间歌曲《相和歌》中的《梁甫吟》和《东武泰山》(东武即今诸城),都是齐地的土风弦歌。

南北朝时期,贾思册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反映当时农民耕种知识和生活状况的山东民歌。

隋代的《长白山谣》(长白山也叫长山,今邹平县内)是农民起义领袖王薄编唱的农民起义歌,这是历史上最早一首记载农民起义的歌曲。

隋唐以至宋代,由于南北运河的修建,海上码头的建立,对后来的说唱音乐、城镇小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元、明时期,由于民族的迁移和战争的影响,山东与外省的文化交流开始发展,许多外地民歌小调传入山东,对山东民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明末清初,民间的弦索小曲在山东已很流行。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山东淄川人)在他的《幸运曲》(17巧年)中对清初流行在淄川一带的小调有过这样的叙述:“世事若见循环,如今人不似从前,一曲一年一遭换,《银纽丝》才丢下,后来兴起《打枣杆》、《锁南技》、半稻《罗江怨》,又兴起《正德缥院》、《耍孩儿》异样新鲜。

从他的十几部“但曲”(填词的大型民歌)中可以看出,当时流行在鲁中的小调曲牌就有五、六十种之多。

在鲁西南,当时则流行着《山坡羊》、《哭皇天》、《刮地风》、《驻云飞》、《风入松》等民间小曲。

到了近代,山东的民间音乐就更发达了。

我们透过历史可以看到,早在几千年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音乐美学观点,把音乐作为教育的手段,用来巩固封建等级制度,使音乐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这种观点对山东人的影响颇深。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新中国已度过了五十个灿烂的春秋。

在这辉煌的五十年中,山东民歌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那些蕴藏在山东人民心中健康的、现实主义的音乐源泉,一直沿续至今,为现代山东民歌的创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丰富的音乐资料。

许多山东民歌伴随不同的形式已传唱在全国各地,这些作品以浓郁的山东风格,优美的民族旋律打动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心,被他们接受、传唱。

在人民获得了真正的解放和自由时,使蕴积多年的音乐灵感爆发出来,一时间创作了许多优秀民歌并传唱不衰。

有歌唱领袖的、歌唱家乡的、歌唱劳动的、歌唱美好生活的。

例如,由我省著名作曲家金西先生创作的歌曲《我的家乡沂蒙山》,写于1964年,至今仍百唱不厌,歌词内容既赞美了家乡沂蒙山的优美风光,又体现出老区人民勤劳质朴的性格,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的充足干劲。

旋律采用浓郁的山东民歌风,并结合沂蒙山的语言特点,加入了下滑音的使用,使得特色浓厚,旋律还不失优美,在泼辣中带着细腻,体现出山东姑娘在赞美家乡时自豪、含蓄的内在感觉。

这首歌不仅被我省歌手广泛传唱,在全国各地也是非常流行的,因为这首作品太美,太有个性了。

我们都希望山东民歌不仅有好的历史开端,更要有好的未来前景,在不失山东风格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代同步,时刻被人们传唱。

一、山东地区民歌的种类、风格特色(一)山东民歌的种类及生成民歌的种类在它产生时并没有人去归类,只是后人在研究它时,根据历史资料和民间艺人留下的各类传说归纳和总结出来的。

因此,对于某一首原始民歌,很难找到它确切的作者和创作日期,我们只能通过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和劳动生活等因素去分类和研究。

让我们先看一看山东民歌有哪些种类,及它们的形成分布。

1、劳动号子在海上、黄河堤坝上、运河两岸、沿海码头、建筑工地和田间渠旁,我们时常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豪放歌声,人们后来把这类歌声通称为劳动号子。

它来源于劳动中枯燥无味的节奏生活,人们在发泄气力的同时,用声音喊叫出来,集中了精力,减轻了疲劳,消除了孤独,于是,不同的工作种类就自发地形成了与其工作节奏相附的各种劳动号子。

现仅己搜集起来的就有渔民号子,海员号子,黄河船号、俄号、夯号,运河船号、夯号,搬运号子,建筑号子,矿工号子及其他号子等六百余首。

山东号子由于地域和工作的不同,所以在音乐风格、题材及语言结构上均有自己的特点,丰富多样。

2、秧歌与花鼓山东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秧歌的起源在民间有许多传说,例如:“周朝的秧歌、唐朝戏,”有的地方还流传“宋朝水泊梁山好汉扮秧歌杀入敌营”等等。

其实,秧歌是农民自娱的一种歌舞形式,每逢年节,群众则扮起五彩缤纷的秧歌队走乡串镇,庆祝一年的丰收,增进乡里邻舍的友谊。

春节和元宵节是山东各地秧歌最活跃的时节,至今,各地市还保留着这种形式。

但各地风格不同,就地域划分成:鲁北的“鼓子秧歌”,鲁东的“胶州秧歌”,胶东半岛的“胶东秧歌”(包括“海洋秧歌”),鲁中的“平阴秧歌”等。

花鼓调是一种以花鼓为伴奏乐器边歌边舞的演唱形式。

他与秧歌的区别在于“自弹自唱”并只有一到二人表演。

花鼓调在山东各地很流行,以鲁西聊城、鲁中淄博、鲁南苍山最为突出。

3、大型民歌套曲由数首曲牌式的小曲有机结合在一起、结构较大的民歌被称为大型民歌套曲。

这些民歌的词曲都比较完整详细,其内容大多是传说中故事。

较为突出的有流传在淄博一带的“蒲松龄理曲,”鲁南地区的“五大调”,胶东一带的“烧纸调”,济宁地区的“端供腔”等。

这类套曲的形成,采集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小曲,然后根据后来流行的故事趣闻填词组成,由于这些故事多传闻于老百姓的生活中间,所以能引起百姓的兴趣并传唱,这样以来,大型民歌套曲不仅盛行一时,而且可以完整的保留下来,为我们后来对于民族声乐套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说唱性民歌山东民歌中有一些向说唱音乐过渡的叙事歌曲,它已具备了说唱音乐的某些特点,但没有专业的说唱艺人。

如鲁西的“临清时调”,鲁南的“柳琴调”,鲁西北的“弦歌”,鲁北的“杂吧调”等都属于说唱性民歌。

5、吃山歌和吃牛号山歌在山东民歌中较为少见。

它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以抒发情感为主的“吃山歌”,主要流行在胶东一带。

一种是与人们劳动生活有关的“呀牛号”,这一种除胶东外,鲁中南山区也较为突出。

6、民间儿歌山东民间歌曲中儿歌也丰富多彩,它多方面反映了儿童天真烂漫的精神世界,塑造了纯朴可爱、憨态可掬的音乐形象。

这类民歌在音乐上虽然曲调简单,但也具备山东特色。

歌曲短小精悍、易学易唱。

7、民歌小调在山东各地流传着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小调,数量约占整个山东民歌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其内容广泛,能反映山东人民在生活中的各个侧面,并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感情质朴,曲调动听,浓郁的地方特色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山东最易流传的民歌、绝大部分是小调民歌。

我们将山东民歌大致分为这七类。

在这七大类山东民歌中,它们各具特点,但又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

就像山东母亲养育的七个孩儿,虽面孔不同,性格各异,但毕竟是一母同胞,血脉相连。

(二)山东民歌风格特征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共性和个性,山东民歌也不例外。

音乐本是千变万化的东西,在当今这个飞速跃进的时代中,事物的形成、发展过程在加快着速度,我们为了将山东民歌的精华发展下去,就要追寻着民歌的踪迹,挖掘它的来源,根据它的风格和特征,探索未来山东民歌的发展走向,进行再度创作。

1、劳动号子现搜集到的六百余首劳动号子,遍布山东各地。

在音乐风格、题材上各有特点,丰富多彩。

我们先分析一下,海洋号子和海员号子的特点:从地域上划分,可分为北海号和南海号。

北海号流行于烟台-一营口-一大连,渤海湾一带。

在风格、音调上具有山东、河北特色。

南海号流行于青岛一连云港一长江北岸的黄海区,在风格上具有南方号子的色彩。

这些劳动号子由于工作种类和分布地区的不同,在曲调风格和语言结构上差异较大,但它们都是源于劳作,由劳动产生的、发自肺腑的心声,它可以鼓舞干劲、解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然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手工作业的减少,人们越来越不容易听到这种铿锵有力的号子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