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
中国民歌按体裁分为哪三种

中国民歌按体裁分为哪三种摘要民歌按体裁可以分为号子(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小曲)。
民歌是每个民族的劳动人民传统歌曲,现在所说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主要以木吉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的方式歌唱。
一、号子(劳动号子)1、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
它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产生于劳动过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可以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2.号子对生产劳动具有实用性和艺术表现力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它可以振奋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特别是集体协作性强的劳动。
为了统一步伐,调整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工人们往往会大声喊叫或大声呼喊;另一方面,歌曲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及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
3.根据工种和演唱环境的不同,歌曲一般可分为挑担歌、工程歌、农事歌和船钓歌。
由于不同地区的生产特点不同,歌曲可分为开山歌、登高歌、插秧歌、锤歌、囤歌、夯歌、打桩歌、卷扬机歌等多种形式。
4、号子的特点:(1)音调粗犷有力,常用一领众和、领和交替的演唱形式,从而加强劳动者在劳动中的情感交流,保证行动的一致,提高劳动效率。
(2)具有直接简单的表现方法和坚定有力、粗犷豪迈的音乐风格。
音乐结构简单,音乐句式规整。
(3)节奏固定,音乐节奏来源于劳动节奏,节奏感强。
(4)主唱的歌词多为即兴歌词,副歌的歌词多为权力型歌词。
二、山歌1、山歌,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人们上山砍柴、田间劳动、山野放牧或行脚、小憩时,为了抒发内心的情感或向远处的人遥递情意、对答传语而即兴编唱成的。
2、山歌具有在个体劳动中咏唱,歌腔自由舒展,自娱自乐等基本特征。
一般来说,这种广义的山歌概念更有助于我们对山歌体裁艺术特色的理解。
3、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一般山歌在汉族地区分布甚广,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青海地区的“花儿”、安徽的“赶慢牛”等。
中国民歌

中国民歌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都有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歌。
我国的民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民族艺术遗产的瑰宝。
几千年来民歌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史。
在民歌中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
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
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
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民歌就是民间歌曲。
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
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数量是相当多的。
至于目前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烟海,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汉族的除厂民谣、儿歌、四句头山歌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信天游”、“爬山歌”、“赶五句”以及“四季歌”、“五更调”、“十二月”。
“十枝花”、“盘歌”等备具特色的多种样式。
至于像藏族的“鲁”、“协”,壮族的“欢”,白族的“白曲”,回族的“花儿”,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笔管歌”,瑶族的“香哩歌”等,都各具独特的形式。
就风格而言,苗歌瑶歌古朴浑厚,藏歌傣歌光丽优美。
蒙古族民歌健朗悠扬,鄂伦春族民歌则粗犷有力。
同是“花儿”,保安族和东乡族的韵味不同,宁夏和青海的也各有异。
同是汉族民歌,北方的以豪放见长,南方的则比较委婉。
民歌有短小、生动、纯朴的特点,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体裁。
简析民歌及其分类

简析民歌及其分类
民歌,在古代被称为风、诗、讴、歌,词等,是起源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百姓中间的一种文化。
世界上各个民族在劳动、生活、礼俗过程中即兴唱的一些歌曲统称为民歌。
中国民歌品味高、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数量丰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民歌按地区分类,分为东北民歌,西北民歌等。
也有按体裁分类,儿歌、号子等。
一般讲的是按地域分类,山西民歌、陕西民歌、东北民歌、河北民歌等等。
1.地域分类
按照地域的不同,民歌可以分为北方、南方、西南、东北等不同的地域类型。
每个地域的民歌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2.题材分类
按照歌曲的主题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生产劳动、爱情婚姻、历史传说、宗教祭祀、社会生活、战争革命等不同的题材类型。
3.音乐形式分类
按照歌曲的音乐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山歌、花鼓戏、弹唱、古曲、曲艺等不同的类型。
每一种音乐形式都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演唱技巧。
总的来说,民歌是一种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具有深刻的历史和地域特色。
同时,它也是人民生活和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对于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音乐会考之中国民歌的体裁

中国民歌的体裁非常丰富。
其中,以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最具代表性。
1.劳动号子亦称“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
它产生于劳动,又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的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劳动号子的音乐风格具有坚毅质朴、粗狂豪放、节奏规律等特点。
其演唱形式一领众合最为常见。
由于劳动方式的多样化,劳动号子的种类繁多。
如工程号子、船夫号子、渔民号子、农事号子、林区号子、搬运号子、作坊号子等。
2.山歌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
如放牧山歌、信天游、爬山调、山曲、花儿、飞歌等山歌的旋律、节奏都比较自由舒展,歌头歌尾常带吆喝性歌腔。
演唱形式以独唱或对唱为主。
3.小调又称“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多被民间艺人加工提高的民间歌曲,如采茶调、对花调、五更调、秧歌调等。
一般小调的结构比较缜密完整,格式多样,富有变化。
节奏规矩,旋律流畅细腻,常用衬词、衬句加强感情表达。
演唱中经常加进表演及伴奏。
以上三种体裁为我国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民歌中常见的体裁。
4.长调蒙古族民歌的一种重要体裁,主要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族聚居的牧区。
长调的节奏自由多变,旋律舒展、辽阔、起伏较大,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短调蒙古族民歌的主要体裁之一,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族聚居的农业地区及半农业牧区。
短调的节奏规整,旋律优美抒情,结构严谨,多为叙事歌曲。
6.飞歌流行于贵州东南部的一种苗族山歌。
主要特征是音调高昂、节奏宽广自由、旋律悠扬起伏、句内常用滑音等。
乐曲中,第一句的结尾处常为“1 3︱5—︱”,第二句的结尾处多为“1 3 16︱5—︱”7.大歌侗族称其为“嘎老”,是流行在贵州、广西部分侗族村寨中的一种无伴奏多声部歌曲。
其中包括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和童声大歌四类。
侗族大歌被国务院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风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鱼咬尾 ~~~
~~~~~~~ 《沂蒙山小调》就改为现在的《沂蒙山风光》
赞美沂蒙山风光
歌唱新生活﹑ 歌颂领袖
鱼咬尾
• 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 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 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就像下一条 鱼的嘴咬着上一条鱼的尾巴似的。
拓展延伸
康乐县第二中学 马乐生
欣赏音乐
聆听歌曲,说说这首歌属于什 么体裁?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 唱呢?
这是一首民歌 热情喜悦的、赞美的、婉 转悠扬
歌曲简介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 经典民歌,属于小调。
小调,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 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 曲。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 优美等特点。 《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歌。
我是小小填词家 人人(那个)都说哎,景古村XX好 哎。
XX景古(那个)山上哎,青草香哎。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怡人哎。
景古(那个)人儿哎,真干撒哎。
谢谢大家!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汉族民歌是中国汉族民间音乐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各个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的体裁多样,有分为多种类型和特点。
一、 narrative是指用歌词叙述故事、情感或事件的民歌体裁。
叙事民歌是汉族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常见于老百姓的聚会、婚礼、丧礼等场合。
歌词通常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表达主题。
比如,《战马奔腾黄河水》、《走西口》等。
三、 lyric是指表达个人情感、爱情、赞美等主题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通常以抒发情感、诉说心声为目的,歌词简洁明了,旋律悦耳动人,往往能引发听众的共鸣。
比如,《春天的故事》、《我爱台儿庄》等。
四、 work song是指用于劳动场合,伴随着劳动节奏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的歌词通常反映农民劳动的辛苦与喜悦,旋律欢快、朗朗上口,能够激发工作的热情和斗志。
比如,《唱支山歌给党听》、《打渔歌》等。
五、 religious是指以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露出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歌词通常富有宗教性和神圣感,旋律庄重悠扬,能够表达对神明的崇敬和追求超越的心理。
比如,《光明行》、《万相之母》等。
除了以上几种体裁外,汉族民歌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一、旋律优美动听。
汉族民歌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为特点,旋律通常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二、歌词意境丰富。
汉族民歌的歌词通常包含着丰富的意境,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观、生活场景以及人们的情感。
三、表达真情实感。
汉族民歌的歌词通常质朴真实,能够真实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四、喜庆活泼。
汉族民歌普遍具有喜庆、活泼的特点,这正体现了中国人民向往幸福、欢快生活的心情。
总之,汉族民歌作为中国汉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达了汉族民间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情感,也展示了中国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是现代社会中,汉族民歌都始终承载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表达,继续为人们带来温暖和感动。
音乐编制考试重点 音乐常识

音乐常识复习提要第一章:民族音乐部分一、民歌1、民歌:民歌时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完善。
民歌的体裁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2、劳动号子:民歌体裁的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产生于劳动,服务于劳动,音乐风格质朴豪放,节奏规律性强。
3、山歌: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感情时所唱的歌,节奏自由舒展,演唱形式以独唱对唱为主。
4、小调:也叫小曲,是流行于城镇、集市并多被民间艺人加工提高的民间歌曲。
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演唱中加一些表演动作或伴奏。
二、说唱音乐又叫曲艺音乐。
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唱为主、说唱结合的叙事性音乐艺术形式,音乐包括唱腔与器乐两部分,可分为:鼓曲、弹词、牌子曲、琴书、渔鼓、时调、小曲、走唱、板调等几类。
代表性的有:京韵大鼓、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河南坠子。
三、戏曲音乐戏曲是文学、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集中表现戏曲内容的综合性艺术。
剧种有三百多个。
流行最广的有京、评、豫、越、黄梅戏等。
戏曲包括声乐(唱腔、念白)和器乐两部分。
第二章:声乐常识部分一、人声类别:因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在音色、音域、音区等方面的差异,一般人声可分为(1)男声:高音、中音、低音。
(2)女声:女高、女中、女低。
(3)童声。
二、声乐体裁:(1)颂歌(2)抒情歌曲(3)叙事歌曲(4)讽刺歌曲(5)进行曲。
三、演唱形式:(1)独唱(2)齐唱(3)重唱(4)对唱(5)合唱。
第三章乐器常识部分一、常见的中国乐器及编制我国民族乐队的编制形式有:丝竹乐队、吹打乐队、芦笙乐队等。
吹管乐器:笛子、管子、唢呐、笙、箫等。
弓弦乐器:高胡、板胡、二胡、中胡、低胡等弹拨乐器:琵琶、三弦、柳琴、阮、扬琴,筝等。
打击乐器:鼓、锣、云锣、碰铃、木鱼、梆子等。
二、常见的外国乐器及编制外国乐器按不同的制作材料和发音原理分为:弓弦乐组、木管乐组,铜管乐组打击乐组。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叫.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及少数民族地区。
流传极广,蕴藏极丰富。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
泛指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
近些年有音乐家和学者认为,草原上牧民传唱的牧歌、赞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渔民唱的渔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仪上唱的"哭嫁歌",也都应归属于山歌。
花儿是广泛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西部省区的民歌,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儿起源于甘肃南部的临夏,岷县等山区,居住在这里的汉、回、藏、东乡、保安、土、撒拉等各族群众只要有闲暇的时间,都要漫上几句悠扬的花儿。
2006年5月20日,花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调,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
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
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民间俗称很多,如小曲、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等,小调是晚近才通用的一种统称长调,音乐特点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多采用复合式节拍。
长调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即四句歌词分两遍唱完蒙古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明,尤以游牧文化最为灿烂。
而蒙古长调可称为游牧文化的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
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有长调,哪里有牧人,哪里就有长调。
长调是草原上的歌,是马背上的歌。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3.21-1750.7.28),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调
即小令。
与中调、长调对言。
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
一般指流行於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
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
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简介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因有职业艺人与半职业艺人的传唱,并和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善。
所以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农村小调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特别是反映农村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者居多;城市小调则涉及城镇小手工业者、商人、市民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乞丐等的生活,以及娱乐嬉戏、自然风光、生活知识、民间故事等。
小调表现感情细腻曲折,形式较规整,表现
手法丰富多样。
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
特点
小调多数属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的陈述内容。
为适应多段词的需要,其曲调则概括、凝炼地表达某种情绪(或柔美、或哀怨、或欢快),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
小调的节奏规整,节奏型丰富多变,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其次为对唱和一领众和等。
城市小调多有丝弦乐器伴奏、引子和过门的运用,以及伴奏中乐器的加花装饰、托腔垫腔等,使小调音乐更为优美动人。
小调的歌词格式多样:除七字句外,也有长短句式,除二句,四句常见外,也常有非对偶的三句、五句等结构;加上衬词的丰富多变和格律化,使小调的曲式结构较之号子、山歌更为成熟且富于变化。
曲目
小调的曲目﹐异常丰富。
根据其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音乐性格等为依据﹐大体可分为3类﹕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
如《山坡羊》﹑《寄生草》﹑《闹五更》﹑《耍孩儿》﹑《银纽丝》﹑《叠断桥》﹑《打枣杆》﹔清代的如《剪靛花》﹑《玉娥郎》﹑《倒扳桨》﹑《鲜花调》﹑《湖广调》等。
它们之中﹐有的仍保留原曲名﹐有的曲调大体相同﹐但曲名已改变﹐如《剪靛花》调﹐使用它的曲目很多﹐如《放风筝》﹑《丢戒指》﹑《十二月观灯》﹑《四季歌》﹑《大踏青》﹑《摘棉花》﹑《小香戏》﹑《绣五更》﹑《叹五更》等不下数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