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及体裁分类
汉族民歌的分类与特点

音乐感受:请说出“小调”的特点
• 曲调性强,旋 律流畅,婉转 曲折,表现力 强.
A
12
中国民歌体裁的区别
劳动场合
坚毅、质朴 粗犷、豪放
一人领 众人合
山间、田 野、牧场 旋律舒展
独唱、对唱
服务劳动 鼓舞斗志
A
抒发感情
城镇集市 优美抒情 伴奏表演
用于表演
13
听歌辨析
•曲1 •曲2 •曲3 •曲4 •曲5
主讲 梁晓雯
A
1
汉族民歌的体裁: 劳动号子 、山歌 、小调。
A
2
劳动号子:也称“号子”是人们在发展中 为适应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和劳 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它 在劳动中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调剂振奋 精神,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
A
3
A
4
欣赏音乐作品:《澧水船夫号子》
A
14
中国民歌欣赏
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 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 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 民族性格。
------舒曼
A
15
音乐奔放、 嘹亮、开朗, 曲调悠长,广 泛使用自由延 长音和拖腔。
A
9
“小调”:又称“小曲”,产生于日常 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
《茉莉花》(江苏民歌):这是我 国民间小曲流传最广的优秀曲目之一。 它借茉莉花抒发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描写江南水乡人细腻的性格。曲调优 美抒情、结构规则匀称。
A
10
A
11
A
5
音乐感受:请说出“号子”的特点。
曲调铿锵激昂节奏更固 定,沉着有力。一人领众 人和。音乐风格坚”: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 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
民歌的体裁和音乐特点

民歌的体裁和⾳乐特点民歌的体裁和⾳乐特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歌有如绚丽的⽩花遍野盛开,美不胜收。
民歌的分类有多种⽅法,其中关于民歌⾳乐的分类有体裁分类和" ⾊彩区" 分类两种⽅法。
民歌的体裁分类是⼀种运⽤的时间⽐较长,从分类的结果看⽐较成熟,但⼜还存在⼀些继续在讨论的问题的分类⽅法。
它是⼀种从民歌的艺术样式进⾏分类的⽅法,具体来说,在分类中更多地考虑的是歌唱形式、⾳乐的节奏和结构等" 外部" 形态的特征。
20 世纪60 年代,《民族⾳乐概论》⼀书将我国民歌分为劳动号⼦、⼭歌、⼩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4 类。
80 年代,⾳乐学者们考虑到对我国少数民族民歌了解的还不够深⼊和全⾯,还不宜将少数民族民歌和汉族民歌作统⼀的分类。
因此,⽬前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度⽐较多样,⽽汉族民歌仍主要沿⽤体裁分类⽅法。
另外,以往的体裁分类⽅法在各类的标准上也不够统⼀,各类别之间有所交集,例如汉族的劳动号⼦中也有多声部歌曲;劳动号⼦、⼭歌、⼩调是按照艺术样式分类,⽽长歌是按照⾳乐结构的篇幅分类。
20 世纪80 年代中,随着民间歌曲调查⼯作的⼴泛与深⼊,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经历了⼀个百家争鸣的阶段。
例如:江明惇的《汉族民歌概论》⼀书中,使⽤了三分法;李映明的论⽂《民歌分类管见》中,采⽤七分法;⽽由⽂学艺术研究院⾳乐研究所编、上海⽂艺出版社于1980 ⾄1985年出版的四卷本《中国民歌》中,关于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就有四川的四分法,陕西的五分法,⼭东的五分法,⼴西的六分法,浙江的六分法等多种体裁分类⽅法。
体裁分类结果产⽣分歧的原因,是由于分类依据的不统⼀。
从上述的不同分类结果中可以看出,这些分类法的依据既有民歌的使⽤场合,也有民歌的篇幅,还有民歌的社会功能等。
其中汉族民歌体裁的三分法,即劳动号⼦、⼭歌和⼩调,分类依据主要是民间歌曲的⾳乐艺术形式,其中包括民间歌曲的歌唱形式、节奏形式和乐段的曲式结构。
初中音乐会考之中国民歌的体裁

中国民歌的体裁非常丰富。
其中,以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最具代表性。
1.劳动号子亦称“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
它产生于劳动,又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的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劳动号子的音乐风格具有坚毅质朴、粗狂豪放、节奏规律等特点。
其演唱形式一领众合最为常见。
由于劳动方式的多样化,劳动号子的种类繁多。
如工程号子、船夫号子、渔民号子、农事号子、林区号子、搬运号子、作坊号子等。
2.山歌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
如放牧山歌、信天游、爬山调、山曲、花儿、飞歌等山歌的旋律、节奏都比较自由舒展,歌头歌尾常带吆喝性歌腔。
演唱形式以独唱或对唱为主。
3.小调又称“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多被民间艺人加工提高的民间歌曲,如采茶调、对花调、五更调、秧歌调等。
一般小调的结构比较缜密完整,格式多样,富有变化。
节奏规矩,旋律流畅细腻,常用衬词、衬句加强感情表达。
演唱中经常加进表演及伴奏。
以上三种体裁为我国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民歌中常见的体裁。
4.长调蒙古族民歌的一种重要体裁,主要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族聚居的牧区。
长调的节奏自由多变,旋律舒展、辽阔、起伏较大,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短调蒙古族民歌的主要体裁之一,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族聚居的农业地区及半农业牧区。
短调的节奏规整,旋律优美抒情,结构严谨,多为叙事歌曲。
6.飞歌流行于贵州东南部的一种苗族山歌。
主要特征是音调高昂、节奏宽广自由、旋律悠扬起伏、句内常用滑音等。
乐曲中,第一句的结尾处常为“1 3︱5—︱”,第二句的结尾处多为“1 3 16︱5—︱”7.大歌侗族称其为“嘎老”,是流行在贵州、广西部分侗族村寨中的一种无伴奏多声部歌曲。
其中包括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和童声大歌四类。
侗族大歌被国务院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汉族民歌是中国汉族民间音乐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各个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的体裁多样,有分为多种类型和特点。
一、 narrative是指用歌词叙述故事、情感或事件的民歌体裁。
叙事民歌是汉族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常见于老百姓的聚会、婚礼、丧礼等场合。
歌词通常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表达主题。
比如,《战马奔腾黄河水》、《走西口》等。
三、 lyric是指表达个人情感、爱情、赞美等主题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通常以抒发情感、诉说心声为目的,歌词简洁明了,旋律悦耳动人,往往能引发听众的共鸣。
比如,《春天的故事》、《我爱台儿庄》等。
四、 work song是指用于劳动场合,伴随着劳动节奏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的歌词通常反映农民劳动的辛苦与喜悦,旋律欢快、朗朗上口,能够激发工作的热情和斗志。
比如,《唱支山歌给党听》、《打渔歌》等。
五、 religious是指以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露出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歌词通常富有宗教性和神圣感,旋律庄重悠扬,能够表达对神明的崇敬和追求超越的心理。
比如,《光明行》、《万相之母》等。
除了以上几种体裁外,汉族民歌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一、旋律优美动听。
汉族民歌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为特点,旋律通常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二、歌词意境丰富。
汉族民歌的歌词通常包含着丰富的意境,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观、生活场景以及人们的情感。
三、表达真情实感。
汉族民歌的歌词通常质朴真实,能够真实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四、喜庆活泼。
汉族民歌普遍具有喜庆、活泼的特点,这正体现了中国人民向往幸福、欢快生活的心情。
总之,汉族民歌作为中国汉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达了汉族民间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情感,也展示了中国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是现代社会中,汉族民歌都始终承载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表达,继续为人们带来温暖和感动。
民歌

第六节
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 类
一、我国少数民族概况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少数民族人口咱全国总人口的8%,所分布地区占 全国总面积的50%—60%。在少数民族中,除回 族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分属五个 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印欧 语系和南岛语系。 我国各少数民族一般都能歌善舞,长篇叙事歌曲 是少数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习俗性的民歌 为数众多;宗教歌曲在各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中 也占重要地位。
二、山歌的种类
山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牧山歌、放
牧山歌三类
1、一般山歌
一般山歌多流行在山区、高原,平原地区较少。 在汉族地区,一般山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 西南、湘鄂、闽粤赣等地山区。
(1)信天游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和与之接壤的宁夏及甘肃的东部、 山西西部、及内蒙古西南地区。 词多即兴编唱,内容以反映爱情和劳动生活为主,一般为上下句结构,上 句多用比兴烘托出下句歌词的内容。 曲调多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上句常分为两个乐节,下句则一气呵 成。 多为徵调式和商调式,以徵、宫、商为骨干音,并用羽加以装饰。 旋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高腔山歌,音调高亢辽润,节奏自由, 旋律起伏跌宕,音域宽广;第二种为平腔山歌,节奏规整,结构严谨,曲调 平稳,刻画感情较为细腻。 欣赏:陕北民歌《脚夫调》、《我的哥哥当红军》, 陕西民歌 《兰花花》
第二章
民间歌曲
第一节
概述
一、民间歌曲的界定
1、定义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 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 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 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 改造、加工、提炼,随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 美。
体裁研究民歌资料

汉族民歌体裁特征纵览表
特征\类别
号子
山歌
小调
座落场合 劳动场合
山野劳动生活场合
1.生活场合
2.集体娱乐或其它表演场 合
功用特征
表现方法 和
音乐性格
音乐形态 特征
1. 实用性队表现性有较强 的制约作用 2.表现性的增长体现着艺 术性的成熟
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
2.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
1.节奏的律动性 2.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3.领和结合的演唱方式 4.曲式结构的回返性
湖南山歌
特性羽调式的衡山山歌。 欣赏:〈一塘清水一塘莲〉
云南山歌
欣赏: 1、小河淌水 2、赶马调 3、放马山歌 4、弥渡山歌 5、大河涨水沙浪沙 6、耍山调
江西山歌
1、兴国山歌 2、我们山歌牛毛多 3、翻身卖余粮
福建山歌
1、闽西山歌
按音调分为客家山歌、龙岩山歌和连城山 歌。
2)谣曲——艺术形式发展得比吟唱调成熟, 篇幅不大,乐段结构完整,节拍比较规范。 谣曲包括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和嬉游歌等。
3)时 调
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的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 和成熟。它具有严谨规整的结构,变化丰富的节奏 和音调,以及细致讲究的润腔方式。这些小调不仅 由一般群众在休息、娱乐时传唱,并且常常由职业 或半职业的艺人在街头巷尾、酒楼茶馆、游览胜地 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演唱,供人们消遣并为演唱者换 取报酬。
15、沂蒙山小调 16、五哥放羊 17、四大对 18、思想起
福建小调
1、苏武牧羊 2、长工歌 3、榨茶子 4、灯红歌 5、王大姐 6、哥哥当红军 7、烟波烟波灯 8、落雨大
9、一只鸟仔 10、丢丢铜 11、天黑黑
汉族民歌的体裁

汉族民歌的体裁有山歌、田歌、牧歌、小调、风俗歌、时政歌、仪式歌、舞曲等。
1。
山歌:分为一般山歌和放牧山歌,前者由一人唱,多声部重迭;后者多为集体合唱,男女声二部以上的重叠演唱较普遍。
2。
田歌:是农民在耕作中即兴编唱的抒情歌曲,又称“号子”。
3。
牧歌:是游牧民歌的泛称。
4。
小调:一种结构短小、节奏规整的歌曲。
5。
风俗歌:是民间在节日或庙会上演唱的歌谣。
6。
时政歌: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而创作的政治歌曲,它往往表达群众的政治愿望。
7。
仪式歌:用于各种仪式场合演唱的歌曲,大都颂神赞祖或悼念死者。
8。
舞曲:是一种用舞蹈形式表演的歌曲,主要有“秧歌舞曲”、“花鼓灯舞曲”等。
9。
新民歌: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产生的新歌谣。
新民歌包括新诗(抒情诗)、新词、新曲三类。
10。
船歌:又称渔歌、船夫曲。
是在江河湖海中作业的船工们在行船时即兴编唱的歌曲,其曲调随着船行水流的变化而变化,大都表现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生活的乐趣。
11。
林区山歌:主要是鄂伦春族的山歌。
12。
客家山歌:客家人的山歌是用方言吟唱的山歌。
13。
田秧山歌:用田秧时唱的山歌。
6。
舞曲:是一种用舞蹈形式表演的歌曲,主要有“秧歌舞曲”、“花鼓灯舞曲”等。
7。
地秧歌:旧时北方秧歌中常用的歌曲形式,如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等。
8。
扭股子:舞蹈,又称“踩寸子”,是北方秧歌中最常见的舞蹈形式。
扭股子动作比较简单,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步法和造型,有很强的可舞性,常常伴有高难度的队形变化。
9。
社火歌:社火歌就是以歌曲形式来表演的社火节目,如旱船、高跷、竹马、秧歌等。
10。
盘歌:也叫“打花鼓”、“打花棍”,是源于民间劳动的一种歌舞形式,一般由一人击鼓领唱,众人应和,节奏可缓可急,歌词随唱随编,是一种即兴式的歌舞形式。
11。
春歌:古代把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一般的春歌指立春至惊蛰前后所唱的歌。
12。
哭嫁歌:指旧时女孩出嫁时所唱的歌。
唱词主要叙述女孩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表达女孩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
中国民歌体裁以劳动号子、山歌、长调最具代表性

中国民歌体裁以劳动号子、山歌、长调最具代表性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地理条件、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所以民歌的体裁的划分是相对困难的。
在学界上,一般将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分别作为研究对象。
汉族民歌体裁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这三种基础体裁,少数民族民歌体裁按民族划分,比较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长调、朝鲜族的抒情谣和藏族的酒歌等。
劳动号子起源于集体劳动中的口号,节奏简单而重复性较强、唱词响亮,《打夯歌》、《渔夫曲》这些歌曲的名字都显示了这类型的民歌是以劳动为主要题材的。
山歌起源于人们在田间地头的劳作时互相沟通或是抒发情感,为了能在旷野中穿透力更强,山歌一般曲调高昂、歌声嘹亮,对唱的形式较多,代表作有《兰花花》、《放牛歌》。
小调曲调流畅、风格众多,应不同的体裁而变,倾诉情感时则委婉细腻,传递节日气氛时则活泼热情,调侃说笑时则幽默风趣,著名的作品有《凤阳花鼓》、《小白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歌的种类
• 山歌的歌种是不同地区民间对本地山歌的 独特称谓,常见的种类有:
• 陕北的“信天游”, • 山西的“山曲”, • 内蒙古的“爬山调”, • 青海、甘肃等地的“花儿”、“少年”, • 湖北的“赶五句”, • 四川的“晨歌”, • 安徽的“挣颈红”,等等。
小调的含义及特点
• 小调又称“小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 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 民歌。
搬运号子是在以人力直接负担重物的运输劳动中使用的,例如装 卸、扛抬、挑担、推车等。特别是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统 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就直接与劳动的安全和效率相 关联。
工程号子在打夯、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劳动的强度 和速度,决定了工程号子的歌唱性和节奏。当劳动强度较小时, 号子的曲调潇洒而豪爽;当劳动强度较大时,号子的曲调就显 得粗犷而沉重。
劳动号子的歌唱形式
• 号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领、合”式,即一人领, 众人合,或者众人领,众人合。
• 劳动号子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但一 领众和是最常见、最典型的歌唱方式。领唱者往往 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 要陈述部分,其音乐比较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 常有即兴变化,旋律常上扬,或比较高亢嘹亮,有 呼唤、号召的特点;和唱的部分大多是衬词或重复 领唱中的片段唱词,音乐较固定,变化少,节奏型 强,常使用同一乐汇或同一节奏型的重复进行。
• 小调欣赏 • 《沂蒙山小调》 • 《草原之夜》
民歌简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民歌概念、特点、分类
• 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 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 民间文学的一种。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 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 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
• 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号子的分类
• 水上号子不像陆地号子那样安全,他有一定的惊险, 特别是遇到水急浪高时,得拼命进行搏斗。所以,水 上号子有它风平浪静飞悠闲,也有紧张激烈的拼搏。
• 船渔号子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由于船 上劳动种类多样,水路和气候情况多变,因此许多地 区往往都形成了适应不同情况的、成系列的渔船号子。 在水上谋生风险很大。船工们不仅要像其他工种的劳 动者那样克服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而且时时面对死 亡的威胁。因此,真正行船时的船工号子是相当惊心 动魄的,它们把英雄的各个侧面活生生地展示在人们 面前。一般来说,风平浪静时唱的号子旋律性比较强, 常表现出船工们的自信和豪放的性情。
农事号子在一般的农业劳动,如打麦、舂米、车水、薅草时歌唱。 相对来说农业号子所伴随的劳动强度不那么大,因此,农事号 子的节奏感往往不那么沉重,旋律较优美,歌词内容也更丰富 多样些。
陆地号子有的犁田喊牛号子、吆牛号子、扛树号子、筑墙号子; 农村的拉车号子、开山打石号子;闽侯的打夯号子;永泰的拉 木号子等。部分号子或无实词,仅有劳动者的呼号,用以统一 劳动节奏,鼓舞劳动热情。
• 按照它的体裁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 号子(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小曲)。
劳动号子
• 概念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 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 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 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 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 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 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 出吆喝或呼号。
劳动号子的分类
• 《打硪歌》 • 《打麦歌》 • 《川江船夫号子》
山歌的含义
• 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流传分布极广,蕴藏也极为 丰富。一种看法认为,凡是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 区,人们在各种个体劳动如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 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 就是通常所说的山歌。另一种看法认为,从体裁特征而 言,草原上牧民传唱的牧歌、赞歌、宴歌,江河湖海上 渔民唱的渔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仪上唱的“哭嫁 歌”,也都应归属于山歌。因为它们同样具有在个体劳 动中咏唱,歌腔自由舒展,自娱自乐等基本特征。一般 来说,这种广义的山歌概念更有助于我们对山歌体裁艺 术特色的理解。
• 农村小调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特别是反映农村妇女的 爱情、婚姻生活者居多;
• 城市小调则涉及城镇小手工业者、商人、市民和处于社 会底层的妓女、乞丐等的生活,以及娱乐嬉戏、自然风 光、生活知识、民间故事等。
• 小调表现感情细腻曲折,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丰富多 样。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 儿歌和风俗歌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