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配线
线路敷设

室内配线安全室内配线是指建筑物内部(包括与建筑物相关联的外部位)电气线路敷设。
有明配线和暗配线两种。
敷设方式有瓷(塑)、夹板配线、绝缘子(柱)配线、钢(塑料)管配线、铝片卡(或线夹)配线、钢索配线等。
其中用得最多的是钢(塑料)管配线和铝片卡(或线夹)配线。
一、室内配线的基本要求1.使用的导线其额定电压应大于线路的工作电压。
2.配线线路中应尽量避免接头,很多事故都是由于导线连接不良、接头质量不好而引起。
穿在管内敷设的导线不准有接头。
3.明配线在敷设时要保持水平和垂直(横平竖直)。
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否则应穿管保护,以防机械损伤。
绝缘电线至地面的最小距离布线方式最小距离(m)电线水平敷设室内 2.5电线水平敷设室外 2.7电线垂直敷设室内 1.8电线垂直敷设室外 2.74.导线穿越楼板时,应将导线穿入钢管或硬塑料管内保护,保护管上端口距地面不应小于1. 8 m,下端口到楼板下为止。
5.导线穿墙时,也应加装保护管(瓷管、塑料管、钢管等),保护管的两端出线口伸出墙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0mm。
6.导线相互交叉时,为避免相互碰线,在每根导线上应加套绝缘管保护,并将套管牢靠地固定。
7.在与建筑物相关联的室外部位配线时,绝缘导线至建筑物的间距不应小于下表中所列的数值。
绝缘电线至建筑物的最小间距布线方式最小间距(mm)水平敷设时的垂直间距距阳台、平台、屋顶2500距下方窗户300距上方窗户800垂直敷设时至阳台、窗户的水平间距750电线至墙壁、构架的间距(挑檐下除外)508.采用绝缘子或瓷柱配线的绝缘导线最小间距离见下表。
室内外布线的绝缘电线最小间距绝缘子类型固定点间距L(m)电线最小间距(mm)室内布线室外布线鼓形绝缘子L≤1.550100鼓形或针式绝缘子 1.5<L≤375100针式绝缘子3<L≤6100150针式绝缘子6<L≤101302009.室内明配线敷设时,必须与煤气管道、热水管道等各种管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室内配线基本知识

室内配线和小型配电箱
1) 电度表的结构 电度表的种类虽不同, 但其结构是一样的。 它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固定的 电磁铁, 另一部分是活动的铝盘。 电度表都有驱动元件、 转动元件、 制动元件、 计数机构等部件。单相电度表的结构如图所示。
3
2 5
4 6
1—电电电电; 2—电电电电; 3—蜗蜗蜗蜗蜗蜗蜗蜗; 4—转转; 5—铝铝;
1
负负 电电
6—永永永永
2) 电度表的工作原理 当通入交流电, 电压元件和电流元件两种交变的磁通穿过铝盘时, 在铝盘内感 应产生涡流, 涡流与电磁铁的磁通相互作用, 产生一个转动力矩, 使铝盘转动。
室内配线和小型配电箱
3) 电度表的安装和使用要求 (1) 电度表应按设计装配图规定的位置进行安装, 应注意不能安装在 高温、 潮湿、 多尘及有腐蚀气体的地方。 (2) 电度表应安装在不易受震动的墙上或开关板上, 墙面上的安装位 置以不低于1.8 m为宜。 (3) 为了保证电度表工作的准确性, 必须严格垂直装设。 (4) 电度表的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5) 电度表在额定电压下, 当电流线圈无电流通过时, 铝盘的转动不 超过1转, 功率消耗不超过1.5 W。 (6) 电度表装好后, 开亮电灯, 电度表的铝盘应从左向右转动。 (7) 单相电度表的选用必须与用电器总瓦数相适应。 (8) 电度表在使用时, 电路不容许短路及用电器超过额定值的125%。 (9) 电度表不允许安装在10%额定负载以下的电路中使用。 (10)不允许电度表经常在超过额定负载值125%的电路中使用。
室内配线和小型配电箱
二、几种配线方法简介 1.塑料护套线的配线方法
(1)使用场合 塑料护套线是一种将双芯或多芯绝缘导线并在一起,外加塑料保护层的双绝 缘导线,具有防潮、耐酸、耐腐蚀及安装方便等优点。广泛用于家庭、办公等室 内配线中。塑料护套线一般用铝片或塑料线卡作为导线的支持物,直接敷设在建 筑物的墙壁表面,有时也可直接敷设在空心楼板中。
室内配线安全技术(三篇)

室内配线安全技术1、室内配线必须采绝缘导线或电缆。
2、室内配线应根据配线类型采用瓷瓶、瓷(塑料)夹、嵌绝缘槽、穿管或钢索敷设。
潮湿场所或埋地非电缆配线必须穿管敷设,管口和管接头应密封;当采用金属管敷设时,金属管必须做等电位连接,且必须与PE线相连接。
3、室内非埋地明敷主干线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
4、架空进户线的室外端应采用绝缘子固定,过墙处应穿管保护,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并应采取防雨措施。
5、室内配线所用导线或电缆的截面应根据用电设备或线路的计算负荷确定,但铜线截面不应小于1.5mm2,铝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2。
6、钢索配线的吊架间距不宜大于12m。
采用瓷夹固定导线时,导线间距不应小于35mm,瓷夹间距不应大于800mm;采用瓷瓶固定导线时,导线间距不应小于100mm,瓷瓶间距不应大于1.5m;采用护套绝缘导线或电缆时,可直接敷设于钢索上。
7、室内配线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电器与绝缘导线、电缆的选配应符合本规范第7.1.17条和7.1.18条要求。
对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线路,其短路保护熔断器的熔体额定电流不应大于穿管绝缘导线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的2.5倍。
室内配线安全技术(二)指的是在建筑物内进行电气配线时所采用的安全措施和技术。
它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室内配线的基本原则、安全技术措施和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室内配线的基本原则室内配线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人身安全,并防止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布局: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用电需求,合理布置电气设备和配线线路。
要保证设备之间的间距,避免过于密集,有利于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并合理安排配线路径,避免与其他管线交叉或受到机械损伤。
2. 选择合适的电线电缆:根据用电负荷、敷设环境以及安全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电线电缆。
要保证电线电缆的导电性能良好、绝缘外皮完好,并能承受预期负荷。
室内暗配电线路

配管及管内配线工程
一、配管敷设 (一)配管概述 (1)线管类型及配设方式
线管配线常使用的线管有水煤气钢管(又称焊接钢管,分镀 锌和不镀锌两种,)、电线管(管壁较薄、管径以外径计算)、 普利卡金属管、硬塑料管、半硬塑料管、塑料波纹管、软塑料 管和软金属管(俗称蛇皮管)等。 线管配线通常有明配和暗配两种。明配是把线管敷设于墙壁、 衍架等表面明露处,要求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固定牢靠且固 定点间距均匀。暗配是把线管敷设于墙壁、地坪或楼板内等处, 要求管路短、弯曲少、不外露,以便于穿线。
8.5管卡间最大距离(m) 敷设 方式 支架、 沿墙 明 敷设 管径 种类 壁厚大于2mm钢管 1.5 壁厚小于2mm钢管 1.0 塑料管 1.0 2.0 1.5 1.5 2.5 2.0 1.5 2.5 \ 2.0 3.5 \ 2.0 15-20 25-32 32-40 50-65 65-
(3)管路敷设 管子连接: 管与盒连接:一般同材质的管、盒才能连接,应一 管一孔,管口露出盒、箱应小于5 mm 。塑料管与接线 盒的连接有钢卡环、喇叭口、端接头等。金属管与接线 盒的连接有焊接、锁紧螺母等。
(5)管内穿线 :导线与带线的绑扎后管内穿线;当管 路较长或转弯较多时,可以往管内吹人适量的滑石 粉;一人担任送线,另一人担任拉线 ;导线穿人钢 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导线等。 (6)绝缘摇测:照明电路一般选用500V ,量程为0500V的兆欧表。照明线路的绝缘电阻一般不小于 0.5MΩ ,动力线路的绝缘电阻一般不小于1MΩ 。ຫໍສະໝຸດ 钢管加工器具电动弯管器
手动液压弯管器
手动割管器
(2)测定盒、箱及管路固定点位置 按照设计图测出盒、箱、出线口的准确位置,弹线定位;把管路 的垂直点水平线弹出,按少照要求标出支架、吊架固定点具体尺 寸一位置。 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距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接线 边缘的距离150-500mm,中间直线段的管卡间距见表8.5。 (3)管路固定 应先固定两端的支架、吊架,然后拉直线固定中间的支架、吊 架 。扁铁支架30mm×3mm,角钢支架25mm ×25mm×3mm ,埋注支架应有燕尾,埋入深度应不小于120mm。
室内明配线工程资料

在建筑物顶棚内,严禁采用护套线布线。
在进户时,护套电源线必须穿在保护管内进人 计量箱内。
.
2
2、施工工艺流程
.
3
施工步骤:
(1)弹线定位:应横平竖直。
(2)铝片定位:
(3)塑料护套线敷设:
(4)塑料护套线配线有关要求
①塑料护套线与其他管道间的最小距离应大 于以下规定:
②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 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应有 固定点,并紧贴墙面固定。
③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 、无翘角。
④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 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
⑤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
.
16
2)金属线槽明敷设
②线槽内导线敷设
导线按回路(或按系统)用尼龙绳绑扎成束分层排 放在线槽内,做好永久性编号标志。
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 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40%;在可拆卸盖板的线槽内, 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75%。
强电、弱电线路应分槽放线 。
同一回路的相线、中性线应放人同一槽内。
导线的接头不应放在线槽内,应放在接线盒内。
丝的直径应小于0.5mm。在在潮湿或有腐蚀性介质及
易贮纤维灰尘的场所,应使用塑料护套钢索,以防止
钢索生锈,影响安全运行钢索不应有扭曲和断股现象
.9。ຫໍສະໝຸດ (4)施工工艺:1)钢索安装:
钢索中问固定点问距不应大于12m;
预理加工件的尺寸不应小于120 X 60X 6焊在铁件上的 锚固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其尾部要焊成燕尾状。 在钢索土敷设导线及安装灯具后,钢索的弛度不应大于 100 mm.
室内配线

室内配线
4.1 室内配线的方法 室内线路通常由导线、导线支持物和用电 设备所组成,室内配线方式一般分为明线 敷设和暗线敷设两种。导线沿墙壁、天花 板、梁及柱子等布线,称为明线敷设;导 线穿管埋设在墙内、地坪内或装设在顶棚 里称为暗线敷设。
4.1.1 室内配线的基本要求 室内配线要求安全可靠,线路布局合理、整 齐、美观、牢固。 (1)配线时要求线路的额定电压应大于线路 的工作电压,导线的绝缘状况应符合线路安 装方式和环境敷设条件;导线的截面应满足 供电负荷和机械强度的需要。 (2)配线时应尽量减少导线接头。在导线的 连接和分支处,应避免受机械力的作用。穿 管导线和槽板配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必要 时可采用接线盒或分线盒。 (3)明线敷设时线路要保持水平或垂直。敷 设时,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规定否 则应穿管保护,以保证安全和防止机械损伤。 配线位置应便于检查和维护。
4.2.4 荧光灯照明线路的检修
1.接通电源,灯管不完全发光 2.灯管两头发红但不能启辉 3.启辉困难,灯管两端不断闪烁,中间不启辉 4.灯管发光后立即熄灭 5.灯管两头发黑或有黑斑 6.灯管亮度变低或色彩变差 7.启辉后灯光在管内旋转 8.灯光闪烁 9.通电后有交流嗡嗡声和杂声 10.镇流器过热 11.灯管寿命短 12.断开电源,灯管仍发微光
线管配线步骤如下。 (1)选择线管。常用的线管有水煤气钢管、 电线管和硬塑料管等。 然后根据穿管导线截面来选择管子直径。 (2)加工线管。加工线管主要包括下料、弯 管、套丝等环节。 (3)线管连接。
图4-1 钢管连接
(4)敷设线管。 (5)扫管穿线。
图4-2 线管与箱体连接
4.2 常用照明线路的安装与维修 4.2.1 荧光灯照明线路的安装 荧光灯又叫日光灯,具有发光效率高、寿命 长等优点,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照明灯具,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及公共场所。 1.荧光灯照明线路的结构 荧光灯由灯管、起辉器、镇流器、灯架和灯 座(灯脚)等组成。
第二章室内配线工程共43页PPT资料

图2.4 管端部的弯曲
• (2)线管的切断 • (3)套丝 • (4)钢管防腐 • 3)管路连接 • (1)管与管的连接 • (2)管与盒(箱)的连接 • 4)线管敷设 • (1)暗配管
图2.5 管与管的连接
图2.6 管与盒(箱)的连接
• 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电气配管主要采用 预埋方式。例如在现浇混凝土楼板内配管, 当模板支好后,未敷设钢筋前进行测位划 线,待钢筋底网绑扎垫起后开始敷设管、 盒,然后把管路与钢筋固定好,将盒与模 板固定牢。预埋在混凝土内的管子外径不 能超过混凝土厚度的1/2,并列敷设的管子 间距不应小于25 mm,使管子周围均有混 凝土包裹。管子与盒的连接应一管一孔, 镀锌钢管与盒(箱)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 或护圈帽固定。
• 配管时,应先把墙(或梁)上有弯的预埋 管进行连接,然后再连接与盒相连接的管 子,最后连接剩余的中间直管段部分。原 则是先敷设带弯曲的管子,后敷设直管段 的管子。对于金属管,还应随时连接(或 焊)好接地跨接线。
• 空心砖隔墙的电气配管也采用预埋方式。 而加气浇混凝土砌块隔墙应在墙体砌筑后 剔槽配管。墙体上剔槽宽度不宜大于管外 径加15 mm,槽深不应小于管外径加15 mm,用不小于M10水泥砂浆抹面保护。
2 室内配线工程
• 电能的输送需要传输导线,导线的布置和 固定称为配线或敷设。根据建筑物的性质、 要求、用电设备的分布及环境特征等的不 同,其敷设或配线方式也有所不同,本章 仅介绍常见的室内配线方式及工艺。
• 2.1 室内配线工程概述 • 1)室内配线方式分类
• 2)室内配线原则 • ①安全。 • ②可靠。 • ③方便。 • ④美观。 • ⑤经济。 • 3)室内配线工程的施工工序 • 4)导线的连接
图2.7 明配管固定方法
电缆线室内配线规范要求

电缆线室内配线规范要求
职工宿舍、办公楼及生活区电线采用明装,沿屋顶、墙壁敷设,外加PVe塑料套管,在施工建筑物内,采用铝芯塑料电缆在楼层电井内垂直敷设,每楼层固定一处。
同时室内配线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配线的线路应减少弯曲而取直。
(2)导线的额度电压应大于线路的工作电压;
(3)导线绝缘层应符合线路的安全方式和敷设的环境条件;
(4)导线截面应满足供电容量要求和机械强度要求;
(5)导线连接和分支处,不应受机械作用;
(6)线路中应尽量减少接头,以减少故障点;
(7)线路尽可能避开热源;
(8)为了减少接触电阻和防止脱落,截面在IOm2以下的导线可将线芯直接与电器端子压接,截面在16n?以上的导线,可将线芯先装入接线连接端子内,然后再与电器断子连接,以保证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9)水平敷设的线路距地面低于2m或垂直敷设的线路距地面低于1.8m的线段,应预防机械损伤;
(10)布线位置,应便于检查;
(11)为了防止漏电,线路对地的绝缘电阻不应少于每伏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