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散文-精进的程序-PPT课件
散文阅读必备知识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处)或加点词语能否删 除。 解题思路:第一步,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第二步, 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 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 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步,点出体现了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第20页/共66页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考题形式: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 解题思路:关键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语句的深层含意和双关意 义。
第21页/共66页
4.表达方式的作用
•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 •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
•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括很多小项,有时还会把表达方式, 尤其是描写手法融合在哲理考。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如下:
第18页/共66页
(1)字词含义
提示: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解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 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 在语境中的含义。
时会考(或变相)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第22页/共66页
4.表达方式的作用
• (1)描写的作用 •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
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 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 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课件-散文-精进的程序

美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苦读十三载,博览西方学术
文化,于文学、美学、哲学、心理学钻研尤深。朱先生的国学根基和西学素养,皆玉润珠 圆,晶莹剔透,两者彼此辉映,融合贯通,自是一代渊博大家。
四十一、精进的程序
然而,朱先生著述从不‚掉书袋‛以炫学富五车,甚至很少旁征博引以壮声势。他在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跋‛中说:‚我所要说的话,都是由体验我自己的生活,先感 到(feel) 而后想到( think) 的。换句话说,我的理都是由我的情产生出来的,我的思想 是从心出发而后再经过脑加以整理的。‛在《文艺心理学》的‚作者自白‛里,他声明: ‚以往的美学家大半心中先存有一种哲学系统,以它为根据 , 演绎出一些美学原理来。本 书所采的是另一种方法。它丢开一切哲学的成见,把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当作心理的事实去 研究,从事实中归纳得一些可适用文艺批评的原理。他在《谈修养》的‚自序‛里申述: ‚我信赖我的四十余年的积蓄,不向主义铸造者举债。‛在《谈文学》‚序‛里,他还强 调自己写作时‚一不敢凭空乱构,二不敢道听途说,我想努力做到‘切实’二字。‛凡此 种种,向我们点出了朱先生著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他所谈的种种理论和思想,多是自己
四十一、精进的程序
朱光潜: 艺术真谛的发掘与阐释
钱念孙 朱光潜先生是国内外负有盛名的美学大师。二十多年前,我在大学里对美学和文艺理 论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曾细读朱先生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以及他翻 译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歌德谈话录》、《拉奥孔》等著作,当时就有饕餮知识盛 宴的莫大快感。后来陆续读到他的早期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悲剧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谈修养》等, 更是受到极大的震撼。这些写于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作品,文笔之洗炼优美,说理之 精辟入微,令我赞叹不已。直到今天,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对当年许多满怀 兴味的书都失去了兴趣,但对朱先生著作的喜爱之情却丝毫没有减退。 朱先生的书何以对我有如此魅力?五年前,我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朱光潜 与中西文化》时,曾在全书引言‚面对大师的自省与自觉‛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朱光潜与一般学者不同,其学问不只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知识汇聚,同时也饱和着他对 人生世事的感悟和体验。他的许多著作,如《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 文学》等,既是在探讨严肃的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学术问题,又常常是在谈论人生哲理,时 时给人超出学术之外的人生启迪。他的早期作品,多半强烈地点染着他的人格色彩,兼得 儒家‚温柔敦厚‛之风和道家‚超然飘逸‛之气,又拌以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而喷吐出的芬 芳,具有一种意深而语淡,情切而气和的大家品格。
大学语文(第三版)散文-精进的程序-PPT课件

四十一、精进的程序
朱光潜: 艺术真谛的发掘与阐释
钱念孙 朱光潜先生是国内外负有盛名的美学大师。二十多年前,我在大学里对美学和文艺理 论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曾细读朱先生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以及他翻 译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歌德谈话录》、《拉奥孔》等著作,当时就有饕餮知识盛 宴的莫大快感。后来陆续读到他的早期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悲剧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谈修养》等, 更是受到极大的震撼。这些写于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作品,文笔之洗炼优美,说理之 精辟入微,令我赞叹不已。直到今天,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对当年许多满怀 兴味的书都失去了兴趣,但对朱先生著作的喜爱之情却丝毫没有减退。 朱先生的书何以对我有如此魅力?五年前,我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朱光潜 与中西文化》时,曾在全书引言“面对大师的自省与自觉”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朱光潜与一般学者不同,其学问不只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知识汇聚,同时也饱和着他对 人生世事的感悟和体验。他的许多著作,如《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 文学》等,既是在探讨严肃的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学术问题,又常常是在谈论人生哲理,时 时给人超出学术之外的人生启迪。他的早期作品,多半强烈地点染着他的人格色彩,兼得 儒家“温柔敦厚”之风和道家“超然飘逸”之气,又拌以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而喷吐出的芬 芳,具有一种意深而语淡,情切而气和的大家品格。
朱光潜先生1887年10月14日( 农历九月十九日) 出身在安徽省桐城县的书香门第。桐 城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明清两代,是中国学术文化的重镇之一。激荡清朝文坛两 百余年、全国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桐城派”,其发祥地和大本营就在桐城。朱先生幼承 庭训,在父亲开设的私塾学馆里广泛阅读国学经典,对“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等沉 潜把玩,多能熟读成诵。后入吴汝纶创办的桐城中学,深谙桐城派古文奥诀,因做得一手 好文章,致使先生们指望他接古文一线之传。青年时代,他跨洋过海,先后在香港大学、 美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苦读十三载,博览西方学术 文化,于文学、美学、哲学、心理学钻研尤深。朱先生的国学根基和西学素养,皆玉润珠 圆,晶莹剔透,两者彼此辉映,融合贯通,自是一代渊博大家。
散文阅读之结构思路ppt课件

考题类型
1、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文章每部分的 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3、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过渡等部分以
及文中穿插性材料的作用。
4、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知识点说明(阅读全品P119页)
1.思路:是作者在文章中围绕一个中心点,由 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表达思想内容的思 维过程。
2.结构:是指对材料进行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它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 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 者是决不乱走的。
——叶圣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
月星辰中,在梦中。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关键句
⑥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 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 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 就会行我走们和。时我间们如和同时一间对如伴同侣,一相对依伴相侣偎,相 依相偎着着,不,朽不的朽它的会它在会我在们我不知们不不觉知间不,觉间, 引领着引我领着们我一们直一走直到走地到老地天老天荒荒。。
④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 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
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
41精进的程序

四十一、精进的程序【学习要点提示】1.了解作者主要观点,认识循序渐进对于提高写作能力乃至学习掌握其他任何技巧、本领的重要性。
2.学习掌握作者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和善于通过具体实例与形象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的写作方法。
【作品背景介绍】朱光潜是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
他广泛接触并向国内最早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美学,一生治学严谨,勤奋著述,在美学、文学、心理学、哲学等许多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谈文学》是朱光潜针对爱好文学的年青读者写的一本文学论文集,初版于1946年5月。
书中收录了当时在报刊上发表的单篇文章19篇,如《作文与运思》、《选择与安排》、《咬文嚼字》、《具体与抽象》、《情与辞》等。
各篇既独立成文,又有内在的联系,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文学观点,在当时以及后来的文学和美学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精进的程序》即是其中的一篇。
精进的程序朱光潜文学是一种很难的艺术,从初学到成家,中间须经过若干步骤,学者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拿一个比较浅而易见的比喻来讲,作文有如写字。
在初学时,笔拿不稳,手腕运用不能自如,所以结体不能端正匀称,用笔不能平实遒劲,字常是歪的,笔锋常是笨拙扭曲的。
这可以说是“疵境”。
特色是驳杂不稳,纵然一幅之内间或有一两个字写得好,一个字之内间或有一两笔写得好,但就全体看去毛病很多。
每个人写字都不免要经过这个阶段。
如果他略有天资,用力勤,多看碑帖笔迹,多临摹,多向书家请教,他对于结体用笔,分行布白,可以学得一些规模法度,手腕运用也比较灵活了,就可以写出无大毛病、看得过去的字。
这可以说是“稳境”,特色是平正工稳,合于规模法度,却没有什么精彩,没有什么独创。
多数人不把书法当作一种艺术去研究,只把它当作日常应用的工具,就可以到此为止。
如果想再进一步,就须再加揣摩,真草隶篆各体都须尝试一下,各时代的碑版帖札须多读多临,然后荟萃各家各体的长处,造成自家所特有的风格,写成的字可以算得艺术作品,或奇或正,或瘦或肥,都可以说得上“美”。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ppt课件

题型二:局部思路的分析概括 (句段作用)
句段“作用” “好处” 类命题
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 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
本考点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作用题”的命题表达式(提问方 式)一般为: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 等)?”
提问变式:
(1)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
三、中间段的作用
四、人称的作用
五、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 (描写)的作用
六、修辞(主要是比喻、拟 人、对比、排比与反复)的 作用
七、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八、引用的作用
九、以某一物象作标题或某一物象 在文中的作用
十、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表现 手法的作用)
解题方法:
①掌握一定的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②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③明确答题的方向,从内容、情感,结构,效果等方面,多角度分析作答。
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徐志摩写泰山日出,用了那 么多华丽鲜明的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但我有点怀疑,这 是写泰山日出,还是写徐志摩?我想周作人就不会这样写。周作人 大概根本不会去写日出。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 ……
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 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 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据此我们可以拟定答案为:
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题目;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 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 在结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从以上题目所给的参考答案可以看出,首段作用类答题是有固定的答题思路 和规律的,兼顾了两个方面:
大学语文(第三版)散文-至乐(节选)-PPT课件

二十八、至
乐
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 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 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 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 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边犿,无伤也;
二十八、至
乐
三、课文的艺术特点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轶 事与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把抽象迷 蒙的天道描绘得似乎可感可知。 2、想象奇幻,结构灵活。用丰富的想象, 离奇的夸张以及大量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意 抒怀。其行文构思,收得住、放得开,转接 无痕迹。 3、气势雄伟,意境开阔。 4、刻画人物能抓住特征加以夸张的表 现,善于传神。 5、行文变化多端,语言形象生动,富 有节奏感。
二十八、至
乐
庄子还善于形象地表达哲学范畴,为了说明“得其环中,以应元穷”(《庄
子·齐物论》)、“始卒若环,莫得其伦”(《庄子·寓言》)的道理,以立足
于圆环的中心,取消起点和终点的区别,取消一切对立和差别,充分阐述他的相 对主义认识论,表明他的是非观,还极富想象地把“道”比喻成“转轴”(“道 枢”)、“轮子”(“天钧”)、“磨盘”(“天倪”),这就使范畴形象化,
二十八、至
乐
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史,不能不对道家和道教有所了解; 要了解道家和道教,则不能不读《南华经》。《南华经》在中国古代哲 学、宗教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是先秦诸子中最重 要的篇章之一,构成早期道家的一大奇观,而且被尊为道教的经典之一, 对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闲来坐读 《南华经》,不仅是古代士人的一大享受,而且也是今日知识者的一种 雅趣。 作为一位文化巨人,庄子及其《南华经》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 容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哲学思想、道德修养、人生意趣及文化精神等方面 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至今天,庄子所倡导的直觉主义思维方式、人 与自然的和谐平衡观、无心无欲的逍遥生活态度等等,对现代社会条件 下,如何正确解决现代文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后果,提高现 代人自身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还是很有启发和积极的指导意义。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22散文阅读4归纳概括题__具备“3意识”落实“3步骤”课件.ppt

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这篇散文以“记忆里的光”为全文的线索,分别串联起儿时看 火车、青年时羡慕贾队长的挎包、复原后抡大锤打铁几件事,叙事 真实,详略得当。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开头部分“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 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文章结尾以“全科人”的 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 题。
复习任务群二 现代文阅读Ⅱ
——基于增强审美情趣和提升鉴赏品位的 文学性阅读
二、散文阅读
语文
精准突破 素能提升 任务四 归纳概括题——具备“3意识”,
落实“3步骤”
栏目导航 01 群文通练
[满分对策] 归纳概括类题目备考策略
针对归纳概括类题目概括不准、要点不全的问题,需要这样复 习备考:
特别提醒:
⑧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 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 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 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 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 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 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 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⑩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 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 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 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 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 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 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十一、精进的程序
这就是说,朱先生的学问与他整个人格陶融一片,不仅以他的心智对中外古今的丰富 知识进行了溶化和提炼,更以他的性情对人生世事和文学艺术多有独到体验和发现。在朱 先生的学术世界里徜徉,脑中常会出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波光云影,气象万千的湖泊 海洋,既给人心旷神怡的陶醉,又得到明理悦智的欣喜。朱先生的书何以对我有如此魅力? 最粗浅也是最基本的原因,即来自于这直接而又切身的阅读感觉。
朱光潜先生1887年10月14日( 农历九月十九日) 出身在安徽省桐城县的书香门第。桐 城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明清两代,是中国学术文化的重镇之一。激荡清朝文坛两 百余年、全国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桐城派”,其发祥地和大本营就在桐城。朱先生幼承 庭训,在父亲开设的私塾学馆里广泛阅读国学经典,对“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等沉 潜把玩,多能熟读成诵。后入吴汝纶创办的桐城中学,深谙桐城派古文奥诀,因做得一手 好文章,致使先生们指望他接古文一线之传。青年时代,他跨洋过海,先后在香港大学、 美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苦读十三载,博览西方学术 文化,于文学、美学、哲学、心理学钻研尤深。朱先生的国学根基和西学素养,皆玉润珠 圆,晶莹剔透,两者彼此辉映,融合贯通,自是一代渊博大家。
此文深入浅出,谈学习写作精进的程序,劝青年学者从基本功夫下手,脚踏实地循 序渐进地做下去。这是作者自己从初学以至成为学术上贯通古今中外的学者的经验之谈, 比目前常见的许多大言空论,切实得多,值得细读。(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
四十一、精进的程序
朱光潜: 艺术真谛的发掘与阐释
钱念孙 朱光潜先生是国内外负有盛名的美学大师。二十多年前,我在大学里对美学和文艺理 论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曾细读朱先生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以及他翻 译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歌德谈话录》、《拉奥孔》等著作,当时就有饕餮知识盛 宴的莫大快感。后来陆续读到他的早期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悲剧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谈修养》等, 更是受到极大的震撼。这些写于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作品,文笔之洗炼优美,说理之 精辟入微,令我赞叹不已。直到今天,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对当年许多满怀 兴味的书都失去了兴趣,但对朱先生著作的喜爱之情却丝毫没有减退。 朱先生的书何以对我有如此魅力?五年前,我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朱光潜 与中西文化》时,曾在全书引言“面对大师的自省与自觉”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朱光潜与一般学者不同,其学问不只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知识汇聚,同时也饱和着他对 人生世事的感悟和体验。他的许多著作,如《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 文学》等,既是在探讨严肃的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学术问题,又常常是在谈论人生哲理,时 时给人超出学术之外的人生启迪。他的早期作品,多半强烈地点染着他的人格色彩,兼得 儒家“温柔敦厚”之风和道家“超然飘逸”之气,又拌以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而喷吐出的芬 芳,具有一种意深而语淡,情切而气和的大家品格。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四十一、精进的程序
1.了解作者主要观点,认识循序渐进对于提高写作能力乃至学习 掌握其他任何技巧、本领的重要性。
2.学习掌握作者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和善于通过具体实例与形象 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的写作方法。
四十一、精进的程序
一、课文的思想内容 本文主要论述习文写作的途径和方法。作者认为,要想在写作方面
学有所成须经循序渐进的过程,进益的程序可分“疵”、“稳”、 “醇”、“化”四境:疵境是指驳杂不稳的境界,偶有可取,但总体上 却毛病很多,这是写作的最初阶段;稳境是指平稳规矩的境界,合乎规 范,却缺乏个性,不够精彩,这是写作的提高阶段;醇境是指精湛纯熟 的境界,兼收并蓄,极人工之能事,这是写作的成熟阶段;化境是指出 神入化的境界,随心所欲,自然天成,这是写作的最高阶段。写作者须 经过对典范作品的不断揣摩和模仿,才能掌握规模法度,由疵境达到稳 境;然后,“集合诸家的长处,加以变化,造成自家所特有的风格”, 才能由稳境达到醇境;而要由醇境达到化境,除了艺术修养之外,“还 要在人品学问各方面另下一套更重要的功夫”。
这个小册子说浅一点不能算是文学入门,说深一点不能算是文学理论。它有时也为 初入门者说法,有时也牵涉到理论,但是主要的是我自己学习文艺的甘苦之言。文学是 我的第一个嗜好,这二十多年以来,很少有日子我不看到它,想到它。这些短文就是随 时看和随时想所得到的一点收获。在写它们的时候,我一不敢凭空乱构,二不敢道听途 说,我想努力做到“切实”二字。在这一点,我希望这个小册子和坊问一般文学入门之 类书籍微有不同。我愿与肯用心的爱好文学的读者们印证经验。(朱光潜《谈文 学·序》)
四十一、精进的程序
然而,朱先生著述从不“掉书袋”以炫学富五车,甚至很少旁征博引以壮声势。他在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跋”中说:“我所要说的话,都是由体验我自己的生活,先感 到(feel) 而后想到( think) 的。换句话说,我的理都是由我的情产生出来的,我的思想 是从心出发而后再经过脑加以整理的。”在《文艺心理学》的“作者自白”里,他声明: “以往的美学家大半心中先存有一种哲学系统,以它为根据, 演绎出一些美学原理来。本 书所采的是另一种方法。它丢开一切哲学的成见,把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当作心理的事实去 研究,从事实中归纳得一些可适用文艺批评的原理。他在《谈修养》的“自序”里申述: “我信赖我的四十余年的积蓄,不向主义铸造者举债。”在《谈文学》“序”里,他还强 调自己写作时“一不敢凭空乱构,二不敢道听途说,我想努力做到‘切实’二字。”凡此 种种,向我们点出了朱先生著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他所谈的种种理论和思想,多是自己 在文艺圈和人生场中体悟、感受、揣摩和思考的结果;他引述别人的见解和观点,主要是 因为它们于其之心“有戚戚焉”,而不是简单地以他人之说代替自己的探索。正是如此, 朱先生多次说他谈艺论道的文字,“主要的是我自己学习文艺的甘苦之言。”惟其是“甘 苦之言”,所以富有他自己的独特的见识和神采。本书之所以取名“艺术真谛的发掘和阐 释”,原因即在此作者善于通过具体实例与形
象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既 浅显易懂又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论述观点时,或征引资料,或剖 析实例,或现身说法,论据确凿 而充分。文中精炼准确,逻辑严 密,体现了作者谨严求实的治学 态度。
四十一、精进的程序
文学是谈不尽的,坊间文学入门之类书籍实在太多。这类书籍没有多大用处,人人 都知道。学文学第一件要事是多玩索名家作品,其次是自己多练习写作,如此才能亲自 尝出甘苦,逐渐养成一种纯正的趣味,学得一副文学家体验人情物态的眼光和同情。到 了这步,文学的修养就大体算成功了。如果不在这上面做功夫,读完任何数量的讨论文 学的书籍,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