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之散文

合集下载

专升本《大学语文》第2章:散文

专升本《大学语文》第2章:散文
一波三折,最终在蓬莱仙宫找到了贵妃,但自此天 人永隔,始终无法圆满,使整个故事在玄宗、贵妃 二人绵绵无期的长恨中结束。
②人物刻画细腻传神。
作者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唐玄宗、杨贵妃的行为举 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内心,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 心理活动。
对于唐玄宗,诗歌第一部分侧重写他贪恋美色。
在马嵬坡,作者侧重描写玄宗欲救不能、欲罢不 忍,不忍离去、不得不走的矛盾与痛苦,以大量 笔墨,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描述玄宗心头的哀 伤,如前往蜀中睹月思人,走遍巴蜀不胜哀痛, 还京路上踌躇不前,回到长安触景伤情。
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 《老子》为代表;
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 吕氏春秋》为代表。

(二)秦汉散文
秦代在文学史上起过一定影响的散文是 《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汉 魏晋是我国散文迅速发展的时期。两汉散 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政论文。贾谊和晁 错是两汉初年政论文的代表作家。汉代散 文中成就突出,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要地位的是《史记》《汉书》,在整个 封建时代,都被史学家和文学家奉为典范 。
诗歌末尾,杨贵妃托付道士转达七夕之夜在长生 殿下的誓言为证,将杨贵妃感恩报德、忠于爱情 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③叙事抒情,水乳交融。 叙事详略适宜。
叙述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又倾注了自己丰富的 情感,使诗歌带有浓郁的抒情成分。
全诗将叙事、写景与抒情三者结合,根据故事情 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充分利用了三种艺术手 法,协调配合,增强了表现主旨、刻画人物的力 度。
明代散文中亦不少佳作,主要作家是明 初的宋濂、刘基,明中叶的王慎中、唐顺 之、茅坤、归有光等人。尤其是晚明小品 ,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大学语文现代散文的鉴赏与分析

大学语文现代散文的鉴赏与分析

大学语文现代散文的鉴赏与分析现代散文是一种流传于当代的散文形式,旨在通过言辞的艺术表达,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大学语文课程中,对现代散文的鉴赏与分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大学语文现代散文的鉴赏与分析进行探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现代散文的特点与风格现代散文与传统散文相比,有着明显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现代散文注重表达作者独特的审美情感和体验,常常融入个人的感悟和思考。

其次,现代散文语言生动、形象,多采用白描的手法,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再次,现代散文注重叙事的情节和节奏感,通过布局和整理故事情节,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最后,现代散文常常涉及时事问题、社会现象和人类情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批判性。

二、现代散文作品的鉴赏在鉴赏现代散文作品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审视作品的主题和核心观点,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

其次,要分析作品的结构和布局,包括故事情节、章回顺序、转折点等,以及对文本形式和结构的影响。

再次,要品味作品的语言和文学修辞,包括形象的描写、比喻的运用、语言节奏的变化等,深入挖掘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最后,要关注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价值,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审视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和意义。

三、现代散文作品的分析在分析现代散文作品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解读。

首先,要从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创作动机入手,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时代氛围,帮助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其次,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塑造,包括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以及对人物描写的方式和技巧。

再次,要研究作品的情节和主题之间的联系,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情节的展开和转折来表达主题思想。

最后,要关注作品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思考作品对读者的思想启迪和情感冲击。

四、现代散文鉴赏与分析的意义大学语文课程中进行现代散文的鉴赏与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鉴赏与分析现代散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具备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大学语文课散文教案

大学语文课散文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材:《大学语文》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通过阅读散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感悟。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散文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把握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阅读散文吗?为什么?2. 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

二、散文的分类和特点1. 介绍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等。

2. 分析散文的特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结构灵活、主题深刻等。

三、阅读散文1. 学生自主阅读《背影》等散文作品。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主题、情感和写作手法。

四、讨论与感悟1. 学生分享阅读散文的感受和体会。

2. 教师总结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感悟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感悟1. 讲解散文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细读品味、比较分析等。

2. 分析散文的感悟技巧: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从细节中感悟人生等。

三、写作指导1. 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写作技巧,如:选材、构思、语言等。

2. 学生尝试写作一篇抒情散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阅读一篇哲理散文,撰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感悟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散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大学语文散文教案范文大全

大学语文散文教案范文大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教学重点:1. 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的阅读与理解。

2. 散文特点的把握。

教学难点:1. 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理解。

2. 学生对散文主题的深入挖掘。

教学准备:1. 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原文。

2. 多媒体课件。

3. 小组讨论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海浪声,引导学生想象大海的广阔与深邃。

2. 提问:大海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3. 引出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自主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

2. 要求:注意文章的修辞手法、象征意义及主题思想。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b. 文章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分别象征什么?c.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分享1.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适当点评。

五、拓展延伸1. 学生课后阅读更多散文作品,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2. 写一篇以“心中的那片海”为题的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的主要特点,强调散文在表达情感、抒发思想方面的独特魅力。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那片海”,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散文的魅力。

大学语文必读散文

大学语文必读散文

中国卷:
1、匆匆——朱自清
2、背影——朱自清
3、故乡的野菜——周作人
4、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鲁迅
5、小橘灯——冰心
6、银杏——郭沫若
7、风景谈——矛盾
8、落花生——许地山
9、故都的秋——郁达夫
10、怀念萧珊——巴金
11、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
12、我的母亲——胡适
13、雅舍——梁实秋
14、秋天的况味——林语堂
15、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叶圣陶
16、海燕——郑振铎
1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18、囚绿记——陆蠡
19、鲁迅先生记——萧红
20、雨前——何其芳
21、桃源与沅州——沈从文
22、采蒲台的苇——孙犁
23、西湖的雪景——钟敬文
24、荔枝蜜——杨朔
25、济南的冬天——老舍
26、西湖漫笔——宗璞
27、丑石——贾平凹
28、苏州赋——王蒙
29、风雨中忆萧红——丁玲
30、昆明的雨——汪曾祺
31、阳关血——余秋雨
32、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
外国卷:
33、论求知——弗兰西斯●培根
34、归来的温馨——聂鲁达
35、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
36、远处的青山——高尔斯华绥
37、自然——歌德.
38、热爱生命一一蒙田
39、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一一卢梭
40、悼念乔治●桑——雨果
41、冬天之美——乔治●桑
42、乡村——屠格涅夫
43、海燕——高尔基
44、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45、美——泰戈尔
46、浪之歌——纪伯伦
47、我的梦中城市——德莱塞
48、海边幻想——惠特曼
49、我的伊豆——川端康成。

大学语文必读散文

大学语文必读散文

大学语文必读散文散文是一种运用散文技巧写作的文学体裁,以散文篇幅为主要特点,以抒发情感、展现思想、描写景物为主要目的。

作为一名大学语文学子,熟读散文是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必修课。

本文将推荐几篇经典的大学语文必读散文,让读者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和情感的营养。

《彷徨》沈从文《彷徨》是沈从文的一篇散文作品,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描述了作者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的内心彷徨。

作品以描写外在景物为线索,抒发了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沈从文运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揭示了个体在封闭的异乡环境中的孤独和迷茫,反映了人与环境、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

本文以散文的方式,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引发读者对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的思考。

《草地》鲁迅《草地》是鲁迅笔下的一篇散文,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观察描写了一片富有生命力的草地。

作品通过对草地的描绘,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反映了对自然界万物的细致观察和深情表达。

鲁迅通过自己对草地的感悟,呼唤人们要珍视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文章展示了鲁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感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与自然共生的思考方式。

《读书是种享受》郁达夫《读书是种享受》是郁达夫的一篇散文,以写作阅读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与享受之情。

作品以亲身经历为依据,叙述了读书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罗马尼亚作家伊奇利兹在《灵魂中的枯渴》一文中曾仰慕地说,“如果你能把所有能读的书都读了,你将是最幸福的人。

”郁达夫引用这句话并进行回应,表达了自己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本文以自然流畅的叙述方式论述了读书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感悟,给读者以阅读的启示和鼓励。

《黄河颂》徐志摩《黄河颂》是徐志摩笔下的一篇散文,以对黄河的颂扬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作品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展示了黄河的壮丽与恢宏,以及黄河民族的伟大与勇敢。

徐志摩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黄河人与黄河景以及黄河历史相结合,塑造出一幅生动绚烂的黄河画卷。

大学语文2散文篇

大学语文2散文篇

2.英国散文的发展。 在英国,一直到16世 纪末尚无值得称道的 散文。
3.美国散文的发展。 美国文学界迄今为止 尚无一个精确而权威 的散文定义。
第一章 散文概述
第三节 散文的欣赏
散文是一种侧重于表现作者内心感情与思想体验的文学样式,鉴赏散文, 首先是把握作者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接受作者对生活的洞察力和感情 的个性化熏陶,以得到思想的启迪和陶冶性情的美感享受。
第一章 散文概述
第一节 散文的含义、特点与种类
一、散文的含义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在中国,广义的散文是相对骈文、韵文而言的, 凡是不押韵,不讲骈俪的文章,统称散文,它包括了文学性比较强的作 品,也涵括了实用性的文章。狭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 影视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排除了纯实用性的文章,专指那些带 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第三章 外国散文名篇鉴赏
瓦尔登湖(节选)[美]亨利·戴维·梭罗
瓦尔登的风景是卑微的,虽然很美,却并不是宏伟的,不常去游玩的人, 不住在它岸边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住:但是这一个湖以深邃和清澈著称, 值得给予突出的描写。这是一个明亮的深绿色的湖,半英里长,圆周约 一英里又四分之三,面积约六十一英亩半;它是松树和橡树林中央的岁 月悠久的老湖,除了雨和蒸发之外,还没有别的来龙去脉可寻。四周的 山峰突然地从水上升起,到四十至八十英尺的高度,但在东南面高到一 百英尺,而东边更高到一百五十英尺,其距离湖岸,不过四分之一英里 及三分之一英里。山上全部都是森林。
一、注意不同种类散文的特点 散文或以记叙为重点,或以抒情为中心,或以议论为侧重,不同种类的 散文在鉴赏时也就有了一些特殊性。
二、牵住线索,沿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
就鉴赏而言,散文是不易为读者把握的文体之一。散文尽情尽性,无拘 无束,行之于所当行,止之于所当止。

大学语文散文-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大学语文散文-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季羡林
一、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山东省聊 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 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 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 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 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 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 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四、写作背景
季羡林做学问扎实,也得到了胡适的赏识,二人经常就学 术问题相互探讨。季羡林最后一次见到胡适是在1948年12月 ,北大举行建校五十周年庆典。仪式完毕后,胡适和大家辞别, 登上飞机,飞赴南京。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他在上世纪80年代写的《为胡适之说几句话》体现了他 的学术勇气与人格良知。到了新世纪,季羡林更是多次提到胡 适对他的帮助,他还担任了《胡适全集》的主编,并为此写了一 万七千字的总序。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 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 《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 等书。
二、胡适简介
胡适在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三国演义》、《三侠五义》、《海上花列传》、《儿女英 雄传》、《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等十二部小说的研 究皆卓然有成,著述六十万言,结集为《中国旧小说考证》 出版。胡适是新红学考据派的创始人,可以说是将小说纳入 了学术研究正轨的第一人,取代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红学。
四、写作背景
民国时期,作为学生的季羡林,同大多数青年学生 一样,非常崇拜胡适。季羡林第一次见到胡适,是 1932年10月13日。那是听胡适关于“文化冲突” 的演讲。两人真正认识,源于陈寅恪的推荐。陈寅 恪将季羡林推荐给了当时的北大校长胡适。胡适欣 然接受了这个三十岁出头、籍籍无名的留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坏乎!梁柱摧乎! 哲人萎乎! 《史记·孔子世家》
走进孔子
真诚的人 性情中人 一起了解圣人的喜怒哀乐……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 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 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为政》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论语·里仁》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参也鲁”(《论语·先进》)
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孔子遂行,宿乎 屯。(在鲁之南)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 歌曰: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 彼妇之谒,可以死败。 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 我以群婢故也夫!”(《史记·孔子世家》)
▪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 不暇。”
▪ (《论语·宪问》)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学於师。韩愈《师说》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论语·子罕》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先进》)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论语·子罕》)
自古才命两相妨”(李商隐《有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 语·述而》
开。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於门………谓子贡曰: “………夏人殡於东阶,周人 於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 。”後七日(四月己丑卒,公元前479年农历4月18日)卒。 (《史记·孔子世家》)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 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四书五经
▪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 诗、书、礼、易、春秋
儒家学派鼻祖——孔子
▪ 克己复礼、仁者爱人 ▪ 拯救乱世、恢复周礼 ▪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
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
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
孔子的言行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论语·乡 党》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 如也。
内心高贵的人一定是害羞的。 就像小人永远不害羞一样。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也。 (《孟子·尽心章句上》)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 孔子父亲叔梁纥 母亲颜征在 ▪ 公元前551年10月27号这一天,孔子诞生了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 语·为政》)
“四书五经”里面的“五经”,《诗经 》、《尚书》、《礼记》、《春秋 》、《周易》,都是孔子在他晚年 集中力量整理而成的。
大学语文之散文
文化教研室
1
回归经典
▪ 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正在重 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古典文化的营养
▪ 民为贵、君为轻 ▪ 公允公能、德才兼备 ▪ 如临深渊、朽索驭马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 温良恭俭让 ……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述而》 “见之,虽少,必作”《论语·子罕》 “过之,必趋”《论语·子罕》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 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 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
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
孔子的修养之路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 可与适道,未可与立。 可与立,未可与权。 《论语·子罕》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 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论语·八佾》)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不如丘之好也。 (《论语·公冶长》)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