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目标下城乡公共产品供给调整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本文将就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1. 资金短缺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2. 供给不足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很难满足居民的需求。

有的农村地区缺乏适宜的教育资源,有的农村地区缺乏适宜的医疗资源,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3. 质量参差不齐在部分农村地区,虽然存在一些公共产品,但很多都是质量参差不齐的,例如农村的道路、学校、医院、供水等基础设施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4. 管理不善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往往受到管理不善的影响,有的地区甚至存在着公共产品管理混乱的情况,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对策研究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应当加大投入,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投资力度,以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供给政府应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公共产品领域,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到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供给中,以弥补政府资金短缺的问题。

3. 加强农村公共产品质量管理4.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政府应当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规范和监管,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和公平性。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供给,加强农村公共产品的质量管理,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从而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和谐社会建设与公共产品供给

和谐社会建设与公共产品供给
a d t e e i e d t o tnu u l m p o d i o ae o ti e s0 t o u n h r s a n e o c n i o sy i rvean nn v t n i n tr fisv l me,sr cu e,p ten,i siui n a d m tu tr atr n tt to n
m enns.
Ke w rs a o i u o it p bi o d ;s p l v 0 d h r n o s s ceyi u l g o s u p y m c


和 谐社 会 建 设 与 其 本质 要 求
届 六 中 全会 。2 0 0 6年 1 0月 1 1日中 国共 产 党 第 十 六 届 中央委 员会 第 六 次全 体 会 议 召 开 , 大会 通 过 了 《 中共 中央关 于构 建 社 会 主义 和 谐 社会 若 干重 大 问 题 的决定》, 决 定 》 确提 出 , 坚 持 以科 学 发 展 观 《 明 “
协和 万邦 ” 其 意 是 说先 把 “ 九 族 ” , 亲 —— 自己 的宗 族 治理 好 , 后把 “ 章 百 姓 ” — 自己 的 国家治 理 然 平 —
诚 信友 爱 、 充满 活 力 、 定有 序 、 与 自然 和谐 相 处 安 人
好 , 后进 而 “ 和万 邦 ” 使 各 邦 国 和谐 相处 。 中 最 协 ,
v rl h r o iu o i , oic l e o o i a d c l r e e p e t ao a ir st u py o p bi g o s ea a no ssc l p l i , c n m c n u ua d v l m n.A m jr r e e s p l f u l o d l m a ta tl o b r i h c

和谐社会建设与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和谐社会建设与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建设 、 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国家社 科项 目 0 X H 0 6 S 0 5的后期成果 之一 , 本文写作 过程 中受到 西北 师范大学 张润君老 师仔 在 细指导, 作者在此表示感谢 。 [ 作者简介 ] 任怀玉( 9 1 ) 汉, 籍贯 : 18 一 , 男, 甘肃秦 安 , 单位 : 甘肃省行政 学院, 师专 业: 讲 社会学 , 研究方 向: 农村 社会
除教育 投入 占 GD P比例较低 外 , 国教 育机 我
区效率 的提高 , 还要求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效率 提高 , 从而带动整体效率 的提高 , 要求经济社会
等全方 位 的发 展 。古人 云 “ 患贫 而 患不均 ”社 不 ,
会 公平 也是 和谐 社 会评 价 的重 要标 准 之一 , 会 社
学。
XI I NJANG A T F ST E ARM S ECONOM Y

公 共 产 品
新 疆 农 垦 经 ; 齐
20 . 08 7
和谐 社 会 可 以通 过两 个 最 基 本 的指 标 进 行 评判 , 即效 率 与公 平标 准 。效 率是 任何 一个 社 会
32 %, .8 当年财 政性 教育 经 费按 人 口平均 为 3 6美
公平机会 , 也意味事实上的不平等 , 造成社会 的 不 和谐 与发 展动力 的不 足 。
( 公共 卫生经 费投入 低 二)
据卫 生部 资料 显 示 , 国卫 生 经 费 的投入 占 我 G P的 比例 一直 比较低 ,9 8 我 国的卫生 总经 D 17 年
2o. 08 7
新 疆 农 垦 经 济
公 共 产 品
和谐 社会 建设 与公 共产 品供 给 研 究

论公共物品供给的改进及其路径选择——基于“和谐社会”的视角

论公共物品供给的改进及其路径选择——基于“和谐社会”的视角

要和最小的限度 ;也没有 简单而 一致 的标准可 以用 来准确衡量 “ 非市场 ”规模 的大小 。【中 国同样存 2 】
在为个人政绩而损公益、 降低公共物品的效率问题。
三、公共物品供给改进的路径依赖
I 、转换政府 职能 ,实现 公共物品供给主 体的
多元化。转换政府职 能和角色,使政府 的管理和服 务职能从无所不包 的 “ 全能型”政府逐渐 向旨在提 高公共事务管理 能力和水平的 “ 有效型 ” 政府转型, 从直接提供者 向促进者、指导者 、合作者转变 。实 现公共物品供给 主体 的多元化。根据 公共物 品不同
维普资讯
经 济与 管 理
重庆三峡 学院学报一一J 饥 FC NG NGT R EGOR SU I E ST O NALO HO QI H E GE N V R I Y 20 0 6年 第 5期 繁 2 2卷 oS2 0 1 2 0 6V 失 我 国公共物品生产过程 中缺乏有效 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 了测定政府部 门 、 及公务员的工作绩效 ,我 国 2 0 0 4年出台了政府绩效评估 的 3 项指标 ,这些指标体系改革 了以往简单的以 3
G P 为核心 的指标体系 。这种评估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以 “ D 内部评估”为主,缺乏 “ 外部评估 ” ,公众无
共事务管理 的主体不再局限于政府,其他社会主体
也可 以参与其 中,形成合作机制 ,通过平等对话和
协商实现对 公共事物的管理 公共治理和谐 对公共 物品提 出了新课题 ,不仅要求 公共物 品供给 主体的 多元化,供给方式多样化 ,而 且还要求重视对公民
需求的满足 ,公共物 品的话语权尽掌握于公民。

9- 7
维普资讯
张 丽 艳 : 论 公 共 物 品 供 给 的 改 进 及 其 髭H§选 择

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和对策建议

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和对策建议

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和对策建议王文娟王凌升农村公共产品作为农民赖以生存、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其供给状况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从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

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都凸显了中央对改善和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高度重视。

一、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意义1.建设新农村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公共产品作为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农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

发达的农村公共产品有利于降低农村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对新农村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从根本上说.有效供给农村公共产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更是建设新农村的应有之义。

2.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措施。

缩小城乡差别要坚持“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但重点在于农村自身的发展.在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统筹推进。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城市发展很快,农村发展滞后。

这就要求必须要转变思想认识和工作部署.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提供优质的农村公共产品。

3.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直接收入,而且可在运输、能源等方面增加农民的间接收入:同时,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农民生活提供新设施、新环境,有利于加强农村与外界社会的联系和交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二、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1.决策上下不一,执行偏离。

长期以来.在“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机制下.政府很难准确地表达农民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意愿。

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作用

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作用
表7 洞庭 湖 区生 态 经 济分 区结 果
在 上 述分 类 的 基 础 上 , 可 以认 为 城 市公 共 产 品 是指 在 存 在 形 态 和 受益 范 围限 于 城 市地 域 的 地 方性 公 共 产 品 。从 属 性 上讲 , 市 公 共 产 品 主 要 属 于 准 公 共 产 品 ; 区 域 上讲 , 市 城 从 城 公 共 产 品 主要 属 于 地 方性 公 共 产 品 。典 型 的城 市 公 共 产 晶包 括 公 共 安 全 、 共 教 育 、 共 卫 生 、 市 消 防 、 境保 护 、 市 公 公 城 环 城 道 路 、 政 司 法服 务 和 公共 文化 体 育设 施 等 。 行 二 、 市 公 共产 品 供 给对 社 会 和谐 的影 响 城 在 社会 范 围 内 ,所 有 产 品 可 以被 简 单地 看 作 是 公共 产 品 和私 人 产 品 的总 和 .而 人 的需 求 又 可 以 被 划分 为公 共需 求 和 个 人 需 求 。从 理 论 上讲 , 共 需 求 主要 由公 共 产 品予 以满 足 。 公 个 人 需 求 主要 由私 人 产 品 予 以 满足 .在 消 费 领域 二者 有 着 一 定 的互 补 性 和替 代 性 。 现 实上 讲 , 一 定 的历 史 时期 和 社 会 从 在 阶段 , 共 需 求 和 个人 需 求 也 会 相 互 转化 , 众 多 的个 人 需 求 公 即 可能 会 上 升 为公 共 需 求 ,原 来 的公 共 需 求 也 可 能下 降 为 个 人 需 求 。国 际经 验 也表 明 , 国 的人 均G P 1 0 美 元 向3 0 美 一 D 从 00 00 元 的过 渡 时期 , 是该 国公 共 需 求 快 速 扩张 的 时期 。 中国 而 正 就 肓 , “ 般 温饱 ” 全 面小 康 ”从 计 划 经 济 向 市 场 经 济 、 从 一 向“ 、 从 农 业 社 会 向工 业 社 会 加 速 转 型 的关 键 时 期 ,由 于公 共 生 活 领 域 的 政府 干预 或 者 “ 共 选 择 ” 局 限 性 . 们对 公 共 产 品 在 公 的 人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城乡公共品供给体制创新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城乡公共品供给体制创新

17 9 8年 以来 , 国城 乡居 民收入 比多 数 年份 在 2倍 我 以上 , 中 ,9 8年 城乡 居 民人 均 收入 比是 2 5 : , 其 17 .7 1 改 革开放 后这一 比例 逐步 降低 , 18 降 到最 低 到 9 3年
点 18 : , 随 后 城 乡 收 入 差 距 又 开 始 扩 大 , .2 1但 到 19 9 0年 城 乡 收 入 比 为 2 2 1 2 0 . : ,0 0年 为 2 4 1 . 6: ,

医疗 、 失业保障等方面还享有许多福利优惠, 把这些 非 货币 因素都 计 算 进 去 , 乡 居 民 收入 的实 际 差 距 城 可 能远 在 5~6倍 以上 。从 消 费方 面看 ,0 5年 占 20
全 国人 口 5 % 的 农 村 人 口消 费 品零 售 额 只 占零 售 7 总 额 的 3 % , 占人 口 4 % 的城 镇居 民 的消 费份 额 5 而 3
却达到 6 % 。农村居 民家庭恩格 尔系数 比城镇高 5 85个 百分 点 , 在不 小 差 距 。其 实 , 国 目前 的城 . 存 我 乡差距 是全 方位 的 , 而城 乡收入 、 费差 距 只是 表 面 消
性 问题 。

我 国城 乡差 距 现 状
公 共财 政理 论认 为 , 共 财政 的 主要 职 能 是 提 公 谈 到城 乡差 距 问题 , 人们 自然 会 联 想 到 城 乡 之 间 的收 入 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消 费 方 面 的 差 距 。从 收 入 方 面 看 , 自
20 0 4年 为 3 2 : ,0 5为 3 2 : 。 如果 加 上 农 民 . 1 12 0 .2 l
共 品包 括基 础设 施 、 文化 教育 、 科技 、 医疗 保 健 、 息 信 服务 等设施 和服 务 , 它是 居 民生产 、 活 中所 必 不 可 生 少的, 是生 产发 展 、 活质 量提 高 的基础 。由于 它 们 生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政府职能转变——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政府职能转变——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作者简介 江海燕 ,广 东省人 民政 府副秘 书长 ( 广东 广州 ,5 00 ) 10 0 。
维普资讯
长 ,促进城乡 良性互动 、共同发展 。 ”这些论述清楚表明,农村 的和谐和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 和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和重点。但是 ,长期 以来 ,我 国农村地 区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及农业科技信息等公共产品十分欠缺 ,农业生产力落后 ,农业基础薄弱 ,农村的发 展环境制约了农业生产 的专业化 、规模化 、产业化 、市场化 ,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进而影 响农 民收入提高 ;而农村医疗卫生、义务教育 、社会保障等公共产 品的供给严重不 足 ,行路难、就医难 、上学难等在广大农村地区十分普遍 ,农村民生问题依然是一个 突出的问题 。因此 ,
量 为 农 村 公 共 产 品供 给服 务 。
[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政 府职能
公共服 务型政府
和谐社会
[ 中图分类号 ]D 6 0 [ 6 9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36 (06 1 0 4 — 6 0 0 7 2 2 0 )1 — 0 2 0
公 共产 品 (u l od) p bcgos ,也称 作公 共 物 品或 公 共 品 ,是 相对 于 私 人产 品而 言 的 。P ・ i 萨缪 尔 森 是 最
我们 在构 建和谐 社 会 、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 村 过程 中 ,要充 分 意识 到农 村公 共产 品 供给 的重 要 性 和战 略性 地
位 ,要以实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基础和突破 1,切实改善农 民的生产 、生活环境和条件 ,促进农村社会 : 3
的发 展 和稳定 。 2 .实 施农 村公 共产 品供 给 是统筹 城 乡发 展 、实 现 “ 业 反 哺农 业 、城 市 支持 农 村 ” 的 突破 口和 关键 工 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公共产品分
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 品。纯公 共产 品是指 同时具 备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的产 品 ,如国 防、行 政 管理 、义务 教育、公共卫 生和基础研 究等 ,而 同时具 有竞争 性 和排
基金项 目: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 2O 年度项 目 “ O5 和谐社会 目 标下城 乡统一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 究” 的部分研究成果 ( 项 目 编号 :2000 5 0523 )
用不可分割性,即公共产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具有 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是为整个社会成员 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为某个个人
享用。 ()消 费的非竞争性 ,即某一个 人对公共产 品 的 2 享用不排斥其他人 同时享用 , 不会 因此 而减少其 他人 也
收稿 日期 :2 ∞ —0 5
[ 关键词] 公共产品 供给 城 乡差异 调整对策
[ 中图分类号 )F4 [ 0 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 放 以来 ,随 着我 国 国民经 济持 续快 速发 展 , 城 乡居民收入和生 活水平不 断提高 ,一个 无法 回避 的严 峻的事实 摆在 面前 ,就 是城 乡居 民贫 富差 距不 断扩 大 。
()广义 的公共 产品 和狭义 的公 共产 品。广 义 的公 1
共产品接近于市场经济下的国家职能或政府职能的涵义,
它不仅包括 国防、公 共交通 、环 境保 护、社会 治安 等有
形物品及服务 ,而且包括 制定 和实施 法律 , 持社 会基 维 本秩序 ;调节收入和财 富的公平分 配等 无形 的物 品及服 务 。狭义的公共产品仅指 前者 。本 文所用 的公 共产 品指 的是广义的公共产 品。 ()纯公 共 产 品和准 公共 产 品。 2
实现社会总福利和人 均总福 利的最 大 化。因此 ,公 共产 品因为公共性而对于社 会贫 富差距 的扩大有 着缓 冲与抑
制作用 。
I13 公共 产品的分类及 范围 ._
它的分享却要花费巨大成本。 在对该产品的总支出不 ”“ 变的情况下,某个人的消费的增加并不会使他人的消费
同摄减 少。 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中具有 非竞争性 、非排 ”公 他性等特点 ,是 以满足所有社会成员 的需要为 目的产 品。 II2 公共产 品的特 征 .. 与私人产品相 比,公共产 品具有 以下 特征 : ( )效 1
的公 共产品是 “ 每个人对 这种产 品的消费 ,并不 会导 致 其他人 消费的减少。 ”阿特金森 和斯 蒂格 利茨对 公共产 品 的定义 是 :“ 共产品是这样一类物 品 ,在增加一个人对 公 它分享时 ,并不导致 成本 的增 长 ,而要排 除任何个 人对
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基本要求。( )产品供 3 给取向的公正性。这要求政府要按照社会公众的集体意 愿提供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灵,维 护社会公共利益,
3o8) 034
要] 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中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特点,是以满足所有社会成 员的需
要 为 目的的产 品。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公 共性 ,公 共产 品的公共性 而对 于社会贫富差距的扩 大
有着缓 冲与抑 帝作 用。统筹城 乡 】 公共产品供给 ,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 社会 ,应尽快 消除体制 和制度 障碍 , 给予农村居 民以同等国民待遇 , 大对农村教育投入 , 高农村人 力资本水平 ,加 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 加 提 投入 ,改善农 民生存和发展环境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 系。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 品相对 称 , 多著 名经 济学家 对 许
公共产品进行过界定。萨谬尔森在其 《 经济学》中从公
共产品的特征出发 ,对公共 产品的定 义是 :不论 每个人
是否愿意购买它们 ,它们带来的好处是不可分地散布到
整个 社会里。随后在 15 94年萨谬尔森 在 《 经济学和统计
学评论》杂志发表了论文 《 公共支出纯理论》 指出纯粹 ,
社会 财富的分配关系是 和谐 社会 的重要组成 因素 ,而公 共产 品又是 构成 社会财 富的重要组 成部 分。因此 ,统筹 城 乡公共产品供 给 ,既是构建社 会主义 和谐社会 的核 心
享用该产品的数量或质量,也就是说,增加一个消费者 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 共产 品的消 费置 ,亦 即增 加一 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受益的非排他性 ,即 3 旦公共产 品被提供 出来 ,不可能 排除任 何人对它 的消
-_ 。— —
4 -— 0 - - —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5期 5
26 月 0 年5 0

费 ,或者经济上不可行 ,或者技术上不现实。
公共产 品的本质属性 在于它 的公共 性。公共 性体现
内容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 公共产品的含义及其供给理论
I1 公共产品的含义及其范围界定 . 1 11 公共产 品的涵义 ..
在三个方面:()产品供给结构的公平性。公共产品具 I 有对消费者的非排他性,政府只有公平、均衡地向城乡
和不 同阶层 的社会成 员提供公 共产 品 ,才能实 现社会 和 经济发展的均衡。否则 ,将扭 曲公共 产品的供给结构, 出现 比市场失灵更糟 糕的政府 失灵 ,并 带来一 系列 严重 的社会 问题 。 ( )产 品供 给过程 的公 开性 。公 共产 品供 2 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 共资源 的配置过 程 ,按照 公开 透明 的原则生产和分配公 共产 品,是市 场经 济对政 府特 别是
维普资讯
第 2卷 第 5 5 期
26 月 0 年5 0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第. o 总2 N5 05 . 1 .
11 5 期
和谐 社 会 目标 下城 乡公 共 产 品供 给 调 整对 策研 究
赵 艳芹 李秀玲 刘 英泽
( 天津农学院,天津[来自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