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合、意合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形合与意合

形合与意合

一、英语的形合法
英语造句常用各式种形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 从句,注重显性接应(overt cohesion),注重结 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 英语句中的连接手段和形式(cohesive ties)不 仅数量大,种类大,而且用得十分频繁: 1. 关系词和连接词。关系词包括关系代词、关系 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如who, whom, whose, that, which,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等,用 来连接主句和定语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或表 语从句。

英语连接词包括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
并列连词 如and, or, but, yet, so, however, as well as 从属连词 如when, while, since, until, so…that, unless, lest 等,用来连接词、词组、分句或状语从 句。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这些关系词和连接词,汉 语则少用甚至不用这类词。 2. 介词。(如with, to, in, of, about, between, through、inside, into, within, without, throughout , according to, along with, on behalf of, with regard to)。
他吹嘘说,任何奴隶一踏上英国的土地就获得自 由,而他却出卖穷人家六岁的孩子到工厂干活,每 天十六小时,受尽鞭打责骂。 点评:英语运用连接词、介词和代词形式手段, 注重句子形式和完整,注重显性连接(overt coherence),汉语译文注重意义和逻辑顺序,注 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
其次,还可以采用形合法翻译英语中一些带有意 合特征的句子或汉语与之“形似”的句子。 (1)the sight of the girl always reminds me of her parents. 我一见到这个女孩,就想起他的父 母。 (3) His youth got him off. 由于他年轻,他 得到了宽恕

基础笔译 Chapter 13 形合与意合

基础笔译 Chapter 13 形合与意合
我懂英语,我知道这就是我的本钱,我可 以和有钢琴的人进行互助,我教他英语, 他教我钢琴。
汉译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 不知己,每战必殆。 You can fight a hundred battles without defeat if you know the enemy as well as yourself. You will win one battle and lose one battle if you know yourself but leave yourself in the dark about the enemy. You will lose every battle if you leave both the enemy and yourself in the dark.
Eg: I shall despair if you don’t com.
Parataxis
意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 采用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
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World Book Dictionary
英汉对比
形合的语言模式反映了西方重形式逻辑、 重实证的思维模式,
意合的语言模式反映了汉民族重内省和体 悟、表达简约、不重逻辑、意义模糊的思 维模式。
意合形合对翻译的影响
英译汉(隐含某些形式链接成分):
And with this and a proud bow to his patrons, the manager retires, and the curtain rises. 领班的说到这里向各位主顾深鞠一躬退到后台,现在开幕 了。 An Englishman who cold not speak Chineses was once

形合与意合

形合与意合

外部形式(external form):在进入句子后为了表示其在句 中的语法功能,即与其他词的关系而临时加在前面的形 态标记词(或称功能词)他与附加形态不同之处是加在 前面,分开写、分开读,而不是粘附在词的后面,但它 们的功能是一样的,就是只表示语法意义,不能构成新 词。有两种情况 动词的外部形态标记,主要是助动词be, have, do, shall, will, 其语法功能是表示时态、语态和语气(各种时态、 主动/被动与态、虚拟语气) 形容词、副词的外部形态标记,主要是more 和most
2. 形式词:借以表示词语间、句子中和小句间和语段中句子间 的关系词,英语中称为form words或function words.其中包括介 词、冠词、关系词、部分副词、部分代词等,除了表示句间关 系外,它们还都具有某中实际意义,不完全是实际意义,如: 连接性代词和副词。
连接词connective words:包括: 包括: 接词 包括 1 关系代词、 关系代词、 2关系副词、 关系副词、 关系副词 3 并列连词 并列连词and, but both…and…, either…or… not only …but also… as well as…)、 )、 4 从属连词 从属连词(as, after, while, as if, so that, if, unless though…) (英语中代词不仅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 英语中代词不仅有人称代词、 英语中代词不仅有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词等,而且还有许多代用形式: 词等,而且还有许多代用形式: 名词代用式: 名词代用式:one, some 名词短语代用式: 名词短语代用式:each, none, rather, all the same 状语代用式: 状语代用式:then, here , there, in that way, like that… 谓语和述位部分代用式: 谓语和述位部分代用式:do 谓语否定式代用式: 谓语否定式代用式:not 先行分句代用式why so, why not, if so, if not 先行分句代用式 形式主语it和 另:形式主语 和there be 句式中的 there,都是为避免头重脚 都是为避免头重脚 轻而出现的形式词

第三讲 形合和意合

第三讲    形合和意合

二、汉语的意合法 英语连接词性语大约100个, 汉语的并列连词、从属连词与关联副词配合使 用的连接词语仅约50个; 汉语介词数量少,大约只有35个,而且大多是 从动词虚化而“借”来的 英语286个介词少得多。 ——汉语的形合手段少得多
汉语的意合法往往采用下面手段: 1.语序 汉语的许多主从复句,虽然不用关联词,形式类似并列复句,但 分句含义却有主有次。 她不老实,我不能信任她。 Because she is not honest , I can’t trust her. 我不能信任她,因为她不老实。 I can’t trust her , because she is not honest. 人(若)不犯我,我(则)不犯人。 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attacked. 打肿脸充胖子,吃亏的是自己。(如果) If you get beyond your depth ,you will suffer.
2.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等。这些句式的词句整齐,结构 匀称,可以互文见义,往往不用关联词。 他不来,我不去。 If he won’t come here, I’ll not go there.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As you sow, so will reap. 不怕慢,只怕站。 It’s better to move ahead slowly than just to mark time.
3.紧缩句 有饭大家吃. Let everybody share the food if there is any. 不到黄河心不死。 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 问遍千家成行家。 Learn from numerous advisers, and you’ll become a master. 4.四字格 物极必反 远交近攻 玩火自焚 不进则退。

形合与意合

形合与意合

精选可编辑ppt
13
汉语的意合法
说是说了,没有结果。
I’ve made the proposal, but they proved futile.
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 解。
Once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s grasped, all problems can be readily solved.
精选可编辑ppt
14
汉语的意合法
2. 用反复、排比、对偶等词句整齐匀称的 句式。
3.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4. Smart as a rule, but this time a fool. 5. 他不来,我不去。
6. If he won’t come here, I’ll not go there. 7.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精选可编辑ppt
16
汉语的意合法
4. 四字格。
5. 物极必反 6. Once a certain limit is reached, a change in the 7. opposite direction is inevitable. 8. 欲盖弥彰 9. The more one tries to hide, the more one is
精选可编辑ppt
18
英汉对比
“西洋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则环与环都联络起来, 毕竟有联络的痕迹;中国语的结构好像无缝天 衣,只是一块一块的硬凑,凑起来还不让他有 痕迹。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的;中国语 法是软的,富于弹性的。惟其是硬的,所以西 洋语法有许多呆板的要求,如每一个clause里必 须有一个主语;惟其是软的,所以中国语法只 以达意为主,相关的两家是可以硬凑在一起, 不用任何的connective word.” --王力

英汉翻译之形合与意合

英汉翻译之形合与意合

03
形合与意合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句子层面,还体现在词汇层面, 如英语中的冠词、连词、介词等在汉语中可能没有对应的表达
方式,需要借助其他方式来传达意义。
03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
英语重形合在翻译中的应用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注重形式上的完整和逻辑 上的严密,通常使用显性的连接词来表达句子 之间的关系。
意合实例分析
意合
中文表达中常用隐性的逻辑关系来表达意义,语言结构相对灵活。在翻译时, 需要将这些隐性逻辑转换为英文的隐性表达。
例如
中文句子“他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在英文中应翻译为“He left, never to return.” 这里的“never to return”隐含了“再也不回来了”的意思。
感谢您的观看
意合定义
意合是指句子结构灵活,词语之间的 连接主要依赖于意义和语境,没有显 性的形态标记。
在汉语中,意合的表现形式包括流水 句、无主句、省略句等,通过语义和 语境来表达意义。
形合与意合的对比
01
英语重形合,强调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的严谨性;汉语重 意合,强调意义和语境的传达。
02
在英汉翻译中,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句的意义和语境,同时考 虑到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以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形合的翻译策略
保留原文形式
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文的 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力求形式 上的对应。
重视语言形式
强调语言形式的重要性,关注句 子结构、词汇搭配和语序等方面 的对应。
强调逻辑关系
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揭示原文中 的逻辑关系,通过显性连接词等 手段来体现。
意合的翻译策略
重视意义传达
在翻译过程中,以意义传达为核心,不拘泥于原文的 形式。

形合和意合

形合和意合
什么是形合? 什么是意合?

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聚集: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应该:合该。合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总共,全:合家欢乐。 计,折算:合多少钱。 Page 58!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
大珠小珠生。 2,我吃了晚饭出去散步。 3,他病了,昨天不得不呆在家。 4,他们打得很勇敢,72小时内就粉碎了敌人的入侵。
1, Nothing has happened since we parted. 2, After I had my dinner, I went out for a walk. 3, He had to stay at home yesterday because he was ill. 4,They fought so bravely that the invasion was crushed in 72hours.

形合和意合的典型例子

形合和意合的典型例子

形合和意合的典型例子形合(Xíng hé)和意合(Yì hé)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种修辞手法,形合侧重于形式和声韵的呼应,意合则强调意义的相互关联和呼应。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修辞手法,并给出一些典型例子。

形合,是指在诗文中通过形式和声韵的呼应,来营造出一种优美、和谐和有力的感觉。

形合常见的表现方式有平仄、押韵、对仗等。

平仄是形合中最基本的手法,指的是诗句中字音的高低变化。

有平声、仄声之分,平声字音低平,仄声字音高昂。

通过平仄的变化,能够产生优美的韵律感,使整篇诗文更加和谐统一、例如宋代刘过《贫女》诗中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里的“埋”、“径”、“晋”、“衣”、“冠”、“古”、“丘”七个字都是平声,使诗句的韵律感更加突出。

押韵是指诗句中的词尾音韵相同或相似,营造出一种整齐、和谐的效果。

押韵在诗歌创作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古体诗中。

例如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美目只顾言,背面羞为行。

”这里的“意”、“精”、“言”、“行”四个字的韵脚都是“-ing”音,使整篇诗歌十分悦耳。

对仗是指诗句中的字句在排列和结构上的呼应。

对仗有平仄、韵脚、字数等多个层面的表现。

通过对仗的运用,能够使句子、诗句的结构更加严谨、文辞更加优美。

例如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里的“行”、“声”、“白”、“明”四个字的韵脚相同,使整篇诗歌在结构上呼应紧密。

意合,又称“意照”,是指诗文中的意义相互关联、呼应,创造出一种深远、富有内涵的效果。

意合能够将不同的意象和意义通过呼应和联想,使整篇诗文的意境更加深远,读者能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例如唐代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通过夜晚的明月、思亲之情的描写,使整篇诗歌充满了浓厚的离愁别绪。

形合和意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修辞手法,通过形合可以使诗句更加韵律优美、和谐统一,通过意合可以使诗文更加含蓄深入、意义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形合和意合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李靖民(《外语研究》2012年2期)引言英汉语比较研究中的形合和意合问题是国内语言学界和翻译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形合和意合问题开展研究,参与人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可以说是空前未有的,凡是学习过英语的人,都听说过形合和意合,都知道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但是,目前的形合和意合研究现状所反映出的种种现象表明,关于形合和意合的概念以及英语重形合和汉语重意合的含义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有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亟待澄清。

“形式和意义的对立和相互制约是语言的本质。

如何在语言研究中解决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问题是语言学的永恒的主题”。

(王维贤1997:86)围绕着形合和意合问题进行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恰恰能够体现出英语和汉语各自形式和意义对立和相互制约的本质,而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中,也的确总是要涉及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然要涉及到多种因素和多个层面。

本文认为,面对目前形合和意合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应当进行深刻的反思,厘清其根源,使形合和意合研究更为富有成效。

1. 形合和意合在英语里的对应词“hypotaxis”和“parataxis”即为形合和意合在英语里的对应词这一认识,在国内语言学界和翻译界颇有影响。

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写文章涉及形合和意合问题时,无论其所持的角度、涉及的层面、讨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只要提及形合和意合,总要加括弧注明或是在英文摘要里表明,“hypotaxis”和“parataxis”是形合和意合的对应词。

可见这种认识影响之大,以至于人们往往对“hypotaxis”和“parataxis”的具体概念不假思索,人云亦云。

笔者(2011)曾经指出,英语里的“hypotaxis”和“parataxis”是一对很普通的术语,分别源自希腊语的“hypotassein”和“paratassein”,前者意为“arrange under”,后者意为“arrange side by side”,用来指能够体现句子成分从属和并列关系的两种排列方式。

国外除了词典等工具书中的术语界定和相关著述的个别章节提及之外,很少有人像国内学术界一样,把它们当作一个特别重要的涉及英汉两种语言的现象专门加以讨论,而且人们在提及这两个术语时,对它们的界定并不一致。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论人们从什么角度予以提及,无论人们的界定存在什么分歧,大家对“hypotaxis”和“parataxis”这两个术语的认识,始终没有超出句子成分的从属和并列排列方式的基本概念,充其量也只不过涉及相邻的句子。

(参见Chimombo & Roseberry 1998: 131-132;Connatser 2007: 140;Gelderen 2004: 8;Halliday 2004: 374-375;Smith 2005: 65;Thibault 1991: 46;Wilson 1993: 318)一般认为,形合和意合的说法最早是由王力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

在1944年出版的《中国语法理论》里,王力(1984:468-472)谈到汉语“联合成分的欧化”问题时,确实提到了形合和意合,并在括号里分别注明英语对应词“hypotaxis”和“parataxis”。

但是,从王力先生在文中所做的具体分析来看,他当时提到形合和意合,主要是针对汉语和英语复合句里分句之间的连接方式及一些连接性词语的使用而言的,并没有超出“hypotaxis”和“parataxis”的基本概念,也没有特意对形合和意合做出一个确切的界定。

因此,就人们今天讨论形合和意合的深度和广度而言,与王力先生当年在《中国语法理论》里提到的形合和意合不完全是一个概念,绝非“hypotaxis”和“parataxis”概念所能涵盖。

经常还可以看到有人在谈到形合和意合时,引用奈达先生的论述,以为奈达也认为“hypotaxis”和“parataxis”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应词。

的确,奈达先生曾经谈到,“hypotaxis”与“parataxis”的差别或许是英语和汉语最重要的语言区别特征之一。

但是,奈达先生这样讲,并不能说明他认为“hypotaxis”和“parataxis”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应词。

从奈达先生的著述里(Nida 1982: 16;1964: 210;1969: 168,202,204)对“hypotaxis”和“parataxis”的阐释可以看出,他对这两个术语的界定并没有超出句子成分的从属和并列两种排列方式的基本概念,也就是说,奈达先生对“hypotaxis”和“parataxis”的认识,与国外其他学者对“hypotaxis”和“parataxis”的认识没有什么两样。

也有学者提出,由于国内学术界对形合和意合的认识不尽一致,应该对应不同的英文译语,如“hypotaxis”和“parataxis”、“overt”和“covert”、“morphotactic”和“semotacitc”、“syndeton”和“asyndeton”。

(郑文婧2007)我们认为,虽然目前人们对形合和意合的认识尚不能统一,但它们毕竟是国内学者针对英汉语对比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的产物,不大可能在英语里找到一对现成的对应词语,这“就如同西方没有阴与阳这样的概念,而分别用yin与yang来表示一样”(王菊泉2007)。

因此,我们赞同王菊泉先生提出的方法,在英语里分别用拼音“xinghe”和“yihe”来表示形合和意合。

这样,即使国内学术界对“xinghe”和“yihe”的认识尚不能统一,但至少不会让外国人误以为我们针对形合和意合问题的研究,即是局限于“hypotaxis”和“parataxis”的从属与并列的句子成分排列方式的研究,也不会让外国人误把形合和意合等同于“overt”和“covert”、“morphotactic”和“semotacitc”、“syndeton”和“asyndeton”之中的某一对术语。

事实表明,我们中国人所研究的形合和意合问题,绝非这些英语术语中的任何一对所能涵盖,要远比它们之中的任何一对复杂且深奥得多。

2. 形合和意合的不同认识王菊全(2007)在梳理前人关于形合和意合论述的基础上,将各家的论述归纳为两种主要观点。

一种观点以连淑能为代表,把形合与意合看作造句法,认为形合与意合的主要区别在于词语或分句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因而主要是句法层面的现象;另一种观点以刘宓庆和潘文国为代表,主张把形合与意合视为语言表达法或话语组织法,认为形合、意合现象不仅存在于句子及句子以下层面,也存在于句子以上层面,乃至语篇层面。

郭富强(2006)从语言哲学、语言结构、翻译理论与实践和汉语意合研究等方面对前人关于形合和意合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综述,涉及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句法结构、语义范畴、篇章理论、语言类型等各个方面。

也有学者对目前形合和意合研究中的模糊认识提出质疑,如沈家煊(2003:30),高卫东(2005),王菊泉(2007),余东(2010),任永军(2010)等。

他们认为,形合和意合是以西方语言如英语为参照物得出的产物,所谓汉语的意合现象和英语的形合现象是相对而言的,人们在谈论汉语的意合现象时不应忽略意合后面的形合因素,在谈论英语的形合现象时不应忽略形合背后的意合因素。

尽管这些质疑的声音目前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比较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但是其终将会对形合、意合辩证统一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起到有益而健康的推动作用。

我们认为,面对目前形合和意合研究的现状,一方面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之所以会存在各种所谓的不同认识,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研究针对的具体问题不同,所持的角度不同,所涉及的层面也不相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老老实实地承认,有关形合和意合,还有各种层面上的问题有待逐步深入细致的研究。

正如许剑宇(1998)针对意合法的研究所说:不能因为意合法暂时没有完美的定义而过分地指责它,因为目前研究意合法的人们老老实实地承认意合的具体情况还没有搞清楚,只能逐步深入下去。

这不见得比那种盲目引进各式各样新潮的术语和定义却食洋不化的毛病落后到哪儿去。

因此,客观地说,除了针对那些以同样的认识基础所做的同类研究之外,不应对各类研究孰优孰劣,孰重孰轻简单地做出评价,而应当对这些研究所反映出的种种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认识到形合和意合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深层机制有待人们去挖掘,认识到形合和意合的研究涉及到各种复杂的因素,尚待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层面对各种具体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索。

全面深入的挖掘、探索能够扩展形合意合研究的视野,不断完善研究的方法。

只要能够揭示形合和意合的本质性问题,有利于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视角认识形合意合问题的全貌,对语言工作者和翻译工作者的实践活动有所启示,无论从什么角度、什么层面进行的相关研究都是有益的。

3. 英语重形合和汉语重意合的概念及英汉翻译尽管人们对形合和意合的认识尚不能统一,而对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一两种语言构形与传意取向不同的信息传递机制的基本特征,似乎并没有多大异议。

但是,如果我们关注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概念在英汉翻译实践应用这一层面上的问题,就会发现,人们在这方面依然存在着模糊认识,倾向于从英汉两种语言形式结构对比的角度来找个说法,或是把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构形问题和传意问题混淆在一起。

这种模糊认识给从事英汉翻译实践活动的译者以及普通翻译教学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以至于有许多人以为,重形合和重意合就是有没有性、数、时、体、态、格等形态变化或是否使用连接性词语,以为英汉翻译涉及到的重形合和重意合问题就是这些东西的加减问题。

这种影响之深、之广,仅仅从网络上可以看到的数量庞大的相关文章及电子教案即可见一斑。

我们认为,英语的重形合可以从英语本身以形役意的信息传递模式的角度来探讨,汉语的重意合可以从汉语本身意定形随的信息传递模式的角度来探讨,分别揭示英汉两种语言各自构形与传意有机统一的表达关系,二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因此,要搞清楚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概念,不能把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构形问题和传意问题纠缠在一起来对比。

这里不妨仅以能够反映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形式结构特点核心问题的基本句式为例,来看看二者在信息传递机制上的本质性差异。

英语的基本句型无论怎样归纳,充其量也就只有那么几种,凡是学习过英语的人,都可以脱口而出;而即便是以汉语为母语者,倘若被问到汉语有哪些基本句型,也难以回答得上来。

如果要为汉语归纳出基本句型,数量则会十分庞大。

有学者曾经专门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对汉语的句型进行分类归纳,得出了一百三十多种基本句型(陈亚川、郑懿德2000:437;陈建民1999:219;李临定19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