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我决定理论美国⼼理学家Deci Edward L. 和Ryan Richard M. 等⼈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种关于⼈类⾃我决定⾏为的动机过程理论。
⾃我决定理论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和⽆动机(Amotivation)三种类型。
内部动机⼈类固有的⼀种追求新奇和挑战、发展和锻炼⾃⾝能⼒、勇于探索和学习的先天倾向(Deci 和 Ryan,1985)。
它与个体的内部因素如兴趣、满⾜感等密切相关,是⾼度⾃主的动机类型,代表了⾃我决定的原型。
Vallerand(1997)把内部动机分为三种类型:(1)了解刺激型(IM-Knowledge)。
它是指个体为了获得新的知识,了解周围的事物,探索世界,满⾜个⼈好奇⼼或兴趣的动机类型。
如:喜欢了解说英语的国家的⼈们的⽣活⽅式。
书中提到的关联性Relatedness(2)取得成就型(IM-Achievement)。
它是与个体试图达到某⼀⽬标或完成某项任务相关的动机类型,在这种动机的调节下,个体遵循内在需要迎接挑战,超越⾃我。
与了解刺激型动机⽐较,它具有更多的⾃我决定的成分。
如:在英语课上表现良好会感到很⾼兴。
书中提到的Competence胜任某项技能。
(3)体验刺激型(IM-Stimulation)。
它是最具有⾃主性的内部动机形式,个体把⾏为完全接纳为⾃我的⼀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从事某种活动是为了⾏为本⾝内在的快乐。
在这种动机驱动下的外语学习者通常认为英语是⼀种美丽的语⾔,因此在听或者说英语时感到很愉快。
如书中提到的Autonomy⾃主性。
外部动机⼈们不是出于对活动本⾝的兴趣,⽽是为了获得某种可分离的结果(separable outcome)⽽去从事⼀项活动的倾向,例如为了获得⾼分或避免受到惩罚等。
⾃我决定理论根据个体对⾏为的⾃主程度由低到⾼,把外部动机分为三种类型:(1)外在调节型(External Regulation)。
自我决定理论

3.动机心理学的先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我决定理论的创始者Deci和Ryan最初的研究开始于个体的行为动机研究。他们探索了 外部奖励,获得报酬,金钱等对激发个体行为动机的影响。发现金钱等外部奖励会降低个 体的内在动机。
自我决定论的经典实验—邀请 A、B 两组学生在不同的房间玩立体积木拼图,每个房间都放置有娱 乐杂志。
自我决定理论
CATALOGUE
导图
哲学背景
心理学背景
分享
自我决定理论 (SDT)
应用
基
本
认
心
知
理
评
需
价
要
有 机 体 整 合
因目 果标 定内 向涵
哲学基础
现象学 存在主义 实证主义
1.现象学
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 ①强调人的意识不仅能指向对象,而且还能构造对象。通过人的意识的意向活动, 赋予对象世界的存在意义。在主客体关系中,主体意识的意向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②“生活世界”学 说,胡塞尔将生活世界看做是与科学世界相对应的,人所独有的世界。科学世界是外在的、客观的、非 经验的。而不研究内在世界就不可能在生活世界找到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根基。 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影响:注重自我的主体作用,对于外在的环境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而是通过对客观 世界的判断,外在价值观的内化,不断整合;重视人的价值,意义方面的研究。
5.目标内涵理论
简言之,追求外在需求的满足不能真正提高幸福感,追求内在需求的满足 可以提高幸福感。
应用
教育领域,管理领域,运动与健身领域,心理治疗领域
定义: 自我决定是指在了解自己和环境的基础上,在自由意志选择下决定自己的生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怎么做到。
自我决定的步骤 1.思考 2. 行动 3.调节 自我决定的核心假设 :三种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是个体心理健康成长、内化和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一、引言自我决定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个体内在动机的发展和支持。
该理论探讨个体在行为和决定背后的动机,并提供了洞察力,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背后的驱动力。
二、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概念1. 自主性自主性指个体对其行为和选择的主动性,其内在驱动力是个体内部的需求和欲望。
自主性是自我决定理论中核心概念之一,强调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
2. 立场感立场感是指个体对于某个行为或决定的内在认同感。
当个体感到立场感,他们更有可能持续和投入到这个行为或决定中,因为这符合他们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欲望。
3. 外部激励与内部动机自我决定理论将动机分为外部激励和内部动机两种类型。
外部激励来自外部的奖励和惩罚,而内部动机则是个体内在的需求和欲望驱动的行为。
三、自我决定理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1. 自我决定支持自我决定支持会提升个体的内在动机,促使其更多地实现自己真实的愿望和目标。
这种支持可以来自他人的鼓励、社会环境的认可,以及个体内部自我肯定的力量。
2. 自我决定阻碍自我决定阻碍会负面影响个体的内在动机,造成个体不愿意投入到某种行为或决定中。
这种阻碍可能来自外部限制、强制性的要求,或个体内部自我怀疑和不安全感。
四、自我决定理论在教育和工作中的应用1. 教育中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了解自我决定理论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促进他们更深入地学习和探索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和鼓励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立场感。
2. 工作中的应用在工作场所,自我决定理论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促使他们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地工作。
领导者可以通过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参与决策的机会,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表现。
五、结论自我决定理论提供了对个体内在动机的深入理解,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内在动机对行为和决定的影响。
了解和应用自我决定理论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提升其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3.在困难面前,有些人选择了逃避,但有些人 在困难面前,有些人选择了逃避, 在困难面前 却能够勇敢面对,不畏艰难险阻, 却能够勇敢面对,不畏艰难险阻,因为在他们 心中有着对成功的需求和渴望, 心中有着对成功的需求和渴望,这时自我决定 就成了他们前进的动力. 就成了他们前进的动力.
制作人: 制作人:张美欣 陈楚琪 罗平
�
自我决定理论
2.在计算课上,老师会教我们用哪种方法,技 在计算课上,老师会教我们用哪种方法, 在计算课上 巧来解决哪类题型, 巧来解决哪类题型,然而某些同学却用其他方 法来解决问题. 法来解决问题.因为自我决定不仅是个体的一 种能力,还是个体的一种需要. 种能力,还是个体的一种需要.他觉得自己的 方法比老师的简便,所以就用自己的方法. 方法比老师的简便,所以就用自己的方法.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解释了动机的产生原因: 自我决定理论解释了动机的产生原因: 1.自我能动作用 1.自我能动作用 2.自我需求和渴望 2.自我需求和渴望
制作人: 制作人:张美欣 陈楚琪 罗平
自我决定理论
归纳出此理论的主要观点: 归纳出此理论的主要观点 这个理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这个理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 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 经验选择 品质,由其组成内在的动机. 品质,由其组成内在的动机. 认为人拥有一种基本的内在的自我决定的倾向 内在的自我决定的 认为人拥有一种基本的内在的自我决定的倾向 这种倾向性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 性,这种倾向性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 于能力发展的行为, 于能力发展的行为,以便形成与定理论
运用此理论解释自己生活中的一两个具体事件 1.有很多爱好语言的人会去学不同的外语,这 有很多爱好语言的人会去学不同的外语, 有很多爱好语言的人会去学不同的外语 些不但有益于他的能力的提高, 些不但有益于他的能力的提高,也能使他与社 会环境相适应. 会环境相适应.因为人们拥有一种基本的内在 的自我决定的倾向性, 的自我决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引导他从事 感兴趣的,有益于其能力发展的行为, 感兴趣的,有益于其能力发展的行为,即学外 语.
自我决定理论

Part 2
理论内容
德西的实验研究
➢在该研究中,开始对所以被试都不奖励。接着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学 生,每解答完一道智力难题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另一组学生不给任何奖励。 然后在两组学生的休息或自己活动时间里,实验者观察到尽管奖励组学生在 有奖励时解题十分努力。但在自由活动时间时却只有少数人在继续自觉地解 答。无奖励组的学生却有更多的人热衷于尚未解出的智力难题。
认知评价理论
主要探讨内在动机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社会环境因素对内在动机的影响。根据认知评 价理论,凡是满足人们能力和自主性需要的社会事件如报酬、积极反馈、免于受到贬 低性评价等都能提高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
Deci 和Ryan 提出,社会事件对内在动机的影响是通过个体对事件的两个基本认知 评价过程实现的:
自我决定理论既强调内部动机,又关注外在动机是如何影响内部动 机,学习动机激发的重点在于外部动机的内化 。
Part 1
理论基础
以有机辩证元理论(Organismic- Dialectical Metatheory)为其元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是一种积极的生物,生来就具有心理发展和自我决 定的潜能。自我决定是个体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 ,对行为做出的自由选择。这种自我决定的潜能可引导人们从事感兴 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并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
教师如何激发应用自我决定理论
三、 合理设计、安排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胜任力需要。
譬如:在课堂上呈现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反例:如果教学程序安排不合理使得探究时间不充分,学习 内容的新颖性与目标预设性超出或不及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等等,这都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胜任感的丧失,挫伤学生学 习的自主性。
一、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课后作业的内容以及完成作业的时间;鼓励 学生自己设置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订正学习上的错误,给学生独立 支配的时间等,让学生有机会来练习对自己学习的调节与控制。 反例:如果教师对学生管得太多、统得太死,不仅压制了学生自主需 要,而且会限制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自我决定理论

不同动机对行为表现的影响
• 对于内在动机的产物,Collins & Amabile ( 1999 ) 认为内在动机能促使个体产生更高水平的创造性 劳动。具有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 候更具有坚持性,能够在新颖的任务上表现更好, 能够运用更深层和更有效的学习策略,并且喜欢 中等难度的任务( Elliot & McGregor,2001; Dweck,1999;Nicholls,1984 )。DeBacker & Nelson ( 2000 )发现高成就的学生比低成就的学 生更喜欢有学习目标。内在动机对学习结果和学 习策略的使用有积极的作用。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武汉大学 张荣华
动 机
• 研究者常常寻找促使人们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从简单的 生理上的活动如饮食到复杂的活动如完成一个世界级水平 的运动项目。这些行为的原因就是动机。“动机”一词来 源与拉丁文“movere”,有“去行动”的意思( Lefton & Brannon;2003 )。 • 动机是行为的动力方面,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同于外 部刺激的作用( 这里的刺激指的是不需要通过心理过程就 能够产生行动的,如受声音刺激产生听觉,而外部的刺激 能够必须通过人的内部心理过程来产生行为则不在此之列。 如奖励等引起的行为是通过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产生的 ), 它与人格联系密切。动机是实现一定目的的行为原因,从 事任何的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人的行为动 机。
接受动机
认同动机
整合动机
内在动机
外部
有点外部
有点内部
内部
内部
顺从,外 部奖励和 惩罚
内部奖励和 惩罚,如内 疚、焦虑
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主要探讨了外在动机的类型和促进外在动机内化的条件。该理论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无动机三种类型。内在动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追求新奇和挑战、发展和锻炼自身能力、勇于探索和学习先天倾向,它是高度自主的,代表了自我决定的原型。外在动机是指人们不是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为了获得某种可分离的结果而去从事一项活动的倾向。
二、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
主要探讨了内在动机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社会环境因素对内在动机的影响。首先,这一理论认为凡是能满足人们能力需要的即让人产生成就感的社会事件如报酬、反馈、交流、免于受到贬低性评价等,都能够增强行为的内在动机。其次,可以满足人们自主需要的环境也能促进行为的内在动机。根据认知评价理论,人们在体验到成就或效能的同时,还必须感觉到行为是由自我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真正地对内在动机有促进作用。第三,归属需要也与内在动机有关系。当个体处于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环境里时,会出现更多的内在动机行为。
影响外在动机内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1)能力知觉;2)自主性体验;3)归属感。
四、因果定向理论(Causality orientation theory):
认为个体具有对有利于自我决定的环境进行定向的发展倾向。
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自我决定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和Ryan Richard M.等人在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自我决定就是一种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自由的选择。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其相关的分支理论如下:
自我决定理论

二、实验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瑞安等人发现: 、
具有自主支持性的教师 vs 具有控制性的教师 容易丧失学习的自 主性 当要进行概括性和 创造性学习时, 创造性学习时,学 习效果比预期差
更能促进学生强烈 的内在动机、 的内在动机、好奇 心、迎接挑战的欲 望
3、莱泊尔等人的研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组
事先告知 有奖励
第二组
未告知 意外得到 奖励
第三组
没奖励
结果发现: 结果发现:受到奖励的第一组儿童用 于绘图的时间是第二、 于绘图的时间是第二、三组儿童所用 时间的一半
1、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 、 2、是个体对行动做出自由的选择 、 3、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 、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 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 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 力展的行为, 力展的行为,以及形成与社会环境的灵 活适应
个体的能力 自我决定 个体的需要
该理论认为: 该理论认为:
4、卡梅伦的研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部奖励影响内部动机: 外部奖励影响内部动机 任务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任务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不 管任务完成水平如何, 管任务完成水平如何,都事先提供物 质化奖励 对于内部动机的影响是致 奖励, 质化奖励,对于内部动机的影响是致 命的
(四)加强团队建设,增加员工精神的训练。 重视团队建设,对一个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实现群体最优,能增加团队群体中的归属感, 实现成员中取长补短,达到1+1大于2的团体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由DECI等提出[1],该理论认为人是具有主动性的有机体,个体具有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自我决定能够指引个体从事感兴趣的,并且能够对其发展产生益处的活动。
除此之外,个体的活动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外界因素对个体活动产生推动或者阻碍的作用,而这些影响的来源则是个体固有的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
外界环境的如果能够满足这些心理需求,个体执行活动的可能性和成功性就会提高,反之则降低[2]。
自我决定理论的分支
1.基本心理需求:可以从自主需要、归属需要、胜任需要三个层面来分析个体的行为动机。
心理需求是个体执行特定行为的源动力,不同类别的心理需求的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动机,不同程度的心理需求程则会使个体在执行行为时产生不同强度的执行动力,从而行为结果的也是有差异的。
自主需求反映了个体能够依据自我意识进行选择和执行特定的活动,这种自主决定的感觉越强,个体的自主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就越高。
有自主需求的个体不希望受到来自外界阻碍或者不利因素的影响,个体希望的是”想做就做”或者“我的行为我做主”的状态。
换言之,当外界环境能够促进个体进行自主活动时,个体的自主需求就得到了满足。
自主需求表达了个体对自我层面的要求,归属需求则描述了个体对人际关系之间的要求。
个体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不管是在现实生活,还是虚拟社区中,个体都渴望得到来自他人或群体的关注,进而获得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的情感上的亲密感,这
种对亲密感的渴望实际上就是个体的归属需求。
个体对亲密感的测量主要是通过主观的感知。
当个体感知到的其他人或者团体对个体的关注程度越高、亲密关系的程度越深、获得的支持力度越大时,个体的归属需求的满足程度也会越高,获得的归属感也就越强。
注意:围绕归属需求,除了本意(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以外,可以使用社会规范的相关概念,社会规范描述个体感知到的来自他人或者团体的支持所带来的压力。
别人对个体的期待越强,个体执行活动的动机也会越强。
能力需求描述了个体希望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的活动。
能力需求的满足程度能够用自我效能感来测量。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感知到的其能够有效完成特定活动的能力,它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个体感知到的自我能力越强,个体的能力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
2.认识评价理论:外界环境会影响个体内部的行为动机,从而影响行为的执行状况。
外界的环境因素包括三种类型:信息性因素、控制性因素、去动机性因素。
3.有机整合理论:把个体的行为动机分为内在、外在、无动机三种类型。
内在动机通常指个体的特征方面:对挑战的偏好、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不断地外界环境进行探索学习、热衷于追求自我的发展进步。
外在动机则突出了外界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个体行为的外在动机通常不是指活动本身具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而是个体为了得到某种特殊结果“被迫”采取特定的行为,比如,工人努力的工作,可能
并不是因为这份工作本身有吸引力,而是为了谋生。
无动机状态的个体对待行为的态度通常是随性的、顺其自然的。
这种情形下,行为似乎对个体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做与不做对个体而言是没有差别的[3]。
在上述三种类型的动机下,相对于具有外部动机的个体而言,具有内部动机的个体会在活动中表现出更多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兴趣,活动的结果也会更好,个体会获得更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Deci E L, Ryan R M.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1985.
[2] Deci E L, Eghrari H, Patrick B C, et al. Facilitating internalization: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94, 62(1): 119-142.
[3] Ryan R M, Deci E L.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1): 68.
校对报告
当前使用的样式是[通信学报]
当前文档包含的题录共3条
有0条题录存在必填字段内容缺失的问题
所有题录的数据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