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第二部 儒墨之争

合集下载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章儒墨之争(全六集)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章儒墨之争(全六集)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章儒墨之争(全六集)雨中笠翁欢迎您!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 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学、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异域风情、书画旅游、花鸟鱼宠、娱乐八卦、幽默搞笑、人生哲学、职场创业、饮食文化、体育武术、医疗救护、养生保健。

百科常识、悬疑揭密、政治军事历史、奇闻异事、空间美化、朗诵经典、音乐音画、戏剧舞蹈、曲艺小品、美图雷照、怀旧、文化、读书、博览、影视、等内容谢谢光临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章儒墨之争(全六集)主讲人简介】易中天,生于1948 年湖南省长沙市人,1981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

近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2005 年起开始在CCTV-10 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

最新两本书《帝国的惆怅》和《易中天品评汉代风云人物》也是异常大卖。

2006 年开始制作《易中天品国》。

去年易中天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汉代风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在网上找到了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的韩信俗人物”系列讲座。

他独辟蹊径,妙说”历史,巧妙地运系列讲词,真是佩服,平常一段史从他口中出来俨然活灵活现一般,象评书一样绘声绘色,又象电影剪辑精练流畅。

很多媒体说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谢百家讲坛,是这个节目让他出的名。

其实百家讲坛应该感谢易中天。

电视毕竟不如纸读物更容易贴近百姓。

书则完全不同,时间绝对由自己支配,可以重复看无数次。

还有一点:有许多人评价易中天,不过世人只会记住易中天而不会记住那些人!易老师已经成为了种文化。

《先秦诸子_百家争鸣》读后有感

《先秦诸子_百家争鸣》读后有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有感还记得2008年10月易中天教授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用36讲的篇幅,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套文化大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那时还是一名在高中生的我早就被这生动多彩的历史演讲方式深深的吸引,高中的语文老师及历史老师也都爱借鉴易中天教授的讲课来向我们讲解历史,并且为那时正积极备战高考的我们更深刻地普及了历史文化知识。

易中天教授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

读到这本书,让我再次体验到他的睿智、他的幽默、他的文学艺术。

哲学,在我看来曾经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但通过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著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让我对我国的古典哲学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易中天先生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弘扬了“国学”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经典。

这本书,使我了解到春秋战国,就是我们辉煌时代;诸子百家,就是我们智慧的结晶;而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华彩乐章。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影响最大的是诸子百家第一人,万世师表的孔子。

他创立儒家学说,至今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发扬光大。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

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对儒、墨、道、法四家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所谓的百家争鸣,其实就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家争鸣。

最后总结是: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提倡平等、互利、兼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提倡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提倡公平、公开、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提倡仁爱、正义、自强。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第一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一)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

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

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

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

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

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

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

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

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

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

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

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

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易中天我读先秦诸子(二)(完整版)

易中天我读先秦诸子(二)(完整版)

易中天:我读先秦诸子(二)易中天四、读墨得力行再说读墨。

孟子是不喜欢墨子的。

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孟子·滕文公下》)杨氏就是杨朱,墨氏就是墨子,他们观点不同,却都被孟子骂作禽兽。

这是孟子的偏见。

其实孟子不必骂墨子,他们两人也不乏相通之处,这就是“行侠仗义”。

实际上后世的“侠义”,就一半来自孟子,一半来自墨子。

如果说他们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墨子侧重于“行侠”,孟子侧重于“仗义”。

孟子的“仗义”,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证明。

据《孟子·梁惠王下》,有一次邹国和鲁国发生冲突,邹国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人,邹国的老百姓却袖手旁观,见死不救。

因为孟子是邹人,邹穆公就问他应该怎么办。

孟子说,活该!谁让他们平时对老百姓不好!这下子老百姓可逮住报复的机会了(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又据《离娄下》,孟子还曾经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些话,孟子就这么当着“君”的面说,一点儿都不含糊,真可谓仗义执言。

墨子的“行侠”,也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证明。

这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墨子救宋。

据《墨子·公输》,当时鲁国著名的工匠公输盘(也叫公输般、公输班、鲁班),为楚国制造了一种攻城的器械——云梯,楚人准备用来攻打宋国。

墨子听说后立即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来见公输盘。

公输盘问,先生有何指教?墨子说,北方有人侮辱了在下,想借先生的力量杀了他。

公输盘不高兴。

墨子说,鄙人愿出二百两(原文是“请献十金”。

古时二十两为一镒,一镒为一金,十金就是二百两)。

公输盘更不高兴了,心想你怎么能买凶杀人?便说我恪守正义,从不随便杀人。

墨子说,先生既然从不杀人,那就好说了。

在下听说先生要帮助楚国攻打宋国,请问宋国有什么罪过?楚国多的是土地,少的是人民。

牺牲不足的(人民),去争夺多余的(土地),这不能算是聪明。

攻打无罪之国,不能算是仁爱。

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算是忠诚。

百家讲坛——百家争鸣课堂整理

百家讲坛——百家争鸣课堂整理

目录第一部、实话孔子(1):夫子何人第二部、儒墨之争(2):孔子的药方美容班陈菁菁第二部、儒墨之争(3):墨子的药方艺设(2)闫涵第二部、儒墨之争(4):两位侠士机制(5) 林国艳第三部、儒道之争(1):隐士哲学家光信班李箭第三部、儒道之争(4):道之谜美容班陈菁菁第三部、儒道之争(5):老庄之别设计(3)王伟第五部、前因后果(1):事出有因设计(1)李雪艳第五部、前因后果(4):命运呼叫转移机制(5)林国艳第五部、前因后果(5):士人的崛起实话孔子(一)夫子何人易中天画外音:两千五百年前,春秋战国的中国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为了解决社会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社会上先后出现了以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为代表的许多学派,他们著书立说,相互论战,引发了一场历时达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也迎来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这就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先秦诸子的学说,各成一家之言,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其中最重要且影响力最大的便是儒家学派。

那么要了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我们就先从儒家说起。

儒家的创始人是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那么,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作客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第一集夫子何人,敬请关注。

)孔子是什么人?你拿这个问题去问中国人,十有八九说圣人啊,孔夫子是大圣人,你这都不知道?你太没文化了。

而且在孟子的时代,孔子是圣人,它差不多都是定论了。

孟子说圣人有四种,孔子是当中的一种,叫“圣之时也”,时就是时间的时,时候的时,时代的时,时髦的时,时尚的时。

那么这个“圣之时也”是什么意思呢?那鲁迅先生说那只能翻译为“摩登圣人”,“摩登圣人”现在说就是时髦圣人,时尚圣人,鲁迅先生说除了这种翻译没有别的法子了,这当然不是孟子的原意,孟子原意的“圣之时也”是什么意思呢?是圣人当中最识时务的。

圣人有好多种,有特别清高的,有特别随和的,还有特别识时务的,孔子就是特别识时务的圣人。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之争4两位侠士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之争4两位侠士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之争4两位侠士内容简介:从某种角度来说,儒家和墨家是很相像的。

因为他们都主张爱,儒家讲究仁爱,墨家讲究兼爱。

但是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却对墨家大加批判。

孟子,名轲,邹国人。

从年代排序可以看出,孔子去世后,墨子才出生;墨子去世后,孟子才出生。

孔子比墨子大八十多岁,而墨子比孟子大九十多岁。

孟子出生时,孔子已去世上百年。

孟子对孔子极其崇拜,后市也把两人的学说,并称为“孔孟之道”。

那么,作为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又为什么要痛批墨子呢?他的说法又和墨子又有什么不同呢?全文:孟子批墨子,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因为他们有太多的相同。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

也就是说,孔子去世后,墨子才出生;墨子去世后,孟子才出生。

孔子比墨子大八十多岁,墨子比孟子大九十多岁。

孟子出生时,孔子去世已经上百年。

因此,孟子不是孔子的“亲炙弟子”(手把手亲自教育),只能算是“私淑”(敬仰而不得从学)。

不过,虽然只是“私淑”,孟子对孔子的崇拜却是无以复加。

他和孔门弟子一样,都认为“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也就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

所以,孟子以孔子的忠实信徒自居,为发扬光大孔子的思想不遗余力,后世也把他们两人的学说并称为“孔孟之道”。

其实认真说来,孔是孔,孟是孟。

他们两个,时代不同,个性不同,观点也不完全相同。

甚至就个性而言,孟子更接近的不是孔子,而是墨子。

孟子和墨子,大约是先秦诸子中最“热”的。

血也热,心也热,肠子也热。

不像孔子,温的。

也不像老子和韩非,冷的。

所以,我们要先比较一下孔子和孟子,然后再来比较孟子和墨子。

孔孟的第一点不同,是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

孔子的为人,大约是比较谦虚随和的。

因为他是礼乐文化的维护者,要讲“礼”。

礼之用,和为贵。

讲礼,就得谦和。

所以孔子对国君,对大夫,不管心里面喜欢不喜欢,面子上总要过得去。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实话孔子2学而优则仕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实话孔子2学而优则仕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实话孔子2学而优则仕演讲人:易中天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两千五百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为了解决社会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社会上先后出现了以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为代表的许多学派,他们著书立说,相互论战,引发了一场历时达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也迎来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这就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先秦诸子的学说各成一家之言,对后代的影响极其深远,其中最重要的且影响力最大的便是儒家学派。

所以,要了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需要先从儒家说起。

全文:孔子的学问要想用得上,只有一条路:做官。

孔子想做官吗?想。

有多想?跃跃欲试,蠢蠢欲动,急不可待。

据《论语子罕》,有一次,还是前面说到的那个学生──子贡,忽然问他的老师:如果这里有一块美玉(有美玉于斯),咱们是把它藏起来呢(韫椟而藏诸),还是找个合适的人卖了呢(求善贾而沽诸)?前面说过,子贡这人,很会做生意,是孔门弟子中唯一的大商人。

孔子周游列国,据说就是他赞助的(当然只是据说)。

现在时兴讲儒商,子贡便可算作祖师爷。

因为他又有学问又有钱,还有官衔,是儒商中的顶级儒商。

在商言商,所以子贡会有这话。

不过,孔门师生之间的对话,往往不能就事论事,只做字面理解。

比如据《论语学而》,有一次还是子贡,问他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谄,就是低三下四,讨好巴结;骄,就是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所谓“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就是说,穷不傍大款,阔不耍大牌,怎么样?孔子说可以。

但不如贫穷却快乐,富有也好礼(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又问:《诗经》上说,要像对待象牙一样,仔仔细细地切磋(如切如磋);要像对待玉石一样,仔仔细细地琢磨(如琢如磨)。

是这个意思(其斯之谓与)?孔子一听,十分高兴地说,阿赐呀阿赐,我可以和你谈诗了(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诉你前面的,就知道后面的(告诸往而知来者)。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书笔记一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书笔记一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书笔记一阅读从经典开始。

假期里,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易中天先生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很有感触。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复一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文明的源流如滔滔江水,亘流不断。

而春秋战国,既是中华文明的上游之源,也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页。

在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

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

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则指这些学派。

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

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当我翻开易中天先生的著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孔丘、墨翟、孟轲、庄周、荀况和韩非子等思想家携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说纷至沓来。

三百多年间,他们用智慧碰撞的火花照亮我们这个民族前行的荒径;以人文关怀作为最终的思想诉求,闪烁着耀眼的理性光芒。

他们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受益至今。

细看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儒、墨、道、法四家,不管他们的争论有多么大的分歧,思想见地有多么深的矛盾,但他们所关注核心却始终只有两个,即如何治国、如何做人。

易中天先生以儒道之争、儒墨之争、儒法之争作为讲述线索,通过各家思想的相互比较使各家的思想脉络更加清晰,也从另一个侧面厘清中华思想文明是一个兼容包蓄、百川归海式的整体。

其中,儒家提倡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墨家——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

然而立足于服务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和劳动人民,他们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等级的,当到最低等级的时候,就没有多少了;墨家只为人民群众争取生存和经济权利,不为他们争取思想和言论权利;道家主张“无为”,他们的思想是隐士的哲学;而法家的致命缺点则是立法太严,执法太残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墨子
(1)主张不同仁爱(有等级的爱)兼爱(平等的爱)
(2)时代不同春秋晚期春秋与战国之间(3)立场不同统治者平民
(4)代表不同文士,贵族气武士,平民味2. 孟子与墨子的区别:
孟子墨子
(1)主张不同仁爱(有等级的爱)兼爱(平等的爱)(2)时代不同战国中期春秋与战国之间(3)仁爱与兼爱出不同仁义功利
(4)鬼神论的信奉不同天命观鬼神论
(5)君权与民权关系不同民贵君轻君权至上(尚同)
孔子孟子
(1)宽厚谦和刚正不阿(2)温文尔雅心直口快(3)为人低调个性张扬
4. 墨子与孟子的相同点:
墨子孟子
行侠仗义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