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配中心操作规程
静配中心操作规程

调配操作规程
2、调配工作顺序
(5)溶解西林瓶中的药物,加入输液袋中
。
如使用侧孔注射 器,垂直进针
• 用75%乙醇消毒西林瓶口;
• 取注射器抽吸适量的溶媒,针尖斜面朝 上,挤压西林瓶口的胶塞,再将针筒竖
调配操作规程
2、调配工作顺序 (3)撕开一次性注射器的外包装,旋
转针头连接注射器。确保针尖斜面与 注射器刻度处于相反方向。将注射器 垂直放在生物安全柜仓内侧。
调配操作规程
2、调配工作顺序 (4)从安瓿中抽吸药液,加入输液袋中。 • 用75%乙醇消毒安瓿瓶颈,对着注侧意不壁要打触碰注射器
活塞部位,避免污染
服将手套丢人医疗垃圾筒,在一更更换工 作鞋; • 重新进入洁净区时,必须按以上更衣规定 进入洁净区
调配操作规程
1、调配前准备 (1)启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30min (2)准备好调配所需的物料 (3)用75%乙醇消毒工作表面,待其
干燥后再开始工作。不要用过多的乙 醇,以免在安全柜内产生乙醇蒸汽。
进入洁净区的操作规程
1、进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更衣 规程
进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应当更换 该中心(室)工作服、工作鞋并戴发 帽。非本中心(室)人员未经中心( 室)负责人同意,不得进入。
2、进入十万级洁净区规程(一更)
进入洁净区的操作规程
3、进入万级洁净区规程(二更) (1)更换洁净区专用鞋、穿好指定服
摆药及核对
2、核对 (1)核对人员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
规格、数量以及药品批次与输液标签 是否相符。 (2)注意用药频次以及与药品相对应 的溶媒是否合理,出现不合理医嘱, 及时挑出,方便与医生沟通更改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操作规程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操作规程一、调配操作前准备:1、每日配液操作前需参照配液记账与停止医嘱操作规程进行记账、查找大输液医嘱和重复医嘱。
每日早晨配液前打开药房门口信箱,查看是否有新医嘱,如有,按照静脉用药集中配置前准备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2、在调配操作前30 分钟,按操作规程启动洁净间和层流工作台净化系统,并确认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操作间室温控制于18C〜26C、湿度40%〜65%室内外压差符合规定,操作人员记录并签名;3、接班工作人员应当先阅读交接班记录,对有关问题应当及时处理;4、按更衣操作规程,进入洁净区操作间,首先用蘸有75%乙醇的无纺布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擦拭层流洁净台内部的各个部位。
二、将摆好药品容器的药车推至层流洁净操作台附近相应的位置。
三、调配前的校对:调配药学技术人员应当按输液标签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等的准确性和药品完好性,确认无误后,进入加药混合调配操作程序。
四调配操作程序:1、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拆除外包装,旋转针头连接注射器,确保针尖斜面与注射器刻度处于同一方向,将注射器垂直放置于层流洁净台的内侧。
2、用75°乙醇消毒输液袋(瓶)的加药处,放置于层流洁净台的中央区域。
3、除去西林瓶盖,用75庖醇消毒安瓿瓶颈或西林瓶胶塞,并在层流洁净台侧壁打开安甑,应当避免朝向高效过滤器方向打开,以防药液喷溅到高效过滤器上。
4、抽取药液时,注射器针尖斜面应当朝上,紧靠安甑瓶颈口抽取药液,然后注入输液袋(瓶)中,轻轻摇匀。
5、溶解粉针剂,用注射器抽取适量静脉注射用溶媒,注入于粉针剂的西林瓶内,必要时可轻轻摇动(或置震荡器上)助溶,全部溶解混匀后,用同一注射器抽出药液,注入输液袋(瓶)内,轻轻摇匀。
6、调配结束后,再次核对输液标签与所用药品名称、规格、用量,准确无误后,调配操作人员在输液标签上签名或者盖签章,标注调配时间,并将调配好的成品输液和空西林瓶、安甑与备份输液标签及其他相关信息一并放入筐内,以供检查者核对7、通过传递窗将成品输液送至成品核对区,进入成品核对包装程序。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静脉用药配置中心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配中心配置操作规程

文档序号:XXYY-JPZX-001文档编号:JPZX -20XX-001XX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操作规程编制科室: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日期:年月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操作规程一、目的制定配置操作规程,规范配置操作,确保成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参与配置的所有人员。
三、责任1、组长总责制、操作者对执行该操作规程负责;2、质量管理小组落实该操作规程的执行,检查执行情况;3、配置人员须严格按照该操作规程进行配置。
四、程序(一)配置前准备1、检查值班人员是否在配置操作前30分钟,按操作规程启动洁净区域、层流洁净工作台空气净化系统以及层流洁净工作台的紫外线灯,确认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开机记录并签名,洁净区域温度应控制在180C-260C,相对湿度在40%-65%,细胞毒药物配置间的压力应小于二次更衣室,呈5—10帕相对负压差,普通药物、营养药物配置间的压力应大于二次更衣室,呈5—10帕相对正压差;2、换鞋、洗手,按更衣操作规程进入洁净区配置间, 75%乙醇无纺布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擦拭层流洁净工作台内部的各个部位(除具高效过滤器的一侧外,其它各部位可使用75%乙醇喷拭)。
(二)将载有调剂好药品的小推车推至层流洁净工作台附近相应的位置;根据病区及药物的性质选择对应的层流洁净工作台(三)配置前的校对:1、成核人员核对批次、药品、规格、数量、剂量等准确性、药品完好性,检查大输液的澄明度,检查前三道流程签章是否齐全,确认无误后签章(如非整支/瓶用量,需在下药品下划线打勾签章,并告知配置人员。
2、严格按照“4,6,8”原则(即操作台以100ml 8袋、250ml 6袋、500ml 4袋)放置,将核对好的药品一对一的摆放于操作台面,以便于配置人员操作、核对。
3、协助配置人员消毒输液袋加药处、安瓿颈或西林瓶塞,并在层流洁净工作台侧壁打开安瓿,应避免对着高效过滤器打开,以防药液喷溅到高效过滤器上;(四)配置操作程序1、根据所抽取的药液量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检查外包装并将其拆除,将针栓与乳头套顺时针旋转,斜面对刻度与注射器刻度处于同方向,拉动活塞检查其是否有损坏,将注射器垂直放置在层流洁净工作台内侧,用于抽取西林瓶内药液的注射器应根据胶塞质量可考虑选用一次性溶药针头;2、安瓿内抽取药液时,注射器针尖斜面应朝下,紧靠安瓿瓶颈口抽取药液,注入输液袋(瓶)中,应轻轻摇匀;若向西林瓶内抽取药液时应使针尖斜面或针头侧孔应退至接近胶塞处,保证药液抽取干净;3、溶解西林瓶粉针剂时,用注射器抽取适量溶媒,注入于粉针剂的西林瓶内,必要时可轻轻摇动(或置振荡器上)助溶,全部溶解混匀后,用同一注射器注入适量空气,利于药液抽出。
静脉配置中心操作规程

静脉配置中心操作规程静脉配置中心操作规程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身份和处方医嘱,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医嘱内容、用药剂量等信息是否正确。
2. 准备所需的药物、输液器具等配置材料,确保其完整、干净、无破损。
二、操作步骤1. 洗手并戴好消毒手套,保持操作的洁净。
2. 准备一张干净的工作台或配置车,使用一次性无菌铺巾,防止交叉感染。
3. 打开药物包装,按照医嘱的要求将药物倒入药物瓶中。
注意检查药物的有效期、颜色、浑浊度等,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4. 从药库取出所需的输液器具,包括输液瓶、输液管、滴速调节器、输液针头等。
检查产品的包装完整性和有效期,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
5. 换好输液针头后,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的生理盐水,将其连接到输液瓶上的接口处,确保连接紧密,并使盐水从输液管中顺利流出,排除气泡。
6. 将药物瓶连接到输液瓶上,确保连接紧密,打开药物瓶的通气口,使药液顺利流入输液管中,观察药液是否流畅,如有阻塞或漏液现象应及时处理。
7. 将输液器具放置在配置车或工作台上,调整滴速调节器,根据医嘱中的滴速要求调整滴液速度,并在瓶上标明滴速大小。
8. 根据医嘱要求执行静脉配置操作,如需稀释药物,应按照规定的比例将药物加入到输液瓶中,并进行充分混合。
9. 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的监测,包括血压、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的观察,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10. 配置完成后,关闭药物瓶和生理盐水瓶的通气口,并将滴速调节器的控制孔关闭,确保输液器具密封,避免空气污染。
三、操作后的处理1. 清理工作台或配置车,及时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保持工作区的整洁和清洁。
2. 将配置记录填写完整并及时归档,包括患者信息、药物名称、剂量、配置时间等内容。
3. 将配置好的输液器具送至患者床边,与责任医生核对信息,如确认无误后开始输液。
4. 注射器具及药物包装等应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 洗手并摘下消毒手套,正确处理洗手消毒和涂抹的步骤。
静配中心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医嘱审核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调配质量。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全体审方人员。
4.程序:负责处方或用药医嘱审核的药师逐一审核患者静脉输液处方或医嘱,确认其正确性、合理性与完整性。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1形式审查:处方或用药医嘱内容应当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书写正确、完整、清晰,无遗漏信息。
4.2分析鉴别临床诊断与所选用药品的相符性。
4.3确认遴选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的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药。
4.4确认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相容性与稳定性。
4.5确认选用溶媒的适宜性。
4.6确认静脉用药与包装材料的适宜性。
4.7确认药物皮试结果和药物严重或者特殊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4.8需与医师进一步核实的任何疑点或未确定的内容。
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的,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请其调整并签名。
因病情需要的超剂量等特殊用药,医师应当再次签名确认。
对用药错误或者不能保证成品输液质量的处方或医嘱应当拒绝调配。
1.目的:建立医嘱审核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医嘱审核质量。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全体人员。
4.程序:4.1经药师适宜性审核的处方或用药医嘱,汇总数据后以病区为单位,将医师用药医嘱打印成输液处方标签(简称:输液标签)。
核对输液标签上患者姓名、病区、床号、病历号、日期,调配日期、时间、有效期,将输液标签按处方性质和用药时间顺序排列后,放置于不同颜色(区分批次)的容器内,以方便调配操作。
4.2输液标签由电脑系统自动生成编号,编号由打印日期和序号组成。
4.3打印输液标签,应当按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规定采用电子处方系统运作或者采用同时打印备份输液标签方式。
输液标签贴于输液袋(瓶)上,备份输液标签应当随调配流程,并由各岗位操作人员签名或盖签章后,保存1年备查。
4.4输液标签内容除应当符合相关的规定外,还应当注明需要特别提示的下列事项:4.4.1按规定应当做过敏性试验或者某些特殊性质药品的输液标签,应当有明显标识;4.4.2药师在摆药准备或者调配时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及提示性注解,如用药浓度换算、非整瓶(支)使用药品的实际用量等;4.4.3需要双份标签的药师应及时打印附属标签。
静配中心操作规程ppt课件

调配操作规程
2、调配工作顺序 (3)撕开一次性注射器的外包装,旋转针头连接
注射器。确保针尖斜面与注射器刻度处于相反 方向。将注射器垂直放在生物安全柜仓内侧。
.
调配操作规程
2、调配工作顺序 (4)从安瓿中抽吸药液,加入输液袋中。 ❖ 用75%乙醇消毒安瓿瓶颈,对着侧壁打开安
注意不要触碰注射器
瓿;不要对着高效过滤器打开,以活塞免部溅位到,避过免污染 滤器上。
套丢人医疗垃圾筒,在一更更换工作鞋; ❖ 重新进入洁净区时,必须按以上更衣规定进入洁
净区
.
调配操作规程
1、调配前准备 (1)启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30min (2)准备好调配所需的物料 (3)用75%乙醇消毒工作表面,待其干燥后再开
始工作。不要用过多的乙醇,以免在安全柜 内产生乙醇蒸汽。
.
调配操作规程
3、进入万级洁净区规程(二更) 戴手套步骤: ❖ 将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折面(手套
外面),取出,同法将另一手套戴好,戴手套时不可强 拉; ❖ 最后将两手套翻折面套在工作衣袖外面,戴好后,双 手置胸前,以免污染。
.
进入洁净区的操作规程
4、离开洁净区规程 ❖ 临时外出:在二更室脱下手套、鞋、洁净服将手
帽、口罩。 (2)手消毒,戴一次性手套。
.
进入洁净区的操作规程
3、进入万级洁净区规程(二更) 戴手套步骤: ❖ 洗净擦干双手,核对手套号码及有效期; ❖打开手套袋, 避开无菌区。手套可分别或同时取出; ❖ 双手分别捏住袋口外层,打开,一手持手套翻转折部
分(手套内面),取出;另一手五指对准戴上。
.
进入洁净区的操作规程
.
调配操作规程
3、注意事项 ❖ 调配时前窗不可高过警戒线,否则操作区域内不
静配中心操作规程

静配中心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医嘱审核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调配质量。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全体审方人员。
4(程序:负责处方或用药医嘱审核的药师逐一审核患者静脉输液处方或医嘱,确认其正确性、合理性与完整性。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1形式审查:处方或用药医嘱内容应当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书写正确、完整、清晰,无遗漏信息。
4.2分析鉴别临床诊断与所选用药品的相符性。
4.3确认遴选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的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药。
4.4确认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相容性与稳定性。
4.5确认选用溶媒的适宜性。
4.6确认静脉用药与包装材料的适宜性。
4.7确认药物皮试结果和药物严重或者特殊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4.8需与医师进一步核实的任何疑点或未确定的内容。
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的,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请其调整并签名。
因病情需要的超剂量等特殊用药,医师应当再次签名确认。
对用药错1误或者不能保证成品输液质量的处方或医嘱应当拒绝调配。
21(目的:建立医嘱审核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医嘱审核质量。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全体人员。
4(程序:4.1经药师适宜性审核的处方或用药医嘱,汇总数据后以病区为单位,将医师用药医嘱打印成输液处方标签(简称:输液标签)。
核对输液标签上患者姓名、病区、床号、病历号、日期,调配日期、时间、有效期,将输液标签按处方性质和用药时间顺序排列后,放臵于不同颜色(区分批次)的容器内,以方便调配操作。
4.2输液标签由电脑系统自动生成编号,编号由打印日期和序号组成。
4.3打印输液标签,应当按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规定采用电子处方系统运作或者采用同时打印备份输液标签方式。
输液标签贴于输液袋(瓶)上,备份输液标签应当随调配流程,并由各岗位操作人员签名或盖签章后,保存1年备查。
4.4输液标签内容除应当符合相关的规定外,还应当注明需要特别提示的下列事项:4.4.1按规定应当做过敏性试验或者某些特殊性质药品的输液标签,应当有明显标识;34.4.2药师在摆药准备或者调配时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及提示性注解,如用药浓度换算、非整瓶(支)使用药品的实际用量等;4.4.3需要双份标签的药师应及时打印附属标签。
静配中心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医嘱审核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调配质量。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全体审方人员。
4.程序:负责处方或用药医嘱审核的药师逐一审核患者静脉输液处方或医嘱,确认其正确性、合理性与完整性。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1形式审查:处方或用药医嘱内容应当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书写正确、完整、清晰,无遗漏信息。
4.2分析鉴别临床诊断与所选用药品的相符性。
4.3确认遴选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的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药。
4.4确认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相容性与稳定性。
4.5确认选用溶媒的适宜性。
4.6确认静脉用药与包装材料的适宜性。
4.7确认药物皮试结果和药物严重或者特殊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4.8需与医师进一步核实的任何疑点或未确定的内容。
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的,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请其调整并签名。
因病情需要的超剂量等特殊用药,医师应当再次签名确认。
对用药错误或者不能保证成品输液质量的处方或医嘱应当拒绝调配。
1.目的:建立医嘱审核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医嘱审核质量。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全体人员。
4.程序:4.1经药师适宜性审核的处方或用药医嘱,汇总数据后以病区为单位,将医师用药医嘱打印成输液处方标签(简称:输液标签)。
核对输液标签上患者姓名、病区、床号、病历号、日期,调配日期、时间、有效期,将输液标签按处方性质和用药时间顺序排列后,放置于不同颜色(区分批次)的容器内,以方便调配操作。
4.2输液标签由电脑系统自动生成编号,编号由打印日期和序号组成。
4.3打印输液标签,应当按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规定采用电子处方系统运作或者采用同时打印备份输液标签方式。
输液标签贴于输液袋(瓶)上,备份输液标签应当随调配流程,并由各岗位操作人员签名或盖签章后,保存1年备查。
4.4输液标签内容除应当符合相关的规定外,还应当注明需要特别提示的下列事项:4.4.1按规定应当做过敏性试验或者某些特殊性质药品的输液标签,应当有明显标识;4.4.2药师在摆药准备或者调配时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及提示性注解,如用药浓度换算、非整瓶(支)使用药品的实际用量等;4.4.3需要双份标签的药师应及时打印附属标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核处方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医嘱审核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调配质量。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全体审方人员。
4.程序:负责处方或用药医嘱审核的药师逐一审核患者静脉输液处方或医嘱,确认其正确性、合理性与完整性。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1形式审查:处方或用药医嘱内容应当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书写正确、完整、清晰,无遗漏信息。
4.2分析鉴别临床诊断与所选用药品的相符性。
4.3确认遴选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的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药。
4.4确认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相容性与稳定性。
4.5确认选用溶媒的适宜性。
4.6确认静脉用药与包装材料的适宜性。
4.7确认药物皮试结果和药物严重或者特殊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4.8需与医师进一步核实的任何疑点或未确定的内容。
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的,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请其调整并签名。
因病情需要的超剂量等特殊用药,医师应当再次签名确认。
对用药错误或者不能保证成品输液质量的处方或医嘱应当拒绝调配。
标签打印与标签管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医嘱审核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医嘱审核质量。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全体人员。
4.程序:4.1经药师适宜性审核的处方或用药医嘱,汇总数据后以病区为单位,将医师用药医嘱打印成输液处方标签(简称:输液标签)。
核对输液标签上患者姓名、病区、床号、病历号、日期,调配日期、时间、有效期,将输液标签按处方性质和用药时间顺序排列后,放置于不同颜色(区分批次)的容器内,以方便调配操作。
4.2输液标签由电脑系统自动生成编号,编号由打印日期和序号组成。
4.3打印输液标签,应当按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规定采用电子处方系统运作或者采用同时打印备份输液标签方式。
输液标签贴于输液袋(瓶)上,备份输液标签应当随调配流程,并由各岗位操作人员签名或盖签章后,保存1年备查。
4.4输液标签内容除应当符合相关的规定外,还应当注明需要特别提示的下列事项:4.4.1按规定应当做过敏性试验或者某些特殊性质药品的输液标签,应当有明显标识;4.4.2药师在摆药准备或者调配时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及提示性注解,如用药浓度换算、非整瓶(支)使用药品的实际用量等;4.4.3需要双份标签的药师应及时打印附属标签。
4.4.4临床用药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如特殊滴速、避光滴注、特殊用药监护等。
贴签摆药与核对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贴签摆药与核对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贴签摆药与核对的正确性。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全体人员。
4.程序:4.1摆药前药师应当仔细阅读、核查输液标签是否准确、完整,如有错误或不全,应当告知审方药师校对纠正。
4.2按输液标签所列药品顺序摆药,按其性质、不同用药时间,分批次将药品放置于不同颜色的容器内;按病区、按药物性质不同放置于不同的混合调配区内。
4.3摆药时需检查药品的品名、剂量、规格等是否符合标签内容,同时应当注意药品的完好性及有效期,并签名或者盖签章。
4.4摆药注意事项:4.4.1摆药时,确认同一患者所用同一种药品的批号相同;4.4.2摆好的药品应当擦拭清洁后,方可传递入洁净室,但不应当将粉针剂西林瓶盖去掉;4.4.3每日应当对用过的容器按规定进行整理擦洗、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4.5摆药准备室补充药品:4.5.1每日完成摆药后,应当及时对摆药准备室短缺的药品进行补充,并应当校对;4.5.2补充的药品应当在专门区域拆除外包装,同时要核对药品的有效期、生产批号等,严防错位,如有尘埃,需擦拭清洁后方可上架;4.5.3补充药品时,应当注意药品有效期,按先进先用、近期先用的原则;4.5.4补充药品时应检查原有药品批号,如批号不同则待原批号用完后方可加入新批号药品。
4.5.5对氯化钾注射液等高危药品应当有特殊标识和固定位置。
4.6摆药核对操作规程:4.6.1将输液标签整齐地贴在输液袋(瓶)上,但不得将原始标签药名及规格覆盖;4.6.2药师摆药应当双人核对,并在记录本上或标签上签名或盖签章;4.6.3将摆有注射剂与贴有标签的输液袋(瓶)的容器通过传递窗送入洁净区操作间,按病区码放于药车上。
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静脉用药混合调配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静脉用药混合调配的正确性。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配操作人员。
4.程序:4.1调配操作前准备:4.1.1在调配操作前30分钟,按操作规程启动洁净间和层流工作台净化系统,并确认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操作间室温控制于18℃~26℃、湿度40%~65%、室内外压差符合规定,操作人员记录并签名;4.1.2接班工作人员应当先阅读交接班记录,对有关问题应当及时处理;4.1.3按更衣操作规程,进入洁净区操作间,首先用蘸有75%乙醇的无纺布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擦拭层流洁净台内部的各个部位。
4.1.4将已停医嘱或欠费医嘱药品按病区、病人,并核对标签号后挑出,如有任何已停医嘱未移除应移除相同药品后方可进入调配操作流程。
4.1.5将摆好药品容器的药车推至层流洁净操作台附近相应位置。
4.1.6调配前的校对:调配药学技术人员应当按输液标签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等的准确性和药品完好性,确认无误后,进入加药混合调配操作程序。
4.2调配操作程序:4.2.1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拆除外包装,旋转针头连接注射器,确保针尖斜面与注射器刻度处于同一方向,将注射器垂直放置于层流洁净台的内侧;4.2.3用75%乙醇消毒输液袋(瓶)的加药处,放置于层流洁净台的中央区域;4.2.4除去西林瓶盖,用75%乙醇消毒安瓿瓶颈或西林瓶胶塞,并在层流洁净台侧壁打开安瓿,应当避免朝向高效过滤器方向打开,以防药液喷溅到高效过滤器上;4.2.5抽取药液时,注射器针尖斜面应当朝上,紧靠安瓿瓶颈口抽取药液,然后注入输液袋(瓶)中,轻轻摇匀;4.2.6溶解粉针剂,用注射器抽取适量静脉注射用溶媒,注入于粉针剂的西林瓶内,必要时可轻轻摇动(或置震荡器上)助溶,全部溶解混匀后,用同一注射器抽出药液,注入输液袋(瓶)内,轻轻摇匀;4.2.7调配结束后,再次核对输液标签与所用药品名称、规格、用量,准确无误后,调配操作人员在输液标签上签名或者盖签章,标注调配时间,并将调配好的成品输液和空西林瓶、安瓿与备份输液标签及其他相关信息一并放入筐内,以供检查者核对;4.2.8通过传递窗将成品输液送至成品核对区,进入成品核对包装程序;4.2.9每完成一组输液调配操作后,应当立即清场,用蘸有75%乙醇的无纺布擦拭台面,除去残留药液,不得留有与下批输液调配无关的药物、余液、用过的注射器和其他物品。
4.3每天调配工作结束后,按本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清洁消毒操作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4.4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注意事项:4.4.1不得采用交叉调配流程;4.4.2静脉用药调配所用的药物,如果不是整瓶(支)用量,则必须将实际所用剂量在输液标签上明显标识,以便校对;4.4.3若有两种以上粉针剂或注射液需加入同一输液时,应当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要求和药品性质顺序加入;对肠外营养液、高危药品和某些特殊药品的调配,按照相关的加药顺序调配操作规程;4.4.4调配过程中,输液出现异常或对药品配伍、操作程序有疑点时应当停止调配,报告当班负责药师查明原因,或与处方医师协商调整用药医嘱;发生调配错误应当及时纠正,重新调配并记录;4.5调配操作危害药品注意事项:4.5.1危害药品调配应当重视操作者的职业防护,调配时应当拉下生物安全柜防护玻璃,前窗玻璃不可高于安全警戒线,以确保负压;4.5.2危害药品调配完成后,必须将留有危害药品的西林瓶、安瓿等单独置于适宜的包装中,与成品输液及备份输液标签一并送出,以供核查;4.5.3调配危害药品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手套、口罩及检查后的西林瓶、安瓿等废弃物,按规定由本医疗机构统一处理;4.5.4危害药品溢出处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4.6皮试液配置注意事项:4.6.1配置皮试液必须按照皮试液配置步骤逐步进行操作。
4.6.2皮试液配置时必须两人在场,一人配置、一人核查,严防错配、漏配。
配置完成后必须双人签名或盖章。
4.6.3抽取后剩余皮试液放置于冰箱内备查24小时。
肠外营养液调配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肠外营养液调配操作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肠外营养液调配操作的正确性。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配操作人员。
4.程序:4.1调配前准备4.1调配前将所有物品准备齐全,避免多次走动而增加污染机会。
4.1.2用75%乙醇擦拭层流台表面及输液瓶。
4.1.3严格检查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有效期,外包装、输液袋、输液管道是否密闭、有无破损。
4.1.4准备完成后操作人员穿上隔离衣,戴上无菌手套、口罩、帽子,开始配置。
4.2调配顺序4.2.1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加入氨基酸溶液中,并充分混匀,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4.2.2将磷酸盐、胰岛素加入到其他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注意磷酸钠和葡萄糖酸钙不能加入到一瓶溶液中。
4.2.3将水溶性维生素溶解到脂溶性维生素内,充分混匀后加入到脂肪乳剂中。
4.2.4将其他成分加入到剩余的氨基酸或葡萄糖溶液中。
4.2.5用与输液袋配套的三叉式输液管将氨基酸和葡萄糖冲入3L袋内,最后注入脂肪乳。
4.2.6不间断的一次完成营养液的混合、充袋,并且不断翻动3L袋,使其充分混匀。
4.2.7充袋完毕后应尽量排出袋中空气,然后将配液管在接头处拔开,把连接输液袋的管口封闭。
4.2.8将配好的输液袋上标有病区、床号、姓名及药品的标签。
4.2.9调配者签名后送成品区由药师检查核对。
4.3注意事项:4.3.1电解质和未经稀释的葡萄糖绝不可直接加入到脂肪乳剂中,因为PH值、渗透压、电解质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均可降低脂肪颗粒表面的负电位而使排斥力减弱,导致脂肪颗粒的聚集以至融合,影响脂肪乳的稳定性。
4.3.2肠外营养液最终pH应控制在5~6之间,在此pH范围内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最大。
每种协定TPN处方均应检测实际的pH值,若pH低于5可用碳酸氢钠调整。
4.3.3不宜在肠外营养液中加入其它药物,除非已有资料报道或验证过。
4.3.4注意避光,配好的营养液应在24 h内使用,暂不用时置于4℃保存。
成品输液核对、包装与发放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成品输液核对、包装与发放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成品输液核对、包装与发放的正确性。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全体人员。
4.程序:4.1成品输液的检查、核对操作规程:4.1.1检查输液袋(瓶)有无裂纹,输液应无沉淀、变色、异物等;4.1.2进行挤压试验,观察输液袋有无渗漏现象,尤其是加药处;4.1.3按输液标签内容逐项核对所用输液和空西林瓶与安瓿的药名、规格、用量等是否相符;4.1.4核检非整瓶(支)用量的患者的用药剂量和标识是否相符;4.1.5各岗位操作人员签名是否齐全,确认无误后核对者应当签名或盖签章;4.1.6核查完成后,空安瓿等废弃物按规定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