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
【篇一: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始知郊田之外未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归纳

,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归纳1、《与朱元思书》.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今存其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粱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骨气” 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

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 封信。

“与”,给。

书,信。

一、重点词语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2、 从流飘荡 从:随着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 负:凭依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叫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经营反:通“返” 返回9、横柯上蔽 柯:树干二、重点句子翻译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译: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课本内容理解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岳阳楼记》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岳阳楼记》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岳阳楼记范仲淹一、生字注音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淫(yín)雨心旷神怡(yí) 皓(hào)月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潇(xiāo)湘属( zhǔ 同“嘱”)二、重点解词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

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

(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偕,一起)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心情不同。

(求,探求。

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项复习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项复习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项复习一、《桃花源记》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每句标三处)1) XXX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缘溪行缘:沿着、顺着。

2) 落英缤纷缤纷:繁多的样子。

3) 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4) 才通人才:仅仅、只。

5) 豁然开朗开朗:开阔敞亮。

6) 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7) 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

8) 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9) 鸡犬相闻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0) 悉如外人悉:全、都。

11) 并怡然自乐怡然:快乐的样子。

12) 具答之具:详细。

13) 咸来问讯咸:全、都。

14) 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15) 皆叹惋叹惋:感叹。

16)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17) 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

18) 及郡下及:到。

19) 诣太守诣:拜访。

20) 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

21) 寻病终寻:随即、不久。

22) 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味道好。

2)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

3) 率妻子XXX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XXX: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4)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不必,XXX:不充足,不满。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 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2) 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3) 欲穷其林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 乃乃大惊(于是,就);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

2)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向)。

3) 舍便舍船,从口入(舍弃);屋舍俨然(居住的房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

作者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
思想家、教育家。

重点句子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了名贵的马,也只是在
奴仆手中受辱,在马槽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去,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用普通马的食量)喂养它。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吃不饱,力量不充足,千里马
的才能与美质就不能表现在外,想要和普通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喂马的人)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用鞭子驱赶它,
不用让它竭尽才能的方法喂它,它发声鸣叫却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真的是不认识千里马吧!。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1.《桃花源记》1)主旨①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②表达了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2)虚词乃见渔人,乃大惊:副词,于是,就。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居然。

的忘路之远近:助词,可译为“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代指见到的景象。

具答之:代词,代指问题。

处处志之:助词,无实义。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代指这件事情。

2.《小石潭记》3.《诗经》二首4.《庄子》二则5.《礼记》二则6.《马说》1)手法借物喻人(托物寓意)的手法: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

2)主旨①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②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3)虚词之虽有千里之能:的,结构助词。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结构助词。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

食之不能尽其才:它,代词。

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表修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表顺承。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千里马的。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千里马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回顾
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文言文的发展历程
3. 文言文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4.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1. 文言文古诗的特点和分类
2. 数首古诗文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对古诗文的整体理解和情感体会
4. 对古诗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的分析
第三部分:古文阅读与鉴赏
1. 古文的分类和特点
2. 数篇古文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对古文的整体理解和思想感悟
4. 对古文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分析
第四部分:古代文言文翻译与写作技巧
1. 通译和意译的差异和应用
2.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技巧
4. 文言文写作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第五部分:文言文的应用拓展
1. 古代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2. 古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与联系
3. 文言文的启示与思考
4.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总结
第六部分:附录
1. 古代文言文名篇赏析
2. 常用古代文言文词汇表
3. 重要古代文言文名篇背诵
以上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的大致内容安排。

在学习文言文时,建议根据这个提纲进行系统学习,注重理解原著的
背景和意义,掌握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和翻译写作的技巧。

通过学习文
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
思维能力。

希望这个复习提纲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进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日光下澈()(4)以其境过清()..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语文导学案
课内文言文复习
一、词语释义
1.直视无碍() 2.望峰息心() 3.经纶世务者()4.横柯上蔽() 5.因以为号焉() 6.性嗜酒()
7.每有会意() 8.造饮辄尽() 9.期在必醉()10.衔觞赋诗() 11.环堵萧然() 1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13.骈死于槽枥之间() 14.一食或尽粟一石()
15.无从致书以观() 1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7.援疑质理() 18.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9.暂凭杯酒长精神()20.自将磨洗认前朝()21.留取丹心照汗青()22.高处不胜寒() 23.隶而从者() 24.俶尔远逝()25.四面竹树环合() 26.增其旧制() 27.巴陵胜状()28.横无际涯() 29.浊浪排空()30.薄暮冥冥()31.春和景明() 3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3.或异二者之为()34.醉翁之意() 35.云归而岩穴瞑()36.山肴野蔌()37.非丝非竹() 38.冻风时作()39.偕数友出东直() 40.柔梢披风()
41.恶能无纪() 42.结庐在人境()
43.问君何能尔() 44.直挂云帆济沧海()45.高者挂罥长林梢()46.秋天漠漠向昏黑() 47.将军角弓不得控()
二、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写出所通的字,并释义)
1.蝉则千转不穷 ( ) 2.窥谷忘反 ( )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4.才美不外见 ( ) 5.食之不能尽其材 ( ) 6.其真无马邪? ( ) 7.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8.同舍生皆被绮绣 ( ) 9.百废具兴 ( ) 10.属予作文以记之( ) 11.玉盘珍羞直万钱 ( )
12.恶能无纪 ( ) 1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三、古今异义
1.造饮辄尽古义:今义: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古义:今义:
3.日再食古义:今义:
4.尝趋百里外古义:今义:
5.横无际涯古义:今义:
6.南极潇湘古义:今义:
7.恶能无纪古义:今义:
8.每有会意古义:今义:
9.亲旧知其如此古义:今义:
10.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
四、一词多义
1.策:策之不以其道 ( ) 执策而临之( )
2.足:以中有足乐者( ) 足肤皲裂而不知 ( )
3.至:色愈恭,礼愈至()至舍 ( )
4上:负势竞上 ( ) 横柯上蔽 ( )
5.言:闲静少言( ) 黔娄之妻有言 ( )
6.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7.和:春和景明()政通人和( )
8.乍:波色乍明 ( )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
9.安:安得广厦千万间 (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 今安在 ( ) 10.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 不可久居( )
11.开:连月不开 ( ) 开我东阁门( ) 旁开小窗( ),
12.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
13.之;或置酒招之 ( ) 无怀氏之民欤 ( ) 策之不以其道 ( )
鸣之不能通其意 ( ) 倩女之碛面 ( ) 郊田之外 ( )
14而:执策而临之 ( ) 可以出而仕矣(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隶而从者 ( )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5.以:全石以为底 ( ) 卷石底以出 ( ) 以其境过清 (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 以衾拥覆 ( )
16.国:去国怀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7.其:亲旧知其如此( )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 18.临:执策而临之()翼然临于泉上者()
五、词类活用
1.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 2.互相轩邈 ( ) 3.亲旧知其如此( ) 4.腰白玉之环 ( ) 5.主人日再食( ) 6.猛浪若奔 ( )
7.以乐其志 ( ) 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10.心乐之( ) 11.斗折蛇行( ) 12.凄神寒骨( ) 13.百废具兴( ) 14.或异二者之为 ( )
15.名之者谁? ( ) 16.至于负者歌于途( )
17.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 ) 18.犬牙差互 ( )
19.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六、成语探源
1.: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形容国泰民安的景象。

语出《岳阳楼记》:“越明年,,百废具兴。


2. :许多被废置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

《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


3.: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 :指另有用意或别有用心。

《醉翁亭记》:“,在乎山水之间也。


5.:指野味野菜。

《醉翁亭记》“……,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 6.: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起坐而喧哗者……”
7. :只求知道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五柳先生传》:“不慕荣利,好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形容交界处参差不齐,象狗牙一样。

泛指局面错综复杂。

《小石潭记》:“其岸势,不可知其源。


七、句子翻译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译文: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问。

译文: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
5.其真元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6.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译文: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
8.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
10.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文:
1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译文: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14.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译文:
15.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译文:
1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译文:
1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
1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19.山峦为晴雪所洗。

译文:
九、名句默写
1.《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
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译文:
2.黔娄之妻有言:“,。


译文:
3.《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译文:
4.《马说》中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表现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译文:
5.以中有足乐者,。

译文: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深厚感情的诗句是
,。

7.东风不与周郎便,。

8.山河破碎风飘絮,。

9.,病树前头万木春。

10.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
也有类似的生死观:。

1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作者对老百姓同情的句子。

12.登斯楼也,则有,,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
13.范仲淹借写《岳阳楼记》之机,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系情于民的高尚情
怀,并以的远大抱负与好友共勉。

译文:
14.《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季景色的句子是
译文:
15.《醉翁亭记》借醉翁亭来抒情,道出的千古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16.《饮酒》中反映“晋陶渊明独爱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的句
子是
18.《行路难》中运用典故写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己亥杂诗》中,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