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高考化学知识点调整及相关练习
最新上海高中化学知识点汇总

最新上海高中化学知识点汇总本文档旨在总结最新的上海高中化学知识点,为学生复备考提供帮助。
以下是重要的化学知识点的概要:1. 基本概念- 化学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如氧、氢等。
-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或转移形成的相互作用。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以原子序数排序的化学元素表,有助于分析元素的周期性特征。
- 周期表格: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3.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中参与物质的类型和数量的表达式。
-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方程式中参与反应的物质及其生成物。
- 平衡反应:正反应速率相等时的化学反应。
4. 离子反应-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 阴离子和阳离子:带负电和正电的离子。
- 离子反应:反应物中的离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5. 化学键- 共价键: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 极性键:共享电子不均匀分布的化学键。
-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6.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7. 酸碱性和中和反应- 酸和碱:溶液中产生H+和OH-离子的物质。
-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产生一般性质中性的物质。
以上是最新的上海高中化学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学生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为了获得更详细的知识,请参考相关教材和教师的指导。
祝你学习进步!。
2022上海高考化学知识点调整及相关练习

2022上海高考化学知识点调整附试题一套:二期课改新增内容测试题:1、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右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A .正极电极反响式为:2H ++2e →H 2↑B .此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响:4Fe 〔OH 〕2+2H 2O+O 2→4Fe 〔OH 〕3C .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D .此过程中电子从Fe 移向Cu2、2NO 和NO 是大气的污染物,可用NaOH 潮溶液吸收,反响式: 〔BD 〕现有a 升2NO 〔其中还含有20%的24N O 〕和b 升NO 的混合气体,被200ml NaOH 溶液完全吸收,那么a /b 的值可能是〔气体体积均已经折算为标准状况下)A .0.75B .0.85C .0.8D .13、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到达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C 〕 A.装置甲:防止铁钉生绣 B.装置乙: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C.装置丙:验证HCl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装置丁: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4、常温下,在丙酮-盐酸混合溶液中,Fe 3+比Cu 2+的溶解度更大,用该溶液作展开剂别离Fe 3+ 和Cu 2+的装置如右图。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A .该方法为径向纸上层析法 B. 试样点晾干后才能补滴C. 试样点不能接触展开剂D.可喷KSCN 溶液检验别离出来的Fe 3+5、以下有关纸上层析法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D 〕A .常用于别离、检验化学性质相似且难以用一般化学方法别离的离子或分子B.有上升纸层析法和径向纸层析法两种C.实验时所用的展开剂一般是有机溶液与水溶液的混合物D.由于需要通过颜色观察,所以该方法不适用于无色离子或分子6、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响制得乙酸丁酯,反响温度为115~125℃,反响装置如右图。
以下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C 〕A.不能用水浴加热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D.参加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7、以下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D〕A. 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锡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B. 纯银器外表在空气中渐渐变暗是因为发生了化学腐蚀C. 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D. 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8、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响是〔 A 〕A.2H2O + O2+ 4e → 4OH- B.Fe –2e → Fe2+C.2H++ 2e → H2 D.Fe –3e → Fe3+9.丙氨酸的结构简式为:,那么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C 〕A.丙氨酸属于α-氨基酸B.丙氨酸是一种两性物质C.两分子丙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结构简式为:D.可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一种碱性气体10.以下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D 〕+9 2 7A.F—的结构示意图: B.乙炔的分子模型示意图:2s 2pC.N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D .α—氨基酸:11.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羧基跟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之间,可以脱水而缩合成一种新的分子。
上海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讲解

上海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讲解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上海高考来说是必考科目之一。
在准备高考化学考试时,掌握并理解必考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上海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们系统地学习和复习。
一、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和物质之间的数学关系的研究。
在高考化学中,化学计量是必考知识点之一。
其中,质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的法则,即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的质量与生成物质的质量之和保持不变。
另外,化学反应中涉及的摩尔比、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概念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作为构建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基础。
在高考中,化学键的类型、构成和性质是必考的重要知识点。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此外,了解分子的结构和几何构型也是必备知识。
掌握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助于理解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机理。
三、酸碱与盐酸碱与盐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产物。
高考化学考试中常涉及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合成等相关知识。
了解酸碱的理论与性质,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条件和方程式对于解题非常有帮助。
此外,熟悉盐的命名规则和盐类的性质也是必备的知识。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类反应类型。
在高考化学考试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平衡是常见的考点。
学生们需要准确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发生,同时能根据半反应方程式来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学习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同时,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能量变化等相关概念也是必要的。
五、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质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高考化学考试中,对于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此外,对于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编写也是必考的重要内容。
六、溶液与反应速率溶液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反应介质,了解溶液的浓度、溶解度和溶液的配制等相关知识点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同时,反应速率也是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学生们需要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反应速率与浓度变化的关系。
上海高考化学知识点大全

上海高考化学知识点大全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探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对于上海高考生来说,掌握化学知识点是考试备考的核心之一。
本篇文章将对上海高考化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以帮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的组成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了解物质的组成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物质的组成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个层次。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可以通过元素符号来表示,如H表示氢元素,O表示氧元素。
而化合物则由两种或更多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如水(H2O)和二氧化碳(CO2)等。
在物质的性质方面,可以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来了解。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硬度、密度等;而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燃烧性、氧化性等。
二、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产物,反应物与产物的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改变。
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条件有助于我们理解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化学平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达到是通过前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来实现的。
在化学平衡中,有三个基本概念:平衡定律、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
平衡定律,也称为质量作用定律,描述了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浓度之间的关系。
平衡常数则是用来表示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产物浓度的相对大小。
三、化学能力和热力学化学能力是允许物质发生变化的内在能力。
了解化学能力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进行和化学平衡的达到有重要意义。
其中,热力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规律的学科。
热力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热和能的转化、热力学定律。
热和能的转化是指热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热力学定律则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不能被创造和毁灭,只能转化形式的定律。
上海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类

上海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类化学是理科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许多学生较为头疼的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化学,下面将对上海高考化学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类整理。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a. 原子的组成部分b. 元素的周期性特征c.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规律2. 化学键与化合物a. 化学键的种类与特点b. ionic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和性质c. 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的性质与命名方法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a.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b.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与描述方法c.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反应热的计算方法二、化学反应原理1. 氧化还原反应a.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b. 氧化、还原剂的判别和计算方法c. 电化学反应与电解质溶液性质2. 酸碱中和反应a.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b. 酸碱溶液的pH值与酸碱度的计算方法c. 酸碱中和滴定方法与计量原理3. 配位化学a.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b. 配合物的命名与用途c. 配合物的溶解度与配位平衡原理三、化学能量转化与守恒1. 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a. 平衡常数与平衡条件b. 反应速率与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c.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解释2. 化学能量的计算与应用a. 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方法b. 化学能量守恒与反应热变化的关系c. 化学能量转化在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化学物质的转化与利用1. 有机化学基础a. 有机物的分类与特点b. 有机反应类型与反应机理c. 有机合成与应用2. 燃烧与环境保护a. 燃烧反应的特点与能量转化b. 空气污染成因与防治措施c. 水资源污染及其防治3. 化学工业与可持续发展a. 化学工业的发展与前景b. 化学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c. 可持续发展与化学工业绿色化以上为上海高考化学知识点的归类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通过理解和归纳这些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注重实践应用,例如通过做题、实验等方式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试题详解及相关知识点归纳

1.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 ) A.淀粉的含量B.二氧化硫的含量C.亚硝酸盐的含量D.甲醛的含量[答案]:A[考点]:限量食用的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安全监测指标。
[解析]:选项B、C、D虽然是食品添加剂,但在食品中的含量超标就会对人体有害,是食品安全检测的指标。
[相关知识点归纳]:①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
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
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
食入0.3~0.5g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或者误将工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盐食用而引起,也可见于饮用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苦井水、蒸锅水后,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因此,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是食品安全检测中非常重要的项目。
本产品的检测范围:液体样品为0.25~10mg/L,固体样品为2.5~100mg/kg。
②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中的发证检验、出厂检验和监督检验3种强制检验形式,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这3种形式贯穿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整个过程,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所采取的必要措施,缺一不可,但又各有侧重和区别。
发证检验和监督检验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审核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否具备并保持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所进行的检验,是政府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所采取的一种行政行为;而出厂检验是企业为保证其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必须合格所采取的一种企业行为,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
③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
用于消费者最终消费的食品不得出现因食品原料、包装问题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上海高考化学试卷知识点

上海高考化学试卷知识点高考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大门槛,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
其中,化学是高考科目之一,也是考生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化学知识点繁多且广泛,以下将为大家总结上海高考化学试卷中常见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也是高考化学试卷中常考的内容之一。
包括物质的化学式与化学式的关系、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等。
此外,上海高考化学试卷中还可能考察分子构型、电子云模型等相关内容。
二、化学方程式与反应化学方程式与反应是化学知识中的核心部分,也是上海高考化学试卷中较为重要的考点。
考生需要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理解物质之间的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
此外,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内容也是高考化学试卷中经常考察的内容。
三、分子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化学性质是指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和特征。
上海高考化学试卷中经常考察的内容包括有机物的官能团与性质、功能性官能团的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理论与实际结构等。
考生需要熟悉有机反应的规律,并能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有机反应的问题。
四、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平衡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平衡是化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上海高考化学试卷中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明白平衡常数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并能够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化学能量与热力学在考试中也常常涉及到化学能量与热力学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化学能量的基本概念,能够应用热力学原理解决相关问题,包括热力学定律、热化学方程式、焓变等内容。
六、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活是化学内容中的实用部分,也是上海高考化学试卷中经常涉及的知识点。
考生需要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学药品的制备、储存与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与安全性等。
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化学安全意识与科学素养,能够正确判断并应对化学问题。
以上是上海高考化学试卷常见的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考化学 知识点

上海高考化学知识点在上海高考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占据着相当的比重。
学好化学知识,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是我们顺利通过高考的关键。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上海高考化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基础概念和理论1. 元素周期表: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结构,常见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了解元素的周期性、价电子结构和原子半径等规律。
2. 化学键:熟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了解共价键的键长、键能和极性等概念。
3. 化学反应速率: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了解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
4. 化学平衡: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了解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和压力等。
5.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放热、吸热和焓变的概念。
掌握焓变的计算方法和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二、无机化学1. 酸碱中和反应:掌握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常见的化学式。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电子的转移。
掌握氧化数的计算方法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方程式的平衡。
3. 盐类的制备和性质:掌握盐类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了解常见盐类的命名规则和鉴别方法。
4. 金属元素和合金:了解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掌握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质和应用场景。
三、有机化学1. 烃及其衍生物:了解烃的命名方法和性质。
掌握烃的氧化、卤代和硝化反应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2. 醇、醚和多元官能团化合物:了解醇、醚和多元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掌握它们的制备方法和重要应用。
3. 酸、酯和醛酮:掌握酸、酯和醛酮的命名和性质。
了解它们的制备方法和典型反应。
4. 聚合物:了解聚合反应的概念和聚合物的分类。
掌握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四、实验技能1. 实验室安全:了解常见的实验室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掌握实验室中常见化学品的存放和处理方法。
2. 实验仪器和操作技巧:熟悉常见的实验仪器和操作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上海高考化学知识点调整及相关练习2010上海高考化学知识点调整根据《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的内容范围,2010年化学科高考知识点内容有所调整。
以下是调整的一些主要内容。
具体的考试范围以2010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考试手册》为准。
教材中的“拓展视野”“资料库”等内容,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阔视野而设置的,其内容不属于考试范围。
1.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了解物质在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的内容:一期课程标准中只要求对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无书写和计算的要求。
二期课程标准中改为:对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同时要求书写。
2.简单的轨道表示式二期课程标准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要求的内容为:核外电子排布(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况);电子排布式(理解1-18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能知道、识别简单的轨道表示式)。
具体要求有:理解常见几种原子核外排布表示法含义的区别;电子式:表示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是核外电子在各电子层中的排布情况;电子排布式:除了表示各电子层电子排布的情况,还表示了各电子亚层的排布情况;轨道表示式:除了表示以上内容外,还显示出在同一亚层中不同轨道中电子的排布情况。
资料库中介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最低能量原理和洪特规则。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除了原子核外电子的影响外,还存在着各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由于这种作用的存在,减弱了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作用,从而使多电子的能级发生交错现象。
3.分子构型键角此内容在一期课程标准中不作要求,二期课程标准中增加了硫化氢和甲烷分子的模型图,并要求知道它们分子中键和键之间夹角的大小。
其他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与分子的极性在资料库中介绍。
三原子分子、四原子分子、五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与分子的极性则是作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置的。
4.分子的稳定性键长与键能要求理解分子的稳定性与键长与键能的关系:根据有关的物质键长数据,推断出影响共价键键长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影响的结果又如何;能够判断键能的大小与键的牢固程度、分子稳定性之间有何关系;能根据原子结构及共价键的有关理论,解释一些事实;能根据某些常见共价键的键长、键能的数据,进行比较,推断出影响同类分子中共价键键能大小的规律。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一节中资料库中的内容有:一些离子化合物的熔点、配位键、元素的电负性、共价键的饱和性与方向性及水的密度变化与氢键。
5.几种晶体的空间构型金刚石、硅晶体、石墨、二氧化硅,结构的特点、键长与组成原子的关系及稳定性、它们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等。
化学史话中介绍了碳的第三种同素异形体——富勒烯(C60)。
6.氨基酸知道氨基酸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从它的化学结构上分析,实际是羧酸上的氢被氨基取代后的产物。
知道几种常见的α-氨基酸的名称和结构简式;理解氨基酸与酸或碱反应的原理,并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氨基酸能发生缩合反应及产物的名称和结构。
资料库中介绍了蛋白质,包括蛋白质是维持生命的基础物质、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的代谢、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等生物学基础知识。
7.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常见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一期课程标准中要求: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应用,能利用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和配平。
二期课程标准中,除了以上内容要求掌握外,增加了:(1)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常见同主族、同周期单质及化合物的氧化性强弱,(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相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3)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常见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还原性的强弱。
8.运用电离常数比较弱酸的电离程度除了要求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外,还要求能理解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的含义,运用电离平衡常数比较弱酸的电离程度,以及比较弱电解质酸性的强弱或碱性的强弱。
教材中列出了一些常见一元酸和氨水的电离常数(氢氟酸、甲酸、醋酸、氢氰酸、氨水)、碳酸的二级电离常数。
9.用原电池的电极反应来表达电极的反应一期课程标准中规定,只要求理解铜锌原电池的组成及原理,电极反应式不作要求。
二期课程标准中除了要求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外,还要求用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来表达电极的反应。
电化学要求的内容在《上海卷考试手册》中有明确的规定,原电池(铜锌原电池的原理)、电解(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钢铁的电化防护(阴极保护)。
电镀和化学镀等都属于资料库中的内容。
10.钢铁的电化腐蚀和电化学防护理解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电化学腐蚀的种类(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了解钢铁防腐的方法。
其中包括物理防腐法和电化学防腐法:电化学防腐法包括:一种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牺牲阳极保护法和铁皮镀锌。
11.金属的冶炼金属的冶炼方法取决于金属离子的氧化性强弱,使它们还原为单质的难易程度不同,把它们还原为单质的方法也就不同。
它们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在自然界中本身以单质存在,(2)加热焙烧法,(3)还原法,(4)电解法。
还原法中重点讨论了炼铁和炼钢,具体有:炼铁的原理和使用的原料、还原剂的产生方法;炼钢的原理,炼钢中的氧化剂、还原剂的选择及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炼铁和炼钢原理的区别;金属钠和金属铝的冶炼。
金属的冶炼一节中,资料库中的内容有:贵金属——金和银,一些矿石的主要成分,除去铁矿石中的脉石,生铁和钢,我国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宝钢的崛起,电解氧化铝的原理和装置。
12.硝酸盐硝酸盐是强氧化剂,可燃物质与硝酸盐混合加热会迅速燃烧。
硝酸盐在酸性溶液中也是强氧化剂,在运输、储存和配制溶液时要注意安全。
硝酸盐受热易分解,对比三类硝酸盐分解的异同点。
13.电子式的书写用电子式来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期课程标准中电子式的书写不作要求,只要求知道一些简单微粒的电子式。
现在除了要求理解电子式的含义外,还要求能书写一些简单微粒以及氯化铵、氢氧化钠的电子式。
14.化工生产(1)制硫酸反应条件的选择依据一期课程标准中硫酸的工业制法编写在阅读材料中。
二期课程标准将合成氨、制硫酸作为化学平衡的应用实例,要求掌握工业生产上反应条件的选择。
其中要求:工业制硫酸的原料、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了使得反应能够进行得迅速完整,工业上采取的措施(沸腾炉的结构与作用;接触室中多段催化氧化的目的)、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保证二氧化硫既快又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三氧化硫所采取的措施等。
沸腾炉的构造属于资料库中介绍的内容。
(2)氯碱工业用正确的方法和步骤从氯化钠溶液中除去Ca2+、Mg2+、SO42-离子;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立式隔膜电解槽的作用。
(3)联合制碱法原理、二氧化碳的循环使用、对氨碱法生产纯碱流程图的理解。
(4)化工生产的一些基本原理:a.充分利用原料b.充分利用能量c.保护环境。
15.基础的定量实验(1)测定1mol气体体积的方法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的装配、测定某温度下1mol氢气体积的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误差的原因分析。
拓展视野的内容是:常温下1mol气体体积的理论值的确定方法;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
(2)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原理瓷坩埚和研钵的使用、恒重操作的步骤与注意点。
学生实验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测定:实验步骤、实验记录、数据处理和结论。
(3)中和滴定中的新滴定管区分新旧滴定管在使用时的不同点。
新滴定管的使用、滴定终点的判断与控制。
16.物质的检验对物质检验的一般顺序的了解、物质检验时的注意点。
纸上层析法:用于一些分子或离子混合液的分离,因它们的化学性质十分相似,用一般的化学方法分离十分困难,在混合状况下,也很难检验,此时可以使用纸上层析法来分离和检验。
纸上层析法的种类、纸上层析法的操作步骤、常用几种混合液的分离和检验。
17.定量实验的设计设计定量实验的一般步骤:(1)确定方法,(2)设计步骤,(3)控制误差,(4)选择用品。
学生实验内容:(1)测定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氢钠的含量,(2)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3)测定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的纯度。
18.化学实验方法的探究科学的本质是探究。
在化学科学中,人们对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几乎全部是从实验探究中获得的。
要求对化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所了解,掌握它们的一般规律,并能运用到实践中进行探究。
附试题一套:二期课改新增内容测试题:1、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 2↑B .此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4Fe (OH )2+2H 2O+O 2→4Fe (OH )3C .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D .此过程中电子从Fe 移向Cu2、2NO 和NO 是大气的污染物,可用NaOH 潮溶液吸收,反应式:(BD )232222NO NaOH NaNO NaNO H O +→++22222NO NO NaOH NaNO H O ++→+现有a 升2NO (其中还含有20%的24N O )和b 升NO 的混合气体,被200ml NaOH 溶液完全吸收,则a /b 的值可能是(气体体积均已经折算为标准状况下)A .0.75B .0.85C .0.8D .13、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C )A.装置甲:防止铁钉生绣B.装置乙: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C.装置丙: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装置丁: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4、常温下,在丙酮-盐酸混合溶液中,Fe3+比Cu2+的溶解度更大,用该溶液作展开剂分离Fe3+ 和Cu2+的装置如右图。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A.该方法为径向纸上层析法 B. 试样点晾干后才能补滴C. 试样点不能接触展开剂D.可喷KSCN溶液检验分离出来的Fe3+5、下列有关纸上层析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常用于分离、检验化学性质相似且难以用一般化学方法分离的离子或分子B.有上升纸层析法和径向纸层析法两种C.实验时所用的展开剂一般是有机溶液与水溶液的混合物D.由于需要通过颜色观察,所以该方法不适用于无色离子或分子6、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右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不能用水浴加热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7、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BD)A. 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锡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B. 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渐渐变暗是因为发生了化学腐蚀C. 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D. 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8、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A )A.2H2O + O2+ 4e → 4OH- B.Fe –2e → Fe2+C.2H++ 2e → H2D.Fe –3e → Fe3+9.已知丙氨酸的结构简式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丙氨酸属于α-氨基酸B .丙氨酸是一种两性物质C .两分子丙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结构简式为:D . 可与NaOH 溶液共热,放出一种碱性气体10.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D )A .F —的结构示意图: B .乙炔的分子模型示意图:2s 2pC .N 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D .α—氨基酸:11.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羧基跟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之间,可以脱水而缩合成一种新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