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大事
南京历史事件大全

南京历史事件大全导语: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承载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南京的历史事件,带您一起回顾这座城市的辉煌与苦难。
一、建都南京(公元229年)公元229年,吴国孙权将都城迁至南京,标志着南京的建都历史开始。
南京成为六朝时期最重要的都城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
二、南京城(公元1368年)公元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将南京筑为明朝的都城。
南京城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步,也为南京奠定了其国家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三、明宣德宫(公元1420年)宣德宫是明朝皇帝朱棣在南京所建的皇宫,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之一。
宣德宫的修建不仅显示了明代建筑的独特风格,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繁荣和文化盛世的景象。
四、中外租界(19世纪)19世纪末,南京成为中国的开埠城市,形成了中外租界。
南京租界的建立,标志着南京与外国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兴盛,也为南京的现代化进程打下基础。
五、南京大屠杀(1937年)1937年,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发生了著名的南京大屠杀。
这场屠杀导致数十万无辜平民和军人惨遭杀害和强暴,成为二战期间最大的一起战争暴行之一。
这场血腥的历史事件给南京造成了巨大的伤痛,也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六、南京大学(1902年)1902年,江宁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在南京成立,标志着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开端。
南京大学的创办为中国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公铁两用桥,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桥。
这座桥横跨长江,连接南京市区与南京新区,成为南京的城市地标之一,也是中国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八、南京青奥会(2014年)2014年,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南京展示城市形象和加强国际交流的重要机遇。
最苦难的城市—南京,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的屠杀,不仅仅是日军

最苦难的城市—南京,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的屠杀,不仅仅是日军1. 金军大屠建康死亡人数:约170000人时间:1130年地点:中国南京其实建康也就是南京。
1130年,北宋灭亡后第四年、南宋建炎四年,金军掠夺宫廷上万宫女妃子之后,火烧建康, 3日屠杀17万居民,仅剩十分之一。
2.明初四大案死亡人数:约七万至八万人时间:1380年至1393年地点:中国南京明初四大案,亦称洪武四大案,是指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整顿吏治、惩治贪污而策划的著名四大案件;分别为: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十五年(1382年)的“空印案”,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
胡惟庸与蓝玉案件习称“胡蓝之狱”,是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的政治案件,而“空印案”与“郭桓案”则是对涉嫌贪墨的官吏进行大规模的镇压。
《刑法志》中提到郭桓案“系死者数万人”,又提到“二狱(空印案与郭桓案)所诛杀已过当。
而胡惟庸、蓝玉两狱,株连死者且四万”。
空印案跟郭桓案等三案所诛杀也在四万,所以一般皆认为应有七至八万人被杀。
胡惟庸案(1380年至1390年,约两万人)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指洪武帝诛杀宰相胡惟庸事件,随后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此案牵连甚广。
胡惟庸被杀,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
内阁大学士丝毫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其上呈与皇帝。
从此中国再无宰相一职。
空印案(1382年,近千人)空印案是发生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空白盖印公务文书而引发的案件。
此案在当时受到朱元璋相当程度的重视,并因此诛杀数百名相关官员。
本案实为一个冤案,然而其影响之广,范围之大,实属罕见。
郭桓案(1385年,数万人)郭桓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以其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
蓝玉案(1393年,约一万五千人)蓝玉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与事件经过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与事件经过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发生的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被誉为二战中最残忍的一幕。
它发生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期间,当时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并对中国平民和士兵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性侵和掠夺。
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耻辱,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人权灾难。
一、历史背景南京大屠杀发生在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背景下,其起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中国的清朝以及之后的民国政府相对薄弱,国内处于割据的状态。
这给日本提供了机会,他们利用这种混乱局势并以扩张军国主义为借口,试图实现对中国的完全统治。
二、事件经过1. 日本侵略南京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当时,中国的首都是南京,而南京正好是连接北方和长江流域的重要交通要道。
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上海,并向南京逼近。
2. 南京城被围困1937年11月中旬,日本军队发起对南京的总攻击。
南京城陷落后,中国军队及大部分市民撤退,留下了一部分仍然想要保卫南京的士兵和平民。
3. 大规模屠杀和性侵进入南京后,日本军队对南京城内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性侵。
据估计,有几十万人被杀害,包括老人、妇女、儿童以及无辜的男性。
同时,南京市内也发生了大量的强奸和性虐待行为,许多妇女被迫成为慰安妇。
4. 掠夺和破坏与暴行行为并行的还有对南京市的掠夺和破坏。
日本军队洗劫了南京市内的财产和文化遗产,大量文物被抢走。
南京市内的房屋、商店和建筑物也被纵火焚烧。
5. 报道和国际反响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愤怒。
当时在南京的外国记者通过报道揭示了日本军队的暴行。
这些报道以及留下的照片和电影记录成为后来审判和调查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证据。
6. 日本战犯被起诉二战结束后,南京大屠杀的战犯开始接受审判。
1946年,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南京大屠杀负责人进行了审判,其中包括侵华日军第六师团长松井石根。
他们被判有罪,并受到相应的处罚。
总结: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它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恐怖和痛苦。
南京历史事件大全

南京历史事件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事件:
1. 明朝时期,朱元璋定都南京,并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2. 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将南京定为都城,更名为天京,并在此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活动。
3. 辛亥革命期间,南京是重要的战场之一,对于推翻清朝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4. 中华民国时期,南京成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并在此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活动。
5.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土地改革运动。
6. 1937年,日本侵华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规模屠杀,超过30万的中国军民被杀害。
7. 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突破长江天险,攻占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8.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9. 195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对于中国的交通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 2005年,南京地铁一号线开通运营,成为国内首批建成运营
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为南京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选择。
11. 2014年,南京青奥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青奥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运动员和观众,为南京的国际形象增添了新的光彩。
12. 近年来,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为推动中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见证了南京的发展历程,也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各个时期所经历的沧桑和奋斗。
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承载着众多重要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南京发生的几起重要历史事件,并探讨其对历史的意义。
一、南京建都南京建都是南京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早在公元229年,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就在当前南京的位置建立了建邺县,奠定了南京作为文化、政治中心的基础。
然而,真正使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是在明朝永乐年间。
永乐帝朱棣将南京定为新的帝都,改名为应天府,并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城市建设。
南京的建都不仅提升了南方地区的地位,也向世人展示了明朝的宏大力量。
二、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南京历史上最为黑暗和痛苦的事件之一。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入侵中国,南京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日军对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暴行,包括屠杀、强奸、抢劫等。
据估计,几十万南京市民和中国士兵在这段时间内遭受了非人道的对待。
南京大屠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抗日战争宣传和战争罪行审判的重要证据。
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一项。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份条约剥夺了中国关于外交、关税和领土的主权,迫使中国向英国支付巨额赔偿,开放多个对外贸易口岸。
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南京大学校园运动南京大学校园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浪漫主义革命运动。
发生在1919年五四运动的延伸和发展下,南京大学学生积极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的要求。
这场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民主意识,并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五、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这座大桥于1968年完工,是连接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重要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不仅扩大了南京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也象征着中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
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众多的重大历史事件。
本文将介绍其中几起在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
一、南京陷落南京陷落是二战期间南京市发生的一起重大历史事件。
1937年12月,日本军队攻占南京,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个转折点。
在南京陷落后的短时间内,约有30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日军的大规模屠杀和性暴行。
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被称为南京大屠杀,震惊了世界并留下了极度深重的历史伤痛。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南京还曾是中国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
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里,南京作为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重要中心,先后成为孙中山先生、蒋介石先生的临时首都。
在这期间,南京见证了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变迁和国家发展的起伏。
三、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中国现代工程史上的重要事件。
1957年,长江大桥正式开始修建,成为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大型铁路、公路双用桥。
它不仅串联了南北交通要道,促进了中国东部地区的发展,也成为当时中国工程技术水平的标志。
四、南京军事博物馆的建立南京军事博物馆的建立也是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该博物馆于1931年建成,是中国最早的军事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馆藏丰富,陈列了大量反映中国现代军事历史的文物和展品,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战争遗留下的伤痛。
它的成立对于记录和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五、南京残疾人辅助用品制造厂的创立南京残疾人辅助用品制造厂的创立,也是南京发生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
该厂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著名的残疾人康复机构之一。
通过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和康复设施,促进了残疾人的康复和社会融合,为残疾人权益保护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南京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上述仅为其中几例。
这些事件不仅是南京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整体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南京大屠杀资料

南京大屠杀资料南京大屠杀,也被称为南京大屠杀事件或南京大屠杀纪实,是指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期间,日本军队在南京市期间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大规模屠杀、强奸和焚烧等暴行。
据统计,这场惨绝人寰的暴行共导致约30万中国人丧生,同时还有大量妇女遭受强奸和残忍虐待。
一、事件起因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对中国进行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随着日军逐渐向南京推进,南京城成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市。
二、暴行始末1. 大肆屠杀日本军队进入南京后,开始对南京市民、无辜平民和战俘进行大规模屠杀。
他们不分男女老幼,使用各种杀害手段,包括枪杀、斩首、活埋等。
据幸存者回忆和相关纪录,这场屠杀充满了血腥和野蛮,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记忆之一。
2. 强奸与性暴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军队对大量妇女进行强奸和性暴力。
不仅是年轻妇女,甚至包括老人和儿童在内的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都成为了日军的性暴力对象。
许多妇女遭受强奸后,还遭受了残忍的杀害。
3. 掠夺与焚烧除了屠杀和强奸,日本军队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和焚烧行为。
他们烧毁大量的房屋,抢夺财产和贵重物品,给南京市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生活困扰。
三、国际反响南京大屠杀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关注和谴责。
各国新闻机构和记者前往南京,报道了这场人间惨剧。
同时,南京大屠杀也成为了国际间抗议日本侵略行为的导火索之一,为中国争取到了更多的国际援助和支持。
四、日本政府的回应虽然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成为事实,但是日本政府一直试图掩盖和美化这段历史。
他们试图淡化事件的规模和影响,并否认强奸和屠杀的发生。
然而,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目击者证言都证实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
五、历史教训与纪念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悲剧,它提醒我们应该珍惜和平、维护人权。
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活动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传统,每年12月13日成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用以缅怀那些无辜丧生的生命,并呼吁世人共同维护和平与正义。
南京南京历史深处的血泪与坚守

南京南京历史深处的血泪与坚守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经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南京也承载了太多的血泪与坚守。
本文将探讨南京历史深处的血泪与坚守的故事。
一、南京的历史背景南京作为中国承载了丰富历史的城市,承载了安福的历史的繁荣与沧桑。
在历史上,南京先后成为六个朝代的都城,包括东晋、南朝宋、南朝梁、南朝陈、南宋和明朝。
二、南京的血泪1. 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对中国南京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杀事件。
据历史记录,日军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间在南京发动了大规模屠杀,估计有30万以上的南京市民和中国军民被残忍杀害,同时还有大量人员遭受强奸、折磨和抢劫等不人道的行为。
2. 南京保卫战南京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南京进行的一次艰苦的防御战。
1937年12月中旬,日军攻占了南京,并对南京市民和中国军民实施了残酷的迫害。
然而,中国军队和民兵组织了顽强的抵抗,使得日军无法迅速占领整个南京。
中国军队和民兵持续坚守,直到最终胜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中国全面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南京的坚守1. 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位于南京明孝陵和紫金山之间的钟山风景区内。
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纪念地之一,它见证了中国人民百年来前仆后继的斗争与牺牲。
2. 南京城墙南京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也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南京城墙始建于明朝,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南京城墙曾多次遭受战争和灾难的摧毁,但每一次都得以修复和坚守。
南京城墙见证了南京人民的努力与坚韧,体现了南京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四、南京的未来南京历经沧桑后,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世人。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繁荣,再加上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南京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同时,南京也积极推进经济建设、科教兴城,努力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总结: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见证了太多的血泪与坚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蠡筑越城】范蠡筑越城,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践命范蠡在南京秦淮河之南约830米处筑城,城周长约1.2公里,面积约0.94平方公里。
后称越城,又名范蠡城。
它是南京历史上第一座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军事性质的古城,被公认为南京城市的开端。
【孙权定都建业】孙权定都建业,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孙权将政治中心由京口(今江苏镇江)迁至秣陵(今南京秣陵关一带),次年在楚国金陵邑城址修建石头城,以资守御,并取"建功立业"之意改称秣陵为建业。
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
同年九月,在朝野"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呼声中,迁都建业,开创了南京建都的历史。
孙权以其兄孙策的长沙桓王故府为皇宫,规划并建造了周长约11公里的建业都城。
【南唐立国金陵】南唐立国金陵,五代十国时期,群雄割据。
金陵最初隶属建都广陵的杨吴政权的势力范围。
徐温死后,徐知诰继任金陵府尹,操纵杨吴朝政。
933年,徐知诰采纳谋士宋齐丘建议,欲将杨吴迁都金陵,于是修缮金陵府治为皇宫。
935年,杨吴皇帝封徐知诰为齐王,次年,以金陵府为西都,广陵为东都。
937年,徐知诰废杨吴皇帝自立,建立齐国,改金陵府为江宁府,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
939年,复姓李,更名?,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南唐都城周长约19.35公里,贯秦淮河于城中。
西据石头牵锇紫虑?今大中桥),南接长干山岗(今中华门),北止玄武桥(今北门桥)。
历3代共39年,975年南唐国亡。
【明初建都南京】明初建都南京,1368年,元末红巾军领袖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奠都南京。
在此之前,他作了一系列的准备。
1356年朱元璋攻入集庆路,改名应天府,并多次听取谋士陶安、冯国用、叶兑等人关于建都的建议。
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韩林儿封为吴国公,1364年自立为吴王,吴王府便设在应天。
1366年,改筑应天府城,作新宫于钟山之阳。
洪武元年(1368)秋八月,正式下诏,以应天府为南京,大梁(开封)为北京,实行南北两京制。
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以南京为京师,正式定都南京。
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迁都北京,改京师为南京,为留都。
【建筑世界第一大城】建筑世界第一大城,明太祖朱元璋接受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而筑成的南京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至1386年筑成。
周长约33676米,连同瓮城全长37140米,开13个城门,上设垛口13000余个、窝铺200余座。
明南京城墙的长度大大超过周长29500米的法国巴黎城,成为世界第一大城。
虽遭600多年的风雨兵火,现尚存21351米,仍为国内城市中最长的城墙。
【签订《南京条约》】签订《南京条约》,1839年6月3~25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协助下,在虎门海滩销毁英、美等国商人上缴的鸦片2万余箱,震动了全世界。
为了保护臭名远扬的鸦片走私贸易,1840年2月20日,英国派遣义律等率领由40余艘舰船和4000名士兵组成的远征军,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将战火引向中国沿海。
1841年4月30日,英国内阁不满足义律与清朝钦差大臣琦善谈判所取得的成果,作出停止广州谈判、扩大侵略战争的决议,改派富有殖民侵略经验的璞鼎查接替义律。
1842年6月,英国由印度增派的援军抵达中国沿海后,璞鼎查率领的英军避实击虚,发动"扬子江战役"。
6月16日,英军攻占吴淞;19日,攻取南京;21日,攻陷镇江。
8月4日,英舰进逼南京下关江面,随后英军从燕子矶登陆,察看地形,扬言进攻南京城。
在英军坚船利炮的威慑之下,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两江总督牛鉴,妥协退让,委曲求全,被迫在静海寺、上江考棚等处与英军议和,并于1842年8月29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康华丽"号战舰上,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共13款,其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使香港沦为英国殖民统治,并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及远东的基地;补偿鸦片烟费与水陆军费,数目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3,中国人民从此所受压迫更甚;丧失关税自主权;允许英国人寄居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南京五大港口城市。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大门开始被打开,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定鼎天京】太平天国定鼎天京,1853年1月12日,太平军决定挥戈金陵。
3月8日洪秀全率50万水陆大军兵临金陵城下。
3月19日,攻陷金陵城,从而完成了据金陵为根本、进而完成进军江南的战略任务。
3月29日,洪秀全在杨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欢呼声中,进入金陵城,暂住藩习衙署,不久修缮两江总督衙门,改作天王府,并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政权。
随即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
1864年7月9日,清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孙中山创建民国】孙中山创建民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普遍响应,有24个省宣布独立。
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来领导全国的革命运动。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在经历了16年的海外流亡生活后回到南京,受到各界热烈欢迎。
12月27日,黄兴乘专车去南京,当晚在江苏咨议局召开各省代表会议,提出3项议案,即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政府组织形式采用总统制,获得会议通过。
12月29日上午9时,17省代表开会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选举以每省1票为原则,孙中山得16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上午10时,孙中山乘坐专车离开南京,前往南京临时大总统府。
当晚10时,在总统府内举行了庄严简朴的就职典礼,由徐绍桢担任司仪。
典礼开始时,鸣礼炮21响。
17省代表公推山西代表景耀月致颂词。
孙中山宣读《临时大总统誓词》,并发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提出,临时政府任务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立共和",实现民族统一,领土统一,军政统一,内治统一,财政统一。
临时政府通告全国采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的覆灭与延续2000余年帝制的终结。
但政权遭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联合进攻,很快夭折。
袁世凯于2月12日迫使清帝退位,要挟孙中山于13日提出辞呈,并迫使临时参议院于15日选举他为大总统。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职,许多同盟会领导人"下野",政权落入军阀袁世凯手中。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于4月15日在南京召开了"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陈果夫等参加会议,因武汉方面无人参加,到会委员不足半数,故只作为预备会议。
会议决定成立"国民政府",于4月18日在南京正式成立。
新政府以胡汉民为主席,伍朝枢为外交部长,王宠惠为司法部长,并于次日公布"清党令",通缉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其他革命活动家共10079人。
专门组织清党委员会,以进行大规模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清党"。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形成武汉、南京、北京三个政权鼎立的局面。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在长达6周的时间里,对南京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其中遭日军集体屠杀并毁尸灭迹者15万人以上,被害总人数达30万人以上。
在疯狂屠杀的同时,日军对中国妇女进行了野兽般的奸淫,很多妇女被蹂躏后又惨遭枪杀、刀戳和毁尸。
在占领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在南京市内,发生了两万起左右的强奸事件。
日军到处纵火焚烧,被毁房屋达全城1/3以上。
无数的住宅、商店、仓库被日军劫掠一空后,再付之一炬。
外侨财产也未幸免。
1947年3月10日,日本战犯谷寿夫被中国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处死刑,4月26日枪决;1948年11月4日,日本战犯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12月22日执行。
罪魁祸首虽然受到了应有惩罚,但日本政府至今不肯向中国人民认罪。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被国民政府拒绝,国共和谈破裂。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召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当天夜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按预定部署,在上自九江、下至江阴的千里江防线上,发动渡江战役。
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先自安徽芜湖西面荻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由西南向东南迂回到南京的侧背;同日,突破江阴要塞,对南京形成钳形攻势。
4月21日,占领了南京江北的江浦县城,次日又攻占浦口、浦镇。
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国22年的首都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执政地位。
【建设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南京长江大桥,1949年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曾多次有在南京、浦口之间架桥之议。
1930年铁道部美国顾问、桥梁专家华林尔曾作尝试,但终未提出任何具体建议。
1936年与1946年两度计划建桥,均因技术难度大、财政无力负担而作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务院于1956年批准铁道部进行南京长江大桥的勘测设计,1959年6月完成定测。
9月,国务院通过建桥设计方案。
1960年1月正式开工,1968年9月30日铁路桥建成通车。
桥长6772米,铺设长钢轨双线,最大坡度为4‰。
同年12月29日公路桥通车,桥长4588米,路面宽15米。
全桥造价2.87亿元,为国内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全部采用国产材料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其建桥技术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