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处方点评

合集下载

中药处方点评制度

中药处方点评制度

中药处方点评制度为了规范中药处方管理,确保合理用药,本文根据卫生部的相关规定制定了中药处方点评制度。

医务科应该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参与处方的评价工作。

处方评价的细则如下:1.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和中成药处方,应分别单独开具。

根据中医诊断结果,选用适宜的中成药。

2.中成药名称应使用经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药品通用名称,院内中药制剂名称应使用经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名称。

3.用法用量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超剂量使用时,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4.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每一种药品应分行顶格书写,药性峻烈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不宜叠加使用。

5.中药注射剂应单独开具处方。

6.中草药处方应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名称应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7.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以克(g)为单位,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8.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应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9.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10.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11.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12.中药饮片剂数应以“剂”为单位。

13.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服用要求等内容。

14.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处方管理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为了保证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医院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一般来说,处方的用量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制,对于一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医师应当注明理由,并适当延长处方用量。

麻醉药品、毒性药品和贵重药品的使用情况需要进行评价,以确保其合理使用。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办法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办法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办法
为加强门诊处方的规范化管理,推进合理用药,保障处方质量及患者用药安全,制定本院处方点评制度。

一、成立医院《临床药学质量考核评价小组》。

二、考核评价小组职责:负责对门诊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处方用药及配伍的合理性、用药时间、用药适应症及处方费用等进行考核及点评。

三、检查方法:
1、每月由医务科、药剂科对门诊处方进行一次随机检查;
2、通过平时门诊药房检查发现问题并核实;
3、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及结果反馈。

四、质控指标:
1、处方书写规范、项目齐全。

2、药物使用适当性:准确判断,选药正确、剂量恰当、给药途径适宜。

3、用药基本目标的有效性:结合患者病情、心理状态、药物相互作用、并发症、药敏情况等进行“个体化给药”。

4、用药安全性:临床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用药,严格按照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使用方法,合理配伍用药。

五、责任追究:
临床药学质量考核评价小组每月将质量考核结果及处方点评情况在全院质控简报上进行通报。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中药饮片处方的专项点评工作,每月开展一次中药饮片处方点评。

中药饮片处方应由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处方审核、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二、处方的点评及实施细则:﹙一﹚处方点评数量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不足100张的全部点评;病房﹙区﹚中药饮片处方抽查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5﹪,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应不少于30份,不足30份的全部点评。

(二)处方书写1、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和方剂配伍原则。

中药饮片处方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各地区有关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进行开具和书写。

2、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药饮片。

3、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应书写完整,处方书写应规范、字迹清晰,医师签名、签章应与留样一致。

3、中药饮片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4、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5、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6、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7、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中药饮片处方的专项点评工作,每月开展一次中药饮片处方点评。

中药饮片处方应由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处方审核、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二、处方的点评及实施细则:﹙一﹚处方点评数量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0。

5﹪,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不足100张的全部点评;病房﹙区﹚中药饮片处方抽查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5﹪,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应不少于30份,不足30份的全部点评。

(二)处方书写1、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和方剂配伍原则。

中药饮片处方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各地区有关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进行开具和书写.2、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药饮片。

3、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应书写完整,处方书写应规范、字迹清晰,医师签名、签章应与留样一致。

3、中药饮片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4、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5、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6、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7、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8、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9、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10、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某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某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某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结果分析目的:通过对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医院中药饮片处方及处方点评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解决和改进的方法,提高处方点评能力和处方质量,促进中药饮片的临床合理使用。

方法:运用EXCELL 表格对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率较高,达11.83%,主要体现在处方无中医诊断及无证型处方及用法不合理处方较多,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特殊用法无脚注、超处方天数、超剂量用药等处方时有出现,处方点评工作开展还不够深入,点评质量有待提高。

结论:医院中药饮片处方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需要探索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点评制度和点评标准。

标签: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分析;合理使用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prescription review of 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Longyan First Hospital of Fujian,we fou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escription and prescription review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in our hospital,and discussed the ways to solve and improve it,so as to improve the prescription comment abilit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escription,and promote the rational clinical use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Methods The EXCELL tabl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the prescrip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sults Our hospital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rescription unreasonable rate reached 11.83%,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rescription of TCM diagnosis and prescription and unreasonable usage of undocumented prescription drugs and clinical diagnosis are inconsistent,no special use of footnotes,prescription drug overdose over days,etc. have appeared,prescription work is not deep enough. Review the qua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the prescrip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of our hospital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he prescription review work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needs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ent system and comment criteria.Keywords:Prescrip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Comment;Analysis;Rational Use中藥饮片处方是医师在诊疗活动中运用中医药理论进行望、闻、问、切,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为患者开具的载有中药饮片名称、数量、用法用量,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书面文件,中药饮片处方的开具是中医理、法、方、药,结合病情实际进行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是我国传统医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实现形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一、为了加强处方管理,中药饮片合理应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知精神,切实加强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中药饮片处方行为。

结合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二、医院由医务科组织实施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中医药剂等各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要参加中药饮片处方的评价工作。

三、各相关科室要坚持中药饮片处方书写的规范性、药物使用的适宜性、每剂味数和费用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中药饮片合理应用。

四、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检查和点评工作,对中药饮片合理使用情况要作为对医师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其评优、评先、晋升、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挂钩,并纳入医疗服务信息化监管体系统一监管。

五、对长期开具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的医疗机构通报批评,对长期开具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的医师予以处理。

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离岗参加培训。

六、中药饮片处方的评价细则与内容:1、中药饮片处方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2、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药饮片;3、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4、中药饮片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5、饮片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并紧随数值后书写;6、对有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的饮片,应在药品右上方注明,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7、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8、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9、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10、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紧随剂数之后,要注明每日剂量,包括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11、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中药饮片处方的专项点评工作,每月开展一次中药饮片处方点评。

中药饮片处方应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处方审核、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二、处方的点评及实施细则:(一)处方点评数量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不足100张的全部点评;病房(区)中药饮片处方抽查率(按岀院病历数计)不少于5%,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应不少于30 份,不足30份的全部点评。

处方书写1、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和方剂配伍原则。

中药饮片处方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各地区有关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进行开具和书写。

2、按照中医诊断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药饮片。

3、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应书写完整,处方书写应规范、字迹清晰,医师签名、签章应与留样一致。

3、中药饮片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4、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5、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紧随数值后。

6、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7、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8、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9、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10、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规定》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医院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中药饮片处方专项评审,每月进行一次中药饮片处方评审。

中药饮片的处方由主管中药师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审核、发放和指导。

2、处方意见及实施细则:V-W处方意见数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0.5,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不足100张的全部点评;病房v区w中药饮片处方抽查率v按出院病历数计w不少于5,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应不少于30份,不足30份的全部点评。

(二)处方书写1.中药饮片的处方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

中药饮片的处方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各地区中药饮片的相关加工规范的要求,并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规定签发和书写。

2、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药饮片。

3.处方前注、正文、附言齐全,处方书写规范清晰,医生签字盖章与留样一致。

3、中药饮片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4、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5、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6.配药和煎煮的特殊要求应在带括号的药物右上角注明,如破碎、先煎煮、后下等。

7、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8、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9.中药饮片的用法和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不得有配伍禁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
空腹温服”;
付数:4剂 每天一剂 水煎 450cc 口服 嘱托:1日服3次
1.8 后记:医师签名或者加盖专 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 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加
盖专用签章。
1.9 中药饮片应单独开具处方。
医师: 审核、调配: 复核、发药:
淡绿 3.2.2 儿童或婴幼儿; 色处 对于含有较大毒副作用成分的 方
中药饮片,或者含有对小儿有特 殊毒副作用成分的中药饮片,应 充分衡量其风险,除无其它治疗 药物或方法而必须使用外,其它 情况下不应使用;
3.2.3 老年患者; 3.2.4 肝肾功能异常者; 3.2.5 有此类药物或其中某种成分过敏史或严重不良反应者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 写的规范性以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发现
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的措施,促
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二、点评依据
《处方管理办法》(部长令53号)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 28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
中医 证型 (√)
1.2 正文:分列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 1.3 书写不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 药物调剂、煎煮要求注明在药品之后上方,并加括号, 如包煎、先煎、后下等; 对药物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应在药名之前写出; 中药饮片以剂为单位。剂量规格:重量单位以克(g)为 单位; 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原则 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另煎:某些贵重药物,为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
时煎时被其它药物吸收,可另煎。如人参。 烊化:动物胶类药,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等。 冲服(兑服):中药细粉,如三七粉、川贝粉、紫河车 粉等。 4.2 给药途径不适宜:
只能外用的中药,用于口服
5 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5.1 药品的剂量、用法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六味地黄丸
肾气丸
功效: 滋阴补 肾 主治:
功效: 补肾助 阳 主治:
3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1药品与临床诊断相符,但未遵循中医辨证用药或
辨病辨证结合用药原则; 开具中药饮片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 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合理组方,但
1.4 字迹难以辨认:字迹经两位经办人不能准确识别。
1.5 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1.6使用罂粟壳需开具麻醉处方。
淡红 色处 方
1.7 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 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 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 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
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组方。
3.2 药品与临床诊断相符,但应用于需要禁止使用 的以下特殊人群:
3.2.1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时,选用药物应对胎儿无损害,禁 止使用可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
禁用: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砒霜、雄黄、 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土蟞虫 、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 牵牛子、巴豆等;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解读)
汪云伟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 2016.12.03

一 • 概述


• 点评依据

• 点评细则
一、概述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指在中医理
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
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 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 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中药饮片包含普通 中药饮片、中药免煎饮片、中药颗粒饮片、中药破壁饮片、中药 精制饮片(小包装)。
1.1 前记: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 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中医诊断、开具日期等。 按麻醉药品管理的罂粟壳处方还应当包括患者身份证明编号,代 办人姓名、身份证明编号。 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
未写中 未写诊 医证型 断及中 (×) 医证型 (×)

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或患有特殊疾病者。
4 熬药方式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1熬药方式不适宜: 先煎: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坚而有效成分难以煎出,应
打碎先煎。如龟板、鳖甲等。还包括毒性中药及饮片。
后下:为防止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需在一般药物煎好时 放入。如薄荷、砂仁、豆蔻、木香、藿香、钩藤等。 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 。如旋覆花、滑石等。
2 适应症不适宜,辨证与用药不符; 2.1 处方药品与临床诊断不符。
临床诊断及中医证型:感冒,风寒表实证。 处方所选方剂: 桂枝汤(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甘草), 本方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 证(太阳病中风)。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或 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临床诊断及中医证型:腰疼,肾虚。 处方所选方剂:
超剂量用药需再次签名。
甘草2-10g 黄芪9-30g 山楂9-12g 川木香3-9g 麦冬6-12g ……
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5.2 毒性中药饮片用量不符合规定 开具麻醉中药饮片、毒性中药饮片、麻黄处方应执行国家有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1988〕23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强化合理使 用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5〕29号)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工作指南(试行)》渝中医〔2016〕22号
三、点评细则
1 处方格式及书写不规范: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 书写不规范、字迹难以辨认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