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评价和审核的一项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旨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规范医疗行为,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二、制度目的1.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发现和纠正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处方质量。
2.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对处方进行审核,避免患者因错误用药而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其他不良后果。
3. 规范医疗行为:建立标准化的处方点评流程和评价指标,规范医生的开药行为,减少滥用药物的现象。
三、实施细则1. 点评人员的选聘和培训a. 由医疗机构确定专门的点评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药学知识。
b. 点评人员需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点评标准和流程,提高点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点评流程a. 医生开具处方后,将处方交给药房进行配药。
b. 药房在配药过程中,将处方信息录入电子系统,并将处方发送给点评人员。
c. 点评人员根据制定的点评标准对处方进行评价,包括药物的合理性、剂量的准确性、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等方面。
d. 点评人员将点评结果录入系统,并生成点评报告。
e. 点评报告将发送给医生和药房,供参考和改进。
3. 点评标准a. 药物合理性评价: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是否符合临床指南、药物使用说明书等相关规定,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联适合药或者禁忌药物等情况。
b. 剂量准确性评价: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剂量是否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是否存在过高或者过低的剂量。
c. 用药安全性评价: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是否与患者的病情相符,是否存在对患者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者过敏的药物。
4. 点评结果的处理a. 医生接收到点评报告后,应认真研究点评意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b. 药房接收到点评报告后,应加强药品配药的过程控制,确保处方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点评结果的反馈和监督a.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会议,对点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b. 监督部门可以随机抽查点评结果,对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监督和评估。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建立一套评估医生处方质量的制度,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处方点评制度的目的、范围、流程、评估指标等内容,并给出相应的实施细则。
二、目的处方点评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合理用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通过对医生处方的点评,可以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处方行为,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现象。
三、范围处方点评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门诊和住院医生,涵盖各个科室和专业领域。
所有开具处方的医生都需要接受处方点评。
四、流程1. 处方点评委员会的成立医疗机构应组建处方点评委员会,由医院管理层、临床医生、药师、护士等多个部门的代表组成。
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处方点评的标准和流程,并进行处方点评的评估和反馈。
2. 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处方点评委员会应根据相关法规、规范和临床实践,制定处方点评的标准和指南。
标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药物选择的合理性- 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药物配伍的安全性- 药物禁忌和过敏的考虑- 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监测等3. 处方点评的实施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点评的数据库,记录医生开具的处方信息,并进行实时监测和点评。
点评可以由药师、临床医生等专业人员进行,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系统进行自动点评。
4. 处方点评的反馈和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生的处方进行点评,并向医生提供点评结果和改进建议。
医生应及时查看点评结果,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
同时,医疗机构应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五、评估指标处方点评的评估指标应包括以下内容:1. 处方的合理性评估- 是否符合临床指南和规范- 是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方- 是否考虑了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2. 药物选择和剂量评估- 是否选择了适当的药物- 是否使用了正确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是否考虑了患者的肝肾功能等因素3. 药物配伍和禁忌评估- 是否考虑了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是否避免了患者的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4. 药物监测和疗效评估- 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药物监测- 是否对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估和记录六、实施细则1.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处方点评制度,并明确相关责任人和流程。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是指医疗机构为规范处方行为,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用药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具体操作细则。
二、目的和意义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通过规范处方行为,减少药物错误使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2. 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通过点评制度,促使医生在处方时更加注重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疗程,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点评制度,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效益。
4. 促进医患沟通:通过点评制度,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将更加顺畅,医生可以向患者解释处方的合理性,患者也可以提出疑问和建议。
三、制度内容1. 处方点评的范围: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处方。
2. 处方点评的主体:由医疗机构设立专门的处方点评小组负责,该小组由医生、药师、护士等多个专业人员组成。
3. 处方点评的方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方点评。
对于线上点评,医生在开具处方后,将处方信息上传至系统,由点评小组进行审核和点评。
对于线下点评,点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已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
4. 处方点评的内容:点评主要包括药物选择的合理性、剂量是否合适、疗程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存在禁忌症等方面的评估。
5. 处方点评的结果:点评小组将根据点评结果,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反馈和整改意见,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改进处方行为。
6. 处方点评的周期:根据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可以设定不同的点评周期,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进行点评。
7. 处方点评的记录和统计: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点评的记录和统计制度,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四、实施细则1. 建立点评小组: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处方点评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2. 制定点评标准:点评小组应制定相应的点评标准,明确药物选择、剂量和疗程等方面的要求。
3. 建立点评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点评系统,实现处方信息的上传、审核和点评。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评估和审核,以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该制度的实施旨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二、制度目的1. 提高处方质量:通过点评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处方,促进医生合理用药。
2. 减少药物滥用:通过点评制度,限制滥用药物的情况发生,减少药物滥用对患者健康的危害。
3. 预防不良反应:通过点评制度,减少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导致的健康问题,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制度内容1. 点评对象:所有医生开具的处方都应纳入点评范围。
2. 点评标准:根据临床实践指南、药物使用指南等权威资料,制定相应的点评标准,评估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点评人员:由医院内设的药学专家组成的点评团队负责对处方进行评估和审核。
4. 点评流程:(1) 医生开具处方后,将处方提交给药学部门进行点评。
(2) 点评团队对处方进行评估,判断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若处方存在问题,点评团队将反馈给医生,并提出改进建议。
(4) 医生根据点评结果和建议,对处方进行修改或调整。
(5) 修改后的处方再次提交给药学部门进行点评,直至符合标准为止。
5. 点评结果:点评团队将对每份处方给予评分,评分结果作为医生开具处方的参考依据,并记录在医院的处方管理系统中。
四、实施细则1. 建立药学专家团队:医院应组建一支由药学专家组成的点评团队,确保点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2. 制定点评标准:药学专家团队应结合国内外权威指南,制定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点评标准,并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3. 建立点评流程:医院应明确处方点评的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点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4. 提供医学教育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药学专家为医生进行处方点评相关的培训,提高医生的用药水平和规范化程度。
5. 建立处方管理系统: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处方管理系统,包括记录医生开具的处方和点评结果等信息,方便后续的评估和分析。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一、引言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医疗机构针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评估和点评的一项制度。
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可以提高医生的开方水平,减少药品滥用和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处方点评制度的目的、范围、流程和实施细则。
二、目的1. 提高医生开方水平: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生开方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生的用药水平和临床决策能力。
2. 减少药品滥用和不合理用药:通过点评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药品滥用和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减少患者的不必要药物消费和药物风险。
3.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通过点评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三、范围处方点评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医生开具的处方。
包括门诊处方、住院处方和急诊处方等各类处方。
四、流程1. 提交处方:医生在开具处方后,将处方提交给医疗机构内设立的处方点评小组。
2. 处方点评小组评估:处方点评小组由医疗机构内的临床专家和药学专家组成,对提交的处方进行评估和点评。
3. 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包括药物选择的合理性、用药剂量的准确性、用药频次的合理性、用药疗程的合理性等。
4. 点评结果:处方点评小组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医生相应的点评意见和建议。
点评意见可以分为合理用药和改进建议两类。
5. 反馈给医生:处方点评小组将点评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解释点评意见和建议。
6. 整改和追踪:医生根据点评意见和建议,对处方进行整改,并在下次开方时进行追踪和复查。
五、实施细则1. 处方点评小组的成员应具备相关临床和药学专业背景,并接受相关培训,熟悉点评流程和标准。
2. 处方点评小组应定期开展点评工作,确保点评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 点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医生,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促进医生对点评意见的接受和改进。
4. 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关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是指针对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进行评价和监督的一项制度。
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机构开具处方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处方点评制度的相关内容和实施细则。
二、处方点评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处方点评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符合规范和标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2. 意义:处方点评可以及时发现医疗机构开具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如处方错误、用药不当等,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
三、处方点评的流程和要求1. 流程:(1) 采集处方:医疗机构将开具的处方按照规定进行采集。
(2) 点评处方:专业人员对采集到的处方进行点评,包括处方的合理性、准确性、规范性等方面。
(3) 编制点评报告:根据点评结果,编制处方点评报告,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4) 反馈意见:将点评报告反馈给医疗机构,并要求其进行改进。
(5) 监督检查: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确保改进措施的执行和效果。
2. 要求:(1) 处方的合理性:处方应符合相关的临床指南和规范,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2) 处方的准确性:处方应准确无误,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等。
(3) 处方的规范性:处方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遵循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4) 点评报告的及时性:点评报告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及时反馈给医疗机构,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四、处方点评的数据分析和应用1. 数据分析:对处方点评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医疗机构的整体情况、常见问题的统计等。
2. 应用:(1) 指导医疗机构: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医疗机构进行指导和培训,匡助其改进处方开具的问题。
(2) 提升医疗质量:通过对处方点评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医疗机构开具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3) 改进制度和政策: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制度和政策上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评估和审核的一种规范化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使用药物资源,防止滥用和误用药物,促进医患沟通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规范化。
二、制度目的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用药行为,避免患者因药物滥用或者误用而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其他不良后果。
2.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对处方的评估和审核,促使医生规范开具处方,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
3. 合理使用药物资源:通过点评制度,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合理配置药物资源,减少浪费和滥用。
4. 促进医患沟通:通过对处方的点评,鼓励医生与患者进行更多的沟通,提高医患关系,增加医患信任度。
三、实施细则1. 点评范围:所有开具处方的医生都需要接受处方点评,包括门诊处方、住院处方、急诊处方等。
2. 点评流程:(1) 处方提交:医生将开具的处方提交给点评机构或者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电子系统或者纸质方式提交。
(2) 处方评估:点评机构或者相关部门对处方进行评估和审核,包括药物种类、用量、频次、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
(3) 反馈意见:点评机构或者相关部门向医生提供处方评估结果和改进建议,指出不合理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4) 医生反馈:医生根据点评结果和建议,进行反馈和改进,如有异议可以提出申诉。
(5) 效果评估:对医生改进后的处方进行再次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医生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点评标准1. 药物选择:评估医生是否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
2. 用量和频次:评估医生是否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用量和频次。
3. 疗程:评估医生是否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需要确定合理的疗程。
4.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医生是否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5. 药物费用:评估医生是否选择价格合理的药物,避免患者负担过重。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和评估,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处方点评制度的目的、范围、流程以及实施细则。
二、目的1. 提高医生开具处方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减少错误和不合理用药。
2. 促进医疗机构内部对处方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3.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三、范围处方点评制度适合于所有医疗机构内开具的处方,包括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
四、流程1. 处方点评委员会的成立医疗机构应设立处方点评委员会,由医院管理层、药学部门、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委员会负责制定处方点评的标准和流程,并对点评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2. 处方点评的标准处方点评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 药物选择是否符合临床指南和治疗规范。
- 药物剂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超剂量用药。
- 药物配伍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良的相互作用。
- 药物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是否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
3. 处方点评的流程(1)处方点评的发起医疗机构应设立处方点评的专门通道,医生在开具处方后,将处方提交给药学部门进行点评。
(2)处方点评的审核药学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提交的处方进行审核,对药物选择、剂量、配伍等进行评估,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点评。
(3)处方点评结果的反馈药学部门将点评结果反馈给开具处方的医生,包括点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处方的合理性评估。
(4)处方点评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点评结果的记录和分析系统,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于发现和解决处方问题。
(5)处方点评结果的反馈和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将处方点评结果反馈给医生,并组织相关培训和讨论,以提高医生的处方质量。
五、实施细则1. 处方点评的频率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处方点评的频率。
可以采取定期点评、随机点评或者根据特定病种或者药物进行点评。
2. 处方点评的奖惩机制医疗机构可以设立处方点评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对于点评结果良好的医生赋予表彰和奖励,对于点评结果不合格的医生进行指导和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盛中心卫生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我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要求,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3、实施处方点评是我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组织管理
1、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药剂科、各临床科主任参加的处方点评领导小组
成员如下:
组长:夏财荣
成员:王建森谢中新周赛妃陈银燕
2、处方点评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审定处方点评结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向医务科提出建议限制或停止处方权的医师名单和理由,药剂科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按处方点评要求的内容,对经药剂科抽查出的明显的“问题处方”(包括住院医嘱)进行点评,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医嘱),提出合理化建议;汇总药剂科的处方点评结果,向医务科写出书面报告。
3、处方点评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三、处方点评的实施
1、根据我院诊疗科目、科室设置、技术水平、诊疗量等实际情况,由处方点评工作组确定每个月抽查一天门诊处方,根据本办法的评价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处方评价,有问题的处方进行处方分析和评价,
2、处方点评小组应当按照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并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附件 1)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病房(区)用药医嘱的点评应当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3、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的专项处方点评。
4、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5、处方点评小组在处方点评工作过程中发现不合理处方,应当及时通知医务科和临床药学科。
6、如果临床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由处方点评小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复议,并将复议结果及时通知临床。
四、处方点评的结果
1、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2、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
因和再次签名的;
(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 日用量,急诊处方超
过 3 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4、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7)重复给药的;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1)无适应证用药;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 2 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五、点评结果的应用与持续改进
1、医务科对处方点评小组提交的点评结果进行审核,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我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报告;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2、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医务科提交的质量改进建议,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科室落实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
者用药安全。
3、处方点评结果将纳入相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指标。
4、对查处虚假小处方的医生进行处理,每张虚假小处方扣除
10 元。
六、监督管理
1、处方点评结果每月在科主任会议上进行公示;
2、对明显存在不合理、不规范用药的医师发放整改通知书并进行警示谈话;
3、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对于开具超常处方的医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理;一个考核周期内5 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
4、不按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不按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开具处方牟取私利,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相应处罚。
5、药师未按规定审核处方、调剂药品、进行用药交待或未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有效干预的,应当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应当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附件1
处方点评工作表医疗机构名称:
点评人:填表日期:
优质参考文档
注:
1. 有=1无=0;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A :用药品种总数;
B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 =A/处方总数; C: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 D :抗菌药使用百分率=C/处方总数; E:使用注射剂的处方数;F:注射剂使用百分率=E/处方总数;G: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总数;
H :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G/A;
I:处方中使用药品通用名总数;J: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
率 =I/A ;
K:处方总金额;L :平均每张处方金额= K/处方总数。
O:合理处方总数 P:合理处方百分率:0/处方总数
2. 存在问题代码
( 1 )不规范处方:
1 - 1 .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1-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1-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1 -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优质参考文档
1-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1-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1-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1-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1-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1-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1-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1-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 7 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 3 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1-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1-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1-15 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2)用药不适宜处方: 1-1.适应证不适宜的; 1-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