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2018年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教材说明本教材为苏州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共12个单元,包括:图形元素、色彩基础、线的功能、静物写生、速写技法、创意构图、形体比例、肖像画、色彩构成、剪纸、陶瓷艺术、综合实践。

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绘画技法和艺术设计方法,培养绘画欣赏和创造能力。

2.理解基本的美学和文化知识,增强文化阅读和创新意识。

3.建立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发掘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才能。

教学内容和重点第一单元:图形元素教学内容1.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线条的构成和作用。

3.形状、空间、形态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图形概念,掌握图形的分类和特点。

2.掌握线条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3.理解形状、空间、形态的表现方法。

第二单元:色彩基础教学内容1.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颜色的构成和作用。

3.颜色的组合和表达。

教学重点1.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理解颜色的构成和作用。

3.掌握颜色的组合和表达。

第三单元:线的功能教学内容1.线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线的纹理和表达方法。

3.线的组合和功能。

教学重点1.理解线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线的纹理和表达方法。

3.掌握线的组合和功能。

第四单元:静物写生教学内容1.静物的选择和构图。

2.静物的写生技法和表现方法。

3.静物的色彩构成和表达。

教学重点1.掌握静物的选择和构图。

2.掌握静物的写生技法和表现方法。

3.掌握静物的色彩构成和表达。

第五单元:速写技法教学内容1.速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速写的技法和表现方法。

3.速写与写生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1.理解速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速写的技法和表现方法。

3.理解速写与写生的区别和联系。

第六单元:创意构图教学内容1.创意构图的概念和分类。

2.创意构图的设计方法和技法。

3.创意构图与形式表达的关系。

教学重点1.理解创意构图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创意构图的设计方法和技法。

3.理解创意构图与形式表达的关系。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全册教案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全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教案苏教版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第2课身边的物品第3课情感的记录第4课又画又做又印第5课当一回蔡伦第6课多变的颜色第7课物品上的花廊第8课生活中的图表第9课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

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②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台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④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重点①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纪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经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在西方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①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景和日常的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和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导学生对分析美术作品有初步认识。

课时建议l~2课时1、课前准备收集一些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放人磁带或课件中);优美的轻音乐,各类相关绘画作品资料;各种不同风景照片资料;收集不同造型的静物。

2教学过程①从听觉引入,聆听自然中的声音以及优美的音乐,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用不超过6个字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例如是陶醉的、沉迷的或胸怀宽广的等)。

②教师出示一些精彩的自然风光照片提示,把刚才对自然声音及优美音乐的体会、感受以绘画的形式简单表现出来(在这里作画的手段学生可自行选择,如绘画,拼贴及制作都可以)。

第7课 图案之美-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7课 图案之美-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7课图案之美-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图案的概念以及图案的运用,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图案进行创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了解图案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图案的运用技巧;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要点1.图案的概念和分类;2.图案的运用技巧;3.图案设计。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图案的概念和分类1. 图案的概念图案是由重复的形状或纹路组成的一种美术表现形式,可以运用在绘画、服装、建筑等领域。

2. 图案的分类图案可以分为几何图案、植物图案、人物图案等几种类型。

几何图案是由基本的几何形状组成的图案,植物图案是以植物为主题的图案,人物图案是以人物为主题的图案。

第二部分:图案的运用技巧1. 对比和协调图案的对比和协调是图案设计中的两个重要技巧。

对比可以使图案更加醒目、生动,而协调可以使图案更加和谐、统一。

2. 变化和重复变化和重复也是图案设计中常用的技巧。

变化可以让图案更加有趣、多样化,重复可以让图案更加规律、有节奏感。

3. 配色和纹理配色和纹理也是图案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合适的配色可以让图案更加美观、和谐,而纹理可以让图案更加立体、具有质感。

第三部分:图案设计1. 设计主题在进行图案设计之前,要确定好图案的主题,以便更好地展现出设计思想。

2. 选择形状和颜色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主题和设计意图来选择合适的形状和颜色,以便更加准确地表达出设计思想。

3. 运用图案技巧在设计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运用图案技巧,例如对比、协调、变化、重复、配色和纹理等,以创造美观、生动的图案作品。

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开展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作品评价和自我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作品的质量来评估自己的图案设计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8课 装点生活7-苏少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8课 装点生活7-苏少版

《装点生活》教学案例与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是苏少13册教材的第八课,是《花的变化》《图案之美》两课的深化,是本册学习的装饰图案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装饰图案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使用的物品,居住的环境处处都能够看到装饰或装饰图案。

它丰富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常见中的装饰图案,并尝试将图案有效应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

提高学生关注生活的兴趣和能力,富有创意的美化生活中的普通用具。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的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图案设计的基本知识、形式美法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课的学习将图案运用于立体的生活用品设计,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从平面的图案到立体的生活用品设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要从器形和纹样设计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理解生活用品的装饰、设计的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和巩固装饰图案的知识,学习运用装饰图案装点生活用品的设计方法。

2、学生尝试综合运用图案对于生活用品进行装饰美化。

关注器形与图案之间的有机组合,使其更丰富更具有审美趣味。

3、体验创作乐趣,感受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我们生活的意义。

热爱艺术,关注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用品设计中的装饰方法,并尝试自主设计。

难点:有创意的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使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

【教学准备】课件、纸质杯盘、造型工具材料。

(师)纸质杯盘、剪切、印刻、上色工具等。

(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给出三组杯盘图片,请学生说一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学生点评自己喜爱的杯盘设计,说明喜爱的理由。

教师归纳: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

你们的答案恰恰归纳了生活用品设计两大要素:器物造型的设计和器物外观的装饰纹样的设计。

在器形和外观纹饰设计上有所创新的杯盘设计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中华博览(欣赏评述)第1课抒情写意——中国花鸟画天地造型(造型表演)第2课熟悉的物体第3课情感记录第4课人类朋友的经典魅力(综合探索)第5课牛马空间设计(设计应用)第6课花卉的变化第7课图案之美第8课装饰之旅生活世界(欣赏与评论)第9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第1课抒情写意——中国花鸟画(一班)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分支之一花鸟画的解读,了解花鸟画的范围、分类、特点和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将花鸟画作为表达和表达人们思想的重要媒介,从而认识到它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带来的深刻情感。

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有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表达对自然、客观现实和社会客观规律的体验和理解,从而反映社会的情绪和氛围。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

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了解花鸟画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强烈自我意识的表达,了解现代著名花鸟画家在现代做出的巨大贡献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概述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用一般简洁的笔触描绘自然界的花鸟是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课主要内容:1。

什么是传统花鸟画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与欣赏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自然界中的动物2、自然界中的植物3.现实中的鸡和写意国画中的鸡4。

现实中的莲花和写意中国画中的莲花5。

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中国画中的樱桃(二)发展阶段:1。

苏少版初中七年级美术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苏少版初中七年级美术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苏少版初中七年级美术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第2课身边的物品第3课情感的记录第4课又画又做又印第5课当一回蔡伦第6课多变的颜色第7课物品上的花廊第8课生活中的图表第9课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第一课,从小学美术的学习到初中美术的学习是一个台阶式的提升,由此进人了一个新的了解。

学习艺术内涵的阶段。

本单元的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

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

同时本册的内容是以本单元为引领,贯穿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点滴。

通过学列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自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

鉴于本单元是学生们在初中阶段进行欣赏活动的第一课,学生们对于如何分析美术作品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垒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本单元作品种类较多,教师应通过启发、引导,强调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对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眼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

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②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台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④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系统认识。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全册教案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全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教案苏教版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

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②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台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④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重点①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纪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经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在西方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①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景和日常的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和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导学生对分析美术作品有初步认识。

课时建议l~2课时1、课前准备收集一些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放人磁带或课件中);优美的轻音乐,各类相关绘画作品资料;各种不同风景照片资料;收集不同造型的静物。

2教学过程①从听觉引入,聆听自然中的声音以及优美的音乐,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用不超过6个字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例如是陶醉的、沉迷的或胸怀宽广的等)。

②教师出示一些精彩的自然风光照片提示,把刚才对自然声音及优美音乐的体会、感受以绘画的形式简单表现出来(在这里作画的手段学生可自行选择,如绘画,拼贴及制作都可以)。

③画完后各小组学生可选择比较典型的作品,进行自我描述,老师设问:你所创作的这幅画中景色是否曾经见过,如见过的话可向大家共享你真实的感受。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6课 花的变化14-苏少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6课 花的变化14-苏少版

花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花卉的生长结构与形态特征,学习图案的变化手法,纹样的构成,体验花卉图案的艺术美。

2、过程与方法:了解并运用一定的图案变化方法和设计式样对花卉进行装饰变化,学习纹样设计的基本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的美,并能以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会用图案的方式美化生活、创造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花卉的装饰变化、设计式样的构成规律。

难点:装饰变化的设计创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勾线笔、花卉图案资料、作品展板、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观赏与了解自然界中花卉的种类(百合、牵牛花等),花卉的形态(碗状、盘状),花卉的结构(花蕾、花瓣、花苞、花蒂、茎、叶)。

2、让学生了解花卉的语言比如:康乃馨的花语是健康,玫瑰的花语是美好的爱情等。

3、因为花卉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所以用花卉来装饰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图片展示花卉图案在生活中的运用)。

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花卉图案与生活中的花卉有什么不一样呢?从而导出课题——花的变化二、先学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

运用观察、比较、归纳、讨论的方式了解花卉变化的方式:1、夸张变化(夸张和减化),2、丰富变化(添加与组合),3、构成变化(重复与分解)。

并让学生体会变化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三、检查自学情况多媒体展示马蹄莲和郁金香的图案,让学生分析作品用了哪些变化方法。

四、后教教师通过牵牛花为例让学生了解牵牛花变化的创作三部曲。

让学生对花卉的变化方法和步骤有个直观的了解。

五、课堂小练笔作业内容:每组选择一朵花进行黑白画的装饰变形。

多媒体展示牵牛花、桃花、马蹄莲、吊钟兰。

师作业指导:以月季花为范例,先对花头装饰变化,再对叶子添加组合。

“借其形,求我意”。

六、作业展示以组为单位设计展板,四组分别选出花王。

七、师总结一朵花给了你灵感,就有无数多花开在你笔下,少了一些天然的姿态,多了一些人工的精彩。

希望同学以后在生活中能够感受美,发现美,创作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 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自然界中的动物 2、自然界中的植物 3、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 4、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 5、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 (二) 发展阶段: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在 中 国 画 以 花 草 、 竹 石 鸟 兽 虫 鱼 为 题 材 的 作 品 都 属 于花 鸟 画 范 畴。它 是 以 动 植 物 为主 要 描 绘 对 象 的 中 国 画 传 统 画科。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 4)“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的心情。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也称为比兴手法。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发。“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象征寓意,遣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于是,花鸟画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为深邃的文化涵义。 4、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唐代的《五牛图》属工笔花鸟画,而清代的《鸭》则是属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5、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一)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 案。东汉陶仓楼上的壁 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 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 (二)、花鸟画正式确立是在唐代,经唐、五代、北宋完全发展成熟,唐初画鹤能手薛稷,为花鸟画的建立作出很大贡献。 (三)、五代时期,西蜀、南唐都设立了画院,绘画迅速兴旺起来,其间出现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风格流派。黄荃、徐熙风格迥然不同,但都展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共同把花鸟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四)、花鸟画发展到了北宋,前期沿袭“黄家”画风,中后期则出现了钟情于野景野趣的画家。他们注重写生,还善于表现运动中的禽鸟和花草的姿势。 (五)、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竹、菊)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明代是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花鸟画融入了一些水墨写意的笔势,从而赋予画面更多的生动性。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至清初朱耷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六)、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终于在近现代产生了齐白石这样的花鸟画大师。 写意花鸟欣赏 徐渭,字文长。不幸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混乱、腐败的社会激愤不满,他以犀利的笔墨,用揶揄讽刺,嬉笑怒骂,旁敲侧击,含沙射影的笔调发泄心头的激愤。他不拘程式,用笔恣肆狂放,泼墨汪洋淋漓,作品透出 “不求形似求生韵”的意境。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法,说明了当时的“文人画”已经走向成熟,这一成就对于后来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杂花图》全卷共十幅,画四季花果、树木十三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丰润的牡丹、淋漓的荷叶、皎洁的白莲、孤傲的秋菊、厚实的石榴、挺俏的梅花、萧疏的竹叶,疏疏密密、虚虚实实、浓浓淡淡、轻轻重重所形成的墨的旋律,使人心旷神怡。 *画家生平: 朱耷,寡身孤居,绝交于世。二十三岁时,不甘心明朝的灭亡,抱着愤世嫉俗的心情,装聋作哑,装疯卖傻,出家为僧。朱耷后来蓄发还俗,常游山涉水,七十五岁时,身体健康,登山如飞,年八十而终。其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一批大家巨匠,莫不受其熏陶。朱耷作品多署“八大山人”,笔形似“哭之”或“笑之”。 作品赏析 《荷花双禽图》画面结构以一枝自左下向上斜出的荷叶和另一枝自右下向左上斜出的荷花交搭成基本的架势,其间又穿插三叶两花,丰富了荷塘的空间进深;下方为一巨石,石上栖一对小禽,均单足独立,耸肩敛羽,虽不作“白眼向天”的本色,但清冷的表情一以贯之。画法随意点,点、线、面的安排似不经意而无懈可击,直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荷梗拉得极长,而略无飘忽,更可见画家功力所聚。 文同少时读书用功,常通宵达旦十二岁左右就有很高才华,文同操韵高洁,诗词书画,人称四绝。因为他画竹最有名,影响也最大,学他的人甚多,画史上称作“湖州竹派” 。 《墨竹图》写垂竹一枝,出枝弯曲,枝叶多用浓墨。新枝 嫩叶,渍以淡墨,熟练地运用了行、草书法的用笔。在章法方面,讲求突出气势,虽只作一枝复垂,但它的奔放形迹,生动地表现了竹子临风擎雨的神韵,不愧为墨竹杰作。 文同画竹,正因为十分注重观察竹子的形态,领会竹子的神韵,成语“胸有成竹”就是指文同画竹的状态。这一帧笔墨简练、功夫精深的《墨竹图》,正是画家对普通生活现象那种特殊审美观念的显露。 崔白“性疏阔度”,画风体制清赡,形象自然而无雕琢痕迹;他技巧熟练,落笔可不用起稿,工而不拘。画面上,一枝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说明这已是隆冬时节,但是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似乎并不感到冬天寒冷,依然在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它们不仅情态各异,而且活灵活现,充满生活情趣,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这说明画家很善于把欣赏自然美时所引起的感触巧妙地表现出来,此外崔白在这一作品中还善于运用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品显得更具有艺术魅力。 徐熙,为人宁静淡泊,不慕名利,专心于绘事。 技法上,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用粗笔浓墨,略施杂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有所创造,开创了一种水墨为主兼用色彩的新体貌,画史称为“徐体”,颇能传达“野逸”之趣。 《雪竹图》是徐熙泛游江湖,写生创作,清秀淡雅,朴素自然,一丛竹林蓬起,根秆枝叶皆用粗笔浓墨,竹节用青色勾点,随风摇曳。 潘天寿《露气》作品是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延续、发展和变革,泼墨荷叶酣畅而凝重,使用体块组合和股价组合,使得花、叶、梗、水草之间组合十分严整。 (三)小结和思考 今天,我们利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赏析了这些作品,了解了有关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知识。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结: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工笔和写意为主的花鸟画传统。在摹刻客观对象的过程中,画家们移注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所以,花鸟画便成了拟人化的观照,审美化的再现,而花鸟画也有了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 五.教后感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学习认识,达到从练习、临摹、写生开始,最终进行创作的目标。 2、情感目标:如若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教学重点 1、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2、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3、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利用传统的笔墨造型陈式进行创作; 2、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欣赏导趣:通过对题画诗和诗配画的欣赏导入。让学生了解诗与画在意境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2、经典回故:欣赏古今“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讲解其思想内涵与表现方法,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让学生感受作品的人格魅力与笔墨的情趣。 3、互相研讨:组织学生对其所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讨论:1、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些题材?2、画家为了能在画画中体现其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方法? 4、教师讲解:“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