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世界和我们》微小世界PPT课件二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单元复习 课件(15张PPT)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制
作
洋
葱 表
擦
滴
展
皮
玻
片
标
本
盖
染
吸
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洋葱表皮细胞与软木细胞的异同:来自软洋木
葱
片
表
细
皮
胞
细
结
胞
构
相同点:都有细胞壁。
不同点: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没有细胞核; 形状、大小也不相同。
对比不同的细胞:
植物
动物
我的发现:细胞是生 物体的基本单位,自 然界中的大部分生物 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观察细胞和 微小物体
6.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7. 微生物与健康
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
整理:本单元主要科学概念
放大镜结构和功能 结构: 镜片
镜 柄
具有放大功能的物体:
镜 框
特点: 中间厚、边缘薄,镜片透明
装有水的透
露珠
明玻璃杯
功能: 放大物体图像
观察细胞和微小物体
组合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显微镜
相当于显微 镜的目镜
教科版科学 六年级上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目录 1. 放大镜
2. 怎样放得更大 3.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5.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6.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7. 微生物与健康
回顾: 本单元我们学了什么?
目录
1. 放大镜 2. 怎样放得更大
放大镜的结 构和功能
3.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5.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 不同点: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六年级科学《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设计课件

青霉素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青霉菌培养液中 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焕,能破坏细菌的细胞 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 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链霉素
链霉素是一种从灰链霉菌的培养液中提 取的抗生素。属于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 生素。1943年美国S.A.瓦克斯曼从链霉 菌中析离得到,是继青霉素后第二个生 产并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它的抗结核杆 菌的特效作用,开创了治疗结核病的新 纪元。从此,结核杆菌肆虐人类生命几 千年的历史得以有了遏制的希望。
(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20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
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 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 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 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用
于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使人民免于受疾病的侵
染而死。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抗生素: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 在体外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 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 体,衣原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 和杀灭作用。
人们通过研究 知道有的微生物对 人是有益的,利用 它们可以改善我们 的生活,比如酿酒, 制作酱油、醋、霉 豆腐、泡菜、奶品、 面包、馒头、蜡肉 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等都需要运用到放大镜和显微镜,杂 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类蕊上进行的,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 因此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作都必须利用放大镜 和显微镜。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 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是解决21世纪全球粮食问题的法宝。
肉 眼
放大镜
光学 显微镜
电子 显微镜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教科版 (共21张PPT)

❖ 答:(1)食品工业方面:依靠生物改善生活,利 用微生物制作酱油、醋、泡菜、霉豆腐、面包、馒 头等食品。
❖ (2)在医药方面: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 和传播的;并发明、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克服 微生物的危害;还找到了战胜肺结核、霍乱、伤寒 等可怕疾病的方法。
❖ 14、任意给你一杯水,你能分辨出水中是否存在微 生物吗?
❖ 答: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 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 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有的像一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 可见,有的(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 镜下才能看见。
❖ 7、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吗?举例说明。
❖ 答:并非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 松香、琥珀、珍珠等就不是晶体。
❖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 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 4、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璃标本)才能在 (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 5、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 镜观察到了(细胞);他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 胞”这个名称的。
❖ 6、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生 长过程
❖ 5、豆类植物根部的(根瘤 )可以吸取并固定 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
❖ 6、人们利用(细菌)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的优势,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 病。
❖ 7、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关系的人是 (巴斯德 )。
❖ 8、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
❖ 9、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名字是(多莉 )。
❖ 答: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是:(1)采集标本; (2)培养;(3)制片。
❖ 12、说一说细胞有哪些共同点?
❖ 答: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 衰老和死亡。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 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 的衰老和死亡引进的。
❖ (2)在医药方面: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 和传播的;并发明、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克服 微生物的危害;还找到了战胜肺结核、霍乱、伤寒 等可怕疾病的方法。
❖ 14、任意给你一杯水,你能分辨出水中是否存在微 生物吗?
❖ 答: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 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 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有的像一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 可见,有的(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 镜下才能看见。
❖ 7、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吗?举例说明。
❖ 答:并非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 松香、琥珀、珍珠等就不是晶体。
❖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 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 4、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璃标本)才能在 (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 5、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 镜观察到了(细胞);他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 胞”这个名称的。
❖ 6、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生 长过程
❖ 5、豆类植物根部的(根瘤 )可以吸取并固定 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
❖ 6、人们利用(细菌)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的优势,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 病。
❖ 7、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关系的人是 (巴斯德 )。
❖ 8、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
❖ 9、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名字是(多莉 )。
❖ 答: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是:(1)采集标本; (2)培养;(3)制片。
❖ 12、说一说细胞有哪些共同点?
❖ 答: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 衰老和死亡。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 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 的衰老和死亡引进的。
六年级 下册科学微小世界和我们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食品方面
利用酵母菌发面 原理:使酵母菌分解 面粉里面的糖类,排 出二氧化碳。二氧化 碳在加热时体积积聚 膨胀,从而使馒头、 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食品方面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微生 物造成和传播的,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应用 于奶制品、酿酒业,用于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食品方面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农业方面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 等都需要运用到放大镜和显 微镜。杂交水稻是在水稻花 的花蕊上进行的,水稻开的 花很小很小,因此寻找雄性 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 作都必须利用到放大镜和显 微镜。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工业及生活废弃物处理方面
利与 弊
使食物腐烂变质(面包发霉等)
弊
使人生病(感冒病毒、冠状病毒……)
训练检测
(一)判断题: 1.细菌和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2.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 的( √ ) 3.池塘中的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无法用显微镜观 察它( × ) 4.微生物不仅会让新鲜的食物变质发霉,还是引起伤 寒、鼠疫的元凶,所以我们要清除所有的微生物( × )
加拿大科学家班廷成 功提取了胰岛素并发现其 对糖尿病症状的神奇疗效。 而中国是世界上人工合成 胰岛素最早的国家。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发现了青霉素,使人类免 于受疾病的侵染而死。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医药方面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食品方面
人们通过研究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是有益 的,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酿酒, 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 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老光镜是凸透镜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前节知识回顾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蓝 三种颜色组成。
、绿 、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 中间较厚(凸起)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高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 有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透镜和凹透镜
• 老光镜镜片是凸透镜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
• 近视镜镜片是凹透镜
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 出了眼镜)
。放大装置
业
判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
3、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
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7、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练习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 绿 、 蓝 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作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前节知识回顾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蓝 三种颜色组成。
、绿 、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 中间较厚(凸起)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高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 有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透镜和凹透镜
• 老光镜镜片是凸透镜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
• 近视镜镜片是凹透镜
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 出了眼镜)
。放大装置
业
判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
3、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
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7、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练习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 绿 、 蓝 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作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8课微小世界和我们

微小世界和我们
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 体。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 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多少年来, 发明一种能看到更小物体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了放大镜。今天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 习中被广泛使用。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更多倍数,以便把物体看得更清楚。这也是在显微镜发 明之前,人们的想法和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放大镜只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直到17世纪,人们发现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提高放大倍数,从而发 明 了显微镜,人们的这个目标才得以实现。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 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 生物、细胞。
几倍—几十倍
放 大 镜
300倍
虎 克 使 用 的 显 微 镜
50-200倍,
早 期 的 显 微 镜
扫
1 500倍
现 代 光 学 显 微 镜
描
200万倍 电 子 显 微 镜 3亿倍 隧 道 显 微
镜
视野拓展进程(填入P19中间方框)
用感官观察
能看清蚂蚁等较 小的动物,但不能 看清细微的特征。 人的最高视力也 只能看清楚1/5毫 米的品 工 业
人们通过研究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是有 益的,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 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蜡肉等都 要依靠微生物。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 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 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 积急聚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 疏松多孔. 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需要运用 到放大镜和显微镜。杂交水稻 是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的, 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因此寻 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 交工作都必须利用放大镜和显 微镜。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不 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 民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是解决 21世纪全球粮食问题的法宝。 科技人员找病虫害用放大镜。
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 体。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 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多少年来, 发明一种能看到更小物体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了放大镜。今天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 习中被广泛使用。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更多倍数,以便把物体看得更清楚。这也是在显微镜发 明之前,人们的想法和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放大镜只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直到17世纪,人们发现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提高放大倍数,从而发 明 了显微镜,人们的这个目标才得以实现。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 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 生物、细胞。
几倍—几十倍
放 大 镜
300倍
虎 克 使 用 的 显 微 镜
50-200倍,
早 期 的 显 微 镜
扫
1 500倍
现 代 光 学 显 微 镜
描
200万倍 电 子 显 微 镜 3亿倍 隧 道 显 微
镜
视野拓展进程(填入P19中间方框)
用感官观察
能看清蚂蚁等较 小的动物,但不能 看清细微的特征。 人的最高视力也 只能看清楚1/5毫 米的品 工 业
人们通过研究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是有 益的,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 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蜡肉等都 要依靠微生物。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 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 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 积急聚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 疏松多孔. 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需要运用 到放大镜和显微镜。杂交水稻 是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的, 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因此寻 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 交工作都必须利用放大镜和显 微镜。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不 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 民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是解决 21世纪全球粮食问题的法宝。 科技人员找病虫害用放大镜。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合集多媒体演示ppt

➢ 合作探究
(二)显微镜的发展
17世纪,人们把两块凸透 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最早的 一架显微镜。
➢ 合作探究
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利用透镜对光的折 射而产生物象的,它的放大倍 数可达1500倍左右。
➢ 合作探究
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菌和叶绿体图片
➢ 合作探究
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 场代替透镜,放大倍数达到了200万倍 的。利用它可以看见物质内部的精细结 构,看见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看不见的 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
汇报人:xxxx 日 期 : 2 0 2 x
➢ 合 谜作语探导究入
谜语 不怕细菌小,再小能看到, 安家实验室,科研立功劳。
(打一科学仪器)
显微镜
➢ 合作探究
讨论: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 合作探究
探索研究: 用两只手一前一后,或者一上一下分别拿两 个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 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 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 这些物体有放大作用吗?
• 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和 水滴都具有放大作用。
• 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物体都具 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这节课你都学到 了什么呢?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1.1 放 大 镜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汇报人:xxxx 日 期 : 2 0 2 x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探究新知
(二)制作晶体
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诞生的,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 是在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探究新知
制作方法
减少水分:是指把某种溶液风干,即使其水分 蒸发,使物质重新析出;
科学《微小世界》单元复习PPT课件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 )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 √)
4、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5、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 √) ( ×)
6、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 ×)
×
7、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
8、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 )
9、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 ×)
2下列物体中哪些是晶体,哪些不是晶体?
松香 白糖 珍珠 琥珀 碱面 玻璃 食盐
晶体:白糖 碱面 食盐 非晶体: 松香 珍珠 玻璃 琥珀
智多星
制作白糖晶体方法是 : 减少水分
制作雪花晶体方法是: 降低温度
1-3怎样放得更大
本课要点: 科学概念: A、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 更大。 B、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 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A、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B、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来自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
8、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
判断题:
1.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 )
2.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
3.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4.蝴蝶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 (√ )
细胞的作用
消化\繁殖\遗传
组成生命体
运输二氧化碳
细胞作用
运输氧气 储存脂肪
制造养料
抵抗细菌
抵抗病毒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插到细菌细胞中,利用细菌能在短时间 内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大量 胰岛素,用于 治疗糖疗病。
举例说明微生物对 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 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 食物。
我们周围的垃圾处理和 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 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 成为垃圾的世界。
微生物的利于弊
提供食物(做面包、泡菜、酿酒……) 利 制造药品(青霉素、胰岛素……)
改良和净化土壤(垃圾处理、污水处理……)
使人生病(感冒病毒、非典……) 弊
使食物腐烂变质(面包发霉……)
填空
1、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奇妙 的微生物世界后,使人类看到 了战胜传染病的希望。
2、微生物对人类既有 利 又有 弊 。 3、馒头内部疏松多孔,吃起来口感很好是因为 馒头当中的酵母菌
的作用。
微小世界和我们
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 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时间。那 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 昆虫。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我们看到了 微生物、细胞。
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
眼
放大镜
显微镜
1/5
几倍—几十倍
300倍以上
(看到动物肢体) (看到细胞)
电子显微镜
地球就会变成垃圾的世界。 9、在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主要依靠 眼、耳 、 鼻 、 舌、手
五种 感觉器官来观察和认识世界。
选择
1、鼻子能感觉物体的( D )。 A、颜色 B、形状 C、透明度 D、气味
2、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的人是( A )。 A 、巴斯德 B、阿基米德 C、门捷列夫 D、居里夫人
4、土壤中的 微生物 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是它们 变成 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5、豆类植物根部的 根瘤 可以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 物作为 肥料。
6、人们利用 细菌能在短时间内能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大 量 胰岛素, 用于治疗糖尿病。
7、放大镜和显微镜 的发明,让我们看清了微生物和细胞。 8、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处理也要靠 微生物 ,如果没有它们,
扫描隧道显微镜
200万倍(看到物体的精细结构)
人类征服病菌的道路:
过去,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疾病到处 肆虐,人类对此只能束手待毙,毫无办法。随着 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 多危害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并从此开始了和它们 的斗争。
这是人类研究 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克隆羊。人们通过 生物技术,不仅 能克隆出羊,还可以把岛素
所谓的失言其实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人不要讲谎话,因为讲一句谎话要用十句甚至更多的谎话来圆谎,但有时候,人不能净说实话,如果 说实话效果不好,你可以用模棱两可的外交辞令代替!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我的努力求学儿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3、下面三个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C )。
A、
B、
C、
4、下列食物的生产中,不需要利用微生物的是( B )。 A、面包 B、西瓜 C、蛋糕 D、酱油
5、被称为“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C )。
A、达尔文 B、列文虎克 C、袁隆平 D、培根
判断
1、微生物对人类并非百利而无一害。( × )
2、我们蒸馒头时用到的酵母就是一种微生物。
(
)
3、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都是由一些有害的
微生物引起的。(
)。
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只能依靠自
身的感觉器官感知世界。(
)
5、使我们患病的病毒属于微生物,所以所有的微
生物对我们人类都是有害的。( ×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我们要以今天为坐标,畅想未来几年后的自己。 炫耀是需要观众的,而炫耀恰恰让我们失去观众。
举例说明微生物对 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 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 食物。
我们周围的垃圾处理和 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 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 成为垃圾的世界。
微生物的利于弊
提供食物(做面包、泡菜、酿酒……) 利 制造药品(青霉素、胰岛素……)
改良和净化土壤(垃圾处理、污水处理……)
使人生病(感冒病毒、非典……) 弊
使食物腐烂变质(面包发霉……)
填空
1、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奇妙 的微生物世界后,使人类看到 了战胜传染病的希望。
2、微生物对人类既有 利 又有 弊 。 3、馒头内部疏松多孔,吃起来口感很好是因为 馒头当中的酵母菌
的作用。
微小世界和我们
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 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时间。那 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 昆虫。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我们看到了 微生物、细胞。
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
眼
放大镜
显微镜
1/5
几倍—几十倍
300倍以上
(看到动物肢体) (看到细胞)
电子显微镜
地球就会变成垃圾的世界。 9、在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主要依靠 眼、耳 、 鼻 、 舌、手
五种 感觉器官来观察和认识世界。
选择
1、鼻子能感觉物体的( D )。 A、颜色 B、形状 C、透明度 D、气味
2、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的人是( A )。 A 、巴斯德 B、阿基米德 C、门捷列夫 D、居里夫人
4、土壤中的 微生物 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是它们 变成 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5、豆类植物根部的 根瘤 可以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 物作为 肥料。
6、人们利用 细菌能在短时间内能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大 量 胰岛素, 用于治疗糖尿病。
7、放大镜和显微镜 的发明,让我们看清了微生物和细胞。 8、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处理也要靠 微生物 ,如果没有它们,
扫描隧道显微镜
200万倍(看到物体的精细结构)
人类征服病菌的道路:
过去,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疾病到处 肆虐,人类对此只能束手待毙,毫无办法。随着 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 多危害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并从此开始了和它们 的斗争。
这是人类研究 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克隆羊。人们通过 生物技术,不仅 能克隆出羊,还可以把岛素
所谓的失言其实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人不要讲谎话,因为讲一句谎话要用十句甚至更多的谎话来圆谎,但有时候,人不能净说实话,如果 说实话效果不好,你可以用模棱两可的外交辞令代替!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我的努力求学儿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3、下面三个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C )。
A、
B、
C、
4、下列食物的生产中,不需要利用微生物的是( B )。 A、面包 B、西瓜 C、蛋糕 D、酱油
5、被称为“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C )。
A、达尔文 B、列文虎克 C、袁隆平 D、培根
判断
1、微生物对人类并非百利而无一害。( × )
2、我们蒸馒头时用到的酵母就是一种微生物。
(
)
3、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都是由一些有害的
微生物引起的。(
)。
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只能依靠自
身的感觉器官感知世界。(
)
5、使我们患病的病毒属于微生物,所以所有的微
生物对我们人类都是有害的。( ×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我们要以今天为坐标,畅想未来几年后的自己。 炫耀是需要观众的,而炫耀恰恰让我们失去观众。